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欧洲为什么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铁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2收藏

古代欧洲为什么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铁锅?,第1张

1987年,考古专家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发现一艘南宋初期的沉船,这就是“南海一号”,几年之后开始对该船进行考古打捞。然而,在考古打捞过程中,专家发现一物令人不解:在这艘南宋古船上,装有大量铁锅,难道铁锅是宋朝出口的拳头产品?

众所周知,如今家家户户都有铁锅,这是一个生活必需品,也是一件极为普通的商品,为何宋朝会大量出口铁锅?在800多年前,难道中亚、欧洲人连铁锅都造不了,以至于把铁锅当成高科技产品,而从宋朝大量进口?

南海一号位于广东广东阳江海域,由于当时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所以才被命名为“南海一号”,这艘船排水量约800吨,载重量400吨,比哥伦布的远航船只还要大。由于1987年的时候,国内存在打捞的资金和技术问题,所以就推迟了打捞和研究。

本世纪之初,对南海一号的考古打捞才正式开始。通过考古打捞,专家确认了这艘南宋古船上的产品主要是:瓷器、金器(金手镯、金项链、金戒指等)、铜钱、铜环、铁器。

其中,铁器就是铁锅和铁钉,由于与海水发生作用的缘故,打捞出来的铁锅一摞一摞地变成了铁疙瘩。

一艘满载瓷器、金器、铜器(古代铜是货币原料,铜器价值惊人)的船只,为何会装上很多如今看来不值钱的铁锅,难道这些铁锅价值惊人?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铁锅铁钉自然几乎一文不值,而且技术含量极低,但实际上,在12世纪中亚、欧洲等地区,宋朝铁锅却是真真切切的奢侈品,而且还是高科技产品。

史书上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波斯商人在宋人船上谈生意,见到铁锅极为不解,就问何物,宋朝商人解释之后,波斯商人非常感兴趣,竟然花了高价买去。

这个波斯商人为何对铁锅感兴趣?原来,宋朝铁锅出现之前,即便中亚、欧洲等地的贵族做饭,主要使用陶器或直接烧烤,而铁锅的横空出世,能大幅度提高生活品质。

于是,宋人估计就此发现了这一市场需求,所以才大力出口铁锅。然而,难道中亚、欧洲人不懂制造简单的铁锅?即便不懂,也可以仿造宋人铁锅呀,当时没有专利一说。

其实,制造铁锅没那么简单,当时西方人造不出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生铁产量太少,根本没有余铁制造铁锅,二是铁锅铸造需要一定技术,不然为何中国直到宋朝才出现铁锅?(铁锅出现之后,才开始流行中华炒菜法)

讲述铁锅铸造技术时,普及一个历史小知识大家就明白了。关羽的武器,根本不可能是青龙偃月刀,因为直到宋朝(或唐末五代十国),才解决“刀刃宽长、刀背宽厚”偃月刀的铸造难题,之前只能造出“窄而直”的刀,造宽刃、宽背大刀,容易开裂不牢固,铁锅也一样。

而且,即便有了铸造技术,还需要大量生铁支持,因为铁是战略物资,往往会优先于武器制造等等,只有生铁大量剩余,才会用来制造铁锅等生活用品。学者估算,1079年宋朝年生产铁大约15万吨,而18世纪初整个欧洲的总产才1418万吨。

正因如此,全世界都需要宋朝铁锅,而宋朝才能全世界卖铁锅。比如在北方大草原上,铁锅更是珍贵无比,甚至将此物作为彩礼或嫁妆。为何游牧民族南下劫掠时,连汉人使用过的铁锅都要抢回去,原因就在于此。

总得来说,南海一号中大量存在铁锅,佐证了宋朝经济、科技的强大。在古代社会,中国一直出口丝绸、瓷器、茶叶之类产品,但铁锅却可能是唯一大规模出口的工业科技产品,不能不让今人感慨。南海一号的铁锅,就是南宋时期名震天下的佛山铁锅。

国学大师陈寅恪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军事、疆域上,宋朝固然不够强悍(却挡住蒙古50余年),但在科技、文化、经济上却造就了一个世界奇迹,因此对宋朝的评价,或许应该多给一些宽容。

另外,根据南海一号文物情况,有一些机构估算认为:预计文物总量超过16万件,总价值或高达千亿美金,不亚于秦始皇兵马俑。

我们不能小瞧古代人的智慧,在宋朝之前没有铁锅的时候,古人都是用青铜、陶等材料代替铁锅的,宋朝普及铁锅做饭后,就有炒菜啦。

在铁锅还不普及的时候,百姓都是用陶制成的釜、鼎等工具,或者使用青铜制成的炊具,这些材质很耐高温,所以用来煮东西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一时期的食物基本都是烫、煮、蒸、闷、涮,饭菜相对来说比较单调乏味。

比如《史记》中写项羽渡河时提到“皆沉船,破釜甑。”这里的釜和甑就是古代的主要炊具,需要相互配合使用。釜在下,甑在上,釜里盛上水并加热,水蒸气上升,甑的下方有一些细小的孔,水蒸气就能透过小孔将甑里盛放的米、肉煮熟,既方便又快捷。

从唐朝开始,铁锅就比较普遍的使用了,但这一时期铁依然是稀缺资源,只有富贵人家和皇室贵族才有条件使用。到了宋朝冶铁技术逐渐成熟,才实现了铁锅的真正普及,普通老百姓也能用的上铁制炊具,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从这一阶段才开始丰富起来。

铁锅的好处就是不仅可以用来烹煮,还可以用来炒菜,而且可以迅速而均匀的受热,快速加热食物,节省了很多时间和加热材料,更方便操作。

当然,在铁锅还不普及的时候,很多人也是选择不用锅做食物的,比如可以将肉质食物直接架在火上烤等等。可见,虽然物质条件不够丰富,但是古人还是能够凭借智慧克服方方面面的困难,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人的聪慧。

说起吃饭,可能世界上没有人比中国人更懂得“吃”了。在中国漫长的烹饪历史之中,各种烹饪炊具的出现实在是令人目不暇接,而在这其中,铁锅可以说是中国老百姓最为重要的炊具了。然而当我们翻阅史料,就会发现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那就是直到宋朝时期,中国的冶铁技术才得以突飞猛进,换句话来说,直到宋朝,铁锅才真正进入了中国老百姓的厨房之中。那么问题来了,在宋代之前,中国古代老百姓都是怎么做饭的呢?

对此相关学者通过研究,按照时代提出了4种没有铁锅的烹饪方法。从人类第一次学会使用火开始,烤就成了中国古代最为简单的烹饪方式,只需要一根树枝和一团火,就能够将动物的肉铺和各种蔬菜烤熟,因此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祖们通常使用“烤”这种简单的方式烹饪食物,而这一漫长的过程很有可能持续了数万年。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的先民们学会了烧制陶器。由于陶器的制造成本低廉,因此即使到了青铜器时代,陶器也是中国普通百姓们所喜闻乐见的炊具。在当时,由于青铜的冶炼成本太高,因此在夏、商时期,青铜器是只有上层社会才能使用的珍贵器皿。不过,不管是用青铜器还是陶器,“煮”和“蒸”成为了当时最为流行的两种烹饪方法。

由于陶器和青铜器的导热性能都很好,食物可以通过水来进行加热,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食材的原汁原味,因此在当时,即使没有铁锅,人们也能够吃得上原汁原味的美食。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种新的烹饪食物的方法出现了,那就是“烹”。据《韩非子》记载:“治大国若烹小鲜”,可见“烹”当时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烹饪方法了。不过这里的“烹”和现在的“炒”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当时还没有铁锅,因此所谓的“烹”指的是在蔬菜或者肉类之中加入动物油脂,将食物煎熟,确切的说和今天的自助烤肉有些类似。

说到美食,没谁能与咱大中国比肩。不仅食材多种多样,菜式也是煎、炒、炸、煮、烤、烹手法齐全,保证你三十天桌上不重样一点不成问题。这一切得力于一个简单的炊具:铁锅。

铁锅这个厨房器具,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因为存在感极低,人们都习惯了它的存在,反而从来没人会考虑,如果世上没有锅人们该怎么做饭?

是的,我们习以为常的锅,在宋代以前,是并没有出现的。虽然我们经常在古装剧中看到各种古代珍馐美味,但事实上,在宋代以前,古人根本就没有用来炒菜的器具的。

虽然远在宋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掌握了冶铁技术,但那时的冶铁技术很落后,铁产量非常少。物以稀为贵,以至于铁比金、银、铜的价格还贵。所以,普通老百姓不可能用得起铁器,仅有少量铁器在皇族和贵族之间使用。用铁造锅就更不可能了,那就相当于现代用钻石打造一口锅,寻常人根本想都不敢想。

一直到宋朝,我国才诞生了铁锅,炒菜也终于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也正是这个时期,中华美食得以蓬勃发展,使得宋朝成为了历史上美食的天堂。

算起来,人类会利用火的时间,有100万年,而铁锅的出现仅有1千多年。那么,在90多万年的时间内,人类是怎样煮饭的,或者说是如何用把食物弄熟了吃的呢?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无炊具,直接烧烤加热烧烤于现代人而言并不陌生,是一种制作简单却味道上佳的烹饪方式。

但谁能想到,早在10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直立人,就已经懂得用火将食材烤熟的方法,这也是人类诞生以来,最原始也是最初的烹饪方式。远古时代,人们基本上没有什么烹饪概念,常常茹毛饮血,生吃各种食物,无论是蔬菜还是肉食都是生吃,吃法跟动物没有什么区别。直到偶然间,人们在捕猎的时候,偶然尝到了因雷电引发的野火烧死和烤熟的动物肉,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世上竟有如此好吃的食物。

但那时人们还不懂得生火技术,在很长一段岁月里,人类所用的火,还是来自于大自然的恩赐——雷火。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00万年前左右,人类进化为直立人,才学会了掌握火和制造更复杂的石器的技巧。

如中国的周口店人,考古学家在他们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

木炭、灰烬、桡烧石、烧骨等痕迹,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使用火的技术,并会砍取树木作燃料来烤食猎物。1万年前的新时期时代——陶制炊具,学会煮食人类的智慧是后天逼出来的,这话一点没错。

人们能够熟练控制火种之后,最初还是直接将食材扔入火种烤熟,或者用木棍穿过架烤,后来人们发现通过加热平滑的石板,一样可以作出熟食,而且味道更佳鲜美。再后来,人们发现“凹”形的石板不但可以烙、焙熟食物,还可以加入水进行煮和焖,就能做出口感不一样的熟食。

从此,人们心里就逐渐有了炊具的概念。于是,人们就开始想办法制作炊具。通过不断试验,人类最初的炊具诞生了——“陶鬲”(li,音同离)和“陶鼎”。陶鬲是一个卵形的大罐子,顶部有环形外沿,底部有三个支撑腿,下面用来添柴烧火,上面用来烧水和煮饭。

陶鼎同样有三个腿,不同的是它的顶部边沿多出了两个带孔的耳朵,方便穿上绳索吊起来,有方形也有圆形,主要用来煮肉。这时人们的食物以纯粹的煮食为主,虽然没有现代这么丰富的调料,但能煮一鼎肉汤就算是上好的美味佳肴了。

4000年前,青铜器时代——烹饪、料理。到了3800年左右的商代,古人开始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因此,这个时期,陶鼎升级变成了青铜鼎,其用法跟陶鼎虽没什么太大差别,但质量更坚固,容量变得更大,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

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到2400多年前的东周时期,鼎的“三条腿”被“锯掉”,变成了初具雏形的“锅”——釜。比起之前的炊具,釜去掉了三条支撑腿,这不仅是炊具的简化,更说明了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配套设施

灶。《知否》中,明兰多次提到了“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其中的釜,就是指此时的“青铜釜”。有了最早的锅和灶,人们的烹饪食材,也得到了广泛的扩充。

建安七子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里就提到了,此时的锅不再是单纯的煮肉食,还发展素食煮起了豆子。

在另一项典故中,也提到了釜的作用,楚霸王项羽的“破釜沉舟”,为表达决一死战的精神,到了彼岸,将釜砸碎,战船凿沉。除了食材的增添,烹饪方法也有了进一步的改良,因为釜距离火源更近,能吸收到更多热量,所以,做饭效率大大提高,开始出现了油烹,是用油烹烤,将食物做熟,有点类似现在的铁板烧烤。

1000年前,铁锅时代——炒菜诞生。大约在距今1600年左右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釜从中间劈开,只留下一个半球形,“锅”正式诞生。但受制于时代、食材、技术等,人类做饭方法还是以简单的烹煮为主。

历史文献里,最早的明确关于炒菜的记录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记载了香葱炒鸡蛋的详细做法:(将鸡蛋)打破,着铜铛中,搅令黄白相杂。细擘葱白,下盐米、浑豉,(以)麻油炒之,甚鲜美。只不过那时候,一般百姓做不来,首先没有铜铛,至于芝麻油,更是非常稀缺的物资,只有皇家才用得到。到唐代时,铁锅开始出现,但仅仅作为“奢侈品”流行于王孙贵族之间,并未在民间普及。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火爆,很多人被“章丘铁锅”圈了然后迅速种草。章丘铁锅迅速成为中国流行的网络名人锅。但是,不考虑网络名人的后续效应,这个节目所描述的章丘铁锅真的符合历史真相吗?

章丘铁锅播出后的几天,网上的老铁锅一扫而空。短短几天,十多万口铁锅被订购到他们那里;北京、江苏、湖南、广东等地的消费者争相“抢锅”,网店销售额同比增长近6000倍;甚至有人直接去工地**买锅。名气之下,章丘无锅。

都是因为节目中的几个字,“手工锻造铁锤36000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1987年在我国南宋古沉船上发现的大量铁壶,也被称为章丘锻造铁壶的代表作品。这不禁让人遐想。当年,宋朝的商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大锅的繁华倾倒给东亚各国。

如果这些铁锅是舌尖上的中国3广告中的章丘铁锅,可以证明这些铁锅历史悠久,远销海外,而且似乎有一些情怀在里面。然而现实不是影视剧,这些所谓的名古锅的分析报告严重打了节目的脸。

报道称,这些铁锅都是白口铁做的,也就是说都是生铁锅,和影视剧中提到的36万锤无关。真实情况是这些锅可能三锤就报废了。其实所谓的章丘铁锅是不可能流传千年的。中国古代的铁锅几乎都是用生铁铸造的,用扇子。

明朝天工开物记载:“凡水壶存水,遇火,对司日常生活重要。由铸铁或废铁制成换句话说,舌尖3中提到的历史悠久的古炒菜锅,根本就不存在。

而这个章丘手工锻造的壶真的是世界独一无二吗?其实锻造的技术并不是一种古老的方法,而是一种常见的技术,就是普通的水驱动的水锤,可以保持每分钟几百下的高频跳动。

其实不光是锅,大马士革刀和日本刀这些古代的一等钢品,在现代科学理论的检验和分析面前,都没有秘密可言。要超越这些古刀的性能简直是小菜一碟。

其实章丘锻造铁锅历史悠久,工艺并不秘密。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不要全信,要理性看待。

现代餐饮厨具发展得非常配套完备,厨具形式多样化,关于制作厨具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尤其是现代技术的发展研制出了具有独特优势的不锈钢厨具,大家习惯了现代先进的厨具,若是让大家一下子说出古代人用的厨具是什么,可能大家会哑然失声,对呀,古代人是用什么作为餐饮厨具的,什么样的材料能够耐高温用于古人炒菜煮饭呢?古代的冶铁技术并不发达,宋朝才诞生了铁锅,那么在此之前古代人吃的炒菜是用什么器皿做的呢?

从远古时期的人类第一次吃熟食之前,人类一直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没有器具,没有调味品,当他们学会用火烤食生食时,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人类文明的一大步,进入旧石器时代,通过打磨石器作为用具,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类发明了陶制饮食器,用此来制作和盛饭食物。

等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冶炼技术发展到高水平后,但制作并不容易,一般都是贵族统治阶级所用的,精巧复杂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兵、车四大类,直到现代,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也具有很高的历史、学术、艺术等价值。

此时,古代的餐具已经有了鼎、镬、甑、甗、鬲等,原本是用陶制的,后来用青铜制作,“鼎”是三根立腿,两只提耳,是用来调和各种味料的宝器,它的作用就相当是铁锅,用来煮饭和盛放食物,同时也是立国重器,是权力的象征,或许是“民以食为天”,作为当时的主要炊具,鼎对于一个国家和百姓的重要性实在太大了。即便是当时的统治者所吃的天下最美味的佳肴放到现代也算不得是美味,因为陶器和青铜器的导热性较差,鼎壁甚厚,受热慢,火在其下燃烧,所以用这样的炊具做出来的食物不会太好吃。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研制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烹”,在《韩非子》中记载着“治大国若烹小鲜”,只不过这里的烹又和现代的烹煮不大一样,大概是和现代的煎炸食物一般,不过整体上还是没有太大变化,中下层使用陶器,贵族阶层仍然使用青铜器。等到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民族的大融合使得文化多样化,这个阶段的炊具变得多样,进入隋唐五代时期后,陶瓷、金属制品达到高水平,繁盛的唐朝还有了华丽精巧的金银、玻璃、陶瓷器皿。此后的朝代基本都是以这几样炊具为根本,不过又多了一样新的炊具——铁制炊具。

秦汉时期主要还在用鼎烹煮食物,经常是熬粥熬羹,他们还没有炒菜的概念,吃的菜更像是现代的拌菜。古人食五谷,五谷通常是指稻、黍、稷、麦、菽,但他们是如何想到用这些制成面试馒头之类的,当时有一人突发奇想,他磨碎小麦支撑馒头面片之类的,一直到唐朝,从波斯引进从未有多的食物,人们对于吃的追求越来越高,多种多样的菜品和小吃应运而生。明代又引进了土豆玉米等,这些都提高了人们的饮食生活质量。

冶铁术在北宋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煤冶铁,根据记载,当时一年铁的产量大约有八百多万斤,这些铁全部制作铁锅的话,可以造出一百万口,经过多年冶铁,北宋百姓基本都用上了物美价廉的铁锅,铁锅的外表极其普通,没有精致的雕纹,只有通体黑黢黢,但谁也没想到这在当年远销海外,宋朝的繁荣发达的贸易将铁锅遍及印度洋的海上,只要是航海家,几乎人人必备一口铁锅。

北宋的铁锅对于外国人有多么稀奇,通过几个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当时有一位波斯商人看到宋朝商人船上的灶台上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于是便问那是何物,宋朝商人告诉他们,这是煮饭炒菜用的铁锅,波斯商人当下花了大价钱买下铁锅。因为他们平时吃的饭菜基本都是用陶器煮出来的,如今有了轻便的铁锅,这让他们稀奇不已,甚至是见惯了奇珍七宝的欧洲君主也会认为铁锅是个稀罕物,还想要将铁锅作为传家宝。

宋朝商人敏锐地察觉出这是个商机,他们在国内收购了大量的铁锅,当时不仅是丝绸瓷器驰名海外,铁锅的销量也甚高。1987年,广东附近发现了宋朝时期的沉船——南海一号,船上还有不少的铁锅。宋朝被灭后,蒙古族继承了宋朝的一切,尤其是铁锅,这对于身为游牧民族的他们,可是最为便捷之物,他们经常需要烹煮牛羊肉,可陶土器皿不如铁锅经久耐用,所以铁锅可是为他们解决了一个大困难。据传蒙古男子家中若是没有锅,蒙古女子都不愿意嫁过去。

等到明朝一统中原后,统治者下令禁止商人将铁锅卖给商人,他们担心蒙古人会熔掉铁锅以制作成兵器,汉族实在是不知晓铁锅对于蒙古人有多么的重要,哪怕是破了的铁锅,他们都不愿意熔掉,而是要用牛皮补好,继续用。没了铁锅,他们就去中原边境抢劫铁锅,不是抢劫财物,还为此引起了争端,当他们成功抢上锅后,还会齐声欢呼,这样的场面着实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