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戒文言文及译文
1 李东阳的《医戒》翻译
〔明〕李东阳 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
其证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渐节渐寡,几至废食。
气渐薾,形日就惫,医谓为瘵也,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岁且尽,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
若春木旺,则脾土必重伤。”先君子忧之。
会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曰:“及春而解。”予怪问之,孙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33663464曰:“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
彼谓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予爽然曰:“嘻,是也。”
盖是时予屡有妻及弟之丧,悲怆交集,积岁而病,累月而惫,非唯医不能识,而予亦忘之矣。于是括旧药尽焚之,悉听其所为。
三日而一药,药不过四五剂,及春而果差。 因叹曰:医不能识病,而欲拯人之危,难矣哉!又叹曰:世之徇名遗实,以躯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岂少哉!乡不此医之值,而徒托诸所谓命医,不当补而补,至于惫而莫之悟也。
因录以自戒。 ——选自岳麓书社排印本《李东阳集》 我二十九岁时,脾有毛病。
症状是能吃而不能消化,因此就节制饮食,后来越节越少,几乎将废食了。精神日渐衰颓,形状也日益显得憔悴。
医生说“这可是痨病呢”,便用补药来补。病越发利害,补就越发加重。
快到年终,医生说:“我的办法也想尽了,如果来年春木旺,那末,脾土必受重伤。”父亲为此很耽心。
这时恰有老医生孙景祥先生来看病,说:“到了春天就没事。”我感到奇怪便问他,他说:“病在心火,所以得木而消失。
那个医生当作脾病来医,这就没有摸到它的根。您莫非有什么悲伤的心事么?”我恍然说:“哟!对啦。”
因为我这时连续碰上妻和弟的丧亡,悲怆交集,积年累月,因病而疲。非但那个医生不理解,连我自己也忽略了。
随即收集所有的旧药全烧掉,全都听从孙医生的诊治,三天服一剂药,不过四五剂,到春天病果然好了。 我因此很有感慨:医生不识病理,要想解救人的危急,难得很哪!又叹道:世上那些从名忘实,将性命寄托在庸人手中的人难道还少么?当初如果不遇到那位老医生,只托之于所谓名医,不当补而补,直到精疲力尽还是不明白啊!因此就写下来警戒自己。
(金性尧)。
2 李东阳的《医戒》翻译〔明〕李东阳
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证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渐节渐寡,几至废食。气渐薾,形日就惫,医谓为瘵也,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岁且尽,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若春木旺,则脾土必重伤。”先君子忧之。
会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曰:“及春而解。”予怪问之,孙曰:“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彼谓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予爽然曰:“嘻,是也。”盖是时予屡有妻及弟之丧,悲怆交集,积岁而病,累月而惫,非唯医不能识,而予亦忘之矣。于是括旧药尽焚之,悉听其所为。三日而一药,药不过四五剂,及春而果差。
因叹曰:医不能识病,而欲拯人之危,难矣哉!又叹曰:世之徇名遗实,以躯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岂少哉!乡不此医之值,而徒托诸所谓命医,不当补而补,至于惫而莫之悟也。因录以自戒。
——选自岳麓书社排印本《李东阳集》
我二十九岁时,脾有毛病。症状是能吃而不能消化,因此就节制饮食,后来越节越少,几乎将废食了。精神日渐衰颓,形状也日益显得憔悴。医生说“这可是痨病呢”,便用补药来补。病越发利害,补就越发加重。快到年终,医生说:“我的办法也想尽了,如果来年春木旺,那末,脾土必受重伤。”父亲为此很耽心。
这时恰有老医生孙景祥先生来看病,说:“到了春天就没事。”我感到奇怪便问他,他说:“病在心火,所以得木而消失。那个医生当作脾病来医,这就没有摸到它的根。您莫非有什么悲伤的心事么?”我恍然说:“哟!对啦。”因为我这时连续碰上妻和弟的丧亡,悲怆交集,积年累月,因病而疲。非但那个医生不理解,连我自己也忽略了。随即收集所有的旧药全烧掉,全都听从孙医生的诊治,三天服一剂药,不过四五剂,到春天病果然好了。
我因此很有感慨:医生不识病理,要想解救人的危急,难得很哪!又叹道:世上那些从名忘实,将性命寄托在庸人手中的人难道还少么?当初如果不遇到那位老医生,只托之于所谓名医,不当补而补,直到精疲力尽还是不明白啊!因此就写下来警戒自己。
(金性尧)
3 《医戒》全文翻译我二十九岁时,脾有毛病。
症状是能吃而不能消化,因此就节制饮食,后来越节越少,几乎将废食了。精神日渐衰颓,形状也日益显得憔悴。
医生说“这可是痨病呢”,便用补药来补。病越发厉害,补就越发加重。
快到年终,医生说:“我的办法也想尽了,如果来年春木旺,那么,脾土必受重伤。”父亲为此很耽心。
这时恰有老医生孙景祥先生来看病,说:“到了春天就没事。”我感到奇怪便问他,他说:“病在心火,所以得木而消失。
那个医生当作脾病来医,这就没有摸到它的根。您莫非有什么悲伤的心事么?”我恍然说:“哟!对啦。”
因为我这时连续碰上妻和弟的丧亡,悲怆交集,积年累月,因病而疲。非但那个医生不理解,连我自己也忽略了。
随即收集所有的旧药全烧掉,全都听从孙医生的诊治,三天服一剂药,不过四五剂,到春天病果然好了。 我因此很有感慨:医生不识病理,要想解救人的危急,难得很哪!又叹道:世上那些从名忘实,将性命寄托在庸人手中的人难道还少么?当初如果不遇到那位老医生,只托之于所谓名医,不当补而补,直到精疲力尽还是不明白啊!因此就写下来警戒自己。
[1]。
4 医古文的翻译One person, yin and yang is more than enough, though earnestly Ran found in "Plain Questions", and Zhu Biao Zhang old yet been finalized, is appropriate, "the Council" is also prevalent Zhen-wu-chang does not surmise ugly, Chen Yu piled volumes, and described "Synopsis of" rule of law to prove that "the Council" who are not prepared, in order to have meaning attached to the inter-in after the ancients as the Wuru inquiring doctor concerned, Therefore, head of its chapter, called "The Gezhi I theory" I wonder whether the fruit or not A gentleman after Fortunately, instead, are various
5 翻译全文医古文《钱仲阳传》钱乙,字仲阳,远祖是钱塘人,与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国王钱镠有宗属关系。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平定江南,钱镠的孙子、吴越国第五任国王钱俶献所据十三州归宋。钱乙的曾祖钱赟随着钱俶归宋而北迁,于是就安家在郓城县。
钱乙的父亲钱颢,擅长针刺医术,然而他嗜好饮酒,喜欢外出远游。忽然有一天他隐姓埋名,向东游行到海上,就不再返回了。
钱乙当时才三岁,母亲在父亲东游海上以前就亡故了,父亲的同胞姊妹嫁给了吕姓医生,钱乙的姑母哀怜他孤弱,就把钱乙收为养子。钱乙逐渐长大了就开始读书,跟吕君学习医术。
姑母将死时,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情况告诉了他。钱乙号叫哭泣,请求去寻找父亲,一共往返寻找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
又过了几年,才去迎接他父亲而让他回家。这时钱乙已三十多岁了。
乡亲们都很惊叹,感慨激动地为此事流下眼泪,很多人都赋诗赞颂钱乙寻亲迎父之事。七年之后,父亲以寿终而亡,钱乙按照礼法办理丧葬之事。
钱乙事奉养父吕君,就像事奉亲父一样。养父吕君死了,没有子嗣,钱乙就为他安葬守孝,为吕君的孤女办理婚嫁之事,每年按照年节时令给吕君行祭奠之礼,都跟对待自己的双亲一样。
钱乙最初是以小儿科在山东闻名。宋神宗元丰年间,皇帝姊妹的女儿有病,召令钱乙来让他为她诊治,很有功效,长公主上奏神宗,授予钱乙翰林医学的官职,特例赐给他大红色丝帛的六品官服。
第二年,神宗皇帝第九子仪国公赵 患手足痉挛之疾,国医不能治愈。长公主入朝见神宗时,于是禀报了钱乙出身民间,有奇异的医术,就立刻召钱乙入宫。
钱乙就给皇子赵 服用黄土汤而痊愈了。神宗皇帝召见钱乙,夸奖钱乙的医术并晓谕众人,而且又询问他用黄土汤治愈疾病的原因和情况。
钱乙回答说:“瘈瘲病(手足痉挛之疾)多属于风邪,因为肝木(风)犯脾而患瘈瘲,故在治疗上须平肝木(风)。黄土汤的作用主要是温阳健脾,脾属土,脾土旺即能制胜肾水,肾水受制,则水生木的力量减弱,于是肝木自平,风邪自已。
况且以前几位医家的治疗已经接近痊愈,我来治疗,是恰逢皇子他病愈的时候了。”皇帝很满意他的回答,提拔他担任太医丞的官职,赐给紫色官服和金质鱼符佩戴。
从此,皇亲国戚、贵族之家,以及下层官吏、百姓人家,都希望邀致钱乙来治疗疾病,钱乙就没有闲暇的日子了。钱乙谈论医道,那些学有成就有名望的医家,都没有人能够自持己见而问难钱乙。
不久,钱乙因为患病,告退免官。到哲宗皇帝时,又召令钱乙在宫中轮流值宿侍奉。
过了好久,钱乙又托病请求辞退,皇帝准许他带着印绶回家治病,于是就不再做官。 钱乙本来就身体瘦弱有病,性格坦率和易而不拘小节,嗜好饮酒,疾病屡屡发作,钱乙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疗,就治好了。
钱乙最后一次犯病,全身沉重困乏得很厉害,于是他伤叹地说:“这就是所谓的周痹病,周痹进入五脏的话,就要死了,我恐怕活不成啦!”过了一会儿,又说:“我能使这种病转移,使病转移在四肢上。”于是他自己配制方药,日夜服用,没有人见过他的处方。
过了不久,左侧手足挛缩不能活动,于是他高兴地说:“行啦!”又让他亲近的人登上东山,察视菟丝子生长的地方,拿着火把照察菟丝子枝叶的下面,在火把熄灭的地方挖取,果然掘得了茯苓,其大如斗,于是就按法服食,经过一个月全部服完。自此以后,钱乙虽然偏瘫,可是气壮骨坚,就如同没有病的人一样。
辞官以后就隐居在乡里的宅舍里,闭门不出,也不戴帽子 鞋,坐卧在一张床榻上,时时翻阅史书杂说,客人来了,就饮酒畅谈。心里如果想到外面什么地方去看看,就让两个仆人用肩舆抬着他,出入在街巷胡同里,街坊有人邀请他到家做客,他是不肯去的。
有病的人每天都登门求治,有搀扶着来的老弱病人,有用襁褓包着而背来的小儿,连续不断地挤满门前。这些病人,路近的来自街坊邻里,路远的有的来自百十里之外,钱乙都授给他们药物,病人深表感谢而离去。
当初,长公主的女儿患了泄泻下痢的病,濒临危急。钱乙正醉酒,说:“应当让她发出痘疹病就好了。”
驸马都尉认为不对,生气地斥责了钱乙。钱乙没有答话就退出去了。
第二天,果然发出了痘疹,驸马都尉甚为喜悦,以诗感谢钱乙。 广亲宅皇族二大王的儿子患病,钱乙给他诊视后说:“此病可以不服药就能痊愈。”
钱乙回头看到他家的幼子,说:“这个孩子近日会突然发病,病发会令人惊骇,待三天后过了午时就平安无事了。”他们家的人怨恨地说:“幼儿有什么病?只有贪图财利的医生,才会如此吓唬人。”
第二天,幼儿果然发作痫病,十分暴急吓人,再召钱乙来给幼儿诊治,三天后痊愈了。家人问钱乙:“凭什么在没有病时就能预知有病呢?”钱乙回答:“这孩子当时面部所现赤色很重,眼睛直瞪瞪地看视,心属火,肝主目,这是心脏与肝脏都感受病邪的证候。
午时以后就病愈的原因,是因为肝和心所主的时辰应当更换,因而病势逐渐衰减而无恙了。 广亲宅皇族四大王之子患上吐下泄之病,医生用燥热之药来给他温补,反而给病人增加了气喘。
钱乙说:“王子的病本来是肠胃热甚之证,脾脏况且已经受到伤害,怎么。
6 医古文的医古文翻译《 秦医缓和 》(成公十年)晋景公梦见了一个大恶鬼,披散着头发直拖到地上,拍打着胸脯跳跃着对他喊叫:“你杀了我的子孙,太不合正义了。
我向天帝请求报仇,已经得到准许了!”说罢就打坏宫门和寝殿的门闯了进来。晋景公非常恐惧,躲到了内室。
厉鬼又打坏了内室的小门。晋景公被惊醒了,召来桑田的巫师卜梦。
巫师说的情况和晋景公的梦境相同。晋景公问道:“会怎么样呢?”巫师回答说:“您不能吃到今年的新麦了。”
晋景公患了重病,向秦国求医,秦桓公派医缓去给他治疗。医缓还没到达晋国时,晋景公梦见病邪变成了两个儿童,一个说:“他是一位良医,担心会伤害我们,往哪里躲避他呢?”另一个说:“躲到肓的上边、膏的下边,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医缓到了晋国,诊断后说:“病不能治疗了。
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用灸法攻治根本起不到作用,用针刺治疗效力够不着,药力也不能到达那里,所以不能治疗了。”
晋景公叹道:“良医啊!”给缓置办了丰厚的礼物让他回国了。 六月初七(注:此处是周历,夏历应为四月),晋景公想要尝尝新收的麦子做成的食物,就让甸人献上新麦,让馈人做成食品。
晋景公召来了桑田的那个巫师,将新麦做成的食物拿给他看后就杀了他。晋景公将要吃的时候,感到腹胀,便去上厕所,在厕所中由于气陷而死。
有个小宦官凌晨梦见自己背着晋景公升天了,到了中午,他就从厕所里背出了晋景公,晋国于是就把他做了陪葬的人。 (昭公元年)晋平公患病向秦国求医,秦景公派医和去给他诊治。
医和诊断后说:“病不能治了。这个病是因为过度亲近女色造成的,病人心志沉迷惑乱犹如中了蛊毒,是患了蛊病 '。
这个病不是鬼神作祟,也不是饮食不调,而是由于迷恋女色而丧失了心志。良臣将要死去,上天也不会保佑。”
晋平公问道:“女子不能亲近吗?”医和回答说:“要加以节制。先王的音乐,就是用来告诉人们做事要有节制的,所以有五音的节奏。
五音速度的慢快和声音的低高递相连及,就会奏出中正和谐的音乐。一曲终了,五音都降于无声,这时就不能再弹奏了。
在这时如果再弹奏的话,手法就会繁乱混杂,会奏出不中正的靡靡之乐,君子是不会听这种音乐的。万事万物也像演奏音乐的道理一样。
如果过度了,就要休止下来,不要因为过度而导致生病。君子亲近女子,要按照礼仪的规定进行,不要因为女色而使心志惑乱。
上天有六种气,降下来化生五种味道,表现为五种颜色,体现为五种声音,过度就会产生六种疾病。六种气叫做阴、阳、风、雨、晦、明,在时间上区分为四季,按次序排列为五行,六气过度就会造成疾病:阴气过度造成寒性的疾病,阳气过度造成热性的疾病,风气过度造成四肢的疾病,雨湿过度造成肠胃的疾病,夜晚活动过度造成心志惑乱的疾病,白天操劳过度造成心力疲惫的疾病。
女子,是男子的附属物,夜晚才能与之交合,过度亲近就会产生内热和心志惑乱的疾病。如今您亲近女色既不加以节制、又不按时,能不到这样的地步吗?!” 医和出来后,将情况告诉了赵孟。
赵孟问道:“谁称得上是良臣呢?”医和回答说:“说的就是主公您啊!主公辅佐晋国,到现在八年了。晋国国内没有动乱,与诸侯外交也没有失礼的事情,可以称得上是良臣了。
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大臣,荣享着国君的宠信和俸禄,担负着国家的重任,有灾祸发生了,却不能改变它,一定会受到它的祸害。如今国君到了因过度亲近女色而生病的地步,势将不能谋虑顾念国家大事了,灾祸哪一个比这更大呢?!主公不能加以阻止,我因此才说‘良臣将死,天命不佑’的话!”赵孟又问道:“什么叫做‘蛊’?”医和答道:“过度沉溺于令人心志惑乱的事所生的病叫‘蛊 ’;在文字上,皿和虫构成了‘蛊’;谷物中孳生的飞蛾也是‘蛊 ’;在《周易》中,长女迷惑了少男,就像大风吹落了山上的草木一般,同样叫做‘蛊’。
这些都是同类的事理。”赵孟叹道:“良医啊!”给他置办了丰厚的礼物,然后让他回国了。
7 讳疾忌医的文言文及翻译扁鹊1见蔡桓公2
扁鹊见蔡桓公,立3有间4,扁鹊曰:“君有疾5在腠理6,不治将恐7深。”桓侯曰:“寡人8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9。”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10,不治将11益深。”桓侯不应12。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13十日14,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15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16。桓侯故17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18之所及19也;在肌肤,针石20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21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22,无奈何也23。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24。”居五日,桓侯体痛,使25人索26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27死。 [1]
注释译文
编辑
字词释义
扁鹊(què):战国时期医学家(前407年—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蔡桓公:齐国国君,田齐桓公(前400年—前357年),因迁移国都至河南上蔡被称为蔡桓公,《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称“齐桓侯”。
立:站立。
有间(jiān):一会儿。
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恐:恐怕,担心。
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在文中译为“我”。
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好,喜欢。(另解:医生习惯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 医,医生。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好,习惯。治,医治。不病,没有发作的疾病。以,以之,用以。为,作为。功,功绩,成绩。)
肌肤:肌肉。
将:要。
应:答应,理睬。
居:用于表时间的词语前,表示已经经过的时间。
居十日:待了十天 。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益:更,更加。
望桓侯而还(xuán)走:远远地看见桓侯,小步后退着走。还,返回。走,小步快走。
故:特意。(另解:于是。)
汤(tàng)熨(wèi):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熨,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汤,用热水或药水敷治。这个意义后写作“烫”。熨,用粗盐或艾草等东西外用热敷。
及:达到。
针石:古代针灸用的金属针和用砭石制成的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
火齐(jì):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调配,调剂。这个意义后写作“剂”。
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属,隶属,管辖。
无奈何也:没有办法了。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臣是以无请也: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无请,不再请求。是以:以是,因此。(另解:请,询问。)
使:指使,派人。
索:寻找。
遂(suì):于是,就。 [2]
作品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习惯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8 神僧治病文言文翻译神僧治病·清稗类钞-清-徐珂 原文及译文——翻译
原文:
青浦南门外离城二十里许,有觉海庵,故无僧也。同治时,忽至一僧,赤体无衣,惟以破被自覆。时方严寒,卧地数日不起,见者怜之,予以钱米,不受。一日,忽披破被而走,适遇老妪两目失明,即汲溪水一瓯付之,曰:「试以此洗目。」如言洗之,目即能见物。又一少年左足反生,僧扪之,曰:「正,正。」其足实时转正,与常人无异。于是远近喧传,谓之神僧,求医者日数十人。僧有医有不医,医则无不奏效。居庵月余,后不知所之。
神僧治病·清稗类钞-清-徐珂 原文及译文——greysky翻译
译文:
青浦南门外离城二十多里,有一座觉海庵,里面原来没有僧人。同治年间,忽然来了一个和尚, 着身体没有衣服,只用破被子遮体。当时正值天寒地冻的时节,和尚倒卧在地好几天都没起来,看到的人们可怜他,施舍些钱米给他,他却不要。有一天,这僧人忽然披着破被就跑了起来,碰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太太,就打了一小盆溪水给她,对她说:“试试用这水洗洗眼睛。”老太太按他说的洗了眼,眼睛就能看到东西了。又遇到一个少年左脚长反了,这和尚用手按着他的脚,说:“正过来,正过来。”少年的脚当时就转正了,和常人再没分别。就这样和尚的名声很快就快得远近皆知,人们都称他“神僧”,前来求医的人每天都有几十人。对这些来求医的人,和尚有的给他医治,有的不给他医治,但只要和尚医治了的,就没有不见效的。这僧人在觉海庵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就不知道他去哪里了。
医生的字,一直是一个“世界未解之谜”,被称为是绝对的加密文件。
大家都有去医院看病的经历,最抓瞎的就是医生写的病例或者药方根本看不懂,简直就像天书一样。
总有很多人抱怨如“鬼画符”一般看不懂。
有趣的是,这种障碍在医生和药师之间却仿佛没有那么大。
当患者拿着龙飞凤舞的处方到药房或售药处取药时,药师们一般可以毫不费力地辨认出这些药名并交付患者。
图|经过专业药师破译后的药方
人们不禁会问,古代中医药方手札是不是也这样让人难以辨认呢?
其实刨去千剂秘方的巨大医用价值,娟秀的手札本身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图|民国老中医手抄古籍
作为国粹的中医,与书法之间有着很微妙的关系。
传统中国文人除了精于琴棋书画之外,都具有基本的医学知识。
甚至有些病人,先看处方、病历写得好不好,来判断医生水平高不高。
书法家中的陆维钊、诸乐三、张宗祥,以及国学大师马一浮,也都旁通医术,他们亲手开的方子,让人耳目一新。
这些名家书写的方药字幅,很多都是书法史上的不朽杰作,不信你看 ▼
图|王献之《鸭头丸帖》
图|苏东坡《覆盆子帖》局部
图|张旭《肚痛帖》
从前的中医药方,那么用心,有落款、有签署、有钤印,诚诚恳恳,认认真真
看看近代那些大名医家的药方字迹,从中也许会对这种书法有不一样的认识。
图|清或民国-老中医手稿本丸散膏丹药酒配方秘方
这些名医有良好的书法功底,字体多以行楷书为主,美观大方且清晰易读,因此也得以保存至今。
他们虽不以书法名世,但我们仍不禁对其“书作”肃然起敬。
图|陆维钊 药方
在这些药方的背后,他们不知写下了多少方子,挽救了多少患者。
写得多了,修养到了,好的气息就跃然纸上了。
就如黄宾虹曾提出的“艺术是最高的 养生 法,不但足以养中华民族,且能养成全人类的福祉寿考也!”
图| 张宗祥 药方
图|清代御医陈莲舫 药方
图|清名医陈大堃 药方
文/狼烟诗影
关于现在的(医院)和(医生)之源,我们通过翻阅大量的古书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12800年前,也就是旧石器时代,伏羲,被尊称为(仙)算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神仙诞生了。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伏羲又创造了《八卦》,又算是(道家)当时,仙、道是一家。
再说轩辕黄帝: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中原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中原民族“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反映了春秋战国年间民族融合的现实诉求,为凝聚诸氏族部落为一个整合民族就需要追溯一个中原各民族所共同的始祖——“中原民族种族的偶像”,“黄帝”及其传说由此而来。在《山海经》里"黄帝"只是诸帝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定于一尊。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期间,采遍三山五岳之百草,播百谷草木,治病救人,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传世,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药典。传,黄帝活数百岁,也被史称神仙。
炎帝: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又以治病救人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炎帝所处时代。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救人,被推为首领;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炎帝又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史称神仙。
再看《例仙传》《神仙传》《搜神记》,里面神仙多是采药治病救人的郎中,因救人于病疾,又活数百岁,而才被尊称神仙。
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神仙),实际上就是当时草药治病救人的郎中、(郎中:现代~医生)。因为他们懂得植物药用理论,在为别人治病的同时,自己也吃植物药理养生,从而他们自己活的年龄时间普通人长的多,被后世称神为仙。故,在中国历史上,神仙就是采药救人的郎中。
后,“仙”和“道”开始分化。分为采药救人的“仙”和练丹救人的“道。”
仙:采药治病救人,给人健康;道:练丹、煮石食之而治病,和祝由术救人。
“仙”用植物中的药物帮助人体提高、修复、打通、护养“血、气、神”而健康。再后,“仙”建立了“医馆”史称(仙府)。唐时期,才有了皇宫中的“国医馆,”也有了皇宫专门的“御医。”
“道”建立了庙宇,史称“庙馆,”就是今天我们所的“庙会场所。”庙里道人通过用朱沙、毒药、水银、宝石来练长生不老“丹”服而长生。
(祝由术)也属于“道家”开始分化成今天我们所说的“单公”和“开口菩萨。”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期,烧毁了大量的诗词百家和历史书籍,但医学类,农业生产类的书籍任然保存在辟雍、 东观 、兰台、石室、 宣明 、 鸿都门 等藏典策的文章之地。医馆在秦始时期开始建立,隋唐时期盛行于街上和皇宫。“神仙”逐渐被神话,和郎中脱离开来。“道”在先秦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仙”和“医”分离后,距离越来越远了。
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历史上的那些(神仙)为什么能活百年以上?作为当时的草药治病的医生,他们吃了什么?大致分为三类。(1)吃(九芝九茎)。九芝:指九种芝草;九茎:指九种树或滕。(2)吃(奇异之果),包括传说中昆仑山西王母娘娘的蟠桃和松果等。(3)吃(石头)类,包括今天我们说的中药矿,如(朱砂)、(龙骨)(五花石)、(玉石)等。
再研究中我们发现,被尊称为“神仙”是人,他们都食“九芝九茎,”而长生。都是修复血管和补血、补气、养血、收缩血管和扩张神血管、降血脂、平滑血管、滋阴补肾和兴阳的植物药。奇异果:杀有害菌和降血糖药物。石头:多为缓解神经紧张,镇静安神作用。故,古人之所以懂得这些,在养生方面就能让自己尽可能多的活了上百岁,这就是仙、道、医的演变由来。今天,我我们在古籍中记载的“神仙”都是采药救人的医生。
作者/狼烟诗影,四川邛崃市人。曾用多个笔名著有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数百篇,古体诗,填词两千多首。笔名有:狼烟诗影,田子,哥哥在写诗,温柔一剑,老大,风中孤影,风中流浪……等。作者真实姓名暂时保密。
学习医古文的根源在过去两千年的历史当中。这其间有数不清的名医为这个理论添砖加,有无数医案与这些理论相互辉映。近代中医除了在药物药理研究有所创新外,其他的关于理论方面可以说是原地踏步,没有大的建树。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民科看不起师承,师承看不起学院这一鄙视链的来由。某种角度来说,这还真是有一定的道理。(当然这并不表明这是对的,我本身也不赞成这个观点)
如果不懂文言文,这个巨大的资料库就相当于锁了起来,没办法引用,没办法参考,只能靠别人的发掘、整理、引用、注释,而无法自己亲自去获得第一手的资料。这对于有志学习中医,并以中医为终身事业的中医人来说,不得不说是一大憾事。
以我自己来说,治儿科,死守钱乙和薛立斋;妇科,当仁不让傅青主;内科,张熟地张景岳;温病,吴又可、吴鞠通、叶天士等大家非读不可,伤寒就不说了,一千多年大家不计其数。更不说像中医四大经典,内经、难经、伤寒、本草等,中间注释无数,但要真正吃透这些经典的核心精神,还真地靠自己追根溯源,去读一读原文才能感受得到。
更加不用的说的,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术,其核心的方法论跟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哲学息息相关。没有了文言文这个有力的工具,就根本没办法直接理解传统哲学的文字工具,就没办法打开传统哲学的大门。没有文言文,对于更进一步理解、掌握和精通中医核心精神就没有方法,没有工具。这些内容,不管现代文的注释和讲解再怎么清晰,都是别人吃进肚子再吐出来的东西,已经带有非常鲜明的注者思想,对于想理解并掌握传统哲学的人来说,无异多了一层染色的玻璃,隔了一层迷雾,离古贤的精神就更远了。
钱乙,字仲阳,远祖是钱塘人,与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国王钱镠有宗属关系。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平定江南,钱镠的孙子、吴越国第五任国王钱俶献所据十三州归宋。
钱乙的曾祖钱赟随着钱俶归宋而北迁,于是就安家在郓城县。
钱乙的父亲钱颢,擅长针刺医术,然而他嗜好饮酒,喜欢外出远游。
忽然有一天他隐姓埋名,向东 到海上,就不再返回了。
钱乙当时才三岁,母亲在父亲东游海上以前就亡故了,父亲的同胞姊妹嫁给了吕姓医生,钱乙的姑母哀怜他孤弱,就把钱乙收为养子。
钱乙逐渐长大了就开始读书,跟吕君学习医术。
姑母将死时,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情况告诉了他。
钱乙号叫哭泣,请求去寻找父亲,一共往返寻找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
又过了几年,才去迎接他父亲而让他回家。
这时钱乙已三十多岁了。
乡亲们都很惊叹,感慨激动地为此事流下眼泪,很多人都赋诗赞颂钱乙寻亲迎父之事。
七年之后,父亲以寿终而亡,钱乙按照礼法办理丧葬之事。
钱乙事奉养父吕君,就像事奉亲父一样。
养父吕君死了,没有子嗣,钱乙就为他安葬守孝,为吕君的孤女办理婚嫁之事,每年按照年节时令给吕君行祭奠之礼,都跟对待自己的双亲一样。
钱乙最初是以小儿科在山东闻名。
宋神宗元丰年间,皇帝姊妹的女儿有病,召令钱乙来让他为她诊治,很有功效,长公主上奏神宗,授予钱乙翰林医学的官职,特例赐给他大红色丝帛的六品官服。
第二年,神宗皇帝第九子仪国公赵 患手足痉挛之疾,国医不能治愈。
长公主入朝见神宗时,于是禀报了钱乙出身民间,有奇异的医术,就立刻召钱乙入宫。
钱乙就给皇子赵 服用黄土汤而痊愈了。
神宗皇帝召见钱乙,夸奖钱乙的医术并晓谕众人,而且又询问他用黄土汤治愈疾病的原因和情况。
钱乙回答说:“瘈瘲病(手足痉挛之疾)多属于风邪,因为肝木(风)犯脾而患瘈瘲,故在治疗上须平肝木(风)。
黄土汤的作用主要是温阳健脾,脾属土,脾土旺即能制胜肾水,肾水受制,则水生木的力量减弱,于是肝木自平,风邪自已。
况且以前几位医家的治疗已经接近痊愈,我来治疗,是恰逢皇子他病愈的时候了。”皇帝很满意他的回答,提拔他担任太医丞的官职,赐给紫色官服和金质鱼符佩戴。
从此,皇亲国戚、贵族之家,以及下层官吏、百姓人家,都希望邀致钱乙来治疗疾病,钱乙就没有闲暇的日子了。
钱乙谈论医道,那些学有成就有名望的医家,都没有人能够自持己见而问难钱乙。
不久,钱乙因为患病,告退免官。
到哲宗皇帝时,又召令钱乙在宫中轮流值宿侍奉。
过了好久,钱乙又托病请求辞退,皇帝准许他带着印绶回家治病,于是就不再做官。
钱乙本来就身体瘦弱有病,性格坦率和易而不拘小节,嗜好饮酒,疾病屡屡发作,钱乙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疗,就治好了。
钱乙最后一次犯病,全身沉重困乏得很厉害,于是他伤叹地说:“这就是所谓的周痹病,周痹进入五脏的话,就要死了,我恐怕活不成啦!”过了一会儿,又说:“我能使这种病转移,使病转移在四肢上。”于是他自己配制方药,日夜服用,没有人见过他的处方。
过了不久,左侧手足挛缩不能活动,于是他高兴地说:“行啦!”又让他亲近的人登上东山,察视菟丝子生长的地方,拿着火把照察菟丝子枝叶的下面,在火把熄灭的地方挖取,果然掘得了茯苓,其大如斗,于是就按法服食,经过一个月全部服完。
自此以后,钱乙虽然偏瘫,可是气壮骨坚,就如同没有病的人一样。
辞官以后就隐居在乡里的宅舍里,闭门不出,也不戴帽子 鞋,坐卧在一张床榻上,时时翻阅史书杂说,客人来了,就饮酒畅谈。
心里如果想到外面什么地方去看看,就让两个仆人用肩舆抬着他,出入在街巷胡同里,街坊有人邀请他到家做客,他是不肯去的。
有病的人每天都登门求治,有搀扶着来的老弱病人,有用襁褓包着而背来的小儿,连续不断地挤满门前。
这些病人,路近的来自街坊邻里,路远的有的来自百十里之外,钱乙都授给他们药物,病人深表感谢而离去。
当初,长公主的女儿患了泄泻下痢的病,濒临危急。
钱乙正醉酒,说:“应当让她发出痘疹病就好了。”驸马都尉认为不对,生气地斥责了钱乙。
钱乙没有答话就退出去了。
第二天,果然发出了痘疹,驸马都尉甚为喜悦,以诗感谢钱乙。
广亲宅皇族二大王的儿子患病,钱乙给他诊视后说:“此病可以不服药就能痊愈。”钱乙回头看到他家的幼子,说:“这个孩子近日会突然发病,病发会令人惊骇,待三天后过了午时就平安无事了。”他们家的人怨恨地说:“幼儿有什么病?只有贪图财利的医生,才会如此吓唬人。”第二天,幼儿果然发作痫病,十分暴急吓人,再召钱乙来给幼儿诊治,三天后痊愈了。
家人问钱乙:“凭什么在没有病时就能预知有病呢?”钱乙回答:“这孩子当时面部所现赤色很重,眼睛直瞪瞪地看视,心属火,肝主目,这是心脏与肝脏都感受病邪的证候。
午时以后就病愈的原因,是因为肝和心所主的时辰应当更换,因而病势逐渐衰减而无恙了。
广亲宅皇族四大王之子患上吐下泄之病,医生用燥热之药来给他温补,反而给病人增加了气喘。
钱乙说:“王子的病本来是肠胃热甚之证,脾脏况且已经受到伤害,怎么还能用燥热之药来使他更燥热呢?这将要不能大小便了。”钱乙就给开了石膏汤方。
四大王与医生都不相信,就辞谢了钱乙,停止用石膏汤。
钱乙说:“如果不用石膏汤,你还得再来召我。”两天后,果然又来召请钱乙,钱乙正巧有别的事情不能按时前往,四大王怀疑钱乙是借口不来,心中很生气,就派出十几位人去催促他来。
钱乙说:“本来就是石膏汤证呀!”终于还是按照钱乙的说法而治愈。
有个书生患咳病,面色青而有光,呼吸哽而不畅。
钱乙说:“肝木克肺金,这是反侮的证候。
倘若是秋天得了这种病,可以治愈;现在是春天,不能治愈了。”他的家人一齐哀求,强求钱乙给他服药。
第二天,钱乙说:“如果我的药物两次泻肝邪却不稍稍减轻,三次补肺而肺气更虚,又会加上口唇发白,按照常法应当三天就死。
然而能够受纳水谷的病人会超过常规的期限而死,不能受纳水谷的病人不到常规的期限就会死。
现在这个病人尚能进粥食,待五天后而死。”
有个孕妇得病,医生说胎儿将要流产。
钱乙说:“孕妇是用五脏按次序相传来滋养胎儿的,大致六十天才更换一脏,如果能等到应补的月份,按五脏传养胎儿的次序,来偏补母体的某一脏,又怎么能一定要流产呢?”过了不久,胎儿和孕妇都得以保全。
又有一个哺乳的妇女因为大怒而患病,病虽然治愈了,眼睛张开着不能闭合。
别人都不能知晓治疗的方法,就来请问钱乙。
钱乙说:“煮郁李酒让她饮服,使她大醉就会痊愈。
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是因为眼睛是内连着肝胆的,人受到惊恐就使气郁结,胆气横逆而不下行,只有郁李能去除郁结,随着酒气进入胆内,郁结之气去除了,胆气也就下行了,眼睛也就能闭合了。”终于如钱乙所说治法而治愈。
有一天,钱乙去拜访跟他交往密切的老翁时,听见有小儿啼哭声,钱乙突然惊奇地说:“这是什么样的小儿哭声?”老翁说:“是我家挛生的两个男孩儿。”钱乙说:“要谨慎地看护他们,过一百天才能保住生命。”老翁听了这番话,很不高兴。
过了一个多月,一对双胞胎婴儿都死了。
钱乙治病的方法博通各家之长,不局限在专崇某一师之教,治疗各种科别的疾病都很精通,不只是个小儿科医生。
对于各种医书没有不看的,别的医生拘泥固执,死守古法,惟独他能灵活辨证施治,最终还是与古法相合。
尤其精通本草药物之学,广泛地认识药物的道理,能分辨改正本草书中的缺漏和错误。
有人得到了奇异的药物,或者拿着奇怪的东西来问他,他一定给说出其产地、生长始末情况,以及药物的颜色、名称和形貌,问的人回去查考本草书,钱乙都说对了。
钱乙临终之年挛痹证逐渐加重,他嗜酒喜吃寒食的癖性,都不肯禁忌。
他自我诊断后知道不能治疗了,就把亲戚们召来诀别,换好寿衣等待寿尽,享年八十二,终老在家。
他所著的书有《伤寒论指微》五卷、《婴孺论》百篇。
他的一个儿子早年去世,两个孙子现在从事医学。
河间刘跂说:钱乙不只是他的医术可被人称道,他的诚实厚道的品行如同儒士,他的奇特的气节如同侠客,他的医术盛行于世而自身隐居不为官显名,又类似那些有道之人。
他多次对我说:“过去学习《素问》中五运六气的论述,夜里住宿在东平王坟顶上观察气象,达到一个月不睡觉。
如今年纪老了,将要死了,而有些医术之事未写到书上去,如果肯用三十天的时间跟我学习,我当会传授给你。”我笑着谢绝了,告诉他说:“我不能做到。”此后他就不再谈及这件事。
呜呼!钱乙这样的人,如果想要再遇到,很难呀!钱乙死后,我听说他的治验特别多,东州一带的人都能谈说,就摘取其中明显于世的写入此篇传记中,以后有一天历史家为方术之士作传,或许将有所参考吧。
本文2023-08-18 16:39:0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