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帛书的文献书简
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20余万字的帛书和竹简,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如《老子》、《周易》等传世文献,也有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书、医书,还记载了养生方、房中术等,堪称“百科全书”。这些帛书和竹简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为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此花钱儿确实造型独特。超大。花纹别致。
观其材质,很像是铸铁的。
此‘鸟’(龙)尾的造型,与马王堆出土的汉代祥云纹很接近。
遗憾的是此物锈蚀严重,作为收藏品,品相差了些。
这是马王堆的文物(看图案)
这是马王堆的玉雕
这是网络与你的有没有相似之处?
摘自《百度》
这个应该怎么说呢,在建国初期,刚刚开始组建考古队的时候,国家因为缺少经费,就向民间征集“考古学家”,这个时候确实有一部分盗墓贼弃暗投明投入考古队,但是后期像现在的话,考古界大多数科班出身的起码也是大学生学位,所以说盗墓贼变成考古学家的现象基本上不存在了。
而盗墓贼成为考古学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发掘马王堆的,被称为“土夫子”的任全生了。任全生是民国时期的人,是长沙人,因为家里贫困,所以被人带上了盗墓的道路。任全生这个人很是聪明,在经历过几次盗墓之后,他迅速积攒了很多关于盗墓的知识,而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盗墓之中,一时之间盗出许多宝物,而这些文物基本上全部落入外国人的手中。
建国之后,国家需要组织考古队,所以向民间征集,任全生想要金盆洗手,并且想要将自己多年来累积下来的经验贡献给国家,所以就报名参加了考古队。后来有人在挖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洞,洞中冒出蓝色火焰,就上报给了考古部门,考古部门带着任全生一起到了现场,任全生灭掉了蓝色火焰,并且抢救性发掘出几件文物。后来更是在考古队挖掘方向错误时给予指导,顺利挖掘出了“辛追夫人”。
而且他还抢救、保护性发掘出二十五本失传的古籍,为我国研究历史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盗墓贼成为考古学家这种事,对我个人来说觉得挺好的,毕竟这么多的亲身经历累积下的经验,比单纯书本上教的要生动得多。况且,少一个盗墓贼,多一个考古学家,我们国家的文物就可以得到一定的保护,不会被随随便便卖出去。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充满了盗墓小说式的传奇色彩,特别是出土的“栩栩如生”的汉代女尸更是为此次考古行动蒙上了一层神秘氛围。
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当时已经打了一场珍宝岛战争,双方也在边境线陈兵百万,国际形式极其紧张,很多人认为中苏之间难免一战。于是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口号“要准备打仗”,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一定还会对这个口号记忆犹新,“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种标语随处可见。
为了响应国家的备战号召,军区366医院准备在湖南省长沙市的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下修建地下医院。随着大量的工程机械的到达,修建工程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工程开始不久的一天,几个工人用钢钎钻洞试探土质,拔出钢钎之后,从洞孔里突然冒出一股刺鼻的气体,工人们吓了一跳。有胆大的工人以为可能是沼气,于是擦亮一根火柴看能不能点燃。这一点不要紧,只见一道蓝色的火焰从洞孔中喷出。这火焰绝不是沼气的样子,泛着冷色调的蓝幽幽的火焰有点像传说中飘忽不定的鬼火。
湖南省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听说这件事之后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座古墓,在向上级报告之后开始了抢救性发掘。随着发掘的深入,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事件诞生了。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出土的一件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女尸出土时躺在20厘米深的无色液体中,身体各项组织完好,肌肉尚有弹性,血管清晰可辨。经考古学家证实,这具女尸是长沙相利苍的夫人辛追,这位老太太一跃成为中国考古史上最著名的老太太,风头甚至盖过了她的商朝前辈妇好。
当时的报纸在描述这具古尸的时候用了“栩栩如生”一词,这个词汇后来也被多次引用。但是,这只是一种文学性的说法,从照片上看,这具尸体不仅谈不上“栩栩如生”,反而有些恐怖,尸体的五官已经变形扭曲,舌头伸出口外,算得上是能够引起观看者极度不适的限制级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开棺时尸体是栩栩如生的,开棺后与空气发生了反应才变成现在的样子。其实,这种说法应该不可靠。我们活人把手放进水里时间久了都会泡变形,何况是一具尸体在液体里泡了两千年呢?
其实,“栩栩如生”这个词已经被考古界用滥了。1979年考古学家在罗布泊出土了一具女性干尸,后被考古界称为“小河公主”。当时的报道也用了“栩栩如生”一词,但从照片看虽然恐怖程度比不上马王堆女尸,但跟“栩栩如生”相去甚远。
古人下葬之后,长期深埋于地下,与土壤和水相互反应,尸体会逐渐腐烂,经微生物分解,肌肉组织很难保存下来,有些连骨头都会化为尘泥,例如海昏侯刘贺的尸骨就仅剩几枚牙齿了。个别特定条件下能保存下来的尸体可以说寥若晨星,更不用说马王堆老太和小河公主这种保存完好的尸体了。当考古专家发现这类尸体时惊喜之情可想而知,用一些夸张性的词汇来描述也有情可原。况且,相比万历皇帝的骷髅和海昏侯刘贺硕果仅存的几颗牙齿来说,马王堆辛追夫人和小河公主用“栩栩如生”一词来形容并不算太过分。
海昏侯墓与马王堆墓同为我国现已发掘的重要汉代墓址,对我国考古事业都具有珍贵巨大的意义。
如果硬要比较的话我认为海昏侯墓的考古意义可能更胜一筹,原因如下:
一、海昏侯墓的主人为刘贺,他曾经短暂继承西汉皇位,后被改封为海昏侯废昌邑王,在身份上是废帝。因而他的墓葬级别也应该为废帝级别,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掘过的墓葬主人级别最高的。
二、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论语•知道》的木牍竹简。根据现今学术界的看法,《论语》可分为《鲁论》、《齐论》与《古论》三个版本,现今天我们能读到的《论语》通行版其实是《鲁论》与《古论》的结合版本,而《齐论》据说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经失传了。时隔两千多年,《齐论》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其对于考古及文化古籍的研究必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在出土的文物数量上,海昏侯墓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木牍竹简等珍贵文物一万多件,而马王堆墓只出土了包括丝织品、帛书、漆器、陶器、竹简、印章等物品在内的3000余件文物,虽然马王堆汉墓出土了辛追女尸、素纱禅衣等极为珍贵的文物,但在出土文物的数量上是海昏侯墓更占上风。
四、海昏侯墓的保存状况更好,其几乎没有受到过盗扰,并且保存下了完整的墓园,这是马王堆墓所没有的。
作者:王艺蓓
岳麓山、橘子洲、马王堆、世界之窗、岳麓书院等。
一、岳麓山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湘江西岸,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已开放的景区有麓山景区、橘子洲头景区。这里荟萃了湘楚文化的精华,名胜古迹众多,集儒、释、道为一体,革命圣迹遍布且植物资源丰富。
不容错过的有坐落在山中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冠;还有地处青枫峡的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毛泽东、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常来岳麓山聚会,研讨国家大事,探求革命真理。
岳麓书院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中国现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
二、橘子洲
橘子洲位于湖南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中的一个冲击沙洲,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橘子洲就是毛主席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的橘子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形状是一个长岛,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
橘子洲既有村烟舟泊之雅趣,又有华夏灯火之繁华;橘林成片,风光清绝;历史文化底蕴悠长、厚重。橘子洲景区曾是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地。橘子洲介名山城市间,浮袅袅凌波上,被誉为“中国第一洲”,湘江从旁边缓缓流过,春天江鸥点点;夏秋林木葱茏;
冬天又有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景致可看。现在橘子洲上建有公园,里面种植着数千株桔树,每当秋收时节,桔树上硕果累累,这时站在洲头极目楚天,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也是夏日人们戏水游泳的良好场所,岛上建有天然旅游场。
三、马王堆
马王堆位于长沙市东郊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马王堆并非“马王”之堆,而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地。堆上东西又各突起土冢一个,其间相距20余米。形似马鞍,故也称为马鞍堆。
堆上分布西汉墓三座,三座汉墓中,二号墓葬的是汉初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的墓,三号墓是利苍之子的墓。现在一、二号墓坑已填塞,其中出土的女尸、素纱禅衣及一大批西汉器皿和帛书画等都保存于湖南省博物馆;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供人们参观。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
四、世界之窗
位于长沙市东北郊区浏阳河畔,将世界各国的今古奇观、历史遗迹、风光名胜、建筑民居、各种形式的艺术杰作以及风土人情和歌舞表演汇集于一园。
120个世界各国名胜古迹各占地势,构筑了厚重的人文历史,彰显了浓郁的异国风情。既有微缩景观的精巧别致,又有大比例的艺术夸张,集娱乐性、趣味性、刺激性与浓厚文化内涵于一身。
五、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本文2023-08-09 14:00: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2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