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字典辞书,包括收录汉字字数统计、内容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7浏览:1收藏

中国历代字典辞书,包括收录汉字字数统计、内容简介!,第1张

朝代 字典辞书(部分) 汉字字数(个)

汉朝 《说文解字》 9353

梁朝 《玉篇》 22726

宋朝 《类篇》 33190

《广韵》 26194

《集韵》 32381

清朝 《康熙字典》 47035

当代 《汉语大字典》 56000

《中华字海》 86000

《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许慎,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共15卷,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

《玉篇》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南朝梁顾野王撰。每字下不仅注明字义,而且举出见于古籍的例证和前人的注解,先经传,后子史文集,最后是字书、训诂书,极其详备,字有异体也分别注明。

《类篇》,是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类篇》依据《说文解字》分为14篇,又目录1篇,共15篇。每篇又各分上、中、下,合为45卷。全书的部首为540部。书中收有唐宋之间所产生的字不少,为研究文字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广韵》,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共收字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个,注文共十九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字 。所收之字按平、上、去、入分成四部,平声因字多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

《集韵》,宋代编纂的按照汉字字音分韵编排的书籍。收字多,而且收的异体字特别多。一个字不管有多少不同的写法,又不管是正体,还是古体、或体、俗体,只要有点根据就收进来。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旨编撰。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汉语大字典》全书约2000万字,共收楷书单字56000多个,凡古今文献、图书资料中出现的汉字,几乎都可以从中查出,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一部汉语字典。

《中华字海》

一部分收自现存汉语辞书,如《说文解字》、《玉篇》、《广韵》、《集韵》、《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书中的全部汉字;另一部分是历代工具书失收而应该收录的字,其中有佛经难字道藏难字、 敦煌俗字、宋元明清俗字、方言字、科技新造字,以及当今还在人名和地名用字。此外,海外的俗字,方言字、汉字,书中也予以收录。本书收楷书汉语单字85568个。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6万多的说法),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如果学习和使用汉字真的需要掌握七八万个汉字的音形义的话,那汉字将是世界上没人能够也没人愿意学习和使用的文字了。但是《中华字海》一类字书里收录的汉字绝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历史上存在过而今天的书面语里已经废置不用的字。

据统计,十三经(《易经》、《尚书》、《公羊传》、《论语》、《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字数为6544个字。因此,实际上人们日常使用的汉字不过六千多而已。

扩展资料: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最大的汉字编码是台湾地区的CNS11643,50版全字库可供查询的字共87,047个汉字、10771个拼音文字及894个符号。

台港民间通用的大五码收录繁体汉字13053个。GB1803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最新的内码字集,GBK收录汉字简体、繁体及20912个,而早期的GB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总数亦高达七万多字。

初期的汉字系统字数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学习的困难,单一汉字能表示的意义有限,于是有许多单一的汉语意义是用汉语词语表示,例如常见的双字词。汉语书写的发展多朝向造新词而非造新字。

殷墟的甲骨文及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汉字

汉字的起源

人类社会之初,生产力极其低下,出于生存的需要,人们不得不联合起来,采用原始、简陋的生产工具,同大自然作斗争。在斗争中,为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语言诞生了。但语言一瞬即逝,它即不能保存,也无法传到较远一点的地方去,而某些需要保留和传播到较远地方去的信息,单靠人的大脑的记忆是不行的。于是,原始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应运而生了。

结绳记事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采用过各式各样的记事方法,其中使用较多的是结绳和契刻。中国古籍文献中,关于结绳记事的记载较多。公元前战国时期的著作《周易·系辞下传》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汉朝人郑玄,在其《周易注》中也说:“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中也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这是讲结绳为约,说得已相当明白、具体了。

仰韶期遗址的骨契图形

契刻记事

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汉朝刘熙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清楚的说明契就是刻,契刻的目的是帮助记忆数目。因为人们订立契约关系时,数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端的因素。于是,人们就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这就是古时的“契”。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分作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二者吻合为凭。古代的契上刻得是数目,主要用来作债务的凭证。右图是在甘肃省西宁县周家寨出土的仰韶期遗址的骨契图形。

结绳记事,契刻记事,以及其它类似的记事方法,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皆有之。中国一直到宋朝以后,南方仍有用结绳记事的。南美洲的秘鲁,尤其著名。有的民族,利用绳子的颜色和结法,还可以精确地记下一些事情来。

作为原始的记事方法的结绳记事,不论它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方位的一些简单的概念,是一种表意形式,可以把它看成是文字产生前的一个孕育阶段,但它不能演变成文字,更不是文字的产生。因为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而不能进行思想交流,不具备语言交流和记录的属性。因此,结绳记事不可能发展为文字。

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一些其它的、譬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中说:“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有了较普通、较广泛的语言”之后才有可能。譬如,有人画了一只虎,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虎”;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上面说的“虎”和“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图画文字进一步发展为象形文字。正如《中国文字学》所说:“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但图画却不一定都能读。后来,文字跟图画渐渐分歧,差别逐渐显着,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仓颉造字

关于文字的起源,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近似于神话的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说来凑巧,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只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问正巧走来的一个猎人。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别的野兽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徵,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造的字也就多了。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字献给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于是,这些象形字便开始应用起来。为了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河南新郑县城南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宋朝时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取名“凤台寺”。

上述这些虽然都是传说,不足为据,但其内涵却不无道理,这就是文字从图画中来,最早出现的文字是图画文字。至于文字的产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或者说,对中国文字的产生作现实、客观的分析,不难看出,文字是人类社会某一发展阶段上的必然产物,是原始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演变而来的,它不可能是由哪一个人单独发明创造的。

参考资料:

http://wwwkepunetcn/gb/civilization/printing/evolve/evl131html

汉字的演变过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591598htmlsi=1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4230385htmlsi=2

汉字,在中国亦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世界上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展的语素文字。

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汉字在古文中只称“字”,少数民族为区别而称“汉字”,指汉人使用的文字。

汉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期间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现时中国定为国家规范用字。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平,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

现代中文汉字大致分成繁体中文与简化字两个体系。前者主要用于香港、澳门以及台湾,而后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采用。非中文体系中,日本和韩国各自制定了官方的汉字使用规范,而在越南、朝鲜和蒙古国,汉字已不再具有官方规范地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之《说文解字》是一部揭示汉字奥秘的奇书。

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为《典籍里的中国》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如广大观众所见,第二季的惊艳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第一季。最新播出的第二季第九期,以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视角,走进中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书《说文解字》。

作为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说文解字》搜集9353个正篆作为字头,收列重文1163个,按“始一终亥”的顺序,以五百四十部首“分别部居、据形系联”,构建出一个庞大、严谨、精妙的汉字说解体系。这个创立于1900多年前的体系,为何有着经久不衰的时代价值?《典籍里的中国》道明个中深意。

在《说文解字》的叙当中,作者许慎用一句高度概括的话,表达了文字的重要性和他著书的意义: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从未中断的表意文字。在随时代发展的不断演进中,汉字能够非常理性地被理解、被考据,离不开《说文解字》讲明表意汉字真实的面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通过《说文解字》来辨认、来释读新发现的一些数千年前的青铜器的铭文、战国竹简,甚至甲骨文当中的一些古文字。

《说文解字》的精神之重:

因为《典籍里的中国》,观众随节目纵横上下五千年,不仅和众多先贤“结伴同行”,还不断以纵观他们皓首穷经的宏阔视角,感受他们令人敬畏的文化精神。

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践行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在“择一事,终一生”的人生雕琢中,成就了“伟大”二字。

而每一个人,又都有不同的精神切面。以《说文解字》这期为例,节目组从许慎的性格着手,围绕他姓名中的“慎”字和他的字叔重当中的“重”字,讲述他拜师、修书、游历、讲学、献书的故事,呈现他独具魅力的学识和学品。

古汉语词典与古汉语字典区别为:解释内容不同、用途不同、使用对象不同。

一、解释内容不同

1、古汉语词典:以解释古语词的意义为主,如果有双音节以上的词也加以解释。

2、古汉语字典:以解释古代文字为主。比如一个字的读音变化,字形结构等,但它也解释一个字的意义。

二、用途不同

1、古汉语词典:主要以查阅古代汉语的词语的意义、用法为主。

2、古汉语字典:主要以查阅古代汉语中的字的注音、释义、用法等为主。

三、使用对象不同

1、古汉语词典:具有中级识字能力的使用对象,知道大部分的基础汉字。

2、古汉语字典:具有初级识字能力的使用对象,知道基本查询用汉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