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收藏辨别方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9浏览:2收藏

古籍收藏辨别方法?,第1张

  古籍善本是近年来古籍拍场上重要的品种,其中明清名家或现当代名人信札尤受欢迎。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赝品虽没有字画杂项多,但冒名人批校、加盖伪章、残本充全、挖改描补、撕去序跋的事也时有发生。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方法有两类:一是染纸,用各种方法将纸染成黄褐色,以求使纸显旧色。二是旧纸新作,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上辨别真假。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的序跋,序跋后还写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对于收藏者来说,主要选择好的拍卖行,并且寻找以往的拍卖成交,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赝品的风险。手工制版与原书总有差别,而扫描可以使伪书与原书分毫不差,一切细节都能很好得以体现,这无疑使得古籍善本拍卖更具挑战性,选择古籍善本,更要注重细节。

古籍善本收藏价值

2012年,在艺术品收藏越来越热的中国,古籍善本成了拍卖市场上的一个话题焦点。先是由海内外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部近500册“过云楼藏书”以2162亿元的高价被整体拍卖,它们不仅是传世孤本,也是目前海内外所藏部头最大的完整宋版书,储存了大量失传古籍中的部分内容。

  此后,八百二十三部近万册,估价过亿元的“广韵楼”藏古籍善本也在2012保利秋拍亮相,其中最重要的《钜宋广韵》最终以3000万元落槌。

一时间,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价值潜力受到了不小的关注。然而目前为止,古籍收藏市场在圈内人眼中却仍是一片被低估的价值洼地。用古籍收藏家王德的话来说:“一些古本善本的价值本应是比字画都要高不少的。”

虽然医书古籍中有着无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其价格和市场认知度均还较低。其实在过去,好的古医书在价值上本是高于书画和瓷器的,如1949年前一套宋版医书的价格就远高于宋画、宋瓷。但如今,书画、瓷器的爆炒却衬托出医书古籍市场的冷清,应有的收藏及文献研究价值也未被足够重视。

古医书称得上是潜力股,相对而言,它们的价位还是比较低的,但是升值空间巨大。专家表示,首先中医典籍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化价值,此外,中医文献还有极强的实用性,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临床价值。只有对古医籍进行全面深入整理,才能系统地推进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最大程度避免现代曲解,最有力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中医古籍由于储存难度较大,很多已经收藏古书的单位和个人都把这些珍贵古文献作为医院“镇院之宝”或个人私藏珍品,越来越难收集。当然,受稀缺性影响,未来古医书是具备可观的升值潜力的。

网上资料良莠不齐,真实程度的确很难说。

不过的确有正史记载了很多我们认为不太可能的事情。

《安士全书》第三部分,《欲海回狂》最后的章节有很多古代资料的引证。

《欲海回狂》节选

现存的《二十一史》中,所记载的三世轮回的事例也是数不胜数。别的不用多说,仅就众所周知的事情略举一二:

如羊祜前身是邻居李氏家的儿子,见《晋书羊祜传》。梁元帝前身是一位眇目僧,见《南史梁本纪下》。刘氏女前身是李庶,见《北史李谐传》。刘沆前身是唐代宰相牛僧孺,见《宋史刘沆传》。范祖禹前身是东汉大将军邓禹,见《宋史范祖禹传》。郭祥正前身是唐代诗人李白,见《宋史郭祥正传》。夏原吉前身为屈原,见《皇明通纪》。类似记载不胜枚举。

关于天仙星宿降生人间的事例,如天帝子降生为齐高祖萧道成,见《南齐书祥瑞志》。神人降生投胎为唐代宗,见《新唐书章敬皇后传》。来和天尊降生为宋真宗,见《宋史杨砺传》。南岳真人降生为虞伯生,见《元史虞集传》。文昌星降生为吕仲实,见《元史吕思诚传》。这些在史书中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完全可以考证。

还有死后多日复活,有几年后复活,有讲述阴间的事情出奇灵验,略举数则:如长沙人桓某,武陵女子李娥,见《后汉书五行志》。干宝父亲墓中殉葬的婢女,见《晋书干宝传》。魏明帝时墓内女子,吴永安四年安吴民陈焦,晋惠帝时杜锡的婢女,晋安帝时东阳黄氏家的女婴,见《宋书五行志》。南宋淳熙十三年的行都人,见《宋史五行志》。一一可以查考。

至于男子活着变为动物的事例,如公牛哀变为虎,见《后汉书张衡列传》,详见《淮南子俶真训》。隋开皇六年,霍州有老翁化为猛兽,见《隋书五行志》。南宋乾道五年,衡湘间有人变为虎,见《宋史五行志》。等等。

女人活着变为动物的事例,如东汉灵帝时,江夏黄氏的母亲变为鼋,见《后汉书五行志》。魏文帝时,清河宋士宗的母亲变成鳖,见《宋书五行志》。等等。

隔世仍作夫妻的事例,如晋惠帝时梁国女子,见《宋书五行志》。南宋末年王姓男子的妻子梁氏,见《宋史列女传》。以上这些都是史书中特别明显的案例。

更有天女生下北魏始祖,见《魏书序纪》。韩擒去世后作冥府的阎罗王,见《隋书韩擒传》)。辛彦之于潞州城内建造两座十五层的佛塔,以此功德生于天宫,见《隋书辛彦之传》。庾彦宝念佛诵经,往生弥陀净土,见《梁书庾诜传》。王宾重修古寺,掘地挖得前世之碑,见《宋史王宾传》。北魏京兆王太兴,设散生斋供养众僧,感得神僧赴会,见《北史景穆十二王传》。徐孝克临终正坐念佛,异香满室,见《陈书徐孝克传》。陆法和临终坐化,棺敛时身体缩小为三尺左右,北齐文宣帝令开棺查验,只是空棺而已,见《北史陆法和传》。卢景裕在晋阳狱中至心诵经,身上枷锁自然脱落,见《北史卢景裕传》。张孝始设斋请僧礼诵《药师经》,祖父的眼睛因此复明,见《北史张元传》。如上所举事例,都是名儒史官的真实记录,岂是无稽之谈?

天地之外,奇事固多。六合之内,异闻不少。今天人们不过生活在天地间一个偏远的角落,见到的无非都是庸碌之人,读过的不过只是世俗之书。长大后情窦初开,就要忙着娶妻生子,养家糊口。儿女们尚未婚嫁,便已经夕阳斜照,暮年将至。也难怪生不知来,死不知去,日日在轮回之中,却不信有因果轮回的道理,真是太可悲了!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饱学鸿儒,他们要么受到国家尊重,要么桃李满天下,总之他们的人生和待遇总是不错的。

但是所谓时也运也命也,有些人生错了年代,其人生就比较悲惨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是隋朝的刘炫,刘炫编了一部伪书十分传奇,这部书叫《连山易》。

刘炫是隋朝经学家,所谓经学家就是对于儒家经典烂熟于胸,同时能对其进行注解、阐释和发扬的大师。

刘炫生活的年代是隋朝,他曾一度进入隋朝文化中枢,做到太学博士,其门生也不少。

但是,因为隋朝对于儒生不够重视,给予的待遇很低,刘炫生活比较窘迫。手中无权无势的刘炫为了解决生计,被迫造了几部假书,其中就有著名的《连山易》。

我们都知道“连山”“归藏”是失传已久的易学经典,很多人想要找却找不到,刘炫伪造《连山易》等古籍,在当时引起过一阵波动。

但随即便被戳破,刘炫名誉扫地,丢了官职。刘炫又因为倔脾气得罪了隋朝的“蜀王”杨秀,一度被定罪。

总之,他的前半生颇为坎坷,可以说是历尽艰辛,郁郁不得志。

“连山”“归藏”据说是《周易》的前辈,获得了这两部书连同周易,据说就可以通晓天地玄机,了解宇宙本源。

连山归藏早已失传,刘炫伪造《连山易》目的是赚钱“稿酬”解决生计,但是他或许没有想到,这部“大名鼎鼎”的伪书并没有失传,相反它流传到了今天。

《新唐书@艺文志》中就记录着这部书的十卷本,根据考证,多半便是刘炫所作“伪书”,就这样,这部《连山易》便阴错阳差的“活”到了今天。

晚年的刘炫更加悲惨,隋末大乱,血流成河,刘炫衣食无着,悲痛欲绝。

他的门生曾一度搭救他,但是,这位当时已经六十七岁的老者还是死在了河间城之下。

河间城乃是刘炫的老家,他想进城,却因为曾与起义军有过联系而被拒绝,因此惨死。

这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大儒,就这样悲惨死去。

隋朝短命,有人归罪为隋炀帝杨广穷奢极欲,好大喜功,导致天下大乱,而实际上,除了隋炀帝的原因,隋朝国策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史书记载:“此所以儒罕道人,学多鄙俗者也”,就是说隋朝官方对于养活读书人没有兴趣,导致读书人斯文扫地,大多是“鄙俗者”,这对于隋朝“精神文明”极为不利。

隋末乱世,不少读书人投身起义军,成为推翻隋朝的重要力量。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年间,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其中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抄,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文澜阁本在民国时期又有二次补抄。1914年在杭州图书馆第一任馆长钱恂的支持下,由徐锡麟二弟徐仲荪及其学生堵福诜自费补抄,历时7年,史称“乙卯补抄”。1923年,时任浙江教育厅长的张宗祥得知徐仲荪、堵福诜的义举后,十分感动,但他知道“修补”量相当浩大,单靠几个人很难完成,必须由政府牵头。在他的重视下,补抄人员增加到百余人,费用全部由浙江籍人募集,徐仲荪任总校,堵福冼任监理,历时两年,史称“癸亥补抄”。解放初,由于徐仲荪和堵福洗修补《四库全书》有功,他们俩的画像曾被悬挂在杭州文澜阁,以志纪念。2008年后《四库全书》大部分内容已经恢复。如今《四库全书》只存3套半,其中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文溯阁本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津阁本于1950年由中国政府下令调拨到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而文澜阁本则藏于浙江省图书馆。

1966年10月,当时正处于中苏关系紧张时,为保护《四库全书》安全,林彪下令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秘密从沈阳运至兰州,藏於戈壁沙漠中。辽宁有关人士要求归还,以书阁合璧。甘肃方面也修建藏书楼,加强保护。文溯阁《四库全书》其最终归属仍处争议中

选自《说文解字序》

〔原文〕

(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①时有六书②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四曰左书,即秦隶书③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④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郡国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⑤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⑥

〔注释〕

①亡新居摄:指王莽摄政王莽代汉后国号称“新”,“亡”指它被刘秀所灭“亡新 ”犹言“伪新”应制:奉皇帝之命②六书:六种字体与文字构制的“六书”不 同③左书:左即“佐”意以“佐”相称,知当时法定的标准字体仍为小篆 ④鲁恭王:汉景帝之子刘余,封国在鲁,谥号为恭他为了扩大王府,拆毁了一些孔府房屋,在夹壁中发现一些前代藏书字体头粗尾细,形似蝌蚪,称“蝌蚪文”,又称“孔壁古文”实际是六国文字⑤鼎彝:鼎是炊具,彝是酒器,泛指青铜器铭:铸在青铜 上的铭文用字⑥汉字更远的历史状况虽不可再见到,但详情的大略可以做些解说

〔翻译〕

到了王莽执政摄行王事的时候,他要大司空甄丰等人检校书籍,以标榜自己尽力于制礼作乐之事这期间对古文字很有一些改动那时有六种字体,第一叫古文,这种文字出自孔子住宅墙壁中收藏的一批古籍;第二叫奇字,它也是古文,不过字体又同古文有别:第三叫篆书,也就是小篆:第四叫左书,即秦朝的隶书,是秦始皇使下杜人程邈创制的;第五叫缪篆,是用在玺符印鉴上的文字;第六叫鸟虫书,是写在旗幡等物上的鲁恭王拆毁孔子住宅,(无意中)得到了《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等古文典籍(古文典籍)还有北平侯张仓所献的《左传》一些郡县、诸侯国也往往从地下发掘出前代的宝鼎和器物它们的铭文就是前代的古文(这些古文字数据)彼此多相似,虽说不能再现远古文字的全貌,但是先秦古文字的情况却能知道大概了

〔原文〕

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就乱常行,以耀于世①诸生竞逐说字解经,醓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②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③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④“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⑤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之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⑥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⑦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⑧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⑨!

〔注释〕

①“大共非訾”句:大都是非议毁谤讲说古文字的人,认为都是好弄奇怪的人故:故意 诡更正文:弄假改变字的正确写法乡壁虚造:向壁伪造“乡”通“向”不可知之收:不可理解的错字②诸生:今文家博士们醓字同喧,喧称,即嚷着说父子相传: 即一代一代传授下来③猥:曲,卑贱猥曰:鄙陋地说马头人为长:长字的古文作,隶体变成,当时有的人按隶体说它的上部是马字的头部,下部是人字斗字:金文作,篆体为汉隶作,当时被分析为“人持十(升)为斗”的会意字单体的虫音hu ǐ,即虺字的初体,指覆蛇字形为双体的虫虫是昆 虫的昆字的初体三体的虫,是总称的虫类义“虫者,屈中也”是说中字的长竖下部弯曲,就成虫字许慎认为这三个字形体的解释都是不对的,是由于不知字形的演变所致④廷尉解释法律条文,错到竟然用字形的误解来解释法律⑤苛人受钱:汉代律令中有“诃人受钱”一条是说诃责审案人接受贿赂“诃 ”字用“苛”字作通假,当时的隶书俗体又写成“可(苛)人钱”句讲成:不再审理而钩取被审者的钱⑥卖弄他们习以为常的错误说法, 拒绝接受很少听到的正确解释⑦通学:通达合理的学问字例之条:字形的规律,即六书怪旧艺而善野言:对传统的解释感到奇怪,喜欢道听途说究洞:深知圣人深奥隐微的旨意⑧幼子承诏:幼子指学僮:承诏谓师之教告秦汉以前,“诏”字有一般 的“教训”义,不专用于帝王的文书命令神仙之术:指传说中的黄帝死时乘龙升天既然《他颉篇》是黄帝所作,要“幼子承诏”继位,由此可知书中必记有黄帝升天的仙术这是望文生义者的错误推理⑨迷误不谕:执迷不悟

〔翻译〕

世人无知,极力否定、诋毁古文,认为古文是好奇的人故意改变现行文字的写法,假托出自孔子住宅墙壁,伪造出来的不能知晓的文字;(认为古文)是诡变正字,搅乱常规;(认为拥护古文的人)是想借它炫耀于世很有一些儒生(喜欢凭着臆断)争着抢着解说文字和《经》义他们把秦朝才有的隶书当做仓颉时代的文字,说什么「文字是父子相传的,那里会改变昵」他们竟然瞎说:「马字头作一人字是长」「人握十是斗」「虫字是屈写中字的一竖」掌刑官解说法令,竟至于凭着拆析字形来臆断刑律,比如「苛人受钱」(原义是禁止恐吓人犯,索取贿赂,「苛」是「诃」的假借字,有人说,「苛」字(上为「止」,下为「句」),意思是「止句」类似上文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这些解说)都同孔壁中出土的古文字形不合,同史籀大篆的字体相违粗俗浅薄的人,欣赏自己习见的东酉,对于少见的事物则格格不入,(他们)没见过宏通的学问,不知道汉字的规律、法则,把古文典籍看成异端,把无稽之谈当做真理,把自己知道的东西看得神妙至极(他们)探究圣人著述的深意,又看到《仓颉篇》中有「幼子承诏」一句,便说《仓颉篇》是黄帝时代写的,说那句话寓有黄帝仙去,让幼子承嗣的深意他们迷误不通,能不违背事理吗

再问: 哪部分是翻译啊

再答: 鲁恭王拆毁孔子住宅,(无意中)得到了《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等古文典籍。(古文典籍)还有北平侯张仓所献的《左传》。一些郡县、诸侯国也往往从地下发掘出前代的宝鼎和器物。它们的铭文就是前代的古文。(这些古文字数据)彼此多相似,虽说不能再现远古文字的全貌,但是先秦古文字的情况却能知道大概了。世人无知,极力否定、诋毁古文,认为古文是好奇的人故意改变现行文字的写法,假托出自孔子住宅墙壁,伪造出来的不能知晓的文字;(认为古文)是诡变正字,搅乱常规;(认为拥护古文的人)是想借它炫耀于世。很有一些儒生(喜欢凭着臆断)争着抢着解说文字和《经》义。他们把秦朝才有的隶书当做仓颉时代的文字,说什么「文字是父子相传的,那里会改变昵」?他们竟然瞎说:「马字头作一人字是长。」「人握十是斗。」「虫字是屈写中字的一竖。」掌刑官解说法令,竟至于凭着拆析字形来臆断刑律,比如「苛人受钱」(原义是禁止恐吓人犯,索取贿赂,「苛」是「诃」的假借字,有人说,「苛」字(上为「止」,下为「句」),意思是「止句」。类似上文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这些解说)都同孔壁中出土的古文字形不合,同史籀大篆的字体相违。粗俗浅薄的人,欣赏自己习见的东酉,对于少见的事物则格格不入,(他们)没见过宏通的学问,不知道汉字的规律、法则,把古文典籍看成异端,把无稽之谈当做真理,把自己知道的东西看得神妙至极。(他们)探究圣人著述的深意,又看到《仓颉篇》中有「幼子承诏」一句,便说《仓颉篇》是黄帝时代写的,说那句话寓有黄帝仙去,让幼子承嗣的深意。他们迷误不通,能不违背事理吗?

关于《司马法》的真伪。宋代之前对于其为先秦古籍没有疑问。到了辨伪蔚然成风的清代,姚际恒、龚自珍等以今本《司马法》所存篇卷无多,辞义浅近等为由,断定司马迁所言《司马兵法》已佚,今本《司马法》“为后人伪造无疑”。但据考证,今本《司马法》保存许多古兵法,如“古者……成列而鼓”,“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古者逐奔不远,纵绥不及,不远则难诱”等,符合司马迁所讲“追论古者《司马兵法》”。另外,《史记》、《左传·贾逵注》、《吕氏春秋·高诱注》、《汉书》、《周礼·郑玄注》等两汉著作引用的《司马法》文句,多见于今本《司马法》。至于一些古籍引用的《司马法》文句不见于今本者,属于《司马法》的佚文,这是古籍流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不独《司马法》如此。所以,我们说今本《司马法》不是伪书,而是一部先秦古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