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创始人是谁?
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
扩展资料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
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
“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所以隶书的书写速度更快。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楷书不是某一个人创造的,是在长时间的使用中逐渐演变而成的。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从南北朝时期楷书开始出现,在唐朝时期演变成熟。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扩展资料:
楷体书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是:
1、唐欧阳询(欧体)
书学在唐代为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虞、欧、褚、颜。颜真卿即是其中最富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
2、唐颜真卿(颜体)
颜真卿的楷书,反映出一种盛世风貌,气宇轩昂;而他的行草,使宋代米芾也心仪斯书,原因是那些书帖往往是在极度悲愤的心境中走笔疾书的,读者可从本文中领略个中滋味。情溶于艺,艺才生魂,历史上大凡优秀的艺术,均不违背此一准则。
3、唐柳公权(柳体)
柳公权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4、元赵孟頫(赵体)
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
-楷书
(一)选择优秀的字帖
所谓取法乎上,即选择最优秀的碑帖。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意思是说,如果选择高水平的字帖,起点就高,学得好的话,效果至少可以达到字帖的中等水平,如果选择一般的字帖,学习效果就等而下之了。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我们应该选择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来学习,因为那些是被时间证明,并且被公认的优秀作品。这样才不会走或少走弯路。
(二)选择法度严谨的字帖
初学写字,严谨的字帖,应从规矩入手。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学习书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平正为主,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法度谨严的字帖作初学范本。有些字帖,老辣高古,不拘法度,是书法家晚年人书俱老的作品,艺术境界虽高,但不适宜初学。还有一些字帖,乱头粗服,个性极强,艺术价值很高,也不宜用来作为初学。
(三)选择雅俗共赏的字帖
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我们应该选择既美观又实用的字帖进行学习,追求雅俗共赏的效果。这里的“雅”,指格调高雅、风格纯正;“俗”即通俗,大家易于接受。一般来说,这样的字帖也必定是用笔精到,结构美观的,是属法度谨严的作品。那些风格诡异,造型怪诞,以丑为美的书法作品当然不在初学的范畴之内。
(四)选择自已喜欢的字帖
同样是优秀的碑帖,有人喜欢这,有人喜欢那,选择字帖就不能强求一律,应该尊重个人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自己喜欢的字,总是情不自禁地模仿、学习,写起来感觉轻松愉快,之所以喜欢,其中一定有与自己的内在气质相契合的地方。有这种契合,便很容易上手,很容易见到学习效果。
(五)选择版本好的字帖
字帖可分拓本和墨迹本两种类型。墨迹本点画分明,笔触清晰;碑拓本苍茫浑朴,有金石味。这两类字帖应该参照着学习。如果同一种字帖既有墨迹本,又有依墨迹而刻的翻刻本,那么最好选用墨迹本而不用翻刻本。因为翻刻本可能会失真。选择碑刻拓本作字帖,拓本的年代越早越好。现代印刷技术能够使印刷品与原碑帖质量不相上下,这对于我们选择碑帖来说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是我们不能选择印刷质量差的版本,一些仿刻本、修填本也不宜采用。虽然修填本字迹清楚,但是丧失了原碑拓的韵味。
楷书字帖:
颜真卿《颜勤礼碑》、《多宝塔碑》、《自书告身帖》、《麻姑仙坛记》
柳公权《 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
赵孟颁《 胆巴碑》、《妙严寺记》、《汲黯传》
无名氏《 等慈寺碑》、《始平公造像记》、《张黑女墓志》、《郑文公碑》
王羲之 《黄庭经》
王献之 《洛神赋十三行》
文征明 《朱效莲墓志铭》、《出师表》
另一类宋体字仍然延续嘉靖时期苏州地区刻本的特征,横平竖直,字体方正,如万历本《礼记集注》。明末宋体字依然是两类。比较多的一类形体也比较长,比万历时期的一类宋体字更狭长一些,如后来的崇祯本《宋朱晦庵先生名臣言行录》。另一类字比较扁,如毛氏汲古阁刻本《南史》。到了清代,宋体字进一步发展,康熙中期以后逐渐形成清代的风格。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此时的宋体字字形比明末清初更方正,更接近于后来我们熟悉的印刷体。到乾隆时期,宋体字已大体定型,其横画收笔的三角、竖画起笔的三角等,与现代宋体字基本相同。
本文2023-08-17 16:16:3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