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几种名纸?
1、黄麻纸
一种用黄蘗汁染制麻纸而成的古代名纸,由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发明。纸质粗厚,耐久防蛀,常用于抄写经文。
黄麻纸曾经风行于晋、唐,尤其是寺庙、衙门等处,使用者众多。黄麻纸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第一张染色加工纸,在中国造纸技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发明者是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黄麻纸是他的“业余”发明。
2、宣纸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作画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3、硬黄纸
硬黄纸,唐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较名贵的艺术加工纸。用以写经和摹写古帖。唐代人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纸质半透明可用于书画作品摹本的制作。北宋董卣《广川书跋,卷六》“今人不考其实得硬黄纸便谓古人遗墨。
4、水纹纸
古纸名。又名“砑花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出除帘纹以外的发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的美。
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成纹理或图案,凸起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发亮而呈现于纸上。其二为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的模子,用强力压在纸面上。现在各国通用的证券纸、货币纸和信纸等水纹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水纹纸为我国所发明,起源可上溯至唐代,早期水纹纸多用作信纸、诗笺、法帖纸。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五代末、北宋初李建中的“同年帖”,为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水纹纸。由大小二纸联成,小纸呈现透亮的水波纹图案。北宋画家米芾的“韩马帖”,呈现云中楼阁图案,是更为复杂的水纹纸。
5、竹纸
竹纸是以竹子为原材料造的纸,是古代中国人的发明,同时造纸术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人用竹子造纸书写文章,代替竹简。中国福建宁化县、长汀县、四川省夹江县和浙江省富阳市为竹纸的重要产地。
参考资料:
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书衣形成的特定的名称。
1书衣:俗称书皮,也称封皮。是为保护书而在书的前后加的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2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3书叶:按文稿顺序排列的书写、印制的单张纸叶。
4封面:位于护叶之后、所有书叶之前。常镌刻书名、作者、刊刻时间及地点等项内容。
5护叶:也称副叶,用以保护书芯或连接书古籍书封面一般是一张空白纸。在书名叶或前或后。
6书芯:指书衣以内或未上书皮以前已订在一起的书册。
7书脑:书芯订捻、缝线以右的部分。即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
8书背:又称书脊,与书口相对,上下封皮相隔或连接的部分,相当于书籍的厚薄度。即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所以称书脊。
9书头:书籍上端切口处。又称为书首。
10书根:用的术语叫“书脚”,解释为:书籍下端切口处,亦称书根。)有些古籍在书根上有书名、卷数、册数,但书根上这些题名不古籍书册各部位名称一定准确,有些是刻板时印上,有些是藏书者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护而写上去的,多半是简名。
本文2023-08-17 18:07:1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2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