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守阳的生命观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2收藏

伍守阳的生命观,第1张

道教内丹各派都主张人是由道所化生的,道是凭借炁来化生人的。伍守阳继承了这一观点,也认为人是由道所化生的。他说:“夫所谓道者,是人所以得生之理。道之用于化生,谓之精、炁、神化而为人之身,故精、炁、神之化生人,即是道之化生人……得生之理者,一阴一阳为一性一命,二者全而为人也。何以谓阴阳性命当未有天地、未有人身先,总属虚无,如《易》所谓‘无极而太极’时也。无中恍惚若有一炁,是名道炁,亦名先天炁。此炁久静而一渐动而分阳,而浮为天,比如人之有性也;阴而沉为地,比如人之有命也。阳动极而静,阴静极而动。阴阳相交之气而遂生人。则人之所得为生者,有阴阳二炁之全,有立性立命之理,故曰:‘人身一小天地’者也。”这就是说道之用于化生人就是精、炁、神化生而为人之身;人之阴阳性命由道所化生,所以人身是一“小天地”,天人同构。又说:“道在无极且无形无数,乃生有形有数之一,太极也。一而生二,阴阳也。二而生三,精炁神也。三而生万,变化无穷。”这里伍氏把老子《道德经》的宇宙生成论与理学的宇宙生成论相结合来论证人所以得生之理。

伍守阳认为,生身成人之道历经三次变化。如他说:

禀此阴阳二炁顺行随其自然之变化而生人……是以三次变化而人道全,人道者,生身成人之道也……顺行人道之三变者,言一变之关自无炁而为一炁也。父母二炁初合一于胞中,只是先天一炁,不名神炁。此时母胞胎中无呼吸元神。及长似形,胎之长似有人形,微有气,似呼吸而未成呼吸,正神气将判未判之时,及已成呼吸而随母呼吸,则神炁已判。而未圆满之时,胎之十月未满。但已判为二即是后天。此之二,非离一而为二,是一之显然似有二之理。二尚精微而未成粗迹。从此以渐长胎之时。斯时也,始欲立心立肾,胎中渐生五脏,渐分立心肾之形。而欲立性命矣。有心,即其有性之元;有肾,即其有命之元。神已固藏之於心,炁已固藏之于脐。神即性,是心中所有,固不离于心;炁即命,是肾中本有,固不离于肾。及至手足举动翻身而口亦有啼声者,十月足矣。则神气在胎中已全,此二变之关。一言分为二也。出胎时先天之炁仍在脐,后天之气在口鼻,而口鼻呼吸亦与脐相连贯。先天之神仍在心,发而驰逐为情欲。由是炁神虽二,总同心之动静为循环……年至十六岁,神识全,精气盛矣。到此则三变之关在焉。或有时而气透阳关,命根元炁之动于中,未有不发散驰于外者。故到阳关亦见常行之处,谓之熟境。则情欲之神亦到阳关,神有通天彻底之能,亦有知内知外之能。内外总摄于一神。内有动,神也知;外有动,神也知。驰于知外,世人多堕于世事。神气相合则顺行为生人之本。此炁化精时也。谓之三变者如此。

这就是说人道顺生的三次变化为:一次变化是指父母初交,二炁合为一炁而成胎。此时只有先天一炁,没有神与炁的区分;因为这时母胞胎中无呼吸元神。二次变化是指胎完十月,有炁为命,有神为性,而出胎。三次变化是指出生后长至十六岁,识神全,精炁盛,时而炁透阳关,情欲之神亦到阳关,炁动于中,神驰于外,炁化为精。这也就是道化生人,即神、炁、精化而为人之身的具体过程———人道顺生的全过程。显然,伍氏关于人道的三次变化,是对《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思想的内丹学诠释。 与以前南北宗丹家一样,伍守阳认为,神即是性,命即是炁;神藏在心,炁藏在肾。如他说:

有心,即其有性之元;有肾,即其有命之元。神已固藏之於心,炁已固藏之于脐。神即性,是心中所有,固不离于心;炁即命,是肾中本有,固不离于肾。

伍守阳指出,神即元神、元性,元神属阴;炁即元炁,元炁属阳。仙道以元神、元炁二者双修而成,故说性命双修。因为“一阴一阳之谓道”,“一神、一炁,即是一阴、一阳”,所以说修道就是性命双修。修仙者必用精、炁、神三宝;此处只说神炁二者,因为元精在炁中,元精与炁本是一。

元炁是超劫之本,是金丹之母。如他说:“炁者,先天炁,即肾中真阳之精也。人从此炁以得生,亦修此炁而长生,唯用修而得长其生,故称修命。”意谓元炁是人得生和长生之本。元神是炼金丹之主人。如他说:“神者,元神,即元性,为炼金丹之主人。”又说:“元神本性,主宰乎性命而双修。始也欲了命为长生超劫之基,则以性而配命为修,固双修之一机。终也欲了性为长生起劫运之性,则以长生之命配性而为修,亦此双修之一机也。”意谓了命时,以性而配命为修;了性时,以命配性而为修。可见,炁依神则能化炁,神依炁则能化神;元神是有性之根,元炁是有命之蒂。守阳还指出,己(真我)、真性、真意是元神之别名,实质只是心中之一灵性。如他说:“己者,即我静中之真性,动中之真意,为元神之别名也。己与性、意、元神,名虽四者,实只心中之一性也。”

虽然命依性而了命,性依命而了性;但性功、命功又都离不开心功。如他说:“炼精化炁以心主宰乎其化,炼炁化神亦心证成其化,此有心之运化转移,固不外于心,及炼神还虚,得虚灵独耀,非执着幻妄为虚空者,实无心之妙用也。亦不外于心,正三界为心之说也。”

伍守阳认为,“平日*、杀、盗、妄心、贪心、善心、恶心、欺心等,皆是变幻”。这些平常心使元神变为识神,元炁、元精化为后天之精。不仅如此,人心还常常遮蔽元神真性,使人流浪生死。如他说:“若夫人心,则戾其虚空之性体,冲冲不安,流浪生死,无有出期。”伍守阳指出,最初还虚就在于对境无心。对境无心就是指见天地、山川、人我、昆虫草木,不起一念。如他说:

还虚之功,唯在对境无心而已。于是见天地,无天地之形也。见山川,无山川之迹也。见人我,无人我之相也。见昆虫草木,无昆虫草木之影也。万象空空,一念不起。六根大定,不染一尘。此即本来之性体完全处也。

如是还虚,则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亦不可得。顿证最上一乘,不必修炼己之渐法。

伍守阳还认为,儒、释、道都是关于性命之学。但三教言性命之详略是不同。儒学为入世法,言性命,其词微。五经之首《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弟子颜回而下无能窥其奥,直到子思始揭“天命之谓性”于《中庸》之首章。后世门人皆认为孔子罕言命,以为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佛学为出世法,言性不言命;言性其词密。菩萨之下无能得其解。故佛教徒皆说见性成佛,而“命学”为绝传。道教却与儒释不同,言性必言命,言命必言性。所以说,儒教之言性命,言其影,不言其形;佛教之言性命,以性为形,以命为影;道教之言性命,言其影,并言其形。

总言之,伍守阳认为性即是元神,命即是元炁。元神是炼金丹之主人,元炁是长生之本。性功、命功都离不开心功。儒释道实质上都是关于性命之学。 伍守阳继承了以往内丹学的丹道观,也认为丹道是人道之逆。性命双修,返还原初,则成仙佛。如他说:“修道者是即此得生之理,保而还初,使之长其生而不死之法。”又说:“禀此阴阳二炁顺行随其自然之变化而生人,逆而返还修自然之理,则成仙成佛。”这就是说人道逆而成仙道。既然人道顺生有三次变化,仙道逆成也要经历三次变化,即三关修炼。他说:“是以有三次变化而人道全,亦有三关修炼而仙道得。”又说:“修炼三关者,使精返为炁,炁炼为神,神还为虚。即是从三变返到二变,从二变返到一变,从一变转到虚无之位,是位天仙矣。由此虚之而又虚,虚到无极,便是天仙升迁到极尊。”意思就是说,丹道之三关修炼,炼精化炁———使精返为炁,就是人道之三变返到二变;炼炁化———使炁炼为神,就是人道之二变返到一变;炼神还虚———使神还为虚,就是人道之一变转到虚无。由此可见,就神、炁、精的分与合而言,人道与仙道存在着一顺一逆的对应关系。此即所谓“顺则成人,逆则成仙”。

关于炼精化炁之理,伍守阳说:“精化炁者,是初关时设为次第之名目也。以为精由炁化,则以炁之发动时不令化精而复全真炁。是即元炁而言化炁。元炁即无形之元精,不顺去化有形。故曰精化炁也。若谓后天之有形质者,而可妄指为精。则有形质者。以形质为碍不能化炁,身中虚灵之处亦无安顿处,亦无通达处。凡借精化炁之言,指人以执信者,乃房术邪说之人。”意谓元炁即无形之元精,不顺去化有形之精,故曰精化炁。后天之精因为有形质为碍不能化炁。若谓后天之有形质之*精,而妄指为精,指人以执信,乃房术邪说。不过借精化炁之言,以*乐为目的而已。于炼炁化神之理,伍守阳指出炁化神之理为:一是炁能点化阴神,培补神中之阳。阳神愈益阳明,而昏睡全无,谓之炼炁化神。二是以纯阳已定之炁而助神,神亦定;渐渐地神炁俱大定而常定,炁至无,而神至纯阳,寂为性,独定独觉。所以说,先若无此元炁助神,则神不能常觉常照。炁不合神,则神亦不能常觉常照,即神之能常觉常照,由于炁。炁神归一,而为神通,此即所谓炁化神。

至于炼神还虚,实无神可炼,只是复归真性而已;目的使初证神仙者不忘成就天仙。在三关修炼之前,有炼己之筑基工夫。炼己就是制伏元神,不使之转化成识神;即所谓明心见性。伍守阳主张性命双修就是证自己本来面目,所以炼己实际上贯穿三关修炼之始终。如他说:

论炼己者,论其成始成终之在真我。真我者,是言己之本来面目,即元神本性之别号也。凡所为采药炼药,基之筑成于始者,皆由炼己。证本来面目之成于始者,即所以修性于始也。所为伏炁胎息、为脱胎出神,成还虚于终者,皆由炼己。证本来面目之成于终,即所以修性于终也。始终皆是本性而成。能复真性者,即仙也。非真性者,即非仙也。世之愚人,不知仙即是性,与佛即是性同,所以举世谈仙,而莫知所学,而亦莫有所成。但仙圣始言炼己者,以其有诸相对者,是性之用于世法、世念中,而逆回者言之也。终言炼神还虚者,是性之无相对者,独还于虚无寂灭而言之也。其实只是一个性真而已。

综上,先炼己,后循序修三关,人可以长生久视。也就是说,通过化炁、化神———性命双修,人可返还先天而与道合一。 伍守阳虽然主张成仙了道、超脱生死是人生最高价值之所在;但伍氏主张儒家伦理是仙道之基。修道之人在修仙道之前,必须先修“人道”———五伦之事。因为修道之人必于人道中先修纯德,方如他说:“后来修士,必于人道中先修纯德。人道中者,即五伦之事也。君当忠而忠,亲当孝而孝,兄长当顺而顺,朋友当信而信,谓之纯德。高真上圣皆言传得其人身有功者,当传于有德之人也。”“天所秘,是秘之不传无德,以传有德也。人与天相隔甚远,人德合天,则与天为一矣。故传与以如是德之不修以合天,则不能得传也。”“天仙以如是秘法得证。仙于天,惟天之所知、所行者。而世间人何以知人能修德合天,即是天人,则可得知如是。不修德以求合天,即是凡夫下鬼,终于不得知如是者,而已欲学道修仙者,先当自勉,修合天德。”可见,修儒家五伦之德是修仙道之前提;五伦之德即天德(仙德);修德合天,则与天为一,如此才可能得真传。

因而仙师收徒的标准第一条,就是弟子及祖宗历代积德循道。如伍守阳说:“若有道之师寻弟子,要弟子及祖宗历代积德循道,谓之有根基。”他还指出当时世人学道无果的病根在于不修人道。他说:“世人不修仙德而妄求仙道,又不知果有真仙道之正理在,而求之,安得知而安及证。”

总而言之,伍守阳将儒家的“五伦”等道德修养作为修仙的必要前提,强调“人德合天”;这就把“五伦”等世俗道德纳入到道教的宗教道德之内,增加了“五伦”等世俗道德的神圣性;也彰显了伍守阳对五伦之德的生命伦理价值的高度重视。显然,这也调和了出世与入世、道与儒之间的矛盾,扩大了道教的生存空间。

性命双修没有其他东西,无外乎精气神,所以要保藏不要泄漏。

出处:《西游记》

金丹大道有显隐之分,历来仙家典籍用的都是隐语,什么铅汞,什么龙虎,什么乌龟玉兔之类的说辞,其实都是密言,一般人没得明师真传,不可强猜,若以强猜会意修炼,会生成幻丹走火入魔,历来修真人士都是四处寻仙访道,觅得真师,以求得一句真传指引。诀中说显密也可圆通,其实就是性命双修的内涵而已,再没有什么别的说法,性命合一,即圆通显密。

扩展资料

此段口诀虽名为菩提祖师秘传给悟空的上品天仙诀(后悟空与黑熊精对战时说出),实为原著作者参阅仙家典籍和佛家功法拼凑而成,吴承恩三教旁通,呤诗作句信手拈来即成,此段口诀并无多大实修用途,不然吴承恩也早就脱胎换骨修炼成仙了!樵夫闲来无事,详解一番,也就是希望大家对道家文化有个初步了解,至于内丹修炼法门;

张三丰祖师曾经有言:“就算你是七科状元,若无名师指引,也纯属盲修瞎炼!”若火候不济,还会残害身心,甚至走火入魔!所以上文仅当初步了解参考就是,没有多大实修用途,实修还是需寻道德高尚的名师指引。正常来说,内丹修炼需百日筑基,三年温养,十年面壁,磨难重重,稍有不慎,即走火入魔,比成世界首富还难,据说仙家只传心坚性纯者。

世上亦有三家相见的龙虎丹法,男不宽衣,女不解带。三丰祖师及吕祖所传皆是。正宗丹法之东派、西派,也是“清净头,彼家尾”,不是一开始就临炉铸剑的。请明查之。

另有“性命双修”之成为则另有所指。

真正的气功功法是能够炼出“内气”并能发放“外气”的。自古到今,“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是因为修炼者未遇明师,未得正法或用心不精。“明白人”皆知:“万法归宗”。“宗”是什么呢?“宗”就是“精”“气”“神”“虚”“道”——

“精”:是普遍存在宇宙空间和人、事、物内部的一种微粒。

“气”:“精”聚集在人、事、物内部或外部就成了“内气”和“外气”。“内气”外放成为“外气”;“外气”内修成为“内气”。

“神”:一般分“识神”和“元神”,这是古人的叫法。现代人叫“意识”和“下意识”。“炼气化神”中的“神”就是指练功者比较深度入静时的那种“下意识”状态。“虚”:当练功者体内“气”满全身,体外也有较强“气场”时,自我感觉身体融化在“气场”中的那种状态。道”:这也是古人的叫法。“道”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宇宙统一场”。它包容了宇宙的一切。那么,该如何修炼呢?方法是:“性命双修”。修“性”是指修养品德;修“命”是指修炼“内气”和“外场”。

《性命圭旨》全称《性命双修万神圭旨》,一称《性命圭旨全书》相传为元代姓尹,也称‘尹蓬头’所著。全书共分元、亨、利、贞四集,均以图配文,说明内炼的理论和具体功法,内容极为丰富。《性命圭旨》元集主要是阐述性命双修的原理,亨、利、贞三集主要讲修炼的实践,具体三集中又各有侧重,其中隐藏着当初师徒口诀传授的部分,内容集中在各自口诀篇中。

《性命圭旨》,古代书籍,作者不详。全书以图文并茂,阐述内炼理论与功法,博采众家之说,书中首标三圣图,叙述吸取儒佛之说,有明显的三教合一思想,最终归结于道教。相传出于尹真人高弟之手。前有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新安震初子余永宁书《刻《性命圭旨》缘起》,其曰:“里有吴思鸣氏,得《性命圭旨》于新安唐太史家,盖尹真人高第弟子所述也。”如元集收录宋儒周敦颐《太极图》,又录佛教《观音密咒图》,最终落脚於道教《飞升图》。为研究元、明道教内炼理论与方法的参考资料。收入《道藏精华录》第七集。

气功专著名传明·尹真人述,其弟子所录。全书分元、亨、利、贞四集。全书汇融道、佛、儒各家之说,以图配文,阐述道家内炼理论及具体功法,而其要归于道教。书中论述内丹颇为详细,强调性命双修。本书内容丰富,阐述详切,绘图精工,为后学所称道,较有影响。收入《道藏精华录》第9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