中国皇帝的御医竟然是日本人的祖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1收藏

中国皇帝的御医竟然是日本人的祖先,第1张

在日本和歌山县建有一个以中国人命名的公园。在日本的九州,建一个供奉中国人的庙宇。不但如此,在日本的福冈县,佐贺县,山梨县,青森县等多地建立了这个中国人的雕像。说到这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猜到这个人的名字—徐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徐福受秦始皇之令,率童男童女三千人东渡瀛洲,为皇帝寻找长生不老药。据《日本国史略》提到:“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在一定意义上讲,徐福,不仅是人类驾驭海洋的 历史 第一人,也是开启中日文化交流 历史 的第一人。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徐福为什么远渡重洋,东渡日本!徐福,字君房,齐地琅琊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徐福村)人,秦代著名方士,相传也是鬼谷子的徒弟!大家听过很多关于徐福东渡日本的故事,大体上就是秦始皇为了寻找长生不老药派了徐福去海外!为什么秦始皇偏偏派徐福去呢?这里要先说一下徐福的官职—方士。方士在古代是一种很神秘的职业,方士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商朝,战国末期的时候他们自称为“方仙道”。在那个时候巫术很盛行,人们信奉巫祖,于是方士就借着信奉巫祖为名,利用巫术开始进行驱鬼辟邪活动。到了周朝的时候这些人也被称为法术之士,人们信奉神灵信仰神仙的学说,都想要成仙想要长生不老,于是方士就开始炼丹,同时也利用丹药来治病救人。所以在周朝时被赐下方士这一官职!

方士炼丹会加入动物、矿物,改变其存在形态,提炼其精华,以达到滋养身体、治疗疾病的作用。不过炼丹术中还有一种人类服食丹药或草药,练习精气神的方法,称为“内丹术”。这可能也就是最早的中医!

我国古代皇帝都想长生不老,因为皇帝并不是一份很简单轻松的工作,大多数皇帝都是全年无休的。稍不留神,就有人来记载说自己是昏君。除非你真的是昏君,真的不在乎。比如光武帝是累死在批奏章的时候的。秦始皇每天看几十斤的奏章,汉武帝的奏章都要好多人抬着,雍正皇帝都是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年只休息两天的。所以时间久了之后肯定会体力不支,这样就在想有没有其他办法来补充体力。一是贪图享受,留恋世上的生活。这,因为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受着其他人享受不到的权利和快乐。而且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会轻而易举放弃这些东西。而且手里掌握着巨大的资源,只要有一丁点可能性肯定叫别人给自己找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长生不老根本不存在,所以很多古代御医在炼制或者寻找长生不老药未果后惨遭杀害,甚至灭门的不在少数!公园前219年,痴迷长生不老的秦始皇找来自己的方士徐福,让他炼制长生不老药!方士自己都很明白,根本就不可能炼制成功!想要活命就得逃离中原,逃离华夏!于是他告诉 秦始皇,东方确实有仙药,但是神仙需要3000童男童女各种人间礼物,同时海上航行有大鱼挡路,还需要强弓弩鸡腿大鱼。秦始皇都答应了,可是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根据《三国志记载》,他出海后不久就遇上了海啸,于是他就带着30童男和童女躲到了当时叫蓬莱仙岛的一个地方,实际上就是今日的日本列岛。《史记》记录了当时徐福被秦始皇派去求签问药的事情,而目的地正好是今天的日本, 现在很多日本人也都尊称徐福为司农神,有科研人员利用基因检测的方式检测了日本人和各个国家的DNA。研究表明,徐福确实到过日本。日本科学家发现,日本人的基因有1%来自中国云南地区,而日语的土语发音也和云南呐彝族的语音有很多相似之处,可能是徐福和童男童女登陆后和本地人通婚人所制。因为当时徐福带领童男童女大部分来自西南一族,就是现代云南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因此这些西南彝族的后代借徐福东渡融入日本人种,带给日本人1%的云南基因便有据可循了。

  连汝安教授1923年出生于中医世家,是明朝御医连成玉的第八代传人。

  连汝安教授系中国国宝级老中医。历任解放军二炮卫生部长,国家多学科带头人,60多年行医生涯中,他始终把老年病、心脑血管病作为主攻方向,在上世纪50年代专注于老年病研究课题,他认为中医在预防老年病方面有自己的优势。经过多年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初,连教授又把冠心病作为突破口,并于1983年发起了领先世界的冠心病工程,取得了多项世界级科研成果。

  连汝安教授成功地运用中西医结合、多种方法优化组合,从宏观整体上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实现了诊治冠心病的数字化、智能化、计算机化,为中医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提供了范例。被誉为“中国心脑血管病之父”!

  新时期,连汝安教授倡导的“大卫生观、大医疗观、大养生观” 理念,正成为亿万国民受益于未病先防、已病防渐、已变延控的中医预防保健和全新模式之精髓,深入人心。

  连汝安教授现任北京永安中医医院首席专家。

  

17岁时,父亲不幸病故,遂承家学,继父业而进入太医院。后被晋升为太医院院使,主管太医院事务。宣统年间,又被赐头品花瓴顶带,兼管御药房、御药库。1924年,太医院解散后悬壶京门,堂号“鹤伴吾庐”。每日患者盈门,疗效颇佳。上世纪30年代初,京都痧疹猖撅,即猩红热。他日夜应诊,出入于病家之中,不幸身染疫疾,以致早逝。 赵文魁出身御医,医道高玄。其子赵绍琴继承家学,对温病学尤有心得,为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我国著名中医学家。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