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出了哪些名人?歌星?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6浏览:7收藏

贵州出了哪些名人?歌星?,第1张

王若飞、宁静、伊扬、刘婕、颜振豪、刘孜、何洁 ,聂远,舜天齐

这是名人的

杨粲

杨粲,字文卿,小字伯强,系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入据播州的杨氏鼻祖杨端之十三代孙。粲为杨轼之子,幼年过继给伯父杨轸为嗣。秉性好学,笃信儒家经典,少年即怀大志。宋宁宗嘉泰初年(公元1201年)袭播州安抚使,执掌播事30余年,是播州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中兴人物。

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金兵南侵攻占潼关,入据陕西后,四川宣抚使吴曦谋反,叛国投金。次年正月,自立“蜀王”,当了金人的儿皇帝。杨粲以强烈的爱国热忱谴责吴曦投降分裂的行径,决定率师讨伐,播军正欲启行,吴曦已被处死于兴元伪宫。杨粲为支持抗金战争,向朝廷贡战马300匹,黄白金银上万两,“以助国用”,同时建言朝廷乘胜“大举北伐,以雪先耻”。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为继续支持抗金之战,粲“输马三百于蜀帅,蜀帅以闻,上益嘉之”。“南平夷”穆永忠趁国事动荡之秋,大量侵占“公家田”,粲提兵讨伐,“斩永忠,归其田”。播州杨氏家族从北宋起就发生争权夺地的内乱,粲之族弟杨焕居于“下杨”之地,撕毁“摒弃干戈”的协议,“违盟抄掠界上”,百姓蒙难。粲“遣兵诛之”,将杨焕掠夺的土地和租赋尽数归还珍州,并用武力统一了下杨之地,结束了播州长期分裂的混乱局面。后来“南平闽酋伟桂弑父自立”,粲出兵镇压,“败其众于滇池(今四川会理),斩首数千级,辟地七百里,获牛羊铠仗各以千计”。在多次对外战争中,杨粲以“卫道”为旗号,凭借武力行兼并扩张之实,掠夺大量财富和农奴,扩大播州版图,因而后世史家评说,播州传至粲,“封疆始大”。

杨粲治播州以“文武兼资”著称,史籍说他“性孝友、安俭,素治政宽简,民便之”。由于实行比较开明宽松的对内政策,不事苛求勒派,播州社会稳定,生产发展,财富日增。他继承其祖杨选、其父杨轼“结庐养士”、“留意艺文”的传统,崇尚儒术,建学造士,大修先庙,“肇修郡之儒学、琳宫、梵刹、桥道”,众多学者、僧人、道士在播州传播学术和宗教,各得其所。《杨文神道碑》称赞杨粲:“士类羽流,皆称其喜儒而好礼,乐善而种德。”他倡导推行的文治,使播州这南荒之地加速了文明进程。“子孙绳绳善继,尊尚伊洛之学;言行相顾,一如邹鲁之俗”,播州“土俗大变”,出现了“俨然与中土文物同”的大好局面。杨粲是开创“播州盛世”的英伟人物,他在发展文化的同时,大力振武治军,实施耕战政策,组织训练了一支“寓兵于农”的地方武装。对播民实行亦农亦兵,“且耕且战,得富国强兵之策”。这支训练有素,组织严密的劲旅,在数次内外征战中十分骁勇,所攻必克,军威镇慑邻境,大大加强和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他的后世子孙继承发扬了这套行之有效的治军之术,在杨价、杨文治播时,为抗击蒙元,保家卫国,播州雄威军驰骋西南战场,在多次远征作战中独当一面,屡建奇功,被朝廷誉为“国之藩屏”。

晚年,杨粲以儒家道德思想为准绳,总结毕生统治经验,作《家训十条》,并刻石以示子孙。文日:“尽臣节,隆孝道,守箕裘,保疆土,从俭约,辨贤,务平恕,公好恶,去奢华,谨刑罚”。这10条家训,被后人评为“有功名教、福贻子孙”的垂世范言。杨粲卒于宋绍定年间,官终武翼大夫。因子孙在抗金战争中报效疆场,宋王朝屡次为杨粲加封赐谥,赠予右武大夫、吉州刺史、左卫大将军、忠州防御使等头衔,并“赐庙忠烈,封威毅侯”。

何腾蛟

何腾蛟(1592一1649),贵州黎平府人,字云从,亦字祥升,出身"书香"门第。祖父何志清,明嘉靖贡生,曾任四川夔州府开县主簿。父何东凤,明万历贡生,曾任云南楚雄府新州学正。传说腾蛟诞生之时,乡里人"忽见金色双鲤飞入何宅,顷刻消失,人皆以腾蛟为井里神鱼所化生"。传说神异,可见乡里人对腾蛟的敬重。

腾蛟稍长,便随父就读。父训课极严,有一天问书不解,父怒,举石砚击腾蛟的头,并责骂说:“子不受教,击死无悔。”于是腾蛟奋志不懈,考取了秀才,“岁试拔前茅”。但参加省里的乡试落第,在科试中,因文章刺伤时政,被置四等,父闻大怒,母亲廖夫人暗中使人报知,叫他不要回家。腾蛟于是躲在卖书的李静溪先生家含泪攻读。后前往内江投奔堂兄起蛟,想找兄长谋职。起蛟知道他的来意,想刺激他以求进取,便责令守门人不准他进门,送他一本《百中经》和铜钱一贯。腾蛟感到惭愧,便回到家乡,屏迹于郡郭外南泉山天香阁,刻苦攻读,昼夜不懈,磨练自己的志气。

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贵州乡试,由于父亲去世,家境中落贫穷,腾蛟“苦乏资斧”,犹豫很久,幸得书店李静溪先生解囊相助,才启程跋涉赴省会试,考取举人。初任山西榆次县教谕,后历任山西介休、汾阳,河南南阳,陕西大兴等县县令。腾蛟治理南阳,“土寇”作乱,他采用"剿抚"的安民政策,曾亲自单骑往抚降敌,使四境得安,由是知名。

崇帧十一年(公元1638年),朝廷提拔他任兵部职方主事,晋升员外郎。十二月调山西口北兵备道。崇帧十五年春,奉命出任湖北郧阳兵备道。后“遭母忧”,辞官归里。孝服除后,起任淮徐兵备道。所在任内,皆以“才谞精敏”,廉明、勤政、爱民著称。

崇帧十六年(公元1643年)三月,督部史可法极力推荐,超拜他任右佥都御史,代王聚奎巡抚湖广。左师指左良玉,驻扎湖广的总兵官,手握重兵。当时湖北尽为农民义军所占领,仅存武昌一郡,左良玉大军素无纪律,将兵骄横。人劝腾蛟勿往,腾蛟说:"国家养仕设官,原以救倾危之急,当立千万年不朽之功;今日偷生畏死,岂人臣之责乎"遂慷慨赴任。到任之后,他终日尽瘁边事,不问利害。而左良玉亦服腾蛟威望,倾心接纳,得以相安。次年春,遣将惠登相,毛宪文恢复德安府及随州,武昌得以稳定。

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采取了残暴的民族压迫政策,一方面拉拢汉族官僚地主,共同镇压农民起义军;一方面迫使北京汉族居民迁离北京,并颁布圈地令、剃发令、逃人法,企图用暴力统治中国,因而使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五月,明朝一部分官僚地主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弘光政权,以“复故土以光祖业”相号召,抵抗清军南下。大江南北官兵纷纷响应,各地人民群众,把恢复祖国的河山,拯救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政权的身上。但弘光朝廷内部腐化,福王只知享乐,封建统治者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党争,政权极不稳固。同年六月,福王诏书至楚,当时左良玉驻军汉阳府,拥有七八万军队,他的部下有异议,迟迟不肯开读诏书,有意东下干预朝政。腾蛟说:“社稷安危,系此一举。倘不奉诏,吾当以死殉之。”持一剑往良玉住所。当时左良玉的正纪官卢鼎也力陈国家祸福,对左良玉晓以大义,才如礼开读诏书,使政局暂时安定下来。同年八月,福王命加腾蛟兵部右待郎,兼抚湖南。冬十一月,复命腾蛟以原官总督湖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军务。不久,左良玉又以"清君侧"为名,拟出兵东下,诛讨东阁大学士马士英和兵部尚书阮大钺,发动内战,自相残毁。腾蛟为了顾全抗清大局,竭力劝阻。良玉不听,反而大肆掳掠,大杀城中人民,并胁迫腾蛟同行。舟至汉阳门,腾蛟乘机跃入江水,漂十余里,被渔船救起。远近人民认为腾蛟入水三昼夜不死,必有神灵保佑,由是人民更加信服他。后腾蛟绕道浏阳到达湖南长沙,召集部属,商议抗清战守之策。令堵胤锡为湖北巡抚,傅上瑞为湖南巡抚,章旷为总督监军……调副将黄朝宣、张先壁、刘承胤所带士兵,先后聚集长沙,兵势稍振。而这时左良玉已在九江途中病死,其子左梦庚后来降清。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军占领南京,福王被俘,弘光政权覆灭。接着江南苏松所属各城镇先后被清军占领。同年四月,唐王朱聿键即位于福州,号隆武。唐王居南阳时,素知腾蛟贤,委以重任,加腾蛟督师的官衔。

这年四月,李自成遇害,农民军残余部分别由郝摇旗、刘体仁、袁宗第及李锦、高一功等领导。共约四五十万人,向荆襄进发。义军纪律严明,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他们骤然失去主帅,认识到大敌当前,应该联合明朝官军,共同抗御清兵。农民军由岳州到湘阴,节节向南移动,距长沙百余里,不与明军争锋,并通知明军,愿归顺何腾蛟统帅,表示希望彼此团结,共御强敌。何腾蛟便派部将万大鹏带领数骑前往郝摇旗营中商量合作条件。摇旗等大喜,便带领5万农民军至长沙。腾蛟开诚抚慰,宴饮尽欢,并犒赏官牛酒。摇旗便召集袁宗第、蔺养成、牛有勇等率义军来归。腾蛟兵力骤增10余万,声威大震。

不久,李锦、高一功拥众数十万逼常德,腾蛟令堵胤锡接纳,安置在荆州。李锦从此一心跟随腾蛟,农民数十万大军悉归腾蛟节制。后又有明将卢鼎、马进忠、王允成等部亦听命于腾蛟。诸军汇集,号称百万。唐王立拜腾蛟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封定兴伯,总督豫、楚、秦、蜀、粤军务,仍督师。并饬令先收复江西,然后收复南部。何腾蛟指挥农民军约10万余人,驻湖南各地,担负起抗御清兵进攻的重任。在湖广北部的李锦、高一功所带领的18营共30多万人,改名忠贞营,归堵胤锡管辖。何腾蛟把这些农民军略加改编,仍由原来的农民军将领统率,分别驻扎湖广荆襄一带,总号十三镇,即人们所称道的荆襄十三家军。他们不久又和川东各地农民军紧密地联系,发展而为夔东十三家军,在抗请战争中牵制了相当数量的清军兵力。

荆襄十三家军与明军联合后,明军的声势突然强大。1646年春天,清政府派兵进攻湖广,何腾蛟领大军由长沙出发,大败清军于岳州,不久在藤溪、湘阴等地打了几次胜仗,使清军一时不能再向南侵入,隆武政权在福州得以从容立国。

何腾蛟镇守长沙三年,军纪严明,兵将不敢违抗。当时瘟疫流行,他"吊死问孤"、"博施劝谕",百姓暂时得到复苏。而他自己吃粗粮、野菜,穿补缀的衣服。当时军饷不足,他委任章旷创办义饷,增加地租,预征两年军粮,查抄富户财产,开设铸局铸钱,抽盐税等以资助军饷。难能可贵的是在兵荒马乱中修建文场,开科取士,使两湖之地,不废弦歌,政局得以暂时稳定。

1646年8月,隆武帝及皇后在汀州不幸被清军所俘,死于福州。消息传来,腾蛟大为悲痛,厉兵保境如平时。

当隆武帝殉国的消息传到梧州,广西巡抚瞿式耜等立即返回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即位,改年号为永历,拜腾蛟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当时,王进才守益阳,闻清军渐逼,退出益阳,还守长沙。这时腾蛟处境十分困难。

1647年2月,清兵逼广东,桂王自肇庆逃到梧州,清军迅速攻下梧州,桂王再奔至桂林。这时,只有大学士瞿式耜坚守桂林,顽强抵抗,桂林才得以保全。当时湖湘一带,总督何腾蛟的部将及率领的荆襄十三家军与清军顽强的战斗起到了前卫作用。

这时,怀有野心的武冈总兵官刘承胤挟持桂王由桂林出走到全州,三月到武冈,由瞿式耜留守桂林。当时汉奸孔有德率领清军大举进攻长沙,马进忠、王进才等纷纷溃退。何腾蛟势孤,单骑走衡州。长沙、湘阴俱失,五月腾蛟至永州,不久,退驻白牙市(今湖南安东县)。

八月十三日,清兵破武冈,刘承胤以城降。桂王携带官眷奔靖州,九月返桂林。而城中只有焦琏一军,腾蛟虑势孤,率赵印选、胡一青入城相助。正危急时,南安侯郝摇旗忽拥众万余至,上下震动。摇旗与焦琏部将角斗,恰逢卢鼎亦带兵至。腾蛟从中调解,使桂林得以安定。于是腾蛟派遣焦琏、郝摇旗、卢鼎、赵印选、胡一青各营分别守兴安、灵川、义宁诸州县,兵势稍振。

十一月,清兵逼全州,腾蛟督五将共同御敌,亲自到营溶江口。次年二月,清军由湖南席卷而下,占领全州、兴安。郝摇旗败走桂林,挟桂王走柳州又奔南宁。三月,腾蛟在永宁闻讯,重返桂林。四月初六,腾蛟督焦琏、胡一青等分三门拒守,腾蛟督诸军鏖战,居中指挥。胡一青率将士,挥戟冲锋陷阵,叱咤撼山岳,清军被击退。腾蛟尾随至岩关,身先士卒,大战于兴安的三里桥。清军列阵塘铺营,漫布山谷,以四股侵入,腾蛟命赵印选率五司将士奋勇当先,多有斩获。直至酉刻,胡一青仍率兵继续战斗,至三里桥,诸将踊跃,无不以一当百,清军再退至兴安。初八日,腾蛟督诸将前至凤凰坪距三里许与清军大战于松林。清军伏兵炮声隆隆。腾蛟令四路出击,命赵印选、胡一青率诸标镇往来冲杀,鏖战良久,望之如在奔雷急电之中。标镇周金汤、熊朝佐奉令从凤凰坪左山横击,清军大败,死者山积,鸾桥之水为之不流。十六日,清军退走。

五月十五日,腾蛟指挥三军进攻全州城,自辰至酉,炮伤敌副参顾有能等45人。二十六日夜令赵印选督全营攻北关,焦琏督全营袭南关,蒲镇一营攻西关。次日卯刻胡一青先登城,生擒清巡抚李懋祖,押送桂林斩首。各营相继攻入,悉斩清军精锐。这次战役,八次大战,五次进攻,收复了全州。史称"全州大捷"。六月,江西的清降将金声桓、广州的清降将李成栋先后反正,据地归附,声势复振。在湖南的清军逐渐退去。秋七月,腾蛟进驻全州。八月,桂王自梧州入肇庆。腾蛟再派遣曹志建、卢鼎、焦琏、赵印选等率军攻永州。围三月,大小36战,至十一月,攻占永州。接着不久,连克宝庆、衡州、常德,以前所失的土地,渐次恢复,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抗清声势为之大振。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清军后方的榆园军、吕梁山的起义军和关中农民义军都发动了广泛的攻势,一时间,永历政权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四川、广东7省,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高潮。

但由于永历政权内部党派纷争,矛盾重重,农民军也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清军以喘息的机会。加以南明军中军心涣散,纪律废弛,将帅、士卒怯懦贪鄙,不接受何腾蛟调遣约束,各路军马各行其事,严重地削弱了战斗力,以致在以后的争战中,马进忠烧常德走武冈,王进才放弃宝庆逃走,各郡邑守将闻风溃逃。腾蛟当时驻衡州,十分惊骇,看到千里一空,忧心如焚。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正月,腾蛟檄召马进忠由益阳出兵长沙,并亲往忠贞营,邀李锦入衡州,其时只带随身30名士兵前往。然而李锦已往东开拔,腾蛟即尾随至湘潭。湘潭已是一座空城,李锦弃守离开了。腾蛟便进驻危城之中。是时诸将都去增援江西,金声桓、黄飞鸾又已调往全州。马进忠听到腾蛟轻身独往,随即遣将追护,但已来不及。汉奸孔有德探知腾蛟在湘潭空城的消息,昼夜兼程追至城下,派降将徐勇以轻骑突入湘潭。率众罗拜劝腾蛟投降。徐勇原是左良玉部将,曾追随过腾蛟,腾蛟见其为虎作伥,怒火中烧,骂不绝口,举剑要砍徐勇,徐勇只好退避。十九日晓起,营垒皆空,腾蛟方巾便服坐堂上,流泪痛心地说:"五年督师,心血呕尽,而结果落得这样地步,这难道是天意吗"清军从四面八方涌来,簇拥腾蛟而去,将他安置在城外慧德庵中。明将宣威将军杨一营不知腾蛟去处,想寻找救护他,曾7次冒险单骑入危城寻访,终不可得,竞被流矢击中殉难。满洲贵族固山额真佟养和延请腾蛟谈话,劝他归顺清朝。腾蛟膝地而坐,一言不发。清军将他的家属40余口(包括他的继母孙大夫人及正妻徐夫人在内)带来胁迫他投降。腾蛟不动声色地说:"老母耄矣,余无足惜,一惟命。"又强迫他投降,他说:"我国不幸,大臣被掳,我肩负大明三百年纲常的重任,岂能以一身事奉两主我是个血性男子,百折不回,你们为何还吝惜一剑,不把我杀死"佟养和见他意志坚决,不可动摇,便退出。腾蛟居庵中,正襟危坐,谈笑自若,几次请他不去,几次馈送饮食不吃。有一天,庵中一僧将一钵清水献给他喝,他马上用手挥去说:"烦劳大和尚,为我另取一壶江心水,饮了好上路。"僧人立即舀来一钵江心水奉上,腾蛟接过,望南流泪说:"这江水自衡山流来,是桂王那里流来的水啊!这水可以洗涤我的肠胃,死了也好瞑目。"腾蛟饮了江水绝食七天没有死。佟养和再派人来劝降,他拒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衣带之遗,彼则行之,我则继之,吾志决矣,勿复多言。"佟养和叹息道:"真是个硬汉,他的志向是不能改变的了。"又不忍心杀他,便给他一捆丝绳,一面汗巾,由他自裁。当时微雨初过,他从容慢步,一面以袖拂巾,一面吟七律(绝命诗)一首:

天乎人事苦难留,眉锁湘江水不流。

炼石有心嗟一木,凌云无计慰三洲。

河山赤地风悲角,社稷怀人雨溢秋。

尽瘁未能时已逝,年年鹃血染宗周。

此诗表达了他悲亡国的沉痛心情和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以及对祖国人民和三湘父老兄弟的深切怀念。

何腾蛟遂自缢于流水大埠桥边[时已丑(公元1649年)春正月二十六日],终年58岁。举家40余口同时被残暴的清军杀害。腾蛟死难噩耗传出后,湖南各郡县的老百姓,莫不流涕哀悼。桂王闻讯,令三军缟素,望祭痛哭,三军皆哭,声闻数里。遂追赠何腾蛟为"中湘王",谥号文烈,设位于肇庆天马寺,并授其子何文瑞为佥都御史,袭定兴侯。

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清廷表彰已故明臣,谥腾蛟"忠诚",建祠于黎平城内神鱼井旁,名"何忠诚公祠"。次年腾蛟侄(起蚊子)往湘潭扶榇归里,安葬于黎平西门外之西佛崖。继后,几经修建,命名为"明谥中湘王何腾蛟陵园",乡人题有联曰:"大埠桥边,万古芳名同日月;西佛崖上,一抔黄土壮山河。"表达了乡人对何公的景仰与崇敬。

黎庶昌

黎庶昌(1837—1896),字莼斋,贵州遵义人,是我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

黎庶昌六岁丧父,家贫多疾,但却刻苦攻读,寒署不懈。十四、五岁时赋诗作文,犁然成诵,在府、县考试屡获第一。二十一岁即成为府学廪贡生。一八六一年,黎庶昌离遵义赴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两试不中。一八六二年,因应诏上万言书论说时事,受到朝廷重视,被赏为知县,派往安庆听候曾国藩调遣。于是,黎庶昌便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同为“曾门四弟子”,踏上了仕途。曾署理江苏吴江、青浦知县。一八七六至一八八○年,黎庶昌以参赞身份先后随郭嵩焘、陈兰彬出使英、法、西班牙等国,开始其一生的外交活动。一八八一至一八八四年和一八八七至一八八九年,黎庶昌两次以道员身份出任中国驻日本国大臣,为促进中日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贡献。离任时,日本送行的人塞巷盈途,饯行至数百里外。西方各国使臣啧啧称赞,说这是使臣返国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黎庶昌在文化方面的贡献,主要是编印了《古逸丛书》。这部书共二十六种计二百卷,系黎庶昌在日本利用外交事务之余,将我国早已散佚而流存日本的唐、宋、元、明珍贵古籍,以高级纸张影印编辑而成。其中包含了唐本《玉篇》零本三卷半、《文馆词林》十三卷半、宋本《史略》六卷、《太平寰宇记补阙》五卷半等。这对我国古汉语、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都是极为有用的。

另外,黎庶昌的著作还有《拙尊园丛稿》六卷、《续古文辞类纂》二十八卷、《入都纪程》二卷、《西洋杂志》八卷、《曾文正公年谱》十二卷、《曾太傅毅勇侯传略》一卷、以及《黎氏家谱》、《全黔国故考》、《牂牁故事》、《使东文牍》、《拙尊园画存录》、《孔诗》、《莼斋笔记》等。

一八九六年八月,黎庶昌因病由川东道任上返遵义。十二月二十日卒。

西南硕儒--郑珍、莫友芝

郑珍、莫友芝是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年间贵州最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俩不仅在学术上造诣很深,而且是同窗挚友。他们多方面的成就,均为士林所重,因而被时人尊崇地称为“郑莫”和“西南硕儒”。

郑珍,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一八○六年三月十日出生在遵义西乡天旺里一个仅有几亩薄田的农家。他自幼勤奋好学,记忆之力过人,寓目辄能背诵。为了给他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他的父母在一八一八年放弃了西乡的田产,把家搬到东乡乐安里的垚湾,靠近其外家居住。他的舅父黎恂,曾任浙江桐乡县令,藏书甚多。郑珍常走读于舅父家。他的舅父每次都满满地装了一箱书给他,郑珍从早到晚肘不离案,衣不解带,一天要读若干万言。后又专心致志地攻读宋朝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和朱熹的著作,仔细研究程朱理学。如此数年,他在学业上有了十分显著的长进。一八二五年,侍郎程恩泽督办贵州学政,择优选拔他为贡生,并指导他说:“为学不先识字,何以读三代两汉之书。”于是,他又进一步钻研文字的形、声、义的源流和先秦各种制度。当时的学者们都十分注重考据,他继承了这种传统,实事求是地做学问,既不随便标新立异,也不轻易附和苟同。以后,他同遵义府学教授莫与俦一起进行教学工作,从中学得了许多儒家大师的观点和主张。他刻苦研究三十多年,终于在经学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他在经学和文字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巢经巢经说》一卷、《仪礼私笺》八卷、《轮舆私笺》二卷,《凫氏为钟图说》一卷、《亲属记》一卷、《说文逸字》二卷、《附录》一卷、《说文新附考》六卷、《汉简笺正》八卷、以及《深衣考》、《老子注》、《辑论语三十七家注》、《说文大旨》、《说文谐音》、《转注考》、《释名证读》、《说隶》、等等。

莫友芝(字子偲,自号亭,晚号叟)是独山翁奇兔场上街人,一八一○年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父亲莫与俦(字犹人),清代嘉庆四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四川盐源知县和贵州遵义府学教授,著有《二南近说》、《仁本事韵》、《贞定先生遗集》等书。莫友芝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三岁开始识字,七岁诵读诗书。他有感于元晖“竹外山犹影”的诗句,曾用“影山”二字命名其读书的草屋;二十一岁,即考中举人,名冠乡里。

莫友芝精通汉、宋两学,对于苍雅、故训、六经、名物、制度、以及金石、目录,都有一定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即亭经学》、《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古刻钞》、《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声韵考略》、《樗茧谱注》、《黔诗纪略》、《亭诗钞》、《亭遗诗》、《亭遗文》、《影山词》、《资治通鉴索引》、《遵义府志》等。不过,纵观莫友芝一生治学的成就,最突出者则是在书法艺术方面。莫友芝自幼勤奋练字,据传,他用土红当墨,每天都要练写一定数目的字。时间长了,无论楷、隶、篆书,每字均要临上几百次,叠起来点画皆一一吻合,令人掠叹。平时他还喜欢谈碑论帖,对于汉代的篆刻深有研究,曾写了许多跋尾,说明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后来,他旅居江南,又到句容山中搜集梁碑,亲自监拓,深恐遗落一字,并撰写《梁石记》一卷,详细加以论释。他所搜集的汉代碑头篆刻有百余通之多,他自己的篆书就是仿照汉代碑头篆刻而成。因此,在当时书法名家中,他自成一体。《清史稿》记载说,他“真行篆书不类唐以后人,世争宝贵”。

一八七一年九月十四日,莫友芝前往江苏扬州及里下河地区寻找文宗、文汇两阁被焚后散失的图书,不幸在兴化县病故。次年,归葬于遵义新舟青田山。

姚华

姚华(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阳人,清末民初我国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画家。一八九七年中举。一九○二年应聘主讲于兴义笔山书院。一九○四年中进士,任工部虞衡司主事。戊戍变法时东渡日本,就读于法政大学。归国后改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兼邮政司科长。随即徒家北京,住宣武门外莲花寺。民国初年,曾任参议院议员、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嗣因军阀混战、政局紊乱,遂隐居破寺中,以出售自己创作的诗词、书画和颖拓为生。

诗词方面,姚华尤其长于填词写曲。现存姚华词二百九十一阙,曲八十六支,代表作是《弗堂词》、《庚午春词》、《猗曲》等。

书画方面,姚华尤其长于画山水花卉和题跋。其画面题款,隶、篆、行、草,选用适中,与画面浑然一体,交相成趣。其所画牡丹佳品——姚黄,艳丽多姿,生意盎然,因而时人便将姚华戏称为“黄牡丹”。而姚华一九一八年所画《浅绛山水图》,至今仍被选入《近百年名画家选集》。

不过,姚华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是在其所独创的颖拓方面。郭沫若曾说:“茫父颖拓实古今来别开生面之奇画也。传拓本之神,写拓本之照,有如水中皓月,镜底名花,玄妙空灵,令人油然而生清新之感!”

一九三○年六月四日,姚华因病逝世于北京。遗著有《弗堂类稿》三十一卷、《莲花庵书画集》、《贵阳姚华茫父颖拓》和《小学答问》、《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

李瑞棻

(2003-08-18 22:14:19)

李瑞棻(1833——1907),字苾园,清朝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著名维新派大臣。幼年丧父,由叔父京兆尹李朝仪教养成人。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与张之洞同年考中进士。人翰林院,擢御史,直言敢谏。先后任过广东、山西、四川和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并一度出任全国会试副总裁。历任云南学政、监察御史、刑部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等。

任云南学政时,奔波于各府州县,一一亲临按试,所到之处,“躬先节俭,严杜需求”。在省会昆明,有一骄将以重贿为子弟开后门,被当面斥退,令其反省,从而排出了不正之风。

任监察御史期间,李端棻曾就加强海防,整屯武备,简化“大礼”仪制诸问题,向清廷提出过“言人所不敢言”的意见,可见其无私无畏的胸怀。

李端棻思想开明,一向认为人才对国家前途至关重要。他在主持各省乡试时,为国家选拔了一批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举人。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典试广东时,他非常赏视梁启超的才华,将堂妹许配给梁,梁几次进京会试及完婚都住在他家。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

黎平县

黎平:

拼音:LíPíngXiàn

县名综合:旧为开泰府、美名黎阳

黎平素有“杉海粮仓油壶”,“中国侗都”之称

电话区号:0855

地方时间: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黎平县隶属于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德凤镇。县委书记闵启华,县长王崇松。处于东经108。31’—109。31’,北纬25。41’—26。拥有人口总数五十余万多人。地方邮政编码557300,全县管辖面积为4441平方公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口总数最多及面积最为宽广的地区。黎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地方山清水秀,具有大量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

二、基本概况

黎平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面,东经108。31’—109。31’,北纬25。41’—26。31’,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东南面与湖南靖州、通道县及广西三江县交界,西南面与榕江、从江县毗邻,东北与剑河、锦屏县接壤。是一个以侗族人口为主,侗、汉、苗、瑶、水等多民族杂居的县份,也是贵州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之一。

黎平县是我国28个重点林区县和国家11个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558万亩,森林覆盖率5844%。黎平县至今已发现的主要矿产有金、磷、锰、煤、压电水晶、硅质原料,水泥用灰岩,饰石用石材,建筑用砂石等矿。矿床、矿点(矿化点)106处。其中37种矿产不同程度探明了储量,主要储量产地168处。探明储量属大型矿的有8处,属中型矿的有16处。主要开发矿种为金、硅石、饰石板材、建筑用砂石、砖瓦粘土等。木材蓄积量居贵州省第一位。楠竹蓄积量居贵州省第二位。盛产茶叶、油茶油、水果、桐油、松脂、中药材、黄金、大理石。境内油茶林14万多亩,年产精制侗乡茶油1500吨。

全县有松林996万亩,年生产加工松脂4000吨,居全省第一位。黎平黄牛和黎平香米畅销广西、广东、湖南、及整个贵州省。硅矿石地质储量近1亿吨,现已逐步成为中国大西南工业硅生产基地之一。

黎平现有特级旅游景点2个,一级景点25个,二级景点37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25℃。

三、行政区划

黎平县辖10个镇:

德凤镇、高屯镇、中潮镇、孟彦镇、敖市镇、九潮镇、岩洞镇、水口镇、洪州镇、尚重镇。

辖15个乡(包括2个民族乡)

顺化瑶族乡、雷洞瑶族水族乡、永从乡、罗里乡、茅贡乡、坝寨乡、口江乡、双江乡、肇兴乡、龙额乡、地坪乡、德顺乡、大稼乡、平寨乡、德化乡。

四、历史沿革

“黎平山珍,芳名千里”这是古代文人对黎平古邑文化的赞叹,现在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有一条路名为黎平路。黎平古城,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至今有1300多年历史。唐代,黎平为龙标县治地,时称五脑寨,始兴土司。元世祖至元二十年,改称黎平。北宋巡抚副使龙禹官和丞相司马光上书神宗皇帝:“蛮地古州(驻地今黎平罗里)山珍物丰。蛮民聚党作乱。”神宗下令攻打土酋杨承磊。禹官统宋军在黎平城不远的侗寨枪杀千人后,把这个寨子改称“平越寨”。这是黎平特产和兵燹较早的记载,也是黔东南至宋代以来重要的文字资料之一。黎平,雅名黎阳,素有“黔东咽喉,军事要塞”之称。宋代以来,一直是军事战略要地,征战不息。明代,吴勉率20万农民起义军攻占古州(今黎平罗里)、靖州一带,朝廷命楚王朱桢、汤和率兵围剿,战争长达10年之久。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黎平府,辖五开卫等14个长官司。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红军长征到贵州第一个县城黎平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在这里召开了“黎平会议”,确立了红军长征北上进军的军事战略路线。这里虽然几经战火摧残,但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依在。东城门洞、南城门洞等古城墙依然健在;二郎坡、马家巷、双井街等明清时期民宅建筑依然林立;湖广会馆、胡荣顺商号、九如堂等清初的商业古建依然高耸;何公祠、南泉山古寺、西佛崖、十万坪古战场等宗教军事古迹依然风采。可以说,黎平是宋代至民国一座不可多得的文化储存库。这如此厚重的宋元明清文化积淀,使黎平古城的文化品质及原生态文化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河流井水是一个城市的灵气,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黎平古城,南有南泉山脉环绕,北有北门山脉围拢,形成上至五开下至罗团,长宽分别十公里三公里的船形盆地。城中有清澈见底的龙溪河(现称福禄河)沿北门山脚流下清水江。城内还有五座连绵的五脑山,形成五开回龙。让人称奇的是:先人依五脑地形,运用易经、星宿、天干地支、地理学,进行推算布局,开凿“九八”七十二眼井,眼井布局形象成一幅巨大的罗汉图。这种布局挖井,在国内实属罕见。这方有个性的水井和龙溪,滋润了一方生灵,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黎平子孙,使之人才辈出。明清时期,黎平出进士30名,举人236人。涌现明代翰林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何腾蛟、亚中大夫前吏部尚书梅友月、朱万年等众多的人才。

作为唐代龙标县治地的黎平,从古籍文献上也可读到称赞黎平山水文化的一些史诗。王昌龄贬谪龙标县尉后,天宝年间(742年)在龙溪惜别好友时,写下《送崔参军往龙溪》:“龙溪只在龙标上,秋山孤月两相向。”明万历二十七年秋天,时任南京大理评事的龙起雷,从南京回黎平,徙步龙溪赋诗《祭王昌龄》:“龙标天远接龙溪,黯黯青山月欲低;千年羁魂应不怨,诗荒开遍夜郎西。”这寥寥的几句,却道出了黎平优美的地理特点,也表达了他对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无比同情和赞颂其传播汉文化的精神,诗荒开遍夜郎西的感慨。

黎平古城,是东下湖广,西上云贵的交通要塞,也是清水江都柳江两大河流的分水岭重地。这里盛产杉木、木耳、山药材、牛皮等,为历代商贾云集之地,市场相当繁荣,有小南京的雅称。清代中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四川、江西等省客商在黎平建立商会。现存清代嘉庆湖广会馆占地建筑面积3480多平方米,仅禹王宫内就悬挂有“探花及第”、“状元及第”等各种扁牌题词80多件。木材方面,至今仍保存有5000多年前的阴沉木。“日有千人拱手,夜亮万盏明灯。”就是当年黎平古城繁荣的盛况。当地居民为繁荣经济,常年把山区的茶油、核桃、香菇、天麻、杜仲等山珍药材,由水路运往清水江,下洞庭,到上海,故而让黎平古城一直享誉上海等大都市。自宋代以来,“黎平山珍,芳名千里”的佳话,越传越远,经久不衰。

黎平会议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黎平会议是以遵义会议为伟大标志的系列会议中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具体表现在:

第一,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从江西中央苏区突围出来之后召开的一次政治局会议,在中央全会闭幕后,这是党内最高级别的会议,决定了当时红军长征战略转折的大政方针。因此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等至关重要,决定着中共中央和红军的命运和未来。

第二,第一次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使红军遭受巨大损失错误战略方针。长征开始时,中央错误路线有两个“念念不忘”:一是不肯扔掉“坛坛罐罐”,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时才解决;二是不肯改变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的不切实际的战略方针。一路争吵没休没了,通道会议没解决,是在黎平会议上才第一次明确解决,并以中央政治局名义,以决定的形式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已经过时的错误军事路线。

第三,第一次结束了从1931年11月赣南会议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层受排斥的地位,开始形成了中央绝大多数***(包括过去反对他的人),赞同、支持、拥护他的正确主张的局面,从而为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确道路,对于中国革命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避免中国革命再走弯路,减少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的摸索时间具有重要意

义。

第四,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虽然因后来的情况变化不能实现,但它提出的前进方向、任务、目的,对于团结全党全军力量,鼓舞斗志,消除失败主义和游击主义的危险倾向,坚定红军革命信念,树立胜利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这次会议成为中国***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尝试,开创了我党历史上否定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对中国革命错误指导的先例,是我党对共产国际从盲从到独立思考,从逆来顺受到自作主张的转折点。

五、森林资源

林业是黎平的传统产业,早在清朝乾隆四年(1739),黎平开始人工造林,乾隆四十二年(1777),黎平境内“两岸杉木映印,一江巨筏长流”。木材畅销江淮两广。260多年营林的风风雨雨,黎平人民积累了丰富的营林经验,创造了无比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2006年,全县有林地面积370万亩,森林覆盖率65%,活立木蓄积量1415万立方米,位居全省10个林业县之首,有24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1220种野生中草药材;野兽种类为52属675种。

黎平的旅游资源由自然山水风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和历史人文旅游组成。旅游景观,有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跨度最长的天然石拱桥——高屯天生桥和风光旖旎的八舟河风景区;有被誉为原始林海和竹海的弄相山森林和太平山楠竹林等,楠竹蓄积量居全省第二位。人文景观有肇兴鼓楼群、黎平会议会址、堂安生态博物馆、东门翘街古建筑群等,还有被誉为东方艺术奇葩的侗族大歌、琵琶歌等,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和文物古迹于一体,是贵州东线旅游精品线的重点地区。黎平民族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形式斑斓多姿,主要有民族歌舞文化、民族习俗风情文化、民族建筑文化、民族生产生活文化黎平县森林资源丰富,蓄积量大,以产杉木为主,故有"杉木之乡"之称,属贵州省十大林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58%,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油茶、山核桃、油桐、麻栎、楠竹。

境内森林资源珍稀树种有:

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秃杉

属国家二级保护的:啄核桃、伯乐树、蔸子三尖杉、十齿花、马蹄参、香果树、伞花木、银杏、鹅掌秋、马尾树、观光木。

属国家三级保护的:穗花杉、黄枝油杉、柔毛油杉、凹叶厚朴、红花木莲、乐东拟单性木莲、闽楠、华南五针松、青檀、白辛树、银鹊树、红木。

属贵州省重点保护树种:三尖杉、南方红豆杉、桂南木莲、深山含笑、阔叶含笑、亮叶含笑、擦木紫楠、小叶红豆、花榈木、木荚红豆、华南桦、青线柳、木荷等。

中草药资源

黎平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药用植物有桔梗、金银花、三颗针、勾藤、半夏、独脚莲、三百棒、续断、杜仲、栀子、黄柏、山楂、乌梅、通草、竹莎、金边小黄草、竹节人参、中华秋海棠、中华雪胆等数百种。近几年人工引种栽培的有天麻、杜仲、川贝、茯苓、玉竹、太子参、沙参、牛夕等。,

2021年4月,黎平县入选2021第二届中国文化百强县。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黎平县位列第320名。

2020年11月,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排行榜出炉,黎平县位列第55名。

2020年6月,黎平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

2019年3月,黎平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8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黎平县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文化遗产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2长城 (北京,198712) 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198712 ;沈阳故宫,20047)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10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11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12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13颐和园(北京,199811) 14天坛(北京,199811) 15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 16明清皇家陵寝(湖北明显陵、河北清东陵、清西陵,200011;江苏明孝陵、北京十三陵,20037;辽宁盛京三陵,20047) 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18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19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 20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2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200471) 22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7) 23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24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2007628) 25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26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201081)

自然遗产:1九寨沟(四川,199212) 2黄龙(四川,199212) 3武陵源(湖南,199212) 4三江并流(云南,20037) 5大熊猫栖息地(四川,20067) 6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2007627 ) 7三清山(江西,200878) 8中国丹霞(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含龟峰)、浙江江郎山,201082)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1泰山(山东,198712) 2黄山(安徽,199012) 3峨眉山—乐山(四川,199612) 4武夷山(福建,199912)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昆曲 中国古琴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福建南音 南京云锦 安徽宣纸 贵州侗族大歌 广东粤剧 《格萨尔》史诗 浙江龙泉青瓷 青海热贡艺术 藏戏 新疆《玛纳斯》 蒙古族呼麦 甘肃花儿 西安鼓乐 朝鲜族农乐舞 中国书法 中国篆刻 中国剪纸 中国雕版印刷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端午节 妈祖信俗 羌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忆遗产:传统音乐录音档案(1997,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清朝内阁秘本档(199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清代大金榜(200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纳西东巴古籍文献(2005,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 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案(2007,中国国家图书馆等)。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云居寺塔及石经(北京房山) 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建国门) 北海公园(北京西城区) 安济桥(河北赵县) 独乐寺(天津蓟县) 婺源理坑、汪口古村落(江西婺源县) 丁村民宅(山西襄汾县) 永乐宫(山西芮城县) 牛河梁遗址(辽宁朝阳市) 元上都遗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闪电河) 西安碑林西安古城墙、汉长安古城遗址(西安) 杭州西湖良渚遗址(浙江余杭) 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 江南水乡城镇(苏州周庄、同里)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丝绸之路(中国) 程阳永济桥(广西三江,即风雨桥) 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应县,即“木塔”) 卢沟桥(北京丰台) 开元寺塔(河北定州) 五粮液明代古窖池群、传统酿酒技艺(四川宜宾) 佛光寺(山西五台县) 唐大明宫遗址(西安) 桂林漓江(广西) 福建厦门鼓浪屿 五岳组合(湖南、陕西、河南、山西、山东)万年农业文化(江西万年县) 文房四宝、传统医药、藏医药、江西赣剧(即弋阳腔)等(拟申报)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96数据):1 大运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河南省) 2北京云居寺塔、藏经洞及石经 (北京市房山区) 3中国白酒酿造古遗址:刘伶醉烧锅遗址(河北省徐水县)、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江西省进贤县)、水井街酒坊遗址(四川省成都市)、泸州大曲老窖池群(四川省泸州市)、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四川省绵竹市) 4 晋商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山西省祁县),王家大院(山西省灵石县),曹家大院(山西省太谷县) 5 山陕古民居:丁村古建筑群(山西省襄汾县)、党家村古建筑群(陕西省韩城市) 6 坎儿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7 明清城墙:兴城城墙(辽宁省兴城市)、南京城墙(江苏省南京市)、荆州城墙(湖北省荆州市)、西安城墙(陕西省西安市) 8 牛河梁遗址(辽宁省凌源市、建平县) 9 元上都、中都遗址 (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河北省张北县) 10 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江苏省扬州市) 11 江南水乡古镇 :周庄(江苏省昆山市)、角直(江苏省吴县)、 乌镇(浙江省桐乡市)、西塘(浙江省嘉善县) 12 杭州西湖·龙井茶园(浙江省杭州市) 13 良渚遗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德清县) 14 中国古瓷窑址:上林湖越窑遗址(浙江省慈溪市) 15 哈尼梯田(云南省元阳县) 16 古铜矿遗址: 铜岭铜矿遗址(江西省瑞昌市) 17 临淄齐国故都与齐王陵 (山东省淄博市 ) 18 丝绸之路中国段(陆路部分: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路部分:浙江省宁波 市、福建省泉州市) 19 嵩山古建筑群(河南省登封市) 20 凤凰古城(湖南省凤凰县) 21 南越国遗迹(广东省广州市 ) 22 灵渠(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 23 花山岩画(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 24 白鹤梁古水文题刻(重庆市涪陵区) 25 古蜀文化遗址:金沙遗址、古蜀船棺合葬墓(四川省成都市),三星堆遗址(四川省广汉市) 26 藏、羌碉楼与村寨 (四川省丹巴县、理县、茂县) 27 黔东南苗族村寨:苗岭山区雷公山麓苗族村寨(贵州省雷山县、台江县、剑河县、从江县) 28 黔东南侗族村寨:六洞、九洞侗族村寨(贵州省黎平县、从 江县、榕江县) 29 “苏州古典园林”扩展项目:苏州古典园林及历史街区(江苏省苏州市) 30 “皖南古村落”扩展项目:棠樾(安徽省歙县),李坑、汪口(江西省婺源县) 31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扩展项目:尼山孔庙(山东省曲阜市),孟庙、孟府、孟林(山东省邹城市),颜庙(山东省曲阜市),曾庙(山东省嘉祥县) 32 “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潞简王墓(河南省新乡市 )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

  概述

  截止2010年8月1日,中国已有40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6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

  文化遗产

  (26处)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2长城 (北京,198712) 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198712 ;沈阳故宫,20047)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10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11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12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13颐和园(北京,199811) 14天坛(北京,199811) 15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 16明清皇家陵寝(湖北明显陵、河北清东陵、清西陵,200011;江苏明孝陵、北京十三陵,20037;辽宁盛京三陵,20047) 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18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19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 20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2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200471) 22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7) 23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24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2007628) 25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26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201081)

  自然遗产

  (8处) 1九寨沟(四川,199212) 2黄龙(四川,199212) 3武陵源(湖南,199212) 4三江并流(云南,20037) 5大熊猫栖息地(四川,20067) 6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2007627 ) 7三清山(江西,200878) 8中国丹霞(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含龟峰)、浙江江郎山,201082)

  双重遗产

  (4处) 1泰山(山东,198712) 2黄山(安徽,199012) 3峨眉山—乐山(四川,199612) 4武夷山(福建,199912)

  文化景观

  (2处) 1庐山(江西,199612 ) 2五台山(山西,2009626 )

  其他形式世界遗产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29处) 昆曲 中国古琴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福建南音 南京云锦 安徽宣纸 贵州侗族大歌 广东粤剧 《格萨尔》史诗 浙江龙泉青瓷 青海热贡艺术 藏戏 新疆《玛纳斯》 蒙古族呼麦 甘肃花儿 西安鼓乐 朝鲜族农乐舞 中国书法 中国篆刻 中国剪纸 中国雕版印刷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端午节 妈祖信俗 羌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忆遗产(5处) 传统音乐录音档案(1997,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清朝内阁秘本档(199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清代大金榜(200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纳西东巴古籍文献(2005,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 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案(2007,中国国家图书馆等)。

  预备名单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部分) 云居寺塔及石经(北京房山) 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建国门) 北海公园(北京西城区) 安济桥(河北赵县) 独乐寺(天津蓟县) 婺源理坑、汪口古村落(江西婺源县) 丁村民宅(山西襄汾县) 永乐宫(山西芮城县) 牛河梁遗址(辽宁朝阳市) 元上都遗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闪电河) 西安碑林西安古城墙、汉长安古城遗址(西安) 杭州西湖良渚遗址(浙江余杭) 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 江南水乡城镇(苏州周庄、同里)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丝绸之路(中国) 程阳永济桥(广西三江,即风雨桥) 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应县,即“木塔”) 卢沟桥(北京丰台) 开元寺塔(河北定州) 五粮液明代古窖池群、传统酿酒技艺(四川宜宾) 佛光寺(山西五台县) 唐大明宫遗址(西安) 桂林漓江(广西) 福建厦门鼓浪屿 五岳组合(湖南、陕西、河南、山西、山东)万年农业文化(江西万年县) 文房四宝、传统医药、藏医药、江西赣剧(即弋阳腔)等(拟申报)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96数据) 1 大运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河南省) 2北京云居寺塔、藏经洞及石经 (北京市房山区) 3中国白酒酿造古遗址:刘伶醉烧锅遗址(河北省徐水县)、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江西省进贤县)、水井街酒坊遗址(四川省成都市)、泸州大曲老窖池群(四川省泸州市)、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四川省绵竹市) 4 晋商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山西省祁县),王家大院(山西省灵石县),曹家大院(山西省太谷县) 5 山陕古民居:丁村古建筑群(山西省襄汾县)、党家村古建筑群(陕西省韩城市) 6 坎儿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7 明清城墙:兴城城墙(辽宁省兴城市)、南京城墙(江苏省南京市)、荆州城墙(湖北省荆州市)、西安城墙(陕西省西安市) 8 牛河梁遗址(辽宁省凌源市、建平县) 9 元上都、中都遗址 (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河北省张北县) 10 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江苏省扬州市) 11 江南水乡古镇 :周庄(江苏省昆山市)、角直(江苏省吴县)、 乌镇(浙江省桐乡市)、西塘(浙江省嘉善县) 12 杭州西湖·龙井茶园(浙江省杭州市) 13 良渚遗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德清县) 14 中国古瓷窑址:上林湖越窑遗址(浙江省慈溪市) 15 哈尼梯田(云南省元阳县) 16 古铜矿遗址: 铜岭铜矿遗址(江西省瑞昌市) 17 临淄齐国故都与齐王陵 (山东省淄博市 ) 18 丝绸之路中国段(陆路部分: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路部分:浙江省宁波 市、福建省泉州市) 19 嵩山古建筑群(河南省登封市) 20 凤凰古城(湖南省凤凰县) 21 南越国遗迹(广东省广州市 ) 22 灵渠(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 23 花山岩画(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 24 白鹤梁古水文题刻(重庆市涪陵区) 25 古蜀文化遗址:金沙遗址、古蜀船棺合葬墓(四川省成都市),三星堆遗址(四川省广汉市) 26 藏、羌碉楼与村寨 (四川省丹巴县、理县、茂县) 27 黔东南苗族村寨:苗岭山区雷公山麓苗族村寨(贵州省雷山县、台江县、剑河县、从江县) 28 黔东南侗族村寨:六洞、九洞侗族村寨(贵州省黎平县、从 江县、榕江县) 29 “苏州古典园林”扩展项目:苏州古典园林及历史街区(江苏省苏州市) 30 “皖南古村落”扩展项目:棠樾(安徽省歙县),李坑、汪口(江西省婺源县) 31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扩展项目:尼山孔庙(山东省曲阜市),孟庙、孟府、孟林(山东省邹城市),颜庙(山东省曲阜市),曾庙(山东省嘉祥县) 32 “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潞简王墓(河南省新乡市 )

“黎平山珍,芳名千里”这是古代文人对黎平古邑文化的赞叹。黎平古城,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代,黎平为龙标县治地,时称五脑寨,始兴土司。元世祖至元二十年,改称黎平。北宋巡抚副使龙禹官和丞相司马光上书神宗皇帝:“蛮地古州(驻地今黎平罗里)山珍物丰。蛮民聚党作乱。”神宗下令攻打土  黎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张)酋杨承磊。禹官统宋军在黎平城不远的侗寨枪杀千人后,把这个寨子改称“平越寨”。这是黎平特产和兵燹较早的记载,也是黔东南至宋代以来重要的文字资料之一。黎平,雅名黎阳,素有“黔东咽喉,军事要塞”之称。宋代以来,一直是军事战略要地,征战不息。明代,吴勉率20万农民起义军攻占古州(今黎平罗里)、靖州一带,朝廷命楚王朱桢、汤和率兵围剿,战争长达10年之久。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黎平府,辖五开卫等14个长官司。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红军长征到贵州第一个县城黎平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在这里召开了“黎平会议”,确立了红军长征北上进军的军事战略路线。这里几经战火摧残,但众多的文物古迹依在。如:东城门洞、南城门洞等古城墙;二郎坡、马家巷、双井街等明清时期民宅建筑;湖广会馆、胡荣顺商号、九如堂等清初的商业古建;何公祠、南泉山古寺、西佛崖、十万坪古战场等宗教军事古迹。  河流井水是一个城市的灵气,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黎平古城,南有南泉山脉环绕,北有北门山脉围拢,形成上至五开下至罗团,长宽分别十公里三公里的船形盆地。城中有清澈见底的龙溪河(现称福禄河)沿北门山脚流下清水江。城内还有五座连绵的五脑山,形成五开回龙。让人称奇的是:先人依五脑地形,运用易经、星宿、天干地支、地理学,进行推算布局,开凿“九八”七十二眼井,眼井布局形象成一幅巨大的罗汉图。明清时期,黎平出进士30名,举人236人。有明代翰林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何腾蛟、亚中大夫前吏部尚书梅友月、朱万年等人。  作为唐代龙标县治地的黎平,从古籍文献上也可读到称赞黎平山水文化的一些史诗。王昌龄贬谪龙标县尉后,天宝年间(742年)在龙溪惜别好友时,写下《送崔参军往龙溪》:“龙溪只在龙标上,秋山孤月两相向。”明万历二十七年秋天,时任南京大理评事的龙起雷,从南京回黎平,徙步龙溪赋诗《祭王昌龄》:“龙标天远接龙溪,黯黯青山月欲低;千年羁魂应不怨,诗荒开遍夜郎西。”这寥寥的几句,却道出了黎平优美的地理特点,也表达了他对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无比同情和赞颂其传播汉文化的精神。  黎平古城,是东下湖广,西上云贵的交通要塞,也是清水江、都柳江两大河流的分水岭重地。这里盛产杉木、木耳、山药材、牛皮等,为历代商贾云集之地,市场相当繁荣,有小南京的雅称。清代中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四川、江西等省客商在黎平建立商会。现存清代嘉庆湖广会馆,建筑面积3480多平方米,仅禹王宫内就悬挂有“探花及第”、“状元及第”等各种扁牌题词80多件。木材方面,保存有5000多年前的阴沉木。“日有千人拱手,夜亮万盏明灯。”就是当年黎平古城繁荣的盛况。当地居民为繁荣经济,常年把山区的茶油、核桃、香菇、天麻、杜仲等山珍药材,由水路运往清水江,下洞庭,到上海,故而让黎平古城一直享誉上海等大都市。自宋代以来,“黎平山珍,芳名千里”的佳话。

人口:约49万人

人口密度:110人/km2

黎平县

黎平:

拼音:Lí Píng Xiàn

县名综合:旧为开泰府、美名黎阳

黎平素有“杉海粮仓油壶”,“中国侗都”之称

电话区号:0855

地方时间: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黎平县隶属于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德凤镇。县委书记闵启华,县长王崇松。处于东经108。31’—109。31’,北纬25。41’—26。拥有人口总数五十余万多人。地方邮政编码557300,全县管辖面积为4441平方公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口总数最多及面积最为宽广的地区。黎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地方山清水秀,具有大量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

二、基本概况

黎平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面,东经108。31’—109。31’,北纬25。41’—26。31’,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东南面与湖南靖州、通道县及广西三江县交界,西南面与榕江、从江县毗邻,东北与剑河、锦屏县接壤。是一个以侗族人口为主,侗、汉、苗、瑶、水等多民族杂居的县份,也是贵州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之一。

黎平县是我国28个重点林区县和国家11个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558万亩,森林覆盖率5844%。黎平县至今已发现的主要矿产有金、磷、锰、煤、压电水晶、硅质原料,水泥用灰岩,饰石用石材,建筑用砂石等矿。矿床、矿点(矿化点)106处。其中37种矿产不同程度探明了储量,主要储量产地168处。探明储量属大型矿的有8处,属中型矿的有16处。主要开发矿种为金、硅石、饰石板材、建筑用砂石、砖瓦粘土等。木材蓄积量居贵州省第一位。楠竹蓄积量居贵州省第二位。盛产茶叶、油茶油、水果、桐油、松脂、中药材、黄金、大理石。境内油茶林14万多亩,年产精制侗乡茶油1500吨。

全县有松林996万亩,年生产加工松脂4000吨,居全省第一位。黎平黄牛和黎平香米畅销广西、广东、湖南、及整个贵州省。硅矿石地质储量近1亿吨,现已逐步成为中国大西南工业硅生产基地之一。

黎平现有特级旅游景点2个,一级景点25个,二级景点37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25℃。

三、行政区划

黎平县 辖10个镇:

德凤镇、高屯镇、中潮镇、孟彦镇、敖市镇、九潮镇、岩洞镇、水口镇、洪州镇、尚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