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奇痒「风」引起!!6点远离搔痒!!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1收藏

湿疹奇痒「风」引起!!6点远离搔痒!!,第1张

华人健康网 记者洪毓琪/台北报导

这也痒、那也痒,老是忍不住抓个不停?每逢季节交替湿疹容易发作,症状愈来愈严重?台中医师表示,湿疹出现痒症,系由「风」引起,故需采用袪风止痒的方式治疗。 但想要远离湿疹困扰,除了袪风 止痒的方式治疗外,从调整饮食做起减少冰品、加工食品的摄取,才是根本治标方法。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科江裕阳中医师表示,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在中医古籍就有许多相关记载,但依据发作部位差异也有不同的名称名, 若发生在外耳部,称为旋耳疮。发生在阴囊,称为肾囊风。发生在四肢屈侧手肘及膝窝,称为四弯风。发生在手部,称为鹅掌风。发生在小腿部,称为裙边风。发生在婴儿脸部,称为奶癣或胎疫等。

湿疹热寒湿大不同 对症下药祛痒

从上述名称可看出,每当提到皮肤搔痒的不适症状,中医名称中多离不开「风」字,又是为什么呢?江裕阳中医师解释,这是因为中医认为湿疹的「痒」,系由「风」引起,故治疗时需袪风止痒。

虽说导致湿疹发生的原因,皆因「风」而起,但依据个人体质差异,发作的部位与症状也会有些许差异,因此中医治疗方式也大相迳庭 。至于症状该如何判别呢?最简单的方式则是以皮疹色泽为分类,若皮疹的颜色偏白,属「风寒」,治疗需袪风散寒;若皮疹的颜色偏红,属「风热」,治疗需袪风清热;若皮疹有水泡,属「风湿」,治疗则需健脾化湿。(推荐阅读:湿疹痒到抓破皮,泡茶叶水可缓解搔痒?)

预防湿疹这样做 6要点远离搔痒

除了根据体质差异对症下药外,想要预防湿疹发生,又该怎么做呢?江裕阳中医师建议,从调整日常的生活型态开始做起,除了维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三餐定时定量外,在饮食、穿着上更要多加小心留意,以下为江裕阳中医师所提供的6大要点:

要点1/饮食宜清淡, 多吃当令新鲜食物,少吃辛辣、剌激性食物或加工食品。

要点2/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以减少尘螨、灰尘等 物的影响。

要点3/选择宽松透气棉质衣料 ,少穿尼龙化纤等紧身或贴身衣物。

要点4/流汗是身体排毒的重要途径, 适当的运动让身体流汗,有益健康。

要点5/冰品冷饮应有节制, 尤其是天气热,大口吃冰,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导致食欲不佳、倦怠乏力、大便黏腻不顺或腹泻等「湿阻」现象。

要点6/压力是万病之源 ,有形的束带,会造成局部皮肤过敏,无形的压力,亦会引起身体的过敏反应。正面思考,放松心情,减少情绪压力,亦是预防湿疹不可忽略的层面。

中医师小叮咛:

更多健康资讯,请上《华人健康网》

不同的部位长痘痘的原因不同,我们要根据痘痘的类型来去除痘痘,额头长痘痘是很多人都有的一个问题,额头长痘痘一般是我们的肠胃问题。

额头长痘痘的原因有哪些

一、额头长痘痘多是因为压力大,这个压力很大部分就跟工作有关。我们的工作压力一旦增加,心理就会莫名的烦躁,体内分泌也就过盛,一些油脂分泌物长期无法正常的被排出体外,额头就会首先反应出这种现状。

二、电脑的普遍使用,对于我们来说有好有坏。一些长期面对电脑的人,皮肤就很难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再加上有的人喜欢留各种刘海,额头的皮肤闷在里面,新陈代谢功能就会减弱,所以说痘痘第一时间也会长在额头上。

三、之所以很多人在夏天的时候要采用各种方法防晒,除了避免皮肤损伤外,其实也是可以预防额头长痘的。当皮肤在没有遮掩的情况下,经过阳光的暴晒也就会形成一种分泌物,分泌物得不到抽空,就会形成痘痘。

额头上长痘痘怎么办

1、蜂蜜盐敷脸

挖两大勺蜂蜜和适量盐一起搅拌,按一定的方向,最好越细滑越好,然后在干净的脸上涂在额头、两颊、下巴等部位,反复按摩十分钟,对消除痘痘处的毒素很有帮助,还能美白,嫩肤作用。

2、植物草本消炎

草本植物治疗皮肤问题在古医学就已经开始使用,很多植物的抗菌消炎效果比西药还强。

3、调整消化道功能

消化道功能不好可以使痤疮加重。所以应该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湿热毒邪的排泄,养成每日大便的习惯,同时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豆角,丝瓜,白菜等。如果长期便秘的话,可以每天用少量的番泻叶(中药店都有买的,很便宜)泡茶喝。

4、规律的生活

充足的睡眠质量、愉快的心情、不熬夜不加班,只要坚持这样规律的生活,痘痘自然消失无痕。

5、红酒蜂蜜面膜

将一小杯红酒加2到3匙蜂蜜调至浓稠的状态后,均匀地敷在脸上,八分干之后,用温水冲洗干净。红酒中的葡萄酒酸就是果酸,能够促进角质新陈代谢,淡化色素,让皮肤更白皙、光滑。蜂蜜具有保湿和滋养的功能。容易对酒精过敏的人,要加以注意。

6、白果敷脸法

只需倒出一点在干净小碗里,加入适量纯净水,调成粘稠状,用棉签蘸上抹在痘痘上即可,早晚各一次,对于不特别严重的或刚刚起来的小痘痘,抹上四五次就能见到明显的效果。

额头上长痘痘要注意

1、肌肤护理不当

额头上长小疙瘩很有可能是肌肤不洁、个人护理不当造成的,污垢残留,化妆品、护肤品使用不当,都有可能使额头上长小疙瘩。

建议:早晚做好肌肤清洁,个人用品、化妆工具等都要定期清洗,化妆后要彻底卸妆洁面,使用护肤品时要充分划圈、按压按摩至吸收,如果晚间涂抹的化妆品清早起来还浮在表面,就说明护肤手法不到位。

2、油脂分泌过旺

如果皮肤过度分泌了油脂,导致无法外排,在毛孔中留下了分泌物,就会使额头上长小疙瘩,它的大小和小米粒差不多,触摸皮肤会感觉到有异物感,感觉皮肤非常不平整,起伏坑洼。

建议:做好皮肤的清洁工作,清洁时要使用正确的清洁手法,确保清洗干净,要保持皮肤的干爽,,对于日常使用的清洁用品一定要保持干净清洁,饮食清淡营养,坚持良好作息。

3、心火旺盛

额头是心脏管辖的一个属地,心火旺盛成为火毒、血液循环有问题、工作生活过于劳心伤神时,额头就会此起彼伏地出现很多小疙瘩。

建议:需要为心脏进行排毒,心脏最佳排毒时间是中午11~13点,可以吃些保心、助排毒的食物,例如茯苓、坚果、黄豆、黑芝麻、小枣、莲子等。

4、肝脏排毒不畅

额头上长小疙瘩也有可能是肝脏排毒功能不佳,即是体内聚集了毒素没有正常排出,这跟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建议:晚上注意洁面,保证睡眠充足切忌熬夜,别吃辛辣、刺激肠胃的食物,忌烟酒,多吃应季蔬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平时要多做运动,增强肺循环。

5、湿毒过重

中医认为额头上长小疙瘩是因为体内湿毒过重引起的,因此中医主要采用清热祛风,凉血利湿的方法来治疗额头上的小疙瘩。

建议:中成药可选用防风通圣丸,归参丸等,内服可用枇杷叶9克,桑皮9克,苦参9克,赤药12克,丹皮10克,菊花9克,生草9克,水煎服,日服一剂大便干燥者,可酌加酒军6—10克。

长痘痘了怎么办

1、 多喝柠檬水祛痘

柠檬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经常喝柠檬水可以净化你的肾和肝,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净化您的身体,因此可战胜痘痘等瑕疵。另外,柠檬中存在的抗氧化剂可以抑制痘痘的发展。另外,柠檬能够杀死皮肤上导致痤疮的细菌,进而对痤疮有防治作用。柠檬的抗氧化功效还有助防止细胞受损,让皮肤更加靓丽。可以在皮肤上局部涂抹柠檬汁,也可将柠檬汁加入白开水中饮用。柠檬加上蜂蜜冲调的话,口感会更好。

2、中医拔罐祛痘

拔罐是指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青春痘多是血热所致,在拔罐的基础上配合放血治疗,能清除热毒,祛湿通络。

3、艾灸调理痘痘

艾灸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能很好的温补人体,祛除身体中的寒热湿毒。艾灸调理痘痘主要选择曲池穴和合谷穴以及中脘穴和足三里。为什么要选择曲池、合谷这两个穴位首先,曲池、合谷两穴都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腧穴。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经属阳明经,是气血很旺的经络,可以帮助人体增强阳气,也可以把体内多余的火气去掉。当肺湿热时候,肺中的浊气不能及时排出,可以直接通过大肠排泄。当肺功能减弱时候,体内的毒素就会淤积在大肠上,大肠也能排泄这些毒素。因此,对于肺胃湿热导致的脸上起痘的问题,大肠经有十分好的调节作用。

曲池和合谷都具有清除肺胃湿热的作用。先说曲池穴。曲池的原意就是指这个穴位就像弯曲的池塘,盛满了手三里穴降到地上的雨气化而成的湿浊之气。作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曲池有清热去湿、行气和血的作用。《金鉴》中说到:“曲池主治先寒后热等症。”当肺胃中的湿热过重时候,艾灸曲池,能将热气转化,湿气燥化,平衡肺胃温度,缓解脸部痘痘的红肿胀痛,使之渐渐恢复,从而祛痘。再说合谷穴。合是汇聚的意思,谷指两座山之间的空隙,它的物质是由三间穴的水湿云气汇聚而成,且量大、所处范围广。作为大肠经的原穴,它能充补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推动气血运动,输送水湿云气,帮助大肠消除肺中排不出去的湿气和热气,从而保障肺功能健康,气血运行正常,皮肤不会受到湿热之气的淤积而长痘痘。

艾灸中脘穴提高脾胃功能,在中医古籍《甲乙经》中,就曾记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之语。体内毒素排清了,自然皮肤水灵灵。其次,艾灸足三里也是艾灸中的传统疗法,不仅能够“百病皆治”,还可以补益气血,扶正培元,凡胃肠道疾病,不论虚实寒热之证,都可艾灸足三里调治。

人体的病来源于身体内的湿气 一、湿气--万恶之邪 现在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现在以肉食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二、判断湿气的方法 有病的人体内,是顽固的湿邪;貌似健康的人体内,也有湿邪埋伏在那里伺机行事。那么,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1、看大便: 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 (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3)如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三到五张才能擦干净。 (4)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粘腻性让大便粘在肠子上,被肠子吸收,而不让它排出体外。这样,粪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医生往往就病论病,而不明白病根在于体内的湿气,胡乱治疗,这是更可怕的事情。 2、看起床的状态: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三、排除体内湿气的方法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 1、喝薏米红小豆粥(用豆浆机做):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 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赤小豆汤,有禁忌吗?其实,这个汤是养生佳品,没有什么副作用,但针对不同的人,则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加减法。 有的人体质偏寒,里面可以加一点温补的食物,像桂圆、大枣都可以;有的人失眠,体内也有明显湿腻的感觉,那就加一些莲子、百合;如果女性朋友痛经,可以把薏米去掉,熬点赤小豆汤,再加上一些姜片、大枣、红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缓解疼痛。关节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养血除痹。 避环境的湿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水分摄取要适量。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采纳。

传统医学认为,海边潮湿湿气较重。湿邪过盛可致病。湿邪伤人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 因此,在夏秋之交,应特别注意居室和工作场所的通风;涉水及淋雨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更衣;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伤人。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此外,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适量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 数千年前中医就提到气候环境变化对身体产生的影响,其中「湿」被视为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 此外,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也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谢失调。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 少动、饮食不节制及压力,造成湿留体内 以中医而言,会运用芳香、发汗及苦温药材,做为祛湿法宝。运用植物香气来对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随身佩带艾草蒲杀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气候回暖、细菌病毒号发的五月端午,家家户户门口挂把佩蓝、石菖及艾叶,取下后用来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气饮水之意。 现代药学也发现,这些芳香植物确有抗病毒功效,如被制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苦温的中药甘姜如同慢墩火,缓缓将体内水气逼散出来。 中医教你除身体的湿 但要真正去体内湿气,还得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下手。中医提供以下方法,让你轻松除去身体浊重湿气,重新恢复神清气爽。 第1招 勤运动 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 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 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第3招 避环境的湿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4水分摄取要适量

若患者脾胃湿热,可以用些健脾化湿的药物。容易腹泻的人,饭后分清化浊的力量差,因为是脾虚有湿,可用参苓白术散。若患者头面部容易起疹子,皮肤有湿热,这说明湿在肺胃,可以清肺胃的药物,如湿毒清胶囊,搭配连翘解毒、银翘解毒、当归苦参。若湿气在大肠,湿热下注会出现痔疮、血便,这时可用地榆槐角丸。若患者湿气在下肢,出现下肢单纯的水肿,可用五苓散、猪苓汤等,进行针对性化湿,若患者的下肢皮肤瘙痒并伴有局部的皮疹,可用清热燥湿的药物,如四妙丸、二妙丸配合湿毒清来解决下焦的湿热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西医·湿疹 31 湿疹的病因 32 湿疹的症状 33 湿疹的诊断 34 应与湿疹相鉴别的疾病 35 湿疹的治疗 351 去除过敏原 352 轻症的治疗 353 激素治疗 354 局部用药 355 慢性阶段治疗 356 注意事项 36 湿疹患者日常保健 37 湿疹患者饮食禁忌 4 中医·湿疹 41 古人论述 42 中医治疗湿疹近现代研究 43 湿疹的病因病机 431 外邪袭表 432 湿热内蕴 433 血燥风胜 434 脾虚湿阻 44 疗效标准 45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 451 热毒 4511 症状 4512 辨证分析 4513 治法 4514 处方 4515 疗效 4516 常用成方 452 湿热 4521 症状 4522 辩证分析 4523 治法 4524 处方 4525 疗效 4526 常用成方 453 血燥 4531 症状 4532 辩证分析 4533 治法 4534 处方 4535 疗效 4536 常用成方 454 湿阻 4541 症状 4542 辩证分析 4543 治法 4544 处方 4545 疗效 4546 常用成方 46 治疗湿疹的专方 461 地归乌药荆防汤 462 加减当归拈痛汤 463 湿疹三方(外用) 464 加味蛇床子方(外用) 465 坐浴方(外用) 466 六合粉(外用) 467 湿疹外洗方 468 烧盐散(外用) 469 柳汁方 47 老中医治疗湿疹经验 48 中医治疗湿疹用药规律 49 湿疹的针灸治疗 491 体针 4911 方一 4912 方二 492 梅花针加体针 493 穴住泣射疗法治疗湿疹 494 耳针疗法治疗湿疹 495 艾灸疗法 496 注意事项 410 推拿疗法治湿疹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湿疹的穴位 2 治疗湿疹的方剂 3 治疗湿疹的中成药 4 湿疹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湿疹 1 拼音

shī zhěn

2 英文参考

eczemati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czema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西医·湿疹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1]。皮疹为多形性[1]。急性期以红斑丘疱疹糜烂和渗出为主,慢性阶段以皮肤肥厚和苔藓样变为主。部分患者反复发作[1]。湿疹好发于头面、四肢屈侧及会阴等部位,常呈泛发或对称性分布。

31 湿疹的病因

湿疹是多因性疾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部分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遗传因素亦为本病因素之一。病因复杂给本病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2 湿疹的症状

湿疹的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可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多种形态皮疹[1]。

皮损多为对称性分布[1]。急性期皮损为泛发,可全身性分布,皮疹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为主,可出现结痂[1]。慢性期皮损多为局限性,以肥厚性红斑和苔藓样变为主,表面可出现鳞屑及皲裂[1]。

可有剧烈瘙痒[1]。

病程慢性,可反复发作[1]。

33 湿疹的诊断

1.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可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多种形态皮疹[1]。

2.皮损多为对称性分布[1]。

3.急性期皮损为泛发,可全身性分布。皮疹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为主,可出现结痂[1]。

4.慢性期皮损多为局限性。以肥厚性红斑和苔藓样变为主,表面可出现鳞屑及皲裂[1]。

5.可有剧烈瘙痒[1]。

6.病程慢性,可反复发作[1]。

34 应与湿疹相鉴别的疾病

湿疹应与其他过敏性疾病相鉴别[1]。

35 湿疹的治疗 351 去除过敏原

积极查找过敏原,排除一切可疑病因[1]。

352 轻症的治疗

轻症者口服抗组胺药,如赛庚啶、氯苯那敏、氯雷他定[1]。

353 激素治疗

皮损广泛、渗出严重者,可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出现病情反复[1]。

354 局部用药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软膏或0025%氟轻松软膏,有渗出时可以配合湿敷。避免应用 性药物[1]。

355 慢性阶段治疗

慢性阶段皮损可外用10%~20%尿素软膏[1]。

356 注意事项

1.可以冷湿敷,避免热 和其他 性治疗[1]。

2.应维持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1]。

36 湿疹患者日常保健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换衣服,使皮肤保持清洁,忌用热水、肥皂等 性较强的洗涤剂洗患处,尽量避免用手指抓搔局部患处,并保持情绪安定,切勿焦虑、忧郁。

37 湿疹患者饮食禁忌

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忌食海腥发物及腥辣食物,如酒、烟、羊肉、鱼、虾等食品。平时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

4 中医·湿疹

湿疹为病症名[2]。指以瘙痒、对称性分布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2]。为多种原因 于体质过敏者所引起[2]。中医的“奶癣”“旋耳疮”“肾囊风”“四弯风”等均属本病范畴,与风湿热邪侵袭肌肤有关(急性多责于湿热;慢性多责于血虚)[2]。本病可发于皮肤任何部位[2]。急性或亚急性时,皮疹呈弥漫性,对称分布,先后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脱屑等现象[2]。转为慢性后,皮疹呈局限性,皮肤增厚、苔癣样变,瘙痒难忍,易反复急性发作[2]。

中医的湿疮相当于西医的湿疹。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栗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 者,称 风;发于手部者,称瘑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

另可见湿疮条。

41 古人论述

古代中医文献无“湿疹”之病名,根据其临床特征,主要归属于“浸*疮”、“湿毒”之范畴,又据其发病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生于小腿的叫“臁疮”,生于肘窝或胭窝部叫“四弯风”,生于阴囊叫“绣球风”等名称不下十余种。对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论及病机十九条中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指出:“浸*疮,黄连粉主之。”首先提出中医治疗本病之方药。嗣后,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不断加深,如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诸久疮者¨¨为风湿所乘,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明确指出风、湿、热三邪为主要致病因素,初步奠定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基础。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补充了饮食不当,内生湿热之病因,并提出用蛤粉散外治方法。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描述:“此症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湿*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不仅对本病的临床症状作了较详细的叙述,而且将内因和外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上论述表明,古代医家治疗本病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42 中医治疗湿疹近现代研究

现代中医治疗湿疹的临床报道,最早见于1953年。从60年代起,临床文章逐渐增多,有个案报道,亦有百例以上的大样本观察资料,多主张以内服与外治相结合,亦有应用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进入八、九十年代后,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了深人研讨。如对湿疹的病因,历来医家多认为以风、湿、热、毒为主,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血虚风燥亦为本病的病理机转之一。辨证分型方面正逐步趋向统一。治疗方面,在内服中药与外治法并重的基础上,又发掘出针灸、磁疗,单方验方疗法,使疗效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医治疗本病的有效率为80%~90%。

与此同时,还进行了部分实验室研究,如为了判断含铅中药外用后能否经皮肤吸收而引起毒副作用,曾对使用含铅制剂的湿疹患者进行血、尿中含铅量变化的测定及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铅中药在外用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从而肯定了传统含铅中药制剂在临床中的实用价值。

43 湿疹的病因病机

湿疹之发生,古今医家均认为内、外因兼有之。内因主要与体质、情志、腑脏功能失调有关;外因主要与外感风、湿、热邪及饮食不当相关,其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431 外邪袭表

腠理素虚,加之经常涉水浸湿,湿性粘滞聚于肌腠,影响卫气宣发,营卫失和,血行不畅,外卫不固,易受风热之邪入侵,湿与风、热三邪互相搏结,充于肌腠,浸*肌肤,发为湿疹。

432 湿热内蕴

素体阳盛,嗜食炙膊厚味、酒、烟、浓茶、辛辣之品,脾胃受伐,运化失常,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互结壅于肌肤,影响气血运行,而发湿疹。

433 血燥风胜

向为血热之躯,因七情过度,致心火炽盛,内扰心营,暗耗心血,血虚风胜,交织于肌肤,致肌腠失荣,疮疹叠起。

434 脾虚湿阻

脾胃素虚,或因饮食失节,戕伤脾胃,致脾失健运,津液不布,水湿蓄积,停滞于内,浸*肌肤,而发湿疹。

44 疗效标准

近期治愈:皮损恢复正常,不痒,或有轻微痒感。

显效:70%皮损恢复正常,余下皮损渐趋好转,伴有轻度瘙痒。

好转:30%皮损恢复正常,余下皮损有肥厚或极少液渗出,伴有瘙痒感,但尚能忍受。

无效:局部皮损不到好转标准,或无改善,甚至恶化。

45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

现代医学将湿疹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根据古今临床资料分析,本病多遵循新病多实,久病多虚之旨,进行辨证,主要为以下四型:

451 热毒 4511 症状

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损初起,皮肤锨红潮热,轻度肿胀,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疮密集,渗液流津,瘙痒难忍,抓破后有痛感,伴身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来弦数。

4512 辨证分析

外邪袭表 腠理素虚,加之经常涉水浸湿,湿性粘滞聚于肌腠,影响卫气宣发,营卫失和,血行不畅,外卫不固,易受风热之邪入侵,湿与风、热三邪互相搏结,充于肌腠,浸*肌肤,发为湿疹。

4513 治法

清热解毒,佐以祛湿。

4514 处方

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荆芥7克,防风7克,牛蒡子12克,蝉衣6克,射干15克,栀子9克,丹参10克,土茯苓15克,生甘草3克。

加减:瘙痒剧烈酌加白藓皮、地肤子;抓后皮肤感染化脓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大便秘结加生大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亦可煎汁外洗患处。

4515 疗效

以上方为基础方加减共治疗364例,近期治愈354例,显效4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92%。

4516 常用成方

可用牛黄解毒片、银翘散、消风散、黄连解毒汤、防风通圣散等。

452 湿热 4521 症状

起病较缓,局部皮损多为丘疹,丘疱疹及小水疱,皮肤轻度潮红,瘙痒不休,抓破后糜烂渗出液较多,伴有身倦微热,纳呆乏味,大便不干或溏,小便短涩。舌质淡红,苔白腻或淡黄腻,脉来濡数。

4522 辩证分析

湿热内蕴 素体阳盛,嗜食炙膊厚味、酒、烟、浓茶、辛辣之品,脾胃受伐,运化失常,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互结壅于肌肤,影响气血运行,而发湿疹。

4523 治法

清热利湿,祛风解毒。

4524 处方

萆薜30克,苍术15克,蛇床子15克,白藓皮15克,生薏苡仁20克,黄柏12克,川牛膝12克,赤芍12克,苦参15克,黄芩12克,茯苓12克,生甘草3克。

加减:若湿疹偏于上部加荆芥、防风;发于中部或肝经所分布者可酌加龙胆草、生山栀;糜烂渗出液甚者加用紫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亦可煎汁外洗患部。

4525 疗效

以上方化裁共治疗301例,近期痊愈288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93%。

4526 常用成方

二妙丸、四妙丸、萆薢渗湿汤、龙胆泻肝汤等。

453 血燥 4531 症状

病情迁延反复,瘙痒无度,皮肤干燥脱屑,粗糙发裂,局部糜烂流少量黄水,皮损多呈对称性分布,皮损处有结血痂、鳞屑,大便秘结,小便黄少。舌质偏红,苔净,脉象细数。

4532 辩证分析

向为血热之躯,因七情过度,致心火炽盛,内扰心营,暗耗心血,血虚风胜,交织于肌肤,致肌腠失荣,疮疹叠起。

4533 治法

养血祛风,清热化湿。

4534 处方

生地15克,当归20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川芎9克,防风6克,苦参15克,泽泻12克,黄芩12克,首乌12克,白藓皮12克,威灵仙12克,生甘草2克。

加减:瘙痒甚影响人眠者宜加珍珠母、夜交藤、酸枣仁;口渴咽干酌加玄参、麦冬、石斛;目睛干涩加枸杞子、菊花;大便艰涩加胡桃仁、核桃仁。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535 疗效

上方加减共治疗75例,近期痊愈48例,好转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

4536 常用成方

可选四物汤、清营汤、凉血地黄汤、当归补血汤等。

454 湿阻 4541 症状

病程日久,缠绵不已,皮肤粗糙肥厚,伴明显瘙痒,局部皮损处搔痕、糜烂,抓后津水淋漓,渗液浸*,皮疹色暗,泛发全身或局部,身重乏力,胸闷纳呆,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来濡缓。

4542 辩证分析

脾胃素虚,或因饮食失节,戕伤脾胃,致脾失健运,津液不布,水湿蓄积,停滞于内,浸*肌肤,而发湿疹。

4543 治法

健运脾胃,除湿祛风。

4544 处方

生黄芪30克,白术15克,苍术9克,茯苓20克,米仁30克,陈皮9克,厚朴9克,茵陈9克,泽泻12克,赤芍12克,防风6克,徐长卿12克,生甘草2克。

加减:胃纳不香加砂仁、鸡内金;胸闷不舒加枳亮、木香;舌苔厚腻加藿香、佩兰;剧痒滋水浸*加滑石、苦参。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545 疗效

共治疗48例患者,近期痊愈39例,好转4例,无效1例,中途转诊4例,总有效率为896%。

4546 常用成方

胃苓汤、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藿朴夏苓汤等。

46 治疗湿疹的专方 461 地归乌药荆防汤

组成:荆芥、防风各6克,生地、当归、乌药、刺蒺藜、白藓皮各12克。

加减:体弱气虚加黄芪;皮肤瘙痒加黄芩、蒲公英;大便秘结加生大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68例,近期治愈142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

462 加减当归拈痛汤

组成:当归、防风、羌活各10克,升麻6克,茵陈蒿12克,苦参12克,黄芩10克,苍术10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猪苓12克,知母10克,生甘草3克。

加减:湿热盛者可加赤小豆、生米仁;血虚风燥加首乌、丹参;血热加紫草、槐花、地骨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47例患者,近期痊愈38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

463 湿疹三方(外用)

组成:

①硫黄60克,枯矾150克,煅石膏500克,青黛15克。

②青黛、薄荷各150克,黄柏120克,黄连45克,人中白9克,硼砂60克,冰片6克。

③防风、艾叶、花椒、苍术、红花、赤芍、白鲜皮、荆芥、蛇床子各10克,苦参、连翘各15克,白矾、雄黄、樟脑各6克。

用法:①方适用于湿热型患者,②方适用于毒邪炽盛者,③方适用于血虚型患者。将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香油调搽或干撤患处,每日1次。

疗效:以上共治疗216例,全部治愈。用药1次者48例,2次者73例,3次者36例,4次者23例,5次以上者36例。

464 加味蛇床子方(外用)

组成:蛇床子60克,苦参、明矾、威灵仙各15克,地肤子24克,黄柏20克,冰片10克,白藓皮、透骨草各30克。

加减:渗液明显加石榴皮、五倍子;红肿酸痛加蒲公英、蚤休;瘙痒明显加艾叶、花椒。

用法:上药煎取药汁,每煎1次加冰片5克,乘热熏洗阴囊处10~20分钟,待药稍凉后徐徐洗皮损处,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洗1次。

疗效:共治疗240例,近期治愈189例,好转32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921%。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65 坐浴方(外用)

组成:苦参、白鲜皮、蛇床子、露蜂房各30克,大黄、白芷、紫草各15克,五倍子12克,花椒10克,冰片(另包)、芒硝(另包)各6克。

用法:以上中药除另包外,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煎煮取汁约1000毫升,倒人盆内,加人冰片、芒硝各少许拌均匀,待水温后坐浴浸泡20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

疗效:共治疗123例 湿疹,其中除25例局部感染严重加用抗过敏、补钙、局部换药与封闭等辅助疗法外,余均只用坐浴法,次数最短7天,最长25天,总有效率为945%。

466 六合粉(外用)

组成:氯霉素片15克,强的松片30毫克,异丙嗪片O15克,苯海拉明015克,滑石粉、黄连粉各4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粉末,急性湿疹先用冷开水洗去黄痂渗液,后用六合粉外搽,每日1~2次;慢性湿疹亦先用冷开水洗净患处,再用适量医用凡士林或雪花膏与1剂粉剂调匀后涂搽患处,每日1~2次。

疗效:此方治疗急性湿疹患者352例,用药1次痊愈者58例,2~4次痊愈者294例;治疗慢性湿疹148例,用药2~4次痊愈者63例,4~15次痊愈者85例。

467 湿疹外洗方

组成:生大黄、川连、黄柏、苦参、苍耳子各10克。

加减:渗出液多者加枯矾1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后滤液熏洗患处,每日3次。

疗效:共治50例婴儿湿疹,用药1天治愈者25例,2天治愈者23例,3天治愈者2例,50例全部有效。

468 烧盐散(外用)

组成:食盐、白矾。

用法:先将食盐火烧,白矾煅枯后,再将二药各等份,研成匀细粉末成散剂,瓶贮。用时先将脐孔及脐周围用无 性消毒药水清洗,待稍干后取本药末少许撒于脐孔及周围(约黄豆大面积),用干药棉球或干纱布垫覆盖,并稍加固定。隔日换药1次,一般用药2次即可结痂。

疗效:共治15例脐孔湿疹,均在短期内治愈。

469 柳汁方

组成:柳叶。

用法:取新鲜嫩柳叶3~5千克,装入布袋,用木棒捶击布袋,取其柳叶青汁备用。使用前加热至40℃~60℃为宜,并放入75%酒精适量,将患处浸泡在热液中熏洗,每日晚上1次,约1小时。严重者,可将鲜柳叶置于鞋内,行走时便将柳叶踩碎,其汁与脚掌充分接触。

疗效:本法对治疗湿疹有一定效果。

47 老中医治疗湿疹经验

朱仁康医案

柴××,男,38岁。初诊:1970年9月2日。主诉:全身泛发性湿诊,反复不愈已3年。患者3年前冬季开始在两小腿起两小片集簇之丘疮疹,发痒,抓破后渗水,久治不愈,范围越见扩大。1969年冬渐播散至两前臂,一般人冬尤甚。今年秋季皮损已渐播散至胸、腹、背部。平时胃脘疼痛,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日解1~2次,完谷不化,溏薄。平时不敢食生冷水果。检查胸、腹及后背、四肢可见成片红斑、丘疹及集簇之丘疱疹,渗水糜烂,抓痕结痂,部分呈暗褐色。瘙痒无度。舌质淡,苔薄白腻,脉缓滑。证属脾阳不振,水湿内生,走窜肌肤,浸*成疱。治宜温阳健脾,芳香化湿。

处方:苍术9克,陈皮9克,藿香9克,仙灵脾9克,猪苓9克。桂枝9克,茯苓9克,泽泻9克,六一散9克(包),蛇床子9克。10剂,水煎服。

外用:①生地榆30克,水煎后,湿敷患处。②皮湿膏,外敷。

复诊:药后皮损减轻,渗水减少,瘙痒不甚,大便溏,胃纳仍差,遂宗前法,加健脾醒胃之药,10剂。

再诊:皮损继续减轻,大便成形,胃纳见馨,继从前法,健脾理湿之药。

处方:苍术9克,炒白术9克,陈皮9克,藿香9克,茯苓9克,泽泻9克,车前子9克(包),扁豆衣9克,炒薏苡仁9克。

如此调理,前后共服药40余剂,皮疹消退而愈。1975年随访,自称几年来未再复发。

按:本例系泛发性湿疹,缠绵3年,其突出证候为脾阳不振,运化失健,水湿停滞,外串浸*肌肤而发浸*疮,且每逢冬季症状加重,这说明阳气虚弱之故。朱老在治疗上抓住主要环节,采用温阳健脾,芳香化湿之剂,药症相符。病程3年,服药40余剂,不仅脾胃症状消失,泛发性皮损亦告痊愈。

48 中医治疗湿疹用药规律

根据用药在30例以上的临床报道进行初步统计,这些方药大都取于80年代中使用的,基本代表了目前治疗湿疹的总趋向,结果如下表: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药   物 900 9 白鲜皮。 700~899 2~11 防风、银花、生甘草、菊花。 300~699 2~8 生地、当归、黄连、苦参、黄芩、蝉衣、丹皮、白术 100~299 2~5 荆芥、刺蒺藜、黄柏、苍耳子、羌活、白芷、川芎、苍术、连翘、滑石、升麻。 50~99 2~4 生大黄、白芍、熟地、威灵仙、牛蒡子、栀子、丹参、赤芍、知母、蛇床子、黄芪。

从表中可以看到中药治疗湿疹最常用药当推白鲜皮。白鲜皮向为治疗皮肤疾病之主药,集祛风、燥湿、清热解毒于一身,故可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本草原始》),且现代药理亦证明白藓皮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二、三类药物主要是祛风、活血、燥湿、健脾之类,均为治疗湿疹不可缺少的药物,亦与临床分型颇为吻合。

49 湿疹的针灸治疗 491 体针 4911 方一

取大椎、曲池、血海、三阴交、神门、阴陵泉等穴为主[2]。慢性者加膈俞、足三里;渗液多加阴陵泉、水分[2]。

4912 方二

取穴:分2组:甲组、合谷,曲池,三阴交;乙组、曲池,足三里。

操作:两组穴交替使用,均采用捻转泻法,不留针,针刺深度为05~1寸,隔日1次。

疗效:共治疗21例,全部痊愈。其中针刺3次以上者5例,6次者14例,6次以上者2例。

492 梅花针加体针

取穴:主穴:曲池、环跳、阳陵泉。配穴:根据湿疹所在具体部位循经取穴。

操作:先针刺主穴,中等 ,继以梅花针轻叩脊柱两侧,直至皮肤发红,然后针刺局部患处,强 ,留针10分钟,中间捻转运针3次,并在它的下方以梅花针叩打同一经脉的穴位,叩打至微见血珠为止。隔日针刺1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疗效:共治19例;全部有效。在一个疗程内治愈者17例,1例为一个半疗程,1例为3个疗程。

493 穴住泣射疗法治疗湿疹

取穴:箕门。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5毫升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2毫升,快速进针刺入,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即将药液注人。然后,再加艾条灸15分钟左右。急性发作者每天穴注1次,7天为一疗程;慢性患者每天穴注1~2次。双侧穴交替注射,以20天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22例,显效4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73%。

494 耳针疗法治疗湿疹

取肺、神门、下屏尖及相应部位等[2]。慢性者加脑、肝。中等 ,留针时间应长些[2]。

495 艾灸疗法

用艾条熏灸或熏灸器等烟熏灸患处20分钟左右[2]。适用于急性湿疹渗液较多者[2]。

496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应忌食腥味及 食物,以减少复发[2]。

410 推拿疗法治湿疹

以下方法对成片红斑、密集丘疹、甚至水疱者有效[3]:

①用双手拇指按压脾俞1~3分钟,力度适中。

②双手的拇指同时按压两侧的阴陵泉100次。

③用拇指指端点按曲池1分钟,力度稍大。

④用拇指用力按揉三阴交1分钟,两侧可同时进行。

5

阴囊湿疹病症更是日夜折磨着男性的忍耐力,特殊部位的痒痛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尴尬的情况也总是会出现,

首先是要保持阴囊的卫生,尽量做到天天洗澡让阴囊处于干净卫生的状态,像是白天工作环境潮湿

要避免穿透气不好的牛仔裤和内裤,有的男性一年四季都是牛仔裤不换样

而且经常喝水,多吃水果蔬菜,这样对于很有帮助

在两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字的确立、规范和普及,再加上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巨大的中医古籍文献,中医药也因此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大约成书于公元100年。许慎是东汉汝南郡召陵人,即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人。《说文》按汉字的形体和偏旁结构,将全书所收的9353个字,“据形系联”,分为540部,首创部首编排法;用“六书”的理论解释文字,确立了六书的体系;保存了篆文的写法系统和汉以前的古训古音,为古文字学、汉语词源学和古音学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是研究先秦古籍和古文字学的典籍,也是学习医古文的重要工具。

《说文》虽然不是医学著作,但是它对中医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说文》共收字9353个,其中重文1163个(即异体字),经初步统计,其中与医药学直接相关的文字将近1300个,如果去掉重文1163个,实际将近占全书收字的六分之一。

其大体分布是:生理方面的有674字,病理方面的有427字,药物方面的有150字,经络及针灸方面的有42字。其中表示病名的有359字,仅“疒”字旁的字就有102个。全书保存了丰富而系统的医药文字资料。

众所周知,两汉时期是中医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而成书于东汉后期的《说文》一书,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那个时期辉煌的医学成就。对今人研究中医药学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从殷墟甲骨文到许慎的《说文解字》,汉字从形成、确立到规范,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阶段都是在中原完成的,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这充分显示了中原古代文化对华夏文明所做的贡献。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