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先秦古籍
《诗经》《楚辞》《山海经》《论语》 《孟子》 《吕氏春秋》 《尚书《左传》《国语》《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礼》《乐》《书》《诗》《周易》《春秋》等等 成书在秦朝之前。
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以下一些:
《史记》、《资治通鉴》和《通志》等后世的通史,对先秦历史皆有记载。
《尚书》、《礼记》、《春秋》、《国语》、《世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先秦的史籍。
《战国策》、《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后世整理和编著的记载先秦史实的著作。
《管子》、《孟子》、《庄子》、《晏子春秋》、《商君书》、《吕氏春秋》等诸子著作中亦有不少史料记载。
以上只是部分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还有部分史书未列举出来,如果需查阅全面的历史古籍,可咨询相关历史专业人士或者查询历史类资料。
1《太甲》
[左]欲败度,纵败礼。
[孟]徯我后,后来其无罚!
[孟]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礼]厥辟不辟,忝厥祖。
[礼]民非后无能胥以宁;后非民无以辟四方。
[礼]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厥度则释。
[礼]天作孽,可违也;自作孽,不可以逭。
[礼]顾諟天之明命。
2《盘庚》
[左]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
[左]其有颠越不共,则劓殄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邑。
[国]国之臧,则惟女众。国之不臧,则惟余一人,是有逸罚。
3《仲虺之诰》
[左]乱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国之利也。
[墨]我闻于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
[墨]我闻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式是恶,用阙师。
[墨]我闻有夏人,矫天命于下,帝式是增,用爽厥师。
[孟]徯我后,后来其苏。
[孟]葛伯仇饷。
[吕]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
4《说命》
[左]圣作则。
[孟]若药不瞑眩,厥疾不廖。
[墨]唯口出好兴戎。
[礼]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
[礼]爵无及恶德,民立而正事,纯而祭祀,是为不敬;事烦则乱,事神则难。
[礼]念终始典于学。
[礼]学学半。
[礼]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
5《舜典》
[左]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左]慎徽五典,五典克従;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6《大禹谟》
[左]皋陶迈种德,德乃降。
[左]地平天成。
[左]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
[左]成允成功。
[左]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左]与其杀不幸,宁失不经。
[左]昏、墨、贼,杀。
[左]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龟。
[国]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
[墨]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此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而群对诸群,以征有苗。
[孟]降水儆予。
[孟]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
[吕]天子之德广运,乃神,乃武乃文。
7《甘誓》
[墨]大战于甘,王乃命左右六人,下听誓于中军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日中,今予与有扈氏争一日之命,且尔卿大夫庶人,予非尔田野葆士之欲也,予共行天之罚也。左不共于左,右不共于右,若不共命,御非尔马之政,若不共命。
8《汤诰》
[国]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墨]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墨]惟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告于上天后曰:今天大旱,即当朕身屦,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简在帝心。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
9《伊训》
[墨]鸣呼!古者有夏,方未有祸之时,百兽贞虫,允及飞鸟,莫不比方。矧隹人面,胡敢异心?山川鬼神,亦莫敢不宁。若能共允,隹天下之合,下土之葆。
[墨]其恒舞于宫,是谓巫风。其刑君子出丝二卫,小人否,似二伯。黄径乃言曰:呜乎!舞佯佯,黄言孔章,上帝弗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顺,降之百□(殃),其家必坏丧。察九有之所以亡者,徒从饰乐也。武观曰:启乃*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铭苋磬以力,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大,天用弗式。
[孟]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
10《五子之歌》
[左]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左]有穷后羿。
[左]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
[国]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
[国]关石、和钧,王府则有。
[国]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11《虞人之箴》
[左]芒芒禹迹,尽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
12《胤征》
[左]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
[左]圣有谟勋,明征定保。
[左]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
[荀]先时者杀无赦,不逮时者杀无赦。
13《蔡仲之命》
[左]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左]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
[国]天道无亲,唯德是授。
14《君陈》
[左]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国]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郭]未见圣,如其弗克见,我既见,我弗迪圣。
[郭]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
[论]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礼]尔有嘉谋嘉猷,入告尔君于内,女乃顺之于外,曰:此谋此猷,惟我君之德。于乎!是惟良显哉。
[礼]未见圣,若己弗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
[礼]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
15《旅獒》
[左]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16《康诰》
[左]乃大明服。
[左]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
[左]殪戎殷。
[左]庸庸祗祗。
[左]明德慎罚。
[左]不敢侮鳏寡。
[左]肆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
[左]惠不惠,茂不茂。
[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国]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荀]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
[荀]乃大明服,惟民其力懋,和而有疾。
[荀]惟文王敬忌,一人以择。
[荀]义刑义杀;勿庸以即,女惟曰:未有顺事。
[荀]义刑义杀,勿庸以即,予维曰:未有顺事。
[荀]克明明德。
[荀]凡人自得罪。
[郭]敬明乃罚。
[郭]不还大暊,文王作罚,刑兹亡。
[孟]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礼]敬明乃罚。
[礼]克明德。
[礼]作新民。
[礼]如保赤子。
[礼]惟命不于常!
[韩]毋彝酒者。
17《洪范》
[左]沈潜刚克;高明柔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左]三人占,従二人。
[左]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荀]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吕]惟天阴骘下民。
[吕]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
18《泰誓》
[左]商兆民离,周十人同。
[左]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余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左]民之所欲,天必従之。
[国]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国]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
[墨]小人见奸巧乃闻,不言也,发罪钧。
[墨]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于四方于西土。
[墨]纣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弃厥先神只不祀,乃曰吾有命,无廖其务。天下。天亦纵弃纣而不葆。
[墨]福不可请,祸不可讳,敬无益,暴无伤者乎?
[墨]纣夷处,不肯事上帝鬼神,祸厥先神不祀,乃曰吾民有命,无廖排漏,天亦纵弃之而弗葆。
[墨]纣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弃阙其先神而不祀也,曰:『我民有命,毋戮其务。』天不亦弃纵而不葆。
[墨]恶乎君子,天有显德,其行甚章,为监不远,在彼殷王。谓人有命,谓敬不可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上帝不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顺,祝降其丧,惟我有周,受之大帝。
[荀]独夫纣。
[孟]天将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何敢有越厥志。
[孟]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
[孟]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礼]予克纣,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纣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19《武成》
[左]大国畏其力,小国怀其德。
[孟]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篚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
20《无逸》
[国]文王至于日中昃,不皇暇食。惠於小民,唯政之恭。
[论]高宗谅阴,三年不言。
[礼]三年其惟不言,言乃讙。
21《吕刑》
[左]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国]重、黎寔使天地不通。
[墨]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曰群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鳏寡不盖,德威维威,德明维明。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哲民维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维假于民。
[墨]王曰:于!来!有国有土,告女讼刑,在今而安百姓,女何择?言人何敬不刑?何度不及?
[墨]苗民否用练折则刑,唯作五杀之刑,曰法。
[荀]维齐非齐。
[荀]刑罚世轻世重。
[郭]非用臸,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郭]播刑之迪。
[郭]一人有庆,万民赖之。
[礼]敬忌而罔有择言在躬。
[礼]德威惟威,德明惟明。
[礼]苗民罪用命,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是以民有恶德,而遂绝其世也。
[礼]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礼]播刑之不迪。
22《尹诰》
[郭]惟伊尹及汤咸有一德。
[礼]惟尹躬及汤,咸有壹德。
[礼]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
[吕]五世之庙,可以观怪。万夫之长,可以生谋。
23《君牙》
[郭]日傛雨,小民惟曰;晋冬耆沧,小民亦惟曰。
[孟]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
[吕]若临深渊,若履薄冰。
[礼]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资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
24《君奭》
[郭]昔在上帝,割绅观文王德,其集大命于厥身。
[郭]唯冒丕单称德。
[郭]襄我二人,毋有合才音。
[礼]昔在上帝,周田观文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
25《汤征》
[孟]汤一征,自葛始。
26《洛诰》
[孟]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
27《汤誓》
[孟]时日害丧,予及女皆亡。
28《尧典》
[孟]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
[礼]克明峻德。
29《秦誓》
[礼]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30 逸句
[墨]禹七年水。
[墨]汤五年旱。
[墨]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
[墨]允不着,惟天民不而葆,既防凶心,天加之咎,不慎厥德,天命焉葆?
[荀]从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为下则逊。
31《周志》
[左]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
32《郑书》
[左]安定国家,必大焉先。
[左]恶直丑正,实蕃有徒。
33《军志》
[左]允当则归。
[左]知难而退。
[左]有德不可敌。
[左]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34《前志》
[左]敌惠敌怨,不在后嗣。
[左]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35《志》
[左]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左]多行无礼,必自及也。
[左]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左]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左]能敬无灾。
[左]敬逆来者,天所福也。
[左]圣人不烦卜筮。
36《谗鼎之铭》
[左]昧旦丕显,后世犹怠。
37《正考父鼎铭》
[左]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是,鬻于是,以糊余口。
38《象魏》
[左]旧章不可亡也。
39《道经》
[荀]人心之危,道心之微。
40《聘礼志》
[荀]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
41 仅存书名
[左]《九刑》、《禹刑》、《汤刑》、《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伯禽》、《竹刑》。
1、歌谣神话
远古时期民族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先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2、诗经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3、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孔子编著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4、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5、楚辞
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扩展资料
原始社会至夏代的歌谣和神话传说都是口耳相传,属于口头文学,被保存在后世的著述之中。虽然在流传的过程中多有篡改,或加上了流传时代的烙印。
但就其内容的本质而言,与原始社会的其他文化艺术有惊人的相似相通之处,是中国文学的萌芽。正如许多动物的坯胎和植物的萌芽从外表上难以分辨种类一样,文学的坯胎和萌芽也还没有独立成形。
一百余年前殷墟甲骨卜辞的出土,揭示了中国最早的文字之谜。数以万计刻有成形汉字的龟甲兽骨片为研究殷商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确凿的文献资料,其中不乏文学的坯胎萌芽,有些卜辞文学特征相当明显。
甲骨卜辞是商王盘庚迁都至殷到商纣王覆亡共273年之间的遗物,甲骨文字已有成熟的系统,说明盘庚迁殷之前已有文字,中国古代的书面文学肇始于殷商时代。
稍晚于甲骨卜辞的文字是钟鼎铭文。钟鼎铭文发现很早,西汉就有出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说:“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
宋代记载古器物刻辞的著述中已有不少“三代古器”。殷商时代的钟鼎铭文字数极少,西周的钟鼎铭文字数渐多,最长的接近500字,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形成了名符其实的“文章”。
勾践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最终赢家。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诸侯争霸中,越王勾践凭借坚强不屈的毅力和忍辱负重的耐力最终获胜,留下了许多为后人称道的典故,这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当是“卧薪尝胆”的故事。
然而关于越王勾践是否真的曾经卧薪尝胆,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他从来没有卧薪尝胆,有的说他“卧薪”而没有“尝胆”,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难道这个流传千古的帝王发愤图强的典故,竟然成了欲盖弥彰的弥天大谎。
春秋时期,兵强马壮的越国在与吴国的战争中被吴军打败,越王勾践被迫到吴国宫廷中服了3年的劳役,过着奴隶般的生活。勾践回国之后,决心复兴越国,报仇雪耻。为了不忘亡国的痛楚,激励自己的斗志,他在屋中吊了一个猪苦胆,出来进去、起立坐下、吃饭睡觉时,都要尝一尝苦胆的味道;他疲倦了要休息时,不用床铺,不垫被褥,而是把硬柴叠起来睡在上面,以使自己的筋骨感到疼痛。经过这样十多年的磨炼,再加上各项措施的得力,越国终于灭了吴国。
《左传》的“定公”和“哀公”两部分中,大量记述越王勾践的事迹;《国语》中有《吴语》和《越语》上、下共三篇,详细记载了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战争胜败的经过。但在这些史书中,完全没有关于越王勾践曾经卧薪尝胆的记载。
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虽然记载越王勾践曾经“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而并没有关于越王勾践曾经卧薪的事。到东汉时,袁康、吴平作《越绝书》,赵晔作《吴越春秋》,专门记述春秋时吴越两国的史事。这两本书,在先秦古籍的基础上,又掺人了一些小说家离奇的传闻,记载的内容已经难以令人相信。
但《越绝书》既没有说到卧薪,也没有提及尝胆;后书中的《勾践归国外传》,也仅说越王勾践“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而根本没有提到卧薪的事。由此可见,尝胆之事,最早出现于西汉的《史记》;而卧薪之事,到东汉时还没有记载。
据专家考证,最早将卧薪和尝胆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北宋的苏轼。在他所写的《拟孙权答曹操书》。这是一封答曹操的书信,信中苏轼设想孙权在三国鼎立时曾“卧薪尝胆”,它的内容原与勾践是不相干的。到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曾谈及吴王夫差有“坐薪尝胆”之事。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又说:“夫差即位,卧薪尝胆。”
本文2023-08-09 13:23: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1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