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子菜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蓬子菜 21 拼音名 22 蓬子菜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蓬子菜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3 《中华本草》:蓬子菜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蓬子菜的别名 34 来源 35 原形态 36 生境分布 37 性状 38 化学成份 39 蓬子菜的药理作用 310 性味 311 功能主治 312 蓬子菜的用法用量 313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蓬子菜 1 拼音
péng zǐ cài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蓬子菜21 拼音名
Pénɡ Zǐ Cài
22 蓬子菜的别名刘芙蓉草、疔毒草、鸡肠草、黄米花、刘蒿绒
23 来源茜草科猪殃殃属植物蓬子菜Galium verum L var asiaticum Nakai,以全草及根入药。夏秋采全草,秋季挖根。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24 性味
苦、甘,温。
25 功能主治解毒,利湿,止痒。用于急性荨麻疹,水田皮炎,静脉炎,痈疖疔疮。
26 蓬子菜的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27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蓬子菜31 出处
蓬子菜始载于《救荒本草》曰:"蓬子菜,生田野中,所在处处有之。其苗嫩时,叶似堿蓬叶微细,苗老结子,叶则生出叉刺,其子独如扫子大,苗叶味甜。"据此描述并观其附图,即为现今中药蓬子菜。
32 拼音名Pénɡ Zǐ Cài
33 蓬子菜的别名黄牛衣、铁尺草、月经草、黄米花、柳夫绒蒿、疔毒蒿、鸡肠草、喇嘛黄、土苗草白茜草
34 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蓬子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Galiumverum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35 原形态蓬子菜 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茎粗短,根圆柱形,粗长而弯曲,稍木质。茎丛生,基部稍木质化,四棱形,幼时有柔毛。叶610片,轮生;无柄;叶片线形,长15cm,宽12mm,先端急尖,上面稍有光泽,仅下面沿中脉二侧被柔毛,边缘反卷。聚伞花序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状,稍紧密;花序梗有灰白色细毛;花具短柄;萼筒全部与子房愈合,无毛;花冠辐状,淡**,花冠筒极短,裂片4,卵形,雄蕊4子房2室,花柱2,柱头头状。双悬果2,扁球形,直径约182mm,无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36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及旷野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北至长江流域。
37 性状性状鉴别:根圆柱形,弯曲,主根不明显,支根多条丛生于根茎,长约15cm,直径0205cm。表面灰褐色或浅棕褐色,有细皱纹,外皮剥落处显出橙**木部。质稍硬。断面类白色或灰**,用扩大镜观察可见多数小孔,并有同心排列橙**环纹。气微,味淡。
38 化学成份1.蓬子菜根双糖甙(garlcoin)即是紫茜素3羧酸樱草糖甙(purpurin3carboXylicacid primeveroside),蓬子菜根甙(galeide)即是伪紫茜素葡萄糖甙(pseudOpurpurin gluccoside)。地上部分含环烯醚萜类成分:车叶草甙(eruloside),水晶兰甙(monotropein),桃叶珊瑚甙(aucubin),6乙酰基鸡屎藤次甙(6acetylscandoside),鸡屎藤次甙甲醚(scandoside methyl ether),去乙酰基交让木甙(deacetyldaphylloside),都桷子甙(genipcBide);有机酸成分,根皮酸(phloreticacid),2哌啶酸(pipecol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黄酮类成分:芸香甙(rntin),喇叭茶甙(palustroside),槲皮泰3葡萄糖甙(3glucosylquercetin),槲皮素7葡萄糖甙(7glucosylquercetin),槲皮素3,7二葡萄糖甙(3, 7diglucosylquercet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7glucosylluteolin)。
2.开花期地上部分的环烯醚萜类成分有:车叶草甙,水晶兰甙,鸡屎藤次甙(scandoside),去乙酚基车叶草甙酸(deacetylerulosidic acid),都桷子甙酸(geniposidic acid),车叶草甙酸(erulosidic acid),交让木甙(daphylloside), V1环烯醚萜(V1 iridoid),即1O去乙酰基10对羟基苯丙酰基车叶草甙(10deacetyl10phydroxyphenylpionyl eruloside)和V3环烯醚萜(V3 iridoid),即3,4二氢车叶草甙(3,4dihydroeruloside)。另含挥发油,内含甲基香草醛(methylvanillin),向日葵素(piperonal)。
39 药理作用全草有利胆作用,其有效成分车叶草甙具有缓泻及降压作用。对蓬子菜采用不同溶媒所得的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以水提取法抑菌效果为最强,水提醇沉法略有抑菌作用,醇提法则无抑菌作用。其新鲜植物的液汁或煎剂,外用可治皮疹。
310 性味微辛;苦;微寒
311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通经;祛风止痒。主肝炎;腹水;咽喉肿痛;疮疖肿毒;跌打损伤;妇女经闭;带下;毒蛇咬伤;尊麻疹;稻田皮炎
312 蓬子菜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熬膏涂。
313 摘录《中华本草》
古籍中的蓬子菜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六救荒本草]草部
关于豇豆的起源问题,Purseglove (1968)认为可能是热带非洲,因为在那里可以找到野生种。他还认为豇豆在早期是通过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传至亚洲及地中海区域的现产于热带,而主产地为热带非洲及热带亚洲,我国种类约仅占本属种类的1/10强。
但据文献记载,《广韵》一书即有“豇”字,此书原在601年成书已佚,历经重修,现存宋代陆彭年等重修本。北宋《图经本草》有豇豆的记载;苏轼有咏豇豆的诗,到明代,自朱橚撰的《救荒本草》以来,《便民图纂》,《本草纲目》等多种书志都有豇豆的记载,可见明代已广泛栽培豇豆。在历史记载中,黄河流域气候曾较温暖,根据上古籍记载,可能我国亦为豇豆原产地之一。
药 材 名柘木
拉 丁 名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 Bur
别名原植物柘树,又名:柘,柘桑,文章树,灰桑树,柘子,野梅子,野荔枝,老虎肝,黄桑,黄了刺,刺钉,黄疸树,山荔枝,痄腮树,痄刺,九重皮,大丁癀
名称考证柘木 (《本草拾遗》),柘树(《救荒本草》),柘(《诗经》)、柘桑(《淮南子》高诱注)、文章树(《清异录》)、灰桑树(《湖阴县志》)
科目来源桑科植物
药用部位柘树的木材。
性味归经《本草拾遗》:味甘,温,无毒。入肝、脾二经。
功效主治化瘀止血,清肝明目,截疟。治崩漏,飞丝入目,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l-2两。外用:煎水洗。
资源分布分布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微、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古籍考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①《本草衍义》:柘木,里有纹,亦可旋为器。叶饲蚕曰柘蚕。叶硬,然不及桑叶。 ②《纲目》:杨,处处山中有之,喜丛生。干疏而直,叶丰而厚,团而有尖。……其实状如桑子而圆粒如椒,名佳子。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
相关选方
①治月经过多:柘树、马鞭草、榆树。水煎兑红糖服。(《湖南药物志》)
②洗目令明:拓木煎汤,按日温洗。(《海上方》)
③治飞丝入目:柘树浆点(目)了,绵裹箸头,蘸水于眼上缴拭涎毒。(《医学纲目》)
原生形态柘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以上。小枝黑绿褐色,光滑无毛,具坚硬棘刺,刺长5~35毫米。单叶互生,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厘米,基部楔形或圆形,先端钝或渐尖,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放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除下面主脉略有毛外,余均光滑无毛;基部3出脉,侧脉4~5对;叶柄长约1厘米,略有毛;托叶小,分离,侧。花单性,雌雄异株;皆成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一或成对腋生;雄花被4裂,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4裂,花柱。花期6月。果期9~10月。喜生在阳光充足的荒山、坡地、丘陵及溪旁。
参考出处《本草纲目拾遗》、《本草衍义》、《纲目》
相关药材柘木白皮
关 键 词化瘀止血清肝明目截疟崩漏飞丝入目疟疾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三叉苦的别名 4 来源 5 原形态 6 性味 7 功能主治 8 三叉苦的用法用量 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三叉苦的方剂 2 用到中药三叉苦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三叉苦 1 拼音
sān chā kǔ
2 拼音名Sān Chā Kǔ
3 三叉苦的别名三桠苦、小黄散、鸡骨树、三丫苦、三枝枪、三叉虎
4 来源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三叉苦Evodia lepta (Spreng)Merr,以根及叶入药。全年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叶阴干备用。
5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2~8m,全株味苦。树皮灰白色,有长圆形皮孔。叶为三数复叶,对生;叶柄长3~10cm,基部略胀大;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6~12cm,宽2~6cm,纸质,先端钝尖,全缘或不规则浅波状,叶上面深绿色,下面黄绿色,有腺点,小叶柄短。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花轴及花梗初时被短柔毛,花后渐脱落。花小,单性,黄白色,略芳香;萼深裂,广卵形,长约05mm;;花瓣4,卵圆形至长圆形,长15~2mm,有腺点;雄花有雄蕊4,较花瓣长,花丝线形,花药卵状长圆形,退化子房短小;雌花子房密被毛,退化雄蕊4,较花瓣短,花药不育。蓇葖果常2~3,稀1或2,外果皮暗黄褐色至红褐色,有乳点;种子黑色有光泽,卵状球形。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区。生于丘陵、平原、溪边,林缘的灌从中。
6 性味
苦,寒。
7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咽喉肿痛、风湿骨痛、疟疾、黄疸、湿疹、皮炎、跌打损伤及虫蛇咬伤等症。
8 三叉苦的用法用量根03~1两,叶3~5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或煎汤洗患处,也可阴干研粉调制软膏搽患处。
9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三叉苦的方剂 辛夷鼻炎丸
、防风313g、鱼腥草150g、菊花433g、三叉苦433g制法:以上十三味,取鹅不食草105g和
三九胃泰颗粒胃泰颗粒SanjiuWeitaiKeli处方: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黄芩、茯苓地黄、白芍制法:
三金感冒片拼音名:SanjinGanmaoPian处方:三叉苦355g玉叶金花592g金盏银盘1184g大头
克痒敏醑383698处方:山乌龟150g黄柏100g三叉苦200g白芷100g重楼100g细辛100g毛
三九胃泰冲剂i标准编号:WS3Bb000295处方: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黄芩茯苓生地黄白芍性状:本品含
更多用到中药三叉苦的方剂用到中药三叉苦的中成药 辛夷鼻炎丸
、防风313g、鱼腥草150g、菊花433g、三叉苦433g制法:以上十三味,取鹅不食草105g和
三九胃泰颗粒胃泰颗粒SanjiuWeitaiKeli处方: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黄芩、茯苓地黄、白芍制法:
治感佳胶囊芝麻2160g穿心莲1500g葫芦茶1160g三叉苦1160g板蓝根1000g羌活1000g薄荷脑
三金感冒片拼音名:SanjinGanmaoPian处方:三叉苦355g玉叶金花592g金盏银盘1184g大头
克痒敏醑383698处方:山乌龟150g黄柏100g三叉苦200g白芷100g重楼100g细辛100g毛
更多用到中药三叉苦的中成药古籍中的三叉苦 《本草崇原》:[卷中本经中品]萆
,出川蜀、怀庆者佳。苗引延蔓,茎叶俱青有刺,叶作三叉,花有红黄白数种,亦有无花结白子者,根黄白色,多
《本草思辨录》:[卷二]萆益阴,伸阳非能助阳。盖萆者,所以驱风寒湿也。萆味苦则发,气平则降。力能外拓而性复下趋,故驱风寒湿而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棠梨酢,木理亦赤,可作弓材。《救荒本草》云∶其叶味微苦,嫩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或蒸晒代茶。其
《神农本草经赞》:[卷二中经]萆同名。二月八月采根。苏颂曰。花有黄红白三种。叶作三叉。苏恭曰。此有二种。茎有刺者根实。无刺者根虚。软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草部上]昭参本文2023-08-18 10:49: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3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