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热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7浏览:2收藏

退热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审视瑶函》卷三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退热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准绳·疡医》卷六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退热散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退热散 退热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tuì rè sǎn

2 《审视瑶函》卷三 21 方名

退热散

22 组成

赤芍药、黄连(炒)、木通、生地黄、炒栀仁、黄柏(盐水炒)、黄芩(酒炒)、当归尾、甘草梢、丹皮各等分。

23 主治

赤丝虬脉。白珠有丝脉纵横,或稀密粗细不等,久而不愈。

24 退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白水2钟,煎至8分,去滓热服。

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3 《准绳·疡医》卷六 31 方名

退热散

32 组成

山布瓜根、景天草、泽兰叶、地薄荷、鱼桐根皮。

33 功效

退寒热。

34 主治

跌磕打伤大指中指。

35 退热散的用法用量

冷敷伤处。

36 制备方法

上捣烂。

古籍中的退热散 《汤头歌诀》:[消补之剂]鳖甲饮子

分,姜三片,枣二枚,乌梅少许煎。鳖甲属阴入肺,退热散结为君,甘、陈、、术助阳补气,川芎、白芍养血和

《医方集解》:[理血之剂第八]小蓟饮子

炒)淡竹叶当归甘草(各此手足太阳药也。小蓟、藕节退热散瘀,生地凉血,蒲黄止血(生行血、炒涩血),木通

《审视瑶函》:[卷三运气原证]目赤

伤其真血,水亏膏涩,昏弱之患至矣。宜服点并行。退热散赤芍药黄连(炒)木通生地黄炒栀仁黄柏(盐水炒)

《医碥》:[卷之六·诸方(上)诸方门目(上)]肿胀

久病加甘遂一两。去遍身走注疼痛,加白芥子一两。退热散肿毒,止痛,加朴硝一两。散结滞,通关节,润肠胃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五宇集·古方八阵]攻阵

  虽不知你自学中医的动机是什么,但可以肯定是对你有用你才肯学,当然我也碰到一些人,他们学中医的目的是为了批判中医。我学的第一本书是《中医基础理论》,什么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刚开始你会觉得难以理解,但只要你花心思多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普通道理,是可以很快入门的,然后就要自学一下人体解剖学,搞清楚人体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分得清桡侧、尺侧,找得到桡动脉在哪里,就可以开始练习把脉了。

  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内科学》这五门中医学课程学完后,你就可以在中医老师的帮助下看病开方了,当然,你的第一个病人天经地义的就是你自己,切忌避开有毒性的中药,用药以平和的为主,一步步来。

  学习以上课程的同时,你可以看看《黄帝内经》、《伤寒论》这两本书,从现在开好,一直学到你驾鹤西去的那一刻,象谈恋爱一样,爱它一辈子。把它读透,背烂,在治病时要想念着它们,这是成为名医的必经之路。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东西,书读透了,病还不一定看得好,一定要拜师学艺,这是学中医的捷径,切记切记!!!

  最后一点,不瞒您说,学中医真的要悟性,这绝不是故弄玄虚!!

  有不明白的可以问我,一定耐心回答!祝你心想事成!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21 组成 22 主治 23 石斛饮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石斛饮 1 拼音

shí hú yǐn

2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21 组成

石斛(去根)半两,当归(切,焙)半两,人参半两,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芎藭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熟干地黄(焙)1两,白术(米泔浸1宿,锉,炒令黄)1两,桑螵蛸(切破,炙黄)1两,磁石(火煅醋淬27遍)1两,羊肾1对(批去筋膜,炙令黄)。

22 主治

肾气虚损,骨痿体瘦无力,两耳(耳曹)(耳曹)鸣,甚即成聋,短气不足。

23 石斛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4 制备方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古籍中的石斛饮 《普济方》:[卷三十二肾脏门]肾脏虚损骨痿羸瘦(附论)

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桂(去粗皮)槟榔陈皮(去白石斛饮(出圣济总录)治肾气虚损。骨痿体瘦无力。两耳鸣

《圣济总录》:[卷第五十二]肾脏虚损骨痿羸瘦

体瘦无力,两耳KTKT鸣,甚即成聋,短气不足。石斛饮方石斛(去根)当归(切焙)人参肉苁蓉(酒浸一宿

《汤头歌诀》:[泻火之剂]甘露

(生、熟)与茵陈,芩枳枇杷(黄芩、枳壳、枇杷叶)石斛伦。甘草二冬(天、麦)平胃热,(等分煎。二地、甘

《滇南本草》:[第三卷]石斛

经,形如劳症。用石斛汤退劳热,反作头疼发热,烦渴饮水,身热如火烙,服后剂,身出酸汗,汗后身凉,又用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肾脏方补肾第八]增损肾沥汤

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类经、内经知要

伤寒论、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注、伤寒贯珠集、长沙方歌括

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要略心典、金匮方歌括

瘟疫论、痧胀玉衡、广瘟疫论、外感温热病、疫诊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六因条辨、伤寒瘟疫条辨、时病论

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汇辨、四诊抉微、三指禅、望诊遵经、察舌辨症心法、辨舌指南

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汤液本草、本草备要、得配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

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本事方、济生方、世医得效方、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重校汤头歌诀、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串雅补

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方论、内外伤辨、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阴证略例、十药神书、内科摘要、杂病论治准绳、济阳纲目、痰火点雪、症因脉治、理虚元鉴、傅青主男科、金匮翼、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醇胜义、血证论、中风斠诠 、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理例、解围元薮、疮疡经验全书、外科启玄、外科正宗、霉疮秘录

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外科真诠、疡科纲要

理伤续断方、跌打损伤妙方、正体类要、伤科汇纂、伤科补要、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伤科大成

女科万金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陈素庵妇科补解、傅青主女科、达生编、妇科玉尺、女科要旨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婴童百问、幼科发挥、幼科铁镜、幼幼集成、幼科释谜、遂生编、福幼编

原机启微、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咽喉脉证通论、重楼玉钥、白喉全生集、口齿类要

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厘正按摩要术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素女经、养性延命录、新刻奉亲养老书、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类要、饮膳正要、遵生八笺、内功图说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医经溯洄集

推求师意、医贯、医旨绪余、质疑录、医学真传、医学读书记、医学源流论、重庆堂随笔、冷庐医话、医原、存存斋医话稿、西溪书屋夜话录、名医类案

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诸病源候论、华氏中藏经、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医学启源、洁古家珍、儒门事亲、洗冤集录、卫生宝鉴、此事难知、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玉机微义、证治要诀及类方、名医杂著、医学纲目、医学正传、韩氏医通、赤水玄珠、医学入门、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先醒儒医学广笔记、医宗必读、医门法律、增补病机沙篆、证治汇补、景岳全书、石室秘录、辨证录、张氏医通 、医学心悟、医方一盘珠、医碥、兰台轨范、医林改错 、医宗金鉴、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 、医学三字经、理瀹骈文、医理圆通、医理真传、伤寒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哈哈!够全了吧! 上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中医古籍。你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可以把这些书名抄下来,对以后中医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桂枝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半夏汤 1 拼音

guì zhī bàn xià tāng

2 处方

桂枝24克 半夏45克 茯苓9克 白术6克 贝母6克 广皮3克 芥子3克 厚朴03克 紫苏3克 甘草12克 生姜3片

3 功能主治

治痰饮内伏,喘咳吐痰,胸满,发则寒热,腰背痛,其人振掘身瞤剧者。

4 桂枝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摘录

《医醇剩义》卷三

古籍中的桂枝半夏汤 《校注医醇剩义》:[卷三痰饮]伏饮

振振身剧,此乃三阳之气为阴邪遏抑,郁而不舒,桂枝半夏汤主之。桂枝半夏汤(自制)桂枝(八分)半夏(一

《丹溪手镜》:[卷之上]腹满并痛(三十二)

虚气留滞,亦为之胀,比之实,但不坚痛为异,宜桂枝半夏汤、小建中汤,以和之。又曰,阴寒为邪者,腹满而

《汤头歌诀》:[利湿之剂]小半夏加茯苓汤

小半夏汤。)加桂除夏治悸厥,茯苓甘草汤名彰。(加桂枝、甘草,除半夏,名茯苓甘草汤,仲景治伤寒水气乘心

《医方简义》:[卷四胃痛]小半夏加茯苓汤

姜(五钱)本方加桂枝甘草去半夏。名茯苓甘草汤。治伤寒水气乘心○本方去茯苓。名小半夏汤。治湿《医方简义

《药征》:[卷中]葛根

一是根据现代医学院的教学大纲来学医 顺序是 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中医内科——中医妇科、儿科、外科,学习中医内科时就可以看《伤寒论》《金贵要略》《温病学》

二是根据老一辈中医的学习方式 一般顺序是 药性赋——汤头歌诀——伤寒论——金贵要略——温病学名著 这些学习背诵后,就可以边临床积累边看各个中医大家的临床经验集,已经《内经》《难经》等等中医古籍,这是原汁原味的中医学习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诸如《伤寒论》和《金贵要略》 《内经》,都是值得一辈子去研究和推敲的。在学习基础的时候,都是需要背诵的,学习中医开始的时候需要大量背诵,只有背诵,到了临床才会发挥自如,只有背诵大量的基础知识才会体会到中医真正的乐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