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籍的四字成语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1收藏

有关古籍的四字成语,第1张

1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2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3 什么是古籍成语

如果要了解什么是古籍成语,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古籍,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一、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其次,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第三,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第四,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4 什么是古籍的成语

“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则不复也”,昵就寡人”,“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不以三隅反,“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

5 成语来自哪些古籍

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

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

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

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6 什么是古籍成语

如果要了解什么是古籍成语,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古籍,古籍在里是怎样解释的: 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 一、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 其次,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 第三,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 第四,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

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希望可以帮到你吧,O(∩_∩)O~。

7 表示学习认真的四字成语

精益求精;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博览群书 豁然开朗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 不耻下问 孜孜不倦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释卷 书声琅琅 程门立雪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耳闻则诵 古为今用 囫囵吞枣 开卷有益 名落孙山 取长补短 取精用弘 然荻读书 融会贯通 入主出奴 三余读书 生吞活剥 书声琅琅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万世师表 文行出处 不耻下问,勤学苦练,勤能补拙, 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闭户读书, 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 据鞍读书,折节读书,囊萤照书, 废寝忘食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 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长材茂学、才疏学浅 才学兼优、村学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 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笃学不倦、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高才大学、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 鸿儒硕学、宏儒硕学、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 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困而学之、口耳之学 困而不学、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不倦、力学笃行 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 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勤学好问、曲学诐行 勤学苦练、上当学乖、市民文学、宿学旧儒、硕学通儒 通才硕学、通儒硕学、调嘴学舌、文江学海、枉辔学步 文人学士、晚生后学、文宗学府、学步邯郸、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学富才高、学非所用、学富五车 学贯中西、学海无涯、学究天人、学老于年、效颦学步 学浅才疏、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学如登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疏才浅、学书学剑、学识渊博 学无常师、学无止境、下学上达、新学小生、学以致用 用非所学、一家之学、鹦鹉学舌、鹦鹉学语、以学愈愚 幼学壮行、牙牙学语、真才实学。

8 求一个积极向上的组名,四字成语

壮志凌云,坚定不移,奋发图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勇往直前 坚毅顽强,斗志昂扬,朝气蓬勃,力争上游,锲而不舍,至死不懈,坚忍不拔,宝剑锋从磨砺出 锲而不舍;英勇无畏;持之以恒;大智大勇;奋不顾身;铁杵成针;水滴石穿一日千里 标新立异 革故鼎新 继往开来 独树一帜 改天换地 积极进取 洗心革面 自强不息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推陈出新 万象更新 不甘示弱 百折不挠 追根问底 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改天换地 积极进取 继往开来 力争上游 只争朝夕 自强不息 毛遂自荐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不甘后人 不屈不挠 戴月披星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发愤忘食 革放鼎新 坚持不懈 苦心孤诣 一往无前 人定胜天 不知寝食成语词条:马到功成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mǎ dào gōng chéng 成语释疑: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 成语示例: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间,果能运筹制胜,,各省抚臣岂易于为力?明·卢象升《剿荡衍期听候处分并陈贼势兵情疏》 (其中~代表本词条:马到功成) 成语词条:功成名就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gōng chéng míng jiù 成语释疑: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成语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成语示例:你则说做官的~,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二折) (其中~代表本词条:功成名就) 成语词条:旗开得胜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qí kāi dé shèng 成语释疑: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成语示例:姜文焕,一怒横行劈董忠(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其中~代表本词条:旗开得胜) 成语词条:指日成功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zhǐ rì chéng gōng 成语释疑:指不久即可成功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成语词条:一蹴而就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yī cù ér jiù 成语释疑: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成语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成语示例: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于繁赜,毋乃不可!(清·吴趼人《痛史·原叙》) (其中~代表本词条:一蹴而就)翱翔天际,大展鸿图,前程似锦、光明无限步步高升,财源广进。

9 书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书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书声琅琅、书香世家、书香门第、书画卯酉、书生之见、书记翩翩、书富五车、书功竹帛、书通二酉、书剑飘零、书缺简脱、书声朗朗、书缺有间、书空咄咄、书香铜臭、书囊无底、书符咒水 书(汉字) 书,(Book,shū)从聿从曰,上古结细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许愼·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卽谓之字。著於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1 成本的著作:~籍。

~刊。~稿。

~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

~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

~简。~函; 3 文件:证~。

说明~。聘~; 4 写字或写的字:~法。

~写。~桌。

~案。~画; 5 写文章:大~特~。

罄竹难~;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中文名 书 外文名 book 拼 音 shū 注 音 ㄕㄨ 部 首 横折 总笔画 4 五 笔 NNHY 仓 颉 IDS 简体字笔顺 横折、横折钩、竖、点。 繁体字笔顺 横折横横竖竖横折横横 繁体字 书 词语解释 书动词 例:书,箸也。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书的行草”沈艳松 例: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例:作书。

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后世以墨写于纸。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例: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例: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尚书序》疏 例: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世家》 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例:众言同,于是乎书。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例: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简体写法 例:书,凡载籍谓之书。

——《正字通》 例:申子、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例: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例: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

——《史记·礼书》索隐 例:饱读节寰公(袁可立)所藏经史,而尤好金箱玉版之书。――明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 例: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书名词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 中国书法 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

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

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彩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例: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唐·杜甫《石壕吏》 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例:差徭驿递最繁苛,公(袁可立)贻书郡守。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

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例: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乐府诗集·木兰诗》 例:桓公病益增,管仲忧之。悬书于门:“如有能言公所见之鬼者,当赠以封邑三分之一。”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例:公(袁可立)司理吴中,执简柱下,上书忤当路,削籍二十六载。——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例: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网络书法:“书” 例:悦亲戚之情话,乐琴。

文/晚来秋

“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照看芍药。” 芍药殿春而放,别名婪尾春。初夏时节,牡丹式微,芍药初绽。对牡丹意犹未尽的游人,纷纷前往牡丹园赏芍药。苏轼曾以 “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 ,道出怜花惜春之意。

芍药种类繁多,根据形态,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是单花类,

花朵由单朵花构成,花瓣向心式自然增加,雄蕊只着生于子房周围,随花瓣增多而相应减少直至消失。单花类包括单瓣型、荷花型、蔷薇型等。 二是台阁类,由花朵中心或者花间之生长点经再次分化花芽开花而成。在下方花朵中心再形成一朵上方花,上方花与下方花相叠合,从而增加了重瓣程度,有些品种甚至由三花乃至四花叠合而成。台阁类包括彩瓣台阁型、分层台阁型、球花台阁型等。

芍药自古以药为名,花即是药,且是重要的药材。《本草纲目》:

“制食之毒,莫良于芍,故得药名,亦通。” 《和剂局方》中,

芍药与当归、川芎、熟干地黄搭配为 “四物汤”,可治肝血亏虚。 《景岳全书》中, 芍药与黄芩、黄柏、续断等搭配为 “保阴煎” ,可治血虚有热。 《伤寒论》 药方逾百,用芍药者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如四逆散、葛根汤、桂枝汤、当归四逆汤、芍药甘草汤等。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等功效,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心脑血管、肝脏疾病。

芍药既可医身,还可治心。 传说中,花神从仙界采集芍药花种子,治疗人间瘟疫。古希腊神话里,医药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

(Asclepius)有个医术高明的徒弟派翁(Paeon),成功医治了战神阿瑞斯和冥王哈迪斯。阿斯克勒庇俄斯心生嫉妒,准备杀掉派翁。哈迪斯为了保护派翁,将其变成了一株芍药花。

除具治病救人的功效,更多时候,芍药因出众的美丽为人铭记传诵。李时珍《本草纲目》: “芍药,犹婥约也,美好貌,此草花容婥约,故以为名。”芍药的绰约之美,包涵了丰富的文化意象。世人称牡丹、芍药二绝,其中牡丹为 “花王” ,芍药为 “花相” 。芍药被称为 “花相” ,还有一段 “四相簪花” 的故事。

沈括《梦溪笔谈》云: “韩魏公庆历中以资政殿学士帅淮南。一日,后园中有芍药一干分四歧,歧各一花,上下红,中间黄蕊间之。当时扬州芍药,未有此一品,今谓之‘金缠腰’者是也。公异之,开一会,欲招四客以赏之,以应四花之瑞。时王歧公为大理寺评事通判,王荆公为大理评事签判,皆召之,尚少一客,以判钤辖诸司使忘其名官最长,遂取以充数。明日早衙,钤辖者申状暴泻不止,尚少一客,命取过客历,求一朝官足之。过客中无朝官,唯有陈秀公时为大理寺丞,遂命同会。至中筵,剪四花,四客各簪一枝,甚为盛集。后三十年间,四人皆为宰相。”当时只有宰相穿红色官袍、系金色腰带。因此,坊间传说,出现了“金带围”,当地就有人升官,乃至当宰相了。

作为“花相”,芍药俨然一花之下、万花之上的权贵。前些年流行宫廷剧,人们又将牡丹比作端庄的皇后、芍药比作妖娆的妃子。实际上,将芍药比作大权在握的宰相,亦或是皇帝宠爱的贵妃,都不甚妥当。 在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芍药的意象大多与权力无涉,与恩宠无关。如果说牡丹身居庙堂之高,芍药则身处江湖之远。有人说,中国的芍药类似于西方的玫瑰,象征着浪漫 。其实,芍药的浪漫,是广义的浪漫,不仅限于爱情。芍药的意味,包含了知音难觅、别离伤怀,包含了逍遥与洒脱、独立与淡泊,正是历代文人追寻的魏晋风骨。

芍药文化历史悠久。 王禹《芍药诗并序》: “百花之中,其名最古。” 郑樵《通志略》: “芍药著于三代之际,风雅所流咏也。”在最古老的夏、商、周三代,芍药已著称于世。虞汝明《古琴疏》:

“帝相元年,条谷贡桐、芍药。帝羿植桐于云和,令武罗伯植芍药于后苑。”帝相是夏代第五位君王。郑樵、虞汝明为宋人,所记皆源于考据传说。

芍药频见于先秦古籍中。 《山海经》 多次提到芍药生长地点: “条谷之草多芍药。”“洞庭之上多芍药。”而《诗经》, 最早记录了有关芍药的风俗。《 诗经·国风·溱洧 》: “洧之外,洵訏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先秦时期,人们思想尚未被礼教束缚,大多热情浪漫,其中郑国民风尤为开放。每年上巳节,青年男女聚在溱、洧两水之上嬉戏游玩,打闹调笑之余,互相赠送芍药。自此,芍药被赋予了定情、赠别之意。

作为赠别之物,芍药又名将离、离草。《韩诗外传》: “芍药,离草也。” 崔豹《古今注》 :“古人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芍药一名将离故也。”古人含蓄,常常以药寄情。离别时,赠之以芍药;相招时,寄之以当归;拒返时,回之以远志。离别之时以芍药相赠,大抵如同折柳吧。 元稹《忆杨十二》:“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 只为情深偏怆别,等闲相见莫相亲。”

自宋以降,扬州芍药享誉盛名。 扬州的芍药,恰如洛阳的牡丹。 汪灏《广群芳谱》:“一名馀容,一名鋋,一名犁食,一名将离,一名婪尾春,一名黑牵夷,广雅作挛夷。本草曰,芍药,犹婥约也,美好貌,此草花容婥约,故以为名。处处有之,扬州为上,谓得风土之正,犹牡丹以洛阳为最也,白山、蒋山、茅山者俱好。”李时珍《本草纲目》︰“昔人言洛阳牡丹、扬州芍药甲天下。今药中所用,亦多取扬州者。”

扬州太守蔡繁卿曾在芍药盛开时,用花十余万枝举办万花会。苏东坡到扬州就任,认为万花会扰民,从此停办了。对芍药的品种分类,亦起于宋代。 宋代《芍药谱》、《鲜芳谱》、《扬州芍药谱》 中,芍药品种大约三十多个。至乾隆时,扬州芍药品种达百余个,不乏 “杨妃吐艳”、“金玉交辉” 等名品。如今,芍药品种己发展至千余。芍药也如同牡丹,实现了红、黄、白、粉、蓝、黑、紫、绿、复九大色系的完整系统。

扬州是多情之地,温柔之乡。天下月色三分,有二分属于扬州。扬州

文人雅士聚集,风尘女子为伴,留下诗词无数,其中 姜夔《扬州慢》 传唱千古: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桥边的红芍药,犹如与他住在赤阑桥边的初恋情人。相伴数年,分别后怀念二十年,人生四分之一的词为她而写,虽终为陌路人,何尝不是一种浪漫的精神寄托呢。

芍药的浪漫风雅,还可见于《红楼梦》中醉眠花下的史湘云。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此情此态,旷达洒脱,真乃晋人之风啊。

张九龄《紫薇庭芍药》:

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名见桐君录,香闻郑国诗,孤根若可用,非直爱华滋。

梅尧臣《七里湾得朱表臣寄千叶楼子髻子芍药》

:谁称为近侍,宜与牡丹尊,霞綷千千叶,香撩黯黯魂,红楼思侠少,宝髻奉王孙,剩插不堪照,颜衰汴水浑。

蔡羽《毛督经浣亭官舍芍药》:

昼静绿阴匝,微风满院芬,红栏昨夜雨,碧馆见朝云,春杳鸟空怨,暖多花易熏,须烦紫丝帐,遮护到斜曛。

张泌《芍药》:

香清粉淡怨残春,蝶翅蜂须恋蕊尘,闲倚晚风生怅望,静留迟日学因循,休将薜荔为青琐,好与玫瑰作近邻,零落若教随暮雨,又应愁煞别离人。

苏轼《玉盘盂诗并序》:

东武旧俗,每岁四月大会于南禅、资福两寺,以芍药供佛,而今岁最盛,凡七千馀朵,皆重跗累萼,繁丽丰硕,中有白花正圆如覆盂,其下十馀叶稍大,承之如槃,姿格绝异,独出于七千朵之上,云得之于城北苏氏园中,周宰相莒公之别业也,而其名俚甚,乃为易之。杂花狼籍占春馀,芍药开时扫地无,两寺妆成宝缨络,一枝争看玉盘盂,佳名会作新翻曲,绝品难寻旧画图,从此定知年谷熟,姑山亲见雪肌肤。花不能言意可知,令君痛饮更无疑,但持白酒劝嘉客,直待琼舟覆玉彝,负郭相君初择地,看羊属国首吟诗,吾家岂与花相厚,更问残芳有几枝。

苏辙《和子瞻玉盘盂二首》:

千叶团团一尺馀,扬州绝品旧应无,赏传莒国迁钟簴,移忆胡僧置钵盂,丛底留连倾凿落,瓶中捧拥照浮屠,强将绛蜡封红萼,憔悴无言损玉肤。故相林亭父老知,出群草木尚何疑,无多产业残花药,几许功名旧鼎彝,丰艳不知人世别,佳名新换使君诗,明年会看花尤好,剥尽浮苞养一枝。

周必大《彭孝求送芍药数种鄙句为谢》:

占断春光及夏初,琉璃剪叶朵珊瑚,休论花品同而异,且咏诗人乐且吁,北地莫辞金凿落,南禅争看玉盘盂,彭宣微恙何妨醉,自有娇痴婢子扶。

杨万里《多稼堂前两槛芍药红白对开二百朵》:

红红白白定谁先,袅袅娉娉各自妍,最是倚栏娇分外,旁招近侍自江都,两岁何曾见国姝,看尽满栏红芍药,只消一朵玉盘盂,水晶淡白非真色,珠碧空明得似无,欲比此花无可比,且云冰骨玉肌肤。芙蓉渡酒店前金沙芍药盛开

山店春光也自妍,芙容渡口数家村,笋舆低过金沙架,篱落疏圈芍药轩,孤客倦游殊寂寞,雨花著意与温存,可怜经眼匆匆去,不折红香到绿尊。

郝经《芍药》:

夜来风雨洗残春,芍药还开春又新,入座忽惊持酒客,举杯先酌送花人,烟轻雪腻丰容质,露重霞香婀娜身,铁石肝肠总销铄,都将软语说风神。

马祖常《芍药》:

莺粉分奁艳有光,天工巧制殿春阳,霞缯襞积云千叠,宝盝凝脂蜜半香,并蒂当阶盘绶带,金苞向日剖珠囊,诗人莫咏扬州紫,便与花王可颉颃。

文徵明《禁中芍药》:

仙姿绰约绛罗绅,何日移根傍紫宸,月露冷团金带重,天风香泛玉堂春,千年想见翻阶咏,一笑羞称近侍臣,不似人间易零落,上方元自隔凡尘。

白居易《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主人。

白居易《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偶成十六韵》:

罢草紫泥诏,起吟红药诗,词头封送后,花口折开时,坐对钩帘久,行观步履迟,两三丛烂熳,十二叶参差,背日房微歛,当阶朵旋欹,钗葶抽碧股,粉蕊扑黄丝,动荡情无限,低斜力不支,周回看未足,比谕语难为,勾漏丹砂里,僬侥火焰旗,彤云剩根蒂,绛帻欠缨緌,况有晴风度,仍兼宿露垂,疑香熏罨画,似泪著胭脂,有意留连我,无言怨思谁,应愁明月落,如恨隔年期,菡萏泥连萼,玫瑰刺绕枝,等量无胜者,惟眼与心知。

孟郊《看花》:

芍药谁为婿,人人不敢来,惟应待诗老,日日殷勤开。

王十朋《芍药》:

千叶扬州种,春深霸众芳,无言比君子,窈窕有温香。 已过花王候,才开近侍香,来游禁酒地,免作退之狂。

韩愈《芍药》: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苏轼《题赵昌芍药》:

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

黄庭坚《广陵早春》:

春风十里珠帘卷,彷佛三生杜牧之,红药梢头初茧栗,扬州风物鬓成丝。

注:。

何谓古籍善本?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有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古籍善本由于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如水灾、火灾、虫蛀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保存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实属不易,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价值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1、文献价值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值更高。 3、艺术价值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可见古籍善本近年来已成为拍卖会的重头戏,购买者十分踊跃。古籍善本现已成为收藏家们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场上的古籍善本价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 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是很大,市场价也随着宋版书的上扬而升值。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明版书要比以后的清版书的价格昂贵。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千万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未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着原状。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一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很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古籍善本由于近年来在收藏品市场上十分受宠,因而各种伪造的古籍善本也应运而生。 

《丰山集》

(明)孙存撰,明嘉靖三十三年刻本。

此书版刻精美,半叶十行十八字,白口,黑鱼尾,左右双边。卷首钤“拙者之庆”竖长方阳文印。《中国古籍善本总目》仅著录本馆有藏,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古文渊鉴》

(清)徐乾学等撰注,清康熙内府刻五色套印本。

此本为清代康熙内府朱墨黄绿蓝五色套印本,版式精美,色泽鲜豔。半叶九行二十字,粗黑口,双顺黑鱼尾,四周单边。

《广金石韵府》

(清)林尚葵辑,清康熙刻本。

此本为清康熙九年周亮工赖古堂朱墨套印本,刻印精良,半叶六行,字数不等,白口,四周单边。

《重刊明心宝鉴》

(元)范立本辑,明嘉靖刻本。

此书刻印精良,宽行大字,粗黑口,双对花鱼尾,有元刻之遗风,且保存完好,品相上乘。此本已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

(唐)杜甫撰,(宋)王十朋集注,(宋)鲁訔编年并注,宋刻本。

此书版刻精美,纸墨优良。谢国桢先生认为其所刻字体、刀法、行款与宋黄善夫所刻《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蘇东坡先生诗》大致相同,断为南宋建阳麻沙坊刻本,刻于孝宗之後。此本已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宋)欧阳修等撰,元刻明递修本。

此书具有典型元刻风格,书中有三页出现三黑鱼尾,上顺下对,原刻与递修本都有刻工。元刻遗留已罕,虽经递修,亦属难得,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版本价值。此本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唐)陆德明撰,明汲古阁影宋钞本。此书系明末汲古阁毛氏影宋钞本,墨妙笔精,与真刻无异。本叶钤有“席鉴之印”、“ 萸山珍本”等印记。此本已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中国古籍上有食用鲜花的记载,当时的人认为花是植物的精华,吃了可以养生延寿。“鲜花玫瑰酥饼”属于“南案”糕点,是明朝迁都北京,从南京带上的南味糕点。

  鲜花玫瑰酥饼: 材料:(油皮):中粉 260克/猪油104克/绵白糖30克/水80ml。 (油酥):低粉220克/猪油110克。(内馅):麦芽糖100克/低粉100克/细幼砂糖2大匙/无盐黄油50克/碎核桃肉50克/玫瑰花瓣5朵。

  做法: 1、所有油皮材料揉成光滑的面团后,盖上保鲜膜松驰30分钟;将松驰好的面团均匀分割成20个小面团,备用。 2、所有油酥材料揉成团,均匀分割成20个面团,搓圆备用。3、取一个油皮包入一个油酥,包好收口捏紧后朝上,擀成牛舌状,由上往上卷起,收口朝上,再擀卷一次,盖上保鲜膜松驰30分钟。 4、将内馅材料中的碎核桃肉烤熟备用;玫瑰花瓣洗净后用厨房纸擦干水分,切碎备用。5、将内馅其他材料揉成团后,加入核桃肉和玫瑰花瓣拌匀,分割成20个玫瑰内馅,搓圆备用。 6、松驰完成的油酥皮两端往中间压扁,层次面朝上,擀成中间稍厚的圆形片。7、将玫瑰花馅放在油酥皮中间,捏紧收口,搓圆,收口朝下压成圆扁形,放在烤盘中松驰30分钟左右。 8、放入烤箱,170度烘烤25分钟左右,烤好后撒上少许玫瑰花碎做装饰。

三命通会

《三命通会》作者为明朝进士万民英。该书在传统命学的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官方地位,而 足本《三命通会》共十二卷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其着作《三命通会》《星学大成》收录,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4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编年体通史,是“正史”的代表作。

5诗经

第一部诗歌总集。

6论语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7三国志

《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8说文解字

一部字典一个中华。

9全唐诗

《全唐诗》,900卷,共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

10三字经

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其中《千字文》存在《古千字文》、《叙古千字文》、《续千字文》、《新千字文》等不同版本)。《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