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所称的“怀袖雅物”,指的是什么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7浏览:1收藏

古代文人所称的“怀袖雅物”,指的是什么呢?,第1张

明代的折扇,典雅典雅,是文人地位的象征。然而,随着历史和朝代的变迁,折扇的观念和审美也发生了多次变化。分裂的传统就像断了的风筝,人们对折扇的认知再也回不到明代。

扇子收藏家刘军认为,1949年以后的60多年来,人们对折扇的认知一直存在着偏颇,最常见的就是将折扇视为书画的载体和降温的工具。由于对折扇收藏的痴迷,刘军广泛阅读了古籍中关于折扇的记载。他认为,“明代的折扇典雅典雅,是文人士大夫地位的象征”。然而,随着历史和朝代的变化,折扇的概念和审美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变化。刘军希望人们对折扇的认知能够回归到明代的折扇概念。然而,分裂的传统就像断了的风筝,是无法实现的。

折扇在明代是真正怀秀高雅的东西,但在清代就不一样了。刘军对折扇的热爱源于传统折扇文化在江南地区的广泛影响。他从小就收集折扇。20世纪90年代末,刘军在经营一家旅游公司的同时,开始把大量精力花在整理和完善家庭收藏上。他对折扇的理解也加深了。

在古代,折叠球迷被称为箑而不是球迷。“箑,风扇也。竹子做的折扇。竹子一直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精神和文化象征,如优雅、纯洁、谦虚和谦虚,所以折扇迎合了文人和官员的喜爱,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明代是文人扇发展的顶峰,从统治阶级到文人到地位极高。当时,携带折扇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作为一种优雅的有袖的东西,它必须是放在袖子里,并在客人就座时,显示地位。明朝的衣袖是历代服饰中唯一一种袖子是合着的,而且缝衣袋可以防止东西掉出来的衣袖。”与此同时,在明代,折扇几乎是一种万能的象征。生活中所有想象不到的问题都可以用折扇来解决。例如,在第一次见面时交换问候礼物,婚姻之间的聘礼由粉丝完成;贿赂也会送扇,送扇雅,送金俗,商品就会显得次等。

原文7·1 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2)比于我老彭(3)。”

译文孔子说:“只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上智慧的一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只将古代好的东西做陈陈相因,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汉代以后开始形成古文经学派,“述而不作”的治学方式,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启发作用。

原文 7·2 子曰:“默而志(1)之,学而不厌,诲(2)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评析 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原文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1),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评析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原文 7·4 子之燕居(1),申申(2)如也;夭夭(3)如也。

译文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原文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评析 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称他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

原文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评析 《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原文 7·7 子曰:“自行束脩(1)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评析 这一章中孔子所说的这段话,表明了他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过去有人说,既然要交十束干肉作学费,那必定是中等以上的人家之子弟才有入学的可能,贫穷人家自然是交不出十束干肉来的,所以孔子的“有教无类”只停留在口头上,在社会实践中根本不可能推行。用这种推论否定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过于理想化和幼稚。在任何社会里,要做到完全彻底的有教无类,恐怕都有相当难度,这要归之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

原文 7·8 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4)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评析 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原文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原文 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原文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4)?”子曰:“暴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7)。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评析 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

原文 7·12 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孔子说“富裕如果真的是可以求得到的话,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评析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原文 7·13 子之所慎:齐(1)、战、疾。

译文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原文 7·14 子在齐闻《韶》(1),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评析 《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鉴赏能力也很强,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形容的说法,但他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说明了他在音乐方面的高深造诣。

原文 7·15 冉有曰:“夫子为(1)卫君(2)乎?”子贡曰:“诺(3),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 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评析 卫国国君辄即位后,其父与其争夺王位,这件事恰好与伯夷、叔齐两兄弟互相让位形成鲜明对照。这里,孔子赞扬伯夷、叔齐,而对卫出公父子违反等级名分极为不满。孔子对这两件事给予评价的标准就是符不符合礼。

原文 7·16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原文 7·17 子曰:“加(1)我数年,五十以学易(2),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 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评析 孔子自己说,“五十而知天命”,可见他把学《易》和“知天命”联系在一起。他主张认真研究《易》,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天命”。《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他非常喜欢读《周易》,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多次。这表明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刻苦钻研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原文 7·18 子所雅言(1),《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译文 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原文 7·19 叶公(1)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原文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 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原文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评析 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礼治”等道德观念,从《论语》书中,很少见到孔子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如他“敬鬼神而远之”等。但也不是绝对的。他偶尔谈及这些问题时,都是有条件的,有特定环境的。

原文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评析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原文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1)其如予何?”

译文 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评析 公元前492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桓魋听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砍倒大树,而且要杀孔子,孔子连忙在学生保护下,离开了宋国,在逃跑途中,他说了这句话。他认为,自己是有仁德的人,而且是上天把仁德赋予了他,所以桓魋对他是无可奈何的。

原文 7·24 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原文 7·25 子以四教:文(1)、行(2)、忠(3)、信(4)。

注释 (1)文:文献、古籍等。 (2)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 (3)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 (4)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译文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原文 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1)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2)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3)而为泰(4),难乎有恒矣。”

译文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评析 对于春秋末期社会“礼崩乐坏”的状况,孔子似乎感到一种绝望,因为他认为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难以找到他观念中的“圣人”、“善人”,而那些“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的人却比比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能看到“君子”、“有恒者”,也就心满意足了。

原文 7·27 子钓而不纲(1),弋(2)不射宿(3)。

译文 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评析 其实,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和用网捕鱼,和只用箭射飞行中的鸟与射巢中之鸟从实质上并无区别。孔子的这种做法,只不过表白他自己的仁德之心罢了。

原文 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译文 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评析 本章里,孔子提出对自己所不知的东西,应该多闻、多见,努力学习,反对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的做法。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他的学生这样去做。

原文 7·29 互乡(1)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2)其进(3)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4)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5)也。”

译文 (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评析 孔子时常向各地的人们宣传他的思想主张。但在互乡这个地方,就有些行不通了。所以他说:“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孔子“诲人不倦”的态度,而且他认为不应死抓着过去的错误不放。

原文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评析 从本章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欲仁,斯仁至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

原文 7·31 陈司败(1)问:“昭公(2)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3)巫马期(4)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5),君子亦党乎?君取(6)于吴,为同姓(7),谓之吴孟子(8)。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译文 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其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评析 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夫人,违反了礼的规定,而孔子却说他懂礼。这表明孔子的确在为鲁昭公袒护,即“为尊者讳”。孔子以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为最高原则,所以他自身出现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又不得不自嘲似地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事实上,他已经承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只是无法解决这个矛盾而已。

原文 7·3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译文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原文 7·33 子曰:“文,莫(1)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译文 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评析 对于“文,莫吾犹人也”一句,在学术界还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此句意为:“讲到书本知识我不如别人”;有的说此句应为:“勤勉我是能和别人相比的。”我们这里采用了“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这样的解释。他从事教育,既要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他说自己在身体力行方面,还没有取得君子的成就,希望自己和学生们尽可能地从这个方面再作努力。

原文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1)为之(2)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3)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评析 本篇第2章里,孔子已经谈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本章又说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题,其实是一致。他感到,说起圣与仁,他自己还不敢当,但朝这个方向努力,他会不厌其烦地去做,而同时,他也不感疲倦地教诲别人。这是他的由衷之言。仁与不仁,其基础在于好学不好学,而学又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重在能行。所以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相互关联、基本一致的。

原文 7·35 子疾病(1),子路请祷(2)。子曰:“有诸(3)?”子路对曰:“有之。《诔》(4)曰:‘祷尔于上下神祗(5)。’”子曰:“丘之祷久矣。”

译文 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评析 孔子患了重病,子路为他祈祷,孔子对此举并不加以反对,而且说自己已经祈祷很久了。对于这段文字怎么理解?有人认为,孔子本人也向鬼神祈祷,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迷信天地神灵的人;也有人说,他已经向鬼神祈祷很久了,但病情却未见好转,表明他对鬼神抱有怀疑态度,说孔子认为自己平素言行并无过错,所以祈祷对他无所谓。这两种观点,请读者自己去仔细品评。

原文 7·36 子曰:“奢则不孙(1),俭则固(2)。与其不孙也,宁固。”

译文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评析 春秋时代各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区别,这在孔子看来,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尽管节俭就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其越礼,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

原文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1),小人长戚戚(2)。”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原文 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话题作文600字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话题作文600字 篇1

 自信,就像是通往成功道路的大门。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在不断地成熟,脑袋里的记忆时隐时现,如倒带一样在慢慢找回以前的自信。

 曾经的我们是青涩的,曾经的我们是快乐的,我们有着80后独有的忍耐与坚持,我们又有00后的阳光与活泼,就这样造就了我们90后独特的个性。

 走在校园里,自信的身影无处不在,操场那一串坚实的脚印,矫健的步伐,体育生们在尽情挥洒他们汗水,这是自信的体现。他们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看完体育生们的斗志昂扬,在转过头来听教室那一阵流利大声的英语对话,他们彼此互相对照口型努力练习,只为那一个漂亮的分数,是自信这个“大功臣”在压着他们,闪耀着光辉,散发着他人所没有过的魅力与芬芳。

 曾经的我是一个很自卑的女生,总是羡慕他人做什么事都有自信,而我却像是一个沉入海底的石头,无人问津。走到哪里,我都想着有意躲避他人的目光,就像刚犯了案的小偷等着警察来抓。后来,却因一个眼神而改变了。那次美术课上老师喊我回答三原色是什么,我一时不知所措,呆呆的站在座位上,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敢回答。窗外知了在叫着,似乎厌倦了这夏天的枯燥,我不断地用手搓着书的边缘,卷起来后再展平,展平后再折起来,额头的汗水在不听话的往外流,老师似乎察觉到我的不安,她鼓励我说,“别着急,慢慢想,我们都在等你。”抬起头来,我的目光触及到老师那炽热的目光,感觉有一股强大的能量在支撑着我,我声音响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顿时,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他们为我高兴,我也拥有了自信。

 自信是一盏明灯,鼓舞我们走出阴霾;自信是一本字典,蕴藏着无穷的知识;自信是成功的伴侣,为我们扫清前进路上的曲折,让我们拥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

 让我们驾着“自信”这艘轮船,去完成属于我们的单人旅行吧!

话题作文600字 篇2

 “哈哈哈……”从课堂上传来一阵阵清脆的笑声,咦?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就来告诉你吧。 今天在教室 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口语交际课。老师让我们组成小组,上台表演,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热烈地谈论起来。 表演开始了,我最喜欢的有两个。 第一个是陈诚哲、刘正阳和刘一鸣表演的。陈诚哲遇到一道不会的题,刘正阳和刘一鸣来帮助他一起解答。陈诚哲问:“你们能告诉我这道题怎么做吗?”刘一鸣和刘正阳爽快地答应了说:“我们帮你想想。”然后他们就一起动脑一起思考,最后解答了这道题。陈诚哲高兴地说:“太谢谢了,下次咱们还一块动脑吧!”“好啊!”说完台下想起了掌声。虽然这个节目很短很普通,也很简单,但能让我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 这个节目完了,下一个也很精彩。 第二个是我和几个同学连同老师一起演的。老师很难受,然后有许多同学问候老师:“老师,你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要不要打120?”老师有气无力地说:“医生是治不好的。” 同学们说:“刘老师你到底怎么了,把我们都弄糊涂了!” 刘老师又说:“我是心病。”说着还把假发摘下来给我们看,还说:“你们看我这一头白发,怎么面对你们这些活泼可爱的学生呢?” “那才象一位资深老教师呢哩!”同学们纷纷安慰刘老师:“老师,没关系,头发白了我们依然爱你。” “是呀,人都会老,我们也会有白头发呢!” 我也对老师说:“我爸才三十多岁,头发也白了好多,不就白头发吗?”老师一听:“真的?那有你爸垫底,我就不怕了。”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一片掌声,大家都笑了。 今天这节课,真是既有趣又有意义。我体会到口语交际能提高我们的说话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能激发我们交友的渴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我喜欢口语交际。

话题作文600字 篇3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走进毛泽东》这部**。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的一幕幕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受到极大震憾。

 毛泽东于189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的韶山冲。他8岁入私孰。这就是他的起萌学习,在那时他就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尤其爱读古典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这些为他以后的革命斗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毛泽东17岁离天家乡告别父母到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在那里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依靠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常人难以想向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战胜了国民党蒋介石有精良武器装备的800万军队。他不愧是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和政治家。革命胜利后,毛泽东常用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勉励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险,永住直前。

 一天,他和几们工作人员登山,太阳快下山时,身边的一个人对他说:“主席,前面没路了,太阳也快落山了,我们回去吧!”毛主席对他说:“你累了吧,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只走到半山腰,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听完这些话,他们羞愧的同时更明白了主席话中的深刻含义,他们奋力前进,直到顶点。从这些小事中也不难看出毛泽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毛泽东的精神教育了我,鼓舞着我。

 毛泽东伟大的人格魅力,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奋勇前进;他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话题作文600字 篇4

 我是一条鱼,我生活在鱼缸里。玻璃很透明,透明到不真实,但对我来说,却很坚硬。

 虽说每天有人喂食,有人给鱼缸里加几块鹅卵石,但是这看似平静的生活却并不如意。就拿每天的换水来说吧,虽说“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使人人皆知,但这一家子还是天天换水,就算没有”水至清则无鱼”的理论,换水的过程也很难熬,先是把我从水中捞出来,晃得我七荤八素,然后又把我丢到一个塑料盒子里——盒子里可以说是只有几滴水,等他们把我放回注满水的鱼缸后,新一轮的折磨又开始了,鱼缸随着人的脚步一晃一晃,鱼缸里的水也如长江一般波涛汹涌,我被晃得头晕眼花,身子还不时地撞在玻璃上。每当鱼缸终于安顿下来时,我总有一种经历了飓风劫后余生的庆幸。

 一天一天,就像换水时流进水管的水一样,来不及看一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长大了的小主人突然心血来潮,要玩一个“大变活鱼”,我就被理所当然地捞出了鱼缸,被小主人抓到了聚光灯下,举得高高的,让所有人看到,证明我只是一条鱼。没错!我只是一条鱼!我不是用来做装饰的摆设!我也不是用来玩弄的玩具!也不是用来表演的道具!我在他手中挣扎着,但越是挣扎,握的越紧,我想大声喊叫,可一条鱼是不会发出声音,是不会说话的。我只能在心中呐喊,做出无声的抗议。

 当小主人把我举到最后一个观众面前后,终于让我回到了鱼缸。但磨难远远没有到尽头,他又把鱼缸举起来,刚换过水的鱼缸又湿又滑,只听见一阵玻璃破碎的声音,我又一次离开了水。我再一次在心中向他们呐喊:我也有生命!我也有尊严!一条鱼也应该被爱护!但他们仅仅是把我抓起来——我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入了一片黑暗……我听见一阵熟悉的音乐——

 哦,原来只是一个梦。

 没错,鱼,的确是不会说话的,但不代表它没有想法。天下还有多少不会说话的“鱼”在等着人们驻足他们的心头,倾听他们的心声……

 大家,有没有关注过,身边还有多少“鱼”有苦难言听听鱼的声音吧!

话题作文600字 篇5

 在魏都的一处农村后院,一位老当益壮的老人练着拳,吟着武穆鄂王的《满江红》,显得分外神采奕奕。他,就是我的爷爷。自小,他就被我太祖父于合秀上校严格要求,要求他忠孝两全,刚毅不屈。

 由于他出身军人世家,所以自小有军人的坚定。正是他的刚毅,影响了我爸,也影响了我。

 他是一个十分和蔼的人。

 有一次回老家,他每天都让我晨练和扎马步,有时我会偷懒,可他只是笑了笑,让我进屋,嘘寒问暖,和蔼地摸摸我的头,说,下次可不要这样。但每当我再次偷懒,他却还是笑笑。

 小时候在许昌,每天早上一大早他就让我起床,我骑在羊背上,和他一起去买菜,农村的菜都新鲜,爷爷和我每天都在魏都襄城这个古都中最朴实的小乡村里,呼吸着最新鲜的空气,笑着迎来每一张朴实的脸,是享受也是兴奋,爷爷的笑让菜农们对他印象特别好,每当有人发生不愉快,他就笑着调节气氛劝解双方。有一次,买菜时,一个调皮的小孩把他牛皮大袄划拉一道口子,这件大衣是他老战友赠送的,对他来说意义非凡,但他也只是笑了笑,和蔼地劝告了小孩,小孩的家长一个劲地赔礼道歉,他露出黄牙笑笑说没关系。

 他对我们充满了爱。

 我们回家时,他就乐的合不拢嘴,充满了喜悦;可每当我们离去,他就怅然若失,老泪纵横。他重感情,只会把泪洒在亲人身上。

 我依然记得,在我们即将回来的时候,准备为我们接风洗尘,我们回来,总可以吃的满嘴流油,吃得痛快。

 他喜好文学,阅读古籍篇章。

 爷爷最喜欢岳飞,总是告诉我他的故事,他看书,就像一个学生求知若渴。他虽然不是文人,却有文人风度。

 莲花之城————许昌。大雪纷飞,雪地中,一老者练武咏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雪地中那高大身影留下了满满执着。

话题作文600字 篇6

 手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得经常使用的一个部件,写字、吃饭、看书、系鞋带,几乎没有一件事是不用手指的。

 指尖,是人身上最先尝新的地方。冷、暖、痛、痒,它最先知道,也是最快反应。可是,手指还有许多你看不到它的作用,它可以弹奏出很多声音,也能表达喜悦、悲愤和激昂。我的指尖几乎天天都在触碰对我的人生有着极大意义的“四大件”——画笔、吉他、布和针。我的理想是长大了当一名服装设计师,或者做一个街头自由自在的吉他手。

 从小,父母就一直让我学习舞蹈。每次表演,我都穿着花花绿绿的演出服。那时,我的心头就会颤动一下,像一只遥不可及的蝴蝶在空中飞舞。我迷上了服装设计。起先,我学习漫画、连环画,就是为了能用自己的画笔设计出自己的服装。每当我的指尖捏着笔尖在画板上挥舞的时候,我就仿佛看到那些漂亮的大姐姐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骄傲地穿行在T台上,那只遥不可及的蝴蝶就飞临到了我的心端。我坚定了这个目标。

 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我倍受打击,手指经常被针扎,刚做完发现又错了。但我没有气馁,错了再改,痛了包扎伤口再做。说心里话,“服装设计”这个理想,我从来都没有放弃,因为我明白我正是在用指尖触碰我美好又充满色彩的未来。

 吉他,可以说是让我最难以抉择的一件乐器了。小时候,我学了古筝,学了一半,就不学了,总觉得古筝凄凄惨惨的乐调,不符合我热烈、豪气的自己。妈妈说,一个女孩子,一定要学一门乐器。于是,我绞尽脑汁选择了吉他,总觉得吉他自由、洒脱的性格符合我的个性。可是,学着学着,我差点放弃了。因为吉他需要不停地在弦上按紧、跳动,手指酸痛酸痛,久而久之,手指磨出了厚厚的茧。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现在,我都能抱着吉他边弹边唱了。

 我在用手指谱写灿烂人生!

话题作文600字 篇7

 阳光使人温暖,阳光使人光明。阳光代表着一切正义的力量,它指引着人们。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它便是我的阳光

 在我小的时候,我认为这个世界是无聊的。因为我没有什么事情做。小时候因为作业少,闲的时间有很多。所以调皮捣蛋是为了消磨时间,为此妈妈还骂过我多次,说我不懂事。

 直到有一天爸爸带我去了一回书店,它改变了我前行的路,如太阳般指引了我。

 那是老师让我买一些统一的练习题让我们做。不得已只跟爸爸去书店。那时的我觉得看书是最无聊的了,文绉绉的,有些地方我还读不懂,还不如看电视。但当我进去书店的儿童区的时候,我惊讶了,因为那里坐着许多与我一般大的孩子,个个手中拿本书看的津津有味,或一个,或一两个,或一群围着。

 在不知不觉间,原来与我同龄的孩子竟爱上了看书,不应该都和我一样讨厌看书吗在我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抱着好奇我便拉着爸爸回到了儿童区。是什么有趣的情节使他们喜欢上了书看了看那群与我同龄的人,发现看的最多的便是一本叫《笑猫 日记》的书。

 便拿来一本看看,不一会竟然有些痴迷了。没想到这么好看。“在看一页把!”每当看完一页都是这样想的,直到一个销售员过来说让我和那边的小朋友一起坐着看,这时我才回过神来,对爸爸说我想买这本书。爸爸好像看不懂我了,先是一愣,然后一句话也没说,径直拿书付钱去了。

 只是没有想到,就是这本书,打开了我进入书海的大门。它改变了我的生命航向,使我变得平静。就如阳光照在我身上,也照亮了我的未来。

话题作文600字 篇8

 在那个朝气蓬勃的初春里,在一个充满明媚阳光的午后,我遇见了你——动漫,从此,我的生活因你而美丽。

 你是另一个世界的缩影,在你的'世界中,也有千千万万的人物像我一样生活着。他们可能有着相似的性格却又只是自己,就好像都是云却有着不同的形状;都是花却有着不同的芳香;都是星却闪烁着不同的光芒。他们在你的世界里经历着不一样的人生,或许其中许多事永远不可能发生在我的身上,但是他们的精神却一点点充实了我的灵魂。

 他们面对挫折毫不逃避,即使受伤也努力前进,让我感受到了坚强与坚持,努力的从一个遇到一点事就依靠别人的胆小鬼,慢慢成为现在能独立完成好事物的自己;他面对不公平却仍然微笑的瞬间,我领悟到了宽容,从那时起我便收敛了自己的坏脾气,温和的待人接物;看到他们十年后的重逢,我嘴角扬起的同时泪水也从脸颊滑落,那种名为友谊的感动在心中流淌,一点点散发温暖……遇见你,了解你,我的精神世界被丰富,被填满,变得那样美丽动人。

 曾经读过一句话:道理对于理解它的人来说,才有意义,对于不理解的人,那只是一句废话。在遇见你之前,许多道理我都无法理解,它们或许太过深奥,或许无法实践,就像被云雾遮盖的风景。但幸好,我遇见了你,就那样穿透了迷雾看见了道理隐藏的美丽

 因为遇见你,所以我知道有的错过可能是一辈子。

 因为遇见你,所以我知道母爱可以创造出多么伟大的奇迹。

 因为遇见你,所以我知道童年的动画不只有喜洋洋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因为遇见你,所以我知道真正的友谊不论多久依然存在。

 你看,因为你,我的生活有多美丽,就像原本暗淡的夜空中多出了几颗闪亮的星;就好像单调的草地上多了几朵明艳的花,就好像孤独的河里多了几尾活泼的鱼。生活就那样精彩而有了活力。

 生命因你而美丽,谢谢你一直的陪伴。

话题作文600字 篇9

 清晨,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春姑娘的香气引着我来到学校。今天,我校组织去春游,自从知道这个消息后,我便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我终于要随着春姑娘的脚步去遨游在春的世界里了。

 春天,是一个百花吐蕾,生机勃勃的季节。伴随着香气的指引,我们来到了森林田野之中/瞧!清清的小河上,一只只肥鸭在水中嬉戏,给春天添上了几笔生机。走进绿绿的草地,小草已长出了长长的辫子,路边的小野花开心地笑着,仿佛在为我们的到来而是表示欢迎。在草地上打个滚,抓一把泥土,抱一下大树,自由自在地感受春的气息。而这些却都酝酿在暗香之中,暗暗的香气,一点也不引人注意。

 从古至今,多少诗人、作家被春姑娘的美丽所神魂颠倒,多少人对春赞叹不已,而又有几位能想到在这迷人的景色背后,还有一种事物在默默地现身,那就是“暗香”。

 香气看不见,摸不着,它把好处都让给了花儿、草儿、树木,让它们享受人们的赞美,而自己却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奉献着。香气给春天也蒙上了一层的气息,花香、草香、泥土的香气都默默地奉献着,毫无怨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自然界中和香气外,我们人类中也有像暗香一样默默无闻奉献的人。比如清洁工,他们整天为我们的家园清理污物,任劳任怨,却一直在默默地工作;警察,这个光荣的职业,也像暗香一样默默地为社团的安宁日夜操劳;母亲,她们不也像暗香一样吗?为自己的儿女付出那么多,但却无声无息,任劳任怨,不求回报……还有很多很多无私奉献却不图免得的人,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

 今天,还是清明节,正如诗中所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的心中还怀有一种悲伤之情,那些为了解放事业英勇献身,抛头颅,撒热血的无名烈士不也正像暗香一样吗?

 从现在起,我也要向这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学习,做一个属于祖国的“暗香”。

话题作文600字 篇10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许多多的事,它们就像天上的繁星,闪动在脑海里。随着时光的流逝,有些事我已经忘记了,可有一件事却让我记忆犹新,感动不已。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和妈妈去街上买菜。还没走进菜市场,就听见一声声要和。"葡萄,大巨峰葡萄,不甜不要钱哎!""哎,瞧一瞧,看一看啊!"看着这些喊得面红耳赤的小贩,我心里想:这些人就知道昧着良心赚钱,真是奸商。

 我们正在选菜时,忽然,水果摊前"呼啦"一下子聚集了很多人。出于好奇,我和妈妈挤进了人群,只见地上躺着一位老人,他全身挺直,口吐白沫,眼珠子向上翻着。有几个人在老人周围忙碌着,有的捏人中,有的试图叫醒他。这时,人群中挤进来两个小伙子。我一看,正是刚才吆喝最凶的小贩。他们来干什么想起他们刚才的那个样子,我认定他们绝对不会干好事。

 可让我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蹲在老人身旁,卖水果的那个看了看说:"是中风,赶紧送医院!"说着,他钻出人群对卖蔬菜的说:"哥们儿,快把大爷扶到我的三轮车上,我们去医院!"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了几个人,他们和卖蔬菜的一起把老人抬上了车。卖水果的跨上三轮车,扭头对另一位卖水果的老大娘说:"大娘,您帮我看着摊子,我先不卖了!"大娘说:"你去吧!"于是小伙子启动了车,三轮车渐渐消失在路的尽头……

 人群先是一阵沉静,紧接着是一阵"啧啧"的赞扬声。我被眼前的情景感动了,刚才的那种轻蔑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我对妈妈说:"妈妈,以后我们就买他们的蔬菜和水果吧!"妈妈笑着点了点头。

 那一幕至今让我难忘,让我感动不已。它也告诫我,以后不要以貌取人。

古籍上的三大长生不老药,白纸黑字,为什么从未被人成功配制?

长生不死,一直以来是很多人都在追求的,或者说是全人类都在追求的一个美好的目标。而这一点在古代的帝王身上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尤其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为了让自己的千秋大业能够永远的流传下去,他痴迷于长生不死药的寻找,炼制。甚至不惜派遣徐福出海寻药,不过最后的结局也是很明显的。秦始皇并没有成功,甚至在巡游的半途就因病去世,而秦朝而因为胡亥的昏庸二世而亡,成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也许正是因为秦始皇满世界都没找到长生不死药的原因,所以我们后世人总认为长生不死的仙药是非常的神秘的。但是事实上,在葛洪的《抱朴子》中其实早已经记录了不少的长生不死药的配方。所以就这个方面来看,似乎也不是那么的神秘呀,毕竟方子都有了,对照着配制不就结了。不过看完药方后,想来会有重新的认识呢。因为,真的不好弄啊!

第一种:肉芝

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种仙药的秘方吧。这个方子是相当的简单了,就一个原材料,那就是肉芝。不过难就难在肉芝的身上了。传说中,如果你走在深山老林中,遇到有七八寸长的小人坐着车子,骑着马经过你的身边的话。那么,同志,你撞大运了,因为你遇到了千年难见的肉芝啊。这种时候,就应该小心翼翼的从后面跟上去,然后一把抓住。抓住后也不用做什么处理,直接生吃就行,吃了后就可以羽化登仙了。不过讲真,这样真的很残忍啊,小人的模样,怎么下得了口啊!

第二种:蟾蜍与蝙蝠

第二种比起肉芝的话,从模样上来说,虽然丑了点,但是好歹心理压力小一点。不过这种药也不好找啊。因为虽然原材料不过是蟾蜍和蝙蝠,看似不难寻。但是一旦加上了年份的话,那就稀少的不行了。毕竟一万年的蟾蜍和一千年的蝙蝠,那还是动物吗?妥妥的妖精啊,对比起战斗力的话,普通人类恐怕是不行的。

第三种:风生兽

最后一种要说的就是一种叫做风生兽的神奇生物了,传说中这是一种浑身青色,外形像豹子却只有狸猫大小的野兽。而且这货可以说是打不死的典型啊,想要捕获他,还有着一整套的流程。首先要用大网去捕捉他们,捉到以后,必须先用几车的柴火去烧他,烧完以后得拿刀死命的砍他的头,砍完以后他看起来是死了。但是也绝不能放松,因为这不过是假死,这个时候必须要赶紧拿石头上生长的菖蒲去塞他的鼻孔。做完这些,他才是真的死透了。待他死后,要取出他的脑髓,然后和上菊花,定时定量的吃上十斤,那么就可以活上五百岁啊!

以上就是《抱朴子》中记载的三个长生不死药的配方,一溜看下来,也算是彻底的明白了难处在哪里。这些原材料,简直是难找到爆炸啊,而且就算这些药不难找,恐怕一般人也不忍心下手什么的吧,毕竟看起来有些残忍啊。不过当长生不死摆在眼前,想来也是一个很难的选择题啊!(来自网络,侵删)

1 寓意好的词语

原发布者: 亚

寓意好的成语篇一:寓意好的成语古代寓意好的成语大全,吉祥名字大全,吉祥话语大全,祝福语大全,先知中国命名网白头富贵:牡丹树上站着两只白头翁。牡丹寓意富贵,两只白头翁表示夫妻,寓意夫妻白头到老,富贵到头。百子图:由一百个形态各异的童子构成,表示人丁兴旺、子孙多,同时寓意祝贺多子孙。长春白头:长春花枝头站着白头翁,寓意夫妻和谐、长春不老,彼此席哪个伴到白头。吹萧引凤:又称弄玉吹萧、肖史弄玉。相传秦穆王有一女,名弄玉,善吹萧,一日梦见一英俊青年戴羽冠、披鹤氅、骑彩凤,由天而降,自称为华山之主,要娶弄玉。秦穆王在华山寻得此人,名肖史,相貌出众,也善吹萧,弄玉也非常喜欢。八月十五完婚后肖史乘龙、弄玉乘凤双双腾云而去。人称女婿为乘龙快婿,新娘为吹萧引凤。娥皇女英:娥皇、女英是古帝尧的两个女儿,同嫁舜为妃,后舜南巡湘江,死于苍梧。娥皇、女皇闻讯赶来,悲痛万分,也死于江、湘之间。传说娥皇、女英的眼泪将竹子染成斑痕,现称潇湘竹和湘妃竹。九嶷山,又称苍梧山的潇巷竹最多。夫妻和合:由鸳鸯和荷花表示夫妻相处和好、相亲、相爱之意。夫荣妻贵:由芙蓉和桂花组成,寓意丈夫荣耀,妻子位置也随之优越。瓜瓞绵绵:大者曰瓜,小者曰瓞。瓜,籽多藤长,大小瓜结在绵长的藤上象征着子孙万代、世代绵长,又指良缘之喜。常常用累累的大瓜和绵长蔓表示。和合如意:由荷、盒、灵芝组成,寓意和谐美好,称心如意。和合万年:和谐、美好、长久的

2 带有寓意的文言文

和氏之璧

《韩非子·和氏》其喻义为:只要是金子,总有发光之时。

原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喻老》其喻义为:防范于未然之时

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管仲、隰朋师老马与蚁

《韩非子·说林上》其喻义为:老马识途

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三人成虎

《韩非子·内储说上》其喻义为:众言可成真

原文: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滥竽充数

《韩非子·内储说上》其喻义为:假的可以混淆,但假的终究是假的。

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国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3 寓意好的词语,两个字的词

[jí xiáng]

吉祥

吉祥,汉语词汇。

拼音:jí xiáng

好运之征兆,祥瑞,吉利;幸运等。

古籍《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成玄英 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徵。

如意

如意,汉语词汇。

拼音:rú yì

释义:1、符合心意。

2、一种象征吉祥的陈设品,常被作为礼品馈赠友好。玉如意特点鲜明,大多做工精细,是一个值得收藏的品种。

4 “未”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啊

未闻 未予 未言 未蒙 未来

未: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未消(不必,不要);未一(不再一一去详细叙述);未敢苟同;未知可否;未审(不知);未的(不确实,不确切);未足(不足,不能);未如(不如);未妨(不妨);未若(不如);未孚(不算大信,不是至诚);未足轻重(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未应(不曾,不须);未为不可(不是不可以);未逮(不及;没有达到)

未若复吾赋不幸。——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未为简易。——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游人虽未盛。——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犹未能也。——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未);未傅(未成年的人);未遑(来不及,没有闲暇);未遇(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未宾(没有归顺);未集(未能完成);未臻(未到圆满的地步);未极(无穷远处;未到尽头;没有停止);未意之志(没有完成的志向);未第(科举考试中未中);未萌(事情发生之前)

wèi

滋味。后作“味”〖taste〗

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叶也。——《说文》

wèi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did(have)not;notyet;never〗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5 包含寓意好的字有哪些的词语

清泠 残破 翩跹 落寞 尘封 封存 把盏 簪花 烟波 怅惘 黯然 悸动 渺茫 天穹 翕动 衣袂 迷惘 游弋 殷红 倏忽 蓦然 恬淡 萦绕 皱褶 定格 凋落 信笺 倒带

崖悔 洛尘 饮涧 邪殇 囚涯 追怨 落幕 残情 蓓蕾 迤逦 迷惘 徜徉 旖旎 氤氲 徘徊 品涵,诗瑶,袅娜,桃夭,舒啸,思雨,依琳,水影,翰墨,笑靥,唯美,若诗,熙雅,芳菲,韶华,欣怡,若馨,雨欣,韵予,思如,洁蕊 秋菊;柳絮;飞雪;朦胧;故乡;梦幻;温馨;才华;夙愿;秋水;清茶;诗意;问情;可人;醉人;迷人;痴迷;期待;眷恋;血缘;涟漪;香梦;渔歌;晒秋;寻根;珍惜;倩影;呢喃;希望;黄昏

严世蕃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恶人,但是在历史上对于他的聪明确实不吝赞赏。

严世蕃很会揣摩人心,尤其是朝臣和皇帝的心思,所以他才能长袖善舞的纵横朝堂。

最具典型的就是他被抓捕后的处置。当他被下狱后,他就提前安排了人传播言论,来让自己脱罪。

当时严世蕃派人大肆散播消息,说审理自己的三法司要为杨继盛和沈鍊(liàn)申冤,称他们之所以会死,全部是严世蕃等所为。

三法司也确实把此罪列为头条,可是却被聪明的徐阶驳回。原来,严世蕃知道当年最终给杨、沈二人定罪的就是嘉靖皇帝,绝非是自己所为,而嘉靖却是一个有些刚愎自用且极爱面子的皇帝,看到这些罪名肯定不会批准的,因为一旦批准,就意味着嘉靖要承认自己的错误(造成杨、沈冤狱),这是嘉靖所不能容忍的。

所以要不是徐阶的存在,他还真可能无罪释放了。

还有一回,嘉靖皇帝夜传圣旨,询问某事当如何处理,很难定夺。严嵩与大学士徐阶、李本商议半天,每人各写一帖处理意见,可是反复斟酌,始终不敢回复皇上。严嵩只好派人飞马向严世蕃求教。

时间已过凌晨两点,不能再拖了,三人不得已只好将商议的结论誊录交上了。不料,皇帝看了都不满意,让打回来重写。恰在这时,严世蕃的回帖来了,照他写的抄录一份交上之后,皇帝顿时满意了。

这么多书,如星河浩瀚,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学士们也不可能完全记得。而严世蕃,一个非科班出身,只是靠父亲走后门混进官场的人,竟然可以办到,除了聪敏博学,还能说什么呢?

光这些还不算出奇,严世蕃的精力旺盛的简直不像凡人。都说酒能误事,但这严公子居然吃喝玩乐和处理公务两不耽误。

可惜有着如此才能,他却不走正道,贪赃枉法,卖官鬻爵,最终落个凄惨下场,实数应该,所以人无论多聪明,还是要走正道啊。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