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中国养蚕的历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2收藏

介绍一下中国养蚕的历史。,第1张

殷代甲骨文中不仅有蚕、桑、丝、帛等字,而且还有一些和蚕丝生产有关的完整卜辞。据甲骨文学家胡厚宣的研究指出,有的卜辞上记载,叫人察看蚕事,要经过九次占卜。可见蚕桑在当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产事业。甲骨文中还有关于蚕神和祭礼蚕神的记载,当时人们为了养好蚕,用牛或羊等丰厚的祭品祭礼蚕神。

考古学家还不是一次在殷墓中发现有形态逼真的玉蚕,例如河南安阳墓和山东苏埠屯都出土的有商代的玉蚕。在殷商的铜器上也常发现有用蚕做装饰花纹的。这些都说明,蚕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重要的位置。

到了周代,栽桑养蚕已经在我国南北广大地区蓬勃发展起来。丝绸已经成为当时统治阶级衣着的主要原料。养蚕织丝是妇女的主要生产活动,周代已经大面积栽种桑树。

战国时期的《管子·山权数篇》中说:"民之通于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谨听其言,而藏之官,使师旅之事无所与。"这是说,群众中有精通蚕桑技术、能养好蚕、使蚕不遭病害的,请他介绍经验,并给予黄金和免除兵役的奖励。

中国古代有很多记述栽桑养蚕技术的书。汉代曾经提到我国古代有《蚕法》、《蚕书》、《种树藏果相蚕》等有蚕桑着作。可惜,这些古籍都已经失传了。

但是从汉代以来,两千多年中,仍然留下了不少的有关蚕桑的古籍,如《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秦观蚕书》、《豳风广义》、《广蚕桑说》、《蚕桑辑要》、《野蚕录》、《樗茧谱》等等,或是专讲蚕桑的,或是讲到蚕桑的。这些书记下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栽桑养蚕的丰富经验。

要发展养蚕,就必须繁殖桑树,发展桑园。远在西周,人们就利用撒树繁殖桑树。至迟到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期,压条法已经应用在桑树繁殖上。《齐民要要》中讲述了这种方法。压条法用桑树枝条来繁殖新桑树,比用种子播种缩短了好多生长时间。

宋元以来,我国南方蚕农更发明了桑树嫁接技术,这是一种先进的栽桑技术,它对旧桑树的复壮更新,保存桑树的优良性状,加速桑苗繁殖,培育优良品种。都有重要的意义,到现在也还在生产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从明代以来,对某些传染性蚕病,如脓病、软化病和僵病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知道采取淘汰或隔离的措施,来防止蚕病的蔓延。

在明清时期的着作中,有关蝇蛆病和防蝇的记述就更多了。

扩展资料:

夏秋养蚕应注意

一、防农药中毒。养蚕季节不要在蚕室以及桑田附近的农田喷洒杀虫双等有机农药,其气味作用会导致蚕儿中毒;喂蚕桑叶要经过试喂确认无毒后,才能采叶喂蚕。

二、蚕室内禁用蚊香或灭蚊、灭虫剂。在邻近蚕室的住房内使用,也要关闭蚕室门窗,以防蚕儿中毒。

三、蚕室要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蝇类入蚕室内危害蚕儿,并添加“灭蚕蝇”乳剂或喷蚕体,以杀灭蝇蛆。

四、养蚕前要堵塞鼠洞,蚕架与墙壁要保持一定间距,蚕架脚周围要撒上石灰粉或蚕药,以防止老鼠上爬。养地蚕,要做好药物灭鼠。

五、夏、秋养蚕气温较高,要打开门、窗,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桑叶喷洒清水,室内用电风扇吹微风,也有利于室内降温。

六、发现病蚕要及时清理,投入盛有漂白粉溶液或石灰浆的消毒盆内,禁用病蚕饲喂畜禽,以防止病原传播扩散,污染环境。

七、蚕沙含有大量病原物,不要在蚕室周围摊晒,应集中到野外堆沤或放入粪坑内沤制,以防止病原扩散。

八、夏秋高温,病原繁殖快,要注意按需采叶、及时运叶,合理贮叶。贮桑池每个龄期要消毒一次,不要喂过夜桑叶。

九、高温多湿天气忌喂湿叶,贮桑叶不能洒水,要勤除沙,多撒新鲜石灰粉、干稻草等材料,抑制病菌滋生繁殖。

十、不是养蚕季节,蚕室不要存放谷物、糠麸等物,以免受潮产生螨类,养蚕时危害蚕儿。

-养蚕

河豚,俗称“气泡鱼”、“吹肚鱼”、“河鲀鱼””、“气鼓鱼”江苏、浙江、“乖鱼”广东、“鸡抱”广东、“龟鱼”广西、“街鱼”用闽南话读福建、“蜡头”河北、“艇鲅鱼”。不过河豚怎么养呢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河豚的养殖技术

小规格鱼种养殖

一 池塘选择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周年水温变化较小。若用半咸水或淡水养殖,应选择提水方便、路线短、扬程低的地方建池。池底基本不漏水、渗水,筑堤建闸较容易。另外,要求交通、供电方便,池塘周围无高大建筑物,同时不易受风暴或洪水的冲击。

二 池塘清整、消毒

在冬季或农闲时将池塘中水排干,挖出池底淤泥,然后自然曝晒。鱼种下池前应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清塘消毒。生石灰每亩用量为100~150kg,漂白粉用量为30~40ppm,一星期后蓄水放鱼,并施足基肥,以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

三 鱼种放养

鱼种在室内培育到12~15cm,亩放1~2万尾。运输距离较近可用塑料桶带水运输,若运输距离较远则应用塑料袋充氧运输,每袋装800~1000尾,运输时间在7~8小时内可保证成活率,运输用水最好为3~5ppm的盐水,放养时温度应在18℃以上,注意袋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四 饵料投喂及水质控制

鱼种全长3cm前每亩池塘每天投喂1kg黄豆浆,以繁殖浮游生物,为鱼种提供充足饵料,同时注意透明度,一般30cm左右;水色绿豆色,水中浮游生物数量丰富,但不成团或成群,不能在水中聚群施转。若饵料生物过多,则应注入新水,降低生物密度,保持水质清新。通过有效调控溶氧和水质,多数鱼种下塘20天后规格可达3cm左右,此时在投喂豆浆以控制饵料生物的同时,用鳗料做成黄豆大小的软颗粒,间隔1m投喂一粒在滩上,以驯化鱼种吃食鳗料的习惯,此时应分稀进行大规格鱼种培育。

大规格鱼种养殖

一 鱼种运输及放养

为保证鱼种质量,暗纹东方鲀应为正宗鱼种。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溯水性强的个体作为放养物件。运输一般用塑料袋充氧运输,3~4cm的苗种每袋装100~150尾,可运输5~8小时,成活率95%以上。苗种放养前最好用5ppm漂白粉或1ppm孔雀石绿消毒10分钟,放养时应注意温差不宜过大。暗纹东方鲀应稀养,3~5cm的鱼种池塘放养密度为2000~3000尾/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体交换量大的池塘可以适当加大放养密度,可每亩3500~4000尾。随鱼体生长,逐渐捕大留小,分稀养殖。

二 驯养

暗纹东方鲀经驯化后可投喂碎杂饵鱼肉、虾、螺肉、蚌肉等。苗种放养一周内,用新鲜适口的鱼肉、虾肉、贝肉等作为开口饵料,进行驯化,使之逐渐适应养殖环境和饵料组成。待河鲀鱼习惯吃食后,逐渐在饵料中拌入人工饲料,并逐渐增加人工饲料的量。直至完全吃食人工饲料,驯食期间确保饵料鲜度是驯食成功的关键。

三 投饵

饵料以鳗料为主,每天饵料投喂量占鱼体重的3%~7%左右,投喂时需定位投饵位置固定定量多喂多投、少喂少投,以鱼吃饱为原则,定速投饵 速度按慢—快—慢的原则,定质饵料适口、新鲜、干净。一般日投饵两次。池中最好搭食台,以便及时检查摄食情况,若投饵后两小时食台上仍有剩余饵料则需减少投喂量,食台需常清洗、曝晒以免病菌滋生。

四 水质调控

河鲀喜水质清新的环境,池塘养殖应根据水色、水质、透明度、溶氧及鱼虾活动情况不定期加注新水,每月大换水一次以改善水质。由于河鲀生长适温范围为9~32℃,夏季池水温度超过32℃时需注入温度较低的深井水或河水以调节池水温度,冬季因池水温度低于9℃时需进入温室越冬。另外,河鲀鱼对溶氧要求较高,当水中溶氧低于1·5g/L时开始浮头,低于13mg/L时开始死亡,适宜的溶氧需保持在3mg/L以上,溶氧缺乏时需用增氧机或气泵增氧。

五 不同规格分养

不同大小的河鲀抢食能力差异较大,抢食时大个体常常攻击小个体,严重影响小个体的摄食和生长。因而就对不同规格的个体进行分养,分养一般30~45天进行一次。保证充足投饵,及时分养和适当稀养可有效防止鱼体的相互残杀,提高养殖成活率。

六 日常管理

每于坚持巡塘,观察河鲀的活动,摄食及水色、水质情况、检查养殖设施。每天定时测量水体理化因子。如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COD、PO4-P、透明度等,做好日常记录,以利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以后的生产。每隔10~15天测定鱼体生长情况,做好记录,以作为投食的参考依据。通过4·5个月的精心饲养,当年鱼种规格可达100~150g,成活率可稳定在85%~95%。

 河豚的历史

河鲀饮食文化的发展与六朝建都南京有关。据史载,公元3世纪到6世纪末,三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相继建都于建康 今南京 ,这是一个经战国之后中国思想界最活跃的时代。六朝建都南京,人流、物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河鲀饮食文化才有可能在长江下游兴起。到了10~12世纪的宋代,文人志士纷纷修诗写词,才有河鲀的诸多精彩描述。

根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下游沿岸的人们就品尝过河鲀,知道它有大毒了。2000多年前的长江下游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属地,吴越盛产河鲀,吴王成就霸业后,河鲀被推崇为极品美食,吴王更将河鲀与美女西施相比,河鲀肝被称之为“西施肝”,河鲀精巢被称之为“西施乳”。人们品尝河鲀的习俗比当今日本人还有过之无不及,特别是品尝河鲀精巢时,对其洁白如乳、丰腴鲜美、即化、美妙绝伦的感觉,不知该如何形容,有人联想起越国美女西施,于是“西施乳”就在民间传开了。 到了宋代景祐五年 公元1038年 ,著名诗人梅尧臣在范仲淹席上,当同僚们绘声绘色地讲述河鲀时,忍不住即兴作诗:“春州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鲀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李时珍在《本草集解》中还提到宋人严有翼在《艺苑雌黄》中说:“河鲀,水族之奇味,世传其杀人,余守丹阳、宣城,见土人户户食之。但用菘菜、蒌蒿、荻芽三物煮之,亦未见死者。”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 毕30年功力,从上古炎黄帝至明代600余部钜著中悉心广搜穷揽,全面总结了公元前21世纪至16世纪中国药物学的成就,他在其钜著《本草纲目》中说:“据草创于大禹、成书于夏、完善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河鲀名铈鱼,吴人说它的血有毒,肝脏吃下去舌头就发麻,鱼子吃下去肚子发胀,眼睛吃下去就看不见东西了。宋 约968年 人马志在《开宝本草》中说:河鲀,长江、淮河、黄河、海里面都有…”。

古往今来,随着生态环境的变迁,淮河、黄河的河道及入海口多次改变,黄河故道还遗留在江苏涟水等地;现在江苏的洪泽、淮阴、淮安、金湖、阜宁皆位于淮河下游,但人们在黄河、淮河中再也没有见到过河鲀。据作者调查,现黄河流域和淮河两岸,包括苏北地区的人们,根本就不认识河鲀也不会食用河鲀;而长江下游苏南扬中地区的人们普遍认识河鲀、嗜食河鲀,至今传承的河鲀饮食文化与苏东坡、梅尧臣等的描述完全合拍。从古人对河鲀分布、生态习性、外部形态、行为的描述来看,“拼死吃河鲀”中的河鲀,应该指的是春天从海洋进入长江下 生殖洄游的暗纹东方鲀。  

俗话说:“菊黄蟹肥”啊。

水族中的“旅游世家“-螃蟹,正是长得最成熟的时侯。

每年秋分过后,西北风吹起,生活在江湖河中的螃蟹,进入了性腺成熟的时期,就沿着淡水流往东游弋,到河口浅海“旅行结婚”、欢度蜜月,繁殖后代。

第二年的初夏,蟹苗再溯江而上,进入淡水中“安家落户”,经过多次蜕壳,生长成熟,螃蟹这种洄游生殖的习性,使它一生在旅行中生活。

螃蟹全身披褂带甲,兼备螯角武器,横行江湖,使一些鱼虾望而生畏,逃之夭夭,人类的祖先-巴解自从吃了螃蟹,发现它是水产品中绝佳的美食后,便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渐渐摸清了螃蟹洄游繁殖的规律,慢慢掌握了捕蟹的汛期,流传下来许多蟹谚,便是捉螃蟹蟹和食螃蟹的经验总结, “寒露发脚,霜降捉着”,“ “西风响,蟹脚痒”,说明螃蟹成熟,进行洄游繁殖,正是捕螃蟹的季节到来了;“九雄十雌”,农历“九月团脐,十月尖”, 分别表示九月雌螃蟹卵满,黄膏丰腴;十月雄螃蟹性腺发育最好,最美,黄白鲜肥,这段时期,正持螯赏菊最佳的食蟹季节;“立了冬,影无踪”,说明天气寒冷,水族的“旅行家“要“埋泥“冬眠了,但是,如果气候温暖,生长环境良好, “小雪前后,闹踵踵,“照样还是可以捕食到螃蟹,延至寒冬腊月。

人类掌握了螃蟹一生的活动规律,开始人工放养,春末夏初,从长江入海的长江口,或苏北洪泽湖一带,捕捞蟹苗运往淡水区域放养,环境,气候和放养蟹苗多少,对汛期长短和产量高低有着密切关系,情况变异,决定丰歉。

过去还有一句“虾荒蟹乱“的民谚,用以推测年成世道,虾多了,要荒年;蟹多了,要乱世,可是,经过人工放养螃蟹,产量年年增多,尤其是阳澄湖蟹上升幅度逐年高涨,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生活提高,有力地推翻了“老古话“,在持螯赏菊时,如能联想到这些,蟹的味道,也许更为鲜美了。

阳澄湖蟹,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这与阳澄湖的特殊生态环境有关,水域百里方圆,碧波荡漾,水质清淳如镜,水浅底硬,水草丰茂,延伸宽阔 ,气候得宜,正是螃蟹定居生长最理想的水晶宫,所以,阳澄湖蟹的形态和肉质,在螃蟹家族中,大大的与众不同,形态有四大特征:一是青背,蟹壳成青泥色 ,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甲壳,晶莹洁白,无墨色斑点;三是黄毛,蟹腿的毛长而呈**,根根挺拔;四是金爪,蟹爪金黄,坚实有力 ,放在玻璃板上,八足挺立,双螯腾空,脐背隆起,威风凛凛,肉质肥嫩鲜美,食过后再食其它再好的佳肴名菜,都会索然无味,就在离开阳澄湖数公里的雉城湖 ,湖蟹产量亦多,但受海潮影响,肚不白,毛微黑,肉质远不如阳澄湖蟹好吃,同一境域的湖蟹,尚且不能相比,其它地区的螃蟹,更是大为逊色了 ,因此,阳澄湖蟹在海外久享盛誉,被称为“中华金丝绒毛蟹。

阳澄湖蟹为什么又普遍称为“大闸蟹“呢包笑天曾对这个名称写过一篇《大闸蟹史考》,说到“大闸蟹三字来源于苏州卖蟹人之口 ,““人家吃蟹总喜欢在吃夜饭之前,或者是临时发起的,所以这些卖蟹人,总是在下午挑了担子,沿街喊道:'闸蟹来大闸蟹',“这个“闸“字,音同“炸“,蟹以水蒸煮而食 ,谓“炸蟹“,这样的解释,尚不能尽意, 他“有一日,在吴讷士家作蟹宴(讷士乃湖帆之文),座有张惟一先生,是昆山人,家近阳澄湖畔,始悉其原委 。

吴讷士是苏州草桥中学的创始人,父亲吴大徵晚清时官至湖南巡抚,甲午战争中当过刘坤一的副帅,一门三代,都是著名的古籍收藏家 。

张惟一就是方还,与王颂文同为吴讷士的好友,吴家的常客,顾炎武《天下邵国利病出》手稿,流失二百多年,为吴士讷所购得,又为方还和王颂文在吴家发现 ,并慨然接受相赠迎回昆山,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成为书林中的一段佳话, 事有凑巧吴家设蟹宴,方还亦在座,包笑天作了有关“大闸蟹“名称的解释:“闸字不错 ,凡捕蟹者,他们在港湾间,必设一闸,以竹编成。

夜来隔闸,置一灯火,蟹见火光,即爬上竹闸,即在闸上一一捕之,甚为便捷,之是闸蟹之名所由来了 , 竹闸就是竹簖,簖上捕捉到的蟹被称为闸蟹,个头大的就称为大闸蟹。

这些是否能满足你对大闸蟹名字由来的疑问

通论类

主要从养生的大旨、理论、指导思想等立论,全面分述各种养生方法,泛而不专,有助于人们了解养生理论,并指导一般的养生,如汉代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梁代[[陶弘景]]著《养性延命录》、唐代[[孙思邈]]著《孙真人养生铭》、宋代陈直著《养老奉亲书》、元代李鹏飞著《三元延寿参赞书》、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笺》及胡文焕著《寿养丛书》、清代曹庭栋著《老老恒言》等。

食养类

主要从饮食物性味、补泄滑涩的效用与人体状态、天时气候、地理方域等的关系论述养生之道,也包括节食、辟谷等内容。著作如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道藏精华录》收载的《服气长生辟谷法》(著者佚名)、清代简缘老人的《节饮集说》等。

导引类

主要从论述气功、导引练形的理论及具体方法上阐明祛病保身、益寿延年之道,内容包括各种门派、形式的气功,各种导引练形(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著述。如后人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辑出的《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明代尹真人著《性命圭旨》和朱权著《臞仙神隐》、清代马齐著《陆地仙经》,以及南北朝达摩祖师的《易筋经》、明代袁黄的《静坐要诀》、清代娄杰的《八段锦坐立功法图诀》等。

炼丹类

主要是各种炼制丹药法的有关记述,古人曾希望通过对各种矿石药物的复杂烧炼过程制造出令人长生不死、霞举飞升的灵丹,虽说设想荒诞,近于虚幻,但却也得到了一些有疗效的治病丹药,开人类药物化学研究之先河。疗疾者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临床已有定论。这类著作主要收藏于道家的汇编类道书《道藏》中,如宋代吴悞著《丹房须知》、金陵子著《龙虎还丹诀》以及著者佚名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等,记载炼丹术最早、最著名且传世者则是晋代葛洪的《抱朴子》。

你好。

《黄帝内经 素问 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为养”,粳米、麻、大豆、麦、黄黍(稻、麻、菽、麦、黍)。就是常说的五谷,是谷物的代表。粳米味甘;麻味酸;大豆味咸;麦味苦;黄黍味辛。这就是五谷有五味,它们分别有不同的补养作用。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_鱼身形如梭,体色微黄,腹部银白,背鳍、尾鳍青灰色。中国除西北、西南外,由北至南平原地区的河流中均有分布。那么你知道_鱼养殖方法有哪些吗?一般能长到多大?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

一、_鱼养殖方法有哪些

_鱼的生长习性:

_鱼是淡水鱼类中的广温型品种。生存水温范围较广,适宜生长水温为16~30摄氏度,适合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养殖。为凶猛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活鱼为食。但在人工养殖中,若仍投喂活饵,一是养殖成本高,二是需配备饲料鱼专养池,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实践表明,_鱼经驯化,摄食冰鲜鱼块,也能正常生长,其驯化通常从鱼体长5厘米左右时开始。

_鱼的生长繁殖:

_鱼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如果摄食正常,一龄个体体重在10~15千克之间,两龄个体35~55千克,三龄个体75~110千克,四龄个体可达150~200千克。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60千克。通常雄鱼三龄达性成熟、雌鱼四龄性成熟,野生状态下,亲鱼4~6月产卵,人工繁殖一般在5月份进行。_鱼卵为漂浮性卵,吸水膨胀后要随水漂流完成发育。体长一米的成熟雌鱼怀卵量可达50万粒。

_鱼的养殖准备:

1、池塘条件:池塘最好选择在环境安静、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地方。池塘周围不要有高大树木,以免阻挡阳光照射和阻碍空气流通。养殖池的大小一般为3~4亩,水深15~2米左右。最好用土池养_鱼,土池里有大量浮游生物,可以为鲢鱼鳙鱼提供一些活饵。

2、养殖设备:养_鱼要配备必需的增氧机械,另外要配备几台水泵,还要准备捕捞_鱼夏花、商品鱼和亲鱼的不同网具。_鱼性情急躁,捕捞时会拼命乱冲乱撞,一层网很容易被撞破。2龄和2龄以上的_鱼要用双层网捕捞。里面一层是网孔较小的网,有一定弹性,可以缓冲_鱼的冲撞,外面一层是网孔较大的尼龙网。

3、清塘消毒:_鱼放养前要对清塘消毒,用生石灰加水稀释全池泼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80千克左右,既可杀灭野杂鱼和病原体,又可以有效地改良底质与水质,消毒后经2~3天通风暴晒,就可以注水了。

4、水质条件:_鱼是生活在江河湖库里的淡水鱼类,养_鱼最好用江河湖库的水,这样的水体浮游生物丰富,氧气充足,有利于_鱼健康生长。养殖用水的pH值要保持在70~90之间,每升水体氨氮含量不高于003毫克,盐度不高于5,水体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毫克每升以上,另外水体的透明度要在30厘米以上。

_鱼的亲鱼养殖:

1、亲鱼选择:现在野生_鱼越来越少,在江河湖泊中捕捞亲鱼费时费力,而很多时候也会一无所获。_鱼亲鱼一般要从正规_鱼养殖场家引进,如果已养殖_鱼多年,也可以从商品鱼里选择亲鱼。亲鱼应该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的性成熟个体。雌雄比例为1∶15。

2、强化培育:亲鱼一般在6~10亩之间的土池里进行专池强化培育,水深在15米~2米之间,保持水中溶氧量在5毫克每升以上。阴雨天或高温季节每天增氧4~8小时,主要集中在午后两到三点钟,或凌晨一点到六点间。

3、放养密度:亲鱼的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300千克左右,每亩池塘可以投放重量为250克的鲢鱼100尾左右,可以帮助_鱼亲鱼改善水质。如果亲鱼是已经驯化好可以摄食冰鲜鱼块的,每天要投喂占亲鱼体重8%左右的鱼块。如果亲鱼没有经过驯化,池塘中必须有足够量的活饵料鱼,每天定时往池塘投入占亲鱼体重5%的活鱼。

4、成熟鉴定:成熟度好的雌亲鱼腹部膨大、手感柔软富有弹性,生殖孔肿胀微红,而雄鱼性成熟时,一般轻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即散。捞亲鱼后要用专用布夹兜住亲鱼,不要让它冲撞以免逃跑和受伤。往塑料袋里装入适量的水,将亲鱼放入塑料袋。再用布夹兜住,抬到充氧机处充氧,然后再进行运输。

_鱼的人工催产:

1、催产池:催产池为半径2米的圆形水泥池,池深为15米左右,水深12米,水体可见度50厘米以上。每个催产池可以放5~6条亲鱼,一般2条雌鱼搭配3条同龄的雄鱼,如果雄鱼龄数小,可以适当多搭配一些雄鱼。

2、催产剂:每种鱼都有适合自己的催产剂,对_鱼来说配制出合适的催产剂是保证_鱼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_鱼催产剂由三种药物配制而成,分别是鲤鱼垂体、注射用促黄体释放激素A2、注射用绒促性素。鲤鱼垂体用量为2~3毫克,注射用促黄体释放激素A2用量为200微克,注射用绒促性素用量为10万单位。

3、催产:雌鱼为体重千克数乘以03(毫升),雄鱼为体重千克数乘以03并减半(毫升)。假如雌鱼体重为15千克,注射剂量为15乘以03,也就是45毫升。如果是15千克的雄鱼,注射剂量应为225毫升。在催产后,要不断往催产池注水,排水口打开,用循环流动的水对亲鱼进行刺激,保证亲鱼按时产卵。

4、受精:把亲鱼固定好后,要尽快将卵挤入盆中,多挤几次,确保鱼卵全部产出。挤完卵后,要及时将雄鱼精液挤入盆中。整个操作过程,要不断摇动盆,让精卵充分融合,提高受精率。授精操作完毕后,用手搅拌几下,然后往盆里撩入一些水,使卵充分吸水,并及时将受精卵放入孵化环道,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入80~120万粒鱼卵。

5、孵化:_鱼孵化期间水深保持在13米左右,水流速度应根据环道的大小来控制,半小时左右能更换一次池水为最好。孵化水温以22~28摄氏度之间为宜,每天多次清刷过滤网,防止网孔被卵膜或杂物阻塞影响水流交换。受精卵在水温22~23摄氏度时约35小时左右就可以孵出仔鱼。

_鱼的鱼苗培育:

1、放苗:放养前先清塘消毒,再注水,水深10~15米。放苗时,先将塑料袋放入池水中,并往上面泼水,让鱼苗先适应池水的温度,15~20分钟后就可以把鱼苗放到池塘里了,每亩池塘可放5~10万尾鱼苗。

2、喂养管理:鱼苗投喂豆浆就可以了,豆浆不但是鱼苗的食物还可以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增加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为_鱼提供活饵。每天每亩用干黄豆3~4千克,磨成豆浆后全池泼洒。当鱼苗体长33厘米时可以出售也可以转入鱼种期进行培育,生产上把这个时期的鱼苗叫做夏花。

_鱼的鱼种培育:

1、阶段一(33~5厘米):每天每亩用干黄豆5~7千克,磨成豆浆后全池泼洒,每天定时泼洒两到三次,同时为_鱼准备好吃的,可以培育其它鱼类的水花苗作为_鱼饵料。当_鱼鱼苗体长5厘米时可以驯化它们采食鱼块了。

2、阶段二(5~10厘米):_鱼在野生状态下是摄食活鱼的,在人工养殖中如果仍然投喂活鱼给_鱼,就需要配套一个或几个饲料鱼专养池,成本较高。_鱼的驯化就是要把_鱼从摄食活饵驯化到摄食冰鲜鱼块。驯化过程要在驯化池中完成。

①池塘:驯化池为长方形水泥池,长7米、宽4米,每个驯化池装两个长方形网箱。网箱长6米,宽08米。

②投放:_鱼属于掠食性动物,为了驯化效果每个网箱不要投放太多鱼苗,避免鱼苗之间的竞争,通常一个网箱投放2000尾的鱼苗就可以了。

③驯化:头2~3天要先投喂准备好的活饵,过了2~3天后就可以喂吃死鱼了,先是将死鱼和活鱼一起投喂,逐步过渡到只投喂死鱼,最后2~3天先将死鱼和鱼块一起投喂逐步过渡到只投喂鱼块。经过7~10左右的驯化,_鱼就可以摄食鱼块了,这时又要把它们转移到大塘里饲养。

_鱼商品鱼饲养:

1、投喂管理:_鱼商品鱼要坚持每天定点定时投喂,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应随着_鱼的长大逐渐加大鱼块。鱼块的大小应根据商品鱼的大小来定。

2、水质管理:商品鱼管理期间,一般在每天中午增氧2~3个小时左右,确保水中溶氧量在5毫克每升左右。阴雨天或高温季节每天增氧4~8个小时左右。池水的PH值应保持在70~90之间,如果池水pH值低于70就要用生石灰进行调节,生石灰用量为15~20千克,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3、分级管理:_鱼商品鱼一定要及时分级饲养,把大小差不多、活泼程度差不多的_鱼挑出来放在同一个塘里饲养,把规格小的移到别的池塘进行专池养殖。

二、一般_鱼能长到多大

性成熟为3-4龄,成鱼于4-6月在江河激流中产卵。幼鱼从江河游入附属湖泊中摄食、肥育,秋末以后,幼鱼和成鱼又到干流的河床深处越冬。生长十分迅速,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60公斤。

生长迅速,2龄鱼体重35公斤。

_鱼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如果摄食正常,一龄个体体重在1015千克之间,两龄个体3555_,三龄个体75110_,四龄个体可达150200_。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60千克。通常雄鱼三龄达性成熟、雌鱼四龄性成熟,野生状态下,亲鱼4-6月产卵,人工繁殖一般在5月份进行。_鱼卵为漂浮性卵,吸水膨胀后要随水漂流完成发育。体长一米的成熟雌鱼怀卵量可达50万粒。

三、_鱼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早在我国的古籍《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_鱼的记载了。《本草纲目》中写到:_鱼生江湖中,体似鲤而腹平,头似鲩而口大,颊似鲇而色黄,鳞似鳟而稍细,大者三、四十斤。啖鱼最毒,池中有此,不能畜鱼。

_鱼味甘、性温,入脾、胃经,具有健脾益胃、温中止呕的作用,主治脾胃虚弱、反胃呕吐等病症。

养奋

东汉郁林人,字叔高,博通古籍,为一时名儒,以布衣举方正。方正是指汉代不须考试而是被选举的功名,要选品行端方,行为正直,学问又好的人。和帝时,因天气不正常,或涝或旱,策问他时,他则说:“天有阴阳,阴阳有四时,四时有政令。春夏则予惠布施宽仁,秋冬则刚猛盛威行刑。赏罚杀生各应其时,则阴阳和,四时调,风雨时,五谷升。今则不然,长吏多不奉行时令,为政举事干逆天气,上不恤下,下不忠上,百姓困乏而不恤哀,众怨郁积,故阴阳不和,风雨不时,灾害缘类。水者阴盛,小人居位,依公营私,谗言诵上。雨漫溢者,五谷有不升而赋税不为减,百姓虚竭,家有愁心也。”所说多直率,切中时弊,一时称为“名儒”。

养由基

春秋时楚国名将,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射手。当时,还有一个善射箭的人,名叫潘党,能每箭射中箭靶的红心。养由基对他说:“这还不算本事,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柳叶子,才算差不多了。”潘党不服,当即选定柳树上的三片叶子,并标明号数,叫养由基退到百步之外,顺序射去。养由基连射三箭,果然第一箭中一号叶,第二箭中二号叶,第三箭中三号叶,箭镞全都正中叶心。这就是古代“百步穿杨”或“百发百中”成语典故的由来。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