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阁,萧何造;作为我国古代第一个系统性图书档案馆,其位置在哪个宫殿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7浏览:1收藏

石渠阁,萧何造;作为我国古代第一个系统性图书档案馆,其位置在哪个宫殿里,第1张

石渠阁是位于中国北京故宫的角楼,位于紫禁城西北角。

石渠阁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藏书的重要图书馆之一,现已成为故宫博物馆的一部分,对外开放。该建筑兴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最初是用于纪念明代文学家、书法家杨慎。清代康熙年间,雍正帝将其改造为藏书楼,供皇家使用,并称“石渠阁”。

明朝嘉靖年间,宦官魏忠贤为纪念明代文学家、书法家杨慎,而在故宫西北角修建的一座楼阁,主楼四层,高24米,长118米,宽72米。清朝康熙年间,雍正帝将其改造为藏书楼,供皇家使用,并称为“石渠阁”。它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系统性图书档案馆,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献和史书。现在石渠阁已经是故宫博物馆的一部分,对外开放。

石渠阁修建的历史背景比较复杂,可以概括如下:

1、杨慎生平及其作品的影响

杨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以《世说新语》等作品享誉文坛。他的作品形象生动,文采斐然,流传颇广,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魏忠贤的势力及其文化爱好

明朝嘉靖年间,魏忠贤成为了皇帝的亲信和权臣,掌握了大权,对文化事业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他是一个文化爱好者,对书法、绘画、古籍都有研究,常常聚集文人雅士,借助他们的文化影响力来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

3、督造翰林院的背景

明朝嘉靖年间,魏忠贤督造了翰林院,开展了大规模的文化事业。这个项目包括了修订史书、整理经籍、编纂文集等多个方面,以整理出明朝的文化精华为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魏忠贤萌生了纪念杨慎、建设文化宫殿的想法,于是就有了石渠阁的修建计划。石渠阁的建造时间大约在1580年左右,共耗时3年,是文化宫殿的代表之一。之后,石渠阁被多次改造和修缮,成为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图书馆之一,收藏着大量珍贵文献、史书和其他古代文化遗产。

首先要说明的是古代藏书家的藏书观念是封闭的。

许多大藏书家如范钦天一阁,都会制定藏书训藏书约,禁止藏书往外流通与借阅,一直到明清清代藏书家互相借阅传抄之风气才渐渐盛行。总的来说古代藏书家把藏书当成古董或是宝物或者是比钱财更重要的家产。

清代著名藏书家钱曾,其藏书丰富数十万卷,其族叔钱谦益大家都清楚,有藏书楼绛云楼,藏书卷帙浩繁,和柳如是那一段韵事家喻户晓~钱谦益死后,藏书一大部分为钱曾所讹,对于钱曾的人品我们不多做评价,来说说其对藏书的吝啬程度。

他根据自己的藏书著成目录学著作《读书敏求记》,这本书至今也是我们研究古籍版本不可或缺的材料来源,里面记载古书版本卷数成书及作者情况等等,是灰常出色的一部目录学著作。但是他把《读书敏求记》写好之后,任何人借阅他都不愿意,这就是封闭的藏书观念,使他认为这是宝贝,很珍贵,借给别人容易搞丢失或者损坏。

一天他的好友约他喝酒,称其喝酒之时偷偷拿走这本稿本《读书敏求记》抄录备份,钱曾得知之后虽然很生气,但是也无可奈何。正是因为喝酒事件,我们今日才得以见到《读书敏求记》的真面目。

其次 我国雕版印刷勃兴于宋代,宋以前以写本为主,这就决定了书籍流通只能靠手抄,流通艰难可以想象。有了雕版之后,藏书家们的藏书才更容易一些,明清时候藏书家们酷爱藏宋元版本(宋元时期版本精校精刻质量高),但是藏书家们依然将这些书视为宝贝,物以稀为贵,很多人不愿意将自己的宝贝借于他人抄录。

为什么现在很多书是孤本?

一是因为纸这种书写材料保存时间本就不如甲骨石头之类的材料易保存,埋在地下会腐烂,藏在家里还有火灾 人祸 兵火 蠹虫等各种使藏书毁坏的因素。故而就算宋到现在也有一千多年,纸不易保存,这大大影响了书籍的流传。

二是藏书家藏书观念,物以稀为贵,封闭的藏书观念使他们不愿意拿出孤本,复印传抄流通于世。

笃喜文史。嗜好收藏古籍,家富藏书,其“师石山房”、“快阁”藏书楼藏书超过6万余卷。光绪八年(1882),据家藏图书编成《师石山房书录》31卷,著录图书3 279种。藏书印有“快阁”、“桐香书屋”、“快阁姚氏师石山房”等。

同治六年(1867),其父姚仰云于扬州建造“师石山房”后,收藏大量古籍,令他以四部分类,厘订书目,自此泛览各家图书目录,潜心于文献收集与整理,后遂专治目录学。

光绪六年(1880),由“味经堂”书肆购得《汲古阁刻书目》,该目著录简要,杂糅无序,他仿四库之例,补正阙佚,重编成《汲古阁刊书目》2卷。次年又编定《百宋一廛书录》、《湖北艺文志》。目录学功底极深。

光绪十五年至二十五年(1889~1899)间,尽十年之力,“自《七略》自辑佚,《汉志》之疏补、《后汉》、《三国》之补志、《隋志》之考证,先后勒成专书”,有《七略别录佚文》、《汉书艺文志条理》10卷、《汉书艺文志拾补》6卷、《后汉艺文志》4卷、《三国艺文志》4卷、《隋书经籍志考证》52卷、《七略佚文》1卷。

他认为目录学的任务是“辨章学术,剖析源流”,称“目录之学,言其粗,则胪列书名,略次时代;言其精,则六经传注之得失,诸史记载之异同,子集之支分派别,各具渊源”。阐述目录学必须运用考据学、校勘学、版本学知识与方法去研究。他的目录学思想和在史志目录工作中所作的贡献,增加了古典目录学内容。

《清史稿》称他“目录之学,卓然大宗”。光绪二十七年(1901)手编以上7种目录学著作,名《快阁师石山房丛书》,约200余万言。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