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txt全集下载
陆羽
在中国和世界茶业的史册上,有一个永远放射着光辉的杰出伟人,那就是被后世尊为“茶圣”和“茶神”的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陆羽。
陆羽是茶学的创立者。但他不仅仅是一位茶学家,在《全唐诗》、《全唐文》和《唐才子传》等许多文化典籍中,都收有他的作品和《传记》;所以,他同时还是一位才学逸群的文学家、史学家和地理学家。不过,他在诗文和史地方面的著作与成就,如同有些古人所说,“他书皆不传,盖为《茶经》所掩”,几乎全部被他茶学和茶业上的突出贡献所淹没了。可能因为这样,所以在我国唐以后的一些文学著作中,虽然一直把陆羽总也列为一位诗人或文学家,但多数都是“有名无实”,一带而过。这一点反映到陆羽的研究上,就出现了专重茶学及其茶业贡献的现象。无疑,对陆羽在茶学和茶业上的贡献,是主要和需要作重点研究的,但不能局限和停留在这一方面。为了促进我国陆羽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本文特疏简以往对陆羽茶学研究较多的方面,侧重从陆羽的时代环境、思想和社会地位、以及他茶学以外的某些成就,略作分析。
陆羽所处的时代环境
陆羽所处的环境,主要是指对他后来思想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青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其情况基本如《新唐书》和他自己所写的“自传”所说:他是一个弃婴,为竟陵(今湖北天门)寺僧所收养,及长,不愿学佛,便逃离寺院。他先藏在一个戏班子里学戏,天宝中,一次和一些演员在州衙中演出,他的才能为太守李齐物发现,得助弃伶从学,自此便走上文人的道路。对于这点,过去许多著作和文章中,都有介绍,也无分歧。这就是说,对陆羽早年寄生寺院和飘泊为伶的社会生活,是清楚的,这里也不再详细论及。陆羽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有疑义和过去未见讨论的问题。要涉及这个问题,不能不先从陆羽的生卒谈起。关于陆羽的生卒,史籍的记载是不怎样明确的,只是讲“不知所生”、“贞元末卒”。所以,1000多年来,我们的先人似乎对陆羽的生年死日,谁也没有搞清。一直到1958年,我国已故的著名农史专家万国鼎,他在一篇文章中,才对陆羽的生卒,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据万国鼎考证,他认为陆羽“和杜甫差不多同年”(生于先天元年,公元712年),“804年或稍前”①才死。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结束以后,我国茶叶界随着全国科学研究的发展,对陆羽的生卒,掀起了一个探讨的热潮。如陆羽的生年,就笔者所见,就有大历十三年(725)、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二十一年和二十二年等先后不同的说法。尽管上列诸说都是采用肯定不疑的笔法,但各说各的,众说纷纭,且都未列举多少信据,所以,现在仍然是莫衷一是。根据上述对陆羽生年的种种考定,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学术界多数意见,虽然推定的年分有不同,但都倾向认为陆羽是生于“开元”年间。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个年号,也即是肯定陆羽是生于唐玄宗时代。万国鼎的“先天”说与“开元”说时间相差有20多年,但实际他讲的也是肯定陆羽是生在唐玄宗时期。所以,尽管我们过去对陆羽生年的考证意见很多、相左甚远,但还是有成绩的;至少是一致肯定了陆羽是生于唐玄宗时代的这一事实。联系史籍记载的陆羽卒年,那么,现在我们能够明确地指出,陆羽是生长于玄、肃、代、德四朝的唐朝中期。唐玄宗是唐朝在位(713-755)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陆羽的少年和青年时期,也即对陆羽思想和后来的发展有决定影响的阶段,主要就是在李隆基时期长大的。因此,要研究和了解历史环境对陆羽的客观影响,首先也应该着重对唐玄宗时的社会情况有所知道。
一提李隆基,人们往往就会和杨玉环联系起来,得出一个昏君的形象。其实,在李隆基接位初期,他在政治上还是有所抱负的。李隆基小名“阿瞒”,登基前以曹操自比,所以在他刚做上皇帝的那段时间,他重用姚崇、宋璟等名臣,积极进行某些改革,不但保持了盛唐的繁荣,而且使唐朝经济、文化还继续有所发展;这也是旧史常说的所谓“开元之治”。唐人沈既济曾描绘这一时期的盛况为“家给户足,人无苦窳,四
夷来同,海内宴然”①。这当然是一种溢美之说,如果要说那时有什么“家给户足”,那也只能是地主豪富的家家户户。不过,从当时的赋税收入来说,国库可能的确是殷实的。据《新唐书》记载:是时“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九千百八十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绵百八十余万屯(六两为一屯),布千三十五万余端。”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每年有这么多税收,国家不可谓之不丰。
唐玄宗即位以后,通过“开元之治”,一方面把盛唐进一步推向更加繁荣的局面;但另一方面,唐朝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到这时也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唐朝阶级和社会矛盾的根源或焦点,是官僚豪富对于土地的兼并。唐朝初年,为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沿用和普遍推行均田制度。土地兼并虽在唐初实行均田制不久就已出现,但愈演愈烈并严重到“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③这样的局面,还是唐玄宗中期或后期的事情。据记载,如李隆基为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曾多次诏令“不许买卖典贴”田地。但结果君命也没有什么效用,实际“尚未能断贫人失业、豪富兼并”④。均田制是唐朝许多政治、经济和军事法制的基矗如当时的户籍和与之相联系的赋税、劳役、兵役,原先就都是通过均田制加以固定、维护的。李隆基未能控制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大批失业的农民或逃亡求生,或沦为地主庄园的僮仆和客户。这样,过去政府掌握的户口愈来愈少,兵源锐减,农民的赋役也愈来愈重,阶级和社会矛盾便随之更趋尖锐复杂了。以兵役为例,唐朝原先实行的是府兵制,均田制为地主庄园的急剧发展受到破坏以后,不得不改行募兵制。雇佣兵长期辖属某一将领,这就诱导产生了后来方镇割据。关于这点,在李隆基的诏书中也屡屡提及:“猾吏侵渔,权豪并夺,故贫窭日蹙,逋逃岁增。”①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就是这时这一社会实况的逼真写照。如前所说,如果李隆基在接位初年还想有一番作为的话,在他的努力中当他愈来愈看到再也无法控制这些矛盾时,信心就消失了,变得消极沉沦了。所以,后来李隆基由主张吏治,很快便转向乞灵于儒道。开元二十六年(738),李隆基诏令“宏长儒教,诱进学徒”②,规定乡乡设乡学,大力提倡习儒。与此同时,他还竭力推崇道教,亲注《道德经》供人学习,下令道士、女冠犯了罪,“所有州县官不得擅行决罚”③。李隆基幻想借助儒生道士的教化,能使社会迅速安定下来。在这样愚蠢思想的指导下,他自然也就不需要贤相能臣了,而把朝政先后悉付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外戚杨国忠,内廷交权于宦官高力士。至于李隆基本人,他不想也不敢再看到日趋恶化的社会形势,自此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腐朽*逸生活,使皇皇盛唐,也在他的手上,由极盛一天天走向败落。
陆羽知世和确定人生道路的年代,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由盛到衰的大转折时期。因此,陆羽后来的生活、发展以及下面要谈的思想、性格等等,就无不带有这一时代的印痕。
如陆羽的离庙学文,就清晰显示出受这一时代的影响。如所周知,陆羽是由和尚收养长大的弃婴,他自幼生活在终朝木鱼经声、通宵坐禅修行的寺庙中间。照理,他对佛事经文,长年耳濡目染,长大剃度为僧,这是必然的发展。可是,由于当时李隆基尊儒崇道,佛教处于失势和低落的境况,这可能就是决定陆羽不愿从佛的主要原因。陆羽不愿学佛,那么为什么不习其他而又专习“孔圣之文”呢?如前所说,唐玄宗前期,特别是文化通过诏设乡学,还是有很大发展的。所以,有人称这时是唐朝文学尤其是诗歌“黄金时代”或“鼎盛阶段”。开元、天宝年间,我国诗坛名家如林,群星灿烂,如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交相映辉;使文学在李隆基时的盛唐回光返照中,成为最能引人的一条彩虹。陆羽从小聪慧好学,志趣不凡,在当时百业坠危、一花尚荣的气氛中,他当然只会趋荣避衰,通过文学的道路,去寻找他生活的乐趣和追求他想追求的功业。
上面我们只是举时代环境对陆羽影响的一例。其实,陆羽一生的思想和活动,都是与他的生长的时代和环境相关联的。
因此,我们要对陆羽作任何较深的研究和了解,就不能不对他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等等,也作些具体剖析。因为如果对陆羽的研究,是一种不顾历史环境的孤立研究,也就谈不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看不到历史条件对他的制约,当然也就很难作出确当的
评价。所以,笔者上面提到的这些时代背景,不能算是什么论述,只是提出一个过去陆羽研究中往往为大家所忽视的方面。
本文2023-08-18 10:05: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3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