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敦煌文献中《朋友书仪》的全部内容?而且要翻译好的,翻译的要有优美一些!急,请各位帮忙!
一、《朋友书仪》的内容组成及月贺仪的发展 敦煌《朋友书仪》是月仪形式的书仪。但传世月仪一般只见到有一组十二月书札,《朋友书仪》的内容却显得比它们更丰富。书仪的开首部分有“辩秋夏[春冬]年月日”一行,以下便是胪列年月日等时候用语。此后又有“十二月相辩文”一行,连接着两组十二月书札。赵和平学长提出“十二月相辩文”乃是对前之月候用语的总结,但笔者认为,此两“辩”者,实为书仪所列出之子目。书仪由此被分为两部分。“辩”,似可同于辨,意为分辨、区分,前一辩(辨)时候用语,已有辨析不同分而用之之意;由于已包括了“月”在内,所以后一辩(辨)者乃开启下文。其中“相辩文”的“文”字,正是指书札,以区别于前面简单的用语胪列。 有着两“辩”者是《朋友书仪》的全部。这个两“辩”能帮助我们了解月仪的内容结构。今存世月仪所见者仅有后一“十二月辩”,却无前者。但是,周一良先生已指出在《隋书》卷二七经部小学篇蔡邕撰《劝学》一卷下,注有“《月仪》十二卷,亡”。经部小学篇是文字音韵训诂类的作品,但从蔡邕《劝学》和注中同列朱育撰《幼学》、吴郎中项峻撰《始学》等书名来看,其中也包括一些童蒙教育读物,《月仪》显然也被归置在内。《月仪》作为普及知识很可理解,其中自然有书信的程序写法问题,但是从文字训解和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出发,则胪列年月季候用语的“辩秋夏[春冬]年月日”应当是原始的内容之一。传世月仪类作品或因书法流传残缺不全,或本身内容已有简略,《朋友书仪》的出现,或许能够对此内容有所证明。 《朋友书仪》辨年月季候的文字看得出是从各种经典古书和当时习用语中纂集得来。这些内容是古代认识自然的一部分,《太平御览》天部、时序部记载有相关内容的典籍不啻数十部之多。《朋友书仪》如赵和平所说其释年诸语即出自《尔雅》,四季十二月的用语,有些则看得出与《初学记》、《太平御览》所引《梁元帝纂要》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诸多不同,只是已看不出源于何书。这说明有关辨年月季候的文字还是相当简略的,只是为了应付实用。如果早期月仪中的相同部分也是如此,则收入经部未免草率。 从《朋友书仪》已很难推测早期月仪的原貌,但相信应较《朋友书仪》更为典雅。好在有关年月季候的用语并不是仅在《朋友书仪》中出现,敦煌发现的吉凶书仪中,也往往在“年序凡例”部分列入此类内容。同类内容是不是吉凶书仪从月仪中吸收,并不能肯定。但有趣的是,早期的吉凶书仪和后来者在这方面也有繁简之别。
转下
对敦煌书法的认识如下:
自从一九OO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以来,数万卷古代文书公诸于世,引起了各科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敦煌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彩塑艺术,也保存了大量的书法墨迹。
敦煌书法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发展史,特别是隋唐,乃至魏晋、秦汉书法艺术发展史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敦煌书法范围较广,一般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书法为主,另外还包括敦煌地区古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汉简书法、石窟题记以及现存的碑文书法等。
敦煌遗书包括了由晋、十六国、一直到北宋的4万多卷墨迹,是研究中国文字楷化时期的历史及其书法艺术最丰富、最系统的第一手资料。
敦煌遗书的书体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称之为"经书体"。"经书体"源于汉代的"简书体",完成于唐代的楷体,是两晋以后抄写经卷的重要书体。它详尽的记录了中国文字隶变以后楷化的全过程,对文字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敦煌遗书中藏有唐代拓本三种。有欧阳询书《化度寿岂禅师塔铭》、柳公权书《金刚经》、唐太宗李世民书《温泉铭》,甚至还有王羲之17帖临本3帖。这些拓本和临帖极为宝贵,是现在罕见的唐代墨迹珍品。
近年一份上千年前小朋友写的字,被人发现,并且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还有网友戏称:“原来学生都是一样的”。其实这是一份敦煌出土一千年前的文献《凶吉书仪》,而引起大家关注并不是文献的本身。
而是这份文献被当时的小朋友拿来做了草稿,并且还在旁边画了涂鸦,还标注了这是“大虫”、这是马、这是羊等,看到这个不免有网友评价到:“原来以前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都是一样的”,现在也有不少学生会在书上这样涂鸦标注。
还有网友戏称,学生这样的涂鸦可能会被先生打板子了,估计小朋友自己也没有想到,都已经过了一千年,还有人对自己的写的字“评头论足”吧,不过其实这位小朋友还是非常可爱的。
其实不仅是一千年前的小朋友,现代社会上,小学生在上课学习的时候,也难免会在课本上涂鸦,写写画画的。尤其是之前还出现了“杜甫很忙”的系列,就是因为学生们在《登高》这首诗旁边杜甫的插画像上加上了自己的创意涂鸦。
并且还有的学生填上了一些文字,还起来还毫无违和感。其实很多课本上的插画,本身是为了加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往学生们更加了解历史人物还有历史背景等,才形成的插画图,但是没想到却成为了学生们涂鸦的小道具。
以前只知道现代社会的小朋友,会因为无聊或者是突发奇想在书本上涂鸦,没想到一千年前的小朋友也是这样的,看来古往今来很多东西在进步,但是人类的一些习惯其实都是一样的。
此前学生们在课本上涂鸦的行为,还引起了网络上的热议,有的人认为这是学生不尊重书本、不尊重历史的一种行为,老师和家长看到之后应该要制止。但是也有人认为学生本身还是比较单纯的,在涂鸦的时候也没有想那么多。
其实是不需要太“上纲上线”的,他们本身并没有对书本的不尊重或者是对历史人物的不尊重。其实在笔者看来,很多学生在上学期间都有过涂鸦的行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突发奇想或者是上课溜号的事情打发时间。
这样的行为不能严重到不尊重上,但是如果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溜号,或者是家长发现孩子不好好写作业,一直到课本上涂鸦的话,确实是应该及时制止的。
其实,从学生们在书本上涂鸦的行为,还可以看出来学生的画画功底能强,即便是一千年前的小朋友的,什么羊、马、虫等动物,画得也是惟妙惟肖的。现在很多小学生的涂鸦,不仅想象力丰富,并且还可以看出画工了得。
如果学生天生是画画比较厉害的话,那么其实家长可以重视一样,如果往美术生的方向发展的话,那么之后说不定可以有更好的成绩,考上更好的大学,未来的发展也会很不一样的。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老子变化经(敦煌本) 编 著: 卷 数: 正统道藏: 字号 涵芬楼本第册 新文丰本第册 三家本第册 道藏提要:编号 中华道藏:四辅真经太玄部经诀‧正一部经箓 第8册
老子变化经(敦煌本),撰人不详。其文字古拙,似出于汉末。《正统道藏》未收。现有敦煌残抄本一件(S2259),存经文九十五行。据卷末题记,此抄本是隋大业八年(612)经生王俦书写。经文主要讲述老子化生故事。宣称老子行乎古昔,在天地之前,化变其神,托形李母,孕育七十二年而降生楚国。老子生有异相,「颜有参午(三五)大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双门,足蹈二羊,手把天关」。又宣称老子「随世沉浮,退则养精,进则为帝王师」。自三皇五帝至夏商周楚秦汉,老君于历代皆变化名号法身,降世为帝王之师。其说与边韶《老子铭》、《道藏》所收《老君变化无极经》等书相似,盖为早期黄老道士所作。
本文2023-08-18 06:00:0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3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