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宋朝: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的得与失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1收藏

纠结的宋朝: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的得与失,第1张

宋朝是这两年的热门王朝,无论是《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市井风貌,还是《千里江山图》里的壮阔无边,都让人充满了向往。

那么,普通人如果想了解宋朝,但又没有耐心去啃《宋史》等古籍,应该选择哪本书呢?笔者推荐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张邦炜的《两宋王朝史》,本书以理性平和的格调、浓淡相宜的笔触、丰赡翔实的内容,铺展开两宋320年、18个皇帝波澜起伏之画卷。

宋朝最重要的两位皇帝,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兄弟。

赵匡胤是开国皇帝,他在担任后周重臣的父亲赵弘殷基础上,更进一步凭军功成为后周世宗柴荣的红人;弟弟赵光义则因娶了重臣符彦卿的女儿,成为柴荣的连襟,这也让赵家跟后周皇室的关系更近了;作者张邦炜认为,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柴荣才因“点检作天子”将殿前都点检张永德解职后,任命赵匡胤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

但柴荣不知道的是,赵匡胤早就通过自己的亲朋故旧,掌控了很大的权力;柴荣英年早逝后,后周恭帝柴宗训和符太后孤儿寡母根本不是对手,赵匡胤借出征辽国的机会,在赵光义、赵普等人的支持下,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通过“杯酒释兵权”和“后苑罢节镇”等举措,赵匡胤将功高权重的将领们解除兵权,从而消除了王朝颠覆的隐患;内部稳定之后,赵匡胤采纳赵普等人的意见,“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先后征讨荆湖、后蜀、南汉、南唐等势力,基本上完成了统一。

赵匡胤还对宰相的权力进行了削弱,同时防止外戚干政,初步建立了文治和武备的局面,但还是不失尚武之气。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赵匡胤突然驾崩,虽然他有两个成年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但皇位却是赵光义接的。

这段公案千年来众说纷纭,有“烛影斧声”“金匮之盟”等说法,莫衷一是;作者张邦炜认为,虽然赵光义在哥哥赵匡胤生前担任晋王、开封府尹,是皇位继承人的标准人选,但毕竟没有被明确,而且宋皇后当时让太监王继恩去找的是赵德芳,说明她心中的继承人是赵匡胤的儿子,但王继恩却去找了赵光义,赵光义抢先进宫,有了既成事实。“金匮之盟”是赵普一家之言,而且是很多年后才提出来,当事人都已经去世,有很多不合常理的地方;赵光义急着改年号,逼死两个侄子、弟弟赵廷美等潜在对手,都是非常不正常的表现。

不过,从赵光义称帝后的作为来看,他是最合适的赵匡胤接班人:先是逼迫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割据两浙的吴越钱氏纳土归降,接着攻灭北汉,完成一统;但遗憾的是,在北伐辽国失败后,跟赵匡胤放弃西南一样,赵光义也放弃了幽云十六州,导致有宋一代很被动。

总体来说,《两宋王朝史》既具言而有征的史学底色,更有总揽全局的史家视野,在勾勒一代大势时兼顾生动的细节,在回放历朝大事时摹绘关键的人物,论史卓有识见,行文畅达雅健,融铸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炉,在宋史入门中洵为深浅相宜而繁简得体的一流读物,非常值得赏读。

陈抟最为传奇的故事之一,是他与赵匡胤的一场棋局。此事正史未有记载,但明以后的正统文人、进士、朝官皆有撰文记述。如今的华山还留有当年陈抟与赵匡胤的下棋的遗址——“下棋亭”。而陈抟一生的道学成就,也多在华山隐居时得来,后世奉陈抟为河图洛书太极图学派的鼻祖。

当时,赵匡胤仍是后周柴荣手下倚重的大将,他天生神力、勇武无双,兵法韬略无所不通。

一次,赵匡胤因事路过华山,陈抟心有所感,知未来天子将从此路过,便想以奕棋的方式与之结缘。他装扮成一卖桃老汉,挑着桃筐拦在路口。

又饥又渴的赵匡胤,见两筐鲜桃,狼吞虎咽就吃起来。但囊中羞涩,吃罢桃,又付不出钱来,只羞得满脸通红。陈抟说:“没钱不要紧,你陪我下一盘棋,赢了,就免你桃钱。”

赵匡胤善下棋,一听就答应了。头一局,赵匡胤赢了,要和陈抟下第二局,陈抟说:“要是这盘你输了,怎么办?”赵匡胤说:“我将手中这盘龙棍归于你。”

没想到,第二盘开局没几步,赵匡胤就输了。陈抟拿了盘龙棍起身就走,赵匡胤疾步追上,口中大喊:“再来一盘!”

直至华山东峰下棋亭前,陈抟止步说:“再来三盘,这次如果你输了,该如何是好?”赵匡胤一股豪气,脱口而出:“我赌华山!”

陈抟要他立文约为证。赵匡胤写下字约。二人连下三盘,赵匡胤连输三盘。陈抟将棋盘推到一边,高兴地说:“华山真属我道家了?谢主龙恩!”

陈抟突然行起君臣之礼,赵匡胤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应对。陈抟说:“壮士定为九五之尊,日后便知。”更为神奇的是,陈抟将太祖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之事都在棋局中向赵匡胤一一点化。

赵匡胤称帝后,如约将华山赐给陈抟,并下旨华山永不交赋税。民间有“自古华山不上税”一说,便来源于此。

正史记载,989年夏历七月二十二日,陈抟羽化于华山莲花峰下张超谷的石屋内,寿118岁,另有史料记载,陈抟寿180岁或200岁。

扩展资料:

陈抟(871年11月25日—989年8月25日),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另说在今亳州市)(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人。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

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陈抟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常游历于华山、武当山之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号“白云先生”。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端拱二年(989年)七月,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一百一十八岁。

-陈抟

被称作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可谓宋朝的第一文臣但那没有学历的出身和以吏道治世的方法,日益与赵氏天子所热衷的道德文章潮流格格不入赵匡胤是在马上得天下的,也深知不能以马上治天下的道理,自己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并一再批评老谋士赵普不读书,意味深长的警告赵普"宰相需用读书人"如此形式下,现任宰相赵普就是不情愿,也不得不改投孔门之下,找起儒家经典诵习,以便重新被太祖划归读书人的行列

宋初君臣急于在儒家经典中寻找治世良方,至圣先师孔子的言论集<论语>最终成为宰相的急救章之后,日理万机的宰相每天下班回家,便把自己关在房间,一声不吭地攻读起语录来他持之不懈,到晚年终有所得,不但上朝理政,事必决于<论语>,而且把夕日玩弄权术,帮太祖算计前朝君主\本朝功臣的业绩也都归结于孔夫子的教诲,故有“半部论语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流传。

公元927年3月21日,赵匡胤出生于洛阳贾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亲赵,是唐末、晋末、汉末和周四晚王朝的大将军。赵匡胤年轻时,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从0755到79000,他被评价为“长,威严,大方,一个了解他的人很有人情味。”赵匡胤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影响了几百年的大唐帝国已经消失了20年。当时的中国山河破碎,战火连绵。军阀割据的五代十国,是历史上一个大动荡时期,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早年,赵匡胤参了军,经历了战场。因功绩卓著,一路升秩,从后官到后周的导节度使、殿前都查。公元960年,经过精心策划的“陈桥兵变”,赵匡胤登基,成为大宋的开国皇帝。

赵匡胤雄心勃勃,受到了家庭的影响。自幼酷爱骑射、习武,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艺。当时的赵匡胤是“天下无敌”,他是古代武术的第一个皇帝。他自创毛长拳,并练习整套拳法,充分展现了北方豪迈的特点,是中国武术六大名拳之一。他还发明了独门兵器“大小盘龙棍”,相互配合使用,威力无比。大盘龙棍专门用来扫敌人的脚,破开盔甲或硬兵器,使其失去战斗力。后来,练武的人根据赵匡胤的大小盘龙棍的运用原理,开发改造出适合巷战短兵相接的“三节棍”和“双节棍”。赵匡胤,一个老兵,读书不多,但他也精通笔墨。众所周知,古人写诗是一种时尚,赵匡胤也不例外。他也写诗,但产量少得可怜,一生只写过一首半诗。这是古籍中记载的。

据宋代诗人陈晓燕《宋史》年间的记载,赵匡胤登上龙椅之前,曾与几个朋友在晚上聚会饮酒聊天。大家都困得一夜没睡,东方一片白茫茫。清晨,当冉冉的太阳升起的时候,这里的一个朋友唱了一首歌《庚溪诗话》。赵匡胤听后不同意,认为这首诗虽然整齐,但没有气势。他立刻脱口而出,唱了下面的《咏日诗》:

“初时艳阳高照,千山满水;一轮转眼上天,星退月退。”这首诗虽然押韵不好,但是很有诗意,还挺有气势的。每个人都鼓掌,赵匡胤自己也很自豪。当了皇帝后,赵匡胤尽管日理万机,但仍时常想起这首诗,并为自己的妙笔生花而自豪,所以他真的想再次发光,超越自己的旧作。然而,诗歌必须有机会和灵感,赵匡胤一直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没有鼓舞人心的主题。中秋节的一个晚上,明月当空,格外的晴朗,那一幕让他感到心旷神怡。诗歌也随之而来。赵匡胤想,既然他以前写过一首诗《咏初日》,为什么不写一首咏月诗呢?想到这里,他稍微思索了一下,立刻脱口说出了前两句话:

“直到离开海底的千山墨,我才到了中天万国明。”结果,最后两句话卡住了,赵匡胤苦苦思索,却无论如何也说不下去。就这样,他只写了这《咏初日》的一半,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从此,赵匡胤没有写诗的冲动,专心治国,也不会有诗歌发表。尽管赵匡胤一生只写了几首诗,但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比如他著名的《拉石三诫》。王夫之曰:“太祖取石,锁于殿中,令嗣即位,跪念。”有三戒:第一,保全柴子孙;第二,不要杀文人;第三,不加耕地税。喔呼!如果这三件事不代表他们是有德的,他们也不能。他不战而降地从后周皇帝柴宗逊手中夺取了江山,让掌握着生杀大权的赵氏子孙保住了柴氏子孙的安全。这不是不友好。不杀知识分子和干部,不加田赋,这是非常可贵的,显示了一个好皇帝的素质。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赵匡胤的宽宏大量,这是其他人无法企及的。历史上有三个小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一天,赵匡胤设宴招待他的大臣们。其中一个叫王铸的翰林,原是后周的朝臣。此时,他喝醉了,思念旧主,当众吵闹。王子们很害怕,他们都很担心他。

毛没有责备他,而是吩咐人扶他出去休息。王铸拒绝出去,躲在屏风后大声哭了起来。他只是得到了左派和右派的帮助。第二天,有人说王铸当众哭泣,怀念周世宗,应该受到严惩。毛说,“他喝醉了。我在世宗的时候和他是一个大臣,很了解他的脾气。他是个读书人,哭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让他走吧。”有几个皇帝能有这样的胸怀?赵匡胤又一次骑马离开了宫殿。在经过大溪大桥时,一支寒箭突然飞来,击中了黄龙旗。卫兵们大惊失色。赵匡胤不仅板着脸,还淡淡地说:“谢谢你教我射箭。”并且不允许任何卫兵猎杀残兵,就好像这一切从未发生过一样。还有一次,更可爱。宋太祖半夜起床,突然很想吃羊肝,但犹豫了很久,拒绝点菜。身边问他:“皇上有什么事,只管告诉我们,我们一定照办!”毛回答说:“我这样说,每天就杀一只羊!”结果,他只是忍住不吃。

说的是赵匡胤。

比喻一个很小的困难却使一个很大的事情无法进行,无法完成。也指一个很有本事的人,面对一个小问题而束手无策。

成语典故:

一天,赵匡胤一个人走在路上,天气特别热,正饥渴难耐时看见了一片西瓜地,看瓜的人是个老翁。老翁说他的瓜一文钱一个,不甜不要钱,可赵匡胤此时是身无分文,但又非常的渴。这时,他想出了个办法。

他打开一个瓜吃一口就说不甜,再打开一个吃一口又不甜,一直到吃饱都说不甜。老翁看出了他的意图对他说:看你相貌堂堂,怎么做这种下三烂的事呢?没钱就没钱,直接跟我说就是了,何必用这种损招呢。

赵匡胤非常惭愧,承诺今后一定好好报答。后来赵匡胤得了天下,送给了这个瓜农万亩良田作为回报。

扩展资料: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近义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句谚语,读音是qiǎo 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uī,意思是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再有能力的人,做事时如缺少必要的条件,也很难成功。

成语解释:

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成语出处: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晏景初尚书,请僧住院,僧辞以穷陋不可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成语举例:

1、虽然大家有热情,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原料,只能停工。

2、写作技巧再高明,若没有材料,也写不出好作品来,这正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宋太祖(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平定。为了这件事,宋太祖心里总不大踏实。有一次,他单独找赵普谈话,问他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赵普说:“道理很简单。国家混乱,毛病就出在藩镇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了。” 宋太祖连连点头,赞赏赵普说得好。 后来,赵普又对宋太祖说:“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兵权太大,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 宋太祖说:“你放心,这两人是我的老朋友,不会反对我。” 赵普说:“我并不担心他们叛变。但是据我看,这两个人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闹起事来,只怕他们也身不由主呀!” 宋太祖敲敲自己的额角说:“亏得你提醒一下。” 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此时是公元961年)。 酒过几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监退出。他拿起一杯酒,先请大家干了杯,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守信等听出话音来了。大家着了慌,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 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宋太祖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 石守信等齐声说:“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节度使。 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杯酒释兵权”(“释”就是“解除”)。 过了一段时期,又有一些节度使到京城来朝见(此时是公元969年)。宋太祖在御花园举行宴会。太祖说:“你们都是国家老臣,现在藩镇的事务那么繁忙,还要你们干这种苦差,我真过意不去!” 有个乖巧的节度使马上接口说:“我本来没什么功劳,留在这个位子上也不合适,希望陛下让我告老回乡。” 也有个节度使不知趣,唠唠叼叼地把自己的经历夸说了一番,说自己立过多少多少功劳。宋太祖听了,直皱眉头,说:“这都是陈年老账了,尽提它干什么?”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禁军领兵权析而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这就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制的加强,以后宋太祖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 宋太祖收回地方将领的兵权以后,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从地方军队挑选出精兵,编成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行政长官也由朝廷委派。通过这些措施,新建立的北宋王朝开始稳定下来。 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后来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岳飞出生时家徒四壁,还未满月,家乡就发起了大水,爸爸被水冲走了,母子俩虽然幸免于难,但也只得流落他乡,生活非常贫困。可岳飞小小年纪就非常爱学习,才五岁就把《千字文》背得滚瓜烂熟了。有一天,小岳飞忽然向母亲要纸和笔学习写字,母亲犯难了,穷得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来买纸和笔哪?望着母亲为难的样子,懂事的岳飞再也不闹了,但心里却仍在考虑怎么办。一天,他愁眉紧锁地蹲在灶旁烧饭,望着炉灶发呆,忽然眼前一亮,猛地跳了起来,大喊着:“我有办法写字了,我有办法写字了。”只见岳飞用手小心地把灶里的青灰扒了出来,轻轻地摊平在地上,然后用手指一横一划认真地写起字来,这办法还真不错。从那以后,岳飞每天就趴在地上对着一堆青灰写啊写,手指磨破了,磨烂了,可岳飞毫不在意,依旧每天坚持写字、认字。

1 《宋太祖的怕吏官》的文言文题答案

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尝弹雀于后苑,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悦,赐金帛慰劳之。

宋太祖曾经在皇宫的后园弹打鸟雀。有个臣子说有急事求见,宋太祖急忙召见了他。他上奏的就是普通的事情罢了。宋太祖生气了,责问他的缘故。臣子回答说:“我以为这件事情比弹捕鸟雀还紧急。”宋太祖更加生气了,举起用水晶制的小斧,用斧柄撞了臣子的嘴,(臣子)被撞落了两颗牙齿,那个人慢慢低下头捡起了牙齿,放在怀里。宋太祖责骂(他)说:“你怀里揣着牙齿,想告我的状吗?”(臣子)回答说:“我没有资格状告陛下,然而自有负责记载历史的官员记录这件事。”赵匡胤既害怕又高兴,赏赐了黄金和丝织品安慰犒劳他。

1,乃:就是

2、讼:状告

3、不能:没资格

4、帛:丝织物的总称

5、宋太祖: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6,赐:赏赐

7,臣:大臣

8弹:用弹弓打小鸟

9尚:还要

10柱斧:水晶制的小斧,古代朝官所用。

11自当:自然应该

12 史官: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

13对;回答

14悦;高兴

15诘:责问

柱斧:用水晶制的小斧,古代朝官所用。

赵匡胤(yìn)显然有些专制霸道,让忠耿的谏官付出了两颗牙齿的惨痛代价;然而他终能分辨忠奸而及时止怒,一旦明白过来就反躬自省、以赏代罚,这种过而能改的胸怀与气度,仍不失为“明君”风范。

大臣有直言不讳的品质,即使掉了两颗牙齿,也是值得的,因为两颗牙齿换来了一个明君和国家的兴盛,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2 文言文宋太祖治军原文和译文

太祖朝,常戒禁兵之衣,长不得过膝,买鱼肉及酒入营门者,皆有罪。

又制更戍之法,欲其习山川劳苦,远妻孥怀土之恋,兼外戍之日多,在营之日少,人人少子而衣食易足。又京师卫兵请粮者,营在城东者,即令赴城西仓,在城西者,令赴城东仓,仍不许佣僦车脚,旨须自负,尝亲登石掖门观之。

盖使之劳力,制其骄惰。故士卒衣食无外慕,安辛苦而易使。

译文:宋太祖当朝时,通常规定禁军的衣长不能超过膝盖,买了大鱼大肉和酒进入军营的人,都有罪。又制订了轮流守卫边防的办法,想让士兵习惯在外的劳苦生活,而减轻思念妻儿和家乡之情。

而且士兵在外面守边的时侯多,在军营里的日子少,每个人都发少量军饷,军队的衣食容易满足。另外,京城守卫军领取军粮时,如果军营在城东,就命令他们到城西的粮仓领取。

如果军营在城西的,就命令他们到城东的粮仓领取。而且领军粮不允许租用车子和脚夫,一切都必须自已负责,宋太祖曾经亲自登上石掖门审察这件事。

大概是让他们辛苦用力,控制他们的娇气和惰性。所以士兵不羡慕其他人的吃和穿,安心尽力而容易被驱使。

3 文言文宋太祖治军原文和译文

太祖朝,常戒禁兵之衣,长不得过膝,买鱼肉及酒入营门者,皆有罪。又制更戍之法,欲其习山川劳苦,远妻孥怀土之恋,兼外戍之日多,在营之日少,人人少子而衣食易足。又京师卫兵请粮者,营在城东者,即令赴城西仓,在城西者,令赴城东仓,仍不许佣僦车脚,旨须自负,尝亲登石掖门观之。盖使之劳力,制其骄惰。故士卒衣食无外慕,安辛苦而易使。

译文:

宋太祖当朝时,通常规定禁军的衣长不能超过膝盖,买了大鱼大肉和酒进入军营的人,都有罪。又制订了轮流守卫边防的办法,想让士兵习惯在外的劳苦生活,而减轻思念妻儿和家乡之情。而且士兵在外面守边的时侯多,在军营里的日子少,每个人都发少量军饷,军队的衣食容易满足。另外,京城守卫军领取军粮时,如果军营在城东,就命令他们到城西的粮仓领取。如果军营在城西的,就命令他们到城东的粮仓领取。而且领军粮不允许租用车子和脚夫,一切都必须自已负责,宋太祖曾经亲自登上石掖门审察这件事。大概是让他们辛苦用力,控制他们的娇气和惰性。所以士兵不羡慕其他人的吃和穿,安心尽力而容易被驱使。

4 君道 文言文阅读答案

只有翻译,因为不知道问题。

请参考一下。君 道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

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

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

书曰:‘睿作圣’。诗人曰:‘岐有夷之行,子孙其保之!’”宣王曰:“善!” 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借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

陈灵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

夫树曲木者恶得直景,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化。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此之谓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弑。”

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弑于征舒。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对曰:“有之。”

哀公曰:“何为其不博也?”孔子对曰:“为其有二乘。”哀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也?”孔子对曰:“为行恶道也。”

哀公惧焉。有间曰:“若是乎君子之恶恶道之甚也!”孔子对曰:“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则百姓之亲之也,亦不能甚。”

诗云:‘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诗之好善道之甚也如此。

哀公曰:“善哉!吾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微孔子,吾焉闻斯言也哉?” 河间献王曰:“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

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有一人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

先恕而后教,是尧道也。当舜之时,有苗氏不服,其所以不服者,大山在其南,殿山在其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川;因此险也,所以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许,曰:‘谕教犹未竭也,究谕教焉,而有苗氏请服,天下闻之,皆非禹之义,而归舜之德。

’”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诗曰:“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此之谓矣。

河间献王曰:“禹称民无食,则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人,则我不能劝也;故疏河以导之,凿江通于九派,洒五湖而定东海,民亦劳矣,然而不怨者,利归于民也。” 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书曰:“百姓有罪,在予一人。” 虞人与芮人质其成于文王,入文王之境,则见其人民之让为士大夫;入其国则见其士大夫让为公卿;二国者相谓曰:“其人民让为士大夫,其士大夫让为公卿,然则此其君亦让以天下而不居矣。”

二国者,未见文王之身,而让其所争以为闲田而反。孔子曰:“大哉文王之道乎!其不可加矣!不动而变,无为而成,敬慎恭己而虞芮自平。”

故书曰:“惟文王之敬忌。”此之谓也。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

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

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畴,夔为乐正,倕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大理,益掌驱禽,尧体力便巧不能为一焉,尧为君而九子为臣,其何故也?尧知九职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成厥功以王天下。

5 一代明君宋太祖文言文翻译

太祖,是宣祖的次子,母亲杜氏。

长大后,容貌威武,器度豁达,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学习骑马射箭,他总是超出其他人之上。

曾试骑一匹烈马,也不给马套上笼头,烈马跑到登上城楼的斜道上,他的额头撞在门楣上人从马上掉下来,人们以为他的脑袋一定会被撞碎,不料太祖却从地上慢慢起身,继续追赶马并跃上马背,一点也没有受伤。 三年春,跟从周世宗征讨淮南。

南唐节度使皇甫晖、姚凤率众号称十五万,阻塞在清流关,太祖将他们击退。追赶到城下,皇甫晖说: “你我都是各为自己的主人效命,希望摆成队列后再来一决胜负。”

太祖笑着答应了。皇甫晖整顿队伍出城,太祖抱着马脖子直接冲人敌阵,一刀劈中皇甫晖的脑袋,又将姚凤擒拿回来。

宣祖率领军队在半夜到达城下,呼喊打开城门,太祖说: “父子固然是亲人,但城门的开关,却是朝廷公事。”次日早晨,宣祖才得以进入。

太祖天性孝顷友爱,生活节俭,任其自然,不喜欢做作掩饰。即位之初,经常隐藏身份换装出行,有人就劝谏他不要随意外出。

他说:“帝王的兴起,自有天命,周世宗见到方面大耳的将领们就全都杀掉,我一天到晚侍候在他身边,也没有遇害。”之后微服出行就更频繁了,再有人劝谏,太祖就告诉他们:“有承担上天使命的人任由他自己行事,(上天)是不会禁止他的。”

吴越钱做来朝拜,自宰相以下都请求太祖将钱做扣留下来并取得他的地盘,太祖不听,仍送钱做回国。等到告别时,太祖取来群臣们要求扣留下钱椒的奏章数十卷,封存并作标记后送给钱做,告诫他在回国途中再看。

钱椒到路上打开看时,发现全都是扣留下自己和让回国的奏章。钱做于是感激而又恐惧,江南平定后,钱椒就请求向太祖进献土地。

南汉刘银以前在自己国内喜欢设下鸩酒来毒杀臣下。归顺太祖后,跟随太祖到讲武池,太祖斟酒赐给刘辗。

刘辗怀疑酒中有毒,捧着酒杯哭着说:“臣罪大恶极,既然陛下饶臣不死,我只希望做大梁的一个平民百姓,来饱览这太平盛世,我实在是不敢喝下这杯酒。”太祖笑着对他说:“我以真心诚意待人,怎么会这样做呢?”当即取过刘缀的酒自己喝下,另外斟了一杯来赐给刘镊。

宫中的苇帘,边缘都是用的青布;太祖经常穿的,也都是浣洗过多次的衣服。魏王长公主的短袄装饰着翠鸟的羽毛,太祖告诫她不要再使用,并教导说:“你生长在富贵环境中,应当想到要珍惜这福分。”

看见孟昶用珍宝来装饰溺器,就把溺器打碎,说:“你用各种珍宝来装饰溺器,又应当用什么容器来装食物呢?像这样的行为,如果不灭亡还能等来什么结果呢!” 太祖晚年时喜欢读书,曾经读《尧典》、《舜典》,感叹说:“尧、舜惩处四个坏人的时候,只是将他们放逐,为什么近代以来的法网如此严密呢?”又对宰相说:“五代诸侯专横霸道,有滥杀无辜的,朝廷也置之不理。人的性命是最重要的,却无原则地宽容藩镇,怎么能这样呢?自今以后,诸州判决死刑时,记录囚犯罪状的案卷一定要禀报上奏,交付刑部审查。”

于是记录下来作为一项法令。

6 如何评价宋太祖赵匡胤

一:宋太祖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一举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

使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我国历史上有两次名副其实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国,作为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呈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二:文以治国,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的称誉,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称的上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又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 三:赵匡胤深知自己的江山来路不正,从人家孤儿寡母中强夺而来,所以深怕有朝一日,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强化巩固尚在襁褓中的赵宋王朝,加强王权就成了他的必然选择,通过采取“收起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的“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

一举产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所以宋朝3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些制度为宋朝对外军事上的软弱埋下了祸患。

四:以宋太祖为首的宋初领导集团集体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使宋初的社会经济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宋太祖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决策,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另外宋太祖本人极具几尽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进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津津乐道。与历史上其他著名的王朝相比,宋太祖所创建的宋朝以其鲜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国文治盛世的顶峰,可谓中国君主专制史上的最开明的一个王朝,因此,尽管宋朝300年的基业中,长期积弱,但在民间却享有盛誉,并对后世历代产生深远影响。

在谈了宋太祖的文治武功之后,我将着重谈谈宋太祖赵匡胤的个人人格魅力: 1,仁德之君。赵匡胤为什么要定国号为“宋”?有人说是因赵匡胤曾出任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在宋州(河南商丘)。

这是一个原因,但不仅如此。赵匡胤定国号为宋,还含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良好愿望。

宋朝的汴梁和商丘一带是成汤的发源地,成汤是以仁义治天下的,四方诸侯都因成汤仁德归顺商。后来商纣无道,武王灭商,但是听说纣王的庶兄微子仁德兼备,就让他在他们祖宗汤的发源地商丘一带建立宋国。

鉴于五代时期礼崩乐坏,动荡不安,赵匡胤以兵变夺政权,特以“宋”为国号,意思就是要在宋国的故地建立一个崇尚仁义的国家,兼取成汤之仁,微子之德。事实上在赵匡胤坐天下的十多年里,这位仁德之君,仁治天下,既体现在他作为开国之君所奠定的民为邦本的治国方针上,又充分在他所颁布的一系列爱民,恤民,惜民的诏令之中。

具体事例可以表现出来:(1),历来开国皇帝打天下无不是建立在大规模的军事打斗中,而赵匡胤在篡夺后周政权后,对后周的皇室以及旧臣,并没有展开血腥的杀戮,基本上都安置的比较好。(2),赵匡胤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对其他政权的兼并,基本上是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例如在攻打南唐的过程中,宋军对南唐国都是用1年多的时间围而不打,劝降无效的情况下,才发动总攻,赵匡胤多次下令曹彬“切勿杀害金陵城中百姓,”并要曹彬及其部下将官“焚香为誓”承诺不乱杀无辜后,才下令攻城的,宋军攻入城中果然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为城中百姓赞叹。

2,心怀大度。这一点可以表现在对后周旧臣的怀柔政策上,张永德原本是后周皇亲,是位权臣,赵匡胤当皇帝后,在张永德面前,从不以皇帝自居,仍然象从前那样尊称张永德为驸马,而不呼唤他大名,加封他为侍中,授武胜节度使。

即使对企图阻挡自己篡位的大将韩通,在其被杀后也追封中书令,下令厚葬,并经常对旁人提起韩通对后周忠心可嘉。早年赵匡胤投奔随州刺使董宗本,可是其子董撙诲经常欺负他,赵匡胤不久又不得不踏上坎坷潦倒的流浪生涯,但是赵匡胤发迹以后,并没有报复董遵诲,反而不记前嫌重用了他。

3,有过必改。人生在世,谁能无过,而知过能改,却并不容易,更何况是在封建年代的一国之君?赵匡胤闻过必改的例子很多,在此仅举一例赵匡胤出身行伍,喜欢打猎,一次打猎从马上摔下来,就恼羞成怒的把马给杀了,回到宫中十分后悔自己的举动,认为马是。

7 文言文宋太祖善待赵普的阅读题

阅读司马光的《宋太祖善待赵普》 一文,完成题。(14 分)

太祖时,赵韩王普①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王钱俶②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③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④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注释①赵韩王普,赵普死后曾被追封为韩王。② 钱俶,吴越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时纳土归宋,治理两浙。③庑,堂下周围的走廊。④屏,退避。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忽幸其第( ) ②方遣使致书( )

③臣未发书( ) ④但取之(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当奏闻而却之

A迹存《述异》之志(《短文两篇》) B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短文两篇》)

C至之市(《郑人买履》) D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小题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停两处)(2分)

因 命 韩 王 谢 而 受 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2)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短文两篇》)

小题4读完文章,你觉得宋太祖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2分)

答案

小题1(1)①府第,住宅; ②正; ③打开; ④尽管。(4分)

(2)D(2分)

小题2因 ∕命 韩 王∕ 谢 而 受 之(2分)

小题3(1)如果知道是这样,应当上奏皇上并且退掉它们。(2分,“若”“却”“之”译句时须落实)

(2)略。(2分)

小题4宋太祖心胸宽广,(1分)能善待贤能之人,(1分)是一位贤君。

标题:宋太祖善待赵普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太祖时,赵韩王普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王钱俶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

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

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译文或注释:

宋太祖的时候,韩王赵普担任宰相,宋太祖外出,忽然驾临来到赵普府第上。当时两浙王钱俶刚刚派遣使者送信并且携带十瓶海物来到韩王府第,把十瓶海物放置在左厢房里。恰逢皇上的车驾到,赵普就仓卒出来迎接,来不及退避。

皇上看见这些东西,便问那是什么,韩王按照实际情况来回答。皇上说:“这些海物一定很好。”当即命令开启那些瓶子,都是装满的金瓜子。韩王十分皇恐,顿首谢罪说:“我没有打开信,确实不知瓶子里的东西,如果知是这样,应当上奏皇上并且退掉却它们。”皇上笑说:“尽管收下它们,不要过虑。那些国家大事都是由你所拟定的。”因此让韩王感谢自己并且收受它们。

韩王开封的房子都是用这些金子所修砌的。

8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那篇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 而王质说:“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

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原文: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出处:《顾质独饯范文正公》——北宋·王辟之 扩展资料 王辟之的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广泛,为后世对北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研究,特别是对一些政治家、文学家的生平研究以及山东省的地方史研究、宋诗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史料。 王辟之长期担任北宋基层地方官吏,交际范围主要是官场,所以对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传闻故事非常感兴趣也十分熟悉。

书中的前半部分如帝德、谠论、名臣、知人、奇节、忠孝、才识等篇记录了大量明君、贤臣的历史事迹,如“杯酒释兵权”、“开卷有益”的宋太祖赵匡胤、“治最为天下第一”并修岳阳楼的滕子京、力主革新变法的王安石、品行高尚的司马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以及大将军狄青、名臣寇准等,很有史料价值。 同时,王辟之又是一个文人,对诗人、书画家等文艺界的轶闻趣事非常关注,如著名文学家苏轼、欧阳修、尹洙、苏辙,山水画家李成、著名词人柳永等人的事迹也时时出现在书中。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