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怎么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1收藏

郸怎么读,第1张

郸的读音是dān。

一、释义:

(1)地名,邯郸市,现在河北省。

(2)一种姓。

二、组词释义:

1、邯郸:

释义:县名。在河北省西南部,与河南省接界处。平汉铁路经此。

2、邯郸记:

释义:传奇剧本。明代汤显祖作。取材于唐代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卢生梦中行贿中式,出将入相,一门荣华,在官场倾轧中遭贬,后复官。醒来却身在邯郸旅店中,终于大悟,出家学道。

3、邯郸斑鸠:

释义:形容待朋友,保护环境,要发自内心,不可以只图虚名。

4、邯郸学步:

释义: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5、邯郸匍匐:

释义:比喻盲目效仿以致于失去了自己原来的长处。

三、古籍解释:

《唐韵》都寒切《集韵》《韵会》多寒切,音单。邯郸,古县名。《左传·定十年》衞侯伐邯郸午于寒氏。《注》邯郸,广平县也。《前汉·地理志》邯郸,属赵国。《注》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也。城郭字从邑,故加邑作郸。

郸的例句:

1、邯郸为郡:秦灭赵之后,把赵国改为秦国的邯郸郡。

2、秦始皇姓嬴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3、有一天,他听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于是就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4、学步桥是古城邯郸十大景观之一,是邯郸宝贵的历史遗产,特别是“邯郸学步”这个典故,更是家喻户晓。现在学步桥已经建成了一个带状公园,更成了人们早晚休闲的一个好地方。

5、一百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出自于东汉范晔等《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诛王郎,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光武不省,会诸将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

宋桂阳王休范举兵浔阳,萧道成击斩之。而众贼不知,尚破台军而进。宫中传言休范已在新亭,士庶惶惑,诣垒投名者以千数。及至,乃道成也。

道成随得辄烧之,登城谓曰:“刘休范父子已戮死,尸在南冈下,我是萧平南,汝等名字,皆已焚烧,勿惧也!”亦是祖光武之智。

翻译:

汉光武帝处死王郎之后,收集有关的文书,得到数千份官吏们与王郎交往的信函。光武帝一件也没有查看,而是把手下诸将集合起来,下令将所有信件当众烧毁,他说:“让原来反对过我的人可以安枕无忧!”

南朝宋时,桂阳王刘休范在浔阳城起兵谋反,被萧道成击破杀死。刘休范的兵众不知道情况,还在向官军进攻。宫中传说刘休范叛军已到达新亭,士大夫和百姓都惶恐不已,到叛军军营报名投降的有上千人。等到大军抵达,众人才知道是萧道成。

萧道成接到投降名册就烧掉了,并登上城对他们说:“刘休范父子已经被杀,尸体在南山下,我是萧平南,你们中投降的名字都已经烧了,不必害怕。”这大概也是效法光武帝安定人心的智计吧?

扩展资料:

成语故事: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率军围攻邯郸城,攻破邯郸后,杀死守将王郎。在收到的各种文书中,其中有许多与王郎交往密切的官吏上书毁谤的文书数千篇。光武帝很不高兴,就率手下大将将这些文书全部烧掉,并说:“令反侧子自安。”

刘玄到了洛阳,需派一员亲近大将代表朝廷去河北一带,宣示朝廷旨意,要那里的郡国遵守朝廷的诏命。经过一番争议,选定了刘秀。刘秀就以更始政权大司马的身份巡视河北。

刘秀在河北,每到一处,考察官吏,按其能力升降去取;平反冤狱,释放囚徒;废除王莽苛政,恢复汉朝的官吏名称。所做之事,均都顺应民心,因而官民喜悦。王朗是当时河北势力最大的一支力量,他自称是刘邦的后代,号召力很大,结果很快被刘秀消灭。

消灭王朗以后,在清理缴获的文书档案时,发现官吏与王朗勾结一起毁谤刘秀的材料有几千份。如果追究起来,会引起一大批人逃跑或造反。刘秀根本连看也不看,把官吏们召集起来,当面一把火烧掉,真正起到了“令反侧者自安”的效果,使那些惴惴不安的人下定决心跟刘秀到底。

-反侧自安

最初我也曾认为杜预说得对,可对比神话影视、 历史 文献。我发现“纣王的都城在朝歌,而朝歌在河南淇县,怎么殷墟遗址在安阳?”这真是一个烧脑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神话与 历史 相矛盾的问题,更是 历史 与 历史 相矛盾的地方。

倒不是杜预把殷墟说成殷虚,因为左丘明记录的也是殷虚,其实这里的殷虚是通假字,通假的字正是殷墟。我们还是从商纣王的朝歌说起吧,这里面也有很多颠覆你观念的真相。很多人知道朝歌这个地方,还都是得益于大型古典神话连续剧《封神榜》。

不过,《封神榜》犯了一个发音的错误,这个错误倒不像把”耄耋(maodie)”说成“耄耋(maozhi)”那么严重,但依然不能让淇县人民接受。

不过之前最不能接受的应该是浚县人民,而现在最不能接受的是鹤壁开发区的人民。这个问题就连《封神榜》里的演员都把朝歌(zhaoge(朝歌(chaoge)。

《封神榜》这部电视剧影响很大,很多人都把朝歌(chaoge)当成了正宗发音。淇县人民不能接受的是,朝歌就是淇县的古称,在汉太祖时还设立了朝歌县,朝歌被定为朝歌之前就是沬邑。

那为什么之前为什么浚(xun)县人民不能接受呢?朝歌的确是淇县的古称,但商纣王的宫殿,尤其是“天子死社稷”地——鹿台并没有在淇县,而在浚县。

汉高祖刘邦在河南省鹤壁市还成立了一个县叫黎阳县,黎阳是什么意思呢?很明显是黎明的太阳。而朝歌又是什么意思呢?大抵是对着朝阳而歌唱。

据《淇滨文史资料》考证,商纣王的殉国地鹿台就在今天的鹤壁市淇滨开发区钜桥镇刘寨社区、王寨社区之间。

鹿台其实是个错别字,其正确用字则为廪台。廪生是廪膳生员,廪台其实就是商纣王的粮仓。明朝“嘉靖七年岁次”的石碑记载的今天钜桥镇唐庄社区原名为宫堂村,这里的宫堂就是商纣王的宫殿所在地。然而,个人认为在今天浚县卫贤镇前后公堂才是真正的商纣王的宫殿所在地。

公堂村本为宫堂村,宫堂是宫议堂的简称。我私下认为,前公堂当为前宫堂,是商纣王的办公所在地;后公堂应是后宫堂,是商纣王寝殿后宫所在地。

既然宫殿都在浚县,浚县人民不能接受“朝歌”的错误发音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在2008年之前,不要说刘寨、王寨就是整个钜桥镇也都是属于浚县,甚至来说,淇滨区的主体在2005年原本就是浚县的大赉店镇。

另外,我们一直以来有个误区,商纣王的说法并不正确。这里,我特别想补充的是,尽管我前边多次提到商纣王,但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殷纣王。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是殷墟而不是商墟,商朝从盘庚时期就改国号为殷了。可不是盘庚爱迁都,他的老祖先都爱迁都!

商朝的发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可从建国以来,商朝就成为了“流浪王朝”。

他们从番开始迁,陆续从商丘(亳)迁到郑州(嚣),后来又一路向北走到了安阳。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安阳是安阳西,可不是后来的殷而是相(地名)。根据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在《西京赋》的记载,商(殷)朝前后迁都了13次,王国维将这前八后五的迁都地方逐一考证。

五迁:中丁迁都于隞(今河南荥阳北敖山南);河亶甲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市西),祖乙迁都于邢(今河北邢台);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商朝君主爱迁都,也并不是什么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安全、为了发展。

商王朝自盘庚至纣的都城。

公元前1298年(前13191046+273),盘庚从奄迁移到了老家的老家商丘,可没多久就又迁到了北蒙。

北迁的过程很曲折,贵族都不愿意,这次迁都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躲避自然灾害,同时也是为了强化对贵族的控制。奄就是后来孔子的老家曲阜,而北蒙(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小屯村)就在今天的安阳,被盘庚改为殷,同时也将国号改为殷。这就有意思了,殷王朝的就是殷,这就和新加坡的首都是新加坡城一样有趣。

魏国的《竹书纪年》说的是盘庚自从迁都到安阳到殷纣王自焚,这273年都没有迁都。可您一想,不对呀。《封神榜》里明明记载殷纣王的首都是朝歌呀!

《封神榜》是神话电视剧,最初源自于明朝隆庆、万历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也叫《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别看又是神话电视剧,又是神话小说,但说的朝歌是首都也不算太大的错误。

这《商周列国全传》话本最早在南宋时已形成,话本再不靠谱,也不至于编造首都吧。更何况,把朝歌定为首都,古典文献都有记载。第一段,我不是说了吗?杜甫的祖先杜预还说朝歌就是殷墟呢!真相是什么呢?

其实,将朝歌定为殷朝的都城帝辛(殷纣王)并不是第一人。

《史记正义》似乎和《竹书纪年》很过去,后者说二百多年没迁都,前者说盘庚的侄子一代明君殷高宗(经常讹称为商高宗)的武丁(妇好的老公)就在南边的沬邑设立都城,还被称为武丁城,这武丁城就是后来的朝歌城。

不过武丁很快又迁回北蒙,然后武乙、文丁、帝乙、帝辛也都一次又一次地迁过来,还把沬邑改为沬都。殷纣王还对沬都进行旧城改造大升级,其规模很大,已经毗邻了城西的朝歌山。热爱游山玩水的殷纣王,在山上俯视沬都,向阳而歌,遂将沬都改为朝歌。

朝歌是殷朝的都城,后来成为了废墟,称之为殷墟也说得过去。我们经常所说的殷墟一般都是河南五阳(包括县级有十五阳)之北的安阳。

如果没有《封神榜》电视剧,也许有太多太多的人只知道殷朝的首都是安阳,殷墟是安阳,而不知道朝歌也是都城的事儿。那么问题来了,安阳与鹤壁市开发区南边(不能狭义地理解为淇县)哪个是正宗的殷墟?或者换句话来说,安阳与鹤壁市开发区南边哪个才是殷朝的首都呢?莫非殷朝有两个首都吗?

殷朝何止有两个首都,人家有四个首都好不好?正宗的首都就是安阳,安阳是名副其实的首都,而包括鹤壁南部在内的三个首都,只能算行宫陪都。

熟悉 历史 的都知道,我们 历史 有两京制、三都制、五京制什么的?其实发源最早的还属于殷朝(商朝)。在殷朝晚年设立四都,分别是国都安阳、陪都朝歌、陪都沙丘、陪都邯郸。而这种“合纵”一条线的四都制,正是殷纣王的首创,而这可不是我乱说的是。有史册记载为证。

很明显从 历史 的记载上来看,朝歌的“存在感”、“出镜率”很明显高于邯郸还有沙丘,由此可以看出朝歌的地位。也就是说这陪都也是有等级的,也是要分个一二三等的。

如果按陪都尤其是第一陪都来说,杜预所说的是殷墟是朝歌也不错,毕竟朝歌不仅是殷朝的地方而且还是第一陪都嘛!倘若把殷墟定位真正的、唯一的、正式的国度的外,那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安阳。

朝歌和安阳的关系像极了今天的斯里兰卡、德国等国家的首都和行政中心(陪都)。斯里兰卡的首都是斯里贾亚瓦德纳普拉科特,其行政驻地却在科伦坡。德国的首都是柏林,但他的政府所在地却是波恩。

“殷人之屡迁,前八而后五”

东汉张衡《西京赋》谓, “殷人之屡迁,前八而后五” 。说的是成汤代夏前的商先公曾有八次迁都, 即《史记·殷本纪》所谓的“自契至汤八迁”, 殷人称之为先公时期;成汤代夏后的各代商王曾有五次迁都。“ 后五”即《尚书·盘庚》篇中的“先王有服,恪谨天命,滋扰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关于“八迁”契居番,王国维先生进行了考证 :契居番,是迁。昭明居迁砥石,是二迁。昭明于迁商,是三迁。相土东迁泰山下,后复归商丘,是四迁,五迁。殷候(上甲微)迁于殷,又复归商丘,是六迁,七迁。至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则为“八迁” 。

“后五”则一般认为: 仲丁迁于隞,河亶甲迁于相,祖乙迁于邢,南庚迁于奄,但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 故此,“至纣王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都徙”,故商又可称为殷或殷商。

由此可见,商朝的都城其实是很多的,但是最出名的只有三个。就是一开始商汤所建立的都城“亳”——成汤故里,再就是商王盘庚所建立的“殷”——安阳殷墟,最后是纣王所建立的“朝歌”——亡国之都。

殷墟的都城地位

(一)从文献资料来看

在迄今所见到的古代文献中,涉及盘庚迁殷地望的最早记载,当推古本《竹书纪年》,但因简牍散佚,各家所引又不尽相同。

从这些不尽相同的记载中,大体可以肯定,盘庚所迁之殷在北蒙,地在邺南三四十里处。由以上记载来看,“殷”的地望当在今安阳一带。

另外,安阳一带发现了大量甲骨卜辞,这些卜辞基本上均与商王及王室生活相关,内容涉及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年代从武丁一直延续到帝乙、帝辛时期, 这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里可能就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所在地。

(二)从考古发掘来看

1.殷墟具有都城要素

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成果来看,殷墟的现今范围 ,东界大致为京广铁路一线,北界在家庄、小营至秋口一线,西界以安阳钢铁公司西墙的南北延伸线为界(北辛庄以西),南界为戚家庄、刘家庄一线(大致以万金渠为界), 包括重点区、一般区和外围区三部分。

从以上资料分析来看,殷墟具有都城的要素。因此, 安阳殷墟遗址应为都城遗址。

2.殷墟作为都城的时问

就现阶段殷墟考古情况来看, 殷墟很有可能从盘庚时期开始建设, 殷墟文化中存在着早于武丁的文化遗存,包括甲骨文、宫殿基址、墓葬及出土器物等。而殷墟都城的下限,则和《竹书纪年》记载的“更不徙都”比较一致, 直到到帝辛灭亡之时。

殷墟文化的发展趋势,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连续发展的 ,其中三、四期多连续使用,帝乙、帝辛时期的遗址面积大、分布也最广,居住遗址内的窖穴、灰坑密集,这说明殷末时期,在安阳一带居住的人口非常稠密,并没有政治中心迁移后出现的衰落、中断现象

朝歌的政治地位

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 “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距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则在帝辛时期,至少有朝歌、邯郸、沙丘三个离宫。《括地志》云: “纣都朝歌在卫州东北七十三里朝歌故城是也,本妹邑,殷王武丁始都之。” 这里明言朝歌原本为“妹邑”,可能本来是一个聚落,离宫是商王武丁始建的。

发展到商代末年,朝歌的政治地位越来越凸显。武丁之后,妹邑俨然为一重要的政治中心。

从以上说法来看,庚丁、武乙、帝乙三王都曾迁都,且迁往同一地方——河北,即朝歌。这里的“徙”更像是商王往返于朝歌与另一政治中心之间,可 以看出朝歌已经逐渐超越了一般离宫,其政治地位越来越重要。

除了指明某王“徙”往朝歌之外,古代文献还有不少记载,确切指明朝歌为“都”或“殷虚”。

这就可见朝歌的政治中心地位。也正由于朝歌在纣时的政治地位非常重要, 于是古文献才有朝歌为“纣都”的记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朝歌的政治地位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 兴建之初,朝歌是作为离宫之一而存在的,到了商代末期,朝歌地位超越一般离宫,甚至被称为“纣都”,成为商政权的政治中心。

殷墟与朝歌之间的关系

1.安阳殷墟与朝歌同在王畿之内

在殷墟卜辞中,有“商”“中商”“大邑商”“天邑商”的说法。其中,占卜“王其人于商”的最多,这里的“商”似应指国都。此外,《尚书·多士》记载周公告诫殷贵族的言辞也有“天邑商”的说法: “今尔又日:夏迪简在王庭,有服在百僚。予一人惟听用德,肆予敢求尔于天邑商” 对此,罗振玉、王国维将“大邑商”解释为“王畿”。

同时根据《战国策·魏策一》中记载 “殷纣之国”的范围:“左孟门,右漳、釜,前带河,后被山。” 这里的“殷纣之国”,应是指商代的王畿,孟门是今河南省辉县以西太行山的一个重要关隘,也就是说,晚商的王畿左有太行山,右有漳水、釜水,前有黄河,后有山岭,四面都有天险。 可以推测“大邑商”或“天邑商”的范围比较广阔,安阳殷墟在王畿中心地带,而朝歌在王畿的南部,安阳殷墟和朝歌同在王畿之内。

2.安阳殷墟与朝歌的政治职能不同

根据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记载,在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帝乙、帝辛时期的卜人有六个,其中,第二个人到第四个人都有都有周祭卜辞。这说明,在帝乙、帝辛时期,安阳殷墟还是存在国家祭祀活动的。 安阳殷墟是一直作为主都存在的,它与朝歌有不同的职能,大体说来,安阳殷墟应该主要是国王和贵族的宗庙所在,而朝歌主要是军事重镇及田猎、游乐所在,特别是它的军事基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越到商代末年,越显得重要。 以牧野之战为例,武王伐纣就是大战于此。纣王兵败,朝歌立即失守,由于前卫军事重镇失守、主要军事力量溃败,作为都城的安阳殷墟也就不战而灭了,整个商王朝的统治也就宣告结束。

成汤之故居——亳

当然除此之外,晚商的政治中心除了殷墟和朝歌之外,还有毫,即“成汤之故居”文献上有晚商时期的商王居“亳”的记载:

这座都城,与安阳殷墟相比较,可能只能是陪都至于盘庚所设这一陪都的具体地位如何,由于文献资料匮缺,很难论定。 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的“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毫,徙河北” ,则似乎可以说明武乙时期再一次放弃了汤毫,由此反推,应该可以认定在盘庚与武乙之间的时期,汤毫应为商王朝的政治中心之一。

结语:晚商的都城体系应该是多个政治中心同时存在的体系,包括:殷或殷墟(即现在的安阳殷墟)、朝歌、成汤之故居。 这几个政治中心之间的关系推断如下:安阳殷墟是都城,是主要的政治中心;朝歌是晚商后期的政治中心之一,开始时为离宫,在商代末年,由于帝乙、帝辛的长期居留,是否发展为城市无从界定,但朝歌的政治地位可能已上升成为主要政治中心,被文献称为“纣都”,与此同时期的安阳则具有较强的宗教意义;成汤之故居则可能是晚商前期盘庚至武乙时期的陪都。

因为安阳是武丁及其以后商朝宗教祭祀之重地,所以大量文物资料均出土于此,而朝歌很可能是纣王时期才成为商朝帝都的,因而考古发现相对较少,两者并不矛盾。

理由主要如下:

一、安阳殷墟并不是商朝的都城

对于安阳殷墟就是商朝都城的这一结论,其实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受到中外很多分学者质疑了。

首先,如果安阳小屯村真的是都城,为何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城墙的痕迹 ?商朝人是树敌颇多,四处征战的民族,最重要的都城没有任何城墙护卫,怎么可能?!

其次,在殷墟遗址中,所有出土的甲骨卜辞都是商王武丁以后的,如果盘庚真的迁都于此,为何没有任何关于他的痕迹 ?

再者,在遗址区内,也没发现街道、宫城等大型遗址, 这与都城的性质完全不符;并且,如果说发现妇好墓的地方属于王宫,那么,一国之后为何不葬在皇陵,而是埋葬宫中,而且独此一例,实在解释不通。

二、殷墟遗址很可能是“宗庙”、“祭坛”以及“陵墓区”

如上所述,殷墟遗址是否为帝都确实存在很多疑点,那么,如果它不是都城所在,又是何地呢?

我们都知道,商朝人非常重视祭祀与占卜,因此,他们很可能在帝都附近,择一风水宝地,作为王室的陵墓区,同时也兼任祭祀祖先、神灵的重要场所。这也就能解释为何此处会发现如此大量的甲骨卜辞,妇好等商朝统治阶层的墓葬也会在此发现。

此类例子也有很多,比如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几代帝王都选择雍地(今宝鸡凤翔县)为重要的祭祀场所, 在这里,考古学家不但发现了大型祭坛,祭祀坑,也发现宫殿群(可能是帝王行宫)。

而秦都咸阳/汉长安城距离凤翔县都不算近,超过150公里,约为安阳殷墟到淇县朝歌距离(约80公里)的一倍!

可见,商朝帝王把王陵和祭祀场所建在王都以外的地区是很有可能的。

三、淇县的朝歌才是商朝晚期的真正都城

文献中对此有明确记载,比如《史记·周本纪》有:

《帝王本纪》也有:

此后的大量史书也都记载了朝歌是武丁或者帝乙之后商朝的都城。

另外,从 牧野之战的位置 (朝歌以南), 商纣王死于朝歌 ,以及商朝灭亡后 周人把主要善后工作也放在朝歌 等史实都可以看出,朝歌必为商朝末年的都城。有很多学者也表示,朝歌自武丁朝开始应该一直作为商朝的军事重镇而存在,帝辛继位后,为了向东南开拓,遂迁都于此。

总结,纣王的都城在淇县朝歌确为事实无疑,至于为何殷墟遗址出现在安阳而非朝歌,则主要是因为商朝王族把宗教祭祀场所,以及部分王陵都安置在安阳的缘故。

故宫在北京,皇帝陵园在十三陵,或许几千年后会有傻子专家发现十三陵的废墟并宣布十三陵为北京城遗址。话说当初淇县归安阳管辖所以编 历史 时淇县不敢反驳,明明淇县是古朝歌,古都名号却被安阳抢走。而现在 历史 又在重复上演,明明古朝歌鹿台寺在淇县城西大水头村,却被鹤壁市在淇河北岸人造一鹿台,还有专家胡说高村淇水关大门朝南,现在淇滨区才是古朝歌,没了天理,淇县无论从地理到文代都很独特,先说地理,三面环水,几千年前淇县山清水秀,淇河和沧河都是水量很大的河,只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水量都很充沛,是淇县天然的护城河,淇河和沧河在淇县东南交汇并入黄河,几千年过去了黄河无数次改道,唯一不变的是古老的淇河, 历史 水路才是交通要路,诗经上大量的诗都是歌唱淇河的,再说风俗文化,淇县境内和外围大量古地名都源于殷商文化,南有牧野,比干庙,北有羑里城,境内有纣王殿村,古鹰犬城,淇水关,城内有三个海子,摘星台,鹿台阁,折胫河等等,淇县的文化还有更独特的,南边卫辉,北边安阳汤阴说话语言都带的音,比如说孩子,筷子,椅子,都读孩的,筷的,椅的偏偏中间的淇县从来不说孩的,筷的,而是孩子,筷子,椅子。就象北京的京腔京味一样。淇县是古朝歌本来无疑,但被以前的安阳说古都是安阳,鹤壁说朝歌是鹤壁一样,被争来抢去

看到有怀疑河南安阳的殷墟不是商朝都城,忍不住来答一波。其实,在清末民初时,怀疑朝歌是否为商纣王都城倒是大有人在,而安阳殷墟作为商朝都城的观点几乎是牢不可破的。但随着后来研究的深入,开始有人质疑,“盘庚迁殷”的“殷”指的是安阳小屯村的殷墟吗?

先来说说为什么殷墟在安阳。“殷墟”一般解释为“商的都城殷的废墟”。据说公元前14世纪末,盘庚带着他的臣民从山东的曲阜来到了河南的洹河边,并建都于此。殷墟发现王陵及宫殿基址后,在王国维的《说殷》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从此,安阳的殷墟作为“盘庚迁殷”中的殷基本上被确定了下来。很多通史中也是将安阳的殷墟看作是商王朝都城。

反对者质疑的依据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①《竹书纪年》中有盘庚徙殷至纣之灭,273年未迁都,这样来说,盘庚迁都的地方就应该是朝歌。

②安阳小屯村发现的甲骨文中尚未发现盘庚时期的卜辞。

③遗址规模不够大,与偃师商城比差得太多了。并且在小屯村的殷墟遗址没有发现城墙遗址。

据此推断殷墟遗址很有可能只是单纯的王陵而非都城。所以“盘庚迁殷”的“殷”指的并不是殷墟。

这里想说一下,在殷墟也发现了80多座的建筑基址,并不是只有王陵,此外,虽然没有发现城墙遗址,但却发现了壕沟,二者的作用也是差不多的。

那么,反对者认为盘庚是把都城迁到了哪呢?有说迁都偃师的,有认为盘庚迁都郑州的,还有认为盘庚曾迁了2次。

实际上根据文献中的记载,不同时期的商王曾多次迁都,有说迁都5次的,有说共迁了8次的。比如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河亶甲“自嚣迁于相”、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等等,至于著名的朝歌,据说很有可能是武丁(妇好的丈夫)迁都于此的,当时称之为“沫”。《史记》中有:“纣都朝歌,在卫州城东北七十三里,朝歌故城是也。本沫邑,殷王武丁始都也。”

商朝从商汤到商纣王经历了31个商王,前后将近600年。期间迁都频繁,一座都城可能兴了废、废了兴也不是不可能。在殷墟也并未发现商纣王墓,所以,朝歌肯定是商纣王的都城。而殷墟,确实是有很多人认为它很可能仅仅是商王朝的王陵。

甲骨文明确记载,商朝的首都叫“大邑商”,即今天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

商朝是中国 历史 上唯一的一个首都不见城墙的中央王朝 那么怎样保卫首都呢?就是在首都周围建卫星城,形成城市群。本题中提到的朝歌就是卫星城,卫星城有好几个,所以朝歌既不是首都也不是陪都。

大邑商周围打猎的地方叫“殷原”,商朝人把自己的国家叫商朝,从来不叫殷朝。周武王灭商后,把商朝叫殷朝,把商朝人叫殷人。用“殷原”的“殷”指代首都大邑商,实际上是对商朝首都的污蔑,就像今天把某一个城市称为“大屯子”。

商纣王是商王最后一位人皇,都城再朝歌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淇县,要说为什么殷墟再安阳。

那就要回到商汤时期,商朝祖先是契,契是唐尧的弟弟。

而契则受封于商,而契的受封地就是今天的商丘, 史料中记载自契到商汤八迁, 商汤所在的商地是夏朝的方国,因夏桀残暴,商汤所在的商国开始崛起,再鸣条之战后打败了夏朝将夏桀流放到了南巢。

商汤因建立了商朝,再他去世后得到了商太祖的庙号,不过商汤的儿子由于早逝没能登基,故而商汤的孙子外丙即位,居住再商丘,外丙死后仲壬即位居住再商丘。

外丙死后太甲即位,不过也有 伊尹放太甲于桐的说法,太甲即位二十年后去世,太甲去世沃丁即位,沃丁居住再毫。

沃丁去世后小庚即位,居住再毫(今商丘),小甲、雍已、大戊都在毫即位,大戊时期因商道复兴,太戊因此也被后人称之为商中宗。

太戊之后仲丁由毫(商丘)迁至嚣(郑州西北地区)仲丁之后外壬也在嚣即位,河亶即位后将都城由嚣迁至相(今河南安阳西部)。

河亶甲去世祖乙即位,将都城由相(安阳西部)迁至耿,(耿另一说为邢,邢的地名为今天的河北邢台),还有两种说法是一个是山西,一个是河南温县,存在争议,祖乙又将都城从耿迁至庇(山东郓城,范县东南部)。

祖幸、沃甲、祖丁、南庚国都都在庇,南庚三年由庇迁于奄(山东曲皋),盘庚再奄即位,十四年将国都迁于北蒙(今安阳小屯村)

盘庚之后的小辛、小丁、武丁、祖庚、祖甲、冯辛、庚丁、武乙国都都是在殷(安阳),武乙三年将国都迁至于河北。

文丁即位后将国都沬(河南朝歌)归于殷都,文丁死后帝乙即位国都再安阳,帝乙死后帝辛即位(就是商纣王)纣王将国都迁至朝歌,朝歌也称了商朝最后的国都。

安阳殷墟则是盘庚、武丁在这里定都,武丁的王后就是妇好,妇好也是 历史 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将军,这就是安阳殷墟妇好墓的由来。

商朝一直在来回迁都直到盘庚在位时才将国都稳定下来。

封神榜里比干被摘心走到卫辉比干庙死去的,看似故事,其实你去实地看看就知道了,其实就是一脚油门几分钟的事,比干庙离朝歌城摘星台特别近,离朝阳宫,酒池肉林,鹿台,云梦山,古灵山等都特别近 ,其实就是在宫殿里干部受了重型,返家途中不治身亡,当时没有 汽车 也就是抬着或板车拉着,因为当时 社会 牲畜拉车是非常奢侈的事,估计连车都没有,何况是落难官员。古书山海经里记载的卫州东北,就是朝歌。至于殷墟那是宗庙或陵墓,因为深埋地下所以保存的较好。包括周围的在卫辉古城出土的著名古书典籍竹书纪年,中国编年史就是以它修订纠偏的。

商朝应该是历朝历代中迁都最多的一个朝代了。战国时期的古籍 《世本·居篇》记载,商朝“先八后五”迁都,意思是成汤灭夏之前八次迁都,灭夏之后五次迁都。

商朝的武乙在此建陪都,称为朝歌。武王克殷时,帝辛在朝歌郊外的牧野迎战而被击败,商朝灭亡。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把原殷商王畿地区一分为三:北部为邺,南部为卫,东部为鄘(浚,拼音:Xùn)。康叔被封于卫国,定都于朝歌城数百年。汉代置朝歌县;西晋八王之乱中朝歌仍扮演一定角色;元代置淇州;明代改为淇县。

就几十公里距离,当时的国都很大,商朝比周朝先进繁华的多。商朝实际是中国文明一个顶峰,周朝突然没落了,到了汉朝中期才又恢复到商朝那种文明程度,然后到三国又突然没落,一直到唐朝才又恢复到商朝那种水准。

《走近科学》曾经连续三期讲述了一个故事:《谁在背我飞行》。主人公黄延秋,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北省肥乡县农民,却于1977年经历了前后三次神秘飞行,几乎在全国打了个转。

据他讲述,每次飞行都是在他睡着后,有人背着他飞行。前两次都是一觉醒来,人已在上海,最后都由村里人从上海接他回去;第三次醒来躺在兰州一家宾馆里,这时他看见身边站着两个年轻人,然后又背着他瞬间到了北京、天津、沈阳等地,等他再醒过来,发现已经回到了家中。

每次动辄千里往返都是在一夜之间,听来犹如妄想症患者的梦呓。栏目组最后也只能用“梦游”之说来解释。而翻阅古人笔记,类似黄延秋这种经历却并非孤例。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记载了山东莱州发生的一起“飞行事件”:

故事的讲述者是当时的莱州知府,姓林,曾经当过纪晓岚的启蒙老师。林知府跟纪晓岚说过一桩他爷爷亲历的奇事。

老爷子八十多了,犯了老年痴呆,腿脚也不能行动,只能一天到晚闷在屋里。于是家人经常把他连人带着躺椅搬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风景希望老头能开心点。

有一天早上,刚出门估计风大,家人就回去取件毯子什么的,留老头在门口稍等。结果拿完毯子回来,老头连人跟躺椅都不见了!一家人顿时慌了手脚,立马全体出动,四处找人都没找着。眼瞅着天色已黑,当时也在找爷爷的年轻的林知府,急得都要哭了,只能跟个没头苍蝇一样乱转。

正好这时,有个刚从崂山回来的朋友,路上遇见林知府,立即喊道:老林,是不是在找你爷爷?早上从崂山走的时候,我还在某寺庙中见过他呢,当时还纳闷老爷子怎么一个人跑这来了,别担心老爷子没啥事。

林知府立即跟家人骑快马奔赴崂山,果然在那寺庙中找到了老爷子。

莱州距离崂山有一百多公里,快马也得跑一天。老爷子早上刚在莱州家门口失踪,那位朋友就在崂山寺庙里见到了他,这事也忒古怪了点,问寺庙里的僧人,僧人也一头雾水,问老爷子,老爷子含糊不清地说,他是躺在椅子上,被两个人抬着凌空飞来的,至于那两个人他也不知道是谁。

纪晓岚听了这事也只能猜测,可能是山魈狐仙之类的跟老人家开个玩笑,这和黄延秋的经历非常相似,甚至就连“空中交警”的数量都是两个人。而时间再往前推,金末元初时的元好问在他的《续夷坚志》中,也有一段类似的记载:

河北省鸡泽县,有五个村民一同出去砍柴。快到山脚下,西边突然刮起狂风,而且不知道从哪冒出个老头,让他们回去。其中四人心里有点犯嘀咕,就都回去了。只有一个村民估计家里就等柴火做饭,仍然硬着头皮继续进山。

果然,一进去风势陡然更盛,瞬间飞沙走石,就连大树似乎也要被卷起。此人看得胆战心惊,急忙就近钻进一条沟里避风。还没等他趴下来,就被一个人猛地拽起,提着他在狂风中飞行。左右还有数位“鬼神”般的人跟他们一起,此人吓得跟头鹌鹑似的不敢再偷看。

不一会就飞过一座城市,提着他的人对他说,这是朝城(今山东山东省莘县朝城镇)。又一直往东飞,路上遇见一个长胡子飞来,邀请这行“鬼神”下去喝酒,于是这群“鬼神”就降落在一座庙宇中,把他丢在门外,自顾聚会痛饮起来。期间还把他也喊进来喝了一杯,喝完后,这些“鬼神”也不知道是不是喝多了,又是一阵大风乍起,喊了个“滴滴”就各回各家了,就这么把他孤零零地仍在那里。

这个村民待风停了许久,才敢走出庙宇,走到外面一打听,才知道已经到了山东省东平县,而那座庙正是泰山东岳庙。这人身无分文,只能沿路乞讨,走了好几天才回到河北鸡泽家中,回去之后,仍然恍恍惚惚,好像得了失心疯一样。

有一点挺有意思,这个村民的鸡泽县,和黄延秋所在的肥乡县同属河北省邯郸市,两地相距非常近。一个地方,相隔数百年,发生了两起相似的“飞行事件”。只不过鸡泽的村民身处古代,是以认为自己遭遇的都是“鬼神”;而黄延秋作为现代人,将带自己飞行的人看作“交警”。还有一起飞行事件,原文记载在湖北荆州的《松滋县志》里面,这次不是有人带着飞,而是自己乘坐“飞行器”:

这个事发生在公元1880年,清朝光绪六年农历五月初八。

湖北荆州松滋县西岩嘴村的一个农民,姓覃,早上起来去屋后山林散步,突然看见灌木丛中有一样东西,“光彩异常,五色鲜艳” ,以为是个宝贝,立马扑了上去就怕宝贝跑了。

宝贝不能跑,可宝贝能飞!这宝贝似乎感觉到有人,竟然自己腾空而起,倏忽之间已经飞出云端。老覃吓得死死趴在上面,一动不敢动。只觉耳边风声飒飒作响,这宝贝一路风驰电掣也不知道要飞去哪里。

突然好像飞机没油了,宝贝开始翻滚着往下坠去,老覃这下再也趴不住了,一阵天旋地转就从这宝贝身上掉了下去。幸好此时距地面不高,地下又是厚厚的草甸,人倒是毫发无伤。

落地后的老覃四面环顾,但见崇山峻岭,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鬼地方。四处找了找,也不知道那能飞行的宝贝是后面自己又飞走了,还是掉在哪个旮沓地方了,反正没见了踪影。

转了许久才遇见一个樵夫,自述是湖北松滋来的,问大哥这是哪里。樵夫张大嘴巴道,哥们你不是开玩笑吧?这里可是贵州,一个人怎么跑这来了?离你那几千里路呢。老覃跟着樵夫出了山,跟前面鸡泽的哥们一样,一路乞讨,一直走了足足十八天才回到湖北松滋家里。

回到家中,老覃逢人就问那闪闪发光的宝贝究竟是何物,可临了也没人给出答案。不过这件事当时闹得人尽皆知,还被记录在当地的县志中。

究竟是这些人是得了“梦游症”、“妄想症”,还是故意耸人听闻,以博眼球呢?若果有其事,那些能飞行的人究竟是传说中的鬼神,亦或是地外文明?那能飞行的宝贝是传说中的飞行法器,还是超越时代认知的科技?真相暂时是不得而知了,也许随着人类的探索和发展,终有一天我们最终能真正理解这些故事,而不仅仅当是做奇谈怪论吧。

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唐·吕洞宾

如果你喜欢看一些没用,却有意思的段子,敬请关注:野狐奇谈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的东南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与山东省莘县、冠县接壤,南与河南省的南乐县相连,西部、北部与本省的魏县、广平、馆陶毗邻。面积105298平方公里。境内一望平原沃野,漳河、卫河、马颊河像凌空而降的飘带,从县境南北穿过,将全县分割卫(河)东、卫(河)西、漳 (河)北三个大块。

  从先秦实行郡县制以来。大名县先后数次与魏县、元城县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现在 的大名县境,是历史上大名、元城两县的疆域。

  大名历史悠久,名闻遐迩。旧志载:“阳平(历史上曾为阳平郡),古名胜地,介齐、鲁、晋、赵间,控扼中原,襟喉南北”,“地大物众,密迩辇毂,声教先被”。春秋时期,初 属卫,后属晋,晋公子重耳曾出于五鹿(古地名,在今城东45里)。战国时期属魏,魏武侯以为别都,其公子元曾食邑于此。汉成帝时,以孝元皇后世居委粟里(大名古地名),家凡九侯五大司马,故曾以“贵乡”名之。为抵御契丹之南侵,宋太宗曾于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驻跸大名,真宗也于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御次于此,“铠甲于军中”,契丹主隆绪“知帝亲征,纵掠而去”。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寇准主持天雄军,称大名为京都开封的“北门锁钥”。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辽聚兵幽蓟,声言攻宋,仁宇纳吕夷简之议,升大名府为北京,以示抗辽决心。

  大名自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至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的1700年间,先后是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置阳平郡,北周为魏州;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田悦僭称魏王,改魏州为大名府。为京大名府,元为大名路,明、清为大名府,民国3年(1914年)建大名道,辖冀南47县。1928年改道为大名专区,辖13个县。1945年大名解放,一度将县城及郊区建市,不久废市并入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名“不乏、瑰琦、忠孝、廉节之俦”。历史上官于斯土者,如狄梁公仁杰,寇莱公准,韩魏公琦,文路公彦博,欧阳忠公修,苏侍郎辙等;乡贤有以死抗金的郭永,力排浮靡文风的柳开,人民喜爱的赋作家束皙,号称“殿上虎”的刘安世等。皆彪炳史册,为后人所称道。***建立后,则有郭隆真、冯品毅、平杰三、工从吾、赵纪彬、谢台臣、晁哲甫、解蕴山、李大磊等一大批革命家和***,或出生于大名,或执教、就读于大名,或工作于大名,为大名县人民作出过重大贡献,为全县人民所尊敬和称颂。

  回顾历史,瞻望未来,大名人民清醒地认识到:振兴大名的关键在经济,经济腾飞的途径在农业。发展农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其一,上地平旷,土质良好,宜农、宜林、宜牧;具有发展农业的广阔门路和前景。

  其二,经过多年努力,农田基本建设已有了较好的基础。全县水浇地面积已控制耕地面积的728%;农机、农艺水平已大大提高,“靠天收”的日子已成历史,人民群众已基本 掌握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其三,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了一支拥有农业科技知识的科技队伍;各种类型的科技承包、咨询、推广、服务活动已经展开。“科技就是生产力”,他们在大办农业中,已经和正在发挥着重大作用。

  其四,农业区划工作已经完成,农业开发正在发展。

  其五,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启迪下,人民群众已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开始向农工商相结合的商品经济发展。人民群众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必将由精神变物质,迸发出巨大的物质力量。

  有大名人民勤劳智慧。在前进的道路上,尽管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他们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只要认真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兴利除弊,扬长避 短,发挥优势,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新大名指日可待, 大名的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

  位置:大名县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位于东经114°58′32〃~115° 28′28〃,北纬36°05′05〃~36°30′05〃之间.京广铁路东侧,东与山东省冠县、莘县毗邻,南与河南省南乐县相连,西与魏县交界,西北与广平县为邻,北与馆陶县接壤.

  面积:东西长364公里,南北宽288公里.县治驻大名镇.北距省会石家庄247公里,西北距邯郸市73公里,西南距河南省安阳市92公里,南距河南省濮阳市75公里,东距山东省聊城市92公 里,东北距山东省临清市101公里.总面积为105298平方公里,耕地109901万亩.

  历史文化:今之大名县境包括历史上的大名、元城两县,及魏县的部分疆域。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元城县(今大名县),县境无考。前燕建熙元年(公元360年)从元城县分出贵乡建贵乡县,不久又并人元城县,当时县境四至无考。南北朝时期东魏孝静帝天平M年(公元535年)复置贵乡县,县境约包括现在的杨桥区大部万堤区及城关区的大部份乡村.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魏县及元城县俱废并人贵乡县。此时县境包括现在的魏县及大名县所辖乡村。 隋朝时复置魏县、元城县.此时大名县境形同东魏时。唐初废元城县人贵乡县,不久复置元城县,疆域同前,据明朝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大名府志载:大名县在府城南八里,东抵元城、西抵魏县南抵内黄、北抵元城,广七十里,袤六十里,大名这座古代名城,北方重镇,具有光荣的历史。文史资料相当丰富,也相当珍贵。这些史料对今天振兴大名都有深刻的现实的教益。

  大名的“二五八”是邯郸地区享有盛誉的传统风味食品。它以历史悠久、做工精细而著称。“二”即“二毛烧鸡”,原产于大名城内南大街一家烧鸡铺,创业于一八○九年前后。因主人浑名“二毛”,故俗称“二毛烧鸡”。“二毛烧鸡”从生鸡的挑选、料配制到烧煮火候,要求都极严格。这种烧鸡具有烂香,脱骨、味道丰厚鲜美、久放而不变质的特点。“五百居香肠”调料讲究,主要有桂肉、砂仁、花椒、石洛子等,具有味道鲜美,好吃不腻的特点。“八”即“郭烧八火烧”,

  创业于一八七六年,因主人浑名郭八,俗称“郭八火烧”。它配料比例严格,做工精细认真,具有皮酥、层多(一般在:二十四层左右)、味道鲜美等特点,深受顾客欢迎。一九六四年周总理视察邯郸曾亲口品尝过“郭八火烧”, 并同郭八后代亲切握手。

  “二毛烧鸡”、“五百居香肠”、“郭八火烧”,简称 是“二、五、八”是大名县传统的名贵食品,长期以来远近闻名,享有盛誉。

  在大名县境内古城废墟中心,双台村西南角起、在如今的大名东 北十五华里处躺卧着一座巨型古碑,它就是原唐朝的“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德政碑”,经北宋磨毁改刻的宋巍宗御制御题的《五礼记》碑。所以说它既是“唐碑”有是“宋碑”。不知何因何从何时开始,在民间称王强碑。

  碑很大,由碑座、碑身、碑帽三块巨石组成。

  碑座,圆柱体,已段裂为两段,高二点二米,周十一点三米,计重六十一吨多,估计原石块的重量,当在七十吨以上。

  碑身,长立方体,一段裂为四段,共长六点四五米,宽三点三米,厚一米,计重五十八吨多 ,估计原石块的重量,当在六十四吨以上。碑帽,长方体,已段裂为三段,长三点四米,宽三点二米,厚一点一米,计重三十三吨多,估计原石块的重量当在三十六吨以上。

  全碑立起高达四仗有奇。如此巨大碑石,在唐朝时代,大名一不靠石山,二无汽车、火车、起重机等条件,我们祖先能够从遥远的外地把它搬运到这里来,实在是一个绝大奇绩。我们的祖先是有高度智慧和超越能力的。这座古碑,反映着我们祖国的伟大光荣;反映着我们祖先的高度

  北京大名府的卢俊义、燕青人人皆知。所以,“大名”这个名字在全国闻名遐迩。

  自春秋以来,在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大名着块地方历来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春秋时有著名的“五鹿城”;唐代,有八十里“罗城”,后唐曾乘之为“东京”、“邺都”、“天雄”;至宋代更加兴盛,成为“陪都北京”。由此可知大名不止是县、府所在地,而且是不少朝代的郡、州、路、道的驻地,唐代曾辖黄河以北十八州,大则数十县,小则十几县。更为显耀者,曾三次作为国都,被誉为“畿辅八府之首”、“河北重镇”。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大名时曾赞叹:

  魏郡接燕赵

  美人夸芙蓉

  洪水流碧玉

  舟车日奔冲

  青楼夹两岸

  万室喧歌声

  山河嬗变,历史更迭。大名历史典册里,演义了不少历史名人和铁事。战国时代的孙膑射庞涓的马陵道;汉代的肖元皇后王政君与新朝帝王王莽族居贵乡城;晋代大文学家束皙开学馆;唐代名臣狄仁杰抗击契丹、田悦攒称“大名府”;宋代贤相寇准拒辽使;义士卢俊义义收燕青;明代孝洁皇后的传说等等。另外还有临济宗义玄大师的兴化寺、普照寺,周穆王之女等等一些名胜古是刹。这些人文名胜是大名的一笔丰厚的、脍炙人口的文化遗产。

  当代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经济以及其他事业的发展必须有文化为其先导。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想法。我们建立了这个网站!目的是把我们大名的信息告诉大家,也希望大家把你们的信息告诉我们啊!

  大名,人杰地灵。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大名人民一定会利用大名的物质文化资源,创造出一个当代的昌盛的新大名!

河北有哪些著名图书馆?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1

河北省图书馆

河北省图书馆是政府兴办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位于石家庄市东大街16号,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现馆舍始建于1983年,占地总面积为38254平方米,现有藏书146万册,年接待到馆读者100万人次,外借书刊50万册次;有各类阅览室12个,阅览座席1200个,文献外借处4个。

2

石家庄市图书馆

石家庄市图书馆成立于1950年,位于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18号,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目前馆藏图书141万册,其中普通图书约110万册,古籍约17万册,期刊1300种,报纸200余种,电子图书3200余种,电子期刊3400万条,视屏资源2000余部。建立了新乐、元氏、正定、新华区等14个分馆。

3

唐山市图书馆

唐山图书馆1956年筹建并由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位于唐山南湖生态城文化广场东南部,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图书馆藏书,不同年代、不同种类的图书共计78万册,阅览座席210个,设有舒适的阅览席位188个,报纸210种、期刊1050种,为读者提供24小时借阅服务,打破了图书馆服务的时间限制。

4

秦皇岛图书馆

秦皇岛图书馆是市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始建于1978年,是国家一级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曾荣获全国文明图书馆、全国读者喜爱的图书馆等光荣称号。图书馆现有藏书70万册。年订阅期刊1000余种,报纸120余种。

5

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位于邢台市钢铁北路789号,2018年4月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公布,邢台市图书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邢台市图书馆馆藏各类纸质文献467万余册,电子图书276万余册,设参考咨询部、典藏图书室、借阅室、阅览室、少儿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等。

6

邯郸市图书馆

邯郸市图书馆始建于50年代中期,现馆位于邯郸市人民东路399-2号,建筑面积为30463平方米,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50余万册(件),订阅报刊1300余种。特色馆藏资料有:部分清代古籍善本图书;影印本《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永乐大典》。

7

沧州市图书馆

沧州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新馆坐落于西部新城文化公园内,建筑面积31714平方米,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馆藏总量达到80余万册件,设有33个读者服务区,读者坐席2600个,日均可接待读者10000余人次。2013年被评定为地级一级图书馆,2018年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8

廊坊市图书馆

廊坊市图书馆始建于1994年3月,201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目前藏书81万余册,期刊1000余种,报纸150余种,重点藏书包括:《永乐大典》、《大百科全书》、《中国全史》、《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等。设有借阅厅、报纸阅览厅、期刊借阅厅、少儿图书借阅厅、视障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厅、特藏书库、基藏书库。

9

定州市图书馆

定州市图书馆于1998年正式开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馆内有藏书12万册,新投入使用的“电子书借阅机”,内置电子书3000余种、期刊100种。电子借阅机在支持阅读的同时,还能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140余万册在线图书、报纸、期刊、视频公开课等。

10

唐山市丰南区图书馆

唐山市丰南区图书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惠丰湖畔,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现有纸本藏书20多万册,其中有古籍图书4500多册。年增图书15000多册、报刊400多种。下设:少儿借阅部、文献借阅部、文化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报刊阅览部、惠丰展窗、丰南讲堂、文化沙龙、古籍室、地方文献室。

河北国家级公共图书馆名单

序号名称所在地区图书馆等级

河北省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石家庄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唐山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秦皇岛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邯郸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沧州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廊坊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定州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唐山市丰南区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行唐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大名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青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迁安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正定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临漳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张北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武安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元氏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滦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曲周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香河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乐亭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威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易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承德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泊头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邯郸市丛台区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鸡泽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石家庄市藁城区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蠡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承德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三河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辛集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大城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井陉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玉田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遵化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滦南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邯郸市永年区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晋州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霸州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宁晋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肃宁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石家庄矿区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围场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昌黎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滦平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唐山市曹妃甸区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1、博览园坐落于邯郸冀南新区,以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为核心展式内容,采用国际一流水准的高科技表现形式,利用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打造包含有11个高科技核心主题项目和多个户外动感项目群的大型主题园区。冀南新区位于邯郸市中心城区南部,是河北省政府继冀东曹妃甸新区、冀中渤海新区之后建设的第三个战略发展新区。

2、中华成语文化博览园是邯郸市政府与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携手,以弘扬邯郸成语文化为主题,结合世界领先的高科技展现形式建设的新一代主题公园。

3、  中国成语文化博览园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占地面积约1000亩。主要建设主题园和室外游乐项目,配套建设水体、绿化、景观、亮化、道路、桥梁等室外工程。

4、主题园主要包括春秋风云、成语大观、牛郎织女、黄粱一梦、龙行天下、九州神韵、女娲补天、千古风华等11个室内大型项目。

5、大型动感球幕影院,龙行天下,带领游客追随中华第一神龙,古食龙,探寻邯郸文明之源,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龙文化。艺术化呈现邯郸特有的梦文化,全息AL剧场黄粱一梦带领游客走进无声跌宕起伏的梦中人生,享受一场绚丽奇幻的视听盛宴。

6、其中大型无轨车游览项目成语大观,以邯郸经典的历史成语为创意主题,带领游客亲历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文姬归汉等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感悟底韵深厚的邯郸成语文化,开启一场精彩纷呈的成语文化之旅。

7、游客在主题园内可以体验到虚实结合、亦真亦幻、动感交互的梦幻场景,感受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水乳交融的独特魅力。这些项目的软硬件技术由深圳华强掌握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产业主题公园。

我无耻地从别处复制的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

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

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

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

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

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

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

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

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衣锦还乡

《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传》

庆远字文和,元景弟子也。……霸府建,为从事中郎。武帝受禅,

封重安侯,位散骑常侍,改封云杜侯。出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

饯於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忧矣。」始武帝为雍州

,庆远为别驾,谓曰:「昔羊公语刘弘,卿后当居吾处。今相观亦

复如是。」曾未十年,而庆远督府,谈者以为逾於魏咏之。

刘邦的四面楚歌更动摇了项羽的军心。将士痛哭。想当初,项羽为

了功秦而痛失了“先破咸阳者为王的良机”。再因“为人不忍”错

失在鸿门宴上杀刘邦的机会;后因“火烧阿房宫”后想“收其货宝

妇女而东”。当时,有智者建议他在秦地建都称王。而项羽面对秦

宫破残,又思欲东归,还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

之者。”此话一针见血的道出了项羽“衣锦还乡,荣祖耀宗”的观

念。俗话说得好:“好男儿志在四方”。项羽虽然具备中国古人的

传统思想,但他又胸怀“称帝”的大志,在他8年的浴血奋战中,始

终是个孤独的悲剧英雄。项羽一方面想当帝王,一方面也想当人人

羡慕的大英雄。并一心想在江东父老乡亲的面前扬名显威。这些都

成了他难成帝业的“拦路虎”。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

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

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

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

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

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