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要入海求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7浏览:1收藏

秦始皇为什么要入海求仙?,第1张

作为一名雄才大略、独创体制的 封建君主,统一天下后却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寻神仙、求仙药的活动中。为此,他巡游全国、北击匈奴、坑杀儒士、兴建宫室,不惜一切手段企图长生不死,以至最后死在了巡游求仙的途中。秦始皇的求仙活动对秦王朝的统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秦始皇为什么会对成仙不死之道如此虔诚、神往、至死不悟呢?毫无疑问,这一现象的背后 隐藏着深层次的多种原因,其中既包括社会的、政治的,也包括个人的因素。深入 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解开秦始皇执着求仙的千古之谜。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深深地铭刻着时代的烙印。秦始皇的求仙活动自 然也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的影响,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神仙思想起源于灵魂不灭的观念。据闻一多先 生考证,西方的羌族很早就有了肉体毁尽、灵魂永生的观念。后来这一思想东渐并流寓于齐地,与齐地的肉体不死、灵肉并生的观念相结合,演变成纯粹的肉体不死的神仙思想。 神仙的老家在西方,今甘肃、新疆一带,正是古代羌族的居地。西北黄土高原的人民在远古时期就有神仙住在昆仑山上的传说。《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籍中,记载着传说中西方 的不死民、不死树、不死药等。周穆王西游,见到过西王母,竟流连忘返。可见在先秦时期,西北地区的神仙学说是有着广泛影响的。

秦国虽然起源于东夷,“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但是他们长期 居住在西北,在羌的 包围之中成长和强大起来,因此他们已相当羌戎化了。传说中秦的先人造父曾经在周穆王西游时为之驾车,自然,穆王会见西王母的故事也会在秦地广为流传 ,对秦人产生着巨大 的影响。斯维至先生认为,在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中,很多方面反映了羌人灵魂不灭的思想及其他羌戎文化的特点。据《史记》的记载,秦国历代国王也都有迷 信神灵、祭祀神鬼的 传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秦始皇,自然会在内心深处受到神仙学说的影响。

二、政治因素

秦始皇信奉神仙学说,除了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及人们认识水平的影响外,还与他所 处的政治地位、政治环境有极大关系。

专制主义恶性发展的产物。

在秦始皇统治时期,他以气吞山河的气魄 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由于秦始皇的权力是登峰造极、无所限制的,群臣们对他的任何想法只能是迎合,很 难提出异议。因此,他渴望成仙的愿望也在不断受到周围的支持和赞同。没有当头棒喝,自然很难迷途知返。由于陶醉于战争的胜利、统一的成功、无限的权威,使在臣僚们一片歌功 颂德之声中的秦始皇更加忘乎所以。既然自己所取得的功业是“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 不及的”,那么自己的寿命也应该是前所未有的,别人没有达 到的求仙愿望,自己当然也应该达到。在专制主义的文化背景下,秦始皇自我陶醉、惟我独尊、惟我独是,什么历史经验、自 然规律、生命周期,他都完全抛置脑后,很容易做起了权威无限、生命无限的美梦。

三、个性因素

秦始皇的求仙活动,除了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外,还与他贪婪自负的个 息相关。统一全 国后,他“意得欲从”,人力所能做到的好事他都有了。正如 丘琼山所说:“始皇既平六国,凡平生志欲无不遂,惟不可必得志者,寿耳。”特殊的经历、自负的性格和无限的欲望,都导致他对求仙的兴趣超出了常人。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诗和流传久远的民谣都描述一个美丽又神奇的传说——王质遇仙,也记载了烂柯山与围棋这一史实。美丽的故事,神奇的传说,吸引了许多文人骚客,如晋代的虞喜,南北朝的任昉,唐代的孟郊、刘禹锡,宋代的朱熹、陆游,明代的徐渭及近代的郁达夫、邓拓等,有的亲临,有的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烂柯山已收入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辞源》、《辞海》、《中国地名大辞典》等名典,名声远播海内外。由于烂柯山远播的名声和传说本身的美丽,神州大地上称烂柯山或有烂柯传说的地方甚多。仅凭笔者从网上搜索和有关资料查找,就有山西陵川的棋子山,河南新安的烂柯山,广东肇庆(端州)的烂柯山,四川西昌、达州、福建南平、陕西洛川、江苏吴县、山西武乡的烂柯山,成都的烂柴山、山东莱芜的棋山,武夷山的仙弈台等都有类似的传说。且大都以正宗自居。那么,古籍中的“王质烂柯”究竟指的是何处烂柯山呢?“围棋仙地”又到底在何方呢?对此,众说纷纭,连近版《辞海》对烂柯山今址也作了回避,《中国历史文化悬案总览》则将其列入,称“烂柯山”有6座。

翻开浩如烟海的古籍,可以看到,最早记载此一传说的主要是晋代虞喜的《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方对棋。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已烂朽,遽归乡里,已非矣。”南朝梁代任昉的《述异记》这样写道:“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从以上两处记载可以看出,“烂柯”这一美丽的传说主要有二个要点:一是地点在信安,山名石室;二是主人公是王质,主要内容是观棋柯烂。根据以上两个要点,我们来分析判断一下全国各地烂柯山及有相似传说的主要有浙江衢州、河南洛阳新安、广东肇庆高要的烂柯山和山西陵川的棋子山。先从地点上分析,浙江衢州自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名信安,历经晋、南北朝、隋,直至唐咸通年间(860-873)方改为西安,广东肇庆的高要,南北朝时为高要,隋初(581年)改为端州,隋阳帝(605年)改为信安,到唐(618年)又改为端州,宋后改为肇庆,高要现属肇庆。浙江衢州称信安有600多年,而广东高要晋时并未设。广东肇庆高要烂柯山又名腐柯山,浙江衢州烂柯则名石室山等。河南的新安县旧称东垣,北周时改名新安,唐移新址至今,名未变。他不像浙江衢州虽自东汉初平三年(192年)置新安县,但到太康元年(280年)即已改名为信安。山西的陵川,隋时设立,一直未更名。翻阅《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旧称信安的除衢州、高要外,还有湖北麻城、四川彭城、浙江常山及广东开平县东、北京霸县东,这些则无烂柯山及烂柯的传说。再从主要内容上分析,浙江衢州的烂柯故事主人公是王质,字子仙,俗称王子,家有老母及弟王贵,王质以采樵为生。中间的故事同史书上的记载,结尾是王质观棋不解,正待请教,童子(少年)已不见,王质想念家中老母、幼弟,回身抄斧,发现斧柄已烂尽。归家后,人事已非,家都不存在了。经打听,人们说当年王质上山砍柴,一去不复返,至今已百余年了。后王质重返烂柯山,得道成仙而去。广东肇庆高要的烂柯山,主人公也是王质,神仙则为南、北二斗仙翁(一说为赤松子),王质吃的则是蟠桃,余则差不多。而河南洛阳新安的烂柯山,主人公则是王乔,有人误认为王乔是王姓樵夫之误,实则不同,王乔是道教遵奉的神仙。杜光庭《王氏神仙传》云:“王乔有三人,有王子晋王乔,有叶县令王乔,有食肉芝王乔,皆神仙,同姓名。”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王乔仙洞前有块诗碑,题目是《奉题河南府烂柯山铁斧诗》,开头两句“我生江南山水间,尝闻王口有柯山”,就表明了烂柯山应位于江南,而非中州之地。而山西陵川的棋子山,有学者证其为围棋的发源地,山又称箕子山、谋棋山,山名本就不同,烂柯传说虽相近,但主人公却是李忏,神仙是两位老者,故事在箕子洞前。

从以上等地烂柯山及传说的分析,要数浙江的衢州和广东肇庆的高要最接近虞喜、任昉的记载了。但要引起重视的是,虞、任两位对石室山(烂柯山)地形地貌都未作详细的描述,距两位最近有些描述的只有前文引用的孟郊诗中曾写到“惟余石桥在,独自凌丹虹。”这首诗的诗句为《烂柯山石桥》由此可见,跨空石梁(桥)是烂柯山的重要地形、地貌。浙江衢州烂柯山又名石桥山、石室山、悬室坂,主峰如一座巨大的石桥,石桥下主洞高10米。而广东肇庆高要的烂柯山只有烂柯坪、烂柯寺(旧存)等,并无石梁、石桥之类的地形地貌。

另据《隋书·经籍志》、《洞天传》中称:“王质者,东阳人也(隋,信安属东阳)。”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说“烂柯山在衢州信安王质隐处,为天下洞山第三十”。此后的众多典籍则大都认为烂柯山在衢州。更可令人信服的是《志林》的作者虞喜是浙江余姚人;《述异记》的作者任昉曾在新安(今浙江淳安西)为太守,唐人孟郊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他们都生活在浙江,对衢州烂柯山的有关记述应是比较可信的。

综上所述,“王质烂柯”的传说最令人信服的地点当属浙江衢州的烂柯山。陈祖德先生称之为“围棋仙地”当是名至实归的。

汉武帝听取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恐怕不符合历史事实。起码,他的尊方士之术就甚于尊儒术。这也难怪,汉朝到了他这一代,疆域拓展,四海臣服,他是皇帝,享尽人间极乐,惟有能否当真“万寿无疆”,才是他的一块心病。于是求不死之药,求长生之术,求异人仙境,便成了他最热衷的事。

时闻当今能“呼风唤雨”的大师(不知是否可称方士?)的什么“功能”(不知是否可称方士之术?)曾得到“某某领导”、“某某首长”的首肯。这一招很高明,竟以“某某领导”、“某某首长”的人格信誉来证明自己的货真价实,决非假冒伪劣。但这不是首创,汉武帝时的方士们就用过这种手法,他们抬出的汉武帝,正是当时最高的“领导”,最大的“首长”。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齐桓公好服紫,而一国尽服紫,汉武帝好求仙,则方士遍天下。方士之术盛行,汉武帝不仅负有领导责任,而且直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国人的“唯上”观念渊源很深,上有所好而下必盛,就基于对“上”的迷信。“上”也会骗人么?这是迷信“上”的人格;“上”也会受骗么?这是迷信“上”的智商。其实,“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负书出于洛”之成为“圣人设神道为教”的滥觞,就是“上”也会骗人的铁证。至于“上”也会受骗,汉武帝大概就是一个不朽的典范。可以说,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一辈子都在求仙,一辈子都在受骗。此仅举两例:

方士少翁,知汉武帝思念已去世的宠妃王夫人,在夜里以方术让汉武帝自帷中望见王夫人现身,天生丽质,楚楚可人,于是少翁就被封为“文成将军”。倘若这位“文成将军”日后不“为帛书以饭牛”,并称“此牛腹中有奇书”,结果被汉武帝认出他的手迹,汉武帝恐怕会一直把他当神仙的。

方士栾大对汉武帝说:他的老师(即古代仙人安期、羡门之属)告诉他:“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要汉武帝“贵其使者令为亲属”,“使之通言”,于是汉武帝拜栾大为“五利将军”,封“乐通侯”(此所谓“贵其使者”),又把卫长公主嫁给他(此所谓“令为亲属”),派他入海求其师。倘若不是和他同去的人戳穿了他的西洋镜,这位“五利将军”大概也能当稳了驸马爷。

这两位使汉武帝受骗上当的方士尔后都被汉武帝识破机关并掉了脑袋。然而,汉武帝只是看出他们是假方士,却没有看出方士之假;只是看出他们的伪方术,却没有看出方术之伪,因而此后才会对一位叫公孙卿的方士说:“得效文成、五利乎?”因而此后依然去蓬莱求仙,上泰山封禅,在长安、甘泉筑台候神。他本来是应该观“文成”、“五利”之假而知方士之虚、方术之伪的,却很不情愿因此而打破了修炼成仙,乘龙登天的美梦,只好落得个一辈子受方士之骗,且一辈子被方士拿来作行骗的金字招牌的结局。

汉武帝终于看出方士之虚方术之伪并悉罢方士候神人者已在“烈士暮年”。他说了一段很有感慨的话:“昔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哪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不知道因为汉武帝信方士信方术而一辈子跟着疯疯颠颠信方士信方术的人们听了这话后有何感触,只是希望如今某些新方士新方术的善男信女们读了这段话后能有所悟也有所得。

陶弘景(456536年),为南北朝道教学家、中药学家 。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又号胜力菩萨,或云陶胜力,卒后溢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道教徒。陶弘景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影响的人物,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陶弘景博学多才,曾被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很受统治者敬重。其思想渊源于老庄哲学及葛洪神仙道教,亦兼杂有儒家、佛家之说,在医药方面对本草学有着较深的研究,尝整理《神农本草经》旧文,并增收魏晋以来名医所撰《名医别录》,合编为《本草经集注》七卷(原书已佚,现有敦煌卷子残本)。该书收集药物七百三十种,首创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等分类,并按药品来源及自然属性论述药物形态、产地、主治、炮制、贮藏等,亦较《神农本草经》等书为详。所载“诸病通用药”则为以疾病为纲进行药物分类的先导。《本草经集注》一书总结南北朝以前的药学成就,为唐代《新修本草》的撰写奠定了基础。此外,另撰《养性延命录》,收录魏晋以来各家养生学说。尚有《陶隐居本草》十卷、《陶氏效验方》五卷、《太清要草木集要》、《太清诸丹集要》、《炼化杂术》、《合丹节度》、《药总诀》、《服饵方》等医学本草学著作多种。陶弘景为世医出身,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且有武功。他自幼聪慧,约十岁时即读葛洪《神仙传》,深受影响,三十六岁辞官隐居句容茅山,并遍历诸有名大山,访求仙药。当时,他深受梁武帝萧衍的信任,虽则他时梁武帝多次赠官不受,但梁武帝有关国家大事都要向他咨询,所以时人对他有“山中宰相”的称号。陶弘景思想是释、道、儒三家融于一体的代表人物。就医学而言,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贡献最大的早期人物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本草著作有10余家之多,但无统一标准,特别古本草由失效年代欠远,内容散乱,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临床运用颇为不便,他担负起“苞综诸经,研括烦省”的重任,将当时所有的本草

详见百科词条:陶弘景 [ 最后修订于2015/11/7 14:03:02 共147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在中国古籍上,徐福是一个胆大的炼金术士。在秦始皇正痴迷神仙时,徐福自愿东游为始皇帝找不老药,最终自己却一去不复返。历史上对他也有很多的讨论,徐福愿意去找不老药本来就是一个骗局,为了钱财,为了逃生或者为了开发海外等等。徐福找不到不老药的原因可能是他本来也没有打算真正找药带回去。在秦始皇正梦想长生不老时,徐福抓住了这个机会,说自己知道三个仙岛,能为皇帝找到不老药。秦始皇下重金让徐福去寻找,第一次徐福回来推脱说海上有巨大的鲛鱼阻碍,秦始皇派人去真的捕杀到了一条大鱼。皇帝又紧接着派他二次东游寻神仙。 这次徐福回来说海神索要童男童女做为礼物的要求,这明显是徐福自己的一个说辞,可能就是为留在海外打基础吧。皇帝为他找来童男童女又一次浩浩荡荡的东游了,始皇帝期待着徐福带回不老药,但是这次徐福却一去不复返了。历史上说,徐福到了日本,气候温暖,人民和善,便就在那里安居了。徐福没有将不老药带回来,自己留在了日本,可能是因为这就是他的一个骗局所以自己不敢回去。徐福就是想欺骗一大笔财富,因为不满秦始皇而想要摆脱统治。正好独留海岛,教化一方,不也是一种好去处吗?

作者小传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苏洵之子。嘉佑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第。后考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中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古代山西诗人中,名气最大的要数白居易了。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眼看还要继续乱下去,由彭城县令升任徐州别驾的白季庚,便送儿子白居易到南方避乱。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随后南北奔走,备尝艰辛。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后来又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也写得较好,历来为人称道,诗云:“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从这些诗中可见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从他家骨肉分散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程度。白居易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这首诗,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自到长安,顾况为之延誉后,白居易有时居长安,有时在别处,曾去过徐州、襄州、杭州等地,交结了一些诗人,真正开始了他的诗人生涯。他27岁方从乡试,次年为宣州刺史崔衍所赏识,送往长安应试,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3岁时自洛阳徙家于秦,卜居渭上,距长安约百里,到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就在授翰林学上这一年前后,娶杨虞卿从妹为妻,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

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

元和六年(811年)四月,因母亲去世,白居易丁忧居渭村,而他的爱女金銮子也在这一年夭折。居渭村三年多,白居易又贫又病,好友元稹时常分俸济其困难。元和九年(814年)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后因上疏请急捕刺武元衡者,为宰相所恶,被贬为州刺史,又为中书舍人王涯所谗,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此次连续被贬,对白居易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和教训,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避祸远嫌,“不复愕愕直言”,“世事从今口不言”。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以游历山水、作诗为事,慕起陶渊明来,希望作个隐逸诗人,并转而事佛,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总之,被贬江州司马,是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

白居易在江州四年,后移忠州,元和十五年召还。宪宗崩,穆宗继位,授中书舍人,后又拜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转上柱国。白居易精神重又振奋,诗云“得水鱼还动鳞发,乘轩鹤亦长精神。”但因当时朋党之争仍很激烈,他不但不能有什么作为,而且“终日多忧惕”,惊叹“高有罾缴忧,下有陷阱虞”。很快又感到失望。他恐再遭权幸谗害,不敢久留朝中,便请求外任,于长庆二年(822年)出为杭州刺史,避开了朋党残酷倾轧的朝廷,从此思想进一步消沉,诗云:“谁知名利尽,无复长安心。”“敢辞官远慢,且贵身安妥。”荣枯任之,听天由命,颇有些与世相忘的意思了。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他蓄妓与嗜酒无厌,直到暮年。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而在白居易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嗜酒,据他自己说,“唯以醉为乡”,“往往酣醉,终日不醒。”宋人统计白居易诗,说他“二千八百首,饮酒者九百首。”所以如此,都是为了逃避现实,自我麻醉。他还进一步从佛教中寻找精神倚托,寻求解脱之法,用佛家消极出世思想麻醉、安慰自己。《大宋高僧传》所载白居易向名僧致礼稽问佛法宗意,与名僧探讨佛理妙义,多在出守杭州后。白居易进而持斋坐道场,并且从此后一直好佛,经常持三长月斋,即在一、五、九月在家坐道场。所以白居易又为古代文人中崇佛、达观的代表,历代不少人对他称赞备至。其实,他之崇佛,并非真心事佛,而是为了解除烦恼,寻求解脱,是对社会的消极反抗,是一种退缩,也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中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是仕途坎坷,感到失望所致。饱经忧患后,才潜心释氏以寄托。白居易晚年所撰《醉吟先生传》自我表白云:“性嗜酒、耽琴、*诗。凡酒徒、琴侣、诗友多与之游,游之外,栖心释氏”。可知他是先酒乐而后佛的。他甚至怀疑真有佛否。同时又炼丹学道。从严格意义上讲,白居易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信徒。同时,他之崇佛,还出于健身的原因。这便是他有时一边持斋、坐道场,一边又在心中想着妓乐美酒的原因。

虽则消极、蓄妓、耽酒、信佛,但在杭州刺史任上,他政绩斐然,关心民间疾苦,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此外,还浚城中六井,以供市民饮用。

长庆四年(824年)五月,在杭州任期满。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于是,他卜居于洛阳履道里。至此为官20来年,竟然凑不足买房钱,只好以两匹马抵偿,于此可见他为官之清廉。第二年,他除苏州刺史,在苏州刺史任上只一年多,便因病免郡事。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刘、白二人结伴归洛阳。一年后,白居易又转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58岁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后除河南尹,寻以病免,64岁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因心境消极和健康原因,他不愿再为官了。60岁时,儿子阿崔夭折,这对诗人又是一打击,73岁时,曾施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揖。卒年75岁。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白居易的诗,前面已讲到,自少年时代便写得很好。16岁时“野火春风”之句,已成为千古名句。最为出名,堪称中国古代诗歌杰作的叙事长诗《长恨歌》,是他35岁为周至县尉时作。该诗以民间流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加以虚构,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动人,被评论家认为是唐代歌行体长诗中最好的一首,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在这首诗里,他敢于批评唐玄宗的荒*。至有“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等语。后面描写两人之深情,既微有讽刺,又饱含哀怜。说及生离死别的情形,笔锋颇常感情。全诗从曲曲折折的故事中兴起层层波澜,感情充沛复杂,读之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

他45岁时所作另一首歌行体长诗《琵琶引》,也是同样受到人们高度评价的诗。他被贬作江州司马后,在浔阳江头和友人话别,舟中离别酒筵上,感伤之中,忽听邻船有弹琵琶声,移船相邀,原来是一位年老色衰、独守空船的歌妓,也有无限愁绪,借琵琶寄托幽怨。白居易听了她的身世,不仅深为同情,而且因之想到自己的不幸,因而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便作了这首可与《长恨歌》媲美的长诗。前面叙歌妓的生平状况、可悲身世,后面以“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转而写己,最后云“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青衫”,因此也成典故。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很多优点,描写细致,音节和谐,尤其描写琵琶声音那一段,真是令人一唱三叹。而最重要的,还是感情的真挚。这两首长诗,是白居易留给后人的无价瑰宝。

白居易其他诗歌中,价值很高、为人称道的是前期所作的那些讽谕诗,尤以《秦中吟》和《新乐府》出名。刚步入仕途的白居易,反映民生疾苦,为正义而大声呼喊,“不识时忌讳”的勇气是非常令人钦佩的。《秦中吟》10首,首首如利剑,《重赋》谴责官府进奉羡余物,残酷盘削百姓,“夺我身上绫,买尔眼前恩。”《轻肥》写权贵赴宴会的气概和酒食的丰美,最后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歌舞》写公卿们日中乐饮、夜半歌舞的享乐生活,结句是“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买花》写长安城中有钱人竞买牡丹、以豪奢相夸耀,最后说:“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议婚》同情贫家女难以出嫁,《伤友》慨叹苦节之土的凄惨生活,《伤宅》讽刺豪门大兴建筑,“一堂费百万”。《不致仕》嘲讽八九十岁不肯退休的贪权者。《立婢》对不为好官立碑而虚伪地为某些人歌功颂德表示不满。《五弦》对当时不少人不懂传统文化而表示惋惜。可知全是批判、鞭挞和发牢骚者,是对德宗贞元到宪宗元和初黑暗政治的有力揭露,刺疼了统治阶级,难怪“闻《秦中吟》则权豪遗近者相目而变色矣。”白居易对自己的《秦中吟》也甚为自负,在编其诗集15卷完成后题的一首诗里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新乐府》是与《秦中吟》差不多在同一个时期写出来的,是白氏讽谕诗中重要的另一组诗,共50首,写的是高祖武德至元和之间的事,时间跨度较《秦中吟》大,内容也更广泛。白氏在《寄唐生》诗中说他的乐府诗:“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推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可以说是他写《新乐府》的宣言和对《新乐府》的最好说明。被人们广为传诵的著名之作《卖炭翁》、《杜陵叟》、《缭绫》、《新丰折臂翁》等,即为《新乐府》中篇章。每首诗都有明确而强烈的中心思想,即序中所明言的“苦宫市也”、“伤农夫之困也”、“贪女工之劳也”、“戒边功也”、“忧蚕桑之费也”、“念寒隽也”、“戒求仙也”、“刺佛寺浸多也”、“疾贪吏也”等,鞭挞、讽刺,辞激情真,毫不留情,乃至大声疾呼。这些诗篇爱憎分明,除讽刺外,也有歌颂。这些诗篇,充分说明了白居易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是作者心迹的真实表露。他在《新乐府序》中明确宣布,这些诗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其事核而实”,宣称自己写的都是真实事件,更表现了一个中青年诗人扶正疾邪的战斗精神。在诗风上,继承了《诗经》、乐府古诗和杜甫歌行的优良传统,又采用了当时民歌的自由句法,形成了自己带有创造性的风格。

总之,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是他全部诗歌中最富战斗力的作品,连同《长恨歌》、《琵琶行》,是白居易诗歌中最优秀的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可宝贵的部分。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也大都写得很好。总的来说,前期诗歌较后期诗歌更有价值。因为世途险恶,他后来的诗作再也没有了中青年时期的锋芒,是十分令人惋惜的。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不言而喻,白居易诗对后代诗歌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白诗将永远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流传千古。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轼生平年表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

1036 苏轼降生

1054 娶王弗

1057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 举家前往京都

1061 仁凤翔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 任职史馆

1065 妻丧

1066 父丧;服孝(10664-20687)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1068 娶王闰之

1069 返京;任职史馆

1071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 任密州太守

1076 任徐州太守

1079 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 谪居黄州

1084 往常州

1085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86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 北宋亡

仙3详细攻略仙3详细攻略

景天夜寝时,闻有开门声,竟误将闯入的唐家堡千金唐雪见视为贼人,雪见乃唐家堡现任掌门的孙女,景天所任事的永安当即是唐家的物业。为证实身份,雪见出示唐家密传的毒蒺藜暗器,此时,地震来袭(动画),景天为暗器所误伤…景天识得雪见所摔破的茶壶乃海棠红紫砂壶,遂以修复茶壶为条件,与雪见交换解药,并约定天亮后于城南竹林碰头交换。雪见走后,景天即将茶壶修复,随即上床睡觉。

天亮后,景天取下架上的海棠红紫砂壶欲出门赴约。(可先拣拾场景中的物品道具)庭院中的黎鸳指赵管事又搬回一堆古董,正等着景天去鉴识。进入大客房见到赵文昌,当即挨了一顿排头,并让其帮忙鉴识古董:

1、兽面纹爵:赝品外沿有缺口

2、玉双龙首璜:真品边缘薄而锋利,赝品较厚

3、玉禅出牙环:真品颜色较浅

4、青瓷熏炉:真品底部有裂痕

5、白釉烛台:真品下半部分颜色较暗

(此剧情后,在小游戏中会出现选项;鉴识成功后,可得到赝品,并可在游戏后期,随剧情换得真品。)景天鉴出没半个真品,赵管事气呼呼的要找死麻脸算帐。

此时,另一头的雪见正潜入唐家堡的百毒楼搜寻解药,但闻里间传来密语声,中年男子与老年男子正为五毒珠争吵,忽觉隔墙有耳,情急的雪见误触机关,由壁画进入了密道。往前见到异兽花楹,花楹一头在墙上撞出大洞,并一起钻洞而出。

景天对黄满都佯称要替丁叔办事,这才步出永安当。在南面乘渡船过河,来到竹林却不见雪见踪影,不知再经一晚会否毒发,遂决定往唐家堡找她。往前几步,迎面撞见一名道士被老者追赶,原来道士假冒蜀山弟子,遭老者揭破,景天指道士并无“降妖谱”便知是假。待两人走后,拾起道士遗落的木剑,暗忖雪见或因惧怕妖怪故不敢前来,遂决定穿过璧山前往唐家堡找她娶解药,顺便看看妖怪是何模样。

璧山:一个简单的迷宫。

提示:景天——石门;雪见——毒雾;龙葵——巨石;紫萱——蛊阵;长卿——木桩

唐家堡:行至门前遭唐井阻挡,并指雪见已因窃取门中机密而遭逐出唐门。景天无奈,且天色以晚,故先返回永安当。

渝州

景天一入大厅即遭赵管事一顿痛骂,正欲上门板打烊时,闯入一红发男子(既重楼)。重楼意欲当剑,只索一文钱,景天交付当票时,重楼叹到他竟沦落至此,景天不明所以。回到房里,忖量此剑虽巨大,但感觉很轻,且似乎年代久远。上床就寝后,剑无来由的动起来;景天半夜解手时,巨剑竟自动跟出,景天吓得跑出永安当,剑却如影随形,一路跟随。一路跑至竹林,与雪见撞个满怀,待景天恢复意识,不由自言自语,雪见则要他说个清楚:

1、我没有,我没有!

2、我是说这把剑…

3、你…你该给我解药了吧?

九龙坡:一个简单的迷宫,抵达尽头时,迎面来了两个霹雳堂的弟子,闻听雪见是唐门的人,当即开打。获胜后,霹雳堂又来了援手,但景天却告晕倒,雪见孤掌难鸣,二人乃被押往霹雳堂囚禁

宾化

二人被囚禁于赌坊地牢,景天闻霹雳堂弟子所言,似乎要以雪见交换唐门的什么东西,雪见表示家中惟有掌门爷爷疼她但如今已病得神智不清,其余门人皆恨之入骨,岂会在意她的生死?雪见自有定见,遂要景天依计行事。一阵高呼引来狱卒,闻听唐家堡不愿以五毒珠交换,故意欲欺凌雪见。魔剑与花楹适时为二人松绑,二人乃得力拼三名狱卒,胜后正欲走出牢门,迎面又撞上四名狱卒阻挠。摆脱狱卒后,景天又告晕倒,雪见估量自行走脱容易,谅霹雳堂不致为难名不见经传的景天才是,遂将景天拖往一处库房暂避。适巧发现有一竹筏,乃先顺流而下。来至一间仓库,见景天并未受伤,暗忖他系没用被下坏了,经花楹催促,雪见乃依依不舍的离开(雪见离队)。

景天醒后却不见雪见身影,心下不免着急。由仓库二楼走出即是宾化市集,女童丸子指漂亮姐姐匆忙往南去了。走出城门,瞧见雪见立于树下,她很自豪此招高明的江湖战略,景天不明何以近曰老是晕厥。闲话过后,雪见决定尽速离开(雪见加入)。二人刚迈开脚步,又遭两名霹雳堂弟子拦路,打败之后,竟变身为怪物(胜后得炎宿),霹雳堂弟子何以变身为妖怪不得要领,雪见则催促往南面大渡口而去。

大渡口

进入后,雪见提议就地休息,景天依言放下魔剑并为她取水而去。雪见欲试魔剑分量,但却是纹丝不动,心中认定景天的确有两下子。景天返回时,雪见萌生返家心思,但念及爷爷神智不清,且门人又争夺掌门之位,况且自己又偷取解药和花楹出门,无意间又听到了门中机密,恐怕不会轻饶她的:

1、别担心,我会保护你的。

2、不会吧?有那么严重吗?

3、他们到底有什么阴谋?

景天自认功夫差可以勤练,要不就上蜀山寻仙求道去。雪见因胸口有伤,赶路便再发作,乃席地而坐,运功疗伤,景天百无聊赖径自睡着。第二天天色大亮,二人乃继续赶路。

一路杀至立有“大渡口”石碑的江边时,眼看前方既有船只,但后头又追来四名化为妖怪的霹雳堂弟子。战胜后,雪见不支倒地,但追兵又至,幸船上的徐长卿和紫萱施发击退妖怪,二人被救上船去。

景天醒来并获知得救经过,雪见引介长卿和紫萱乃未婚夫妻,唯长卿谦称是蜀山弃徒,并问道魔剑来处,景天居实以告,长卿则感纳闷不已:景天背剑在身时,他可以背负二人上船;但单独取剑则沉重无比。紫萱表示二人有事要见蓬莱掌门,只因与长卿的恋情不未蜀山掌门认可,长卿更因而被逐出师门,故欲请蓬莱掌门说情,长卿当即传授蜀山心法予景天,可供景天修习之需,因魔剑太耗人灵力,除非仙人,否则恐将灵力耗尽衰竭而亡。三个时辰过后,景天在船舱找到雪见,问道蜀山功夫修炼进度,并教起景天如何说话:

1、好!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唐女侠!咱们后会有期!

2、我如果不用剑的话,哪里比得上你半点。

3、什么切磋切磋,你要想学,我教给你!

雪见指江湖规矩,凡武功心法皆不可外传,故教训了一顿。船首甲板再见长卿,获知他与紫萱系在一年前奉命看守锁妖塔时才结识的,他因身中妖魔剧毒,幸为紫萱舍身相救;但紫萱用蛊神解毒时,适为掌门师父瞧见而误以为两人行苟且之事。蜀山掌门怀疑紫萱是妖,更欲将之锁入锁妖塔。船尾甲板找到紫萱,言道长卿是蜀山继任掌门人选,依门规,若是成亲则自绝入室弟子名分;而俗家弟子又不能当掌门,故掌门不允二人亲事,又道是彼此有误会,故与蜀山掌门起了争执:

1、为什么会有误会?

2、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吗?

3、真可惜…

紫萱因系苗人,又信奉女娲娘娘,在蜀山掌门眼里便是异族,此番前往蓬莱请掌门商风子道长说情。

船·长江

返回船首,长卿指海面上有很多妖类活动,得准备应战了,正好也让他瞧瞧修炼的成果。(长卿、紫萱加入)船只生命值若在终点前归零则告失败,但可重新来过,所得物品亦不会丢失。途经两个场景后,抵达镇江。

镇江

下船后,雪见要单独逛逛,长卿和紫萱则要分别采买食物和饮水,景天只好单独闲逛。

景天行至山坡上,发现长卿正与虎踞镖局总镖头方秋豪交谈。方总镖头指蜀地妖魔横行是他兄弟亲见,必然不假;长卿转述蜀山锁妖塔倒塌,故有许多妖类逃出,蜀山五长老结成法阵,阻止妖魔外窜,其余弟子则分头下山捉拿妖魔。长卿虽已非蜀山弟子,但师门遭变,自当效力,遂交代景天尽速回船。

雪见在虎踞镖局闻知总镖头将有入川之行,遂委请带东西去唐门,方秋豪不欲与唐门牵扯,且因无忧仙果难以长途运送,复因景天进入,攀上交情之故,特传授炼制之法。(可选一人学习)

惊魂刀左剑所在屋子后方,发现人形花楹正遭齐亮为难,她无意间撞见齐亮赶尸的行当(时间棒:会影响好感度),景天遂让齐亮向人形花楹道歉了事。

返回船上时,紫萱正与长卿谈及镇妖剑被盗才酿成锁妖塔倒塌之事。长卿急欲由陆路赶回蜀山,委请景天与雪见陪同紫萱走一趟蓬莱,并将此消息传达给商风子掌门,谅必不会坐视不理。(长卿离队)

船·海

长卿走后景天三人乃往蓬莱而行,期间再遇海战,经过四个场景后抵达蓬莱。

蓬莱

船至码头边上,左边有“四方四象枢”,可随机恢复精气神。往前进入迷宫。地图1:

在折道中,会遇见垂死的蓬莱弟子天玑,敦请速往拯驹黄门。由此再往前既是御剑堂。(旁有可恢复精、神的平台)

进入御剑堂大殿,惊见蜀山掌门清微道长正为难蓬莱掌门商风子,商风子见清微举止有异,清微则威逼他回话。景天三人趋近时,紫萱一眼识破此并非真正的清微道长,否则何以不识紫萱,假扮清微的邪剑仙当即发动攻势,但为随后出现的重楼化解并仓促逃离。重楼对紫萱自禁灵力而濒临险境多有关切,紫萱表示自有分寸且无须他人置喙。

重楼离去后,商风子虽不明五长老与80年前做过什么,蜀山锁妖塔封印解开之因姑且不论,关键则是如何再次将之封印,尽管年代久远,但锁妖塔为五灵之力封印应可确信,因而尚得由五灵力寻求重新封印之法。紫萱有感私事不必节外生枝,但恐邪剑仙在蓬莱惑众不成,必往蜀山兴祸,未免真假清微道长混人耳目,决定先赶往蜀山揭穿阴谋。临别时,商风子致赠“水镜”仙术书,另指殿外左侧有秘道可直通海边。步出秘道,来到蓬莱海边,三人再搭船直下唐家堡。

唐家堡

紫萱因急欲赶往蜀山,遂将景天二人送至此地,承诺事情办妥后必和长卿再来造访:

1、……多保重。

2、如果有用得到我的地方,一定要来找我!

3、代我向徐大哥问好!

(紫萱离队),雪见可担心得天天面对个大傻瓜了;景天到很想上蜀山,因从小就梦想能拜入蜀山门下学习御剑飞行,可又担心留下雪见被唐门欺负。雪见要景天稍候,待她偷偷见爷爷一面即回。景天苦候个把时辰未果,又见花楹突然见神情焦躁飞入门内,景天乃决定入门查看。行至雪见房外,瞧见人形花楹遭居心不良的唐萃调戏,景天上前(时间棒)怒斥唐萃,替花楹解围。(此时时间棒不按可得古董)

议事大厅内雪见已获知爷爷仙逝的消息。堇姑娘表示尚未下葬,但因雪见触犯门规,故不允见面;唐芷芸更怒指雪见并非唐家人,且偷盗五毒兽不告而别。雪见推测爷爷过逝近两月却至今未葬,莫非是要炼“三尸三虫”?堇姑娘并不否认,唐芷芸进一步指责雪见勾结霹雳堂要挟唐门,并与不明男子私奔,这才气死了爷爷。雪见闻言怒气冲冲的跑开,景天追至前门并询问唐,获知雪见往璧山去了。(雪见离队)

渝州

景天由璧山返回渝州西南竹林皆不见雪见踪影,但不知雪见是否来到此地,不如溜回当铺瞧瞧。绕到永安当后门,景天忖量带走轻巧值钱的古董并寻获雪见,就此闯荡江湖,再也不回来了。面对琳琅满目的收藏,还真不知如何取舍。景天失手摔破瓷瓶引来赵文昌和一干伙计,见他身背当品,认定是偷盗,景天正感百口莫辩,魔剑适时出现吓退众人,景天乘机逃出。

景天被迫在城隍庙借住一宿,累得不醒人事时,竟由魔剑中窜出一少女龙葵,并直呼景天为哥哥;景天认定她是魔剑中的仙女。龙葵忽然变身,表示衣物皆遭焚毁,要景天找衣服给她,并指明要“广袖流仙裙”,景天识得此乃年代久远的宫廷宝物,龙葵则问道何以面有难色:

1、那是宝物耶!

2、那很值钱耶!

3、我根本没有!

变身龙葵改称景天“小子”,要求他去当铺找衣服,多多益善;景天则表示只取一件。于是,景天从后门溜进永安当,打算要往库房找找。(限时180秒)

注:取得哪一套衣服关系到龙葵的好感度。地图2:

成功取出衣服时,却发现后门已上了锁,但见一旁架有梯子遂登梯而摔落在门外。返回城隍庙给龙葵穿上后,龙葵当即为景天疗伤,更指千年来兄妹一直相伴,坚持不再分开。隔曰,景天表示要寻找朋友,龙葵亦欣然同行。(龙葵加入)

两人乘竹筏来到西南竹林前,瞧见雪见与唐门弟子争执,意在追索五毒兽,景天趋前,唐门弟子误以为是伏兵,双方立即开打(雪见加入)。胜后,雪见因两曰未见景天而动怒;景天介绍龙葵认识,龙葵自称姜国公主,景天则是她哥哥龙阳,唯今已无身体。景天坚信龙葵乃剑中精灵,雪见则是半信半疑:

1、千真万确!相信我!

2、当然,我早就知道她在剑里。

3、应该是这样的吧……

雪见终于答应一同闯荡江湖,但得先替爷爷报仇。她已知唐家堡有内奸与霹雳堂勾结,以致霹雳堂能一举攻陷唐家堡。景天表达帮忙意愿,雪见也探得霹雳堂总舵位于九顶山;龙葵又变身,并表示可以御剑飞行前往。变身龙葵施用御剑飞行途中,因见雪见与景天状至亲昵,故而吃醋捣鬼而至两人摔落。

九顶山

变回原样的龙葵不明就里,唯已置身九顶山。雪见指出往前既是霹雳堂总舵。往前进入迷宫,到三层平台遭到人面兽攻击,战胜后捡到一块罕见的宝石,雪见一见直嚷着要:

1、好!就先放我这里吧!

2、…是我捡到的呢!

3、不好吧?你不要跟穷人抢饭吃!

龙葵指系“龙精石”,可使古董复新之物,提议可让魔剑变新,若再以各种武器装备加以净化,威力即可转化到魔剑。(魔剑养成接口开启)往前来到德阳。

德阳

在一破屋前见一女孩在墙上画饼充饥,原来是个没娘的孩子。景天思忖是否该为她买个饼?回头向卖饼的石头哥买得饼后,送给小女孩尝鲜。女孩指称客栈后方有口井能进霹雳堂,因宝寿已被火烧死了。

豪华民居内,今年所种的花全死了,惟独院子里的海棠还开着;爷爷担心是花妖树怪在作乱,且打算把树砍掉,孙子苑勤似不明白他的心思。说话间,但见窗口有人在动海棠(时间棒);景天疑心是雪见,外出果见雪见正与海棠说话,旋即窜出海棠精,她因担心爷爷患绝症,往后小勤只怕无人照顾,遂吸取赏花人精气渡给爷爷;又道只需给爷爷吃“天香续命露”即可为爷爷续命。返回屋内(若身上有此药)给爷爷服用后,出门再触海棠,雪见将学会“绿波红露斩”。

溪边见到人形花楹与负伤的霹雳堂弟子楚江东,他请求花楹寻找伤药。景天上前替他疗伤,并检视字条内容,发现是金创药的配方。闻听霹雳堂雷老堂主行踪不明,罗堂主又搞些邪门歪道的行当,且堂里已变的人妖不分,他欲脱离而不被允许,故遭到追杀。字条既非重要之物,就送与景天了(选一人学习)。面对花楹对死亡的疑问(时间棒),景天也说不清是好是坏…

前往止步居客栈后方调查水井即可进入底层洞口,推开广场上的石桌即可进入霹雳堂迷宫。地图3:

进入霹雳堂地牢,惊见紫萱被囚禁于此,她在往蜀山的途中遭霹雳堂主以“缚仙咒”拿获,并闻知长卿已随假掌门上了蜀山,恐将迷惑更多弟子,而霹雳堂亦在外接应,预备一网打尽。景天闻言急欲往蜀山救危扶难。(紫萱加入)往前发现前任堂主雷啸天,据说现任堂主罗如烈是他义子,并体贴的让他在此安心研究火器,对外则谎称失踪。致赠毒蒺藜之后,便急着赶人。正欲离开地牢时,冷不防跳出个魔披风,战胜后的“雷觉”。紫萱意指魔披风是魔灵,亦即魔族的奴隶,直到代为完成一事方能恢复自由。紫萱与龙葵打过照会,但也惊异她变幻无常,只劝道早曰入轮回。从地牢的另一头可抵达安宁村。

安宁村

入村后,紫萱表示由后山进入蜀山最近,但天色已晚,提议显灰客栈投宿,明曰早行。黄记车马店老板推说客房以满,忽有妇人万玉枝入店询问封老板行迹,闻听景天一行欲往蜀山,遂邀往万家暂住一晚。万家位于村东头,在卧室中再见万玉枝,她指后院有两间空房可供宿。床上卧病的是她丈夫高咏,景天有感不便打扰,遂各自回客房休息。

景天在小厅见到龙葵,闻听她忆起以前姜国之事,她自觉大家看她眼光有异,问道是否有错:

1、没有啊!

2、大家看你是觉得你好看!

3、大家看你是因为你会突然改变样子!

景天安慰她一番,尽管龙葵似乎没有听懂。客房中瞧见雪见尚未入睡,她嫌环境脏乱,如何安寝:

1、你声音小一点!

2、凑合一晚上就好了!

3、出门在外,不要太挑剔!

景天费了一番口舌才使雪见收起成见,上床睡觉。走出屋外见紫萱独自沉思,问道何以不去就寝:

1、好啊…你也早点休息吧!

2、你不是也还没睡吗?

3、别担心,徐大哥不会有事的!

紫萱担心蜀山会有更大的危机。忽然间卧室传来动静,凑近一看,万玉枝正对丈夫施妖术,雪见和龙葵闻声赶来,四人合力打败她后,紫萱见高咏并未死,但身体已经土化;万玉枝似往东北方而去,遂决定追去弄清事情始末。

古藤林

在古藤林西南部追上负伤的万玉枝,原来她是施法为丈夫续命,由于她丈夫身中奇毒她乃勤加采药医治,无意间拾获可以遁地的珠子和滚动条,遂按图修炼并借助“土灵珠”试图为丈夫疗伤解毒,可珠子却告不翼而飞。紫萱表示会寻求补偿,因土灵珠可解水毒,只需以仙术激发灵力,应可彻底解毒。但见古藤林妖气弥漫,定是群妖栖息之所,决定往里探探。

古藤林东北部尽头会遇到精精,它居然会索要买路财(胜后的“风源”)。精精落败后变回可爱的小猿猴,村子里频频遭窃都是它的杰作,土灵珠也不例外,但已被藤老怪抢走,四人只好再往前行。

来至东南部的风清台,遇到古藤仙人,他执意不肯打开去路,即开打(坚持一定的回合即可)。他接着要猜大家的心思,承诺猜错即放行。景天最宝贝的是剑,紫萱则是一年轻人,龙葵反到是景天,花楹如今想的并非真正要的,但却看不透雪见的心思,故而打开出口机关。

在古藤林西南部,行至树干时,紫萱感觉古藤精就在脚下。打败古藤精后,正欲拾起土灵珠,突然窜出一神秘人物,并将众人打得落花流水(此战必败)。此时精精现身勇夺灵珠,但却遭神秘人物重创。精精表示要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