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月》刻画了怎样的后羿和嫦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2收藏

《奔月》刻画了怎样的后羿和嫦娥,第1张

沉于物欲的后羿形象和女性命运道路新选择的嫦娥后羿作为一个射日的英雄在脱离了射日的背景与环境,进入到现实生活中,面对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平庸时,英雄的后羿展示出了性格中世俗性的一面,生活带来的窘迫也带来了心理上的挫败感。

当后羿面临爱情危机时,提出的解决办法是猎取更多的食物。而后羿这一英雄的形象在沉溺于物欲,物质生活时,整个人的人生悲剧也恰恰是由于个体对于物质的沉沦。

《奔月》中的嫦娥既是一个小市民的妇人形象,同时也有着美丽逝去的生命危机,面临着个体的生存危机,后羿作为嫦娥的丈夫既对于自己的无能进行自责,但同时后羿也羡慕着月宫的生活。

在后羿与嫦娥的婚姻生活中,虽然后羿表现出了对于嫦娥的爱意,但后羿也有着期盼更好生活的希望,潜意识里对于月宫生活的羡慕使得敏感的嫦娥意识到了生活的危机,而当面临生活的困境以及现实的无奈时,后羿有着金丹的退路以及美好生活的选择,但嫦娥既没有依靠,也没有其他的路径可选。

《奔月》的艺术形象分析

在《奔月》的文本创作中,后羿与嫦娥是两个主体的人物形象,鲁迅所创作的后羿面临着生活的困境,呈现出了沉于物欲,溺于生活的个体状态。而后羿精神上的苍白也带来了生活上的无力。

但嫦娥作为另一个文本的重要形象,作者在对嫦娥进行塑造时却通过嫦娥奔月的人生选择展示了女性命运抉择的新方向,男性主流社会价值体系下传统女性在面临人生选择时往往存在着道路的单一与命运的不幸,但嫦娥飞天出走的人生选择却表现了冲破现实社会的可能。

 《嫦娥》一诗表达了诗人心中凄清寂寞的愁情。全诗描绘了一种孤清凄冷的氛围,情调感伤,借嫦娥的形象,表达出诗人难以忍受寂寞的煎熬,及其对高洁的境界的追求,流露着浓重的感伤情绪。

 《嫦娥》

 李商隐 〔唐代〕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赏析

 《嫦娥》这首诗创作在唐朝末年,当时的唐朝党争严重,唐宪宗皇权旁落,整个大唐王朝已经日落西山,在太监当权的唐朝官场中,诗人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难以伸展抱负,一生很不得志。在诗中传达的孤清凄冷与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中,诗人传达出他对摆脱尘俗的境界追求,但现实是追求不得,心中欲加悲苦,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就是诗人意图描摹的心绪。

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一开始都把嫦娥当做是盗贼。在东汉张恒的一本书中曾经写道,嫦娥本来是后羿的妻子。偷下了王母娘娘的不死丹药,在奔月前还曾经向一位占卜师占卜,本来占卜出的是一个吉字,没想到奔月之后到了月亮上竟变成了一只蟾蜍(癞蛤蟆)。

有的人曾经提出过这样的想法,也许在现代人眼中,癞蛤蟆是一种极为丑陋的动物。但是在古人眼中,蛙类动物却是神的象征。不过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古人对于巨大的猛兽类似于虎狼这样的动物都是恐惧和敬畏,对于癞蛤蟆实在没有可敬畏的地方。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把嫦娥说成癞蛤蟆,其实是对他的一种谴责。在民间传说后羿本来是天神,因为一件事情得罪了玉皇大帝,天庭不让他返回。后羿就退而求其次,向王母娘娘索要了不死丹药。想和嫦娥做一对人间平凡夫妻。谁曾想,嫦娥进,私自吞下了丹药。在文献记载中,记录嫦娥的这一行为用了归字,说明她本来也是神仙。即使是神仙,在危难时刻抛弃自己的丈夫,也是会受到谴责。在六朝以前,人们一直把嫦娥认为是盗贼,所以将她认为是癞蛤蟆也不足为过。

然而在后来文人骚客的诗中,都出现了嫦娥的形象。就有人开始为嫦娥辩解。后来这一事件逐渐演变成嫦娥不小心偷吃了丹药,每日在广寒宫中后悔。

历史上没有嫦娥这个人,她只是神话传说中的一个虚构的人物。而且嫦娥的来历也语焉不详,没有人知道她是从哪里来的,也只是《淮南子·览冥训》提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然后东汉高诱《淮南子注》曰:“恒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恒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到这里我们才知道原来嫦娥,也就是姮娥,就是羿的妻子。此后的故事,全是后人根据这些片段脑补出来的,不足为信。

如果硬要为嫦娥找一个历史上的原型的话,那么嫦娥的原型很可能是三皇五帝之一:帝喾的妃子,名叫常仪。

何以见得呢?

这个要从常仪的老公,帝喾说起。

据史记记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也就是说,帝喾是高辛氏的首领,他是黄帝的曾孙。

然后《世本》这本专门记载历代帝王谱系的书中介绍了帝喾家庭成员:“元妃有邰氏 女,曰姜嫄 ,生后稷 ;次妃有娀氏 女,曰简狄 ,而生契 ;次妃陈丰氏女,曰 庆都 ,生放勋 ;次妃娵訾氏女,曰常仪 ,生帝挚 。”

这里的次妃娵訾氏女常仪,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嫦娥的原型。

认为嫦娥的原型就是常仪,名字很像这么简单。

中国上古的历史,其实很大一部分隐藏在神话传说里。而帝喾,在神话中有另外一个身份:创世神帝俊!

《帝王本纪集校》中说得很清楚:帝喾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俊。也就是这孩子生下来就会说话,说自己名字叫做俊。

在商朝卜辞中,就经常提到他们的高祖:俊。而前面所说的,帝喾的儿子契,正是商人的始祖,所以帝俊和帝喾,是同一个人。

说起神话中的帝俊,那是和女娲盘古一个级别的创世神!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帝俊的一个妻子叫羲和,生下了十个太阳,然后每天在甘渊这个地方给太阳洗澡。

同样是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常羲,又写作常仪,也是帝俊的妻子,生下了十二个月亮!

这里,常仪和月亮,联系到了一起。

羲和和常仪,一个是日之母,一个是月之母,所以帝俊是神话中的创世神之一,确定无疑。

帝俊从人间的帝王帝喾升级为创世的天帝,显然是商人为了拔高自己的地位而刻意为之,可以想见,商朝的时候,他们所祭祀的帝俊是多么的荣耀。但是商朝被周朝所替代以后,帝俊也失去了自己天帝的地位,逐渐消失在历史中,被炎黄谱系的神所代替,只能在山海经中还能找到一点关于他的遗存。

但是不管怎么说,嫦娥奔月,大羿射日、这谢神话是和帝俊密切相关的,包括当时下界的帝王尧,也是帝喾的儿子,也就是陈丰氏女所生之子:放勋。把这些线索联系起来,我们不难找到嫦娥这个形象的演变过程:

帝喾的妃子常仪,在后世中逐渐演变成了天帝俊的妻子,月亮之母。羿应该是帝喾手下擅射的将领,平定了东方十个以太阳为图腾的部落,这个后来演变成了射日的神话。而羿的妻子,应该是帝喾和常仪的女儿,羿可能得罪了帝喾而被流放,结果妻子偷偷离开了他,回到了自己的母亲身边,这个演化成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只是这个女儿没有名字,就将常仪的名字移花接木到了她的身上。

就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加工演绎,最后终于形成了嫦娥这样一个神话人物。而他的原型,正如前面所考证的那样,应该就是帝喾的妻子:常仪。

  嫦娥奔月

  嫦娥,或作姮娥、常娥、妲娥,中国神话人物,为后羿之妻。神话中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处所盗得的不死药而奔月。

  《淮南子·览冥训》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灵宪》记载:“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或说嫦娥奔月后居住于广寒宫,有玉兔和吴刚相伴。李商隐有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清代毕沅在音韵学上的考据,嫦娥的前身,正是“生月十有二”的常羲。顾颉刚写有《嫦娥故事的演变》。

  在道教中,嫦娥为月神,又称太阴星君,道教以月为阴之精,尊称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神像。

  人物简介

  嫦娥是帝喾的女儿、后羿的妻子。美貌非凡。相传后羿是尧帝(也有人说是天帝手下的神射手)手下的神射手。《淮南子.览冥训》中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仙了,身不由主飘飘然地飞往月宫之中,在那荒芜的月宫之中度着无边的寂寞岁月。 嫦娥飞升月宫后,住在凄清冷漠的广寒宫内,思念著后羿,她的心境和生活令不少文人骚客感慨,遐想。

  不同的传说

  《准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初学记》卷一引古本《准南子》,于“姮娥窃以奔月”句下,尚有“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十二字,今本并脱去。姮娥即《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记“生月十二”之常羲。古音读羲为娥,逐渐演变为奔月之常娥。《文选》注两引《归藏》,均谓常娥服不死药奔月。知常娥神话古有流传,非始于《准南子》。又《准南鸿烈集解》引庄达吉云:“姮娥,诸本皆作恒,唯《意林》作姮,《文选》注引此作常,准南王当讳恒,不应作恒,疑《意林》是也”。汉文帝名恒故讳之,知姮娥作恒娥,而恒亦即常之意。《集解》又引洪颐煊云:“说文无姮字,后人所造。”

  民间的传说又略有不同,大体谓嫦娥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弧寂之心情的写照。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平时我没法下来,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到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表现这一情节的嫦娥图,当是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流泄。

  传说1

  嫦娥原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村姑,她勤劳朴实活泼可爱,尤其有着一颗金子般闪亮的心,她总是千方百计地为百姓做好事。嫦娥有个恋人叫后羿,是个神箭手。

  有一天,嫦娥与几个要好的女伴在村边小河旁洗衣。不料,无所事事、心术不正的河神河伯正闲逛到此。他见到嫦娥的沉鱼落雁之容,顿时惊为天人,便一抹脸变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觍着脸走过去跟嫦娥搭话。嫦娥见他不怀好意便急忙躲开,可是河伯露出了狰狞的真面目,要强抢嫦娥入水。正在这危急关头,后羿来到了,他一看,顿时气得剑眉倒竖,怒发冲冠。他拈弓搭箭,“嗖”地一声,射瞎了河伯的一只眼睛。河伯疼痛难忍,大叫一声,便跳下河去。

  经过这件事,嫦娥和后羿恐怕夜长梦多,便提早成婚。婚后,二人过得非常幸福。当然,他们并没完全沉浸在小家庭的美满快乐之中,两颗善良的心总想为乡亲们我做些好事。

  有一年,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大地都快要着火了。人们无法耕种,无法生活,处于被灭绝的灾难之中。后羿便决心要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拯救百姓于火海之中。他天天挥汗如雨,苦苦练习射术。可是,河伯对他恨之入骨,不断地前来骚扰,他发誓要报一箭之仇,更要抢到他一直贪恋着的美女嫦娥。为此,后羿十分烦躁分心。

  一天,一位大仙给了后羿一丸仙药,好心告诉他,河伯报仇心切,他将要面临一场大祸,如若吃了这丸药,便可摆脱人间的一切磨难和烦恼,升入月宫中;可是,首先得能耐住孤独寂寞的煎熬。后羿听后,心绪不宁地回到家中,将仙的话如实地告知了嫦娥,便疲倦地睡着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嫦娥坐立不安了,她在房中走来走去,看着一天比一天消瘦的丈夫,她心里非常痛苦。她深爱着后羿,绝不愿他遭受任何磨难的折磨,可是,她又想到丈夫身上还肩负着射掉九个太阳的重任,正受着烧烤之灾的乡亲们需要他去拯救。嫦娥心中十分明白,河伯对于丈夫的威胁,都源于自己。河伯对她仍没有死心,为了得到她,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怎么办呢?嫦娥想着,想着,突然,她心中闪过一个念头:为了让河伯对她死了心,为了让丈夫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全心全意地去射掉九个太阳为民服务,她决心牺牲自己。主意打定,她就急忙找出仙药,吞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后羿醒了,他发现嫦娥心神不定,脸上泛着神奇的红光,很是诧异,又觉不祥。嫦娥深情地望着丈夫,她知道与丈夫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便眼含泪水嘱咐丈夫要好好珍重自己,请求丈夫原谅她不能再尽到做妻子的义务了。话犹未尽,嫦娥只觉得心中恍惚,身子突然变轻了,接着,双脚离地竟飞了起来,她边往天上飞边回头高声叫着:“后羿,我的好夫君,永别了!要珍重!”

  嫦娥冉冉上升,飞进了月亮中那寂寞、冷清的广寒宫,做了月中仙女。然而,这里没有亲人,没有欢笑,只有一只惹人怜爱的玉兔相偎依,只有那总在砍着桂树却总也砍不倒的吴刚相陪伴。

  自从嫦娥牺牲自己,飞上月宫后,后羿把痛苦、惆怅化作了力量。后羿明白妻子的作为是替自己和百姓着想的缘故,他深深地被感动和激励着,日夜苦练着射箭的本领,终于战胜了河伯的挑战,射掉了九个危害生灵的太阳,拯救了人类。人间有了欢乐,乡亲们过上安宁祥和的日子。

  天帝也被嫦娥和后羿这种为了乡亲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精神感动了,后来,便封后羿为天将,于中秋佳节日使二人重逢团圆。从此,嫦娥和后羿在天上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同时,天帝还规定月亮每月十五一圆,以祝愿花好月圆夜,天下有情人成眷属。

  传说2

  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嫦娥又是怎样奔月的呢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另一种说法是屈原(约前340年)《天问》的记载,说后羿后来对嫦娥有不忠行为,和河伯的妻子发生暖昧关系,因而引起嫦娥极大的不满,便离开后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

  传说3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传说4

  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是中国三个历史最悠久、最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天,通常全家团聚,吃月饼瓜果,共赏明月。下面是一个有关中秋节的故事。

  嫦娥是月亮神,她的丈夫后羿是一位勇猛善战的战神,他的神弓和神箭百发百中。当时人间出现了许多猛禽野兽,残害人民。天帝得知这一情况后就派后羿下凡去消灭这些害人的东西。

  后羿奉天帝之命,携同美丽的妻子嫦娥来到人间。因为勇猛无比,用不了多少功夫,后羿就消灭了陆地上许多害人的动物。当任务就要完成时,无法预料的事情出现了:天空中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

  十个太阳都是天帝的儿子,他们仅仅为了恶作剧就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大地的温度聚然升高,森林、庄稼着火了,河流干涸了,被烤死的人民横尸遍野。

  后羿不忍看到人民的灾难,他就用好话劝告十个太阳,请他们十兄弟单独行动,每天轮流出来一个。可是骄横的太阳兄弟们根本不把后羿放在眼里,反而变本加厉,故意接近大地,地面上更是燃起了大火。

  后羿看到太阳兄弟为非作歹,多次劝告都没有效果,人民已经死伤无数,实在无法忍耐了,便弯起他的神弓,搭上神箭,向太阳射去,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认罪讨饶,后羿才息怒收弓。

  后羿为人间除了大害,却得罪了天帝,天帝因为他射杀自己九个儿子而大发雷霆,不许他们夫妇再回到天上。

  既然无法回天,后羿便决定留在人间,为人民做更多的好事。可是他的妻子嫦娥却日渐对充满苦难的人间生活感到不满,责怪后羿糊里糊涂地射杀了天帝的儿子们。

  后羿听说昆仑山上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那里有神药,吃了这种药就可以升天,于是他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爬上昆仑山,向西王母讨神药,遗憾的是,西王母的神药只够一个人使用。后羿既舍不得抛下自己心爱的妻子自己一个人上天,也不愿妻子一个人上天而把自己留在人间。所以他把神药带回家后就悄悄藏了起来。

  后羿讨得神药的秘密还是被嫦娥发现了,尽管她非常爱自己的丈夫,但还是禁不住天上极乐世界的诱惑。在八月十五中秋节月亮最明的时候,趁后羿不在家,嫦娥偷偷吃下神药,顿时觉得身体越来越轻,缓缓向天上飘去,最后来到月亮上,住进了广寒宫。正好后羿回来了,他知道妻子离开自己独自升天很伤心,但又绝对不能用神箭伤害她,只好跟她告别。

  后羿现在是孤单一个人了,他继续为人民做好事,并且教徒弟学习射箭。他的徒弟当中有一个叫逢蒙的人,进步很快,不久射箭的本领就非常高明了,但他觉得只要后羿存在,自己就不能算天下第一,所以有一次趁老师喝醉酒,从背后把后羿射死了。

  再说嫦娥虽然到了月亮上,但这里十分冷清,只有一个捣药的小兔子和一位砍树的老头,所以她整天闷闷不乐地呆在月宫里,特别是每年八月十五月光最美好的时候,嫦娥就想起他们从前的幸福生活。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还有很多。千百年来的诗人作家们也留下许多以此为题材的作品,借中秋明月抒发思乡之情或寄托对幸福的向往。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诗深刻表现了她的寂寞和悔恨: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屏风 烛影 晓星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韵译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嫦娥别称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总是令人无法忘怀,而嫦娥作为中国神话中有名的人物,不管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或者是其他的传说,人们都在喜欢嫦娥的同时也会做更多的了解。

嫦娥塑像

传说,嫦娥是上古时期帝喾的女儿,因为嫦娥美貌无比,所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的男子在看到嫦娥时,总是会被嫦娥的美丽深深的吸引住。一开始帝喾给嫦娥取名叫做姮娥,但是因为西汉时期,姮娥之名与汉武帝刘彻相冲,所以把她的名字改为嫦娥。另外也有人觉得嫦娥的性情比较好,所以将嫦娥也称作嫄娥,在神话中,嫦娥因为不小心吃下了不死药,从而升仙。

其实嫦娥别称还有很多,在道教中,嫦娥被称作太阴星君,也叫月神。因为在道教中,是以月亮作为阴晴圆缺的指示,所以那个时候,人们喜欢将居住在月宫的嫦娥称作太阴星君。而在历史不断发展过程中,嫦娥还有一些很美丽的别称,那就是素娥,婵娟以及桂魄,这些别称的由来,很多是因为嫦娥居住在月宫中,因此被赋予。这些嫦娥别称不仅仅好听,而且还具有诗情画意的味道。

当然嫦娥别称还不止以上所提到的,嫦娥的别称还有很多,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嫦娥的别称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别称其实都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所以想了解嫦娥的故事,了解一下嫦娥别称也是一种收获。

嫦娥与玉兔

嫦娥的故事从很久以前就流传着,尤其在中秋佳节时,嫦娥更是被无数的人所想起。其实很多的人在中秋佳节时,除了会想起月饼,嫦娥,吴刚,当然还有那只日日陪伴嫦娥的兔子。

嫦娥与玉兔图

嫦娥与玉兔居住在一起,其实是有故事的,那时候嫦娥因为吃下了不死药,飞到了月宫。可是那时候月宫中有一名仙人叫做吴刚,沉迷于仙道,可是却从来不肯努力认真地学习,玉帝很生气,只好把吴刚留在月宫,并告诉吴刚,如果你能够砍倒桂树,那么你就可以获得仙术,但是奇怪的是吴刚每次将桂树砍完一段,桂树就会自动变回原来的样子,吴刚的愿望无论怎么样都不能实现。

一位仙人受吴刚所托下凡寻找解决之法,却在山里迷了路,饥渴难耐,于是向山里的狐狸,猴子还有兔子索要食物充饥,这个时候只有兔子没有食物可以帮助这位仙人,兔子要求仙人将其肉煮熟食用。而神仙因为感激兔子,所以就把兔子送到了天界的广寒宫,与嫦娥,吴刚相依为命,在月宫中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而嫦娥因为孤单,也将兔子当作自己的宠物,非常的宠爱,不管做什么事情,她都会带上兔子前往。从此以后,人们在提起嫦娥时,兔子的身影也总会在人们的脑海中浮现。

这就是嫦娥与玉兔的故事,这是一个在后世流传深远的故事,也是玉兔与嫦娥在一起的原因。相信你在看完了这个故事之后一定有了更多的收获。

嫦娥

一看到嫦娥,总是给人一种高冷、仙气飘飘的感觉。

嫦娥中也总会把嫦娥和月亮放在一起,神话里嫦娥吃了长生不老药后,升到天上成了仙。因为她舍不得后羿,就去到了离人间最近的月宫。她拥有了长生不老的能力,却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也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能一个人看着世间变化,感受内心的孤寂,那样的日子该是多么的难熬啊。难怪上的她看起来如此孤单。

搜索关于嫦娥的,人们也经常会看到:一位穿着素色衣裙的女子,身上披着一条丝滑的披肩,在皎洁的月光下飞向了月亮,嫦娥飞天的形象深深地映在了人们的脑海里。在图中,也可以看出人们是如何描绘嫦娥形象的,她或梳着美丽、传统的发髻,或留着飘逸的长发,姿态娇柔地奔向月亮,或温柔地怀抱玉兔。她是那么的优雅迷人,楚楚动人,从里可以看到一个生动的人物。纵使这些中的形象是人们赋予的,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一些文化特色。

毕竟,每个人物所展现的人物形象都有一定时期的特色,抒发并展现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当然,在不同的嫦娥里,嫦娥有不同的形象。有的里她是贪婪、自私的,偷服了长生不老药,而不顾丈夫,独自升天成仙。也有里她是被逼服药,但由于舍不得丈夫后羿,才去了离凡间最近的月亮上做起了神仙。不过,大部分嫦娥给人的感觉还是温婉的、高冷的。

嫦娥的名字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嫦娥奔月有诸多的故事版本,那么作为故事中的女主,嫦娥到底存不存在呢?

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人著《鸿烈》。此书后来称《淮南鸿烈》,又称《淮南子》。《淮南子·览冥训》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东汉高诱《淮南子注》曰:“恒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恒娥盗食之,得仙药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到长生不老之药,没有来得及吃,被他的妻子恒娥偷着吃了。恒娥偷吃仙药后得了仙气,飞到月亮上,成为月中精灵。

“恒”有经常、长久、固定不变的意思,也意味着持久不变的意志。东汉许慎所撰《说文·二部》曰:“恒,常也。”南朝梁陈之间顾野王所撰《玉篇·心部》亦曰:“恒,常也;久也。”

今天的“恒”字在上古时期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从“月”,左边是“忄”(有的无“忄”),右边是“二”字之间夹一“月”字,即“亘”字(见图一)。《说文》:“古文‘恒’从月。”《诗》曰:“如月之恒。”古文字学家商承祚教授《〈说文〉中之古文考》曰:“(甲骨文、金文中,‘恒’字)皆从月。既云古文从月,又引《诗》释之,则原本作‘亘’。”可见由“忄”和“亘”组成的“恒”字是“恒”的本字。

“恒”字的另一种写法从“日”,即左边“忄”不变,右边“二”字之间夹一“日”字,即“亘”字。这种写法也不少,最著名、与今天的“恒”最接近的要数东汉时期《郙阁颂》里的“恒”。

所以“恒”与“恒”在古代是通用字,也可以说“恒”是“恒”的俗字。明末张自烈《正字通·心部》曰:“恒,俗‘恒’字。

由于“恒”、“恒”通用,所以在不少古籍中,恒娥常常被写作“恒娥”。后来,有人根据恒娥的性别,把“忄”旁儿改作女字旁儿,派生出一个“姮”字。于是恒娥又写作“姮娥”,有时候还简称“姮”。南朝梁陈之间顾野王所撰《玉篇·女部》曰:“姮,姮娥也。”可见最晚南朝时“姮”字已出现,恒娥可以写作“姮娥”了。

“姮”既然是“恒”的俗字,姮娥便经常出现在古人不同的著作中。如:五代和凝《柳枝》词:“不是昔年攀桂树,岂能月里索姮娥”北宋晏几道《鹧鸪天》词:“姮娥已有殷勤约,留著蟾宫第一枝。”清人蒲松龄《聊斋志异·邢子仪》:“朱在云中言曰:‘下界人勿须惊怖,我,月府姮娥也。”古人用恒娥借指月亮时,也经常把恒娥写作“姮娥”。

恒娥后来又被叫做“常娥”。这与古代的避讳有关。在我国封建时代,君主和尊长的名字是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的。著书、言谈、写文章时遇到这些字,要设法避免,这叫“避讳”。

常用的避讳手法有三种:改字、空字、缺笔。其中改字用得最为普遍。北岳恒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可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没有恒山,只有常山。因为汉文帝姓刘名恒,“恒”字是不能出现在书中的,于是司马迁采用改字的避讳手法,将“恒”改成了“常”。同样,商纣王之同母庶兄,名微子启,在《史记》中被写成了微子开。因为汉景帝姓刘名启。

也是由于汉文帝姓刘名恒,为了避文帝讳,恒娥必须改名。又由于“恒”、“恒”的意思是“常”,恒娥于是被改成了常娥。唐朝诗人李商隐有一首咏嫦娥的诗。诗曰:“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的题目就是《常娥》。

后来,人们又根据常娥的性别,在“常”的左边加上了女字旁,于是常娥又被写作“嫦娥”。

今天,人民大众不再叫她的曾用名恒娥、恒娥、姮娥或者常娥了,统统都称嫦娥。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