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拙文言文阅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1收藏

李若拙文言文阅读,第1张

1 《与是仲明书》文言文全文是什么意思

原文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译文李觉,字仲明,本是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因通晓《九经》被举荐,开始做官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任期将满,建州百姓请求让他留下,皇上下诏书褒奖他,晋升做左赞善大夫,掌管泗州,转任秘书丞。宋太宗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下令让孔维和李觉校定。朝廷的军队出征燕、蓟,命令李觉布置将京东各州粮草运往幽州。孔维推荐李觉,认为他有学问,李觉升迁为《礼记》博士,赏赐绯袍鱼袋(五品官职)。

雍熙三年,和右补阙李若拙一同出使交州,黎桓对他说:“这地方山川艰险,中原的人忽然到这里,难道不疲倦吗?”李觉说:“我们的国家疆土有万里之广,郡县有四百个,土地有平坦的,也有险峻的,这样的地方哪里值得说呀!”黎桓不说话,神色沮丧。李觉出使回来,很久之后晋升为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天,刚让学官讲学,李觉首先参与。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李觉说:“您高高在上,我怎么敢就登上讲说之位呢。” 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李觉于是讲述天地感应相通、君臣相合的要旨,皇上非常高兴,特意赏赐他百匹布帛。

不久李觉进献论时务的对策,皇上对他十分嘉奖。这年冬天,凭主管官员的身份在史馆当值。右正言王禹偁进言说:“李觉只是能通晓经书,不应当就这样担任史官职务。”李觉模仿韩愈的《毛颖传》写了一篇《竹颖传》来献给皇上,宋太宗赞许他,因此搁置了王禹偁的奏章。淳化初年,皇上因为经书的版本被田敏擅自删去了许多字,任命李觉和孔维详细校定。淳化二年,详细校定的《春秋正义》完成了,改任水部员外郎、做国子监判官。淳化四年,升任司门员外郎,遭受疾病。请假期满,皇上下诏不断绝他的俸禄,直到去世。

李觉多次上书谈论时务,阐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件大事,宋太宗赞许他写得详细齐备,让人把奏章送交史馆。李觉的性格刚强坚毅、聪慧敏锐,曾经和秘阁校理吴淑等人一同考开封府的秋赋举人,谈及雉兔首足的计算方法,李觉说:“这个方法太繁琐,我能使计算变得简易。”等到完成,果然精巧简便了。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

2 宋史:李若拙传原文及翻译

宋代文学。

宋史

原文: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四年,复旧官。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时诸王出阁,若拙献颂称旨,召见,赐绯鱼,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又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先是,黎桓制度逾僭。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注是桓听命,拜诏尽恭。燕飨日,以奇货异物列于前,若拙一不留眄。取先陷蛮使邓君辩以归,礼币外,不受其私觌。使还,上谓其不辱命。迁起居舍人,充盐铁判官。淳化二年,出为两浙转运使。契丹寇边,改职方员外郎,徙河北路,赐金紫。五年,直昭文馆,迁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若拙质状魁伟,尚气有干才,然临事太缓。宰相以为言,罢使知泾州。至道二年,黎桓复侵南鄙,又诏若拙充使,至,则桓复禀命。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咸平初,同知贡举,被疾,改右谏议大夫。车驾北巡,判留司御史台。明年,使河朔按边事,知升、贝二州。四年,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史·李若拙传》)

注繇:读yóu,古同“由”,从,自。

3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4 李文定报德文言文阅读答案

(二十二) 李文定报德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友谊。②周恤:照顾,接济。③周旋:交往,交际。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④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⑤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公挟贵忘旧 ( )

(2)极不敢忘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5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6 文言文扩展阅读《曳尾涂中》的答案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7 文言文阅读徐度,字孝节的答案

译文可供参考:

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世代在京师居住。年轻时洒脱自在,不拘泥于小节。长大后,身材魁伟,喜欢喝酒、赌博,经常派小仆役和职业卑贱的人闹事。梁朝始兴内史萧介去到郡上,徐度跟着他,率领士兵,征讨各处山洞,因骁勇闻名。高祖征讨交阝止,用厚礼征召他,徐度于是归顺高祖。

侯景之乱时,高祖攻克平定广州,平定蔡路养,打败李迁仕,计划大多出自徐度之手。徐度又统率士兵,每次打仗都立有战功。回到白茅湾,梁元帝任命他为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侯景被平定后,追录前后的战功,晋升为通直散骑常侍,封为广德县侯,食邑五百户。后又迁任散骑常侍。

高祖镇守朱方时,徐度任信武将军、兰陵太守。高祖派衡阳献王去荆州,徐度率领所部人马跟随前往。江陵陷落,徐度抄小路东归。高祖平定王僧辩时,徐度和侯安都为水军。绍泰元年(555),高祖向东讨伐杜龛,侍奉敬帝驾临京口,由徐度总管宫中警卫,并且主持留守事务。

徐嗣徽、任约等前来进犯,高祖和敬帝回到京都。当时敌人已占据石头城,市廛居民,却都在南去的路上,离朝廷很远,担心被敌人追击,于是派徐度率军镇守于冶城寺,筑垒阻断敌人。敌军全部出动,大举进攻,未能攻克。高祖不久又援救徐度,大败任约等。翌年,徐嗣徽等人带引北齐军渡江,徐度随大军在北郊坛打败敌人。按照功劳授职为信威将军、郢州刺史,兼任吴兴太守。不久迁任镇右将军、领军将军、南徐州沿江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送给他一部鼓吹。

周文育、侯安都等向西讨伐王琳,战败,被王琳囚禁,于是以徐度为前军都督,在南陵镇守。世祖继位,迁任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为公。尚未行礼授职,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郡太守。天嘉元年(560),增加食邑一千户。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将军。出任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信安、晋安、建安九郡诸军事,镇东将军,会稽太守。尚未到任,太尉侯调在湘州去世,于是由徐度代替侯调任湘州、沅州、武州、巴州、郢州、桂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大将军,仪同、鼓吹等不变。

世祖驾崩,徐度事先受遗诏,带武装士兵五十人进入皇宫禁地。废帝即位,晋升为司空。华皎占据湘州反叛,带引北周军队下到沌口。和王朝军队对峙,于是晋升徐度为使持节、车骑将军,统率步军,从安成郡经岭路去到湘东,袭击湘州,俘获敌人留在湘州的全部家小而归。光大二年(568),去世,时年六十岁。追任太尉,送给班剑二十人,谥号忠肃。太建四年,诏令配享高祖庙庭。其子徐敬成袭封。

1 文言文阅读宋史荆罕儒传

《宋史·荆罕儒传》原文及译文——翻译1、原文:荆罕儒,冀州信都人。

父基,王屋令。罕儒少无赖,与赵凤、张辇为群盗。

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汉初,改山南东道行军司马。周广顺初,为率府率,奉朝请,贫不能振。

显德初,世宗战高平,戮不用命者,因求骁勇士。通事舍人李延杰以罕儒闻,即召赴行在,命为招收都指挥使。

会征太原,命罕儒率步卒三千先入敌境。罕儒令人负束刍径趋太原城,焚其东门。

擢为控鹤弩手、大剑直都指挥使。从平淮南,领光州刺史,改泰州,为下蔡守御都指挥使兼舒、蕲二州招安巡检使。

四年,泰州初下,真拜刺史兼海陵、盐城两监屯田使。明年三月,世宗幸泰州,以罕儒为团练使,赐金带、银器、鞍勒马。

六年春,军吏耆艾诣阙请留,恭帝诏褒之。建隆初,升郑州防御,以罕儒为使,改晋州兵马钤辖。

罕儒恃勇轻敌,尝率骑深入晋境,人多闭壁不出,虏获甚众。是年冬,复领千余骑抵汾州城下,焚其草市,案兵以退。

夕次京土原,刘钧遣大将郝贵超领万余众袭罕儒,黎明及之。罕儒遣都监、毡毯副使阎彦进分兵以御贵超。

罕儒锦袍裹甲据胡床享士,方割羊臂臑以啖,闻彦进小却,即上马麾兵径犯贼锋。并人攒戈舂之,罕儒犹格斗,手杀十数人,遂遇害。

刘钧素畏罕儒之勇,常欲生致,及闻其死,求杀罕儒者戮之。太祖痛惜不已,擢其子守勋为西京武德副使。

因索京土原之不效命者,黜慈州团练使王继勋为率府率,阎彦进为殿直,斩其部下龙捷指挥使石进德等二十九人。罕儒轻财好施。

在泰州,有煮海之利,岁入钜万,诏听十收其八,用犹不足。家财入有籍,出不问其数。

有供奉官张奉珪使泰州,自言后唐张承业之子。罕儒曰:「我生平闻张特进名,幸而识其子。

」厚加礼待,遗钱五十万,米千斛。罕儒虽不知书,好礼接儒士。

进士赵保雍登科覆落,客游海陵。罕儒问其所欲,保雍以将归京师,且言缘江榷务以丝易茗有厚利。

罕儒立召主藏奴,令籍藏中丝,得四千余两,尽以与之。然好勇善战,不顾胜负。

常欲削平太原,志未果而及于败,人皆惜之。罕儒兄延福。

延福孙嗣。《宋史·荆罕儒传》原文及译文——翻译2、译文:荆罕儒,翼州信都人。

父亲荆基,官任王屋令。荆罕儒年青时不修德行,和赵凤、张辇一起做盗匪。

后晋天福年间,他们相伴来到范阳,投靠燕王赵延寿,掌管赵延寿的亲兵。开运末年,刘延寿随契丹国君耶律德光攻入汴州,暂时任命荆罕儒为密州刺史。

后汉初年,改任山南东道行军司马。后周广顺初年,官任率府率,可以参加朝会,生活却穷困难当。

显德初年,后周世宗皇帝大战于高平,杀了不听命令的将领,就寻求骁勇善战的人。通事舍人李延杰推荐了荆罕儒,世宗皇帝使召荆罕儒赶来相见,任命他为招收都指挥使。

会战太原时,世宗命荆罕儒率领三千步兵先进入敌境。罕儒下令士兵背负物资走小路急攻太原,焚毁太原东门。

因战功被提升为控鹤弩手、大剑直都指挥使。承受世宗平定淮南,被任命为光州刺史,后又改任泰州刺史,又任下蔡守御都指挥使,兼任舒、蕲二州招安巡检史。

显德四年,泰州刚被攻下,荆罕儒真正官拜泰州刺史,兼任海陵、盐城两监屯田使。第二年三月,世宗驾临泰州,任命荆世罕为团练使,赐下金带、银器、鞍勒马匹。

显德六年春,军吏长者拜见皇帝请求让荆罕儒留任泰州,后周恭帝下诏表彰他。北宋建隆初年,荆罕儒升任郑州防御,以荆罕儒为防御使,又改任晋州兵马钤辖。

荆罕儒自恃勇武过人轻视敌人,曾经率骑兵深入后晋境内,敌人大多闭城不出,荆罕儒率部掠获很多。这年冬天,荆罕儒又带着一千多骑兵抵达汾州城下,焚毁晋军草场,领军扬长而去。

傍晚时荆罕儒率军在京土原扎营,刘钧派大将郝贵超带领一万多兵马来攻打荆罕儒,黎明时到了京土原。荆罕儒派都监、毡毯副使阎彦进分兵抵挡郝贵超。

荆罕儒身着锦袍披盔甲坐在胡床上鼓舞士气,正割着羊腿大吃,听说阎彦进所部稍有退却,立即上马率兵径直攻向敌军。多名敌军一起拿弋攒击他,荆罕儒仍然力战不休,亲手杀死十几人,就这样遇害了。

刘钧一直害怕荆罕儒的勇武,一直想活捉他,等到听说荆罕儒的死讯,就找出杀死荆罕儒的人,把他们杀掉了。宋太祖为荆罕儒的死痛惜不已,提拔他的儿子荆守勋为西京武德副使。

就追索京土原之战上不拼命作战的人,贬慈州团练使王继勋为率府率,阎彦进为殿直,斩杀荆罕儒部下龙捷指挥使石敬德等二十九人。荆罕儒轻财物好施助于人。

在泰州时,有海盐收益,年收入惊人,皇帝恩准他收八成的盐税,仍然不够他用。家中财货收入有记录,用出去的却不计数目。

曾经有供奉官张奉珪出使泰州,自己说是后唐张际业的儿子。荆罕儒说:“我一生只听说张特进的大名,终于有幸认识了他的儿子。”

优厚地款待他,送他五十万钱,一千斛大米。荆罕儒不识字,却喜欢礼遇儒士。

进士赵保雍科考落榜,游经海陵。荆罕儒问他的打算,赵保雍告诉打算回京城去,还说缘江榷务(官署名)中用丝绸换茶叶有丰厚利润。

荆罕儒立马召来管仓库的仆人,叫他打点仓库中丝绸,有四千多两,。

2 文言文阅读 宋史·何继筠传

荆罕儒,冀州信都人。

父基,王屋令。罕儒少无赖,与赵凤、张辇为群盗。

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汉初,改山南东道行军司马。周广顺初,为率府率,奉朝请,贫不能振。

显德初,世宗战高平,戮不用命者,因求骁勇士。通事舍人李延杰以罕儒闻,即召赴行在,命为招收都指挥使。

会征太原,命罕儒率步卒三千先入敌境。罕儒令人负束刍径趋太原城,焚其东门。

擢为控鹤弩手、大剑直都指挥使。从平淮南,领光州刺史,改泰州,为下蔡守御都指挥使兼舒、蕲二州招安巡检使。

四年,泰州初下,真拜刺史兼海陵、盐城两监屯田使。明年三月,世宗幸泰州,以罕儒为团练使,赐金带、银器、鞍勒马。

六年春,军吏耆艾诣阙请留,恭帝诏褒之。建隆初,升郑州防御,以罕儒为使,改晋州兵马钤辖。

罕儒恃勇轻敌,尝率骑深入晋境,人多闭壁不出,虏获甚众。是年冬,复领千余骑抵汾州城下,焚其草市,案兵以退。

夕次京土原,刘钧遣大将郝贵超领万余众袭罕儒,黎明及之。罕儒遣都监、毡毯副使阎彦进分兵以御贵超。

罕儒锦袍裹甲据胡床享士,方割羊臂臑以啖,闻彦进小却,即上马麾兵径犯贼锋。并人攒戈舂之,罕儒犹格斗,手杀十数人,遂遇害。

刘钧素畏罕儒之勇,常欲生致,及闻其死,求杀罕儒者戮之。太祖痛惜不已,擢其子守勋为西京武德副使。

因索京土原之不效命者,黜慈州团练使王继勋为率府率,阎彦进为殿直,斩其部下龙捷指挥使石进德等二十九人。罕儒轻财好施。

在泰州,有煮海之利,岁入钜万,诏听十收其八,用犹不足。家财入有籍,出不问其数。

有供奉官张奉珪使泰州,自言后唐张承业之子。罕儒曰:「我生平闻张特进名,幸而识其子。

」厚加礼待,遗钱五十万,米千斛。

3 《杨廷璋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不从,令媒氏传言恐逼,姊以告廷璋。

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

周祖从汉祖镇太原,廷璋屡省其姊,周祖爱其纯谨。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

及出讨三叛,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即位,追册廷璋姊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拜。

世宗自澶渊还京,言廷璋有干材,迁客省使。 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廷璋往代之。

将行,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载路。

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世宗立,拜左骁卫大将军,充宣徽北院使。

征刘崇,以为建雄军节度。在镇数年,颇有惠爱。

前后率兵入太原境,拔仁义、高壁等砦,获刺史、军校数十人,俘其民数千户,获兵器羊马数万计。并人弃沁州二百里,退保新城,廷璋遂置保安、兴同、白壁等十余砦。

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监军李谦溥领州事。谦溥至,并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

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奄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乃募敢死士百余人,许以重赏,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

既至,即衔枚夜击,城中鼓噪以出,并人大溃。奏至,世宗喜曰:“吾舅真能御寇。”

诏褒之。宋初,加检校太尉。

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功德。 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

李筠叛,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粼境,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征,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分贼势。

贼平,归镇。(开宝)四年,卒,年六十。

廷璋美髯,长上短下,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幕府多知名人。 在晋州日,太祖命荆罕儒为钤辖。

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欲图廷璋。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

(《宋史》卷二五五·《列传》第十四)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 家世一向低微贫贱,有个姐姐守寡住在京城,周祖地位低下时,想要娶她,他姐姐没有答应,(周祖)让媒人传话恐吓威逼,姐姐把这事告诉了杨廷璋。

杨廷璋去见周祖,回来对姐姐说:“这个人相貌不一般,不可拒绝他。”姐姐就听从了他。

周祖随从汉祖镇守太原,杨廷璋多次探望他的姐姐,周祖喜欢他的纯朴谨慎。 姐姐去世, 留杨廷璋在身边供职。

等到外出讨伐三处叛乱,入京平定国难,杨廷璋多次献上奇妙的计谋。周祖即位,追认册封杨廷璋的姐姐为淑妃,破格提拔杨廷璋为右飞龙使,杨廷璋坚决推辞不接受。

周世宗从澶渊返回京城,说杨廷璋有办事能力,升为客省使。 泾帅史懿称病不朝见,周祖命令杨廷璋前去接替他。

(杨廷璋)将要出发,(周祖)对他说:“史懿(如果)不接受命令,就设法除了他。”杨廷璋到达后,让周围的人退避,把诏书给史懿看,告知祸福利害,史懿当天就上了路。

不久听说周主去世,杨廷璋几天吐血不进食。 周世宗即位,授予(杨廷璋)左骁卫大将军之职,使其担任宣徽北院使。

征讨刘崇的时候,让他担任建雄军节度。在职几年,广施恩惠。

先后率领部队进入太原境内,攻占了仁义、高壁等营寨,活捉敌方几十个刺史、军校,俘获敌方几千户百姓,缴获数以万计的兵器牛马。 并州人放弃方圆二百里的沁州,退守新城,杨廷璋于是设置保安、兴同、白壁等十几座营寨。

恰逢隰州刺史孙议去世,杨廷璋派遣监军李谦溥掌管州事。李谦溥到达,并州军来攻打这座城,参与谋划的人认为应当赶快救援他。

杨廷璋说:“隰州城墙坚固完整,并军仓促到来,不能制造攻城的器械,应当出奇计打败他们。 ”就招募不怕死的勇士一百多人,许诺给予重赏,从小路派人约李谦溥为内应。

到达后就悄悄在夜间出击,城中士兵呐喊冲出,并军大败。(报捷的)奏章送到(朝廷),世宗下诏褒奖他。

大宋初年,加官检校太尉。官吏百姓到朝廷去,请求立碑赞颂其功德。

太祖命令卢多逊撰写碑文赏赐他。李筠叛乱,暗中派遣亲信让他携带密封书信向邻国求援,杨廷璋捉获了信使,给他戴上镣铐押送京城,趁机献上攻取的计策,皇帝当即下诏把谋划的事委托给他。

等到皇帝亲征时,诏令杨廷璋率所辖军队进入阴地,分散贼势。贼军平定,返回军镇。

开宝四年去世,享年六十。杨廷璋须髯美丽,上须长而下须短,喜好修饰容貌仪表,即使会见小吏,也未曾怠惰,幕府中有很多知名人士。

在晋州时,太祖任命荆罕儒为钤辖。荆罕儒因为杨廷璋是周朝近亲,怀疑他有二心,每次进入府中,随从的人都手持刀剑,想要加害杨廷璋。

杨廷璋推诚相待,毫不设防,荆罕儒也不敢动手,最终也没有祸患。

4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5 文言文扩展阅读《曳尾涂中》的答案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6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7 李文定报德文言文阅读答案

(二十二) 李文定报德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友谊。②周恤:照顾,接济。③周旋:交往,交际。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④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⑤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公挟贵忘旧 ( )

(2)极不敢忘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8 殷云霁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译文

明武宗正德年间,殷云霁(寿张人,字近夫)任清江知县。县民朱铠死于文庙西边廊下,不知道凶手是谁,但有一封匿名信,说:“杀死朱铠的是某人。”某人和朱铠有旧仇,大家都认为很可能是他。殷云霁说:“这是真凶嫁祸他人,要误导我们的调查。朱铠左邻右舍谁和他亲近?”都回答说:“姚姓属吏。”殷云霁就将所有属吏聚集于公堂说:“我需要一个字写得好的人,各呈上你们的字。”属吏之中,姚明的字最像匿名信的笔迹,殷云霁就问他:“为什么杀朱铠?”姚明大惊,只好招认说:“朱铠将到苏州做生意,我因贪图他的财物,所以杀他。”

注释

①缓治:延缓破案。

②狎:亲近。

9 陈仲举礼贤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间的规范。

他为官上任,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他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任,就打听徐孺子在哪儿,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告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您先到官俯去。”他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陈仲举是积极投身于民间低层去礼贤的人 这是陈太守的不等闲处

10 文言文阅读徐度,字孝节的答案

译文可供参考:

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世代在京师居住。年轻时洒脱自在,不拘泥于小节。长大后,身材魁伟,喜欢喝酒、赌博,经常派小仆役和职业卑贱的人闹事。梁朝始兴内史萧介去到郡上,徐度跟着他,率领士兵,征讨各处山洞,因骁勇闻名。高祖征讨交阝止,用厚礼征召他,徐度于是归顺高祖。

侯景之乱时,高祖攻克平定广州,平定蔡路养,打败李迁仕,计划大多出自徐度之手。徐度又统率士兵,每次打仗都立有战功。回到白茅湾,梁元帝任命他为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侯景被平定后,追录前后的战功,晋升为通直散骑常侍,封为广德县侯,食邑五百户。后又迁任散骑常侍。

高祖镇守朱方时,徐度任信武将军、兰陵太守。高祖派衡阳献王去荆州,徐度率领所部人马跟随前往。江陵陷落,徐度抄小路东归。高祖平定王僧辩时,徐度和侯安都为水军。绍泰元年(555),高祖向东讨伐杜龛,侍奉敬帝驾临京口,由徐度总管宫中警卫,并且主持留守事务。

徐嗣徽、任约等前来进犯,高祖和敬帝回到京都。当时敌人已占据石头城,市廛居民,却都在南去的路上,离朝廷很远,担心被敌人追击,于是派徐度率军镇守于冶城寺,筑垒阻断敌人。敌军全部出动,大举进攻,未能攻克。高祖不久又援救徐度,大败任约等。翌年,徐嗣徽等人带引北齐军渡江,徐度随大军在北郊坛打败敌人。按照功劳授职为信威将军、郢州刺史,兼任吴兴太守。不久迁任镇右将军、领军将军、南徐州沿江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送给他一部鼓吹。

周文育、侯安都等向西讨伐王琳,战败,被王琳囚禁,于是以徐度为前军都督,在南陵镇守。世祖继位,迁任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为公。尚未行礼授职,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郡太守。天嘉元年(560),增加食邑一千户。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将军。出任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信安、晋安、建安九郡诸军事,镇东将军,会稽太守。尚未到任,太尉侯调在湘州去世,于是由徐度代替侯调任湘州、沅州、武州、巴州、郢州、桂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大将军,仪同、鼓吹等不变。

世祖驾崩,徐度事先受遗诏,带武装士兵五十人进入皇宫禁地。废帝即位,晋升为司空。华皎占据湘州反叛,带引北周军队下到沌口。和王朝军队对峙,于是晋升徐度为使持节、车骑将军,统率步军,从安成郡经岭路去到湘东,袭击湘州,俘获敌人留在湘州的全部家小而归。光大二年(568),去世,时年六十岁。追任太尉,送给班剑二十人,谥号忠肃。太建四年,诏令配享高祖庙庭。其子徐敬成袭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其学生对他的尊称,就象“老子”、“庄子”、“墨子”一样。

孔子姓孔,他后人自然也姓孔了,孔子后人繁衍,有名的后人包括:

第10代西汉孔藂(-前171),早年追随汉高祖砀山起义,屡立战功,曾官左司马、将军、都尉。高祖五年(前202年),孔藂领军军夹击项羽楚兵,大胜。次年六月被封为蓼侯。卒谥“夷”。

第11代西汉孔臧,孔藂之子。汉文帝时嗣蓼侯,迁博士,拜太常,位列九卿。在官数年,著书十篇,赋二十四篇。

第11代西汉孔安国

第14代西汉孔光(前64-5),字子夏,自幼随父孔霸徙居长安,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后举方正,入朝任谏大夫。汉成帝即位,举为博士,迁大将军,拜相,封博山侯。哀帝刘欣即位,封为千户。汉平帝即位,拜太傅、拜太师,称病辞职。卒谥简烈侯。

第19代东汉孔宙(103- 163),字季将。少好学,治严氏《春秋》,举孝廉,授郎中,迁元城令。是时,泰山附近动乱,孔宙为泰山都尉,旬月而平。故吏门人立碑示后,即《孔宙碑》。碑今存曲阜孔宙东庑。

第20代东汉末年的孔融

第26代晋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谥“简”。有集传世。

第32代南朝孔奂(514-583),字休文,居会稽。好学善属文,通经史百家。侯景之乱,孔奂独傲然自若,自谓不以取媚凶丑以求全。陈武帝永定三年(559年)任晋陵太守,后为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有集传世。

第32代唐孔颖达,经学家。最重要的著作为《五经正义》,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

第37代唐孔巢父(-784),字弱翁,冀州人。少时与李白、韩准、张叔明、陶河、裴政隐居徂徕山,称“竹溪六逸”。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授左卫兵曹参军,累官至给事中、河中、陕、华等州招讨使,兼御史大夫。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受命为魏博宣慰使,成功劝说藩镇田悦归顺。后为藩镇李怀光部众所杀。

第38代唐孔述睿(730-80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宗召为大常寺协律郎,转国子博士,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升为谏议大夫兼皇太子侍读,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复为史馆修撰。“述睿每迁,即至朝谢,俄而辞疾归。”述睿精研地理,重修《地理志》。卒赠工部尚书。

第45代北宋孔道辅(985-1039),字原鲁。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举进士第,授宁州军事推官。九年(I016年)迁大理寺丞,知仙源县(今曲阜县),主孔子祀事。曾受命出使契丹,契丹宴使者,优人以孔子为戏,道辅怒退,契丹陪罪,后不敢侮慢宋使。后知兖州,曾访得孟子墓,建庙于墓之西南。卒后,受祀于邹县孟庙,称先儒孔氏。

第46代北宋孔宗翰,字周翰,孔道辅次子。登进士第,知仙源县(今曲阜县)。司马光上章推荐,迁为太常博士,后为司农少卿,后迁鸿胪。编有《孔氏宗谱》、《阙里世系》等。

第47代北宋孔平仲,字义甫。姓刚直,而仕途坎坷,一生多次贬官。长于史学,工文词,著有《续世说》等书。与兄文仲、武仲俱有文名,黄庭坚论元佑人才,誉称“二苏(苏轼、苏辙)联璧,三孔分鼎”。

第54代元孔思迪,字凝道。以国子生授胶西主簿、安庆录事,转光山尹,迁陕西行台御史、湖广都事、太常礼仪院判、太常礼仪使。元文宗时,楚中因灾动乱。迁思迪为湖广都事,以宣抚安定为主策,动乱遂告平息。

第60代明孔承倜,字永冠。博学工诗,尤精颜真卿书法,明代孔庙石碑多出其手。一生为官清正,笃信阳明之学,足迹所至,均开馆会生徒。著有《易经代言》、《诗经代言》、《书经代言》、《四书代言》等。

第62代明孔闻诗(-1643),字四可。天启二年(1622年)举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元年(1628年),向明思宗条上八事,以革新政治。时清兵已入昌平,下京畿州县,闻诗应援守御,战绩卓著。编有《奏议》数卷。

第63代明孔贞运(1574-1644年),字开仲。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殿试第二名赐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晋太子太保,代为辅相。编著有《词林典类》等书。

第63代清孔贞瑄,字壁六,清顺治庚午举人,博学多才,潜心研究经史,尤精算学、韵学。由泰安学正升云南大姚知县,因争公道不得而辞官。 晚年专事著述,著有《聊园文集》等。

第64代清戏剧桃花扇作者孔尚任

第69代清孔继汾(1725~1786),经学家。有《阙里文献考》100卷,《孔氏家仪》14卷,《乐舞全谱》2卷,《匡仪纠谬集》3卷,《行余诗草》2卷,并校刻《文献通考序》1卷。

第69代清孔继涵(1739~1783),校勘学家。有《微波榭丛书》。

第70代清孔广森(1752-1786),经学家、音韵学家。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注》、《经学卮言》、《诗声类》等。

第70代清孔广陶(1832-1890),广州藏书名家。藏书处称“三十三万卷书堂”,与伍崇曜“粤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馆”、康有为“万木草堂”,合称“粤省四家”。

第71代清孔昭虔(1775年-1835),宇元敬,孔广森子。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官至贵州布政使。善隶书,工吟咏,于古音学颇有研究,曾著《古韵》、《词韵》。

第71代清孔昭薰,宇惠如,衍圣公孔广棨次子。嘉庆举人,袭封翰林院五经博士,任山东临邑县训导。刻苦好学,嗜古工诗,好金石学。于曲阜城郊掘得汉、唐宋、金、元、明各代石碑120通,编成《至圣林碑目》六卷。

第72代清孔宪彝,著名诗人。

第72代后裔孔宪铎(1935年生),曾任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学术副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

第73代现任北大中文系副教授的孔庆东

第73代孔庆翔(1983-),美国偶像参赛者

第74代孔繁礼(1923-),字景高,安徽太湖人。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编委,安徽阜阳师院古籍所

顾问,苏轼研究专家。

第74代孔繁星,当代诗人。

第75代孔祥熙,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

第75代孔祥吉,当代著名清史学家。

第75代孔祥东,国际知名钢琴家。

第76代孔另境(1904—1972),原名令俊、若君。近代文学家。

第76代孔令朋(1919—),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著有回忆录《风雨人生》。

第76代孔令辉(1975—),当代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第77代嫡孙女孔德齐(1915年生),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大姐,嫁给前清探花、著名书法家冯恕的之子,婚后因琴瑟不和而早逝。。

第77代嫡孙女孔德懋(1917年生),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的二姐,嫁给清末翰林、《新元史》作者柯劭忞之子柯昌汾。

生 平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