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胡同只有北京有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7浏览:1收藏

秦汉胡同只有北京有吗?,第1张

秦汉胡同创办于2002年,主要提供国学及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包含国艺、国文、艺术人文通识教育三个方面。目前,秦汉胡同已在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南京、杭州、娄底、临汾等开设71家国学馆,其中在上海七宝老街、北京天鹅湾、南京夫子庙、湖南娄底、临汾古城公园等地设有旗舰馆。

围绕“国学”开展一系列课程,秦汉胡同对于“国学”的定义是:以“诗教”为核心的通识教育,包括国艺(书画琴棋戏曲)、国文(弟子规、千字文、经史子集、诗词写作)、艺术人文通识(金石书画、文博美育、古籍善本)三个大方面。

秦汉胡同是国内较早的国学与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品牌,线下课程包含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国学启蒙课、针对学龄后儿童的琴棋书画课、针对成人的插花茶艺课以及亲子国学素养课,班型从6-8人的小班到25-30人的中班不等,客单价在一万元/年左右;同时,秦汉胡同也根据企业需求定制相应的人文艺术培训课,客单价在十万元/年左右。

近两年,秦汉胡同在线下业务的基础上开始开拓线上市场,研发了一系列针对中小学生的线上音频课,包括品牌栏目“伍老师说历史”、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成语故事动画小视频等等,目前均为免费课、在微信公众号上持续更新。

王双强强调,不论是线下还是线上课程,秦汉胡同更注重在技艺的基础上,挖掘围棋、书法、诗教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插花、茶艺、香道带给人的人文陶冶,这些非标准化的内容都需要经过长期打磨,为此,秦汉胡同的线下国学馆还会通过木质家具、古琴音乐、焚香物件营造更富有“书斋”氛围的场景,给学员提供浸润式的体验。

下一步,秦汉胡同还将推出以女性白领为主的生活学习社群“好研社”,线下为女性提供人文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班课和社交活动,线上通过媒体和社群分享女性生活学习的内容。

根据团队提供的最新数据,秦汉胡同历史学员累计近10万人,在读学员数约4万人。团队共计1700人,教师近一千人,教研团队80人。线下国学馆71家,2020年计划将线下国学馆开到100家。

关于本轮投资逻辑,一村资本董事总经理刘晶表示,一村看好素质教育赛道,近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应试向素质转变的拐点,并且高度重视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教育的利好政策持续加码,行业迎来爆发性增长的机会;

秦汉胡同属于行业内的头部公司,从课程内容、收入规模、门店数量等多个维度均处于国学教育细分行业的领先水平,具备先发优势;目前,秦汉胡同已初步实现全国化布局,直营规模行业第一,区域管理架构逐渐成熟,后续有望形成全国性品牌,实现跨越式发展。

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什刹海、圆明园、芦沟桥、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金山岭长城、居庸关长城、箭扣长城、恭王府花园、北京大学、胡同、北京动物园、北京植物园、潘家园古董市场、古观象台、德胜门、正阳门、景山、香山、钟楼、鼓楼。冰糖葫芦:从800年前的宋代流传至今的美食北京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五代都城,在从金朝起的8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我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天坛以其布局合理、构筑精妙而扬名中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颐和园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圆明园是我国最有名的皇家园林,园中山青水绿,在中外园林史上享有盛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万园之园”。明十三陵是北京最大的皇家陵寝墓群,内有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尤其是现代发掘的明定陵,规模浩大,极为壮观。  庙宇  北京的宗教寺庙遍布京城,现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等。道教的白云观等。伊斯兰教的北京牛街礼拜寺等。藏传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宫等,天主教西什库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门教堂等。  燕京八景  燕京八景指北京旧时的八个景观,包括蓟门烟树(西土城)、卢沟晓月(卢沟桥)、金台夕照(金台路)、琼岛春荫(北海公园)、居庸叠翠(八达岭)、太液秋风(中南海)、玉泉趵突(玉泉山)和西山晴雪(香山、八大处)。北京地区八景的说法最早见金代古籍《 明昌遗事》,此后历代方志包括《 宛署杂记》(明)、《 宸垣志略》(清)等对燕京八景均有提及,早期的燕京八景与之后的燕京八景略有出入,至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修订了燕京八景的说法并下旨建造御书燕京八景碑,燕京八景的景观和描述才固定下来。  京剧  京剧是地道的中国国粹,深受京城老百姓的喜爱,走在北京的街头,经常可以听到路边传来抑扬顿挫的京戏段子。京剧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黄”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特色,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京剧集歌唱、舞蹈、武打、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与西方歌剧有类似之处,所以被西方人称为“peking opera”。除京剧外,北京还有双簧、 相声、评书、京韵大鼓等,样样堪称国粹。  胡同  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一,最早起源于元朝,“胡同”一词在蒙古语中是“小街巷”的意思。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经调查,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庙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里;最短的胡同,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米;而位于东城区的南锣鼓巷,现在已经成为北京八条 特色商业街之一,国外友人众多,胡同两旁明清风格的建筑和各式各样的酒吧为北京增色不少。  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东南西北四面建房,合围出一个院子,院子的外墙又组成了胡同的边墙。院内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侧为厢房,除大门外,没有窗户或通道与胡同相连。四合院里宁静、封闭,是老北京的传统民居。散落在市区的名人故居和王府一般都是比较正宗的四合院,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近年来北京的高楼大厦越建越多,四合院已经不多见了,现在只有在二环路里还有两片较完整的四合院区。  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 端门, 午门,紫禁城, 神武门,景山, 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永定门、中华门、地安门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拆毁,而近年来又重新修建了永

北京胡同著名的地方有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帽儿胡同、国子监街、琉璃厂、金鱼胡同、东交民巷等等。

1、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南锣鼓巷街道不宽,仍保持着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划。其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

2、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东起地安门大街,西邻什刹海前海,全长近300米,被列为2007年重点建设的八条特色商业街之一。

3、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属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北与豆角胡同相通,南与东不压桥胡同相通。明代称梓潼庙文昌宫胡同,因有文昌宫而得名。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称帽儿胡同。

4、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

5、琉璃厂

琉璃厂以经营各种文房四宝赢得了文化人的赞誉。它起源起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

6、金鱼胡同

金鱼胡同比一般胡同宽,长五百四十米,可算是条马路。著名的吉祥戏院和东来顺饭庄都设在这里。东安市场在胡同里也开有北大门。

7、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所以原称东江米巷。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十三陵、什刹海、圆明园、卢沟桥、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金山岭长城、居庸关长城、箭扣长城、恭王府花园、北京大学、胡同、北京动物园、北京植物园、潘家园古玩市场、古观象台、德胜门、正阳门。糖葫芦:北京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一千年的历史。北京曾是历史上五代王朝的首都。自晋朝以来的800年间,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宫殿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皇家宫殿、园林、寺庙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紫禁城,又称紫禁城,曾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居住着24位皇帝。它的建筑气势磅礴,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风格。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天坛以其合理的布局和精美的建筑闻名中外。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为山谷祈祷。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圆明园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在中外园林史上享有盛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被称为万园之园。十三陵是北京皇家陵寝中最大的一座,包含了明代13位皇帝的陵墓,尤其是近代发掘的十三陵,庞大壮观。寺庙京城各处都有宗教寺庙,现存的比较著名的有: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寺等。道教白云观等。伊斯兰教北京牛街朝拜寺等。藏传佛教雍和宫(喇嘛教)、天主教四十库天主教堂、王府井天主教堂等。基督教岗洼城教会、崇文门教会等。燕京八景燕京八景是指北京的八大老景,包括蓟门烟树(西土城)、卢沟小月(卢沟桥)、金台日落(金台路)、琼岛春影(北海公园)、居庸叠翠(八达岭)、太爷秋风(中南海)、玉泉图图(玉泉山)、西山青雪(。北京八景的说法最早见于晋代古籍《明昌遗事》。此后的历代地方志,包括《宛署杂记》(明)、《宸垣志略》(清)都有提及燕京八景。燕京早期的八景和之后的燕京略有不同。到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修订燕京八景的说法,并下令修建御书。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深受北京人的喜爱。走在北京的大街上,经常可以听到路边传来抑扬顿挫的京剧段子。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个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年,安徽三三三五四、四喜、春宫、春班三三五四四个地方戏团先后在北京演出,获得空前成功。徽班经常与湖北的汉剧艺人合作演出,由此诞生了一种以徽剧为主体的新剧种黄儿汉剧西皮,囊括了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的精髓。这是京剧。在200年间发展,京剧在唱词、发音、音韵上越来越有京味。所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许多民族的特点,最终成为一门成熟的艺术,京剧集唱、舞、武、乐、美、文于一体。它类似于西方歌剧,所以被称为京剧被西方人。除了京剧,北京还有双簧、相声、评书、京韵大鼓等等,都堪称国粹。胡同是北京最有特色的民居之一,它起源于元朝。单词胡同意味着小街蒙古语。北京有7000多条胡同,每条胡同都有一个故事。

胡同的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宰相文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些是用北京话命名的,比如木湖路关胡同等。经查,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庙街,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最长的胡同是东西走向的焦敏巷,全长65里;最短的胡同不超过十米长;最窄的胡同是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氏胡同,只有07米宽;位于东城区的南锣鼓巷,现在已经成为北京八大特色商业街之一,外国友人众多。胡同两边的明清风格建筑和各种酒吧,为北京增色不少。四合院的四合院建在东南西北,围成一个院子,院子的外墙形成胡同的侧墙。庭院北室为主室,东西两侧为厢房。除了大门,没有窗户或通道与胡同相连。四合院安静封闭,是老北京的传统民居。散落在市区的名人故居、宫殿一般都是正宗的四合院,比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这几年北京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四合院很少。现在二环内只有两个比较完整的四合院。北京中轴线,就是指出并明确北京的中轴线。北京美国城市规划的特点是宫城对称。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到北依次是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故宫、神武门、景山、第天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永定门,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有天坛和先农坛。祠堂和社坛;东门西门;安定门和德胜门以中轴线对称分布。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曾经说过:北京独特的宏伟秩序就是从这条中轴线的建立中诞生的。永定门、中华门和地安门天安门城楼在人民建国后被全部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永定门城楼是最近几年重建的。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明清都城防御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炮塔、敌塔、护城河等诸多设施。曾是中国最完整的古城防御体系。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所有城门的总称。根据等级和建筑规格的不同,分为宫城门、皇城门、内城门、外城门四大类。明清北京有宫城四门(一称六)、皇城四门(一称六七)、内城九门、外城七门。有一句民间谚语说皇城内九门外七门为四。清朝灭亡后,北京城逐渐被拆除。除宫城外,现在的皇城只保留了天安门门,内城只剩下正阳门、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和崇文门。外城全毁,只重修永定门。

是的曾经属于皇家

,北京大学的现址是原燕京大学的原址,是前清亲王赐宅。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座国立大学,也是戊戌变法唯一留存的成果,即北京大学的前身,其最初的校址位于东城马神庙街(今沙滩后街),原是乾隆帝第四女和嘉公主的府邸——虽然名为公主府,却完全按照王府规制建造,旁边的胡同就叫“王府夹道”,后改称“大学夹道”。1952年北京大学迁入燕京大学校园。

在北京大学秀丽的未名湖畔,浓阴覆郁的花神庙上面的慈济寺遗址,安葬着中国人民的朋友埃德加斯诺先生的骨灰。墓地周围松柏青翠。汉白玉墓碑上用中文和英文写着:“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

在未名湖畔长眠,是斯诺生前的愿望。斯诺夫人在斯诺先生骨灰安葬仪式上曾说过:“我的丈夫在他的遗言中表达了他对中国的热爱,并表示,他在生前一部分身心常在中国,希望死后也将他的一部分遗体留在中国。现在,我正是把他这一部分遗体安放在新中国的古老的土地下,安放在中国的新人中间,在这里,对人类的尊重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这里,世界的希望发射着新的光芒。”“过去他在北京大学教过青年,现在他安息在北京大学,而这里另外一些年轻人正在享受着前辈学生的牺牲与斗争的成果。愿现在和将来到这里来的各国青年本着给他所热爱的这个国家带来解放的同样的精神来利用这块园地——在这里休息、游玩、学习和劳动,这将是他所希望的。”斯诺先生本人在生前也曾深情地说:“我爱中国。我希望死后我有一部分留在那里,就象我生前一贯的那样。”“我的一部分将永远地同中国的褐色的群山、碧玉似的梯田、晨雾掩映的岛上庙宇留在一起,同它的一些曾信任过我,爱护过我的儿女留在一起……”

斯诺为什么如此强烈的热爱中国,热爱燕园这块土地呢

这要从遥远的年代谈起。

斯诺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22岁那年,在密苏里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不久,他在华尔街做买卖得到一笔钱。他想用这笔钱作一年极度俭省的旅行,到世界各地方历险;在30岁前再发一笔财,往后就悠闲地从事研究和写作,以终余生。他真的开始了旅程:取道巴拿马运河,经夏威夷,绕道日本,到达上海。他打算在中国停留六个星期,然后离去。然而,中国广大的国土、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和璀灿的文明,深深地吸引了他,不仅改变了他的旅游历险计划,也改变了他整个的人生道路。他在中国生活的几年间,曾涉足南京、北京,哈尔滨、呼和浩特,直至广东、云南、福建、台湾,当然还有闻名于世的陕北延安之行。

他非常热爱北京,热爱海淀和燕园。1928年他第一次来到北京。他在《复始之旅》一书中这样描写对北京最初的印象:“我到了北京,后来我称之为‘故家’,这个城市有着金色的屋顶,大理石祭坛,青澄澄的墙壁,绿树掩映的寺庙和宫殿,高大的刺槐,以及完美的树景。”1933年初春他第二次来北京时,认为“北京是亚洲最壮丽、最有趣的都城。它是一个具有差不多三千年连绵不断历史的文明中心,它的内王城有着若干宽敞之美,有着玫瑰色墙壁的古宫殿建筑,给人以一种古代风习感。”此后的五年,斯诺就定居在北京,其中有两年居住、工作、生活在海淀和燕园。

1934年1月,斯诺应燕京大学之聘,兼任该校新闻系讲师,开始了他的“介于新闻与学术之间的生活”。为了就近工作,斯诺把家从城里迁到海淀军机处八号。斯诺后来回忆说:“我们在燕京大学和西山附近找一座新房子”,房子外面是一个一英亩大的花园,种上了果树,甚至还有一个小型游泳池。房子的修建:一半美国式,一半中国式,呈“U”字形,建于高地上,因此走近居室的窗口,可以看到颐和园和西山的景色。房子本身簇新,两边厢都各有一个浴室和书房。斯诺自己描绘的他的这所住宅所在的军机处,如今还是海淀镇上的一条小胡同,长不过数十米,只住几户人家。原来军机处胡同已经在五十年代被新修的西颐公路截断,并拆除了大部分。后来胡同的北半部又被北京大学占用为校园,成为燕园的一部分。斯诺的住宅,大致坐落在如今北大西南门一带。当时八号院坐西朝东,是一个黑色铁栅栏门。庭院宽阔敞亮,栽种着不少果树和几丛翠竹。斯诺和他的夫人尼姆威尔斯非常喜欢这个地方,说“我们在这个理想的环境里居住了将近两年时间,接触了大学里的中国现代青年和思潮,并且骑着脚踏车,可以很容易地游遍中国最富于历史性和最美丽的名胜地区之一,那里有大钟寺、玉泉山、白塔寺、西山八大处,以及颐和园等”。

斯诺所以喜欢这座海淀住所,还因为这里便于学习标准的北京话。他写道:“海淀本身并不属于燕京大学校园的一部分,它是旗人的居住之所。海淀的居民成分复杂,但他们都操优美的北京话,因此,这里是外国人学讲中国话最理想的地方。”他专门延请了一位满族老教师指导他的学习。经过认真和艰难的学习,他终于认得了1500个方块汉字,能够阅读一些白话作品,并且会说适度流利的北京话,能“在简单的交谈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了解别人的意思”。他欣喜地说:“我给精细巧妙的中文迷住了!”有一天,他在前门大街亿昌图章店,请人刻了一枚阴文铜印。人们看了图章上用隶体汉字书写的“施乐”二字,还以为这是中国人的印章呢!他曾经用中国话无限深情地告诉别人:“中国真正是我第一个家乡。”

斯诺住在海淀的时候,正是“一二九”运动前夕。当时的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是中国***领导的进步学生运动的重要堡垒。许多青年常到斯诺家来拜访。燕京大学学生运动的领袖龚澎就是这里的常客。“一二九”运动的领导者黄敬同志,去斯诺家也“十分频繁”(斯诺夫人语)。斯诺藏有很多中文和外文的书籍以及各种刊物,青年们不断地来借阅这些报刊和禁书。于是这里成了学生们“真正的课堂”,成了他们“呼吸一点新鲜空气的窗口”。燕大学生肖乾曾认真阅读了斯诺推荐给他的史沫特莱的自传《大地的女儿》,并向一位自称“布朗太太”的妇女谈过他的读后感。后来才知道,这位布朗太太就是史沫特莱本人,她是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盯梢,才化名来北平斯诺家小住的。她的《中国红军在行进》等描绘红色根据地的书籍和文章,也是青年们爱读的作品。

斯诺夫妇非常同情和支持进步学生的活动,斯诺夫人还曾建议青年们“在街上举行模似性出殡——尸体代表华北,象征它正被日本人和国民党官员埋葬”。在“一二九”运动的高潮中,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青年学生从海淀出发,呼喊着震天的反帝爱国口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撞开了被国民党军警紧紧关闭的城门,与城内的青年战友一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斯诺动员了另外一些外国记者,到示威的现场去采访,并向全世界作了客观报道。斯诺写道:“国民党在这个困难时期没有能起一点指导或鼓舞的作用,这是极大的失败,使它自己成了悲观、停滞和镇压的象征。在以后具有决定性的年代里,这种情况把数以百计的最能干、最爱国的青年男女驱赶到成为中国最后希望的***的旗帜周围。”

1936年6月,由宋庆龄精心安排,斯诺越过国民党的军事封锁,冒着极大危险开始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陕北之行。他先后在延安、保安等地会见并详细采访了周恩来、毛泽东以及众多的中共领导者和各阶层人物,走访了广大的红色根据地。返回北京后,斯诺把所见所闻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西行漫记》)一书,打破了国民党的十年封锁,生动而朴实地报道了中国***、中国红军和中国工农的英雄的革命业绩。这本书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传布到世界上许多地区,使无数的中国人和外国人了解到中国革命鲜为人知的真象。他还经常向来他家作客的青年学生,介绍陕北根据地的真实情况;甚至在燕园未名湖畔的临湖轩,放映他摄制的关于陕甘宁边区的记录片,展示他拍摄的照片,使与会者第一次看到数位红军领袖的风采及苏区生活欣欣向荣的景象,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1941年初,斯诺乘飞机离华返美。他恋恋不舍地注视着飞机底下碧波上的舢舨和帆船,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他想:“亚洲看起来的确好象是我实际的家,而美国则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此刻我的躯体和精神好象呈分裂状态,我的躯体是在飞机上,但我的精神却留在中国。”

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在1960年、1964年和1970年,斯诺三次重访中国,而且每次必定重游燕园。他不知疲倦地重游了多年前到过的一切地方,忠实地记录了他所目睹的巨大变化,描述了这个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自力更生地进行着建设。斯诺最后一次访问中国时,偕夫人洛伊斯同行。斯诺以向导的姿态,带领夫人在自己呢称为“可爱的小湖”的燕园未名湖畔树荫覆盖的曲径上漫步,在花神庙旁摄影留念,并在临湖轩小憩。他对燕园寄托着多少深沉的热爱!

1971年冬,居住在瑞士埃善小镇的斯诺先生,被发现患了癌症。毛主席和周总理十分关心他的健康,曾多次派当时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同志和驻瑞士大使陈志方同志去慰问探望,后来又派去医疗小组协助医疗护理。但他已病入膏盲,无法挽救,1972年2月15日,中国人民忠实的朋友埃德加斯诺停止了呼吸。在临终时,他用毕生的感情喊出一句话:“我热爱中国!”

斯诺先生的生平和著作,就是这句临终遗言最好的注脚。从1933年到1972年,他陆续写作、编辑并发表了《远东前线》《活的中国》《为亚洲而战》《人民在我们一边》《红色中国杂记》《复始之旅》《今日红色中国》《漫长的革命》等书,用他执着的深情和犀利深刻的笔触,描述了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介绍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和革命业绩,报道了解放区的创建和新中国的成就,记录了毛泽东、周恩来的重要讲话,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斯诺先生的部分骨灰安葬仪式,1973年10月19日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举行。墓前陈放着毛泽东、宋庆龄、朱德、周恩来以及有关单位和斯诺生前友好献的花圈。斯诺的夫人和孩子及其亲属献的花圈也放在墓前。周恩来、郭沫若以及北京大学的代表和斯诺的亲属参加了安葬仪式。仪式由邓颖超同志主持,廖承志和斯诺夫人讲了话。廖承志说:“斯诺夫人及其家属秉承斯诺先生的愿望,把他的骨灰送来中国安葬,这是对中国人民的信任和友好的表示,我们对此非常珍视,并且深为感动。”“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无论是在中国革命艰苦的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几十年如一日,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中美两国人民诚挚友谊的一个见证。”这就是中国人民对斯诺的公正的科学的评价。埃德加斯诺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将永葆长青,就象未名湖畔斯诺墓前的苍松翠柏一样。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