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是中国原生独有的物种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1收藏

牡丹是中国原生独有的物种吗?,第1张

牡丹自古以来备受推崇,它端庄大气、国色天香,如能当选国花,当之无愧!

牡丹,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我国十大名花之一,素有"花中之王”美称,也是我国的“国花”,因花型硕大、花色艳丽、花香浓异而有“国色天香”之誉。牡丹原生于我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有几千年的野生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 历史 ,由于品格名贵,为世界人民所喜爱,早已穿洋过海被引种世界各地。

牡丹 历史 。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发现医学简数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自从人们发现了牡丹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牡丹逐渐被移植为家养,时间大概从南北朝开始大面积培植,至今有1500多年了。隋代,牡丹的栽培数量和范围逐渐扩大,被广泛种植于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花园。唐代出现了专业的牡丹养植师,而且开始了“薰花”试验,牡丹的经济价值得以开发,宫廷寺观,富豪家院以及民间种植牡丹已十分普遍。宋代时,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转移到洛阳,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和完善,牡丹开始被做为研究对象并有很大成果,一批理论专著问世,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牡丹种植规模空前扩大,嫁接、杂交培育优良品种广泛传播。明清时,牡丹的栽培范围已扩大到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曹州、北京、广西的思恩、黑龙江的河州等地。关于牡丹著述更多,薛凤翔著《亳州牡丹表》、《牡丹八书》,从牡丹的种、栽、分、接、浇、养、医、忌八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总结。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催花技术也达到了很高水平。新中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业重新得到发展,栽培数量不断增加,栽培技术逐年提高,而且产生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如刘淑敏的《牡丹》,喻衡著的《牡丹花》,魏泽圃的《洛阳牡丹》等,在前人基础上,作了大量的理论上的新 探索 。

牡丹在国外。国外牡丹品种,无一不是来自中国。公元724年空海和尚将中国牡丹带入日本,1330年法国引进中国牡丹并进行繁育1656年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牡丹引入荷兰,1789年中国牡丹进入英国,从而传遍整个欧洲。美国于1820年才从中国引进中国牡丹品种和野生种,而且培育出黑色的牡丹品种。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荷兰、德国、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也均有牡丹栽培。

牡丹文化。牡丹最早出现于《诗经》,距今已3000多年。自秦汉以药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见于历代各种古籍者,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南北朝北齐杨子华的牡丹画,使牡丹正式进入艺术领域。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大量培植牡丹,自此,牡丹进入园艺学。唐代,诗歌文化的繁荣使牡丹大放异彩,一时间,如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牡丹从此成为文学艺术的重要对象。宋代开始,又出现了大量的牡丹专著,如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元代有姚遂《序牡丹》,明代有高濂《牡丹花谱》、王象晋《群芳谱》、薛凤翔《亳州牡丹史》,清代有汪灏《广群芳谱》、苏毓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曹州牡丹谱》等。还有遍布民间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可谓不胜枚举。牡丹在中国称为花之富贵者,而且是洛阳、菏泽、铜陵、宁国市、牡丹江市的市花。

欣赏两首咏牡丹诗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清平调咏牡丹三首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槛杆。

牡丹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洛阳邙山脚下的一对勤劳善良的夫妻,在四十那年,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取名叫英哥。

英哥父亲早逝,母亲病重,为救母寻药,在南极仙翁的指点下,历经千辛万苦,偷得王母仙丹,因被追赶而将仙丹撒落人间,撒下去的仙丹入土化作棵棵仙花,取其根皮,煎汤治好了母亲的病。

后人将这种王母娘娘的仙丹化成的花,叫“母丹”。母丹因有仙丹灵气,开的花异常美丽,香气四溢,成为名贵花草,世上都称它“天香国色”。

后来,人们又发现这花分为雌、雄两种,雌的称“牝”,雄的称“牡”。

雌的,慢慢演变成了芍药

雄的,人们又给他改名叫“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应该是中国独有的,外邦也有,但都是中国物种漂洋过海安家落户的。

牡丹是我国的特有木本特色花卉,人工栽培已有千年左右。最具规模种植地为河南洛阳和山东荷泽。另按地理分类有西北种群,西南种群,中原种群,江南种群四大分区。其中中原种群在保留原传统的|品种基础上又杂交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及引进日本欧美的杂交品种,蔚为大观。大家可参考洛阳牡丹图录和荷泽精品牡丹图谱。西北以陕甘宁原生种群为主,西南以四川彭州牡丹为最,江南则以安徽铜陵风丹更好,其根皮为妇科良药。是地道地产名药材。近期网传国花选取,牡丹自可排国花选择中第一花选,可谓是实至名归!

中国本土特产花卉。

中国是世界牡丹的发祥地和世界牡丹王国。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 历史 。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 历史 。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牡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 历史 。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

现代花卉中其实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种质资源,一部分是生物技术。原生牡丹品种原产我国,种质资源无疑就是我国的,但是传到日本以后,日本人通过生物技术培养出了更好的园艺品种。

实际上,不光牡丹,许多花卉都是如此。比如大家都知道荷兰的花卉最发达,但是荷兰国土那么小,根本没有多少种质资源,荷兰的标志郁金香和她所生产的风信子、百合、非洲菊和各种别的花卉,原产地其实都不是荷兰。但是人家就是生物技术强,所以把原产地的普通花卉培养成了荷兰自己的名花

 中国是世界牡丹的发祥地和世界牡丹王国。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 历史 。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 历史 。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1、牡丹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人们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变野生为家养。

2、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则始于南北朝。

3、隋代,牡丹的栽培数量和范围开始逐渐扩大,当时的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花园中已开始引种栽培牡丹,并初步形成集中观赏的场面。

4、唐朝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都长安的牡丹在引种洛阳牡丹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已出现了种植牡丹的花师。

5、作为唐代东京的洛阳,从初唐到五代十国的后唐,牡丹种植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其规模不亚于西京长安。

6、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这其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

7、北宋时,洛阳牡丹的规模是空前的。当时洛阳人不单爱花,种花,更善于培育新品种,牡丹“不接则不佳“,他们用嫁接方法固定芽变及优良品种,这就是北宋时最突出的贡献。

8、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

9、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牡丹的栽培数量不断增加,栽培技术水平逐年提高。洛阳、菏泽等地先后成立了牡丹专业的科研机构——牡丹研究所。

扩展资料:

牡丹花形态特征:

牡丹是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长7-8厘米,宽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浅裂,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柄长12-3厘米。

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5-65厘米,宽25-4厘米,不等2裂至3浅裂或不裂,近无柄;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

花单生枝顶,直径10-17厘米;花梗长4-6厘米;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萼片5,绿色,宽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长5-8厘米,宽42-6厘米。

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雄蕊长1-17厘米,花丝紫红色、粉红色,上部白色,长约13厘米,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开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牡丹花

朱元璋一怒之下,将他发配辽东边境。临行时,他到花园以酒酹牡丹曰:待我南还花再开。元亨走后,家人大都散去。唯有一妾朝夕对花祝愿:主有信回,当在花作开。说来也奇怪,卞元亨走后的第10年,牡丹突然开放,这年,元亨果然得赦归来。他百感交集,写下了《戎归》一首:丈夫志远遍天涯,一跨辽东忽到家,荒径尚存苍翠柏,故园尤有牡丹花,。文章自古浑如梦,勇略于今谁共夸?回首风烟成往事,乐夫天命何复嗟!同时,有感于牡丹`爱妾10年相守之情,又题咏牡丹两首:牡丹本是亲手栽,十度春风九不开,多少繁华零落尽,一枝犹待主人来。草唐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自是枯枝存劲节,依依唯念故人还。迄今枯枝牡丹以历经700念沧桑,仍方华未艾。

那么,世上的牡丹有数百种,为什么独有便仓的牡丹冠以枯枝二字呢? 原来,便仓枯枝牡丹除了传奇的历史之外,还具有奇异的特色:其一石枯而不朽。这里的牡丹,花朵美鲜润泽,无论何时将其枝摘下,用火柴点燃,顿时就可燃烧;其二是闰月化为单瓣。正常年份,牡丹每朵花为12瓣,但是,每逢农历闰月的那一年,则花朵为13瓣;其三十春花秋放。牡丹本是春花,每年谷雨前后开放,便仓的牡丹有时还会在深秋和初冬时节两度开放。枝干无叶却有花,蔚为奇观。尤其神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年,枯枝牡丹盛开在举行开国大典之日;国庆10 周年时,枯枝牡丹曾两度开花;1972念,联合国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时,枯枝牡丹又在隆冬是开放;1987念,中共十三大之后,园内和园外散植的单瓣红白牡丹,,再次开除若干无叶之花。对此,报纸和电视都有过报道。虽然这是偶然的巧合,却给枯枝牡丹土上了更加迷人的色彩。

1943年,日军侵犯便仓,枯枝牡丹园成为一片瓦砾。当地群众冒着日军轰炸的硝烟,将花根小心挖出,藏进麻袋,栽在自家菜园中,才是枯枝牡丹免于灭顶之灾。解放后,当地政府先后4此重修和改建枯枝牡丹园,现已建成苏州园林式花园,牡丹品种进百个。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为该园题写了枯枝牡丹园的横额和海水三千丈,牡丹七百年的楹联。目前枯枝牡丹园已成为苏北对外开放的又一个旅游景点,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墨客`游人前往观赏。

牡丹之所以深得国人喜爱,原因在于它花色艳丽,总是给人带来一种雍容华贵的视觉感受。牡丹最早为人所知是基于它的药用价值,后来人们因见它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于是便开始将其引至家中种植。家养牡丹的栽培历史大约开始于南北朝,经由这个时期的初步发展之后隋朝时期牡丹数量开始日渐增加,与此同时它的种植范围也开始扩大。

野生牡丹原本主要生长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山岭地带,其中处于黄河中下游的洛阳自是也是早早便开始引种牡丹。尤其是隋朝在隋炀帝登基之后还曾迁都至洛阳,而牡丹也因观赏价值高而被引种至皇家园林之中。根据《海山记》这一古籍的记载可知,隋炀帝曾专门开辟出一处足足两百里大的西苑来种植天下各类奇花异草。当时一处名为易州的地方为此进贡了二十箱的牡丹,其中包括飞来红、一拂黄等品种。

经由隋朝时期的发展之后,随后而至的唐朝因为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而又进一步促进了牡丹的发展。唐朝自高宗时期开始便以洛阳为东都,待武则天登基之后洛阳更是直接被提升为了国都,也称神都。基于这样的地位,洛阳也是获得了非常快的发展,所以连带着赏花风气也十分兴盛,而拥有“国色天香”之名誉的牡丹自是赏花主力之一。这也使得当时十分繁华的洛阳城内园圃林立,城内百姓几乎每年每户皆有种植牡丹。

牡丹除了拥有“国色天香”这一美称之外,它还被视为“花中之王”。牡丹本就颇具观赏价值,后又经由千余年的人工栽培,其花色也是越发多样化,同时也更具观赏性。因为牡丹花大而艳,所以显得雍容华贵,故而人们也将牡丹花比作“富贵花”。时至今日,牡丹依旧深受人们喜爱,为此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将牡丹定为中国国花。

洛阳作为最负盛名的牡丹种植地,自古以来便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牡丹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是因为洛阳的气候、土壤均非常适宜牡丹的种植。洛阳这个地方无寒冬酷暑,再加上土壤也十分肥沃,所以种植于洛阳的牡丹总是长得又大又艳。北宋欧阳修就曾有过“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这样的评价。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