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什么是古代农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1收藏

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什么是古代农学?,第1张

《齐民要术》。全书10卷92篇,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扩展资料:

作品中正文分成10卷92篇,11万字,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书中援引古籍近200种,所引《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现已失传的汉晋重要农书,后人只能从此书了解当时的农业运作。

书前有自序、杂说各一篇,其中的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事例,以及由于注重农业而取得的显著成效。

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最后列举了很多的“非中国(指中国中部中原)物”,就是北方不出产的蔬菜和瓜果。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中国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上农学史上最早的著作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这本书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的一些经验以及农作物如何加工储存?详细的介绍了气候季节和不同土壤,以及不同农作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概述了农林牧渔等各部门的生产技术知识。本书共十篇,92卷,书中引用的古籍近200种。齐民要术也是对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一本综合著作。为了许多可行的经营方式,能够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一定的增加。

齐民要术成熟的时间是北魏时期,北魏之前中国处于长期分割的局面,100多年之后拓跋氏统一了北方地区,建立了北魏政权,社会秩序逐渐稳定,社会经济也得到恢复和发展,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促进了农业的生产。贾思勰年轻的时候正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高峰时期,朝廷以农为主,促进农业的发展,这也给贾思勰成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贾思勰做官的时候,曾经到过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他非常注重农业的生产,曾经亲自参与实践,躬耕于田野,向经验丰富的农民学习。曾经养殖过畜牧,种植过粮食,进行过各种实验,吸收劳动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宝贵经验。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以及自己的实践经验,系统的整理概括总结了齐民要术这本著作。

贾思勰,山东人,出生在一个务农的书香世家。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是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虽然家境不富裕,但是却有很多书,这也为他写齐民要术这本书打下了基础。成年之后,他就走向仕途,学习经验之后返回故乡,开始进行农牧业的生产,最后总结成书。这本书对中国农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是我们农学史上非常著名的成就。

农学·秦汉魏晋南北朝农学·北方旱农农学经典著作的出现

本时期农书数量和种类比战国时代都有所增加,不但有综合性农书,而且有关于畜牧、蚕桑、园艺、种树、养鱼等方面的专著或专篇。但多数已经失佚。保存下来(包括辑佚)的农书中最重要的是《汜胜之书》、《四民月令》和《齐民要术》。

汜胜之是西汉末年人,做过汉成帝的议郎,曾在关中地区指导农业生产,成绩卓著。他所著农书被当时和后世学者认为是汉代最上乘的农学著作。但原书已佚,仅从其它古书中保存了片断,收集起来只有三千五百多字,但内容丰富深刻。它提出了“趋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这一北方旱农耕作栽培的总原则。《汜》书所载农业技术是建立在牛耕推广的基础之上的,它把春秋战国时的“深耕疾耰”发展为以畜力耕摩蔺的新体系,而扬弃了畎亩结构的形式,并把《吕氏春秋·任地》诸篇没有提到的施肥和灌溉作为耕作栽培的基本要素之一,对耕作、播种、施肥、管理、收获适期的掌握也更为深入细致。《任地》诸篇只有耕作栽培通论,《汜》书除通论外,还有多种作物的栽培分论,对麦作技术记载尤详。《任地》诸篇技术重点是解决排涝洗碱问题,《汜》书技术重点则是解决抗旱保墒问题。《任地》诸篇注意对农业环境的适应和改造,但除建立最佳作物群体结构外,未见其它提高农业生物自身生产能力的措施,《汜》书既注意给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又提出种子选育、种子处理和间套作等一系列生物技术措施。此外,《汜》书还记载了在小面积土地上深耕细管、集中使用水肥以求高产的区田法。凡此种种,表明《汜》书比《任地》诸篇有明显的进步,反映了我国北方旱作农业技术和中国古代农学在汉代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东汉末年著名的政论家崔寔所著《四民月令》,现今也只有辑佚本。这是黄河流域地主田庄的生产经营手册,在农家月令类农书中堪称代表作,但缺乏关于农学理论的内容。

对两汉以来黄河流域农业生产作出最为系统和精彩的总结的,是公元六世纪的《齐民要术》,该书题署“后魏(即北魏)高阳(在今河北省中部)太守贾思勰撰”。贾思勰大概是山东人,对他的生平,人们几乎一无所知。《齐民要术》的研究态度和方法,作者概括为十六个字:“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即广泛收集历史文献和农谚中的有关资料,向老农和有经验的知识分子请教,并以自己的实践(观察和试验)来验证前人和今人的经验与结论。《齐民要术》的范围较之前此之农书无可比拟地扩大了。它的内容包括各种粮食、油料、纤维、染料、饲料、蔬菜、果树、林木的种植,蚕桑、畜牧、养鱼等动物性生产,农副产品的加工,以及烹调等。全书以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技术为主,而篇末(卷十)记载了一百多种有实用价值的热带亚热带植物,是我国最早的南方植物志之一。《齐民要术》所载农业科学技术比之前此的农书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例如,《汜》书中的耕、摩、蔺,在《齐民要术》中发展为“耕—耙—耢—压—锄”的完整的旱地耕作技术体系。又如轮作倒茬、种植绿肥、选育良种,以及园圃的精耕细作、林木的扦插嫁接、禽畜的饲养繁育、农副产品加工和微生物利用等等,虽然前此的文献也有零星、简略的提及,《齐民要术》却第一次对之作出了系统的总结。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可以区分为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生物自身生产能力两大类。先秦的农业科学技术偏重于前者,两汉以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变。《齐民要术》正文开头有两篇总论性质的文字,一为“耕田”,讲以土壤耕作为中心的改善农业环境的措施,一为“收种”,讲以育种和种子处理为中心的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措施。《齐民要术》把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把这种精神贯彻到后面的各项分论中,这表明人们对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业生物这一要素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也反映了北方旱农精耕细作技术体系更趋完善和臻于成熟。《齐民要术》是讲农业技术的,并没有专门讲理论,但其中却贯穿着传统的农学理论和农学思想,因此,它也是我国传统农学的经典著作。总之,《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和最完善的农书,在中国和世界农业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此后一千多年,中国北方旱地技术的发展始终没有超越它所指出的方向和范围。它所记载的技术和原理,不少至今仍保存其生命力。

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古代农学体系的代表作之一。

1农业生产

《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农学的权威著作之一,可以说是反映了我国古代农学体系的发展历程。该书系统而详细地论述了从耕种、肥料、农机具、养殖到农产品保护等一系列的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

2综合了经验和学术研究

贾思勰《齐民要术》整理汇编了详尽而丰富的民间农业经验,同时也综合了国内外当时的学术研究成果。贾思勰以"天人合一"为基础,创立了完整的农学理论体系,这一思想也影响了后来的农学家。

3传承和发扬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不仅阐述了古代农学的主要内容,而且修改补充了前代文献的不足之处,并新增了很多实用性的知识,扩充了农业的理论体系,这一传统也被后代农学家所传承和发扬。

4历史地位

《齐民要术》的著作,不仅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也对世界农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它被广泛认为是我国古代农学体系最出色、最全面和最有代表性的篇章之一,以及全世界种植学发展中引领流派的重要里程碑。

贾思勰《齐民要术》在古代农学体系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不仅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人类的农业探究和生产提供了极端重要的视野和方案,而其前瞻性和实践性的成果也必将指引和启迪后再世代人的科技发展。

其不仅为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而且对今天的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贾思勰及其著作《齐民要术》被誉为古代农学体系的代表之一,是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经典之作。

早期的农学,《汉书 艺文志》已经专门列有“农家”论著共有9家,114篇。其中记载的“六国时”农学作品基本上一无所存,我们所看到的专论农业的先秦文献,只有《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

《吕氏春秋》中的《上农》等四篇,是先秦最系统的农学著作,其内容大致采自《后稷农书》。《后稷农书》应当是战国较早时期的作品。这一农书,在《汉书 艺文志》中没有提到,可见它早已失传,幸而在《吕氏春秋》中保留了这一部分。其中,《上农》篇讲的是农业政策;《任地》、《辩土》、《审时》三篇,讲的是农业技术。

我们还能看到的汉代农书,有《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

现代农业科学的形成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源远流长。古代天文、物候、历法、测量等知识的形成,实际上都与人类早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有关,是当时人们对农业生产条件、季节更替规律,以及土地利用方法等探索成果的反映。

后来,人们从企图认识农业环境,进步到设法改变环境条件和农业生产对象本身,就又促进了土壤耕作、施肥、灌溉,以及作物的品种选育和栽培、家畜的饲养和繁育等方面知识的逐步系统化。篇幅浩瀚的中国农书,为古代农业研究的光辉成就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如生物学、化学、生理学、遗传学、昆虫学、微生物学、土壤学和气象学等的研究成果,及其实验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农业,促进了农学研究从经验水平到现代农业科学的质变。1840年李比希的经典著作《有机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的发表,一般认为标志着现代农业科学系统发展的开始。

从此,以实验为基础的各门农业科学先后形成。农业化学在作物栽培中的应用,导致了化学肥料工业的建立和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的发展,作物栽培技术也因而更加科学化。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基因学说的提出,导致现代作物育种学的诞生。随着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原理用于畜牧生产,家畜的育种、繁育和饲料科学以及兽医学等也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初,动力机械特别是内燃机拖拉机和其他机动农具逐步推广,以畜力为农业动力的局面发生变化,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由此而形成的农业机械科学,为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合成化学工业兴起,促进了对各种农药、除草剂和农用塑料等的研究,植物保护手段日益改进。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工程等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开始取得成果,预示着育种技术的一场新的革命。而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在农业中的应用,则从宏观上为农业科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途径和领域。

与此同时,由核技术、电子计算机和遥感、遥测等提供的新的研究手段,也已经和正在使农业科学研究更加精密化。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者不但已有可能几倍以至几十倍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各种动植物产品的单位产量,有效地改进产品的品质,并极大地减轻因有害生物和不良自然条件而造成的损失。农业科学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力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和高速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必要条件。

当然,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并非仅仅得益于自然科学。农业经济科学的发展,对于人们更加自觉地依据经济规律来进行农业生产,变革和改进农业中的生产关系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力,改善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环节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也起了很大作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