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西歧和朝歌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现在大家对西歧和朝歌这两个地名感兴趣,主要是受许仲琳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
您看,该书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就提到了纣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因力大无穷,在帝乙游于御园飞云阁塌梁之时,托梁换柱,得立为太子,并在帝乙死后继承其位,都朝歌。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朝歌就是商纣王的都城。
但这是错误的。
商朝历史长达五六百年,期间曾多次迁都,有史料可查的有亳,敖,相,邢,庇,奄,殷这七个地方,大部分都在河南境内。
不过,殷是商朝最后一个都城,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因为,《竹书纪年》在讲到商代中期盘庚迁都于殷的时候,是这样表述的:“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也就是说,从盘庚到商纣王被周武王伐灭时,商朝始终都是以殷为都城,时间长达273年。
也正因如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这殷就是现在河南安阳的殷墟所在。
那么,许仲琳在著作《封神演义》时,为什么会把朝歌写成商纣王的都城呢?
许仲琳并不是乱写,要知道,根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是始于在牧野决战的。
这场牧野大战的战场在哪里呢?
《史记》写,“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纣王兵败后在一日之内就退回了朝歌,然后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古朝歌城遗址就在现今河南鹤壁市下辖的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因城西朝向歌山,故称“朝歌”,据牧野才70多里,而安阳在古朝歌城遗址往北120多里。
要满足纣王兵败后一日退回,似乎朝歌更符合史实。
并且,现在经过考古研究,古朝歌城遗址附近有纣王建造的摘星楼遗址,还有纣王墓。
所以,纣王就是死在朝歌。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对殷墟进行大规模考古挖掘之后,考古专家证实:殷墟没有城墙!
殷墟没有城墙,显然不利于直接的军事防御。
而朝歌城墙遗址至今犹存,其部分遗存城墙犹高约10米,顶宽约130米,基厚约150米,城垣东西宽4里,南北长6里,城周20里,总面积24平方里。
朝歌城垣既然这么巍然壮观,纣王当然会选择驻守在这儿进行抵抗了。
即从这一意义上说,朝歌也可以算成商朝的“陪都”。
那么,许仲琳把朝歌写成了商纣王的都城并不奇怪。
说过了朝歌,再来说说西岐。
之所以被叫为“西岐”,只因其位于中原地带的西面而已。
岐山不仅是周人的起源地,也是炎帝的发祥地。
“凤鸣岐山”的谣言越传越广,得到了很多人的相信。
不过,周朝建立后,建都在镐京,后来又在周平王时代迁都洛阳,岐山渐渐不为人所知。
专家初步确定山东莱西是古戏曲古音乐发源地之一
山东省莱西市正在开展的历史文化资源普查有重大发现,经专家对当地出土的西汉大提线木偶、肖家庄战国墓石磬和韶存庄古韶乐进行研究,已初步确定莱西是中国古戏曲古音乐发源地之一。
西汉大提线木偶属国家一级文物,1979年出土于莱西岱墅汉墓,现保存于莱西市文物管理所。其价值在历史文化资源普查中又有新发现:经考证,梨园业所供奉的“戏神”就是木偶。木偶戏的渊源十分久远,一般说法是“起于汉而兴于唐”,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是后世戏曲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昆曲和京剧等诸多大剧种,至尽仍保留“傀儡步”等相当多的木偶戏特点。国粹京剧中的一些唱段文字发音,依然保留莱西方言土语特点:百发音为“bo”、河发音为“huo”、脚发音为“juo”。同时2001年4月在对莱西市肖家庄战国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共出土铜、石、陶、玉器等各类文物40余件,并在青岛市首次发现战国石磬,说明战国时期莱西境内就有古乐演奏,研究充分证明莱西是中国戏曲发源地之一,这一重大研究成果在青岛市尚属首次。
在正在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还发现,莱西市韶存庄曾经保存过“韶乐”,并且因此而得名。韶存庄位于莱西城北十里处,西临大沽河,后有虎头山、马银山为依托。据《莱西地名志》记载,现在的村庄始建于明初洪武元年,“原名周家庄,据传村西北地名马家楼处有古井一眼,俗称庵儿井,当年井畔有一尼姑庵(已久圮),庵内尼姑精于演奏虞舜时韶乐。时人为村易一雅名曰:“韶存庄”,意为古之韶乐至今犹存于本庄。”
韶乐产生于上古,《尚书皋陶谟》记载虞舜时用过,所谓“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古人注解说是指用箫笛之类竹制乐器演奏至九遍,灵鸟凤凰翩翩而至,百兽率舞。莱人存韶乐,存于莱西市韶存庄。除了地名和传说与韶乐有关外,更因为这里自身就是一处与保存韶乐极相契合的古文化载体。1983年在韶存庄以西数百米大沽河西岸一处高台地周围发现一处古遗址,文化面貌涵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珍珠门文化,直至春秋战国时期,持续延伸数千年之久。随后又在周围发现了数处类似遗址。次年还在韶存庄以北十几里处北岚、鲁格庄之间发现一处大形祭祀遗址,夹大沽河两岸密布着大大小小为数众多的祭祀坑,坑内积淀大量灰烬和祭祀器皿。这些足以说明,韶存庄一带是古代夷人居住和活动的一个中心区域,有保存和使用韶乐的足够条件。孔子晚年感叹道之不行,欲居九夷;退而整理古籍,于诗三百篇“皆弦歌之,以求合于《韶》、《武》、《雅》、《颂》之音。可见韶乐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乃至在整个古音乐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这有力证明了莱西韶存庄保存韶乐确属史实。
印尼中爪哇省省会三宝垄的名字就是来源于郑和,传说郑和下西洋时曾停泊于此,又因为郑和是三宝太监,故名。
东亚一带的人们民间相信,伟大的郑和将军是所有华人的骄傲,也有人把郑和当成神来拜见,他们认为郑和实在是个太了不起的航海家,而且有超自然的神力,就如神一般。也有人当郑和是“财神爷”,有些旅行团的导游特意安排旅客们去亲手摸一摸郑和塑像,说一摸就会有财运,等等。
1、西域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等。
2、占城国
亦称占婆,古国名,在今越南的中南部。中国史籍上曾称之为林邑、环王。当地盛产稻谷,称“占城稻”,为稻谷良种之一,宋时传入我国;郑和下西洋后,占城稻在我国长江、珠江、闽江流域大面积引种、推广。福建省福州长乐一带称此稻为“占谷”或“黄占”,直至三十年前,都是当地高杆晚稻的一个优良品种。
3、爪哇国
亦即麻口若巴歇国,在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Java Island)。唐代以来的史籍称其地为“诃陵”“ 婆”。该岛北临爪哇海,南滨印度洋,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亿,是印尼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主要城市有雅加达(首都)、万隆、三宝垄、泗水(苏拉卡尔塔)。泗水为华裔长乐人聚居地。
4、三佛齐国
亦即室利佛逝国,梵文Srivijaya的音译,在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上的古国,当时都约在今日的巨港(巴邻旁,Balenbang),位于苏门答腊东南部慕西河畔。
5、暹罗国
泰国(Thailand)的旧称,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十四世纪中叶,由暹国与逻国合并而成,南临暹罗湾。现首都为曼谷,泰国的华侨与华裔人数居世南亚首位。
6、南天竺
天竺为古印度别称,古籍又称天竺为身毒。天竺分北、中、南三部分,南天竺指印度半岛的南部地区。
7、锡兰山国
亦即锡兰(Ceylan),或称狮子国,今称斯里兰卡(Srilangka)为亚洲南部岛国,隔保克海峡与印度东南部相望,面积65万平方公里,为佛教古国之一,主要民族为僧伽罗族与泰米尔族。首都科伧坡(Colombo),位于该岛西南。
8、古里国
又称“古里佛”,故地约在今印度半岛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Koxhikode)一带,为海上交通要冲。明永乐五年(1407)郑和二次下西洋时曾到此访问并立碑纪念。
9、柯枝国
亦译作“国贞”,故地在今印度西南部的柯钦(Cochin)一带,是航道要冲和重要港口。十五世纪初与我国有友好往来。
10、忽鲁谟斯国
即霍乐木兹(Hormuz),又译作和尔木斯,地在今伊朗东南米纳布(Minab)附近,临霍尔木兹海峡,废址在霍尔木兹岛北岸,扼波斯湾出口处,为古代交通贸易要冲,今为对岸阿巴斯港所取代。
11、木骨都束国
今译作摩加迪沙(Mogadiscio)是被称为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共和国首都,位于索马里东南,临印度洋。13世纪以前建有古城。郑和下西洋曾两度访此。
12、南京龙江
明初设“龙江船厂”于此。故址在今南京下关三汊河附近的中保村一带;水道旧称龙江,出龙江关通长江,龙江船厂曾为郑和下西洋造“宝船”,故又称“宝船厂”,造船的船坞叫“船作”,遗址犹存,宛如一口口巨大的水塘。1957年此地出土一根大舵杆,长1107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舵杆之长,足证郑和宝船规模之大。据《龙江船厂志》载,1411年(永乐九年)该船厂“改、造海船247只,备使西洋诸国”。龙江之滨原有天妃宫,已圮。
13、长乐南山
因位于福建省长乐县县治之南而得名,今长乐县城区街道环绕此山。海拔仅约四十余米,又称登高山;该山有兰茗、香界、石林三个小山峰,故亦称三峰山,山上登高山;该山有兰茗、香界、石林三个小山峰,故亦称三峰山,山上有塔,称三峰塔(圣寿宝塔);有寺称三峰寺或三峰塔寺;寺旁有“天妃行宫”,祀妈祖,《天妃灵应之记》碑即立此宫内;宫旁有郑和所建“三清宝殿”,殿内“钟鼓供仪,靡不俱备”,钟即“郑和铜钟”,原件抗战期间移南平市。以上寺、宫、殿均已圯,塔巍然存,近年加固整修,更为壮观。1935年,在原寺、宫、殿废址上建有郑和史迹陈列馆,《天妃灵应之记》碑系该主馆主要陈列文物,南山(三峰山)同年辟为“郑和公园”。
14、兹港
指长乐太平港通闽江。位于长乐县南山西麓以西、以北,狭义指靠近长乐县城吴航头一带的下洞江水域;广义泛指整个下洞江水域,该港原来江面宽阔,水深可泊巨舟,有“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之说;港东北、东南屏峙首石、六平诸山,可蔽阻台风袭击,为避风良港。《长乐县志》《长乐六里志》均载有;三宝太监郑和通西洋,驻舟师造巨舶于此,奏改名为太平港等句。由于沦桑变化,今仅余一狭长水道,通小汽轮,原水道大部分成为沃野良田,部分辟为新居民区,该居民区主干道路称“太平港”路,与郑和路垂接。
15、苏门答腊国
又译作苏木都剌(Samud'ra)、苏文答剌、苏文达那。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Sumatra Island)北部洛克肖马韦附近,今为全岛总称,该岛北临马六甲海峡,南濒印度洋,赤道横贯中部,为印尼西部大岛,面积434万平方公里,首府棉兰。
16、满刺加国
旧译亦作麻六甲,今译作马六甲(Malacca)14-16世纪马来亚半岛上的封建王国,位于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洲一带,居马六甲海峡要冲,1411年(永乐九年),该国国王拜里迷苏剌(Parmesvara)曾率妻子、大臣等540人来中国访问;郑和船队屡经其处,现马六甲州居民半数为华裔,其首府马六甲市居民四分之三为华裔;市内有三保庙、三保井、三保城等古迹。
17、阿丹国
Aden,古国名,今译作亚丁,故地在今亚丁湾西北岸一带,扼红海和印度洋出入口,为海陆交通要冲。古时为宝石珍珠集散地,十五世纪前期便与中国互通使节、贸易。今之亚丁市位于亚丁湾一个突出的小半岛上。为也门民主队民共和国(南也门)首都。1990年5月,南、北也门合并为也门共和国,亚丁成为该国的“经济首都”。
汉代文献一般称我国的南海为涨海,南海及南海诸岛地名很早就出现于古籍。
海南岛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大雪梨,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地貌构成。海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暖热,雨量充沛。
位置境域
南海位于北纬23°37′以南的低纬度地区,北抵北回归线,南跨赤道进入南半球,南北跨纬度26°47′,位于印尼的南苏门达腊和加里曼丹之间,北边至中国广东、广西、福建,香港和澳门,东北至台湾岛,东至菲律宾群岛,且包含吕宋海峡西半侧,西南至越南与马来半岛。
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汇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以及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南海周边国家(地区)从北部顺时针方向有台湾地区、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越南、中国(大陆地区)。
以上内容参考 -南海
少梁
今陕西韩城南。本为梁国,春秋时秦灭梁,为少梁,战国时曾属魏,后又归秦,改名夏阳。
羁马
今山西永济南
河曲
http://baikebaiducom/view/704503htm
令狐
本来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地名。这个地方的位置,根据《水经·冻水注》所记载的“令狐即猗氏地”,即今山西省猗氏县的西方。
栎邑
今禹卅市
本文2023-08-17 13:42: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