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护士提出具体要求的印度医学古籍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5收藏

对护士提出具体要求的印度医学古籍是什么,第1张

《妙闻集》

妙闻是印度外科的鼻祖,音译名是苏斯拉他(Susruta),妙闻是中国古代的译名。大约生于公元前五世纪,他的著作收集在《妙闻集》中。《妙闻集》乃是印度阿输吠陀系医学外科的代表著作。《妙闻集》强调外科治疗的成功有赖于医生、药物、病人和助手四大要素的密切配合。其中提及助手的选择和训练,这可以说是护士的雏型。也述及医德问题,要求“医生要有一切必要的知识,要洁身自持,要使患者信赖,并尽一切力量为患者服务,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亦在所不惜”。并称“正确的知识、广博的经验、聪敏的知觉及对患者的同情是医者的四德”。

印度历史

" 印度人没有历史。

"这是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

印度是文明古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

马 克思这句话的含义可能是指印度历史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印度缺乏有正式文字记载的可信的历史,它的历史是同神话搅合在一起的;第二,印度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为外族征服的历史;第三,印度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只有神话无信史

印度古代有发达的神话故事和宗教经典,但史书奇少,根本没有像中国的《史记》和西方希罗多德的《历史》那样的历史典籍。

印度人喜欢讲故事,提到历史,他们喜欢说:"从前有个国王……",至于该国王的真实姓名、籍贯、生卒年月、在位时间等基本材料,几乎全无。

幸存的极少的史书,几乎每一页都掺杂着大量的空想和传说,使人无法判断究竟是历史还是神话故事。

被认为正宗的史书有两部,一部叫《诸王世系》,一部叫《大史》,但这两部书又都不可靠。

《诸王世系》被认为是一个叫卡兰纳的人写的,该书记载了历史上的社会状况以及各类人物的活动,但其内容想象的成分太多。

整部书是以诗歌的形式写成的,弥漫着诗意和感情的气氛。

作者不满意以日常用语来平铺直叙事实,而是在写事件和人物时,不断插入神话故事,对人物加以美化。

于是,历史成了理想化的产物,人物成了神。

这大大减低了该书的价值。

《大史》被认为是南亚最翔实、最可信的历史著作。

成书于锡兰(今斯里兰卡),作者是摩诃男马。

该书主要记载岛国的历史。

但在对君主的描写中充满了神话、传奇的故事,同样弥漫着神秘的气氛。

在读这部史书时,必须用心地鉴别神话故事与历史事实。

印度的历史记载没有统一的纪年,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纪年。

印度使用纪年多达20种以上。

搞不清楚每个纪年的准确年代,以及各纪年的前后联系。

中国古代以帝王的年号纪年,历史纪年也不统一,但中国各朝代都十分注重历史记载,设有坊门的史官,记录下皇帝的一举一动,因此每个朝代的历史都能搞清楚。

印度则不然,只重宗教,不重历史,宫廷有为皇帝举行祭祀的专家,却没有史官。

所以,印度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本糊涂帐。

印度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和人物,是靠外国人的记录才大体了解的。

例如,印度历史上有个叫戒日王的人,曾建立过一个强盛的帝国,但印度典籍几乎没有关于他的可靠记录。

在他治世的时候,中国一位叫玄奘的高僧来到这里,并在他的著作里提到过戒日王。

因为玄奘离开中国,到达印度及归国的时间都有清清楚楚的记录,所以戒日王在世的大体年代就可以确定了。

再如,印度的传说以及佛经等材料,都曾提到印度一位伟大的君主叫阿育王,是旃陀罗·笈多的孙子,曾创建了一个伟大的帝国。

但具体年代不详。

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31—323年进攻过印度西北部地区,遇到孔雀王朝的旃陀罗·笈多的激烈抵抗。

此事清楚地记录在古希腊历史学家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中,于是旃陀罗·笈多以及他的孙子阿育王的大体年代也可以确定下来了。

游牧民族征服史

印度历史是一部"不断为异民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文化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地接受异质文化挑战、不断与异质文化交流的历史。

一次次异族的入侵带来了印度种族的混血以及文化上的对立、冲突、交流和融合,对印度文化也带来一些新的因素。

这是印度社会文化具有无比多样的一个重要原因。

入侵印度的有较大影响的游牧民族可举出雅利安人、塞种人、鲜卑人、贵霜人、土耳其人、匈奴人、蒙古人等。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有一支操"印欧语"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次大陆。

这大概是印度有文字可查的最早的外来民族的征服。

他们首先占领了印度"五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旁遮普地区),同当地的土著民族(据认为是达罗毗荼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结果,雅利安人征服了后者,并逐渐向东扩张,侵入到富饶的恒河平原地区。

雅利安人在征服次大陆的过程中,逐渐放弃游牧方式,从事农业定居生活。

他们把被征服的土著人当作奴隶,让他们从事低贱职业。

这次征服可以说是一次时间最早、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的征服。

它对印度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的起源,均与这次征服有关。

塞种人原是住在伊梨河流域的游牧民族。

约在公元前160年前后,塞种人受大月氏人的驱赶,向南迁徙,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消灭了几个希腊人王朝,建立了统治。

塞种人的王朝除了北印度大部以外,向西南到达今马哈拉施特拉邦西部地区。

塞种人统治了100多年,大约在纪元初衰落,印度现在沿用的传统历法(塞历),就是起源于此时。

贵霜人也曾在印度(主要是北印度)建立过统治。

贵霜人原是一个居住在蒙古高原西部的游牧民族,我国古籍称为"大月氏"。

公元前176年前后被乌孙人击败,向南迁移到今阿富汗境内,征服大夏国后进而向南、向东挺进,建立了个囊括整个北印度的贵霜帝国。

同西方在经济和文化上有密切交往,是一个重要的时代。

这个时代佛教文化出现繁荣。

贵霜帝国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印度文化与西方文化发生了密切的接触和相互影响。

10世纪初, 开始进入南亚次大陆。

1206年,土耳其人在北印度建立统治,史称"德里苏丹王朝"。

这个王朝经历了五个时代约320年,是印度历史上统治时间最久的异民族建立的王朝。

公元14世纪下半叶,一支与成吉思汗有血缘关系的蒙古人势力渐大,首领叫帖木儿。

这一支蒙古人虽已放弃了游牧生活,定居在今塔什干一带,但仍保留着许多游牧民族的特征。

后在中亚细亚的萨马尔罕建立了统治。

他们信奉 教,凡决定做一件事,喜欢先念一段带激励性的话:"啊!先知,请将战争之祸加诸于这些异教徙及不信仰的人们,并严厉惩罚他们。

"当时的印度多数是异教徙,基于这种信念,帖木儿王于1398年渡过印度河,长驱直入,攻占了德里,杀害了10万之众的俘虏,摧毁了当时阿富汗入建立的王朝,将全部财富掠夺一空,并驱使众多的妇女与奴隶将这些财物搬运到萨马尔罕。

还将大批工匠掠夺到萨马尔罕,帮助帖木尔王建造宫殿。

在他们的足迹所及的地方,留下了杀戳、饥馑和瘟疫。

摩柯婆罗多》《 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常被称为摩柯婆罗多,印度古代史诗,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 摩柯婆罗多 》书名的意思是“ 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摩柯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而成,其中不但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还有宗教哲学及法典性质的著作,因此篇幅很长。

摩柯婆罗多是古代印度的一部著作 它讲述了很多关于神的故事,在讲述这些故事的同时, 也将瑜伽的伦理道德融入其中这本书是印度两部长诗之一, 它被印度教奉为无上宝典书中的故事都是以对话的形式讲述出来的, 这是古代很流行的一种形式书中的故事有很多在民间被人们广为传诵, 在讲述与聆听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将得到净化, 会感觉到宝贵的甜蜜的喜悦

  《摩柯婆罗多》据说是印度传说中的大圣人毗(pí)耶娑创作的,反映了古代印度各阶层的生活,被誉为印度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长达20多万行,是荷马史诗的8倍,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在印度一年一度的庙会上,艺人们都要分段朗诵它,听众常常会被感动得流下眼泪。

情节概述

  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天上8位神仙兄弟,带着他们美丽的妻子们下到人间游玩。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一只漂亮的母牛带着小牛犊在吃草。母牛有着锦缎般的皮毛和惹人怜爱的姿态。一位妇人被母牛吸引了,她要求神仙们把母牛带走,她的丈夫知道这是极裕仙人的母牛,劝她放弃这个想法,但她执意不从。最后,在众兄弟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偷走了母牛和牛犊。

  极裕仙人是位很有法力的大仙。他回来后发现母牛不见了,运用法力很快就知道了谁是偷牛的人。他发出诅咒:8位神仙兄弟都将降到人间做凡人。极裕大仙和诅咒是很灵验的,肯定能变成现实。8位神仙兄弟非常后悔,他们一起向大仙请求宽恕。大仙在他们的恳求下,把诅咒减轻了:7位兄弟都必须到人间走一遭,但偷牛的主谋将留在人世间。

  8位神仙兄弟又去求恒河女神做他们的母亲,商量好恒河女神生下前7个孩子都扔入恒河,让他们洗去罪过,重新复活为神。恒河妇神被他们的诚心感动了,她答应他们的请求,便化作一位美貌的女子到人间。她娇美的容颜和婀娜的身姿,使她得到人间国王福身王的爱情。

  在结婚前,他们订了一个协议;福身王不许问她的来历,不得干涉她的行为,迷恋中的福身王答应了。他们成亲了,生活幸福美满,每年都生下一个俊美的孩子,但母亲每次都将孩子扔入恒河,然后笑容满面地回到丈夫身边。国王极为震惊,但因婚前有约,只好默默忍受,这样延续了7年,第8年生第八个孩子的时候,福身王忍无可忍,终于要制止妻子了。丈夫违约,大仙的诅咒也实现了。恒河女神向丈夫讲明原委,带走了小儿子。儿子被送到大仙那里,学习各种知识,练就了各种本领,长大后回到福身王身边,成为武、博学、善良的人物。国王立他为太子。

  福身王失去爱妻后,十几年都闷闷不乐,也没再娶。有一次,他在河边看到一位大眼细腰,似花似玉,浑身发着异香的渔家女子。他要求这位女子嫁给他。但女子父亲提出的条件是要让他女儿生下的儿子继承王位。福身王已将恒河女天神般的儿子立为太子,无法答应。他又开始郁郁不乐了。太子知道原因后,他向渔父发誓他要放弃太子的地位,并发誓一辈子不结婚,这样来保证渔家女的后代稳坐王位。渔家女终于和福身王结婚了,他们生下花钏和奇武两个儿子。花钏很早就死去了。奇武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持国,一个叫般度。持国是个瞎子,但他有以难敌为首的100个儿子。般度有以坚战为首的5个儿子,但个个武功出众。

  持国百子和般度五子从小就产生了竞争和矛盾,长大后又开始争夺王位。难敌为了独占江山,经常想谋杀坚战兄弟。有一次他建造了一个涂满树胶的房子,让坚战五兄弟去住,当他们一住进去的时候,又派人去放火,树胶房子最容易着火,一下子就烧得精光。幸好有人报信,坚战兄弟从事先挖好的地道跑走了。

  坚战兄弟们逃过了森林。在一次邻国公主招亲大会上,坚战兄弟中的一个人,一箭射中远处旋转的鱼的眼睛,他可以娶美丽的黑公主为妻了。但遵从母亲的旨意,他们五兄弟共同娶了这位妻子。

  黑公主的国家势力强大。有了这样的支持,坚战五兄弟又回国了。国王分给他们一半国土,但都是荒凉的土地。难敌又想起一个坏主意,他让般度王兄弟和他玩掷骰子的赌博。条件是输了的一方必须流放12年,第12年还不能被认出来,否则又得增加12年的流放。般度王兄弟被迫无奈答应,结果输了,他们只好到森林中去过流放的生活。第13年时,他们乔装打扮,到一个国家的王宫里干活。等一年过去了,他们派使者回国要求归还他们的一半国土。

  难敌拒绝了坚战五兄弟的要求。双方终于爆发战争了。难敌和坚战都联络了许多国家做他们的支持者,当时印度半岛上的国家几乎都参加了这场大战——俱卢大战。

  这场大战进行了18天,死伤无数人,难敌的99个兄弟都被杀死了,只有难敌一人逃跑了。他躲进一个湖里,用一根芦管呼吸。但被坚战五兄弟发现了。他们用语言羞辱他,逼得难敌从湖里冒起来,和他们决斗。难敌寡不敌众,也被杀死了。

  难敌的战士们决心为难敌报仇,他们夜袭坚战五兄弟的军营,把酣睡的战士都杀死了。幸好五兄弟当时不在,得以逃生。坚战回国做了国王,想到兄弟家族间的残杀给人民带来了那么严重的灾难,他们心里感到很愧疚。不久,他们把王位交给了孙子,带着妻子黑公主到喜马拉雅山去修道了。最后他们都升入天堂。

罗摩衍那和另一部更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是印度文化的基础,对印度文学、宗教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作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西游记》也受到它的影响。罗摩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甚至相当于耶稣在基督教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罗摩衍那成书不早于公元前300年,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原作,第一章和第七章可能是后来(不早于公元前200年)补充进去的,原作将罗摩描绘成一位理想的英雄,但后来补充的部分将罗摩说成是毗湿奴的化身,两部分的文笔也不一致。

  原书依据吠陀体系推算,罗摩和罗刹魔王罗波那(Ravana)之间的战争发生在距2005年880,147年之前,印度传统的历书都是根据这种推算编制的,但是并不为现代历史学家所接受。

  印度传统认为罗摩是毗湿奴的化身,他杀死魔王罗波那,确立了人间的宗教和道德标准,神曾经答应蚁垤,只要山海还存在,人们就仍然需要阅读罗摩衍那。

  20世纪70年代大陆梵文学者季羡林、黄宝生翻译《罗摩衍那》,为全世界迄今除英译本之外,仅有的外文全译本。

  《罗摩衍那》意思是“罗摩的游行”或“罗摩传”。罗摩是印度古代的传说中人物。后逐渐被神化。

编辑本段作者和成书年代

  这部史诗的作者传说是跋弥,或称伐尔弥吉,意译蚁垤。对此学者虽有意见分歧,但统观全书,尽管

  

罗摩衍那

写成的年代不同,新老成分并有,但基础部分文体大致是统一的。因此很可能有一个作者对全书进行过加工,这个作者就是蚁垤。蚁垤生卒年代不详。按照传说,他原出身婆罗门家庭,因被遗弃,被迫以偷盗为生。传说他静坐修行数年而一动不动,无数蚂蚁在上面筑巢生息,身体成了蚂蚁窝,所以叫做蚁垤。有人说他是古代的仙人,或是金翅鸟的儿子,还有人说是一个语法专家。当神的使者向他讲述了英雄罗摩的故事后,资质平庸蚁垤却无法把它记录下来。直到有一天,他在树林中看见一个猎人射死了一只雄麻鹬,雌麻鹬因惊恐与悲哀惨叫不止,面对此情此景,悲愤不已的蚁垤突然脱口而出合辙押韵的话语,一种优美、和谐的诗体就此神奇的诞生了,这就是被后人称为输洛迦的短颂体,蚁垤正是用这种诗体创作了《罗摩衍那》。现在标明的作者已经笼罩在神话传说的迷雾中,其历史真实性难以考证,他们有可能是这大史诗原始形式的作者,也有可能是在这大史诗形成过程中虚构的作者。

  《罗摩衍那》最初只是口头流传,增增删删,因人因地而异。写成以后,仍无定本。大家公认在全书7篇之中,第1、7篇晚出,第2~6篇是全书较原始的部分。因此,这部包括24000颂( 现代精校本为近两万颂)的大史诗绝不会成于一时,它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3、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全书7篇按顺序是:《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国篇》、《美妙篇》、《战斗篇》和《后篇》。

编辑本段主要情节

  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斗争;因其间穿插了不少神话传说和小故事及描绘自然景色、战斗场面等花费了过多笔墨,故而篇幅宏大。情节大体如下:阿逾陀城国王十车王有3个王后,生有4个儿子,长子罗摩。罗摩通过比武获胜,娶了弥提罗国公主悉多。十车王年迈,决定立罗摩为太子,继承王位。但他的第二个王后吉迦伊受侍女怂恿,竟提出流放罗摩14年和立她的亲生儿子婆罗多为太子的非分要求。由于十车王有诺言在先,必须应允王后的要求。罗摩为使父王不失信义,甘愿流放。悉多为了夫妻之情,十车王的小王后亲生子罗什曼那为了兄弟之谊,都甘愿随同流放。他们3人离开都城不久,十车王即抑郁而死。当时,婆罗多不了解内情,被召回举行父葬和继承王位。他得知真相后,痛斥母亲,举行完父亲葬礼后,亲自去森林寻找罗摩,让他继位。但罗摩坚决不肯,一定要等流放期满再回去。婆罗多只得带回罗摩的鞋子供在王座上,代为摄政。罗摩3人在森林中历尽艰险。楞伽岛十首魔王罗波那劫走悉多,罗摩与猴国结盟,在神猴哈奴曼及猴群相助下,终于战胜魔王,救回悉多。但罗摩怀疑悉多的贞操,使她投火自明。火神从熊熊烈火中托出悉多,证明了她的贞洁。夫妻团圆,流放亦期满。罗摩回国登基为王,阿逾陀城出现太平盛世。但波折又起,罗摩听到民间又传悉多不算贞女,为不违民意,忍痛把怀孕在身的悉多遗弃在恒河岸边。悉多得到蚁垤仙人的救护,住在净修林里,生下一对孪生子。后罗摩举行马祭,蚁垤安排孪生子与罗摩相会,并向罗摩辩明悉多的贞节,但罗摩仍认为无法取信于民。悉多无奈,向大地母亲呼救,说如果自己贞洁无瑕,请大地收容她。顿时大地裂开。悉多纵身投入大地怀抱。最后罗摩兄弟都升入天国,复化为毗湿奴神。

  全书写的是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篇幅之所以这样大,有两个原因:第一,同印度其他古籍一样,插入了不少的小故事;第二,描绘自然景色、战斗场面等花费了过多的笔墨。

编辑本段分篇概述第一篇《童年篇》

  开首是一篇类似楔子的东西,介绍成书经过和全书内容。接着讲本书主要故事。十车王无子,请鹿角仙人举行求子大祭。天神全都来到祭场。他们商议请大神毗湿奴下凡剪除罗刹王罗波那。毗湿奴化身为4,降生为十车王的4个儿子:罗摩、婆罗多、罗什曼那和设睹卢祇那。大梵天为了帮助毗湿奴,要求众神创造猕猴,助罗摩平妖。大仙人众友来到十车王朝廷上请他派罗摩去降魔。罗摩和弟弟罗什曼那随众友出走,剪除了妖魔,来到遮那竭王朝廷上,罗摩拉断神弓,同悉多结婚。悉多是遮那竭王从垄沟里拣起来的女儿。

第二篇《阿逾陀篇》

  主要讲十车王的宫廷斗争。十车王年迈,决定立罗摩为太子,继承王位。小后吉迦伊玩弄手段,胁迫十车王把罗摩流放,让自己的儿子婆罗多即王位。罗摩是孝子,坚决执行父王的命令。悉多是贤妻,一定要陪罗摩流放。罗什曼那是好弟弟,执意陪侍兄嫂。于是 3人辞别父母,出发到森林中去,流放14年。波罗多也是好弟弟,无论如何不愿登上王位。他率领大军到森林里去,劝罗摩回国。罗摩不肯,把自己的一双鞋交给婆罗多,作为替身。婆罗多捧双鞋回国,代罗摩摄政。

第三篇《森林篇》

  描绘罗摩等 3人在林中的生活。林子里到处是罗刹。他们行凶吃人,搅得大家惶惶不安。居住在林中的人们恳请罗摩除怪安民。楞伽城十首罗刹王罗波那的妹妹首哩薄那迦来到林中,爱上了罗摩。罗摩把她转介绍给罗什曼那。罗什曼那一怒割掉了她的鼻子和耳朵。她先求救于弟弟伽罗。随后又逃往楞伽城,怂恿罗波那来劫走悉多。罗波那命令小妖化作金鹿,引开罗摩,乘机劫走悉多。罗摩兄弟在林中到处寻找悉多踪迹,遍询树木、小河、山丘、野兽,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他们俩后来遇到了金翅鸟王,才得知悉多下落:她已经被魔王罗波那劫至楞伽城。金翅鸟王力劝罗摩与猴王联盟,共同营救悉多。

第四篇《猴国篇》

  主要讲罗摩与猴王结盟的故事。罗摩同罗什曼那来到般波湖。烂漫的春光逗引起罗摩思妻之情。他们兄弟俩在这里碰到神猴哈奴曼,并在哈奴曼力劝之下同猴王须羯哩婆结盟,互相约定:罗摩助猴王杀死其兄波林,夺回王位;猴王则帮助罗摩寻找妻子。正在此时,波林来同猴王搏斗。罗摩隐身树后,用暗箭射死波林。接着就给猴王举行灌顶(加冕)礼。但猴王复国以后,沉湎于酒色之中。罗什曼那骂上门来,他才翻然憬悟,立即派出猴兵猴将,到大地各处搜寻悉多踪迹。哈奴曼被派往南方,他在途中遇到金翅鸟王的弟弟僧婆底。僧婆底告诉他亲眼看到罗波那把悉多劫往楞伽城,罗摩于是率猴兵来到海边。他派哈奴曼过海去侦察。哈奴曼一跃过海。

第五篇《美妙篇》

  哈奴曼跳过大海以后,来到楞伽城。他变成一只猫,潜入城内,到处探视。最后来到王宫的御花园,发现了被魔王囚禁的悉多,并亲眼看到悉多坚贞不屈、抗拒魔王引诱的情景。他乘看守悉多的罗刹女离开的时机走到她跟前,把罗摩的表记交给她。为了想试一试魔王的威力,他大闹楞伽城。最后他被魔王擒住,尾巴被系上了燃烧着的东西。他伺机逃脱,所到之处,烈炎随之,火烧了楞伽城,然后纵身跳过大海,向罗摩复命。

第六篇《战斗篇》

  是全书最长的一篇,描绘罗摩率猴兵与魔兵搏斗的情景。听说罗摩率领猴子大军来到大海对岸,魔王罗波那就召开军事会议。他弟弟维毗沙那主张交出悉多,与罗摩和好。魔王大怒,把他赶走。他过海投奔罗摩。罗摩得海神之助,派那罗跨海造桥。猴子大军渡海,把楞伽城团团围住。接着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罗摩兄弟都受了重伤。神猴哈奴曼奉派到北方神山吉罗娑山去采集仙草,给罗摩兄弟治伤。但是仙草却隐藏了起来。哈奴曼于是把整座吉罗娑山托在手中,来到两军阵前,用仙草治愈了罗摩兄弟的伤,又把神山托回原处。最后罗波那和几个儿子都阵亡了。罗摩立维毗沙那为楞伽王。悉多投火自明,夫妻团圆。此时14年流放期满,罗摩得胜回国。

  

罗摩衍那

第七篇《后篇》

  是全书最后一篇,从内容上看是后加的。这一篇结构庞杂,约略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追述罗刹的来源和罗波那与哈奴曼的历史,美化神猴;二是讲罗摩与悉多的第二次离合。在这里,罗摩从一个被迫害的受难者一变而为封建专制暴君。他怀疑悉多不贞,命罗什曼那将怀孕的悉多遗弃于野林中。蚁垤仙人收养了她。她生了两个儿子。蚁垤写成《罗摩衍那》,教二子演唱。后来到了罗摩朝廷上,觐父认子。蚁垤把悉多领来,证明了她的贞操。罗摩仍不相信,悉多呼救于地母,大地开裂,她一跃而入。最后是全家在天堂重聚。

  全部史诗除这个主干故事以外,还插入不少小故事、神话和传说。

编辑本段思想内容

  一千多年以来,对于史诗的主干故事有各种解释。印度教徒认为罗摩是神,因而把史诗看成是圣书

  

罗摩衍那

。西方学者认为该史诗影射的是农业技术从印度北方传向南方的过程,因为悉多的原意是田地里的垄沟,象征农业技术。还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战胜艰苦和强暴的英雄颂歌。十车王宫廷上出现了矛盾,庆祝罗摩灌顶为太子的喜庆场面一变而为悲叹离别的情景。解决矛盾的途径只有自我牺牲,于是罗摩等3人甘心流放。作者通过这一宫廷阴谋的描绘,宣扬了一整套君臣、父子的伦理教条。在对与猴国结盟、灭魔复国、夫妻团圆的描写中,作者歌颂了罗摩这个英雄。他的理想是家族和好,政权安定;他支持正义的战争,也考虑奴隶社会中平民的利益。另外也有人说,史诗产生于印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书中所宣扬的已是封建道德教条。罗摩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他恃以为生的是农业;而罗波那则代表没落奴隶主,他以吃肉为生,进行游牧活动。从民族矛盾来看,罗摩皮肤是黑色的,是原始印度人的代表;而罗波那虽然名义上是一个罗刹,实际上是婆罗门,是外来的雅利安人的代表。整个史诗歌颂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且通过大力宣扬一夫一妻制,强调女子的贞节,表现了作者对王位继承的纯洁性的关心。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