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为什么要点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1收藏

佛前为什么要点灯,第1张

  从小到大,去拜佛都会看到佛前点着灯,那时候小,一直想不明白是为什么。直到长大后才知道。为什么要点佛前灯?那是因为灯是光明与智慧的象征,在佛前点灯,可藉著佛的智慧光明,照破我们的无明,成就我们的智慧波罗蜜,而获无上功德。因而《无量寿经》说:“为世之灯明,乃人间最胜之福田。”《菩萨藏经》也说:“百千灯明,忏除悔罪。”这位伟大的母亲,灭掉了她的心头怒火,也令一个误入歧途的生命,迷途知返,得以新生。她的行为虽悖常情,但却具无上慈悲,她的良善和宽容,令人无比的感动。    然而,生而为人,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己意或被他人损害,于是自然会生气。这心头火就是佛教讲的嗔心。这种愤怒、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也是人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佛家讲: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宋代的张九成造访喜禅师时,喜禅师问∶“你来这里为何故?”张九成答∶“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喜禅师听了,就知他尚未悟道,故意试探说∶“缘何起得早,妻被别人眠?”    张九成一听禅师平白无故说自己老婆和别人睡觉,心中无明火起,气愤地说∶“无明真秃子,焉敢发此言?”喜禅师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轻轻一扑扇,炉内又起烟。”张九成听了,惭愧不已,更加诚笃地皈依佛门。    日本的山冈铁舟和尚也有类似的遭遇。    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为了表示自己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心、佛、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管将山冈打了一下,青年禅者大为恼怒,吼道∶“您打我干嘛?”独园反问∶“一切皆空,哪儿来的这么大脾气?”    生气、发怒、怨恨,这些都是由烦恼而引发的心头火,也就是嗔心之毒。当我们遇到了违背自己意愿或不顺心的事,就会生起憎恚,身心就不能平静,由此产生的忿、恨、恼、嫉、害等危害极大的情绪,由此而起的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人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佛遗教经》云:“当知嗔火,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又,寒山子有诗偈云:“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仔细想想,人在生气的时候,就好像乌云盖在心头,你愈想驱散它,愈驱之不走。其实,没人喜欢生气,但往往境界现前,却没办法不生气,而且是越想越气。由于众生习气不同,有人是沾火就著,有的看起来似乎不会生气,但心里却是暗自生闷气。不管怎样,这心头火,却是被这怒和怨,慢慢点燃,最后形成熊熊烈火,不管不顾,烧掉了所有的功德—亲情、爱情、友情;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福报善果。当然,人非圣贤,谁也不能时刻都保持良好状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修持,来慢慢调整自己,学会在大事临头时“忍耐”克制,故寒山子诗偈云:“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宋代高僧慈受禅师亦有《退步》诗:“万事无如退步人,摩头至踵自观身,只因吹灭心头火,不见从前肚里嗔。”这首诗的大意是,劝人在受到伤害或吃亏的时候,不要立刻就发火或心生报复,而是反观自身,想想这件事因何而起,自己有没有过错?如果发怒,之后会有什么结果?若不生气又会有什么结果?这样孰是孰非就很清楚,怒火也就慢慢消退,相互之间的矛盾,就不再那么尖锐了。一旦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现实,自然就可以找出化解矛盾的方法,一场可能发生的争吵或灾难,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晚清名将曾国藩,未求取功名前,去长沙读书。他的书桌就在窗前,后来有个叫展大宽的同学来了,因为来得晚,书桌只好安排在墙角。有一天,他突然冲著曾国藩大吼:“亮光都是从窗子照进来的,你凭什么遮挡别人?”曾国藩一声不响地把桌子挪开。但展大宽仍不满意,第二天,他趁曾国藩不在,竟把自己的书桌挪到窗前,把曾国藩的书桌移到墙角。曾国藩看了没说一句话,之后他就一直在墙角的位置读书。后来曾国藩考中了举人,展大宽又来寻衅。他气呼呼地说:“你读书的地方风水好,那本来是我的,结果让你给夺去了。”旁边的同学为曾国藩抱不平,问道:“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吆二喝三的,非要换过来的吗?”展大宽无理取闹的说:“所以呀,他才夺了我的好风水!”那同学说:“那好啊,你再搬回墙角吧,明年准能中举!”众人哄堂大笑。展大宽一脸狼狈,而曾国藩在旁,始终和颜悦色的听著,不置一词。    的确,曾国藩有大智,智在善忍!而他之后数十年的官场,纵横和名利双收,都证明了他能以过人胆识和高超的手腕,“忍小忿以就大谋”,化逆境为坦途,屡历艰险而屡屡成功。他的成功,最终归功于一个“忍”字,官场失意,忍忿;同僚排挤,忍气;战事溃败,忍辱;名利无收,忍欲;功高震主,忍嫉…,一个“忍”字,贯穿了曾国藩的一生,一个“忍”字,造就了曾国藩的辉煌。而他亦有这样的箴言流传后世:“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后人赞他是“每逢大事有静气”。正是这种静气让他的生命,有了一种安详的境界。安祥是一块智慧的美玉,它与豁达宽容结伴,同宁静慈悲为伍,以成熟丰富为内涵。一个人能有安祥的心态,便能从容地面对世间百态,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一任自然,这便是一种永恒。    在佛经里,“忍辱”的意涵很丰富。挫折、打击固然要忍,成功与欢乐也要忍;逆来受,顺来也要受。在逆境中忍辱负重、蹒跚前行,这个道理大家能接受;而在事事顺利、飞黄腾达的时候也要“忍辱”,恐怕就不容易理解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许多人在失意的时候还能刻苦自励,一旦春风得意,就放荡起来,得意忘形,言行举止失了分寸,灾难祸害很快就随之而至。    网上礼佛学佛的人都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也都明显感觉到心头火生起的时候,身心的迅速变化,既然如此,就应当适时转换自己的心态,调整情绪,作深呼吸,安静下来,从种种问题中,找出对治方法,并以偿报和悲心来对待人和事,如此嗔心就生不起来了。寂天菩萨有首偈颂:“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若己不济事,反失诸善行。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是啊,狂怒和暴喜,都不能让我们获得祥和的心,那不如平心静气地来看世间。

佛陀在经典中说:“供灯的功德不可思议,全部是佛的境界,唯有佛陀才能了知,不要说凡夫难以思惟,就是任何声闻、缘觉、天龙八部、智者都没有办法知道。若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乃至没有受过戒的人所供的灯,即使如闪电般迅速灭了,灭的原因或是灯芯不行,或是灯油不足,或是风太大了,但这种功德,任何声闻、缘觉、天龙八部、智者都无法了知,唯有佛陀的智慧才能了知。”

《譬喻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惟卫佛涅盘以后,有个盗贼到寺院里准备偷三宝物。当时他看不清要偷什么,发现佛前的灯就要灭了,他就用箭去把灯芯挑正,使佛前的灯恢复光明。当灯光亮起来,当他忽然抬头看到灯光照亮的佛像的容颜是如此的庄严、恬静与慈悲,刹那间,他的心中也明光一闪,顿时心中生起一念的忏悔:“别人都拿财物来这里供养,而我却来偷!”他当即发愿今后不再偷盗,革心向善。以此一念清净,他九十劫的罪障逐渐消除,福德不断增大,到释迦佛应化在世时,他当时发的愿力成熟了,证得了圣果。他就是“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

在《大藏经》中,对供灯的功德介绍得很详细,有部经叫《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里面宣讲了供灯的十种功德:

一、照世如灯。供灯者生生世世如同世间的明灯,转生为人也是人中之王,智慧的光明能照亮整个世界。

二、肉眼不坏。供灯者肉眼非常明亮,不会变成盲人,也不会成近视眼。有些人眼睛看不清楚,需要戴度数很高的眼镜,一层一层的,这说明以前没有供过灯,这辈子应该好好供。开玩笑!但确实有这个功德。

三、得于天眼。供灯者将来会获得五眼中的天眼。

四、善恶智能。能辨别善法和恶法,懂得一切因果取舍。现在世间上许多人极为盲目,不知善恶取舍,而供灯者的智慧超越其他人。

五、灭除大暗。具有超胜的智慧,能灭除自他相续中的一切愚痴黑暗。

六、得智能明。自己的智慧超群众人,不受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辨别取舍的能力。

七、不在暗处。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在邪见或者黑暗的地方,住于光明的殊胜之地。

八、具大福报。转生为具有大福报的众生。世间人认为大福报就是有钱、有地位、有轿车、有房屋、有人民币或者有美金。其实我认为真正有福报的人,终生不会造罪业,具有修持善法的机会。没钱不一定是福报浅薄,一个人即生中遇到佛法,行持佛法的机会圆满,就是有大福德的人。

九、命终生天。命终后不会堕入恶趣,而会转生天界。其他经典中也说,长期供灯的人不会生于恶趣,而是上生天趣,即使投生人间,也生于高贵种族的家庭中,生生世世不会转生到邪见者的家庭中。

十、速证涅槃。很快的时间中能证得圣者的果位。

此经所介绍的十种功德,大家应该要记住,如果以信心来供灯,功德决定会得到的。佛堂上供奉着佛像、经书和佛塔,大家有能力的话,应该尽量不间断地供水、供灯。在供灯的过程中,发心非常重要,一定要想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

《贤愚经贫女难陀品》中讲过这样一个公案:佛陀在舍卫国时,国中有个女人叫难陀,她生活贫穷,依靠流浪乞讨为生。因常常看到波斯匿王等王公贵戚在佛面前供养,她就想:"我前世没有积累资粮,以致今生贫穷卑贱,现在遇到如此广大的福田,一定要种下福德。"于是她四处乞讨,终于化到一枚钱。拿着这枚钱去买油做灯时,卖油人说根本不够,但是出于同情,就给了她两倍的油,刚好够做一盏灯。贫女非常高兴,把油灯放在佛陀面前的众灯之中,默默发誓:"我是个很贫穷的人,只能用此小灯供养佛陀。愿以此功德,让我来世得到智慧的明灯,灭除一切众生的愚昧黑暗。"发誓之后,她便顶礼而去。第二天,所有供灯全部熄灭,唯独她这盏灯依然明亮,灯油、灯芯毫无减损,如同新点的一样。目犍连去收拾灯具时,想把它灭掉,等晚上佛讲经时再供,但以各种神通也没办法熄灭。(大家都知道,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他的神通并不是像现在的魔术师或能力大一点的人,他用小指来撼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也一点问题都没有。但这么大的神通都无法熄灭这盏灯。)佛陀告诉他:"你们声闻弟子的神通,根本不能灭掉发大乘菩提心之人的灯。"并授记贫女未来成佛。这盏灯在印度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举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争相做灯供佛,历时七天七夜。以此因缘,佛陀宣讲了自己前世当牟尼王女的整个经历。所以,供灯时发菩提心是很重要的。

供灯的功德如此殊胜,那么怎样如理如法地来供灯呢买的话,供酥油灯的功德大。假如你实在很懒惰,也应该供一些莲花灯。

最重要的灯是智慧明灯。在供灯时,发心非常重要,并精诚地观想所供的灯火遣除了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纵然你仅仅供一盏灯,你要观想无量无数盏灯,遍满于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灯,百千万佛刹中每尊佛前有一亿个灯盏,每盏灯又高又大又亮。可念点灯偈:“燃起佛前灯,灭除心头火,愿此大智慧,照破众无明。”

光明和温暖皆是佛陀的恩赐,从今天起,开始在佛前供灯。我愿是佛前的一盏灯,我愿是您心里的亮。

以清净心摄持的供灯功德非常大。你们方便的时候,应该多看一下《佛说施灯功德经》,这里面讲了很多功德,供一盏灯的功德都难以描述,不要说供十盏灯或者百千万盏灯了。所以希望你们应该发心,尽量在自己的佛堂上供灯。假如实在很懒惰,也应该供一些莲花灯等,这样也会有功德。但不如供酥油灯的功德大。

供灯的注意事项:

1、供灯的话应该长明,即使无人看守也是一样,我们是佛子,所以给三宝供灯,是一件大好事,不会出什么问题的。可是如果有此因果的话,不要说个人家没人看守,即使是在寺庙中,也会引发火灾,这是因果显现,循环定律,是无法逃避的,但若无此因果,则什么问题都不会有,安全得很,不必担心,请师兄细想是否如此。

2、油灯一旦燃尽,一定要马上撤下来,并且擦拭干净,重新添油供于佛前或者是将其放起来,切不可以空灯供于佛前,不要说灯,任何器物都不能空置佛前,这对我们自身的福报大为不利。

3、一般尽量不要掐断灯的燃烧,可是如果实在不方便的话,也可以这么做,

但最好不要用嘴吹,以镊子掐灭或者是扣灭。但无论怎么说,这么做不是很如法。

愿佛法的慧灯遣除世间的一切黑暗,每个众生都能获得智慧的明灯!

——若本文对您的内心有所触动,恳请随喜转发,这样可以让更多人受益,可能很多人会因为您而改变!

1和佛有关的古诗

《谒》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谒》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 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 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 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 法。”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

神秀的这首诗代表了小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身是菩提树,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要象菩提树一样,保持端正的体态,不断修持精进。

心如明镜台,是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明镜台,如果灰尘粘染则不明澈。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字面意思为明镜台要不停地擦拭,才不会沾染上灰尘。意思是说我们要不断地勤修,保持心境的平和,才能恢复本心得悟正果。

该诗前两句是讲的身心方面的修行,后两句是修行的结果,明心见性。小乘佛教注重的是自身的苦修实证,见性成佛。小乘的思想是本心即佛。这些在神秀的诗中都体现出来。

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突显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菩提本来是指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就是否定了菩提树的有形实质。明镜亦非台,同样也是否定明镜台的有形实质。这两句是说,菩提就在你的心中,明镜也只是你的心。菩提树也好,明镜台也好,本来都是空。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意思是说,既然本来一切事物都是空,那么沾染尘埃又从何说起呢?尘埃也是空啊!这首诗的意境就在于空得彻底,一切事物都是空,就连小乘的本心、本性也是空。

这两首诗已成为佛教历史的一段佳话。大家普遍都认为慧能的诗悟性更高,境界更深。从境界上讲感觉是这样,但是慧能的诗给人的感觉太空了,空得让人摸不着边际。而神秀的诗体现真修实悟,给人更脚踏实地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之处。

2关于佛祖的诗句

赠琴僧

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

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 --雪窦重显

送僧之金陵

胜游生末迹,杳自狎时群。卷衲消寒木,扬帆寄断云。

曙瓶花外汲,午磬浪边闻。别后石城月,依依远共分。 --雪窦重显

·送宝月禅者之天台

春风吹断海山云,别夜寥寥绝四邻,

月在石桥更无月,不知谁是月边人。 --雪窦重显

忘惶

方春不觉来朱夏,秋色蝉鸣翠影斜。

夜来风急柴扉破,满地霜铺落叶花。 --投子义青

颂投子答月圆未圆

圆缺曾伸问老翁,石龟衔子引清风。

咋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 --投子义青

白云与我最相知

白云与我最相知,我住山时它亦随,

侵早和风辞嶂外,晚来依旧护柴扉。 --湛然圆成

雪里梅花初放

雪里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飞来,

正对寒灯独坐,忽将鼻孔冲开。 --憨山德清

半窗松影半窗月

半窗松影半窗月,一个蒲团一个僧,

盘膝坐来中夜后,飞蛾扑灭佛前灯。 --石屋清珙

憨山德清

底事分明在已弓,不须向外问穷通。

但能角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颂平常心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

寒 山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常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好鸟关关知我意

午窗定起书沉沉,触目虚拟一片心,

好鸟关关知我意,尽情啼破绿杨阴。 --大歇仲谦

行看流水坐看云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了庵清欲

山 居

林麓结茅屋,澹然称所居。松风惊破梦,涧水静涵虚。

春老花犹媚,秋残叶未疏。良宵无限意,东岭月初生。 --丹霞子淳

统一

聂鲁达(智利)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朵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

五祖的佛谒

身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

时时勤扫佛,何处惹尘埃

六祖的佛谒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过崆峒山

凿破云根一径通。禅栖远在碧霞中。岩穿雪窍千峰冷。月到禅心五蕴空。

顽石封烟还太古。斜阳入雨洒崆峒。山僧不记人间事。闻说广成有道风。

五台山

名山胜概自天开。一万菩萨住五台。积雪千年僧入定。祥云一朵□初回。

奇哉金色清凉界。乐也曼殊智慧才。前后三三是多少。喜师行脚不徒来。

夜泊洱海

数年不作海天游。今夕乘风一泛舟。似箭灵槎穿巨浪。如霜皓月映高秋。

钟鸣断续隋唐寺。渔唱沧浪芦荻洲。欲问前朝争战事。恐惊波底老龙愁。

寄妙岩同参

岁使人归说大名。始知驻锡在杭城。廿年契阔音书杳。两地想思感概增。

禅友同参皆老大。离群索处费经营。何时再集东林寺。重把诗文仔细评。

梅开在冬至后一日

天道循环岂数哉。一阳初复透三才。梅花早布人间信。葭管时飞琴上灰。

按候应知阴已往。占云可决泰将来。这般默露天心处。独有禅翁预解怀

厦门虎溪与会泉上人夜话

溪连海气逼虚空。一道悬崖小路通。山色重重图画里。人家隐隐雾烟中。

鹭江水静月铺白。雪岭枫高霜染红。更感会公多雅意。烹茶相对话无穷。

3关于灯的唯美诗句

约克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

孤灯寒照雨,愧君相见频 (司空曙)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钱起)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白居易)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归(白居易)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糙射覆蜡灯红。(李商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斜拨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4关于灯的唯美诗句,有哪些美丽的灯火

1、埋下一座城,关了所有灯。

2、人生是无止境的旅途,我们没停下自己的脚步,已经忘了身在何处。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自己的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知足,我们都在梦中解脱清醒的苦,流浪在灯火阑珊处。

3、回望灯如旧,浅握双手。

4、夜微凉,灯微暗,暧昧散尽,笙歌婉转。

5、愿梦想是大地之灯,祝福是最长的河。

6、这灯火通明的盛世,不知哪一日就要与我们话别。

7、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8、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9、岁月从来不是白白过去的,总会有那样的时刻让你无法摆脱忧伤,就像诗人所说的那样,所有的灯都黯了,所有的角色还给面具。不过,回过头的时候,还是会发现最想要的就在自己的身后。

10、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这就是我想要的最好生活。岁月无痕,流年沧桑。在岁月的长河里,人需要的是一盏灯塔,引你前行,以免在原地徘徊,走过了,就懂得了。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精彩的比赛,所以,再苦,也学会坚持;再烦,也别忘记微笑。

11、其实很多时候,人无法改变命运,就像路边的花灯一样力量薄弱,只能无奈地被流水推着走,流到哪儿是哪儿。与其难过,不如顺其自然,静观两岸风光。

12、我恨生前未积缘,古佛青灯度流年。

13、宫灯夜明昙华正盛,共饮逍遥一世悠然。

14、花开本无岸,魂落忘川犹在川。醉里不知烟波浩,梦中依稀灯火寒。花叶千年不相见,缘尽缘生舞翩迁,花不解语花颔首,佛渡我心佛空叹。

15、离别时一定要像以往那样离开教室,关灯关窗,顺路买根冰棍,假装成还会再见的样子。

5与佛有关的诗词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诗)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诗)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诗)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

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端禅师诗)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诗)30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众星诗)31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王梵志禅诗)32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

(牛仙客沼寺诗)33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梅花尼嗅梅诗)34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

(司空图牛头诗)35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

(守端蝇子透窗诗)36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

无去无来不生灭。(拾得诗)37自笑老夫筯力败,偏恋松岩爱独游。

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拾得自笑诗)38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

白云本自无遗迹,飞落断崖深更深。(草堂清禅师诗)39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德诚船居寓意诗)40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玝。

明时不用论公道,自在闲人正眼看。(圆通仙禅师诗)41玉在池中莲出水,污染不能绝方比。

大家如是苦承当,洞庭一夜秋风起。(佛印玄禅师诗)42七百僧中选一人,本来无物便相亲。

夜传衣钵曹溪去,铁树开花二月春。(草堂清禅师诗)43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诗)44卢陵米价逐年新,道听虚传未必真。

大意不须歧路问,高低宜见本来人。(黄龙慧面禅师诗)45荷衣松食住深云,盖是当年错见人。

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楚云南禅师诗)46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占语暗投。

坏却少林穷活计,橹声摇月过沧洲。(萝庐禅师诗)47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

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石屋山居诗)48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石屋山居诗)49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浑人意,庵前潭影落疏钟。(曼殊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诗)50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鸟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孙觌枫桥三绝诗)51残年不复徙他帮,长与两禅同夜釭。

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陈与义与智老天经夜坐诗)52云痕变灭一兴亡,铃语沉沉碣草荒。

立马城阴高处望,塔尖留得古斜。

道家供灯和佛前供灯区别如下:

1、佛前点灯代表着像神明求得光明,求智慧,大多数佛前供灯都是油灯,蜡烛,寓意着愿意用牺牲自己来照耀别人。

2、灯是光明、智慧的象征,能点亮世间黑暗的每一角落,让那些迷失自我的人找到回家的路,在佛门中是非常重要的物品,一盏灯,代表着一丝福德,在佛前点灯,功德无量。

3、灯供,乃是道教重要的供养方式之一,道家中的灯,不仅神照万里,行道礼诵,灯烛为急,续明破暗,且上映九玄诸天福堂,下通九幽无极地狱。

青灯,从化学的角度来说,以前的灯使用灯油,一般都是植物油,因为佛寺不杀生,不用动物油。灯光一般为**。这个主要是纳离子的焰色反应。

同时,植物油为碳氢氧化合物,由于燃烧不完全,产生一氧化碳(CO),CO燃烧的火焰颜色是蓝色。

蓝色和**配成青色。

所以,油灯火焰的颜色是内黄,外蓝,中间发绿发青。

当灯光很小的时候,青色比较明显,所以一般都说“青灯如豆”。

这就是“青灯”的来历。

“供灯”,就是点燃佛前灯,灯为佛教的六种供品之一,灯代表光明和智慧,意即提醒世人要追求智慧,以去除愚痴。以灯供佛,隐含着以灯破暗、象征以智能除惑的深义。例如莲花灯,莲花是佛教中的圣物,系供养佛陀所用,即为佛所坐之华台,《除盖障菩萨所问经》记载: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妙香广布,令见者喜悦、吉祥,故以莲花比喻菩萨所修之十善法,莲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据说释加迦牟尼佛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佛教中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 呢 叭 弥 吽中,其中叭 弥的意思便是莲花。

一灯祛除千年暗,一灯照明人生路

点亮佛前灯,照破众无名

人在病痛中,关怀就是一盏温暖的灯;人在落魄时,鼓励就是一盏慰藉的灯;人在糊涂时,指正即是拨开迷雾的光;人在忘形时,忠告即是趋吉避祸的光;佛说,供灯有无量功德。若是我们都肯点燃心中这盏爱的明灯,必定化戾气为祥和,世间净是明媚温暖。

佛前点灯,点的是心灯,祛除的是黑暗,照明的是人生!点亮佛灯能帮助众生消除愚痴,灭却违缘,增长福报与智慧,增强与诸菩萨感应!能获得十方诸佛随身庇佑!

文殊圣诞 诸佛显圣

为人父母的你若能

亲手为孩子点亮一盏明灯

愿孩子能得文殊菩萨随身庇佑

从此辩才无数,和顺吉祥

违缘尽消,孝顺聪慧,成就人中龙凤

佛前点亮一盏平安吉祥灯

佛前点一盏平安灯

佛灯永亮 健康相随

消灾驱邪 远难避灾

佛前点亮一盏福慧双全灯

佛前点一盏福慧灯

福慧双增 功名稳妥 聪明智慧

消除愚痴 福德智慧

佛前点亮一盏喜结良缘灯

点亮良缘灯

佛光照耀 加持圆满

喜结良缘 龙凤呈祥

与佛结缘 生生世世

我在菩萨面前点燃一盏小小的莲花灯

为亲人朋友点亮前进的心灯

我在菩萨面前点燃一盏小小的莲花灯

照亮人世间的无明

点亮了那盏菩萨面前的青灯。

一缕细小而沉重的火苗在微风中缓缓摇曳,

带着我的祝愿,向仁慈的菩萨传递着大爱的无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