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从徐冰的天书里面找出对应的汉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2收藏

怎么从徐冰的天书里面找出对应的汉子,第1张

今年53岁,发型随意自然,穿着休闲外套、牛仔裤,踏着经典的蓝色“匡威”帆布鞋,叫一杯西方人的胃才能受得了的黑咖啡后,徐冰开始接受我的采访。言谈间,他的东方式礼貌、应答问题时流露的谦逊儒雅,让我对自己三分钟前轻易下的判断产生动摇——也许,即便西方经验在他身上有再深刻的烙印,永远无法改变的是他东方的不能再东方的脸。而今天看来,写下那句中国人一看便能会心一笑的“艺术为人民”时,徐冰用的既中文又英文的新文字可能已经预示了他将超越语言藩篱,做出更大创造的可能性——无国界的世界语言《地书》。

徐冰:从《天书》到《地书》

1985年以前,徐冰是被老先生们看好的后生,版画的技术好,教学生努力认真。之后的1988年,徐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的态度——用的是宋版书的格式,活字排版,按古籍的方式印出100套之后改名为《天书》的《析世鉴》。4000多个没人认识的“汉字”,精致得让人啧啧称赞。评论家写道:“徐冰借《天书》表露他对知识分子的嘲弄,对文字的兴趣,对手工劳动的热忱,对禅宗的活学活用。”《天书》的后续是“新英文书法”——26个字母加之对应中文的偏旁部首,徐冰把英文单词化为一个个方块字,居然创造出一套全新的文字体系。为此,1999年他获得象征美国文化界最高荣誉的“麦克·阿瑟奖”。这对在异国他乡,渴望进入西方主流艺术体系瞧个究竟的徐冰来说,是莫大的认可。

如果说徐冰的“新英文书法”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思维上的挑战,1994年他所做的《一个转换的案例》带给人们的则是最直观的、视觉与精神上的冲击。而这个其实是徐冰并不很满意的作品恐怕也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最令人震惊的行为艺术作品——一头全身印满英文的公猪与一头全身印满中文的母猪在众目睽睽下交媾,地上铺满了供它们踩踏的书籍。

“早年我的作品里有太重的文化思考。1993年回国后,我想实验一种比较直接的艺术表达方式,看看会产生什么可能。我听到很多反馈,解释集中在中西文化层面。其实,通过这个作品我更希望表达文化与人的关系以及‘文身’这个概念。”

199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徐冰用新英文书法写出的条幅“艺术为人民”。不在于地点、不在于书写的文字,徐冰的解读透露出他的原产地:Made in China。“不管在什么年代,艺术为人民的思想绝对是正确的。最初的艺术教育的背景和思想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的同龄者或者更年轻的艺术家是波伊斯教出来的,我说我们是毛泽东教出来的……”

2004年,徐冰在柏林开个人展览。期间,他得知亚洲国家美术馆在二战期间曾被苏联红军拿走5000多件亚洲艺术品。这个故事刺激他的神经,他挑选了其中的三幅中国山水画作为创作图样。他的基本构思是,在橱窗背后,用各种废弃材料进行组合,经过光的投影后,使得观众从橱窗的正面能看到三幅山水画的临摹。正面的山水与背后的塑料袋、树枝、麻草绳共同作用,产生奇妙的效果。他为作品取名:《背后的故事》。

再之后,在上海“外滩三号”的申沪画廊。作为徐冰的“烟草计划”的部分,他用66万支香烟铺成一张巨大的的老虎皮图案(该作品名为“荣华富贵”)。而整个“烟草计划”的中心由作品《中谶》完成。“东方世界是全球化世界资本流通的一个部分。一种文化现象不能在封闭的文本意义上作单向度的解释,而需要放入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中来。”到此,徐冰依然对东西文化的关系做着努力的探索,与可能的关联性的诠释。

这种努力伴随着在临摹本《清明上河图》上缓缓燃烧的香烟进入他更广义的文化的思考——《地书》。他期望借用人们生活中高频率出现的指示符号,创造出一套任何人都可以理解的图示语言系统。在徐冰看来,《圣经》里“巴别塔”的故事也许不再是理想。应这个时代之运而生的《地书》就可能是“巴别塔”的一砖一瓦。

▲▲▲东方或西方,不再是个问题

公元前405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已进入尾声。斯巴达军队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准备对雅典发动最后一击。这时,原来站在斯巴达一边的波斯帝国突然改变态度,停止了对斯巴达的援助,意图是使雅典和斯巴达在持续的战争中两败俱伤,以便从中渔利。在这种情况下,斯巴达急需摸清波斯帝国的具体行动计划,以便采取新的战略方针。正在这时,斯巴达军队捕获了一名从波斯帝国回雅典送信的雅典信使。斯巴达士兵仔细搜查这名信使,可搜查了好大一阵,除了从他身上搜出一条布满杂乱无章的希腊字母的普通腰带外,别无他获。情报究竟藏在什么地方呢?斯巴达军队统帅莱桑德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那条腰带上,情报一定就在那些杂乱的字母之中。他反复琢磨研究这些天书似的文字,把腰带上的字母用各种方法重新排列组合,怎么也解不出来。最后,莱桑德失去了信心,他一边摆弄着那条腰带,一边思考着弄到情报的其他途径。当他无意中把腰带呈螺旋形缠绕在手中的剑鞘上时,奇迹出现了。原来腰带上那些杂乱无章的字母,竟组成了一段文字。这便是雅典间谍送回的一份情报,它告诉雅典,波斯军队准备在斯巴达军队发起最后攻击时,突然对斯巴达军队进行袭击。斯巴达军队根据这份情报马上改变了作战计划,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毫无防备的波斯军队,并一举将它击溃,解除了后顾之忧。随后,斯巴达军队回师征伐雅典,终于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雅典间谍送回的腰带情报,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密码情报,具体运用方法是,通信双方首先约定密码解读规则,然后通信—方将腰带(或羊皮等其他东西)缠绕在约定长度和粗细的木棍上书写。收信—方接到后,如不把腰带缠绕在同样长度和粗细的木棍上,就只能看到一些毫无规则的字母。后来,这种密码通信方式在希腊广为流传。现代的密码电报,据说就是受了它的启发而发明的。 “密码”一词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人们可以举出许多有关使用密码的例子。如保密通信设备中使用“密码”,个人在银行取款使用“密码”,在计算机登录和屏幕保护中使用“密码”,开启保险箱使用“密码”,儿童玩电子游戏中使用“密码”等等。这里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暗号或口令字。现代的密码已经比古代有了长远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一门科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为之奋斗。

历史上最早的有记录的密码术应用大约是在公元前5世纪。那个时候古希腊的斯巴达人使

用一种叫作scytale的棍子来传递加密信息。在scytale上斯巴达人会呈螺旋形地缠绕上一

条羊皮纸或皮革。发信人在缠绕的羊皮纸上横着写下相关的信息然后将羊皮纸取下这样

羊皮纸上就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字母顺序。如果要将这条消息解码收件人只要将羊皮纸再次

缠绕在相同直径的棍棒上这样就可以读出信件的内容了。

在漳州市云霄县火田镇溪口村的古祠堂门上有一副奇特的对联,刻着14个字,每个字堪称天书,个个长得如茶壶一般,但具体写的是什么,当地人谁都不知道,希望能有高人来解读。

据了解,这间古祠堂年久失修,早就没人居住,目前已成危房,里面杂草丛生。门上对联的横批40多年前已被人涂抹掉;而保存完好的上下联,每联有7个茶壶状的字样,14个字字体均镂空,以蓝色填充,像字又像画,字字不相同。由于对联都是由这种古怪的字组成,因此被当地村民和不少专家称为“天书”。

究竟是什么人写了这副对联这些字是什么意思呢80多岁的黄龙茂老人在溪口村长大,小时候常到这里玩,他说:“这间祠堂是清朝时期建的,具体写的是什么,没人能看懂,现在家族里我年龄最大,我也看不懂。这些字好多人来看过,至今无人能破解。”黄老说,近来不少游客慕名到这里探访,不过这副对联的字意至今仍没有人解开,希望能有专家学者前来考证,揭开谜底,让后人知道老祖宗到底想留下什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