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的出处是哪里?
郑板桥诗:
赠君谋父子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过眼寸阴求日益;关心万姓祝年丰。
阶下青松留玉节;夜来风雨作秋声。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阅读文学古籍,也可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相结合。古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则是靠记忆和口头传承的艺术或技能,二者往往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我在阅读宋元话本的时候,就借助于听书的经验,解决了一些困惑的问题。现存的话本或详或略,或雅或俗,总的说都不会是实况录音的记录。因此有的被认为是拟话本,如鲁迅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宣和遗事》的判断。有人认为话本只是故事的代称,如日本的增田涉等学者。还有人不承认宋元话本的存在,认为都是明代人改写的小说。其实,说话人一般有底本,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北方的评书艺人,把提纲式的简本叫做“梁子”,把语录式的繁本叫做“册子”,但也不会是实况的记录。如现代评书名家刘兰芳播讲《岳飞传》的时候,每天要写上万字的稿本,但还是要加上许多临场发挥。我在参观苏州评弹博物馆的时候,注意到收藏的弹词话本,一般只有唱篇,没有表白;有的虽有表白,也很简略。也有已整理成书的,一般也不像场上说唱的那么详细生动。
当然,也有老艺人自己整理成比较详备的底本,或徒弟继续加工的繁本,那是很少见的。例如苏州评话老艺人陆耀庭和顾宏伯,都有说《三国志》的脚本,是自己编写的抄本,都把一部分脚本送给了学生王忠元。王忠元自己又整理了一个脚本。2015年5月18日,王忠元遗孀华琦把三种脚本都捐赠给了苏州评弹博物馆,成为一时佳话(何兵《留住名家珍贵史料,三部手稿展现戏痴情怀》,据《古代小说研究网》转载2015年5月20日《姑苏晚报》)。师父整理了自己的底本,最后送给了徒弟,这是曲艺界常有的事,有些话本大概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因此就有了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征,形成了世代累积型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注意到宋元时期的特定背景,文化重心逐渐下移,特别是元代一度停止科举,文人没有出路,走向民间,出现了不少书会才人。他们为艺人编写脚本,杂剧、散曲是大宗的,都见于《录鬼簿》。但编写话本的只见陆显之《好儿赵正》一例。“腹笥有文史”的朱桂英女士,讲的是“道君艮岳及秦太师事”,则是讲史家(见杨维祯《送朱女士桂英演史序》),但有无话本留传,亦未可知。现存的《宣和遗事》则是收集了许多史料的一部话本,编者掌握不少史传和诗词的资源,文化修养较深,应该说是当时的“才人”。但《宣和遗事》可能并未全部付诸场上演说。我认为这也是话本的一种类型。因此我提出了讲史平话的多样性问题,对古代作品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但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有些艺术性不强的本子,却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献意义,如《宣和遗事》就是。
清代的话本如《清风闸》《飞跎子传》也是艺人自己整理的,但比较简略,又没有才人帮他润色。俞樾虽然对《三侠五义》作了一点修改,但没有仔细加工,所以没能像《水浒传》那样成为杰作。
苏州评弹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许多世代累积型的话本和多种流派的唱腔。我作为苏州评弹的老听客,很关心它的保护和传承。在探讨近体诗的格律及吟诵问题时,觉得苏州评弹在雅化和格律化的过程中,曾深受近体诗的影响,特别是以马如飞为代表的《珍珠塔》和马调系统的唱腔,最能体现传统的吟诵方法。因此写了《苏州评弹与格律诗的吟诵》等文章,希望能以吟诵的方式来扩展传统诗词的传承,包括对诗词格律的普及。另一方面,也希望苏州评弹的艺人,能继承并发展前人的经验,适当借鉴传统诗词的格律,提高评弹的艺术性。反过来,吟诵家也可以借鉴曲艺家的唱腔,适当改进吟诵的音乐性。例如平起式的七言诗,如果结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在苏州评弹里一般都是在第六字上延长行腔,而在第七字时却很快收束,与其他剧种大多在末字上延长行腔迥然不同。我觉得近体诗的吟诵,也可以适当夸张第六字的长音,显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反差。最近在电视上听到上海陆锦花女士指导、培养的小学生,用苏州评弹唱腔吟唱的唐诗,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平长仄短的声调,也很好地给少年儿童传播了古典诗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诗教方式,值得重视和提倡。
“常州吟诵”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赵元任先生的吟诗方法为代表的。在目前百花齐放的吟诵流派中,我认为“常州吟诵”可以代表吴语地区及大多数方言地区的传统吟诵方法,以“平长仄短”的声调和两字节、三字尾为基本节奏,是和近体诗的格律相适应的,完全可以作为“非遗”保护并传承下去。其他流派的吟诵,是否分别列入“非遗”,还有研究讨论的必要。至于以音阶高低为艺术手段的歌唱方法则是在探讨和试验中的创新,同样可以为传统诗词的传播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中华书局)
1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2出自古籍的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篇》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温故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 择善而从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来源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诲人不倦
解释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来源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见贤思齐
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来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4出自古籍的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篇》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温故知新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 择善而从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来源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诲人不倦解释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来源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耻下问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见贤思齐 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来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什么是古籍的成语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6珍贵的古籍,名著成语¥1140元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先秦时,《诗经》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西汉,由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诗》被官家正式定为五经之一,从此,《诗经》的名称才确定下来。 《诗经》共305篇。最早的是《周颂》,创作于西周初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忍经 ¥1140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今人的一份极其丰赡、弥足珍贵的宝藏,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今天,如何使这一东方文化瑰宝为当今世界所用,使其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大业服务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成语故事 ¥1140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今人的一份极其丰赡、弥足珍贵的宝藏,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今天,如何使这一东方文化瑰宝为当今世界所用,使其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大业服务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三字经 百家姓 ¥1140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朗朗成诵的《三字经》,是我国知名度极高的经典儿童读物,流传广泛,家喻户晓,影响深远。这本广为流传的小册子其成书年代和作者目前难于确定。“相传”为宋人王应麟所撰。不管其作者是谁,都不影响该书的珍贵实用价值因为它是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吕氏春秋 ¥1140元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吕不韦任秦王赢政相国时,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成书于秦统一中国之前(约公元前239年)。吕不韦(?一前235年),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大商人,家富千金。他在赵国邯郸经商时遇见在赵国作人质的秦昭襄王的孙子异人,?。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孟子 ¥1140元
《孟子》,是儒家“四书”之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同时也被看做是中国古代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乃至美学的经典,堪称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对儒家学说及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于
7来自古籍的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篇》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温故知新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 择善而从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来源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诲人不倦解释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来源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耻下问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见贤思齐 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来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百忍成金解释:形容忍耐的可贵。出自:《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
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史记
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道德经
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著作,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庄子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孟子
孟子与孔子被后人合称孔孟。《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荀子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由荀子及其弟子所著,旨在总结先秦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子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中庸
《中庸》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资治通鉴
由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都是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二人并称“史学两司马”。
山海经
《山海经》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1 四字成语 意思简洁 并写出谁写的
五十个成语的意思:
和蔼可亲—— 性情温和,态度亲切
唉声叹气——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按兵不动—— 指挥官止住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战机;比喻接受任务后暂不执行,以观望形势的发展
黯然失色—— 阴暗的样子
慷慨激昂—— 形容语调高亢有力,情绪激奋昂扬
飞扬跋扈—— 鸷鸟飞扬,大鱼跋扈。喻指意气举动骄横放肆
纵横捭阖—— 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略见一斑—— 喻指大致看到了事物的某个方面,斑:斑纹
有口皆碑—— 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纪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 碑:纪功碑。
并行不悖—— 彼此同时进行,不相妨碍
白璧微瑕—— 洁白的玉上有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还有小缺点,含有美中不足表示惋惜的意思
筚路蓝缕—— 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刚愎自用—— 固执己见,对阻止、劝告或建议不耐烦
鞭长莫及—— 本意为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喻虽有力,力量亦达不到
明辨是非—— 明确地分辨是与非。形容判断力强
按部就班—— “按”本作“案”。部:门类。班:次序。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
别出心裁—— 独出巧思,不同流俗
层出不穷—— 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没有穷尽
为虎作伥—— 为老虎引路的鬼。比喻给坏人做帮凶,为坏人效劳。
得不偿失—— 得到的抵不上付去的
瞠目结舌—— 眼睛瞪得大大的,一时语塞。形容惊骇的样子
纵横驰骋—— 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放开马快跑。 形容往来奔驰,没有阻挡,也指英勇战斗,所向无敌
相形见绌—— 互相比较之下,一方显得很逊色
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 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
穷奢极侈—— 极端奢侈,也说“穷奢极欲”
鞠躬尽瘁—— 不辞劳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措手不及—— 来不及处理。
披星戴月—— 披星光,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或昼夜赶路,辛劳奔波
虎视眈眈—— 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攫取
赴汤蹈火—— 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
中流砥柱—— 黄河中的坚强柱石。比喻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
穷兵黩武—— 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好战
出尔反尔—— 原指你怎么对人行事,人也怎么还报你。现多指反复无常,言行前后自相矛盾
流言蜚语—— 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发愤图强—— 振作起来,谋求强盛
破釜沉舟——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把釜(锅)都打破,船都弄沉,表示决不后退。比喻决心战斗到底
肺腑之言—— 谓由衷而发的真话
名副其实—— 名称与实质相合一致
重蹈覆辙—— 重新沿翻车旧辙走,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记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
言简意赅—— 语言虽精练简洁,但已概括要义
亘古未有—— 从古到今从未有过
如鲠在喉—— 像鱼刺卡在嗓子里
沽名钓誉—— 以不正当的手法博取名誉
事必躬亲—— 凡事都亲自去做
蛊惑人心—— 使人心意迷惑
顾影自怜—— 顾盼自己的身影,独自可怜叹惜。形容身世悲凉、失意
阴谋诡计—— 想达到某种目的的坏计谋、巧妙的策略或狡猾的计划;尤指不怀好意或应受指责的奸计
短小精悍—— 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后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队伍人少但强而有力
引吭高歌—— 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一丘之貉—— 同一个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老奸巨猾—— 深历世故,十分奸诈狡猾的人
2 四字成语解释简单点的1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
2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3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4水洁冰清:像冰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品高洁或文笔雅致。
5一碧千里:指一片碧绿的颜色,十分宽广。6闻鸡起舞:听见鸡鸣就起身,比喻人发奋学习,励精图治。
7白手起家:一切靠自己艰苦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8卷土重来: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9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决,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心。 10人定胜天: 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11问心无愧 :反省自问,心里没有丝毫惭愧。12悬梁刺股:形容人勤奋苦学。
13勤能补拙:指勤勉努力能弥补天资上的不足。14金石为开:至诚可感动任何事物。
15前车之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可以作为后人的借镜。16力争上游:努力争取上进 求学做人都要力争上游,不要自满於现状 17焕然一新: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18千方百计: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 19衣不曳地:衣服不沾地,比喻非常忙碌。
20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3 四字成语 意思 简单点不瘟不火: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促。
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
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
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
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震撼人心:撼:摇动。
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 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
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不负众望: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
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
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老虎。形容蓄谋已久。
挖空心思:比喻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 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
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危言危行:危:正直。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
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出奇制胜: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
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穷途末路:穷途:处境困窘。
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东涂西抹: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并驾齐驱:并驾: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
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如芒在肖:形容极度不安。同“如芒在背”。
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相形见绌: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象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
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心有余悸: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无时无刻:时时刻刻。表示毫不间断。
不负众望: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应接不暇: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
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别出心裁:指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不落窠臼:窠:鸟巢;臼:舂米的石器。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津津乐道: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有条不紊:紊:乱。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曾有几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
指没过多久。 防微杜渐: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
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
望其项背:犹望其肩项。形容赶得上或达得到。
善罢甘休:轻易地了结纠纷,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闹。 同日而语:日:时日。
同时来讲。比喻一样看待。
一概而论:一概:同一标准,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
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匠心独运:匠心:工巧的心思。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全给你打出来的,用了40多分钟做。打的时候发玩你有四个错处要你注意: 是南柯一梦,不是柯南一梦;成语里多数用的是心有余悸,而心无余悸一般少用,意思相反,我给了你心有余悸的解释'是不负从望,而不是不孚从望;还有一处就是望其项背,而不是望夫项背,但有个望尘莫及,比喻追不了,而望其项背则是追得上,要区分开来,忙了一个钟,最后祝你学习进步!!加油~~。
4 什么是古籍成语如果要了解什么是古籍成语,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古籍,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一、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其次,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第三,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第四,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5 表示简单的四字成语1 干脆利落 简单爽快。
2 出处:南怀瑾《论语别裁·子罕》:“因为我的老朋友太多,而有许多老朋友真可怜,死得不干脆利落,拖累了别人,也苦了自己。” 3 干脆利索 简单爽快。
同“干脆利落”。 4 简明扼要 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
5 出处: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6 简切了当 指简单明白。
7 出处:郭沫若《虎符》第三幕:“无忌,我简切了当的告诉你吧。你是爱如姬的,是不是?” 8 简要不烦 简明扼要,不烦琐累赘。
9 简要清通 指处事简练扼要,明白通达。 10 出处: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吏部郎阙,文帝问其人于锺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
’” 11 简约详核 指简要翔实。 12 出处:清·王韬《瓮牗馀谈·西儒实学》:“言舆地形质之学,则有慕维廉之《地理全志》上下编,上编纪实载时事,析论情势,尤简约详核称焉。”
13 赳赳武夫 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
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14 出处:《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15 例直禁简 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16 出处:《晋书·杜预传》:“例直易见,禁简允犯。” 17 略识之无 之、无:指最简单的字。
形容识字不多。 18 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
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19 毛羽未丰 比喻力量不足,条件还不成熟。 20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21 片言折狱 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
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22 出处:《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3 轻车减从 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
同“轻车简从”。 24 轻车简从 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
25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他就向县里要了车,轻车简从的向平阴进发。” 26 轻骑减从 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
同“轻车简从”。 27 轻骑简从 指出门时行装简单,跟随的人不多(多指有地位的人)。
28 出处:徐兴业《金瓯缺》第二章一:“当他轻骑简从,骤马驰入渭州城时,这种欢乐的情绪达到最高峰。” 29 乳臭未干 臭:气味。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30 出处:《汉书·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 31 少不更事 少:年轻;更:经历。
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32 出处:《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33 少不经事 少:年轻;更:经历。
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34 出处:《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35 省烦从简 省去烦杂的手续而采取简单的方法。
36 谈何容易 原指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后指事情做起来并不象说的那样简单。
37 出处: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汉书·东方朔传》:“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
38 土洋结合 把简单的设备或技术同现代化的设备或技术结合起来。 39 新学小生 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40 言简义丰 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41 出处:元·德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夫《坛经》者,言简义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
42 言简意深 言辞简练,含意深刻。 43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
44 要而论之 犹言要而言之。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45 出处:《天讨·豕韦之裔〈普告汉人〉》:“要而论之,满人之人中国也,据其土地山河,窃棋子女玉帛……固古人所谓倒行逆施者矣。” 46 要而言之 要:简要。
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47 出处:晋·陆机《五等论》:“且要而言之,五等之君为己思治,郡县之长为利图物。”
48 要言不烦 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49 出处:《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晏含笑而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也。’” 50 一唱三叹 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
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51 出处:《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52 羽毛未丰 丰:丰满。
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53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54。
6 字是简单的四字词语四字词语大全 一唱一和 一呼百应 一干二净 一举两得 一落千丈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 一日千里 一五一十 一心一意 两面三刀 三长两短 三番五次 三三两两 三头六臂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四分五裂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五花八门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颠八倒 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八面玲珑 九死一生 九牛一毛 十马九稳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百孔千疮 百战百胜 百依百顺 千变万化 千差万别 千军万马 千山万水 千丝万缕 千辛万苦 千言万语 千真万确 千锤百炼 千方百计 千奇百怪 千姿百态 千钧一发 千虑一得 千虑一失 千篇一律 万水千山 万无一失 万众一心 万紫千红 万死一生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一碧千里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翠 流 姹紫嫣红 五光十色 青红皂白 绿水青山 春华秋实 春兰秋菊 春光灿烂 春风和气 春光漏泄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孤标傲世 大地回春 春花怒放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淅淅沥沥 雨声沙沙 细雨淅沥 春雨连绵 雨过天晴 细雨如丝 春雨阵阵 含苞欲放 风和日丽 和风细雨 柳绿花红 气象万千 欣欣向荣 莺歌燕舞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杀 春笋怒发 春蛙秋蝉 绽红泻绿 春意阑珊 红情绿意 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 枯木逢春 漏泄春光 双柑斗酒 寻花问柳 雨丝风片 草长莺飞 纷红骇绿 风吹雨打 风花雪月 浮花浪蕊 春意昂然 花枝招展 春风拂面 万木争春 春山如黛 泉水丁冬 满园春色 春暖花开 春光满面 春和景明 鸟语花香 草长莺飞 百鸟争鸣 绿树成荫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春光融融 春雨绵绵 春草萋萋 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古木参天 冰雪融化 春风送暖 春江如练 春意盎然 雪化冰消 东风送暖 万物复苏 百花盛开 万象更新 万紫千红 阳春三月 乍暖还寒 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 暗香疏影 桂馥兰香 百花争艳 春寒料峭 倡条冶叶 尺树寸泓 春风宜人 倡条冶叶 尺树寸泓 出水芙蓉 摧兰折玉 繁花似锦 凡桃俗李 纷纷扬扬 时当三月 春寒时节 春寒季节 春天渐近 春天来临 春天降临 春令已到 春回大地 春归大地 春到人间 春满人间 大地加春 天地加春 春回地暖 天加地转 冰雪消融 冰融雪消 冰消雪化 冰消雪融 天地回转 冰雪融化 雪化冰消 万物解冰 风和日丽 风和日暖 风暖日丽 日暖风清 风清日暖 料峭春寒 乍暖乍寒 春寒料峭 乍暖还寒 暮春气暖 和暖如春 春光融融 春日融融 春意融融 春光溶溶 春水盈盈 春水淙淙 春水湍湍 春水潺潺 春雨绵绵 春草如丝 春草繁茂 春草发芽 春芽破土 春花怒放 春花盛开 春花万朵 春木发枝 春大蔚然 春树萌芽 春树葱茏 春树繁茂 春阳和煦 春光初露 春光荡漾 春光明媚 春光无限 春光万里 春光勃发 春光艳丽 春风送暖 春风得意 春风和煦 春风轻拂 春风瑞雪 春山如笑 春山如黛 春意正浓 春意甚浓 春色怡人 春色迷人 春色正浓 春江如练 春山如妆 春和景明 春景优美 春燕回巢 春满人间 春露秋霜 春种秋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百草萌动 百草权舆 百花争春 百花争艳 百花盛开 百花齐发 百鸟争鸣 万物照苏 万物复苏 万物苏醒 万物萌生 万物蓬发 万木竞秀 万紫千红 草木知春 草木复苏 草木新绿 草春桃艳 草长莺飞 花红柳绿 红桃绿柳 柳绿花红 李白桃红 柳绿花香 红情绿意 绿肥红瘦 流水桃花 桃花流水 飞花喷绿 枝叶纷披 寸草春晖 绿意盎然 绿茵遍地 鸟语花香 莺舞蝶飞 枯木逢春 山色返青 冬令春行 万物生春 大雁北归 大地苏醒 蛰虫昭苏 欣欣向荣 生机勃勃 朝气逢勃 人勤春早 梅雪争春 莺啼燕语 明媚春天 遍地皆春 满目春光 暮春风光悲喜交集 悲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二、感激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谢天谢地 没齿不忘 感同身受 三、懊丧 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万念俱灰 自暴自弃 黯然销魂 大失所望 四、悲痛、哀悼 心如刀割 切肤之痛 哀毁骨立 悲天悯人 五、愤怒 怒不可遏 怒形于色 怒火中烧 忍无可忍 六、欢喜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喜从天降 大喜过望 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 乐不可支 心花怒放 手舞足蹈 拍手称快 皆大欢喜 七、忧愁 愁眉不展 愁眉苦脸 愁眉紧缩 忧心忡忡 忧心如焚 心急如火 郁郁寡欢 八、烦乱 坐立不安 局促不安 忐忑不安 方寸大乱 心烦意乱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神魂颠倒 心神不定 心乱如麻 若有所失 惘然若失 长吁短叹 度日如年 如坐针毡 火烧火燎 抓耳挠腮 描写心情的四字词语 :心旷神怡,怡然自得,兴高采烈,乐不思蜀,心花怒放 欣喜若狂 悲喜交集 悲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谢天谢地 没齿不忘 感同身受 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万念俱灰 自暴自弃 黯然销魂 大失所望 心如刀割 切肤之痛 哀毁骨立 悲天悯人 描写表情的四字词语:大惊小怪 大惊失色 大惑不解 从容不迫 毛骨悚然春暖花开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早春时节 早春季节 初春时节 仲春时节 仲春季节 阳春时节 正当春初 已届春残 残冬已过 冬残春近 冬去春来 冬尽春来 腊尽春 回 时当暮春 早春三月 暮春三月 阳春三月 烟花三春 时当三月 春寒时 节 春寒季节 春天渐近 春天来临 春天降临 春令已到 春回大地 春归大 地 春到人间 春满人间 大地加春 天地加春 春回地暖 天加地转 冰雪消 融 冰融雪消 冰消雪化 冰消雪融 天地回转 冰雪融化 雪化冰消 万物解 冰 料峭。
1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2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3 什么是古籍成语如果要了解什么是古籍成语,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古籍,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一、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其次,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第三,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第四,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4 什么是古籍的成语“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则不复也”,昵就寡人”,“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不以三隅反,“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
5 成语来自哪些古籍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
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
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
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6 什么是古籍成语如果要了解什么是古籍成语,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古籍,古籍在里是怎样解释的: 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 一、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 其次,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 第三,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 第四,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
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希望可以帮到你吧,O(∩_∩)O~。
7 表示学习认真的四字成语精益求精;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博览群书 豁然开朗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 不耻下问 孜孜不倦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释卷 书声琅琅 程门立雪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耳闻则诵 古为今用 囫囵吞枣 开卷有益 名落孙山 取长补短 取精用弘 然荻读书 融会贯通 入主出奴 三余读书 生吞活剥 书声琅琅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万世师表 文行出处 不耻下问,勤学苦练,勤能补拙, 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闭户读书, 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 据鞍读书,折节读书,囊萤照书, 废寝忘食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 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长材茂学、才疏学浅 才学兼优、村学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 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笃学不倦、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高才大学、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 鸿儒硕学、宏儒硕学、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 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困而学之、口耳之学 困而不学、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不倦、力学笃行 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 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勤学好问、曲学诐行 勤学苦练、上当学乖、市民文学、宿学旧儒、硕学通儒 通才硕学、通儒硕学、调嘴学舌、文江学海、枉辔学步 文人学士、晚生后学、文宗学府、学步邯郸、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学富才高、学非所用、学富五车 学贯中西、学海无涯、学究天人、学老于年、效颦学步 学浅才疏、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学如登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疏才浅、学书学剑、学识渊博 学无常师、学无止境、下学上达、新学小生、学以致用 用非所学、一家之学、鹦鹉学舌、鹦鹉学语、以学愈愚 幼学壮行、牙牙学语、真才实学。
8 求一个积极向上的组名,四字成语壮志凌云,坚定不移,奋发图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勇往直前 坚毅顽强,斗志昂扬,朝气蓬勃,力争上游,锲而不舍,至死不懈,坚忍不拔,宝剑锋从磨砺出 锲而不舍;英勇无畏;持之以恒;大智大勇;奋不顾身;铁杵成针;水滴石穿一日千里 标新立异 革故鼎新 继往开来 独树一帜 改天换地 积极进取 洗心革面 自强不息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推陈出新 万象更新 不甘示弱 百折不挠 追根问底 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改天换地 积极进取 继往开来 力争上游 只争朝夕 自强不息 毛遂自荐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不甘后人 不屈不挠 戴月披星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发愤忘食 革放鼎新 坚持不懈 苦心孤诣 一往无前 人定胜天 不知寝食成语词条:马到功成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mǎ dào gōng chéng 成语释疑: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 成语示例: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间,果能运筹制胜,,各省抚臣岂易于为力?明·卢象升《剿荡衍期听候处分并陈贼势兵情疏》 (其中~代表本词条:马到功成) 成语词条:功成名就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gōng chéng míng jiù 成语释疑: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成语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成语示例:你则说做官的~,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二折) (其中~代表本词条:功成名就) 成语词条:旗开得胜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qí kāi dé shèng 成语释疑: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成语示例:姜文焕,一怒横行劈董忠(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其中~代表本词条
本文2023-08-18 13:43: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3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