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90后古籍医生为破损的古书续命上百年,此举有怎样的意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7浏览:1收藏

山西太原:90后古籍医生为破损的古书续命上百年,此举有怎样的意义?,第1张

有一部分网友看到这样的新闻以后,觉得修复所谓的古籍是没有意义的,殊不知这样做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样做是延续了我们的文化,我们不仅可以从古籍中看到古人的智慧,也能够从古籍中看到人类的变迁和发展,如果修复古籍没有意义,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保护古代的画作、诗集和文物呢?我们又何必要去了解历史呢?一个不尊重历史的国家,绝对不会是一个优秀的国家。

首先,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位90后修复的是什么书,这本书是元代时期创作的《永类钤方》,《永类钤方》一共包含了二十二卷,每一卷都是详细记载了作者李仲南对医药的研究,以及对很多病症的治疗经验,虽然说我们现在的医疗技术已经很发达了,但是古代的很多医疗方案,其实也是很值得借鉴的,所以像《本草纲目》、《永类钤方》这一类医术古籍,是有非常重大的参考价值的。

其次,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还原文物其实也是还原作品,很多作品其实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历史价值就是最重大的意义,很多人不了解历史,觉得历史看不见摸不着,而且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何必要去纠结呢?殊不知历史最珍贵的地方,就是“已经过去了”,这些沉睡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文物,其中包含的价值实在是太高了,其中包含的研究意义也会万分重大的,如果连这一点都无法理解的话,恐怕这辈子都不会理解了。

最后,从视频中来看,这两位90后将《永类钤方》这本书,也是还原得非常好,也是他们让《永类钤方》这本书重获新生,或许这就是从医者所追求的传承吧。

王玄 陵 《寻根华夏五千年系列》 第  8  篇

远古洪荒之时,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淮南子·览冥训》

天崩地裂,鬼哭神嚎,盘古大神以生命创造的世界陷入崩塌,女娲奶奶辛苦创造化育的子民朝不保夕。

于是,女娲奶奶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 ,终于让世界又恢复了宁静。

宁静过后,我们不禁要想一想,天,到底是怎么补起来的。天又不是石头做的,拿石头怎么补天呢?

东汉时王充 就曾经提出过质疑:

“天非玉石之类,岂石所能补;且女娲虽长,岂能及天,不能及天,又安有阶级可上?”

女娲的补天行为中有两个关键动词,一个是“ 炼 ”,另一个是“补”。

“ 炼 ”与火有关,我们听说过炼铁、炼钢,却从来没有听说过“炼石头”。虽然任何物质都有它的融点,石头从理论上来说也能被火融化,但是用融化的石头来补天,似乎不具备逻辑上的可行性,很明显它是违背“万有引力定律”的。

既然石头不能直接用来补天,那么,女娲奶奶辛辛苦苦的炼石头还有什么用呢?

炼石的用途,我们能想到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炼金属矿石。由此我们猜想,女娲奶奶炼石的目的是不是为了炼金呢?

清赵翼《 陔 余丛考·炼石补天》 曰:

“五金有青黄赤白黑五色,而皆生于石中。草昧初开,莫能识别,女娲氏始识之,而以火锻炼而出”(卷十九)

我们以逻辑推之,女娲炼金似乎是一种最好的解释,所以,所谓的“五色石”应该就是“五色金”,也就是五种金属。

金同样是不能用来补天,不能修补,但是金可以做成针,而针则可以用来缝补。

女娲补天的“补”字,莫非是“缝补”之意?

可是,天又怎么能缝补呢?

天,似乎也未尝不能缝补。

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 引扬雄《法言》曰:

“黄帝作衣裳,衣裳之制,取诸乾坤。”

黄帝依照天地制衣裳,如果天地不能缝补,黄帝是怎么参照它们作衣裳的呢?

巧的是,传说中的“天衣”,正是用“五色针”织起来的,唐代唐彦谦诗《七巧》说:“ 而予愿乞天孙巧 , 五色纫针补衮衣 ” 。

事实上,用针线补天的传说也并不是没有,它广泛的流传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中。

比如, 彝族史诗《梅葛》 说:格滋天神创造天地后,用打雷、地震做实验,结果天地开裂,天神便让他的五子四女缝补天地。( 用松毛做针,蜘蛛网做线,云彩做补丁,把天补起来 )

彝族支系阿细人史诗《阿细的先基》 中说:补天的时候,黑云做补天的布,黄云丝做补天的线,长尾巴星星做补天的针

阿昌族的创世史诗 说:天破了地母会补,她早已把三根地筋绕成了线团,三根地筋用来补天,缝合了天地的三个边缘。

可见,天是可以用针线来缝补的,这些传说也很可能就是女娲补天传说的余绪。

天到底能不能补呢?

老子 说:“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以前我们看到这句话是,惯性的把它理解为老子打的一个比方,他把天比喻成一张大的“天网”。

他真的只是比喻而已吗?如果是比喻,他为什么不比喻成别的,而非要把天比作一张大网?

或许,在很早以前的原始世界观中,流传过一种“天网”的传说,或者是叫做“天维”的世界观。即天地四方、上下四维是用一张张大网围起来的,天有天网,地有地网,所以“疏而不漏”。

《汉书·叙传》 记载:“ 天网大覆人上,非不信也 ”,关于“天网”的记载,在古籍中还可以找出很多来,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因此,所谓的“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则很有可能就是“天维”中的天网和地网都遭到了破坏的结果。而女娲则是从石头中熔炼出“五色针”,然后将天补好。

相传,伏羲氏发明了网罟,而传说中伏羲和女娲的关系,既是兄妹又是夫妻,那么女娲织补天网的技术,很可能就是从伏羲氏的网罟启发而来。

既然补天的“补”是“缝补”之意,有了针,自然应该有线才是。根据历史的记载, 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女,曰嫘祖,嫘祖始养蚕 。而根据 何新 的考证,黄帝就是伏羲,而嫘祖就是女娲,所以女娲其实又是蚕神,或者是纺织神。

这样一来,女娲补天的线也就有了,补天的技术也就有了。

这是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一种“天维说”解释,“天维说”究竟存不存在呢?我们不能轻易的就说它存在,同样也不能轻易的否认它的存在。

而对于女娲“以石补天”的解释,常见的其实还有很多种。

比如,有的人认为,女娲之所以用石头补天,是因为古代有对石头的崇拜。早期古籍的记载中,有尧母庆都因石而生,禹生于石,启生于石等说法。所以,古人认为石头是有灵性的,石头凝聚着生命的力量,是生殖的隐喻和象征,用石头补天可以还原本初的天地。

再比如,还有人说,女娲炼石本来是为了“炼金”,而后来用来补天的工具,大都是用练出来的金做的,所以称为“炼石补天”。

谁真谁假,现在已经很难说了。

参考资料:

1、 清·赵翼《陔余丛考·卷十九》炼石补天

2、闫德亮《古代神话与早起民族》上编,女娲救世与人类再生

3、李道和《女娲补天神话的本相及其宇宙论意义》

1、樟脑丸可以预防书本虫害

书本放久了会慢慢的变黄变旧,这时小虫子就过来做客了,小编的爷爷原来是一位老师,对于书籍的爱护特别的细心周到,爷爷家有一个书架,对于不常用的书籍,他会将包好樟脑丸放在书的周围角落上,樟脑丸强烈的气味可以驱散病虫,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虫蛀。

2、氮水可以擦除书籍上的霉斑

书的纸张本是娇嫩,需要呵护保养,一旦受到了水汽,纸张就会长出霉斑,气味也难闻。利用氮水可以擦除书籍上的霉斑,只要一根棉花棒蘸上些氮水,涂抹在上面轻轻擦拭就可以了。

3、面包瓤可以吸除书籍上端的灰尘

面包瓤有明显的除灰效果,先将书本上端的浮灰吹走,吹不了的就可以用面包瓤稍加水分的去擦除,用过之后书本还能恢复白净。

4、书页中夹上烟叶能防虫驱虫

夏天蚊虫特别多,这时可以将烟丝或者是烟叶夹放在书页中,能够有效的发挥驱虫的作用,这样对于书本的保护可以加强预防,并且对于家庭防蚊虫叮咬,也有很明显的作用。

扩展资料:

书的保存方法:

1、温湿度控制

纸质文物的保护环境要求:根据有关研究结果,冬天室内的最佳温度为15℃,夏天为25摄氏度,一年四季的相对湿度应该保持在50%~65%之间。此外,室内24小时内温度变化值不应超过5℃,湿度变化值不应超过5%。

否则,纸张纤维的抗张强度会受到很大影响,并可能滋生大量的细菌微生物。 根据这个要求,家庭能做到的就是买一个测量保存地点温湿度的仪表,根据仪表读数来判断环境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就要使用设备,比如给保存地点装空调用来调温、减湿,装空气加湿器用来加湿。

2、防霉

书最可怕的两种病害就是发霉和生虫。防霉除了温湿度控制之外,还要及时通风使霉菌难以滋生。不过我国由于空气质量问题,还要装空气清洁装置来降尘,污染严重的时段减少通风时间。

3、控制光照

强光照和紫外线会导致纸质文物脆裂泛黄,所以保存地的玻璃最好改用深色玻璃,灯泡换为低瓦数低紫外线光源,尽量减少光照时间,古书尽量放入不被日光直射的箱子或者架子中保存。

4、防虫

最有效的方式是创造低氧环境,用气密性好的箱子,并向其中充入惰性气体,不过成本和技术难度都很高。如果实现不了可以放置一些除虫器具譬如樟脑等,以及把书放入塑料袋中密封。此外做好灭鼠、灭蟑螂等工作。

5、正确的取用方式

进入保存空间后,人戴口罩,取放书籍用手套;书籍不要长时间摊开放置,线装书最好平放;箱柜离地至少25mm,避免靠墙;禁止明火,如有暖气一定做好维护不要让暖气跑水等等。

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般书籍生虫都是因为潮湿的原因吧。

所以有下面几种解决和御防的。你看看吧。有虫可以用这种方法:旧书如果保护不周就容易生虫受损,如果书籍生了虫子,就把书用塑料袋包好,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12个小时左右,蛀虫就会被冻死。如果书籍被水浸泡,无论阴干或晒干,纸张都容易变皱变黄,这时如果把浸水的书面抚平,放入冰箱冷冻两天后,书便能恢复原样。  

另外,将旧书先用酒精球擦一遍,然后把书放进塑料袋里,放入冰箱冷冻两天,这样既杀死了细菌,擦净了污垢,旧书又能平整如新。酒是陈的香,好书也是如此。久盛不衰的名篇就似多年的佳酿,要您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一定回味无穷。这是教你怎样御防生虫和一些保护书的方法:一、立体显微镜检测法采用立体显微镜检视碎屑,就可知道有没有虫蛀。  一经发现虫卵粘附,修复人员便立即采取救亡行动处理。用该方法香港中央图书馆馆长助理钟达志先生曾对收到的袖珍版本的古籍书进行过多次修复。

透过显微镜,可清晰看到要修复的部分,书页与修补物衔接的位置,就可精确地进行吻合修补。二、速冻冷藏灭虫法将书籍用塑料袋包装,抽出大部分空气并密封后,放入冷柜中,将温度调至-30℃速冻,经冷藏10天后,用低温将书虫杀死。  若要处理的书籍数量较大,可送博物馆等单位处理。那里有氮气灭虫室,把有虫的书籍放进密封的铁柜内保持柜内的氧气含低于0。3%,害虫和虫卵便能完全被杀死。为什么不采取更为直截了当的化学杀虫剂,钟达志先生这样说,一般我们都不鼓励用化学试剂,因为一来会污染环境,还会引发使用者的安全问题。  另外,很多化学剂也会残留在文献上,对文献造成不良影响。日后读者或研究人员翻阅时,也可能会对他们带来伤害,所以这样的做法是可免则免。三、异物去除法除了灭虫,古迹修复人员要应付的问题还有许多,例如:回收的书都曾用过,上面或有些不适当的修补物料,如粘有标签、透明胶纸等,时间一久,便会留下残渍,令书页变黄。  还有一些书籍钉有已经氧化多时的铁钉,铁经过氧化后体积便会增大,连带钉着的书页也会被扯破。所以遇到这些情况,就要在第一时间将有害的外物移走和祛除。四、颜料处理法一些民国早期的身份证明文件如护照,印刷用的是水溶性颜料,里面签署用的也是水溶性颜料。  通常用以修补书页的粘合剂多是采用水调制,涂上去也会有融化颜料的可能。如何掌握既可以弄湿纸张又不会令墨晕开,那就要配合工具和操作技巧来完成。利用真空吸力台就是其中的一个方法。将有水性墨水的文献,以吸水纸承托,然后放置到吸力台上,再在四边封上一层塑料薄膜。  因为吸力台另一端接驳了真空泵,开动后吸力便会令文献与吸水纸紧贴,促使湿气向下走,减少向四周晕开。所以很适合用来处理一些有水溶性颜料的文献。五、文献修补法不同的古籍,纸张厚度各有不同,修复时应备有最常用的五、六种修补纸以作配用。  一般均采用中国手工纸,如宣纸、毛边纸、连史纸等等。遇到书籍的用纸较厚时,采取将修补纸重叠使用,调配其厚度,不然会影响外观的美观,也会因读者翻受力点不匀而令书页有再破损的可能出现。破损图书的书边沿,可先用小刀把重叠的钎维分开以及整平,然后用毛笔沾水润湿。  用以修补的纸张亦同样沾湿,然后将之撕开,纸边即会突出一丝丝纤维,用粘合剂将书边与修补纸粘在一起,修补的位置便会很吻合。假如需要修复的文献本身用纸很厚,那就要先在修补纸张底下垫 一块胶版,用针打小孔,再沿界限撕开,这样修补出来的接口就能较紧合、牢实。  六、水溶性粘合剂修复人员采用的粘合剂主要是水溶性的,是用小麦的淀粉掺水调制而成,稠度按需粘合纸张的厚度而改变。一般不采用含有机溶剂的胶水,原因在于纸张由湿变干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拉力。施与适当的压力,可以令它更平直。  其它虽然使用上比较方便,但一经粘合后,还原的方法比较费事,甚至可能会影响文献的原貌,而且它亦没有那种粘合剂的特性,也无法令修补好的文献比较平直。七、除霉法文献大敌中,不得不提可恶的霉菌,它也是直接威胁古籍安全的。  收到发霉的书籍就要第一时间放它到干爽的地方,用吸尘器吸走发霉孢子,待情况稳定后,再用工具刮走霉菌的主要部分。而发霉的霉渍,可先用温水清洗,再用双氧水处理。此法虽简单,但并非一般人可自行完成。吸尘器安装了高效能隔尘网,较小的粒子也能隔除,假如隔尘网不够幼细,只会一边吸,一边将霉菌在空气中散发出来。  另外,用双氧水清洗文献也不是直接倒入那么简单,需根据文献状况,采用不同的浓度和步骤,否则会将书页漂得过白,甚至造成破坏。八、干湿处理法古籍干裂的情况处理,先给它一点雾气,让它变软,在用纤维托底,避免裂痕伸延。  书籍最好存放在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空气流通,温度低于25℃、没有阳光直射的环境,以减少光线的影响。应鼓励读者和馆员定期将书籍取出翻阅,以便检查它们是否一切正常。九、结语书籍修复方式不断的发展进步,除了以人手修补,也有相关机器配合。

古籍修复的原则包括最少干预原则、整旧如旧原则、可逆性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的原则

1、最少干预原则

在古籍的修复中,摈弃传统的整卷整叶托裱的方法,对文献各部分的残破现状做具体分析,对不同情况予以不同处理。尽量少地在藏品上添加修复材料,避免因过度修复而造成的保护性破坏,尽量保留古籍文献的各种研究信息。

2、整旧如旧原则

在修复中尽可能保持古籍文献的原貌,保留文献的装帧风格。这里所谓的“整旧如旧”,并不是企图回复该文献没有损坏以前的原貌,“如”古代的“旧”。古代的那个“旧”,不可能再恢复,而是尽可能保持该文献修复前的原貌,就是在修复工作中仅使该文献的残破部分得到养护,决不使其它部分的现有状况产生任何形态上的改变。

3、可逆性原则

即修复措施是可逆的,可重复的。如果将来 发现有更科学更适宜的保护修复技术,随时可以更换修复材料,回到修复前的原来状态。同时可逆性原则对于我们改正工作中的失误而尽量不损害古籍非常必要。

4、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的原则

即修复中所用的修复材料(纸张、线、颜料、墨等)必须与原始文件的材料有一定的色差,避免与藏品本身固有的历史信息混淆。

扩展资料

古籍修复选取纸张的注意事项:

选取修补古籍的纸张,首先要注意纸张的酸碱度,不能用酸性纸张去修补古籍,以免引起或加速古籍纸张的酸化;其次,如果选用旧纸修复古籍,要注意旧纸的纸张强度不能太低。

同时,还要注意所选纸张的纤维组成应该与古籍的纸张相近,厚薄相近,颜色相似但不能相同。补纸的吸水性要强,才易于粘合,纸张帘纹的宽窄也要相近。

具体修复工作中还要注意补纸与古籍纸张的帘纹方向要一致。总之这些都适宜了,才能使修复处纸张粘结的牢固服帖,与原来的书叶协调自然。

-古籍修复

北京市汉龙实业有限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文献修复师队伍,配备了专业的文献修复工具和先进的文献修复设备,可提供古籍、档案、经书、字画、手稿、报纸、地图、拓片等纸质文献的修复服务。在对破损文献进行手工修补、装裱时,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规范,“修旧如旧,宁浅勿深,宁薄勿厚”,选取的修复方案具有“可逆性”。公司的文献修复服务得到多位资深文献修复专家的认可。公司曾多次承接国家级、省级图书馆、档案馆古籍、档案、字画等纸质文献的修复项目,受到了用户及社会媒体的统一关注和好评。

虫噬、酸化、已成“书砖”的古籍这样重现生机。

一、除灰

若无书根,可用细木沙在书背、天头、地底三个地方轻轻摩擦;若有字根,则用一张较大的夹子夹在题词上,以避免刮伤题字。除锈完成后,用软笔刷洗污垢和灰尘。

二、使用碱液

将书放在一个水槽里,放上一块50克的碱液,然后倒入2000克的开水里,或为了方便,将它磨成粉末,洒在书的周围。一定要避免使用过多的石碱,否则会加速纸张的品质受损;特别是不要使用烧碱,以免造成纸张烧毁,造成严重的错误。

三、沸水泡

用开水将书砖周围的砖块冲刷一遍,等水淹到书砖两寸的时候,停下来,让水慢慢浸透,然后摇晃几下,再把书砖压下去,把里面的脏水挤出来,再把它倒出去。然后用开水冲遍书砖,但不能加入碱液。

按上法待清洗后,再用冷水挤压剩余的污垢,如果没有挤出的污水,就可以将书板拿出来,以备揭叶 。

四、揭叶

换上干包纸,吸去水分进行阴干,可以用竹签或针线在书背、天头、地脚等容易揭下的地方,在揭叶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种情况,要灵活运用,不要僵硬。揭叶后,将其置于清洁的纸张中晾晒。

五、修复

毛笔蘸上清水,轻轻地快速刷洗专门的溶液,经过连续不停地把溶液彻底刷洗后,就可大大消除或减轻脏污痕迹。

使其同一时期的纸张,对虫噬、破损的地方进行替换,下一步就把按原处拼接的碎散字片按此法安家落户,最后达到拼接文字、框、栏、书口与底样叶完全吻合。 

用稍微厚一点的胶浆,按照修复的原则进行修复,一旦完全修复,就可以重新装订,使死去的书籍重新焕发生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