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商品交易平台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4收藏

二手商品交易平台有哪些,第1张

二手商品交易平台有转转、瓜子二手车、孔夫子旧书网、爱回收和58同城等。

1转转

58同城旗下核心子品牌,业务覆盖全国约564个城市,为二手手机行业第一。2020年5月6日,转转完成了对找靓机的并购,进一步拓展二手手机3C领域B2C市场。

转转通过提供质量检测、估价等服务来展现平台的价值,之后又在数据清除等环节后将旧机出售给C端,同时还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无疑提升了信任度。在国内二手电商市场,转转仅次于闲鱼。

2 瓜子二手车

二手车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二手平台之一,业务覆盖全国200多个主流城市,为用户提供二手车检测定价、居间服务、汽车金融、跨区域流转、售后保障、维修保养等一站式服务。

作为行业领军者,瓜子二手车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能力,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二手车非标品的标准定价,该定价逐步成为中国消费者买卖二手车的重要依据。

3 孔夫子旧书网

国内领先的图书类二手交易平台,汇集全国各地13000家网上书店,50000家书摊,展示多达9000万种书籍,拥有大量极具收藏价值的古旧珍本,如明清、民国古籍善本,珍品期刊,名人墨迹,民国珍本,绝版书,版画宣传画等,品类齐全。

另外,还涉及碑帖印谱、玉器文房雅玩、邮票、钱币、陶瓷、古玩杂项等艺术品,亦开设了在线拍卖专场,涉及全品类图书、古玩等。

4 爱回收

爱回收二手平台采用当下的020商业模式,承诺彻底粉碎旧机内的用户信息,通过百万回收商实时竞价给到用户全网高价,并提供优质便捷的免费上门回收服务与热门商圈门店全覆盖,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安全、高价、便捷的一站式手机回收服务。

并与京东、1号店、三星等知名品牌合作,创新式地提出“以旧换新”服务,帮助用户以更低的成本置换新机。

558同城

自2005年成立至今,58同城已成长为中国互联网生活服务领域的真正领导者,为亿万用户提供二手、房产、招聘、汽车、本地生活等领域的服务。2013年,58同城在纽交所上市,旗下拥有多家独角兽企业。

其二手买卖平台业务覆盖全面,除了开始常见的日用品、数码产品、服饰等二手类目外,还有工程机械、机床车床、发电、化工等多个行业的二手设备,以及闲置成人用品、残疾人用品、艺术品等

中国书店属于北京人文景观的著名旅游去。

琉璃旧厂虎房西,月斧修成五色泥。遍插御花安凤吻,绛绳扶上广寒梯。这是清代曾任过国子监祭酒的大文人吴梅村的咏琉璃厂的一首诗(见戴璐的《腾荫杂记》)。全国闻名的中国书店,就位于琉璃厂这条著名的文化街上的一座院落。这条街、这院落,连同院内的、街上的来薰阁、邃雅斋、文奎堂、松筠阁等清代以来北京有名的书铺(这些店铺现在均由中国书店统一管理),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琉璃厂是北京一条古老的文化街。在辽、金时期,这一带地方是京城东郊燕下乡的仪个村庄。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琉璃厂窖户挖土时,在这里发现一座辽代墓葬,出土的墓志,清楚地记载着这里名叫海忘村。同年,工部郎孟补亭监督四处挖掘,因得李内贞墓志,仅载官御史大先生、卒、葬于京东燕下乡海王村。知琉璃厂辽时为京东乡村,海王之名始见。自从乾隆时修《四库全书》,全国文人聚集北京,琉璃厂就逐渐兴旺起来了。当时,这里的书店多至30余家,加之清代考据学派的兴起,琉璃厂就形成了文人游集的场所。来京的文人都以到琉璃厂买书为乐事,因那时侯的汉族官员多住在宣武门外,而一些会馆(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也大都在宣武门外至前门外一带,官员、商人和赶考的举子也常到这一带游玩。各地书商(主要是江浙一带的书贾)也纷纷携带珍贵书籍进京,在琉璃厂一带设摊出售。丰富的各类书籍、方便的阅读和选购条件使其以独具的特殊魅力,吸引着更多的文人墨客、学者、举子光顾。清末,在琉璃厂修建了学堂之后,这里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917年,在琉璃厂建造了海王村公园。这处公园,实际上是一所宽敞的大院,院内东、南、西三面为书画、古玩、金石、照相等。民国七年,康有为曾与人合伙在园内开设长兴书局,专售康(有为)梁(启超)著作。1927年和平门并增辟南新华街,自此把琉璃厂分成东西两半,东以文物业为主,西以书业为主。除了一些旧的书铺外,不少新的书局,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广智书局、开明书局等也陆续在此设点售书,更增加了图书流通,为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做出了不少贡献。1952年,正式成立了专营古旧书刊的中国书店。来薰阁、翰文斋、邃雅斋等书店均归中国书店领导。中国书店的主要业务是:收集整理历代刻本、抄本;铅、石、影印古书;出售新印古籍;新、旧版文史哲各类书刊、碑帖画册、文房四宝、工艺美术等。同时,他们象从沙里淘金一样,将从全国各地辛苦搜(收)集而来的残卷旧书加以悉心的整理、挑选、修复(补)、配套,再销售给各地的图书馆、研究单位或者任何一位有兴趣的读者,位继承祖国的文化事业,为宏扬悠久的中华文明做着默默的奉献。已故学者邓拓曾为此赋诗,盛赞这种高尚的劳动:寻书忘岁月,人莫笑蹉跎;但满邺侯架(注),宁辞辛苦多。(注:邺侯架即邺架,旧称藏书多者为邺架)

依你的词气,不该是做研究吧。首先你必需要的是《新编诸子集成》类一部(或《二十二子》、《诸子集成》,我只知道有扫描版的,非常难看。而且作为研究,还是需要有纸本的方便。当然如果有能进入编辑软件的也可以用。

《墨子》文字、思想都比较浅显,但文本不够完整,就是在流传过程中残缺不全了。

《孟子》相对思想深刻,比较直接,因宋后进入儒经,所以研究很多,汗牛充栋。近年主要的突破在简帛的大量出土。

《庄子》貌似简单,但境界缥缈,要理解的不仅仅是表层语意。所以,被后世玄学家乐道。再后成了“道”教经典。当然,研究与曲解更加汗牛充栋。

另外,《老子》,华夏传统文本源头之一,尤其有直接的简帛文本出土,研究应该很精密了,很可以做入门进入。

诸子研究,首先是文本的校勘,就是你看到的文本本身偏差不能过远。其次,弄清楚文本本义,记住,近人近人往往套用了“科学”的语法与精密的哲学以及普适的理论,把诸子的本义“诠释”的完全西化。

读书须先识字,除了文本之外,必须有《尔雅》与《尔雅诂林》、《方言》与《杨雄方言校释汇证》、《说文解字》与《说文解字估林》、《一切经音义》、《经典释文》。

最后建议先选一子,做稍深入阅读,并参阅相关思想史、经学史,及前人在此研究的文论。

 宋朝时安阳滑县向广西南宁一带的移民

 “白马”考释与“白马县”寻根问祖

 安阳师范学院  王迎喜

 广西南宁市郊县上百万平话(广西的一种方言)人的族谱记载,他们的先祖是“山东白马县”人。自民国以来,这些平话人多次到山东省寻找“白马县”,都无果而终。上世纪九十年代,南宁市史志办为这些平话人到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寻根问祖,才知道这里才是应该寻找的地方。不久前,我作为安阳电视台《档案》栏目顾问,受该栏目之邀,参与制作了《溯源消失的“白马”》,并已在电视台播出。此后,安阳市政协也邀请我参加《广西“白马移民”与滑县渊源》的调研活动。为了更加清楚和准确地表述广西“白马移民”与安阳市滑县的渊源,我查阅了大量史料,写成了这篇文章。

 一“白马”考释

 “白马”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地名,商务印书馆民国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所记载的“白马”地名就有25处之多,其中滑县出现的“白马”地名共有4处,分别是:一、白马山,“在河南滑县东三十四里。《水经注》:距白马县故城五十里,疑即《开山图》之所谓白马山也”。二、白马水,地“在河南滑县北,即白马津”。三、白马津,地“在河南滑县北,旧为河水分流处,一曰白马水,今堙”。四、白马县,“春秋卫曹邑,秦置白马县,故城在今河南省滑县东二十里。后魏置兖州于滑台,白马亦随州徙治,即今滑县治,明废” 。 ⑴(商务印书馆民国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白马山,白马水,白马津和白马县在《滑县志》和民国《重修滑县志》中也有记载。它们是:一、白马山和白马水,民国《重修滑县志》记载的白马山和白马水在同一处,并引《山海经·北山经》说:“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白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滹沱”。又引《开山图》记载,“山下常有白马,群行山上,悲鸣则河决,驰走则山崩”。另又引《环宇记》记载:“白马山在滑县东北三十四里”。这里说白马水是白马山上的一条河流,从白马山北坡流下,即白马山与白马水在同一处地方,位于旧滑县城东北三十四里。⑵(民国《重修滑县志》卷二)二、白马津, “秦朝有白马津,是以秦朝以前有白马水而得名”。 “又有白马水,旧为河济分流处,一名白马济,一名白马津,在县西北十里,即大河津渡处也”。⑶(民国《重修滑县志》卷二)这里认为白马水、白马济、白马津为同一处地方,即黄河渡口处。可见这里记载的白马水与前述白马山上流下的白马水不是一回事。三、白马县, “汉朝设东郡白马县,因秦朝的白马津得名”。白马县“在县(滑县)南二十里,春秋时本卫之漕邑”。⑷(民国《重修滑县志》卷二)秦、汉、晋均置白马县,北魏置兖州于滑台,白马县治也随之迁往滑台,原白马县故城荒废。隋、唐、宋、金、元均设白马县治于滑台,明朝省白马县,将其并入滑县,结束了白马县的历史。这里记载白马县在滑县城南二十里,与《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所说在“河南滑县东二十里”不同,一在“南”,一在“东”,是因其是在滑县城东南二十里之缘故,这与民国《重修滑县志》“今县(滑县)治东南有韦乡、韦城、韦津,即废白马县”⑸ (民国《重修滑县志》卷二)的记载相吻合。

 除此之外,民国《重修滑县志》中记载的“白马”地名比《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还多两处,即是:一、白马城,在白马津东南,即北魏置兖州时随州而迁来的白马县城,并引《水经注》说,“城之名为白马,盖以刑白马而筑之,故谓之白马城”。⑹(民国《重修滑县志》卷二)二、白马坡,在滑县城“东北二十里”,“即(关羽)刺颜良、文丑处也”。⑺(民国《重修滑县志》卷二)为什么这里叫“白马坡”,未见到史籍记载,可能是这里离白马山较近,又地势呈倾斜状的缘故。

 综上所述,可知古代的白马县城,最少应有两处,一处在北魏之前滑县城的东南二十里,一处即是后来的兖州州治和滑县县治所在地。这两处均在今滑县境内。北魏之前的白马城得名,与白马山、白马水和白马津的得名有关;而北魏到明朝的白马县城得名与郦道元《水经注》中所记的筑城时杀白马祭祀有关。

 滑县境内白马山、白马水、白马津、白马县的得名互有先后和因果关系。白马县得名于白马津, “汉朝设东郡白马县,因秦朝的白马津而得名”。而白马津得名是源于白马山和白马水, “秦朝有白马津,是以秦朝以前有白马山而得名”。⑻(民国《重修滑县志》卷二舆地)

 以北魏以后的白马城或滑州城为座标,其东南二十里为北魏之前秦、汉、晋朝时的白马城,即老白马县城,即《滑县志》所载“白马县在县(滑县)南二十里,春秋时本卫漕邑”,其西北十里就是位于黄河流经处的白马津。《水经注》记载,“白马津,在县西北十里,即大河津渡处也”。其东北三十四里有白马山,即《环宇记》所载“白马山在滑县东北三十四里”。其东北二十里为白马坡,即《水经注》所载,滑州城“东北二十里为白马坡。坡,即(关羽)刺颜良、文丑处也”。⑼(民国《重修滑县志》卷二舆地)

 历史上白马县城与黄河所处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但无论如何变化,白马县城都在今滑县境内。白马县城“或在河东,或在河南,或在河北,盖随津渡为转移。历代黄河迁徒靡常,津渡口岸亦随时各异,故舆地谈白马者,方向、里数亦各不同。而究之白马古迹,要在今(民国时期)滑县境内,确无疑义”。⑽(民国《重修滑县志》卷二舆地)因黄河在滑县境内,经常泛滥改道,才形成了白马县城与黄河相对位置的不确定性。

 从相关史籍可以看到,白马县从秦朝即已设置,直到明朝才并入滑县,其所辖行政区域一直在今滑县境内,在历史上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

 二、白马是军事要地和防汛要地

 白马津作为古代黄河的重要渡口,是古代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故又是战争频繁之地,历代都是驻军的要地。

 从秦朝开始,白马津就是黄河上的第一险关要地,在军事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自秦以降,白马之险甲于天下。楚汉之胜负由此而分,袁曹之成败由此而决。” ⑾(民国《重修滑县志》卷二)《方舆纪要》记载: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陈涉遣武臣、张耳、陈余帅兵三千人,从白马渡河下河北诸郡。”汉高祖“五年(前204年),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⑿《(汉书·高祖本纪》)汉高祖刘邦的部队还与秦军在白马津一带大战。楚汉战争时,刘邦还派部队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断绝项羽的粮道。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遣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北救延,使关公刺良,解白马之围”。⒀(汉书·关羽传》)其中所指“白马”位于滑县县治之北的白马坡。这里有颜良冢古迹及关帝庙。曹操从邺城率军南征也要经过白马津。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就曾多次跟随曹操出征。他亲眼观看了部队出征时在白马津一带的壮观场面,写下了著名的《从军诗》,其中有诗句:“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形象地描写了曹操大军路过白马津一带时的强大阵容。唐朝诗人李白北游路过白马津,有感而作《白马津》,其中有“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的诗句。从东晋到南北朝,为了争夺白马津要地,战争不断。刘渊派部将石勒攻占白马城后,坑杀了白马城男女三千多人。直到金朝黄河河道南移后,白马才失去了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由于白马津的地理位置特殊,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历代都在这里驻有重兵。“至和元年,诏陈、许、郑、滑、曹州各屯禁兵三千”。⒁(《宋史》卷一九六兵志)滑州之所以作为屯驻禁军的要地,与滑州所辖白马县和白马津不无关系。 “滑州近在河北(黄河以北),自古以为重镇。白马望县,土广而民众,亲隶于州……”。⒂(民国《重修滑县志》卷八)

 自周定王五年(前602年)黄河在宿胥口决口到金朝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河道南移,在这1796年中,黄河在白马一带曾多次泛滥成灾。从春秋到民国,滑县水灾有200多次,而黄河决口就有66年共77次之多。⒃(1997年版《滑县志》)可见古代黄河在白马一带决口造成的灾害极为频繁。这种灾害以五代和宋朝尤为严重,据《宋史》和《滑县志》记载,北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黄河在滑县房村决口,朝廷派大将田重进领兵五万筑黄河堤,堵塞决口。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黄河又在滑县(天台山旁)决口,决口宽七百步。泛滥之水向东流入山东梁山泊境内,造成巨大灾害。宋朝廷派兵九万才堵塞了决口。

 由于古代白马津在南北交通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代都注重白马津渡口的防守,因此这里经常驻有重兵。也由于古代黄河经常在白马一带决口泛滥,为了防治黄河决口,历代在这里聚集大量兵员和民工成为一种常态。

 三、关于“白马”寻根问祖

 广西南宁市郊县一带平话人到“山东白马县”寻根问祖,与宋朝对西南用兵有重要关系。

 北宋仁宗时,广西邕州(今广西南宁一带)的侬智高反叛,规模宏大。北宋仁宗皇祐年间,侬智高在广源州作乱。广源州是邕州所属的羁縻州。皇祐二年(1050年)侬智高招兵买马,“与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及其党侬建侯、侬志忠等日夜谋入寇。”有一天夜晚,侬智高令部属故意将其所居之地放火烧毁,却号令其众说:“平生积聚,今为天火焚,无以为生,计穷矣。当拔邕州,居广州以自王,否则必死。”在他的煽动下,反叛规模迅速扩大。侬智高率众五千东下攻破邕州,活捉邕州知州陈珙。然后“僭号仁惠皇帝,改年启历。”接着侬智高“相继破横、贯、龚、浔、藤、梧、封、康、端九州……杀官吏甚众,所过焚府库,进围广州”。⒄(《宋史》卷四九五“广源州”)

 宋朝廷多次派兵平叛,均无明显效果 “皇祐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杨畋等安抚经制蛮事,师久无功”。⒅(《宋史》卷二九0)这时著名将领狄青自请率兵出征:“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首者,故其常出有功”。韩琦、范仲淹认为狄青是“良将材”,“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⒆(《宋史·狄青传》)

 狄青出征,军纪严明,先“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到前线后,对随意出征而失败的三十人,“驱出军门斩之”。从此严肃了军纪,狄青与侬智高作战,侬智高叛军驻守险关昆仑关。狄青先“令军中休十日”。侬智高以为狄青不会马上发兵打仗。谁知“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贼既失险,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追奔五十里,斩首数千级,其党黄师宓、浓建中、智中及伪官属死者五十七人,生擒贼五百余人。智高夜纵火烧城遁去”。⒇(《宋史·狄青传》)狄青率兵进入邕州城,缴获甚多,并释放被侬智高胁迫到城中的百姓近万人。

 侬智高反叛被平定后,狄青受到朝廷嘉奖,官至枢密使。狄青死后,“帝发哀,赠中书令,谥武襄”(21)。(《宋史·狄青传》)

 由于白马一带是驻军要地和防汛要地,宋仁宗多次对西南用兵,从白马一带调动兵员前往邕州前线是非常自然的,而战乱平定后这些将士又留下来戍守。为何要长期戍守?其主要原因是邕州一带时有战乱。一、狄青平叛后,侬智高生死不明,因此须防其重新作乱, “或传智高死……既而复奏智高未死。然智高卒不出,其存亡莫可知也”。(22)(《宋史》卷四九五“广源州”)二、侬智高母亲也在作乱。侬智高母亲叫阿侬,她“有计谋,智高攻陷城邑,多用其策,僭号皇太后” 。这个女人还像野兽一样吃人肉,“嗜小儿肉,每食必杀小儿。”在侬智高逃走后,阿侬“依其夫侬夏卿,收残众得三千余人,习骑战,复欲入寇”。一直到至和(1054年——1055年)年间,宋军才俘“获阿侬及智高弟智光,子继宗,继封槛至京师”。(23)(《宋史》卷四九五“广源州”)三、侬氏家族一直有反叛之间心。侬宗旦于嘉祐二年(1057年)又反叛,一直到嘉祐七年(1062年)这场叛乱才结束。四、邕州一带还有其他反叛,“有甲峒蛮者……间出寇邕州。景祐三年(1036年),尝掠思陵州凭祥峒生口,杀登龙镇将而去。” (24)(《宋史》仁宗本纪?)嘉祐五年(1060年),又有“蛮千余人复为寇,为官兵拒战,斩首数百……至和、嘉祐中,皆尝扰边”。 至和二年(1055年)正月“邕州言苏茂州蛮内寇”。嘉祐四年(1059年)二月“广南言交阯寇钦州”。嘉祐五年(1060年)七月“邕州言交阯与甲峒蛮合兵寇边”。同年十二月“苏茂州蛮寇邕州”。(25)(《宋史》仁宗本纪)

 邕州一带边疆不宁,宋朝廷需要长期在这里驻军。按照北宋朝廷的诏令,驻军要轮换戍守。广西的驻军一直到皇祐四年还在这样进行,如皇祐四年(1052年)朝廷下诏:“戍兵岁满,有司按籍,远者前二月,近者前一月遣代,戍还本管听休。”但到皇祐五年(1053年)情况发生了变化,这年朝廷又下诏:“广西戍兵及二年而未得代者罢归,钤辖司以土兵岁一代之。” (26)(《宋史》仁宗本纪?)这些“罢归”的“戍兵”被当地的“土兵”所取代,而“戍兵”中就可能有许多来自滑州的白马县。自此以后,他们长期居住在当地,结婚成家,经过历代繁衍,他们的后人就成了现在的平话人。而这些平话人也就记住了他们的先祖源于“山东白马县”。

 中国古代所谓“山东”与现在作为行政区域的“山东省”的概念不同。战国时“山东”指秦国以东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因其在崤山以东而得名。“山东”的另一说法是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区域,司马迁《史记》与其它古籍所记“山东”均是这个意思,如 “晋兵先下山东(太行山以东)”。(27)(《史记·晋世家》)金朝时改京东为“山东”,始有“山东”之名。元朝开始才有所谓的“行省”,即现在所说的“省”,就是中央之下所设最大的“行政区域”,但元朝还没有设“山东行省”。明朝设“山东布政使司”,清朝正式设“山东省”,民国时沿用,直至现在。

 由此可知,北宋仁宗对西南用兵时,当时并没有“山东省”,所谓“山东”实际指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区域。据商务印书馆民国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记载,中国历史上的“白马县”共有三处,一在今安阳市滑县境内,一在今安徽境内,一在今四川境内。这三处地方只有位于今安阳市滑县境内的白马县是在太行山以东,即所谓“山东”一带,可知“山东白马县”在今安阳市滑县境内当确定无疑。

 

 作者简介:王迎喜,安阳师范学院教授,《安阳通史》作者。本文已公开发表。

第一:从商品质量上对比

淘宝上分为普通商家和天猫商家,一般天猫大多都是品牌旗舰店,在品质上还是值得信赖的,但是普通商家的质量就有些参差不齐了,需要买家自己进行判断选择,如果选择的好,在淘宝的购物体验也是非常棒的,但是如果没有选好,那也只有进行退货了。京东上也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是京东自营,一个是其他商家,京东自营的商品都是自己组织货源或者厂家自己直销的,在质量上可以保证,而且京东自营的也全是正品,而其他商家的商品质量就跟淘宝卖家差不了太多,之前京东被爆出的假货也就是这些第三方的商家所为。就从质量上来说,京东自营比淘宝更值得信赖。

第二:从商品价格上对比

在价格上面,淘宝和京东在同样的商品上,因为进货渠道不一样, 所以在价格上,淘宝更便宜,京东的自营商品因为更保证质量,所以更是比淘宝的贵上许多,但是许多注重质量的买家还是会选择在京东购买,毕竟人家质量好,而淘宝只有买家自己靠一双慧眼发现了。

第三:从商品售后上对比

要说商品售后,京东自营做的非常不错,只要东西没有损坏,京东都是无理由退货,虽然现在淘宝也强制规定商家7天无理由退货,但是在退货中还是会遇到一些刁钻的商家,让你没办法顺利退货。

第四:从物流速度上对比

京东自营选择的都是自己的快递,一般下单第二天就能收到货,速度非常快,但是京东第三方买家就和淘宝一样,选择一般快递,一般三到四天才能送达,物流速度相对于京东自营来说就慢一些,在这一点上,京东的物流速度完全胜过于淘宝。

五:从售卖商品的丰富度上对比

都说淘宝是万能的,除去国家规定不能售卖的东西之外,其他的东西在淘宝上都能够买到,而京东自营的进货渠道都非常严格,京东的第三方卖家也都有企业资质,所以从售卖的商品丰富度来说,淘宝完胜京东。

总的来说,京东和淘宝都各有各的优势,只是看网友们自己如何选择了,小编一般在买大品牌的时候会选择在京东购买,因为京东可以保证正品,而一般衣服,日用商品等都会选择在淘宝进行购买。

1960年6月10日,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他们把能拿走的拿走,拿不动的就用骆驼拉;实在拿不走的,就故意毁灭。经过这次侵略战争。

几百年来,一代代帝王搜集的珍宝,都被八国联军抢走了。被他们所抢走的东西的价值,是无法估计的、更是无法计算的。就连侵略军总司令瓦德西也说:“中国这一次的损失是永远也无法估计出来的。”

国宝《永乐大典》是由2169人编成、共22877卷,分装成11915册。当时,侵略军来到这里,把国宝《永乐大典》一张一张破坏掉。有的用来铺地;有的用来垫枪炮;有的用来作枕头;还有的用来当作上马石。直至现在,英、法、美、日各大读书馆内就藏有《永乐大典》约180册。

扩展资料:

相关信息: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最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圆明园也受到某些破坏。

遭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被保护起来,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开始采取植树保护措施,1976年圆明园遗址随成立专营机构。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向社会开放。

迁西板栗产地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

迁西板栗,又称京东板栗,迁西板栗外形玲珑,呈红褐色,有浅薄蜡质层,鲜艳而富有光泽;果仁呈米**,内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粘软,甘甜芳香,营养丰富。

产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一带,是河北省传统特色农产品,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很多古籍上都有记载。2008年3月,迁西板栗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迁西板栗栽培历史

迁西板栗栽培源远流长,《诗经》、《战国策》、《左传》、《论语》、《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书都有记载。《诗经》有“树之榛栗”的诗句。《战国策》记载,苏秦游说燕文侯时说:“燕国……南有碑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

汉代的《史记·货殖列传》中说:“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千户侯等。”这里的“北”和“燕”,即包括今迁西一带,说明这里很早就是板栗的著名产地,靠板栗生产比较富庶。《山海经》《吕氏春秋》《西京杂记》诸书也多有记载。

《清异录》记有这样一件轶事:晋朝皇帝一次穷追敌寇时,军粮供应不上,将士三日粒米未进,士气大落。行至燕山滦水之东,见满山板栗,便命军士蒸栗为食,借以饱腹。于是士气大振,大败敌兵。由此,将士们就称栗子为“河东饭”。

民国《迁安县志》对板栗这样记载:“邑境产量最富,行销最远,为邑产大宗”,这里的“邑境”主要是指今迁西一带。境内100—200年生的大栗树到处可见,新立庄、汉儿庄、栗树湾子等地尚有许多300—500年生老栗树,仍枝繁叶茂,常胜峪村还生长着明初600年生古栗树。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