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欧美寻宝探险类电影名称!
是一部电视剧
当时的翻译是《百战天龙》
以下来自
中文名称:百战天龙
英文名称:MacGyver
别名:马盖先
版本:第一季全22集
发行时间:1985年10月06日
导演:Lee David Zlotoff
Cliff Bole
Chuck Bowman
演员:理查得恩安德森
Richard Dean Anderson
Angus MacGyver/Dexter Filmore
Dana Elcar
Pete Thornton (1986-1992)
Bruce McGill
Jack Dalton (1986-1990, 1992)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原 名:MacGyver
译 名:百战天龙
类 型:动作 / 冒险
首 播:1985年10月06日
国 家:美国
内容简介:
09 ,12, 1985 (001)
中译:马盖先
原名:MacGyver
片头故事: 领航员:马盖先去拯救一个被击落的战斗机驾驶。
李察迪恩安德森饰演马盖先一角,一个富有机智与勇气的现代英雄。马盖先在这一集里被派遣去拯救两位受陷於高度安全的地下实验室的自然科学家,而这个实验室目前出现一个裂缝,这将会导致酸液外泄而威胁到新墨西哥州的地下水循环系统。
编剧: Thackary Pallor
导演: Alan Smithee
特别演出: Michael Lerner as Ed Gantner, Dana Elcar as Andy Colson, Paul Stewart as Dr Carl Steubens, Michael C Gwynne as Dr Charlie Burke, Michael Fairman as General Relkwin, Shavar Ross as Reggie, Darlanne Fluegel as Barbara Spencer, Olaf Pooley as Dr Sidney Marlowe, Michael Johnson as Captain Taylor。
欧美人接触三国文化的时间相对较晚,具体时间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期。这其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最早接触三国文化的人,并不是欧美的官方人员或学者,而是一位具有特殊身份和职业的神职人员——传教士。这是欧美国家与亚洲国家在传播三国文化上的本质区别。我在前面的多篇文章中介绍过,我国周边邻国引入三国文化的初衷,都带有特定的政治目的,是借用儒家思想来维护利益的一种手段。从欧美国家最初引入三国文化的人群来看,就是一种纯粹的东西方文化交流。
欧美国家第一个接触到三国文化的人,是一位英国的传教士罗伯忒马礼逊。此人在中国及欧美国家的知名度非常高,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汉英字典——《华英字典》,就是马礼逊来到中国后,从1808年开始,比照清嘉庆年间的《艺文备览》、《五车韵府》两部古籍,历时十五年的时间,独自一人逐字逐句翻译编撰而成的。《三国演义》最早就出现在马礼逊编撰的《华英字典》当中,这也被视作为欧美人首次接触三国文化的时间。
欧美人翻译的第一篇《三国演义》著作,也是三国文化最初在欧美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由于东西方文化及语言的巨大差异,欧美人最初在翻译时,只是从原著中挑选个别人物及精彩故事进行节译,然后通过报刊、杂志等连载的形式,在世界各地的欧美人中间进行传播。然而,第一篇《三国演义》译文的作者,他的身份非常特殊,既不是官员、学者,也不是负责文化传播的神职人员,而是一位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的英国技术工人——汤姆斯。
汤姆斯是十九世纪初,被设立在中国澳门的东印度公司聘请的一位负责印刷的英籍技工,他在工作时接触到了马礼逊的几部著作,包括《华英字典》及个人传记类的《中国一览》、《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等。在马礼逊的这些著作中频频提到了中国古典文学《三国演义》,这使得汤姆斯对该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汤姆斯在工作之余,依照原著翻译了系列文章《著名丞相董卓之死》,并于1820年开始,在《亚洲杂志》中进行连载发布。这是三国故事在欧美人群中传播的,最早的《三国演义》译文。
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德国学者弗朗茨库恩依托原著翻译的《三国演义》德译本出现之后,欧美国家才算有了一个比较正式的译本。该部译著也只能算是节译本,因为作者译著到诸葛亮出山就结束了。该书发行后,在欧美民众中间反响平平,主要原因是德文表现力有限,书中只进行了相关故事的描述,在人物形象、性格、心理及情节等方面不够吸引人。不过,该书发行之后却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时,欧美许多学术评论组织,对该译本在翻译、传播中国古典文学的过程中起到的推动性作用,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在欧美评价最高、影响最大的《三国演义》译本,是在上世纪七十年初,由美国学者莫斯罗伯茨译著的《三国:中国的壮丽戏剧》。该书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作者初期翻译的时候,只节选了原著全本的四分之一。该书发布之后,立即在当地的民众及相关学者中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带动了以三国文化为背景的研究文学的发展。随着该书在美国的热销,以及三国文化的悄然兴起,罗伯茨在上世纪末又进行了一次整理、改版,终于译著了欧美地区的第一部全译本《三国演义》。
中国海底宝藏的秘密,被一个外国人在古籍上发现了,盗走了上亿的宝贝
南海的古代沉船现在有多少,并无准确的统计数据,这些沉船都是古代的货船,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对外出口的货物基本都是瓷器、丝绸和茶叶,沉船一旦打捞上来,当时的这些货物,还有船上的生活用品,基本都成了文物,当然,一部分茶叶和丝绸沉入海底会腐烂,并不能成为文物。
南海的古代沉船虽然很多,但是,进行水下考古的难度非常大,首先,潜水员要潜入到深海,对沉船进行探测,了解了这艘沉船的详细资料之后,然后,再用大型的打捞船将沉船整体打捞上来,成本非常的高。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的沉船一直沉没在海底。
中国南海的宝船也吸引着一些外国的盗宝者,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英国的职业寻宝人迈克·哈彻,二十年前,他曾在一本大约200年前的古书里发现了中国宝藏——书中记载了两百年前清朝一艘商船沉没在南海的事件,而且他又依据这个线索找到了当年亲历此事的欧洲商船留下的航海日志,这本200年前的航海日志如今已经成为文物被收藏,但Mike Hatcher还是想办法详细地翻阅了这本日志。
最终Mike Hatcher在这本航海日志中找到了古书中记载的那次事故——一艘名叫“泰星号”的清朝商船载满瓷器等商品前往西方时,意外沉没在南海某处,而记载了此事的欧洲商船碰巧经过事发地救起了部分遇难者,1999年5月,哈彻雇用一条盗宝船和300多名水手,找到了“泰星号”沉船的位置。哈彻从海底捞出来60万件康熙时期的精美瓷器和130块1斤重的金块,这一笔价值上千万英镑的财宝让哈彻疯狂。
这个丧心病狂的家伙从瓷器里挑了356万件精美的瓷器带走外,竟然下令将剩下的20多万件全部砸碎在海底。在文物市场,物以稀为贵 ,砸了这20多万件,剩下的365万精品将升值2——3倍。一年后,哈彻又来到南海盗走了239万件青花瓷和125块金子,100个康熙元宝。
此后,世界各地的海盗都来到了这里进行盗宝,在这里其他国家的海盗还发现了唐代到清代的各种珍贵宝物,这些东西的价值一点都不比哈彻打捞上来的差。在2003年以后,中国的法律才开始介入到了这一环节中,可惜已经有很多的宝物流落海外了,已是为时已晚。
本文2023-08-18 01:34:5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