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里面放什么香料(中药)好?
香包(sachet),古代称“香囊”,亦称“佩帷”、“容臭”、“香袋儿”、“荷包”,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它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用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以作节令志庆、生活实用和观赏品玩用。
内装的香料通常是用白术、白芷、山奈、苍术、辛夷、香排草等植物的根茎碾碎混合制成的。
制作步骤:http://wwwqyxnccn/Info/NetQY/Cul/200704/Info_20070424180514html
一、材料::1,将宽约05-7公分的4种颜色丝带(如红、绿、蓝、黄)各剪10小段,每段长4-5公分。
2,先用厚纸制成直径约4公分的园块,作为模具,将模具纸板放在布上,用笔画、剪出两块,布块对折两次,确定中心,用笔在中心画一个点。
3,薄绸子(色不拘)剪成斜条,宽约15公分,长约15公分。
4,固体胶、剪刀、针、线。
二、步骤:先做一个。
1,将4种颜色的丝带,各取1根,头尾相压用固体胶贴在布的中部,成田字,田字中心就是布的中心点。此为第一层。以后各层颜色的顺序均同第一层
2,将4色丝带在田字的外围平行贴一方框,同色相邻,首尾相压,距离相等。此为第二层。
3,将4色丝带在田字的直角外与田字垂直贴一方框,同色相邻,首尾相压,此为第三层。。
4,与2同。丝带与第三层平行,粘贴时保留相同 的距离,四种颜色丝带仍成方形。此为第四层。
5,与3同。丝带与第四层方块的直角垂直,与第三层平行,方法同上。此为第五层。至此粘贴完毕。四种颜色形成由内螺旋状向外扩展的图案。
6,将布块翻面,边缘剪齐,未粘好部位补胶。
7,用斜绸条滚一面边。
按照做香囊大小大概比例是每种中药2-3克,三个手指捏一撮为1克左右,下面都是仙剑有的,一般比较大的中药店都可以买到,您只要写好名称交付药店人员说做香包用,一般都可以买到,只是像没药之类比较贵。所以您要先让他们帮您估计下价格再选定。
没药×1
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其他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野生或栽培。至次年,采集由树皮裂缝处渗出于空气中变成红棕色坚块的油胶树脂。拣去杂质,打成碎块生用,内服多制用,清炒或醋炙
药性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没药的功效主治与乳香相似。常与乳香相须为用,治疗跌打损伤瘀滞疼痛,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滞痛证。区别在于乳香偏于行气、伸筋,治疗痹证多用。没药偏于散血化瘀,治疗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多用
用法用量煎服,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1《医学入门》:此药推陈出新,故能破宿血,消肿止痛,为疮家奇药也。”
2《本草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3《医学衷中参西录》: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疼,产后瘀血作痛,月事不能时下。其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痛。虽为开通之药,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
丁香×1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习称公丁香。我国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收,晒干。生用。
药性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功用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应用
1胃寒呕吐、呃逆。本品辛温芳香,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功,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常与柿蒂、党参、生姜等同用,治虚寒呕逆,如丁香茄蒂汤(《症因脉治》);与白术、砂仁等同有治脾胃虚寒之吐泻、食少,如丁香散(《沈氏尊生书》);治妊娠恶阻,可与人参、藿香同用(《证治准绳》)。
2脘腹冷痛。本品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胃寒脘腹冷痛,常与延胡索、五灵脂、橘红等同用
3本品性味辛温,入肾经,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可与附子、肉桂、*羊藿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
使用注意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畏郁金。
古籍摘要
《日华子本草》: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
《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
《得配本草》:丁香,得五味子治奔豚,配甘蔗、姜汁治干呕。
广藿香×1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切段生用。
药性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
1.湿阻中焦。本品气味芳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又因其性微温,故多用于寒湿困脾所致的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
2.呕吐。本品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本品最为捷要。常与半夏、丁香等同用,如藿香半夏汤(《和剂局方》)。若偏于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等。
3.暑湿、湿温。本品既能化湿,又可解暑。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暑湿证者,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若湿温病初起,湿热并重者,多与黄芩、滑石、茵陈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用法用量煎服,5~10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不宜用。
古籍摘要
《名医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本草正义》:“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青木香×1
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干燥根。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切片。生用。
药性辛、苦,寒。归肝、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应用
1.胸胁、脘腹疼痛。本品辛行苦泄,主入肝胃经,能行气疏肝,和中止痛。治疗肝胃气滞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单味服用即有效,或与香附、川楝子、佛手等同用。
2.泻痢腹痛。本品苦寒,清热解毒辟秽,味辛行气止痛。可取鲜品捣汁服或干品研末服,或与葛根、黄连、木香等配伍,用治夏令饮食不洁,暑湿内阻所致泻痢腹痛。
3.疔疮肿毒,皮肤湿疮,毒蛇咬伤。本品苦寒,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之功。治疔疮肿毒,可单味研末,水蜜调敷,或以鲜品捣敷;若治皮肤湿疮,可取本品煎水外洗,并研末外撒,或配伍明矾、五倍子、炉甘石等;治毒蛇咬伤,则每与白芷配伍,内服并外用,或与穿心莲、蚤休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散剂每次1.5~2g,温开水送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多服,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鉴别用药木香与青木香均有行气止痛之功,均可用治脘腹胁肋胀痛,泄泻或呕吐,以及泻痢、里急后重等症。但二者行气的特点不同:木香辛散苦降,芳香温通,主入脾胃,通理三焦,而尤擅调中宣滞,脾胃气滞而有寒者用之最宜,并可用治黄疸,疝气疼痛等症;青木香辛散苦泄,微寒清热,主入肝胃,兼能解毒消肿祛湿,肝胃气滞而兼热者用之最宜,尤善治夏季饮食不洁所致的泻痢腹痛。
古籍摘要
《新修本草》:“主积聚,诸毒热肿,蛇毒”。
《本经逢原》:“治痈肿,痰结、气凝诸痛。”
《本草求真》:“青木香,诸书皆言可升可降,可吐可利。凡人感受恶毒,而致胸脯不快,则可用此上吐,以其气辛而上达也。感受风湿而见阴气上逆,则可用此下降,以其苦能泄热也。”
龙脑香×1
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加工品,或龙脑香树的树干、树枝切碎,经蒸馏冷却而得的结晶,称“龙脑冰片”,亦称“梅片”。龙脑香主产于东南亚地区,我国台湾有引种。冰片成品须贮于阴凉处,密闭。研粉用。
药性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应用
1.闭证神昏。本品味辛气香,有开窍醒神之功效,功似麝香但力较弱,二者常相须为用。冰片性偏寒凉,为凉开之品,更宜用于热病神昏。治疗痰热内闭、暑热卒厥、小儿惊风等热闭证,常与牛黄、麝香、黄连等配伍,如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若闭证属寒,常与苏合香、安息香、丁香等温开药配伍,如苏合香丸(《和剂局方》)。
2.目赤肿痛,喉痹口疮。本品苦寒,有清热止痛、泻火解毒、明目退翳、消肿之功,为五官科常用药。治疗目赤肿痛,单用点眼即效,也可与炉甘石、硼砂、熊胆等制成点眼药水,如八宝眼药水(《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硼砂、朱砂、玄明粉共研细末,吹敷患处,如冰硼散(《外科正宗》);治疗风热喉痹,以冰片与灯心草、黄柏、白矾共为末,吹患处取效(《濒湖集简方》)。
3.疮疡肿痛,疮溃不敛,水火烫伤。本品有清热解毒、防腐生肌作用,故外用清热消肿、生肌敛疮方中均用冰片。治疮疡溃后日久不敛,可配伍牛黄、珍珠、炉甘石等,如八宝丹(《疡医大全》),或与象皮、血竭、乳香等同用,如生肌散(《经验方》);治水火烫伤,可用本品与银朱、香油制成药膏外用(《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本品搅溶于核桃油中滴耳。
此外,本品用治冠心病心绞痛及齿痛,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15~0.3g。外用适量,研粉点敷患处。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新修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
《本草纲目》:“疗喉痹、脑痛、鼻瘜、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
《医林纂要》:“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胀、牙痛、耳聋、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痔疮、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
鸢尾香×1
别名乌园、乌鸢、紫蝴蝶、蓝蝴蝶、老鸦扇、扁竹叶、九把刀、燕子花、扁竹兰、扁竹、蒲扇风、老君扇、扁柄草、铁扁担、交剪七、鲤鱼尾等,生于林缘、水边湿地及向阳坡地。药材基源为为鸢尾科植物鸢尾的叶或全草。
药性: 辛;苦;凉;有毒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消肿止痛
应用
咽喉肿痛;肝炎;肝肿大;膀胱炎;风湿痛;跌打肿痛;疮疖;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绞汁,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使用注意 体虚便溏及孕妇禁服。
功效分类 消食药;解毒药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破症瘕积聚,去水,下三虫。
《名医别录》:疗头眩
乳香×1
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野生或栽培。春夏季采收。将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使树脂渗出,数天后凝成固体,即可采收。可打碎生用,内服多炒用。
药性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
1.跌打损伤、疮疡痈肿。乳香辛香走窜,入心、肝经。味苦通泄入血,既能散瘀止痛,又能活血消痈,祛腐生肌,为外伤科要药。治跌打损伤,常配没药、血竭、红花等药同用,如七厘散(《良方集液》);配没药、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可治疮疡肿毒初起,红肿热痛,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大全良方》);治痈疽、瘰疬、痰核,肿块坚硬不消,可配没药、麝香、雄黄以解毒消痈散结,如醒消丸(《外科全生集》);治疮疡溃破,久不收口,常配没药研末外用以生肌敛疮,如海浮散(《疮疡经验全书》)。
2.气滞血瘀之痛证。本品辛散走窜,味苦通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行血中气滞,化瘀止痛;内能宣通脏腑气血,外能透达经络,可用于一切气滞血瘀之痛证。《珍珠囊》谓其能“定诸经之痛。”治胃脘疼痛,可与没药、延胡索、香附等同用,如手拈散(《医学心悟》);若治胸痹心痛,可配伍丹参、川芎等药用;治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常配伍当归、丹参、没药等药同用,如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疼痛,常与羌活、防风、秦艽、当归等同用,如蠲痹汤(《医学心悟》)。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
古籍摘要
《名医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
《本草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治妇人难产,折伤。”“乳香香窜,能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产科诸方多用之,亦取其活血之功耳。”
《本草汇言》:“乳香,活血祛风,舒筋止痛之药也。……又跌仆斗打,折伤筋骨,又产后气血攻刺,心腹疼痛,恒用此,咸取其香辛走散,散血排脓,通气化滞为专功也。”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青木香的别名 7 来源 8 产地 9 性味归经 10 功效与主治 11 青木香的化学成分 12 青木香的药理作用 13 青木香中毒 131 不良反应机制 132 青木香中毒的症状 133 治疗 14 青木香的药典标准 141 中药名称 142 拼音名 143 英文名 144 来源 145 性状 146 鉴别 147 炮制 148 性味与归经 149 功能与主治 1410 用法与用量 1411 贮藏 1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青木香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青木香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青木香 1 拼音
qīng mù xiāng
2 英文参考aristolochiae,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lender Dutchmanspipe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Aristolochi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lender dutchmanspipe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青木香为中药名,出《本草蒙筌》。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Radix Aristoloch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slender dutchmanspipe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青木香的别名马兜铃根、独行根、青藤香[2]。
土木香、玛奴、祈木香、黄花菜、云南根、蛇参根[3]
7 来源青木香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的根[2]。
青木香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1]。
8 产地青木香主产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地[2]。
9 性味归经青木香味苦、辛,性寒,有小毒;入肺、胃、肝经[2]。
10 功效与主治青木香具有行气止痛,平肝降血压,解毒消肿的功效[2]:
青木香治胃痛,腹痛,胸胁胀痛,疝气,肠炎,咳嗽痰喘,高血压:煎服,3~9g[2]。
青木香治痈肿疔疮,湿疹,皮肤瘙痒:研末调敷或磨汁涂[2]。
青木香治毒蛇咬伤:研末内服并调敷[2]。
11 青木香的化学成分青木香含挥发油,其中已分离出马兜铃酸A、B和C,青木香酮(Debilone)、7羟基马兜铃酸A、7甲氧基马兜铃酸A等。还含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ochialactam)、木兰堿、轮环藤酚堿等[2]。
12 青木香的药理作用青木香的主要药理作用有镇痛,消炎,降压,抗细菌,抗原虫[3]。
木兰堿对麻醉猫、正常大鼠、肾性高血压狗均有明显降压作用,对舒张压的降低更显著,降压作用与神经节阻断有密切关系[2]。
青木香粗制剂对小鼠有镇静作用,高浓度在体外对金**葡萄球菌等有某些抑菌作用[2]。
马兜铃酸对小鼠腹水癌有抑制作用[2]。
13 青木香中毒青木香又名土木香、玛奴、祈木香、黄花菜、云南根、蛇参根等,含有挥发油等成分,主要药理作用有镇痛,消炎,降压,抗细菌,抗原虫[3]。
青木香中的木兰花堿成分大量可致毒性反应。
131 不良反应机制其木兰花堿成分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尤其影响舒张压,其降压作用与神经节阻断有密切关系,大量可致毒性反应,马兜铃酸对胃肠道有 作用,能明显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还能造成肾实质损害。[3]
132 青木香中毒的症状头晕、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抽搐、血尿、蛋白尿、血便。[3]
133 治疗青木香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1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5%~1%的鞣酸溶液洗胃,口服浓茶、食醋或药用炭悬液、牛奶、蛋清或通用解毒剂等,静脉输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加维生素C 1~2g,清除毒物。
2对症治疗:有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呼吸兴奋剂及人工呼吸。有蛋白尿或血尿者给予消炎药加糖皮质激素类药。对于过敏反应给予抗过敏治疗。
14 青木香的药典标准 141 中药名称青木香
142 拼音名qingmuxiang
143 英文名RADIX ARISTOLOCHIAE
144 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
春、 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145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直径05~15cm。
表面 黄褐色或灰褐色,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须根痕。
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淡 **,木部宽广,射线类白色,放射状排列,形成层环明显,黄棕色。
气香特异,味苦。
146 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木栓细胞,皮层中散有油细胞,内含黄棕色油滴。
韧皮部较宽,亦有油细胞,形成层成环。
木射线宽广,薄壁组织较发达;本质部常有几束较长大,自中央向外成放射状排列,其余较短小,由导管、管胞、木纤维组成,导管直径至120μm。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单粒圆形或椭圆形,直径至117μm;复粒由2~21 分粒组成。
147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148 性味与归经辛、苦,寒。
归肺、胃经。
149 功能与主治平肝止痛,解毒消肿。
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1410 用法与用量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1411 贮藏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木香子 31 木香子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36 木香子的药理作用 4 《中华本草》·木香子 41 拼音名 42 来源 43 原形态 44 生境分布 45 性状 46 性味归经 47 功能主治 48 木香子的用法用量 49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木香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木香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木香子 1 拼音
mù xiāng zǐ
2 英文参考Litsea chenii HLiou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木香子
木香子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贵州民间药物》记载的木姜子之别名[1]。
31 木香子的别名山姜子、山胡椒、木樟子、木香子[2]
32 来源及产地
樟科植物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的果实。分布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河南、甘肃、陜西、山西。[2]
33 性味辛,温[2]。
34 功能主治健脾燥湿,行气散寒[2]。
1治胃寒腹痛,消化不良,胀满泄泻,风寒关节痛,煎服:9~15g[2]。
2治疮疡肿毒。捣烂或研末敷。[2]
35 化学成分干果含挥发油,主要为柠檬醛、香叶醇等[2]。
36 药理作用木姜子油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2]。
4 《中华本草》·木香子 41 拼音名Mù Xiānɡ Zǐ
42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钝叶木姜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sea veitchiana Gamble[Lchenii Liou]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43 原形态钝叶木姜子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达4m。小枝粗壮,幼嫩时疏生**丝状毛,以后脱落无毛;顶芽圆锥形,鳞片无毛或上部被微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0512cm,幼时密被黄白色或锈**长绢毛,后变无毛;叶片倒卵形或狭倒卵形,极少为椭圆形,长412cm,宽255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纸质,幼时两面密被黄白色或锈色绢毛,老时渐脱落,仅上面中脉有毛,下面有稀疏长绢毛。伞形花序单生于去年枝顶,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单性,雌雄异株;每一花序有花1013朵,淡**;花梗密被柔毛;花被裂片6,椭圆形或近圆形,有脉3条,雄花中能育雄蕊9,花丝基部有柔毛,退化子房卵形;雌花中退化雄蕊基部具柔毛,子房卵圆形,花柱短,柱头头状。果球形,直径约5mm,成熟时黑色;果梗长1525cm,有稀疏长毛。花期45月,果期89月。
44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45 性状性状鉴别果实圆球形,直径36mm。表面棕褐色或黑色,有皱缩。基部有果柄疤痕,有的具果柄,长1525cm,先端稍膨大呈盘状。果皮易破碎。具浓烈的香气,味辛凉。
46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脾;胃经
47 功能主治行气;健胃消食。主消化不良;脘腹胀痛
48 木香子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
49 摘录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之木香流气饮 31 处方 32 炮制 33 功能主治 34 木香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35 运用 36 摘录 4 《外科正宗》卷三方之木香流气饮 41 组成 42 功能主治 43 木香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44 运用 5 《何氏济生论》卷五方之木香流气饮 51 木香流气饮的别名 52 组成 53 功能主治 54 木香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55 附注 6 《医学启蒙》卷四方之木香流气饮 61 组成 62 功能主治 63 木香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7 《摄生众妙方》卷六方之木香流气饮 71 组成 72 功能主治 73 木香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8 《顾松园医镜》卷九方之木香流气饮 81 组成 82 功能主治 83 加减 84 各家论述 9 《镐京直指》卷二方之木香流气饮 91 组成 92 功效主治 93 木香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木香流气饮 1 拼音
mù xiāng liú qì yǐn
2 概述木香流气饮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七首。
3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之木香流气饮 31 处方半夏(汤洗)二两,陈皮(去白)二斤,厚朴(去粗皮,姜汁炒)、青皮(去白)、甘草、炒香附、紫苏叶各一斤,人参、赤茯苓(去黑皮)、木瓜、石菖蒲、白术、白芷、麦门冬各四两,草果仁、肉桂(去粗皮)、煨莪术、大腹皮、丁香皮、槟榔、木香、藿香叶各六两,木通(去节)八两[1]。
半夏(汤洗七次)二两,陈皮(去白)二斤,厚朴(去粗皮姜制炒)、青皮(去白)、甘草、香附(炒去毛)、紫苏叶(去枝梗),各一斤;人参、赤茯苓(去黑皮)、干木瓜、石菖蒲、白术、白芷、麦门冬,各四两;草果仁、肉桂(去粗皮不见火)、蓬莪(煨切)、大腹皮、丁香皮、槟榔、木香(不见火)、藿香叶,各六两;木通(去节)八两。
32 炮制上药为粗末[1]。
33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之木香流气饮功能调顺荣卫,通流血脉,快利三焦,安和五脏[1]。治气滞痞满不通,胸膈膨胀,口苦咽干,呕吐少食,肩背腹胁走疰刺痛;及喘急痰嗽,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及忧思太过,怔忡郁积,脚气风热,聚结肿痛,喘满胀急[1]。
34 木香流气饮的用法用量每服四钱,加生姜三斤,大枣二枚,水煎热服[1]。
每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热服。
35 运用如伤寒头痛,才觉得疾,入连根葱白三寸煎,升降阴阳,汗出立愈。
脏腑自利,入粳米煎。
妇人血气症瘕,入艾,醋煎,并不拘时。
36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
4 《外科正宗》卷三方之木香流气饮 41 组成川芎、当归、紫苏、桔梗、青皮、陈皮、乌药、黄芪、枳实、茯苓、防风、半夏、白芍药各一钱,甘草节、大腹皮、木香、槟榔、泽泻、枳壳各五分[1]。
42 功能主治《外科正宗》卷三方之木香流气饮主治流注瘰疬,及郁结为肿,或血气凝滞,遍身走注作痛,或心胸痞闷,嗌咽不利,胁腹膨胀,呕吐不食,上气喘急,咳嗽痰盛,或四肢面目浮肿[1]。
43 木香流气饮的用法用量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食远服[1]。
水3钟,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8分,食远服。
44 运用若病在下者,加牛膝一钱[1]。
5 《何氏济生论》卷五方之木香流气饮 51 木香流气饮的别名木香流气散
52 组成木香、猪苓、泽泻、赤苓、半夏、枳壳、槟榔、苏子各等分,灯心。
53 功能主治《何氏济生论》卷五方之木香流气饮主治气滞四肢,腹急中满,胸膈膨胀,小便臭浊。
54 木香流气饮的用法用量煎好,入麝香少许同服。
55 附注木香流气散(《嵩崖尊生》卷十三)。
6 《医学启蒙》卷四方之木香流气饮 61 组成半夏1钱5分,陈皮2钱4分,青皮1钱2分,甘草1钱2分,香附子1钱2分,紫苏1钱2分,人参1钱半,赤茯苓1钱半,白术1钱半,川芎1钱半,菖蒲1钱半,白芷3分,草果4分半,官桂4分半,莪术4分半,大腹皮4分半,丁皮4分半,槟榔4分半,木香4分半,藿香4分半,木通6分。
62 功能主治《医学启蒙》卷四方之木香流气饮主治诸气痞塞不通,胸膈膨胀,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口苦咽干,大小便秘。
63 木香流气饮的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7 《摄生众妙方》卷六方之木香流气饮 71 组成半夏(汤浸7次,焙)2两,香附子(去毛)、甘草(炙)、蓬术(煨)、紫苏(去梗)、大腹皮、白芷、陈皮(去白)、丁香皮、肉桂、厚朴(去皮,姜炒)、藿香叶、槟榔、木香、草果仁、天门冬(去心)、赤茯苓、干木瓜、白术、人参(去芦)、石菖蒲。
72 功能主治《摄生众妙方》卷六方之木香流气饮主治诸气痞塞不通,胸膈膨胀,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口苦咽干,大小便秘结。
73 木香流气饮的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1钟半,煎至7分,温服。
8 《顾松园医镜》卷九方之木香流气饮 81 组成木香、沉香、砂仁、苏子、橘红、枳壳、郁金、腹皮、甜葶苈。
82 功能主治《顾松园医镜》卷九方之木香流气饮主治气郁腹胀,皮厚色苍,或一身尽肿,或自上而下,按之窅而不起。
83 加减如有热,加连翘;如因食滞,加山楂、麦芽;如因痰壅,加半夏、栝楼。
84 各家论述木香、沉香、砂仁、苏子、橘红、枳壳皆利气之品,气利则郁自开,食自消,痰自降,水自行;郁金开郁滞之气,又善能行瘀,恐气滞血凝也;腹皮开心腹之气,甜葶苈泄气分之闭,二味又均能逐水,恐气滞则水停也。
9 《镐京直指》卷二方之木香流气饮 91 组成制茅术3钱,川朴1钱,广木香1钱5分,大腹皮3钱,阳春砂8分(冲),冬瓜皮4钱,炒苡仁6钱,带皮苓5钱,乌药1钱5分,路路通7枚,蒲种壳1两(先煎代水)。
92 功效主治《镐京直指》卷二方之木香流气饮功在调中理气。主治腹胀化肿,脾阳不运而失转旋之司,气阻满闷。
93 木香流气饮的用法用量目录 1 拼音 2 《杨氏家藏方》卷五 21 组成 22 主治 23 木香槟榔煎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木香槟榔煎 1 拼音
mù xiāng bīn láng jiān
2 《杨氏家藏方》卷五 21 组成木香1两,槟榔7枚,干漆半两(炒烟尽为度),硇砂半两(别研),肉豆蔻5枚,胡椒49粒(炒),肉桂(去粗皮)1两。
22 主治脾积,气块走注,胸膈攻刺,口吐清水。
23 木香槟榔煎的用法用量每服5丸或7丸,食后陈橘皮汤送下。
2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次入硇砂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木香槟榔煎 《玉机微义》:[卷二十积聚治法]削坚之剂
杨氏木香槟榔煎丸治脾积气块腹胁走痛口吐清水肉豆蔻(五枚)木香肉桂(各一两)槟榔(七枚)干漆(半两炒令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积聚门]痞气(附论)脐)芦根(锉各一两)糯米(二合)上为末。入桃木香槟榔煎治脾积气块。腹胁走痛。口吐清水。木香(一两)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二]截药外治门加广木香一钱,白芥子三钱,共为末,炼蜜为丸,用槟榔煎汤下或夏枯草汤下亦可,服至七日后,大便下如黑羊
《本草备要》:[木部]槟榔之作锦纹者良(程星海曰∶ 生虱,也鲜良方,以槟榔煎水洗,即除。又方,以心红擦之亦好)。《本草备要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二心集·杂证谟肿胀]论外备用方目录 1 拼音 2 《圣惠》卷七 21 组成 22 主治 23 木香煎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3 《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张涣方 31 组成 32 主治 33 木香煎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木香煎 1 拼音
mù xiāng jiān
2 《圣惠》卷七 21 组成木香1两,干蝎半两(微炒),桂心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阿魏半两(面裹煨,面熟为度),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22 主治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发歇不定。
23 木香煎的用法用量每服1茶匙,以热生姜酒调下,不拘时候。
24 制备方法上为细散,用童便2大盏,煎药成膏,收于不津器中。
3 《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张涣方 31 组成
南木香(锉)1两,肉豆蔻1两,使君子(各去壳)1两,胡黄连1两,五灵脂1两,干蟾2个(酥炙。以上捣,罗为细末),巴豆7个(去皮心膜,纸裹出油,细研),麝香1分(细研)。
32 主治小儿食疳,不知饥饱,积滞内停,腹大脚细,下利无度。
33 木香煎的用法用量每服2粒至3粒,乳食后温生姜汤送下。
34 制备方法上拌匀,滴水于石臼中捣和为丸,如黍米大。
古籍中的木香煎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葱白煎汤,露一宿为丸粟米大。每四钱,五更葱汤或木香煎汤下。取寸白虫,用东方上石榴根煎汤,面东服之,
《丹溪心法》:[卷五]痘疮九十五。若犹未也,独圣散入麝香老酒调剂。或不用酒,则木香煎汤。若其疮已黑,乃可用钱氏宣风散加青皮主之。然
《普济方》:[卷二十二脾脏门]兼理脾胃附论痢不愈有其二。一瘦瘠腹胁满。此为积毒。加神曲、木香煎。其一胃虚肠滑。瘦瘠不思饮食。脐腹按必不痛。加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腰痛,煎水入蜜服,或蜜煮为丸;寒疝滑泄,同延胡索、木香煎服。)草乌头(寒气心疝二十年者,同茱萸丸服。)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六桃仁二百四十三]桃奴本文2023-08-09 13:54:5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2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