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碗有哪些菜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1收藏

八大碗有哪些菜,第1张

八大碗有细八大碗和粗八大碗之分,具体如下:

细八大碗是指: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汆肉丝、汆大丸子、松肉。粗八大碗有:炒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八大碗往往用于宴客之际,每桌八个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时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看起来爽快,吃起来过瘾,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摆放成八角形。

而满族八大碗有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八种菜组成。满族八大碗是满族同胞的特有菜种。如阿玛尊肉属满族菜式之一,别名努尔哈赤黄金肉。此菜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传下的,在古籍中都有记述。

特色的地方八大碗

1、滕州八大碗

滕州八大碗古时用黑瓷陶碗,一共八件,大小相同,后来演变成黑瓷,白瓷,铜器和不锈钢器皿,现存的老字号饭店仍以黑陶瓷大碗为盛具,以木炭或焦炭为火源,进行蒸煮烹调,八大碗的菜名和先后顺序皆有讲究,一般为一道金鸡,二道银鲤,三道铜肘,四道玉卵,五道稣菜,六道豆腐,七道辣酱,八道清炒。

2、清真八大碗

在回族的菜单上清真八大碗也是别具盛名的。主要提倡节约、简洁。所以基本都是素食。主要的菜品名字是:炖牛肉、炖杂碎,胡萝卜、长山药、海带、醋溜白菜、粉条、丸子、炸豆腐。这个倒是没有吃过清真的这些菜系,倒是吃过汉族的这些美食。

3、正定八大碗

作为河北的美食八大碗,主要讲究的是荤素搭配。四荤四素,主要是:方肉、酥肉、扣肘、肉丸子、海带、粉条和农家时令菜蔬、豆腐。味道很不错哦,吃得很讲究。

4、蔚县八大碗

这也是河北的美食,主要菜品有:丝子杂烩、炒肉、酌蒸肉、虎皮丸子、块子杂烩、浑煎鸡、清蒸丸子、银丝肚。其烹饪之精细,风味之别致,绝非一般菜肴所能比拟。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海菜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性味 9 功能主治 10 海菜的用法用量 11 各家论述 12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海菜 1 拼音

hǎi cài

2 出处

海菜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谓:“海菜,生云南水中。长茎长叶,叶似车前叶而大,皆藏水内。抽葶作长苞,十数花同一苞。花开则出于水面,三瓣,色白;瓣中凹,视之如六,大如杯,多皱而薄;黄蕊素萼,照耀涟漪,花罢结尖角数角,弯翘如龙爪,故又名龙爪菜。”根据生境及《植物名实图考》附图,即为本种。

3 拼音名

Hǎi Cài

4 海菜的别名

龙爪菜、水白菜、海花菜、海茄子、水青菜、水莴苣

5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鳖科植物海菜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ttelia acuminata(Gagnep)Dandy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6 原形态

海菜花,多年生沉水草本。茎短缩。叶基生;叶柄长短视水深浅而异,深水中叶柄长200300cm,浅水中叶柄长420cm;叶形变化较大,线形、被针形、长椭圆形、卵形、狭卵形至心形,先端渐钝,基部心形,稍下延,全缘或有细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佛焰苞无翅,有26条棱,无刺或有刺,雄株佛焰苞含4050朵雄花,雌株佛焰苞内含23朵雌花,花在水面上开放,花后连同佛苞沉入水底;雄花,萼片3,绿色,花瓣3,白色,基部**或橙色,雄蕊912;雌花的花萼、花瓣与雄花相似,花柱3,橙**,子房三棱形。果实三棱状纺锤形,长8cm。种子多数,无毛。花、果期5一10月。

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湖泊、池泽。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8 性味

味甘;性平

9 功能主治

清热;止咳;利水;消肿。主肺热咳嗽;淋证;小便不利;水肿

10 海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030g。

11 各家论述

《植物名实图考》:“水濒人摘其茎,煤食之。《蒙自县志》:茎头开花,无叶,长丈余,细如钗股。卷而束之,以鬻于市,曰海菜,可瀹而食。盖未见植根水底、漾叶波际也。《滇海虞衡志》以为其根即莼,则并不识莼。考《唐本草》有薢菜,叶似泽泻而小,形差相类。语即未详,图亦失真,不并入。”

12 摘录

《中华本草》

古籍中的海菜 《医宗金鉴》:[外科卷上项部]瘰历

常,易消、易溃、易敛,此为风毒也,如防风羌活汤、海菜丸,拣择用之。有天时亢热,暑湿偶中三阳经,兼过食

《外科心法要诀》:[卷四项部]瘰

常,易消、易溃、易敛,此为风毒也,如防风羌活汤、海菜丸,拣择用之。有天时亢热,暑湿偶中三阳经,兼过食

《饮食须知》:[卷三]菜类

。饮热醋少许可解。其中防小螺蛳损人,须拣净用。凡海菜皆然。石HT味甘性平,似紫菜而色青。凡海菜忌甘草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九卷草之八(水草类二十三种)]海藻

二藻。陶说似近之。时珍曰∶海藻近海诸地采取,亦作海菜,乃立名目,货之四方云。修治曰∶凡使须用生乌

《本草从新》:[卷六草部]海藻

春季万物生长,正是一个吃野菜好季节,这个时候的野菜既新鲜又好吃,所以每年这个时候,很多朋友都会去农村野外采挖野菜回去吃。葵菜,古来有之,是一位典型的药食两用的中药材。葵菜又被叫做冬葵,滑菜。性味甘,寒,滑,无毒;有利小便,治消渴,解毒,消炎,治疮肿等。

葵菜是我国古代早期的重要蔬菜,由汉代至唐宋,关于葵的文献记载很多,被当时的人们普遍食用,一度被称为“百菜之主”。

葵菜的营养价值及功效:葵菜含有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以及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和大量的膳食纤维。经常食用芹菜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清除肠内毒素,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好处。

葵菜可以入肾经和小肠经,因此可以治疗,消渴,糖尿病,肾炎等疾病

葵菜可以入肾经和小肠经,因此可以治疗,消渴,糖尿病,肾炎等疾病。葵菜还有消炎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疗咽喉肿痛,种子和根也可以用来治疗尿道炎。

叶子好像菠菜那样长的园肾形或近圆形,一般都是野生现在没有发展种植,按季节分春葵秋葵和冬葵。在食用方面可做粥红烧等食用方法,就好像红烧油菜一样。

葵菜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也是绿色食品,可促进新陈代谢,清场排毒,对糖尿病也有辅助治疗效果,因为有很好的消炎作用对咽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葵菜的药性与当时北方的粮食作物相冲突

葵菜的药性与当时北方的粮食作物相冲突。据史料记载,最早食用葵的其实是贵族,因为食用肉时搭配葵菜效果极佳。但是下层民众一般很少食肉,根据他们长期食用葵菜积累出的经验,葵菜与黍米同吃会生出疾病。

所以一旦有了新的更合适的蔬菜品种之后,葵菜的地位就会一步步地下降。不过在南方地区,由于食用黍米较少,没有这种药性冲突,所以在明代以后也一直都种植有葵菜。

不过南方方言混杂,各地对葵菜的称呼不同,所以如今的人们也没有办法清晰地认识出哪种蔬菜是古时的葵菜。

葵菜之所以能被列为五菜之首,是因为葵菜极易种植

葵菜之所以能被列为五菜之首,是因为葵菜极易种植,而且葵菜是为数不多的能在冬季生长的蔬菜。要知道在我国古代的时候,蔬菜没有现在这么多,农业技术可没有这么好,故而冬季可食用的蔬菜十分有限。葵菜便以其冬季能够生长,成为了重要蔬菜。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越来越好,以及蔬菜种类的增加,葵菜的地位开始下降。等到了明代末期,白菜异军突起,将葵菜挤下了“神坛”,取代了葵菜的位置,随之而来的便是葵菜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然后慢慢的就沦为了野菜,称雄了2000多年的葵菜就这样彻底从舞台中央退出了。

除了营养价值丰富外,葵菜还有着很高的食疗价值

除了营养价值丰富外,葵菜还有着很高的食疗价值,要不然它在古代也不会成为“蔬菜之王”了。最后就是,葵菜的吃法比较特别。葵菜本身含有黏液质,这种黏液质使得葵菜做出来以后像是勾芡了一般,故而葵菜非常适用于做汤和凉拌。

比如葵菜豆腐汤、葵菜皮蛋瘦肉汤、凉拌葵菜等,吃起来也是嫩滑鲜美。虽然葵菜沦为了野菜,但是其价值依旧是很高的,若是有喜欢的朋友,不妨自己在菜园里种点来尝尝吧

大约在春秋时期。

鹅,被认为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家禽,它来自于野生的鸿雁或灰雁。中国家鹅来自于鸿雁,欧洲家鹅则来自灰雁。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提到“在荷马史诗中就提到过早在古希腊时代鹅就被家庭化饲养了,而在古罗马时代的神庙里,人们饲养家鹅,作为奉献给神的牺牲”;还有人根据古埃及笔画遗留下来的资料,认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埃及就成功地驯化了家鹅。

中国古籍庄子《南华经》中有记载:“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说明在公元前400年以前中国就已经有成熟的家鹅驯养技术了。

目前普遍认为中国家鹅和欧洲家鹅的起源不同,中国家鹅起源于鸿雁而欧洲家鹅起源于灰雁。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喜欢观赏鹅的姿态,《晋书.王羲之传》记一事:“(羲之)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金代有皇帝猎鹅的记载。

《全国中草药汇编》:附地菜拼音名FùDìCài别名伏地菜来源为紫草科附地菜属植物附地菜Trigonotispeduncularis(Trev)Bent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拔取全株,除去杂质,晒干备用。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温中健胃,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胃痛,吐酸,吐血;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用法用量1~2钱,研粉冲服3~5分。外用适量,捣烂涂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附地菜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1陶弘景:人家园庭亦有此(鸡肠)草。小儿取挼汁以捋蜘蛛网,至粘,可掇蝉。2《通志》:鸡肠,似草而小,不辛,《本草》以合于蘩萎共条,故苏恭误谓即蘩萎也。3《本草纲目》:鸡肠,生下湿地,三月生苗,叶似鹅肠而色微深,茎带紫,中不空,无缕,四月有小茎,开五出小紫花,结小实,中有细子,其苗作蔬,不如鹅肠。苏恭不识,疑为一物,误矣。生嚼涎滑,故可掇蝉。鹅肠生拼音名FùDìCài英文名allgrassofPedunculateTrigonotis别名鸡肠、鸡肠草、地胡椒、搓不死、豆瓣子棵、伏地菜、伏地草、山苦菜、地瓜香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草科植物附地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gonotispeduncularis(Trev)BenthexBakeretMore[MyosotisPdluncularisTrev;MchinensisDC]采收和储藏:初夏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附地菜,一年生草本,高530cm。茎基部略呈淡紫色,通常自基部分枝,纤细,直立或斜升,具平伏细毛。单叶互生;下部叶无柄,上部叶具短柄或长柄;叶片匙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25cm,宽520mm,先端圆钝或尖锐,基部宽楔形或渐狭,两面均具糙伏毛。聚伞花序成总状,顶生,幼时卷曲,后渐次伸长,长520cm;花小,通常生于花序后侧;叶状苞片2

详见百科词条:附地菜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0:04:06 共166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餐具”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用餐时的工具,虽然现在依然有很多民族习惯用手抓食,但如果没有盛装食物的各类器皿,想必也无法完成正常用餐流程。可以说餐具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区分野蛮与文明的一个关键标志。

在遥远的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较低,而且人类文明尚处于萌芽阶段。所以原始人一直都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在这种前提下用手抓食就较为普遍。在当时社会餐具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据考古研究发现,“陶器”大约出现于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晚期洞穴内。也就是说在长达二三百万年的原始公社时期,食物一直都处于无处安放的尴尬境地。这其实也比较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因为原始人仅能依靠采集、狩猎、渔猎生存。

虽然他们也产生了储存食物的习惯,但基本上都是随意堆砌于山洞之中。肚子饿了的时候可以直接吃野果或生食兽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没有餐具的时代,人们的饮食方式只能是现吃现拿,并且每次用餐之时都会用手抓取。

或许很多人认为这种用餐方式特别野蛮,而且经常吃生食对身体健康也有很大影响。但如果就事论事去分析这种现象,可以发现在生产力极为低下,以及物质资源特别匮乏的时代。能够找到可以果腹的食物,就应该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了。

相信大家只要沿着古代餐具发展的趋势,就会发现餐具诞生其实也符合自然规律。当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陶器之后,虽然并没有改变以手抓食的饮食现象。但是却为接下来的汤匙、筷子问世埋下了重要伏笔。

古代饮食文化载体“餐具”

笔者认为古代饮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其实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演化历程。但却可以非常肯定的说餐具诞生,绝对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仅,促进了古代饮食文化发展,同时也让人类从蒙昧向文明迈进了一大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古代餐具演变历史,在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与变化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以及生产技术逐渐提高,不仅颠覆了以往的饮食结构,同时也改变了古代人的饮食方式,从野蛮到文明有的时候只差一个餐具。

古代餐具从问世起,就一直随着时间以及民族文化不断演变,而发生着变化。从最开始的单一、简陋可以盛装食物的陶土器皿,逐渐向种类多样、外观精致的品质化发展,这个过程足足走过了大约一万年的时间。

笔者认为餐具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逐渐向品质化发展,其实都在证明人类社会正在向文明进发,而且也预示着生产力也在不断提升。可以说当餐具从盛装食物的工具,变成一件熠熠生辉的艺术品时,人类社会也就此进入了文明时代。

一、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1餐具出现前后的饮食对比

原始社会初期由于并没有饮食规律,或者说只能靠天吃饭所以并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饮食文化或比较正规的饮食方式。人们只是随手取来食物放入口中,这种饮食形式其实与灵长类动物并没有太大区别。

因此餐具是否出现仿佛都没有任何影响,当然处于这个阶段的原始人,也并没有制造餐具的思维或行动力。笔者认为此时正是各种文化及文明的荒蛮时期,亦或是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也不能过去强求用餐文明。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饮食文化”真正的萌芽期应该是在学会使用火之时。至此人类终于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从此由生食进入熟食阶段。在这种契机的促进之下,餐具才逐渐出现而饮食文化也开始萌芽。

从历史分期上来看,这个阶段应该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此时已经出现了大量的饮食陶器,现在社会上比较常见的杯、碗、壶都已经出现。只不过在当时被称为钵碗、觥、簋、壶等,可以说陶器出现也预示着文明降临。

2新石器时代的饮食风格

但从饮食角度来看,基本上遵循了采摘野果、蔬菜以及狩猎野兽的规律。虽然餐具在此时已经出现并趋于成熟,并且人们也已经吃上了烤熟的食物。但因为没有任何烹饪技巧和调味品,所以在饮食方面相对而言也比较单调。

树上结的、地上长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各种各样的食物都被装入餐具。相比较于原始社会初期在食物方面,不仅变得十分丰富而且也可以吃饱肚子。只不过依然处于“食不知味”的初级阶段而已。

3餐具发展与变革

随着时代不断变迁,以及人类文明不断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陶器餐具的样式也逐渐丰富化,杯子方面出现了角、尊、爵、高足杯,而盛装食物的餐具则有盘、皿等。这些用陶土、泥沙制作的餐具,虽然看起来比较简陋但却可以满足,古代人对餐具的要求或需求。

比陶器更加先进的木质、骨质餐具,大约诞生于河姆渡时期。木碗、骨质餐勺、叉子开始登上人们的餐桌,并参与到古代饮食文化发展之中。但这些餐具只能供给部落酋长,从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族民,依然以陶土质地的餐具为主。

如果从饮食与烹饪角度来看,这个阶段的生活方式,依然以采集、渔猎、狩猎为主。所以能够获得的食物,也依然是野果、野菜、野兽肉、鱼类等。但由于可供食用的盐分已经出现,所以此时的饮食更加有滋有味。

4筷子问世于8000年前

(1)由“梜”至“箸”

筷子在古代社会被称为“箸”,而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双筷子,大约出现在距今8000多年前。从这个角度来看筷子问世,应该比餐具至少晚了2000多年,但这完全不影响人们对饮食文化的探索。

先秦时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阶段,在这个时期不仅完成了礼仪制定,而且人们与都以礼待人并将其引申至,饮食文化与餐具发展之中。筷子就是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一种十分重要的餐具之一,可以说是筷子改变了古人饮食习惯。

虽然在战国时期餐叉也十分流行,但一种被称为“梜”的餐具,已经逐渐风靡于大街小巷。无论是上层社会中的达官贵人,还是生活于田园市井中的黎民百姓。几乎每个人都开始用“梜”用餐,而“梜”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筷子。

这一点其实可以从一些古籍中得到证实,《礼记·曲礼上》中曾有“羹之有菜者用梜”。大意为人们在吃饭的时候,已经开始用筷子夹菜。汉代时“梜”又被称为“箸”,《礼记》中有云:“梜,犹箸也”。

(2)春秋战国饮食文化

相比较于原始社会时期春秋战国,不仅在生产力方面有进一步提升,而且植物种类也进一步扩大化。权贵阶层的餐桌上基本上摆满了肉食,而老百姓家的小餐桌上也不甘落后。

由于人们已经学会了饲养“六畜”,所以鸡鸭鹅够变成了家常便饭。大羹、和羹、铏羹等羹类食物,和蜃肉、豚拍、脾析等,都端上了各家各户的餐桌。

此时的餐具不仅有陶器、木器等,青铜、铁质餐具开始隆重登场,铜、玉、骨、象牙等材质的餐具,仿佛如雨后春笋一般飞入各家各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一时期的餐具文化,或者说饮食文化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阶段,而这个饮食文化高峰的基础就是“钟鸣鼎食”。

5“钟鸣鼎食”古代饮食小高峰

“钟鸣鼎食”被记录于《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郅氏鼎食”其实就是指,西周时期人们以食鼎作为餐具。当然,食鼎一般都是体量较小的鼎,大小类似于现代社会中的火锅。

《滕王阁序》中也曾有:“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这里其实是描写盛大的宴会场面。人们在面对“钟鸣鼎食”之时,觥筹交错好一派热闹景象。而“钟鸣鼎食”的实际寓意,则是指西周时期的一种饮食文化。

“鼎”是西周时期的一种祭祀用品,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很多体型较小的鼎,逐渐变成了西周人餐桌上的餐具。人们用其调羹、煮菜亦或吃“古董锅”,不仅可以体现出西周时期的餐具发展,同时也能够彰显出当时的饮食特色。

6青铜器餐具

由于青铜器冶炼技术得到成功发展,所以在这个历史阶段青铜器餐具,不仅成为了权贵阶层的座上宾,而且也逐渐走入每一个老百姓家庭。可以说青铜器再一次证明了,古代社会正在不断向前发展。

可以负责任的说青铜冶铸技术,在商周时期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一时间青铜器在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无法替代的重要贡献。青铜饮食器具与西周礼制完美融合,进而衍生出了鼎、鬲、盈、铺、盂、盆、俎、勺等餐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其实,就是现代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砧板。

青铜酒器代替了陶器、木器甚至石器,觚、觯、壶、卣等酒器开始大面积推广。但由于当时正处于奴隶制社会,所以在礼制方面也都具有等级性。“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指的就是礼教制度影响之下的餐具文化。

7秦汉时期的餐具

相比较于先秦时期,秦汉两朝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社会经济都达到了一定高度。所以人们对餐具的要求也从盛装食物,逐渐发展为更加精致的器皿,此时的餐具就是一件件充满,人文色彩的精致艺术品。

碗、箸、勺、盘、钟、盏;钵、盆、箪、案、壶、笥等,纷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箪”既不是陶器也不是青铜器,而是一种以竹子为原料制成的食器,圆的叫做箪方的叫做笥。事实上汉朝时餐具发展达到了新的高潮。

“箸”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木质、竹质、铁质筷子大量出现。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汉朝居然还有青瓷制作的碗、盘。并且在普通百姓中,逐渐取代了陶器和竹木制作的餐具。这说明生产力再一次得到提升,人们的生活也获得了更大的改变。

笔者认为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秦汉时期尤其是汉代餐具发展,对古代社会中的饮食发展,都起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重要作用。如果从根源上去分析其本质,可以发现汉朝时期的餐具种类更加齐全,而且花色与设计方面也特别丰富。

这种餐具形制上的变化,对后世餐具发展都有很大影响。而且有一点特别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各种餐具还出现了比较固定专门用途。比如,碗只能盛装米饭或稀粥,而盘子则必须用来盛装菜品。同时,为了更加方便饮食需求还制造了成套餐具。

相比较于秦朝时期的餐具而言,汉代餐具更具有轻巧精致的特色。这其实与用餐份额有很大关系,而且在作用方面也更加趋于实用化。实际上汉朝时期的餐具最大特色,就是将餐具设计成了艺术品。每一款餐具上都有装饰图案,并且外观上也更加艺术化。

8汉代诱人美食

汉朝作为古代社会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卓越成绩。尤其是在饮食文化层面,更是开辟了一条新思路。汉朝人的主食更加丰富多彩,粟、黍、稷、麦、水稻、大豆、雕胡,是广大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角。

汉代是已经出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饼类食物,不过当时没有发酵技术只能吃“死面”饼。肉食方面主要有猪、羊、牛、狗、鸡、鱼等;调味品除了油、盐、酱、醋之外,还出现了姜、葱、花椒、桂皮、茴香等。

饮茶、喝酒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新风尚,很多汉代大儒对饮茶都特别有讲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游侠更是,经常聚集在一起饮酒作乐。而他们使用的餐具和酒器,已经变得越来越精致并极具艺术色彩。

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餐具

当历史长河流淌至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生产力与物质资源,都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所以,生活在当时社会中的人们,不仅可以使用到瓷器制作的餐具,而且以金、银、玻璃等材料制作的餐具,也开始沿着历史脉络粉墨登场。

当然这些材质的餐具只有上流社会才能使用,普通老百姓只能使用普通粗瓷餐具。但无论如何都可以证明,餐具在此时的发展已经更上一层楼。

虽然有史料可以证实,瓷器早在商代中期、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真正取代陶器的时间却是在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瓷器工艺技术进步,青瓷、黑釉瓷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且在瓷制餐具出现之后,其他材质的餐具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因为,瓷器的优越性已经被世人所证实。

结 语

笔者认为从中国古代社会餐具,发展、演化历史角度来分析,古代各个朝代的饮食文化变迁。不仅更有说服力和探讨性,同时也可以彰显出古代生产力的变化,以及物质材料制造工艺水平的提升。可以说餐具从无到有从陶器到瓷器,其实就是古代饮食文化历史的最佳鉴证。

因为生活在原始社会初期的原始人,在茹毛饮血的历史背景之下,根本没有饮食文化萌芽意识。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与生产力进步,以陶土、木头、青铜器、竹子,乃至金、银、玻璃、瓷器餐具出现之后,才正式宣告古代饮食文化已经成型。

酢 百科内容来自于: 酢1

(1)

(经传多借为酬醋字)

(2)

调味用的酸味液体。也作“醋” vinegar。如:酢酒(醋酒,苦酒);酢器(盛着醋的容器)

(3)

酸味 acidity。如:酢味(酸味);酢涩(味道又酸又涩);酢浆(古代一种含有酸味的饮料)

变酸,腐败 turn acid

主人酒常酢败。――《列仙传》

另见zuò

酢1

zuò ㄗㄨㄛˋ

客人用酒回敬主人:酬~(主客相互敬酒,引申为朋友交往应酬)。~爵(回敬主人用的酒器)。

郑码:FDMI,U:9162,GBK:F5A1

笔画数:12,部首:酉

酢物

酢物日本料理即醋酸菜,可以与冷菜一起上,也可放在菜点之后,酱汤之前,既可开胃,又可使人在饭后不产生油腻感。 海味的醋酸菜往往加入姜汁或辣根粉,以解腥味。盛器多用较深的碗、砵。

详细内容

虾酢

虾酢草虾8尾。小黄瓜2条、姜丝及若(湿)海苔少许。三杯酢1大匙。

详细内容

黄雀酢

简介麻雀又叫“黄雀”,民间捕捉而食,古已有之。“黄雀酢”是用盐和米粉腌渍麻雀加工后再食用的美食,和腌肉、腌鱼的方法差不多,但味美更胜一筹。关于“黄雀酢”的许多古籍上都有颇为详细的记载。

详细内容

冬瓜酢

冬瓜酢菜品:冬瓜酢工艺:腌口味:酸辣味类别:浙江菜,夏季养生调理主料:冬瓜1500克调料:辣酱油10克,香醋35克,冰糖25克,盐5克,花椒2克,香油5克,姜2克,各适量

详细内容

小米酢小米酢

小米酢,贵州特色小吃。

详细内容

东华酢

东华酢即鱼鲊,用鱼肉末腌制发酵而成。

详细内容

章鱼酢章鱼酢

章鱼酢 章鱼100公克。小黄瓜2条、姜丝及若(湿)海苔少许。三杯酢1大匙。

详细内容

茄子酢

简介茄子酢云南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将茄子切成细条,凉干水分后,加以盐巴、鲜辣椒末、粗米粉拌均后封缸,发酵而成。

详细内容

白色酢浆草

影片简介故事片。台湾鸿泰**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摄制。林秋云的父亲嗜赌、多疑。母亲柔弱 ,常遭父亲打骂。姐姐堕落,弟弟不 长进。秋云恨不能摆脱这个形同枷锁 的家。考上高中后,原以为可以过另 一种生活,不料她一头天生的卷发和 姐姐在学校给师生留下的坏印象,无 端惹来女校长在全校师生面前公开的 批评。生物老师李少农采取诱导教育 的方法,因人施教,遭到因循守旧的 老师非议。一天秋云在校园里无意间

详细内容

白花酢浆草白花酢浆草

白花酢浆草一说为爱尔兰的国花。属酢浆草科植物的酢浆草是用来献给爱尔兰守护圣人——圣帕特里克的花朵,现在是爱尔兰的国花。爱尔兰为了争取独立曾经和英国长期浴血抗战。因此,它的花语是——爱国。

详细内容

遵义酢辣椒

介绍酢辣椒因其形似小角角鱼,又称作辣椒鱼。这是遵义人自古制作蔬菜淡季下饭菜的一种土办法。酢辣椒只要贮存得法,会经年不坏,且越陈越香。食之香辣鲜美,软糯可口。

详细内容

红花酢浆红花酢浆

红花酢浆植物名称: 红花酢浆 别 名: 铜锤草 英 文 名: 拉 丁 名: Oxalis rubra 科 名: 酢浆草科 属 名: 酢浆属 适应地区: 我国亚热带地区 生态分类: 地被植物-冷地型宽叶草坪 观赏分类: 观叶类 高度范围:

详细内容

紫酢草紫酢草

名词解释紫叶酢浆草 别 名: 三角叶酢浆草|紫酢草|三角紫叶酢浆草|浅紫花酢浆草|紫蝴蝶|幸运宝石 拉丁名: Oxalis triangu laris cv.purpurea 科 名: 酢浆草科 属 名: 酢浆草属 产地分布:华南地区、长江流域、淮河以北地区多作盆栽观赏。形态特征: 株高15-30公分(光线充足时植株会比较矮小)。地下部分生长有鳞茎,鳞茎会不断增生。叶丛生于基部,为掌状复叶。这个叶

详细内容

山酢浆草

基本资料植物名称 山酢浆草别 名 三块瓦 学 名 Oxalis griffithii Edgewet Hookf 科 名 酢浆草科 Oxalidaceae 属 名 酢浆草属 Oxalis L 类 别 药用植物 产 地 宁夏六盘山。 生 境 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

详细内容

酢酱草酢酱草

酢酱草,多年生草本。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长达50厘米,上被疏长毛,节节生根。叶互生,掌状复叶,叶柄长25~5厘米;托叶与叶柄连生,形小;小叶3枚,倒心脏形,长达5~10毫米,无柄。花1至数朵成腋生的伞形花序,花序柄与叶柄等长;苞片线形;萼片5,花瓣5,**,倒卵形;雄蕊10,花丝下部联合成筒;子房心皮5,5室,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蒴果近圆柱形,长1~15厘米,有5棱,被柔毛,熟时裂开将种

详细内容

紧密酢浆草紧密酢浆草

紧密酢浆草介绍酢浆草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地下根茎细长,疏被鳞片。茎直立,或倾斜向上,被柔毛,折断时有酸汁。叶膜质,互生,叶柄长,纤细,掌状复叶;小叶3枚,倒心脏形,先端圆钝,有明显凹头,基部阔楔形,全缘,下面有毛茸或无毛,无小叶柄,叶片昼开夜合。春夏,枝梢、叶腋抽花梗,梗端生花1~4朵,稍呈聚伞状;花萼5裂;花瓣5枚,**,椭圆形;雄蕊10枚,花丝基部连合;子房由5心度构成,5室

详细内容

花技酢味

花技酢味花枝100公克。小黄瓜2条、姜丝及若(湿)海苔少许。三杯酢1大匙。

详细内容

酢浆草科酢浆草科

酢浆草科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1科。草本或乔木。3小叶或羽状复叶,无托叶。花两性,5基数,雄蕊常为花瓣数的2倍,有时5枚无花药;花丝基部合生,花柱离生,种子有胚乳。植株通常积聚可溶性的和晶体状的草酸盐类,通常还散生含单宁的分泌细胞和积聚着原花青素。酢浆草属的花粉球形,体积较小,3沟,具3个萌发沟。染色体基数x=5~12,通常是7全。世界共有7属1000种,分布于热带至温带,主要产于南美热带。中国有

详细内容

黄花酢浆草黄花酢浆草

多年生草本,全体有疏柔毛;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叶互生,掌状复叶有多叶,倒心形,小叶无柄。花**,喜向阳、温暖、湿润的环境,夏季炎热地区宜遮半荫,抗旱能力较强,不耐寒,一般园土均可生长,但以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壤土生长旺盛,夏季有短期的休眠。原产南非,中国作为观赏花卉引种。原产南非,中国作为观赏花卉引种,北京、陕西、新疆等地有栽培。 用于庭园栽培,常作,观赏植物。酢浆草属的特征是含有草酸,其叶子及花朵

详细内容

酢酱花酢酱花

酢酱花 酢酱花是爱尔兰的国花,它很普通。在中国被称为酢酱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茎,掌状复叶,小三片叶,花**,果圆柱形。全草可入药,内服有解热,利尿等作用,外用可以治癣等皮肤病。

详细内容

游酢祠堂

简介 麻沙长坪游酢祠堂遗址:位于麻沙镇长坪富垅村,为宋代理学家、教育学家游酢讲学著述之所,北宋熙宁二年(1071年)游氏后裔创建祀唐入闽一世祖五丈公祠;嘉熙二年(1238)改建"豸山书院"。岁月流逝,书院主体建筑于近代之季倒塌,仅存清代砖砌大门及残墙。现在游酢陵园正在修建这中。

详细内容

一酬一酢

字体说明酬:向客人人敬酒;酢:向主人敬酒。

详细内容

紫花酢浆草紫花酢浆草

名词解释紫叶酢浆草 别 名: 三角叶酢浆草|紫酢草|三角紫叶酢浆草|浅紫花酢浆草|紫蝴蝶|幸运宝石 拉丁名: Oxalis triangu laris cv.purpurea 科 名: 酢浆草科 属 名: 酢浆草属 产地分布:华南地区、长江流域、淮河以北地区多作盆栽观赏。形态特征: 株高15-30公分(光线充足时植株会比较矮小)。地下部分生长有鳞茎,鳞茎会不断增生。叶丛生于基部,为掌状复叶。这个叶

详细内容

酢浆草酢浆草

酢浆草为多年生草本,全体有疏柔毛;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叶互生,掌状复叶有3小叶,倒心形,小叶无柄。花**,1至数朵组成腋生的伞形花序,萼片长圆形,顶端急尖,有柔毛;花瓣倒卵形,微向外反卷;花丝基部合生成筒状。蒴果近圆柱状,5棱,有短柔毛,成熟开裂时将种子弹出。种子小,扁卵形,红褐色,有横沟槽。花果期4—8月。

详细内容

深山酢浆草

深山酢浆草

详细内容

红花酢浆草红花酢浆草

别名花花草、三叶草、夜合梅、大叶酢浆草、三夹莲、铜锤草。等酢浆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含草酸。复叶、小叶三片、倒心脏形、昼开夜合。自春至秋开花,花**、桃红色、紫红色。果实圆柱形、熟时果皮裂开、借弹力射出种子。原产南非、现广布于世界各地。耐寒性不强、但耐热、耐阴。全草可入药。

详细内容

酢浆草属

酢浆草属 属名 Oxalis L 酢浆草属 描述 Oxalis L 酢浆草属,酢浆草科,约800种,主产南非和中、南美洲,我国有8种,各省均产,为园圃间的野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有块茎或鳞茎;叶互生或基生,指状复叶;通常有小叶3片,于晚间闭合;花白色、**或红色,1至数朵排成聚伞花序或伞房花序;萼片5,覆瓦状排列;花瓣5,下位;雄蕊10,花丝分离或于基部合生为一束,5长5短;花柱5;果为一

详细内容

紫叶酢浆草紫叶酢浆草

植物资料名 称: 紫叶酢浆草 学 名: Oxalis triangularis purpurea 别 名: 紫蝴蝶,幸运宝石 科 属: 酢浆草科酢浆草属 类 别: 多年生草本植物

详细内容

大叶酢浆草大叶酢浆草

别名花花草、三叶草、夜合梅、大叶酢浆草、三夹莲、铜锤草。等酢浆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含草酸。复叶、小叶三片、倒心脏形、昼开夜合。自春至秋开花,花**、桃红色、紫红色。果实圆柱形、熟时果皮裂开、借弹力射出种子。原产南非、现广布于世界各地。耐寒性不强、但耐热、耐阴。全草可入药。

详细内容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