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导痰丸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2收藏

苍术导痰丸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苍术导痰丸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苍术导痰丸 1 拼音

cāng zhú dǎo tán wán

2 处方

苍术2两,香附(4制)2两,陈皮1两半,白茯苓1两半,枳壳1两,半夏1两,南星1两,炙草1两。

3 制法

加姜汁、醋煮面糊为丸。

4 功能主治

肥盛妇人,禀赋厚,恣于酒食,躯脂溢满,闭塞子宫,经水不调,不能成胎。

5 苍术导痰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

6 摘录

《一盘珠》卷六

古籍中的苍术导痰丸 《女科秘要》:[卷四]赤白带症

化。)形肥多痰。因虚兼湿。患白带。宜六君子汤。加升麻。柴胡。苍术。姜引。兼服苍莎导痰丸。《女科秘要》

《本草新编》:[卷之一(宫集)]苍术

苍术,气辛,味浓,性散能发汗。入足阳明、太阴经。亦能消湿,去胸中冷气,辟山岚瘴气,解瘟疫尸鬼之气,尤

《验方新编》:[卷九妇人科调经门]数月而经一行

。用六君子加苍落导痰丸∶党参、川芎、半夏制各七分,甘草五分,白术、茯苓、陈皮、苍术(米泔水浸)、归

《胎产指南》:[卷首调经章]一月而经再行

参川芎白术半夏(各七分)白茯(一钱)陈皮(一钱)苍术(一钱)当归(一钱)香附(一钱)枳壳(一钱)苍莎

《症因脉治》:[卷一腰痛总论]外感腰痛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英文名 4 关苍术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性状 9 化学成份 10 功能主治 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关苍术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关苍术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关苍术 1 拼音

guān cāng zhú

2 拼音名

Guān Cānɡ Shù

3 英文名

Japanese Atractylodes Rhizome

4 关苍术的别名

和苍术、东苍术

5 来源

为菊科植物关苍术Atractylodes japonica Koidzez Kitam的根茎。

6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70cm。叶柄长25~3cm;茎下部叶片3~5羽裂,侧裂片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刺齿平伏或内弯,顶裂片较大;茎上部叶3裂至不分裂。头状花序顶生,下有羽裂的叶状总苞一轮,总苞片6~8层;花多数,两性花与单性花多异株;两面性花有羽状长冠毛,花冠白色,细长管状;雄蕊5;子房下位,密被子白色柔毛。长圆形,瘦果被白色。花期8~9月,果期9~10月。

7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柞林下、灌丛间。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

8 性状

根茎多呈结节状圆柱形,长4~12cm,直径1~25cm。表面深棕色,有根痕及细小须根,并残留茎痕。质较轻,折断面不平坦,纤维性。有浓郁的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9 化学成份

含挥发油,油中含芹烷二烯酮、二乙酰苍术二醇(discetylatractylodinol)、苍术酮,另含苍术烯内酯Ⅰ(atraactylenolideⅠ)。

10 功能主治

同茅苍术。

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关苍术的方剂 苍术二陈汤

zhúèrchéntāng《医林绳墨大全》卷九:苍术二陈汤:处方:二陈汤加苍术。功能主治:除湿郁。主

苍附五苓散

:cāngfùwǔlíngsǎn处方:五苓散加附子、苍术。功能主治:水停内寒。摘录:《金鉴》卷三十八

秘箓丹

拼音:mìlùdān《医学集成》卷三:方名:秘箓丹组成:当归、白芍、苍术、肉桂、良姜。主治:胃痛。

苍桂五苓散

āngguìwǔlíngsǎn别名:二术五冬散、苍术五苓散处方:五苓散加苍术。功能主治:寒湿。肠痹。

苍术难名丹

ngzhúnánmíngdān《仁斋直指》卷十:苍术难名丹:别名:茯苓苍术难名丹(《世医得效方》卷七

更多用到中药关苍术的方剂

用到中药关苍术的中成药 治带片

衣后呈棕褐色;气香,味苦。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6页)。功能与主治:清利湿热,止

艾茱丸

拼音:àizhūwán处方艾叶1斤,苍术4两,香附子4两,吴茱萸4两,橘皮4两。制法上用米醋5升,慢

九圣散

宽一边纹孔明显(苦杏仁)。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B)。功能

急肝退黄胶囊

物为黄棕色的粉末;味苦。检查: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1页)。功能与主治:清肝利胆,

风湿片

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1页)。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

更多用到中药关苍术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关苍术 《本草新编》:[卷之一(宫集)]苍术

,非定论也。嗟乎。白术止汗,苍术出汗,其实相反,关系甚钜,安有此等之悬殊。以神农之圣而不亟为指示乎

《症因脉治》:[卷一腰痛总论]外感腰痛

阴寒湿。寒湿腰痛之治太阳寒湿,羌活败毒散,加苍术。少阴寒湿,独活苍术汤。少阳寒湿,柴胡苍术汤。厥

《类证治裁》:[卷之一湿症论治]附方

腹子草蔻木香木瓜附子炮姜枣〔风湿〕胜湿汤羌活防风苍术甘草黄连黄柏猪苓泽泻〔宣窍〕至宝丹见前中风。〔经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六郁证门]药方

香附为臣,陈皮、半夏为使,生姜、甘草为佐。湿郁用苍术、茯苓为君,羌活、川芎为臣,茵陈、猪苓为佐使。热

《丹溪治法心要》:[卷七·妇人科]带下赤白(第八)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白芥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白芥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味 28 归经 29 功能主治 210 白芥的用法用量 211 注意 212 附方 213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白芥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白芥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白芥 1 拼音

bái jiè

2 《辞典》:白芥

21 出处

《唐本草》

22 拼音名

Bái Jiè

23 白芥的别名

胡芥(《蜀本草》),蜀芥(《纲目》)。

24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茎叶。

25 原形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较粗壮,高达1米,全体被稀疏粗毛。叶互生;茎基部的叶具长柄,叶片宽大,倒卵形,长10~15厘米,最宽处达5厘米以上,琴状深裂或近全裂,裂片5~7,先端大,向下渐小;茎上部的叶具短柄,叶片较小,裂片较细;近花序之叶常少裂。总状花序顶生;小花梗长1厘米左右;花萼4,绿色,直立;花冠**,长方卵形,基部有直立长爪;雄蕊6,4强;子房长方形,密被白毛,花柱细长,柱头小。长角果广线形,长2~3厘米,密被粗白毛,着生种子部分常有浅度缢缩,先端有喙,喙部不生种子,光滑无毛。种子圆形,淡黄白色,直径15~2毫米。花期4~6月。果期6~8月。

26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27 性味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28 归经

《本草经疏》:"入肺。"

29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治咳嗽气急,胃、腹冷痛。

①《本草拾遗》:"主冷气。"

②《医学入门》:"能发汗,散腹中冷气作痛。"

③《现代实用中药》:"镇咳,并治胃病。"

210 白芥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

211 注意

凡疮疡、目疾、痔疮、便血及平素热盛之患者忌食。

212 附方

①反胃上气。用白芥子末一、二钱,酒冲服。

②热痰烦晕。用白芥子、大戟、甘遂、硭硝、朱砂,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芥丸"。

③腹冷气起。用白芥子一升,微炒,研为末,加开水沁过的蒸饼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姜汤送下十丸,甚效。

④肿毒初起。用白芥子为末,加醋调涂。

213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白芥的方剂 舒肝汤

ūgāntāng《玉案》卷五:方名:舒肝汤组成:白芥子2钱,柴胡2钱,青皮2钱,橘核1钱5分,乌药

钓筋药

àojīnyào别名:吊筋药处方:红山栀16两,白芥子4两,红花2两,桃仁5两,苦杏仁4两。制法:

阳和二陈汤

外科医镜》:组成:半夏3钱(9制),广橘红3分,白芥子2钱,茯苓2钱,甘草1钱(生),上猺桂1钱,

芥子竹沥汤

竹沥3瓢,黄荆沥2瓢,生姜汁4滴,陈绍酒2小匙,白芥子8分。功能主治:痰注,湿痰挟瘀血流注经络,日

痞块神膏

éngāo《医方易简》卷七:方名:痞块神膏组成:白芥子2斤,川山甲8两,真桐油2斤。主治:痞块。用

更多用到中药白芥的方剂

用到中药白芥的中成药 消喘膏

Gao标准编号:WS3B081591处方:白芥子(炒)210g鲜姜汁500g延胡索(制)21

复方甲亢膏

25g。复方甲亢膏的主要成份:黄芪、党参、麦冬、白芍、夏枯草、生地、丹参、生牡蛎、苏子、五味子、制

控涎丸

anWan处方:醋甘遂300g、红大戟300g、白芥子300g制法: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

八味安宁散

5处方:寒水石(制)400g褐铁矿(制)100g白芥子350g甘青青兰10g铁棒锤10g诃子10g

清金宁肺丸

4g茯苓24g五味子(醋炙)240g桂枝240g白芥子(炒)144g瓜萎子(蜜炙)384g川贝母3

更多用到中药白芥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白芥 《本草新编》:[卷之四(征集)]白芥子

消能降,能补能升,助诸补药,尤善收功。近人不知用白芥以化痰,而频用半夏、南星以耗气,所不解也。白芥子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白芥

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从戎中来。藏器曰∶白芥生太原、河东。叶如芥而白,为茹食之甚美。保升曰∶

《外科医镜》:痈疽真假例论

)甘草(二钱生)乳香(二钱去油)没药(一钱去油)白芷(一钱)防风(七分)山甲(三片炒)黄明胶(五钱

《辨证录》:[卷之二]中风门(二十五则)

)当归(五钱)黄(三钱)防风(三分)秦艽(一钱)白芷(五分)桂枝(三分)天花粉(二钱)甘草(一钱)

《石室秘录》:[卷六(数集)]内伤门

王不留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成药,因为名字比较特别,所以很多人可能都有听说过,王不留行性平味苦,一般是种子入药,有很好的活血化瘀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阻滞不通。那么,王不留行入药有什么作用?王不留行有哪些药用功效?

王不留行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segetalis(Neck)Garcke的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江苏、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等地,以产于河北邢台者质优。多为野生,亦有栽培。夏季果实成熟、果皮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用。

药性苦,平。归肝、胃经。

功效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

应用

1血瘀经闭、痛经、难产。本品善于通利血脉,活血通经,走而不守,用于经行不畅、痛经及经闭,常配当归、川芎、香附、红花等药用。治妇人难产,或胎死腹中,可配酸浆草、五灵脂、刘寄奴等药同用,如胜金散(《普济方》)。

2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本品归肝、胃经,走血分,苦泄宣通,行而不留,能行血脉,通乳汁,为治疗产后乳汁不下常用之品,常与穿山甲等同用,如涌泉散(《卫生宝鉴》);若与黄芪、当归或当归、猪蹄同用若治产后气血亏虚,乳汁稀少。取本品活血消痈、消肿止痛之功,亦常用治乳痈肿痛,可配蒲公英、夏枯草、瓜蒌等,如《本草汇言》治乳痈初起方。

3热淋、血淋、石淋。本品性善下行,能活血利尿通淋,善治多种淋证,常与石韦、瞿麦、冬葵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

2《本草纲目》::“利小便。”“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阳明冲任之药,俗有‘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之语,可见其性行而不住也。”

3《本草新编》:“王不留行,乃利药也,其性甚急,下行而不上行者也。凡病逆而上冲者,用之可降,但其性过速,宜暂而不宜久,又不可不知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王不留行皂苷A、B、C、D四种;又含黄酮苷,如王不留行黄酮苷、异肥皂草苷;另含植物酸钙镁、磷脂、豆甾醇等。

2药理作用:水煎剂对小鼠有抗着床、抗早孕作用,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并能促进乳汁分泌。王不留行的水提液和乙醚萃取液具有抗肿瘤作用。

3临床研究:用王不留行15g,穿山甲25g治疗缺乳症,辅以清炖猪蹄,每晚临睡前吃肉喝汤。血虚者,加服四物汤。治疗5例无乳症,均获不同程度的下乳效果(赤脚医生杂志,1975,(8):26)。以蒲公英50g,王不留行25g,水煎服,共治28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结果皆服1剂明显好转,2-3剂痊愈,无1例化脓(江西中医药,1986,(2):46)。用二子化瘀排石汤(王不留行、急性子、川牛膝、生鸡内金等)治疗泌尿系结石95例,治愈65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84%(中医杂志,1986,27(11):36)。

4不良反应:有报道内服王不留行煎剂致光敏性皮炎1例,临床表现为日光下引起面部、眼睛及双手明显水肿性皮炎,经对症处理恢复。

功效作用

1、活血通经

王不留行籽苦泄性平,善于通利血脉,活血通经,可用于治疗瘀滞经产病症。治疗瘀滞行经不畅、经闭、痛经,常配伍当归、川芎、香附等;治疗妇人难产,或者苔死腹中,常配伍五灵脂、刘寄奴等。

2、下乳消肿

王不留行归肝、胃经,苦泄宣通,可行血脉,通乳汁,为治疗产后乳汁不下常用的药物。可治疗气血不畅、乳汁不通以及产后气血亏虚,乳汁稀少等。此外,王不留行还有活血消肿,消痈止痛的作用,可用来治疗乳痈肿痛(急性乳腺炎)等。

3、利尿通淋

王不留行性善下行,可以活血利尿通淋,可治疗多种淋证、小便不利等症。可与石韦、瞿麦、冬葵子等同用。

4、抗早孕

用王不留行醇提取物给小鼠灌胃(5g/kg/d),连续15天,灌胃结束后第一天,取抗凝血浆及子宫组织,用放免法测定其中cAMP含量,结果明显增高。提示王不留行有抗早孕,抗着床作用,亦有调节生理功能,影响体内代谢的作用。

5、改善微循环

王不留行水煎剂可以收缩血管平滑肌,能够显著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豚鼠血液流变中高粘状态,改善微循环血液量,缩短血流循环时间,增加组织血流灌注量。

6、抗癌

王不留行水提取液和乙醚萃取液具有抗肿瘤作用。

7、促进乳汁分泌

王不留行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并能够促进乳汁的分泌。

目录 1 拼音 2 藏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英文名 23 标准编号 24 处方 25 制法 26 性状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能安均宁散 能安均宁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néng ān jun1 níng sǎn

2 藏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Neng'an Junning San

22 英文名 23 标准编号

WS3BC032895

24 处方

寒水石(制) 200g 石榴子 60g  天竺黄  18g 红花 18g 丁香 18g 肉豆蔻 12g 豆蔻 12g 草果 12g 诃子 18g 肉桂 8g 烈香杜鹃 60g 炉甘石 60g 山奈 6g 荜茇 6g 胡椒 6g 硼砂 10g 萝卜 10g 藏木香 10g

25 制法

以上十八味,共研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26 性状

本品为灰白色粉末;气微香,味辣、涩。

27 检查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

28 功能与主治

湿运脾胃,除痰化湿。用于“培根”的合并症和混合症,消化不 良,胃痛腹胀等。

29 用法与用量

一次1 5g,一日1~2次。

210 规格

每袋装 15g。

211 贮藏

密闭,防潮。

青海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能安均宁散 《本草新编》:[卷之三(角集)]沙参

须多用分量为得。易老用代人参,乃过矣。说者论其能安五脏,与人参同功,又云人参补五脏之阳,沙参补五脏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九大集·本草正(下)]虫鱼部

龙骨(二七四)味甘,平,性收涩。其气入肝肾,故能安神志,定魂魄,镇惊悸,涩肠胃,逐邪气,除夜梦鬼交,

《药鉴》:[新刻药鉴卷之一寒热温平四赋,增补东垣未尽之意]药性(寒门)

黄芩枯者清肺金,坚者凉大肠、降热痰,佐白术则能安胎。黄连泻心火,而津液自生;除湿热,而肠胃自浓。姜制

《本草求真》:[上编卷四泻剂]泻湿

成于阴。)按书虽曰脂入土而成宝。合以镇坠等药。则能安魂定魄。色赤能入心肝二经血分。合以辛温等药。则能

《吴医汇讲》:[卷六]百合病赘言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万灵油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26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万灵油 1 拼音

wàn líng yóu

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 21 方名

万灵油

22 组成

冰片1钱,麝香2厘,薄荷冰1钱5分,蕤仁霜3分,潮脑5钱,硼砂1钱,白蜡1两8钱,香油1两8钱。

23 主治

脚气溃烂,风火牙疼,痔疮肿疼,蝎螫蜂刺,薄皮湿烂,干湿疮症,蚊咬作痒,火眼红肿,风火头疼。

24 万灵油的用法用量

均抹患处。

25 制备方法

先将油、蜡化开,再加入上6味即成。

26 用药禁忌

眼内忌用。

古籍中的万灵油 《素问要旨论》:[卷第一]彰释玄机篇第一(新添)

一气之用者,得之为神,失之则丧真,故知一气为天地万物神应之母也。是故玄一真人,传庚桑楚六衍之法也。

《本草新编》:[卷之三(角集)]万年青

万年青,味苦涩,气微寒。入肾经,专通任、督之脉。亦能入肺杀痨虫,治尸气,尤善黑须发,入之乌芝麻、山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草部下]万年青

有长春之义。百草镜∶四月八日浴佛日。杭俗,人家植万年青者,多剪其叶,弃掷街衢,云令人踏之则易长,且

《妇人大全良方》:[卷之十胎教门]孕元立本章第五

,天地相因,生生化化,品物彰矣。故曰∶大哉干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吴注云∶浑沌未判,则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一]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