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部中国典籍译本是否优秀,可以有哪些标准
1、考察在中国文化思想为本位基础上的文论思想传达之连贯性,看译文是否符合原文论的理论思想框架和原文本的基本表述特征。
2、考察译文的文学艺术再现,看译文以旨在构建与异域视野的亲和力为目的的内容添加和言说方式调整,以及由此构建的译文文学形式特征。
3、若二者出现冲突,则以前者为主。
(1)常思地理之妙,乃天地所留,以待有德,亦前师所秘而不宣。
我(刘若谷)常常细想,地理风水是非常奥妙的,福地为谁所属,天地注定。如果祖上有阴功积德,本身又忠厚贤良的人,自然能够遇着风水宝地,明师也会主动赐给他。这些道理,只是不肯明白地说出来罢了。
(2)失其诣者,节节皆差;得其诀者,处处是道。
没有风水知识的人,却去乱寻风水,多数都是差错的;而有风水知识的人,得其诀窍,寻找风水宝地,即有门有路,处处符合道理。
(3)首识寻龙之法,次明结作之情,详究点穴之方,细看砂水之意。
寻找风水之地,第一要懂得寻找龙脉的法则,第二要明白怎样才能结作的情况,第三要详细研究点穴的方法,第四要仔细看准砂峰和流水的形意。
(4)偃蹇①剥换②者,乃变化之机;起伏曲折者,乃行度之准。
大凡龙脉先起老祖之山,一般都恶石巉岩,非常险峻。在行龙之时,躺低不前,变化细嫩,重新崇起少祖。少祖犹为粗糙带煞,又须躺低不前,变嫩化为父母山。父母之山再须停留放低,越变越嫩才到胎息穴星。龙脉的走动,要起起伏伏,曲曲折折,才为生动活泼,也才符合龙脉走动的准则。
(5)出身贵展肩而开面,落脉怕现骨而露筋。
出身经过剥换变化以后,星体象健康的人一样,开肩开膊,宽容笑面。落脉最忌瘦削单薄,象病人一样,骨瘦如柴,筋头毕露。
李按:展肩开面的出脉,深层构造都是入山岩层,一般都较丰腴坚实,且较平缓,泥土没有流失,地层发育良好,容易结作。现骨露筋的出脉,深层构造都是出山岩层,一般较为陡峭,容易风化;因泥土的流失,露出嶙峋的石头,不能结作。
(6)浑穆端严,方成大器;歪斜直硬,悉是空图。
龙脉要雄浑、肃穆、庄严,才能成为大结作,如果歪头斜脚,体态不正,再加上直迫顽硬,是没有结作的。
(7)胎息在于隈藏,星辰间而突起。
行龙将结穴的时候,都象女人怀胎的情状,分明隆显。但必须砂手左右上下抱绕,隈藏不露。但到头的穴星都要突起高大,切忌矮小凹陷。
(8)阴阳动静,两者贵乎兼施;虚实刚柔,各处求其相济。
一起一伏,一抓一放,都要平和匀称,切忌一面失衡。至于落凹或起凸,一软一硬,都要互相补充。
(9)不知其子观其父,不识其主观其奴。
有时龙脉分支铺张,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很难辨别哪里是正结,这就要看它的主星在哪里。哪里有主星呵护盖照,哪里就是正结。如果主星不分明清楚,就要看周围的砂水如何,如果四山拱照,万水归堂,为我服务之处,便是大结作之所。
(10)前呼后拥,定为贵胄之儿;反背侧身,只是他人之仆。
一般前呼后拥的山脉为龙,反背侧身的山脉是砂。如果得星辰层层簇拥而来,峰峦叠叠朝迎而至的地方,皆有大结作,故喻为贵胄之儿。如果似人形侧卧,自身抱绕别处山脉,即为他山之砂,故喻为他人之仆。
(11)缠送者,有踊跃不遑③之势;环卫者,有归降朝拱之情。
龙在行走的时候,两边缠绵护送的山脉,踊跃奔腾,没有工夫停歇,主龙走多远,护龙亦走多远。四面的山水拱卫抱绕,象巨子对待皇帝一样,俯伏施礼,情真意切。
(12)节节追寻,寻到一局方可止;枝枝细看,看其一变正堪求。
在寻龙的时候,要在山脉上一节一节地追寻,当寻到龙止之处,变出穴星,投向堂局的地方才可停下来。同时每一条分枝的龙脉都要仔细观察清楚,只要发现其中一条分支变化不同的龙脉,就是值得点穴的地方。
(13)后面散漫而来,则以成星为贵;一路牵连而至,则以跌断为奇。
在寻龙的时候,有的龙脉甚少起伏奔腾,步调不够紧凑,散散漫漫,但是到头突然生醒,变成穴星,体正身圆,或雍容大方,或清俊飘逸,都是非常可贵的。有的龙脉步调紧凑,连绵不断,但到了一定的地方,龙脉跌断,要注意这些跌断的奇妙变化,因为很快就要结穴了。
(14)体态刚强,脚下贵铺毯褥④;本身细嫩,后头不嫌粗雄。
如果穴星上面高大峻急,下面就要平坦舒缓,好象毯子被褥铺在那里一样;如果到头星体细小纤巧,好象幼苗、花朵一样粉嫩,他的后面就最好是雄浑高大的龙脉。
李按:一般峻急的星体,多为泥土流失,挖下不深即到岩层。如果下部舒坦平缓,铺毯展褥,多为地层发育良好,底下层次分明,凝聚地热气流,适宜造葬。本身细嫩的穴星,多数显得纤巧无力,如果后头来脉粗雄,即相得益彰。
(15)结作将成,身必先转;真龙若住,势必前趋。
一般将要结作的龙脉,它的身体自然转动,整个趋势投向堂局;一般停驻结作的龙脉,它的肢脚桡棹总是趋向前面,变为龙虎砂案,把本身抱绕。
(16)细心体认,以察其真情;放开眼眸,以观其形势。
总之寻龙点穴之法,必须细心体会和认识,才能觉察它的真实情性。必须放利眼睛,才能看准它的形状势态。
(17)山下成炉底,断其有结无差;腰间带水星,定是龙去不远。
在寻龙点穴的时候,只要看见山下堂局,四周砂峰卫固,中间聚窝,好象烧火的炉子底部一样,就一定会有结作。如果看不见炉底,只要看见龙脉腰部带着水泡般的星体,龙脉就一定不用走得太远,就要形成结作。
(18)前山杂乱,须知移步换形;拜伏当前,有如君王即位。
在寻龙点穴的时候,有时到了龙脉的停驻之处,但看见前面的砂水峰峦杂乱无章,不成堂局,就必须另外挪移位置,变换角度。有时角度一变,整个堂局山水都变得排列有序,朝迎的山峰如同大臣跪拜,施礼在前,穴星的结作就象君皇即位一样高贵,看着大臣的朝拜。
(19)或因就局而趋于横逆;有时避煞而闪于偏斜。
在寻龙点穴之时,有时为了投向周正的堂局,只得顺乎横局或逆局;有时星头一边带煞,为避煞的缘故,穴位只好取裁于穴星偏斜的一边。
李按:寻龙点穴之时,以顺向的正龙正局为多见,但有的龙脉往往是翻身逆势,回龙顾祖,这就要取用横局或逆局。有的穴星顶上带悬石煞,或仰瓦煞;或者一边凹煞、天白煞之类,为了避开这些煞气,就必须把穴位取在另外一边,不计较穴星的偏斜了。
(20)全势不回,虽巧媚端严而亦假;周围拱顾,即奇形怪状而愈真。
凡是风飘水荡,砂峰散乱的形局,即使是巧妙、秀媚、端正、庄严的穴星也不能结作,因为这是假的星体。如果四面星峰拱卫朝迎,砂水眷恋回顾,即使穴星奇形怪状,不端庄秀美亦结作,因为这是真的形局。(21)若见四面迫囚,许得一泄通其闭;莫道满盘尽美,须知一破馀皆非。
寻龙点穴,有时遇着四面砂峰高抱逼压的形局,穴星象囚禁在牢房里面一般,如果有一门户敞开,就不觉得闭塞,这样还可以结作。有时遇着颇为完美的形局,要砂有砂,要水有水,要龙有龙,要穴有穴,但是另外有一样致命的破伤(如破脑煞之类)就不能结作,无论怎样的秀美也没有用了。
(22)界水穿肩,无庸着眼;顶斜脚窜,不必留心。
寻龙点穴,如果遇着挺胸晒膊之星体,肩上穿凹,界水冲来,是不能结作的,我们不必去看它。如果遇着头顶歪斜,脚下乱窜的星体即使结穴亦无用处,我们不必去想它。
李按:我的邻居葬了一穴界水穿肩的祖坟,三兄弟只有一人娶妻,但年过六十而无子;又见某村葬了一穴顶斜脚窜的祖墓,历代出人*贱好色,常惹桃花灾劫。
(23)两界深崖漏,龙虎虽端非正结;合水成尖嘴,乳头纵好是空荒。
穴体两边万丈深渊,悬崖峭壁,直通到底,虽然有端正的龙砂虎砂抱绕,也没有真正的结作。有的地方来龙已经尽止,两水合襟,如同两水洗笔,直流而去,即使有象乳头一样圆润秀美的穴星,也是没有用处的。
李按:山跟水走,水随山流,一般合襟成尖嘴,水流倾斜直泻的地方,都是没有朝山和案山,故而不成堂局,不能结作。
(24)入首⑤模糊,纵有星辰而无用;玄武⑥不顾,虽有气脉总成空。
如果到头后面没有抓胫变细,变成束咽,而是臃臃肿肿,谓之入首模糊。这种地方,即使有穴星,也是没有用的。如果穴场后面的主星扭肩歪面,神走情移,没有眷顾抱揽穴场,虽然有点气脉也是空的。
(25)界脉最喜坦坪,肩背必须圆厚。
分界山脉的河流溪涧,最喜平坦舒缓,切忌倾斜湍急;结穴的星体两肩和背后要圆润厚实,丰腴有肉。
李按:若得平坦的河流作为山脉的分界,必定多为砂环水抱,龙转峰回之所;若得肩背圆厚的星体,必是植被丰美,泥土层次发育良好的吉地。
如果界脉之水倾斜直泻,星体肩背瘦削,必定多是泥土流失,岩层风化松脆,形图粗硬的顽劣之地。
(26)过脉是来龙性命,防护宜周;束咽为入穴根基,贯串当紧。
龙脉行到剥换变化之处,一般都变小变低,俗称蜂腰,此是龙身最要紧之处,故以性命喻之。此处最忌天风扫煞,或两边水来冲射,故而必须有八字蝉翅之砂严密护卫,避免受煞。穴星最近一节抓颈变化之处,称为束咽,束咽即人之喉头软骨处,亦喻为十分重要,所以贯串必须严紧密切,最忌疏松无力。
李按:过脉卫护周密,束咽贯串紧严的龙身、星体,多数融结佳城。如果过脉单寒受煞,束咽长颈松散,难以结作。纵结亦轻,多不足取。
(27)莫道好头好面,须详审其真情;休言无迹无踪,务必细看落脉。
寻龙访穴之时,有时遇着体正星圆的地方,不能轻易认为此成结作,必须详细审察龙脉是否在此融结的情意。有时因为山水复杂,分支过于浪漫铺张,结穴之处好象变得无踪无迹,这就必须仔细看其主要落脉在何处,才能有所把握。
李按:有的人点穴,走到高山顶上,遇着稍似星面的地方,即胡乱造葬,殊不知行龙没有止束,正在向着四处奔腾,何能融结!有的人在众山夹杂之处,不分主次龙脉,凡是有凹有凸的地方,都胡乱开穴,殊不知这是龙脉的肢脚桡棹,不能结穴,实为可叹!
(28)穴上看分金⑦之圆晕⑧,穴下看托起之兜唇,穴旁看腮角之荡开,穴脚看微茫之合水。
在穴场向上看本身的星面,要象太阳、月亮周围有时显出的光圈,或象女子乳头红褐色圆圈的温润;在穴场的下面,要有象托盘一样平靓的兜坪,在兜坪的边缘还要有唇衣微微卷起;在穴场两边,要有宽阔的腮帮,象肥头大耳的人的面部一样端正大方;在墓穴的脚处要有微茫的界合,使整个穴星面积的集雨都在脚下会聚流出。
李按:如果符合以上四个方面要求的好穴,必是山水气场的中心,挖到土层的下面,往往太极圆晕如画,此乃风水宝地。如果四个方面缺了其中一个方面,即使结穴亦轻。
(29)后以束咽为的,前以炉底为真,内以球圆唇托为凭,外以天心十道为准。
分析结穴是否真的,要看后面是否抓颈,形成束咽;前面是否成为炉底,平靓聚窝。穴情要以本身面包头形和托唇作为依据,堂局要以天心周正,不向一边倾斜为准则。
(30)正面难扦须向角;顶头不化下求寻。
一般取穴多取星体的正面,但是有时穴星下面的土层欠佳,或是所对堂局不好,这样就必须向星体的一角取裁,以土层和形局的佳美为原则。有时本来想在穴星高处取裁,但因高处的地层发育不好,堂气不能聚会,就只好向穴星的低处求寻了。
(31)百死求其一生,众同求其独异。
寻龙点穴之时,在平庸呆板、一片死寂的地貌之中,只要求得一处变化生动的地方,就能结穴。在众多的相同的地貌之中,但得一处独特奇异的地方,就有穴情结作。
(32)浑浑噩噩⑨,神藏相貌之中;隐隐隆隆⑩,气聚皮肤之内。
如果不够生动的龙脉,不够醒眼的穴星,而就要认准他的结作是什么图形,神韵藏在什么位置。如果行龙高大粗雄,穴星体态厚重,这就要认识他的龙气地热结在深层,从而精确地取穴。
(33)边厚从薄,方是灵机;边缩边长,乃为妙谛。
如果一边厚一边薄的穴星,适逢薄边是来水之方,厚边是去水之方,山水的一迎一让,更加显得灵活生动;如果一边缩短,一边伸长的护砂,恰得短方远锋高大,长方峰峦低小,形局的一抒一张,更加显得平衡匀称。
(34)无论窝钳乳突,结作定有用神 ,任你平地高山,到穴不离化气。
不论穴是星辰凹处的窝状,或是中起分叉而成的钳状,乃至象乳头一样的凸状,其之结作都是气场的中心。不论是平洋的地方结穴,或是高峻的地方结穴,龙气和堂气都要在穴场聚集凝结。
(35)总之体要灵,龙要变,砂要抱,水要朝。
总之结作的地方,星体都要灵光现显,来龙都要变化剥换,砂案都要关拦抱绕,流水都要屈曲回朝。
(36)贪多者,须识其微;制远者,先识其近。
寻龙点穴,贪图形局绚烂繁丰的人,必须认识形局之中砂峰水法的微细作用;喜欢形局疏朗宽远的人,必须认识砂峰水法要趋于近旁。
李按:识其微者,即认识形局之中,诸如狮象把于水口,龟蛇托于脚下,金童玉女排于两边,舞凤翔鸾趋于面前之类。识其近者,即是内堂要成炉底,入首要成束咽,龙虎必须卫固,降势应该舒张之类。
(37)金鱼不合,枉教九曲来朝;肘腋 不全,虚劳万山献秀。
如果没有适宜的贴身护砂,即使有屈曲朝迎,眷恋回顾的水法,也是没有用处的。如果龙身穴星没有肢脚桡棹,便是孤龙一条,远处纵有许多秀美的砂峰,也是没有作用的。
(38)宁可龙虎或缺,最嫌堂气无收。
选择风水穴场,宁愿左边的龙砂,或是右边的虎砂有些欠缺,但面前的朝山案山切不可欠缺,水也不可倾泻直流。堂局若不聚气,那么此穴就不可用了。
(39)察情意于面目之间,辨真假于向背之际。
辨别一个穴场是真结还是假结,首先要看穴星是否光彩有神,山水是否眷恋回顾。如果山水朝向于我的是真结,背叛于我的是假结。
(40)局不取阔而取聚;砂不论格而论情。
风水的格局,不是以阔大宽广为美,而是以聚秀钟灵为美,砂手的作用,不是以图形式样为凭,而是以抱绕有情为凭。
(41)若是我砂,面前无不回顾;果为我局,脚下必是窝平。
如果是本穴星使用的砂峰,它必定是在前面回顾朝迎的。如果是本穴星使用的堂局,脚下必是聚窝平靓,不是倾斜丑陋的。
(42)补缺填空,一可当百;倾流散荡,万派皆空。
如果形局某个地方穿漏,而得另外的砂峰伸平补贴填实,这些砂峰特别重要,宜应该以一当百看待。如果面局水散倾流,浪荡无收,那么这个穴场就一钱不值,几乎等于零了。
(43)曲直短长,处处求其中节;高低大小,务必取裁合宜。
不论是曲的、直的、短的、长的穴星,点穴之时都要选中钱眼。不论是高的、低的、大的、小的龙脉,取裁之时,都要在适宜的地方。
(44)点穴对准天心,难移尺寸;放棺紧接来气,酌其浅深。
点穴之时要求天心十道的均匀,一尺一寸都不可偏颇。安放棺木的时候,要接正地热气流,研究其该深该浅的道理。
李按:如果贯穴的气斜来,棺要斜放;气正来,棺要正放……古书十二倒状说得甚明。棺木一般要放在没有养分的粉砂岩层,易接着地热气流,平洋之地要浅葬,高山之地要深葬。因为平洋深葬易及泉,高山浅葬易风侵。
(45)宁从是处求非,莫向无中生有。
寻龙点穴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就是找到了可以取裁的真穴,还要研究哪些地方有缺陷。千万不可在没有结作的地方当作风水宝地,硬着头皮取裁。
李按:有的风水先生分明知道某处没有结作,但为了敛人钱财,也只好无中生有地为人点穴“造福”,实为可叹!
(46)读书者,贵心领而神会;寻地者,要目巧而心灵。
读风水著作,要下苦功夫,正确领会书中的意思;寻龙点穴,要放利眼光,思维灵活缜密。李按:如果能多读风水著作,虚心投师求教,认真实践,自然心领神会,目巧心灵。
(47)熟读此篇,胸有成竹;窃其一诀;妙用无穷。
只要能够熟读理解这篇《千金赋》,何处山川有无结作都心中有数。只要掌握其中一部分诀窍,一生都够用了。
(48)峦头妙义,尽括于斯;变化神明,存乎学者。
寻龙点穴的奥妙义理,全部都包括在这里了。至于怎样去灵活运用,就只靠学者本人的天聪和勤奋了。
1 古文“属 ”怎么记柱他的意思
基本解释: --------------------------------------------------------------------------------属 (属) shǔ 同一家族的:亲属。
眷属。烈属。
类别:金属。吾属。
有管辖关系的,归类:属于。属下。
属地。归属。
直属。附属。
隶属。 生物群分类系统上,“科”下有“属”,“属”下有“种”。
系,是:属实。纯属谣言。
用十二生肖记生年:属相。 属 (属) zhǔ 连缀,接连:属文。
属和(h?)。 (意念)集中于一点:属仰(注视仰望)。
属望。属意。
古同“嘱”,嘱咐,托付。 倾注,引申为劝酒:“举酒属客”。
恰好遇到:属京师乱。 笔画数:12; 部首:尸; 笔顺编号:513325125214 详细解释: --------------------------------------------------------------------------------属 属 shǔ 名 (形声。
从尾,蜀声。“尾”与身体相连。
①(zhǔ)本义:连接。②类,族) 种类。
亦特指牲类〖category〗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金属;属禽(分别飞禽的种类) 亲属〖kinsfolk;dependent;familymembers〗 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家属(户主外的家庭成员);军属;眷属;属从(指按亲属关系而从其丧服);属党(亲属);属姓(同宗);属疏(宗族关系疏远) 侪辈。
指同一类人〖fellows;associates〗 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汉·贾谊《过秦论》 官属;部属〖subordinate〗 徒属皆曰:“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 六卿分职各率其属。
——《书·周官》 台谒当以属礼。——《明史·海瑞传》 又如:下属(部下);属名(南北朝时,壮丁为了逃避繁苛的赋役,多投身于豪门势族为附隶,称为属名);属别(下属的类别);属官(属下的官吏);属佐(指下属佐助人员);属役(仆役,佣人);属部(部下,部属) 生物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genus〗。
动植物分类以种为单位,相近的种合为属,相近的属合为科 特指在十二属相中的归属〖bebornintheyearof(oneoftheelveanimals)〗。如:属相 属 属 shǔ 动 归属;隶属〖beunder;besubordinateto;belongto〗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属邦(附属国);属心(诚心归附);属车(随从的车辆。
也称副车);属城(隶属的县城);属妇(指妾);属僚(属下,部下) 系;是〖be〗 今营中枪弹火药皆在荣贼之手,而营哨各官,亦多属旧人。——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查明属实 另见zhǚ 属地 shǔdì 〖possession;dependency〗某些国家侵占的殖民地或所控制的附属国 殖民地和属地 属国 shǔguó 〖dependency〗古时附属于宗主国的国家 属吏 shǔlì 〖staffmember〗下属的官吏 属下 shǔxià 〖subordinate〗∶部下;下属 在下属面前,他总是神气十足 〖subordinate〗∶统属下;管辖下 他是经理属下的干将 属相 shǔxiàng 〖anyoftheelveanimals,representingtheelveEarthlyBranches,usedtosymbolizetheyearinwhichapersoni orn〗用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相配合来记人生出年份,如子年出生则属鼠,称“属相”。
又称“生肖” 属性 shǔxìng 〖attribute〗事物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性质 属于 shǔyú 〖belongto〗归于某一方面;为某一方面所有 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属员 shǔyuán 〖staffmember〗旧指统属下的官吏 属 属 zhǔ 动 继续;连接(侧重于互相衔接)〖join;bine〗 亡国破家相随属。——《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冠盖相属。
——《史记·魏公子列传》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水经注·江水》 挽炮车者,络绎相属。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属纩(用新棉放在临死病人鼻前,验其是否有气);属界(毗连地带);属连(相连缀);属志(犹连心);属引(连续不断);属文(连缀字句为文章);属读(连读);属聚(聚集);属丝(连续之丝);属好(结好);属怨(结怨);前后相属 缀辑;撰写〖pose〗 屈平属草稿未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衡少善属文。
——《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属文(撰写文章。属句;属章;属笔);属辞(撰写诗文。
属咏);属书(著作);属对(诗文对仗);属缀(著作);属稿(起草文稿);属诗(作诗) 使聚集在一起;集合〖gather〗 齐师将兴,陈成子属孤子,三日朝。——《左传》 又如:属民(聚集民众);属兵(调集士兵);属役(聚集下役);属神(会聚群神);属游(聚游);属行(集结军队) 通“嘱”。
托付;委托〖entrust〗 属孟尝君。——《战国策·齐策四》 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属巡盐御史。——《明史》 又如:属请(请托);属调(寄托的情调);属累(托付);属国(委托国事);属邦(付托国事);属任(委任,任用);属寓(寄托);属吏(交给执法官吏处理);属命(委身托命);属情(寄情) 叮嘱;告诫。
后作“嘱”〖enjoin〗 。
2 伊公亭记文言文翻译 应用原文
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所以与人同其行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茇:在草间住宿
翻译
君子对于自己,只需要自己确有心得就行了,并不是对社会上怎样评价自己还有所乞求。然而孔子说“君子痛恨到死时却名声还不显扬”,是因为要让世人同自己的行为一个样。人们对于君子,只需要内心敬服就行了,并不是对在社会上怎样再去推崇他还有所打算,然而仍有人在旌表君子的住处,用君子的名字作乡的名字,想让君子的美名、风范、气节、功业显现在世人的视听面前,永无止境,这是因为想让世人同自己的敬仰一个样。在本人能有办法使自己确有心得,在社会能有办法让世人和自己的敬仰一个样,这正是用来构成古代圣明帝王的行事准则,而与诸子百家的主张不同的地方。
随地作为一个州,距离京城很远,那地方偏僻,几乎与外界隔绝。在庆历年间,起居舍人兼直龙图阁河南人尹洙公,因为受到掌权的小人的排挤,被贬官到这个州来,居住在州城东面五里处的开佛寺中的金灯院。尹公具有高洁的品行和身后的学问,在辨析论争方面很擅长,一时间与尹公交游的人,都是世上的名流,可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赶不上尹公。在这段时间,尹公的名声震动天下,而他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所以他在随州居住,每天把考论图书、通明古今作为唯一要做的事情,而根本觉不出自己的官职已被贬黜了。他曾经在住处北面的小山丘上,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用来休息和游玩,过了一年多才离开。他离开之后,随州人不忍心让亭子废弃毁坏,就经常修缮它,随之给它取名叫做“尹公之亭”。随州从事谢景平镌刻石碑记述这件事。到了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人李禹卿公到这个州做太守,开始就着原有的基址,把低矮处增高,把狭窄处加宽,砍伐树木换掉旧亭,制造屋瓦铺上去,新亭修好后,既宽敞又高爽,环绕着随州的大小山峰都扑入坐在亭子里的人们的眼帘。又把旧亭撑立在北面,在这里随州人都能够表达他们对尹公的怀念之情,又能获取游览观赏的美好享受。这年冬天,李公把亭子的绘图送到京师,嘱托我写篇记来记述这件事。
大致来说,尹公的品行在事业上显现出来,言论在著述中表现出来,本来已经显赫动人了,而李公在修亭子一事上又扩大尹公的影响,岂是为了安慰随人的心而与他一起欢乐呢!而且还将这些荒遐僻绝之境让那些看不到它的人欣赏到它。传其名、浏览其迹的人,没有不低回俯仰观望的。想想尹公的风声气烈,越是久远就越感清新,这是他人同其所好的原因,然而李公得以被世人知晓,难道只是因为这个原因么。所以我替他写了这篇文章,此时为熙宁元年正月日。
3 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
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 ,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 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4 合江亭记文言文翻译译文:
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镇守蜀州,开始筑起土墙来遏制、堵塞大水,后来挖宽沟渠把水导出来,灌溉蜀郡、广州之土地,而蜀郡已富饶现在成都二水,皆长江、沱江的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四川的东南,就是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旧循南隍,与长江并流向东。
唐人髙骈刚开始开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沟渠渚者,合江旧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壶酒,(边饮边赏),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
不久长官请求记下这件事,我认为蜀郡的土地已经成了官渠,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
原文: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髙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②,不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汉漾④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⑤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
作者吕大防
吕大防进士及第,调任冯翊主簿、永寿县令。永寿县没有井,人们要到很远的山谷去汲水,大防巡行近境,得到二泉,打算疏导而使之进入永寿县,因地势高低不平,众人怀疑没有成功的道理。吕大防采用《考工》中的水地置泉法来使之水平,不到十天,果然疏导为渠,百姓依赖,号称“吕公泉”。
吕大防迁任著作佐郎、知青城县。以前,祭田粟米用大斗收进而用公斗放出,获三倍之利,百姓虽然不满,但不敢上诉。吕大防开始均定放出纳进以平均其值,此事转传给宋仁宗,诏令立定法禁,命一路全输送租给官府,用概器给还。青城县外控汶川,与西夏相接。吕大防占据要地设置巡逻,秘密设防,禁止上山砍柴采摘,以严障碍屏蔽。韩绛镇守蜀州,称吕大防有佐辅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入朝暂代盐铁判官。
吕大防身高七尺,眉目秀发,声如洪钟。从小端肃稳重,没有嗜好,经过街市眼睛不斜视,闲居像接待宾客一样。每次朝会,威容仪表敬肃,神宗常常目送他。与大忠及弟弟大临同住,相与切磋论道考礼,弱冠婚姻丧祭全部本于古代,关中地区言《礼》学的当推吕氏。
大防曾为《乡约》说“:凡是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有善行就写在册上,有过失如违背乡约的也写上,三次犯过就实行惩罚,不改过的人绝迹。”
苏轼一次去拜访好友吕大防,恰逢吕大防午睡,苏轼就在客厅里等。但吕大防特能睡,苏轼一下子等了两个时辰,不禁大怒,决定要拿吕大防出出气。终于吕大防起床了,慢吞吞地接待苏东坡。苏轼说:“刚才趁你午睡,我在你客厅转了转,你客厅里的摆设虽然都很不错,但都不如一只有三对眼睛的乌龟。”
吕大防知道苏轼要调侃他,但不知会从哪调侃起,支吾着说:“哪里有三对眼睛的乌龟?”苏轼说:“唐中宗时,有大臣进献乌龟给他,唐中宗就问乌龟若有三对眼睛会有什么好处?大臣回答说,乌龟若有三对眼睛,自然就用三对眼睛睡觉,睡觉的时间自然就比普通乌龟多三倍。”
参考资料:
1张衡传 原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是不慌不忙,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
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 。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
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
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
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
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
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
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
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
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
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
6 《不计人过》古文翻译译文
宰相吕蒙正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同朝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副宰相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吕蒙正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于是吕蒙正制止了同僚的行为,不让(那位同僚)查问。
下朝以后,他的同僚们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就终身不能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予追究,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肚量,气度)
扩展资料
原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
人物介绍
吕蒙正(944-1011),字圣功,宋代政治家,河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生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太宗征讨太原,吕蒙正被授著作郎,入值史馆。
太平兴国五年(980),拜左补阙,知制诰。八年,任参知政事。端拱元年(988年),罢李昉,拜吕蒙正为宰相。吕蒙正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与开国元老赵普同在相位, 关系极为融洽。淳化二年(991年),谏官宋沆上疏,忤怒太宗,蒙正受牵连,被罢贬为吏部尚书。
淳化四年,真相大白,复以本官入相。吕蒙正为官清廉,曾有人献古镜,言能照二百里,蒙正笑而却之道:“我脸不过盆子大,安用照二百里!”闻者叹服。至道元年(995年),太宗再度罢贬吕蒙正,蒙正以右仆射出判河南府,期间,政尚宽静,事多委任属僚,其总裁定夺而已。
真宗即位(998年),吕蒙正被任命为左仆射,为感先帝之恩,蒙正献家财三百万助之朝廷。咸平四年(1001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六年,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过洛阳两次看望吕蒙正,曾问其子中谁可为官。
蒙正道:“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吕夷简,真乃宰相器也!”吕蒙正病逝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享年六十七岁,谥文穆,赠中书令。
本文2023-08-17 20:46: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