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术四物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芩术四物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金鉴》卷四十四 61 组成 62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芩术四物汤 1 拼音
qín shù sì wù tāng
2 处方熟地6克,川芎3克,当归6克,黄芩6克,白术6克,白芍(炒)6克。
3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血调经。主阳盛血热。
4 芩术四物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5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6 《金鉴》卷四十四 61 组成
四物汤加黄芩、白术。
62 主治经水先期,血多因热者。肝木乘土,热而挟湿,经血过多。
古籍中的芩术四物汤 《医宗金鉴》:[卷四调经门]先期证治芩连四物汤 地骨皮饮 胶艾四物汤 芩术四物汤 桃红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圣愈汤 姜芩四物汤 佛手散
《妇科心法要诀》:[卷一调经门]先期证治芩连四物汤地骨皮饮胶艾四物汤芩术四物汤桃花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圣愈汤姜芩四物汤佛手散芎归汤先期实热物芩
《医宗金鉴》:[卷四杂证门]杂证门汇方二乳香四物敷法……六七五八画芩心丸……五七三芩术四物汤……五五九芩连四物汤……五五九阿胶汤……六二
《医宗金鉴》:[卷四调经门]调经门汇方14芩连四物汤即本方加黄芩,黄连15芩术四物汤即本方加黄芩,白术16桃红四物汤即本方加
《济阴纲目》:[卷之一调经门]治经水过多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济阴纲目》卷一方之加味乌药汤 31 组成 32 制法 33 加味乌药汤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4 《医宗金鉴》卷四十四方之加味乌药汤 41 处方 42 加味乌药汤的用法用量 43 功能主治 44 方解 45 运用 46 现代适应证 461 急性肠炎 462 痛经 463 盆腔炎 47 加味乌药汤的药理作用 471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472 对子宫等生殖系统的影响 473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74 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475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476 抗炎、抗氧化作用 48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加味乌药汤 1 拼音
jiā wèi wū yào tāng
2 概述加味乌药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3 《济阴纲目》卷一方之加味乌药汤 31 组成乌药、缩砂仁、木香、延胡索各一两,炒香附二两,炙甘草一两半[1]。
32 制法上药为粗末[1]。
33 加味乌药汤的用法用量每服七钱,加生姜三片,水煎服[1]。
34 功能主治
《济阴纲目》卷一方之加味乌药汤主治妇人经水欲来,脐腹蹻痛[1]。
4 《医宗金鉴》卷四十四方之加味乌药汤该方剂有一定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有抗溃疡作用,对平滑肌又有一定的解痉能力,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因此对盆腔炎所致痛经、急性肠炎腹痛应有一定治疗作用[2]。同时对心血管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也有积极影响,特别是其对神经、内分泌功能及子宫功能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痛经的主要机制[2]。
41 处方乌药、缩砂仁、木香、延胡索、香附(制)、甘草、槟榔各等分。
乌药10g、缩砂仁10g、木香10g、延胡索10g、香附10g、甘草5g[3]。
42 加味乌药汤的用法用量上锉细。每服7钱,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43 功能主治《医宗金鉴》卷四十四方之加味乌药汤具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3]。主治痛经[3]。月经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连及胸胁 胀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3]。
44 方解痛经一证较为复杂,有痛在经前或经后,有胀甚于痛,或痛甚于胀,然不外实寒、虚寒、气滞、血瘀几种[3]。本方治证为肝郁气滞,经行不畅,故经前少腹胀痛,胀甚于痛[3]。治宜疏肝解郁,调经止痛[3]。方中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为君药[3]。乌药辛散温通,助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延胡索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两药合用,行气活血,调经止痛,共为臣药[3]。木香、砂仁行气止痛而消胀,生姜温胃散寒,均为佐药[3]。甘草缓急止痛,兼调诸药,为佐使之用[3]。诸药相合,共奏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使气行血畅,经调痛止[3]。
45 运用1.本方治疗肝郁气滞痛经[3]。以经前少腹胀痛,胀甚于痛为证治要点[3]。
2.若兼血瘀,经少色暗,夹有血块者,加蒲黄、五灵脂以祛瘀止痛;兼寒者,加吴茱萸、小茴香以温经散寒止痛[3]。
46 现代适应证[4]
适应证:急性肠炎、盆腔炎等所致痛经等。
461 急性肠炎急性肠炎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如霍乱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痢疾杆菌、阿米巴原虫、空肠弯曲菌、轮状病毒、蓝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真菌等。某些食物、药物等也可引起该病。这些微生物一是直接侵袭肠道,使肠黏膜充血水肿、渗出;二是它们的毒素或代谢产物使肠壁前列腺素含量增多,引起cAMP增加,cAMP可使肠黏膜分泌亢进,从而引起腹痛、腹泻。另外某些食物和药物以及病原本身除引起上述病理过程外,均可因肠道消化液分泌不足,导致肠道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腹泻。
462 痛经痛经是指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而剧痛晕厥。这是一组综合征,包括功能性(原发性)痛经。第一是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第二是继发性痛经,多见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宫颈口粘连狭窄等。这里重点叙述原发性痛经。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血液中PGF2α、PGE2含量明显升高,二者是花生四烯酸脂肪酸的衍生物,在月经周期中,分泌期子宫内膜PG浓度较增生期为高,月经期由于溶酶体不稳定,释放各种溶解酶而破坏细胞膜,使子宫内膜细胞溶解,释放PGF2α、PGE2,二者可使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甚至痉挛性收缩而出现痛经;另外,痛经也与子宫平滑肌不协调收缩,造成子宫供血不足,导致厌氧代谢物积贮, 疼痛神经原有关;原发性痛经还与受精神、神经因素影响,疼痛的主观感受,个体的痛阈有关。无排卵性子宫内膜因无孕酮 ,所含PG浓度甚低,一般不发生痛经。
463 盆腔炎盆腔炎主要是由于产后或流产时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组织炎症直接蔓延、宫内节育器及多种感染性疾病传播所致,主要见于急性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输卵管炎及脓肿或积脓、急性盆腔腹膜炎、结缔组织炎等。感染的细菌可以为单纯需氧菌、单纯厌氧菌或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也可伴有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重要病理改变是充血水肿和渗出,管腔部分可发生水肿阻塞、瘀血、坏死等改变,临床上表现为下腹疼痛及发热等中毒症状等。
47 加味乌药汤的药理作用[5]
471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本方剂中7味药无一不对胃肠道功能产生影响。其中君药香附水煎剂有抗乙酰胆堿作用,降低肠管紧张性。臣药乌药能兴奋迷走神经,促进消化液分泌,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兴奋与抑制双相调节作用,其作用温和而持久。延胡索所含去氢紫堇堿能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含量,对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佐药木香对胃肠道亦呈兴奋和抑制双相作用,木香煎剂明显促进胃排空及升高血浆胃动素浓度,对小肠先有轻度兴奋,随后紧张性、节律性明显降低,木香生物堿、挥发油能对抗乙酰胆堿、组胺、氯化钡所致肠肌痉挛,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木香丙酮提取物也有抗消化性溃疡作用。砂仁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可显著减少胃液分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保护胃黏膜屏障,具有抗溃疡作用,能排出消化道积气,行气消胀;砂仁水煎剂低浓度对胃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高浓度时则有兴奋作用,亦呈双相作用;砂仁种子提取液能促进回肠节律性运动,增进胃肠运输功能,大剂量则可使张力减弱、振幅缩小,并拮抗乙酰胆堿所致肠管兴奋。生姜有镇吐、增进消化液分泌、增强食欲的作用,其煎剂能促进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内源性PG,保护胃黏膜,弱化蛋白酶,抑制胰酶,显著降低其对脂肪和淀粉酶的消化功能,6姜辣醇、6姜辣烯酮对肠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使药甘草所含FM100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堿样特异性解痉能力,对胃肠道平滑肌运动呈抑制作用,同时直接作用于胃壁细胞而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修复,具有抗溃疡作用;甘草锌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纤维和基质,亦有抗溃疡作用;甘草次酸能抑制胃黏膜内磷酸二酯酶活性,增高幽门及贲门黏膜内cAMP含量,从而抑制胃酸分泌;甘草酸不仅抑制胃酸分泌,而且可促进溃疡愈合;生胃酮能与蛋白酶结合降低其活性,促进胃黏液分泌和延长胃上皮细胞的生存时间。由此可见该方剂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胃黏膜再生等作用,因而具有抗溃疡作用。其对胃肠平滑肌作用是多方面的,既可促进排气,消除腹胀,又能抑制其蠕动过快及张力增高,而大部分药味均呈抑制和兴奋双相作用,使平滑肌运动恢复平衡。虽然本方剂除香附外,对子宫平滑肌作用未深入阐述,但推测该方剂对子宫等生殖器平滑肌也有解痉作用。
472 对子宫等生殖系统的影响君药香附5%的浸膏对子宫有抑制作用,使其张力及收缩力降低;香附挥发油有雌激素样活性,皮下或 内给药,可出现 上皮细胞完全角质化。臣药延胡索专治全身各种疼痛,其所含四氢掌叶防己堿能明显对抗催产素和氯化钾引起的子宫收缩,对高K+去极后Ca2+所引起的子宫收缩有明显松弛作用,对催产素依赖细胞内、外Ca2+的两部分收缩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甘草除有兴奋下丘脑一腺垂体-肾上腺皮质作用外,还促进皮质激素分泌,调节全身神经、内分泌平衡外;甘草汤可直接作用于卵巢,促进排卵;甘草酸及甘草次酸能明显抑制间质细胞产生睾酮,降低血清睾酮水平。该方剂治疗痛经之机理可能与上述内分泌调节有关。同时该方剂对平滑肌的抑制作用及双相调节作用可能也能抑制子宫及其他生殖器平滑肌,而发挥治疗痛经的作用。
473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君药香附油对金**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恶性疟原虫作用,其水提取物对某些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臣药乌药煎剂对金**葡萄球菌、炭疽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痢疾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乌药提取液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合胞病毒,柯萨奇(B3、B4、B1)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佐药砂仁能抑制结肠类耶尔森和摩根变形杆菌的生长及繁殖。木香能抑制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金**及白色葡萄球菌,对许兰黄癣菌等10余种真菌有抑制作用。生姜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堇色毛癣菌等大部分真菌、 滴虫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使药甘草对金**葡萄球菌、幽门螺旋杆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滴虫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特别是对艾滋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确切的抑制作用;甘草对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甘草多糖对水疱口炎病毒、Ⅰ型疱疹病毒、牛痘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对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抑制作用较强,甘草酸单胺还能抑制HIV;甘草甜素除对上述病毒有抑制作用外,还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474 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君药香附所含总生物堿、苷类、黄酮类、酚类化合物的水溶液有强心和降低血压的作用。臣药乌药能兴奋心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速血液循环,升高血压。佐药延胡索醇提取物有明显的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作用,拮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并能抗心律失常,其总堿水溶液部分对室性早搏有效,作用与奎尼丁相似;左旋四氢掌叶防己堿(HHP)可减慢心率,使动脉血压短暂急剧下降。木香挥发油有明显的扩张血管和降血压作用。砂仁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TXB2合成。生姜醇提取物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心脏,6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均为强心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对血压产生一过性下降、明显升高、持续性下降三相性作用;生姜影响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TXB2、PGs合成等,从而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使药甘草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同时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475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君药香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安定作用,香附醇提取物有解热、镇痛作用,其挥发油有雌激素样作用。臣药乌药对大脑皮质有兴奋作用,乌药中多种化合物特别是异乌药内酯对大脑的脯胺酰基肽链内切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佐药延胡索所含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丑素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延胡乙素还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与安定作用,作用于下视丘,促进垂体分泌ACTH;延胡乙素影响甲状腺功能,使甲状腺重量增加,对动物的动情周期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还有中枢性镇吐、降温作用;延胡索乙素静注可明显缩小脑梗死的范围,明显减轻脑水肿,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Ca2+聚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同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脑血栓形成;口服延胡索煎液还能使脑内多巴胺及5HT含量显著提高,学习能力明显增强。生姜也有镇吐、镇痛作用,对呼吸中枢、血管中枢有兴奋作用;生姜还有解热、镇静、抗惊厥作用。木香75%乙醇提取液有一定镇痛作用。砂仁有明显镇痛作用。使药甘草所含FM100具有镇痛、镇静、解痉、抗惊厥作用,同时对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有兴奋作用;甘草酸静滴可提高完全性缺血再灌注大脑线粒体ATP酶、脑组织乳酸脱氢酶活性,减轻脑水肿。
476 抗炎、抗氧化作用君药香附醇提取物对炎性水肿有明显抑制作用。臣药乌药对炎症的渗出、水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可降低炎性渗出液中PGE2含量。延胡索可显著提高肝脏中SOD活力,降低MDA及脂褐素含量。木香75%乙醇提取液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及肉芽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生姜对炎症的早、晚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生姜提取物可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抑制H2O2所致溶血,抑制MDA产生,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甘草不仅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促进皮质激素的释放与合成,同时甘草本身即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直接促进皮质激素合成;甘草次酸在结构上与皮质激素相似,能竞争性地抑制皮质激素在肝内的代谢失活,从而间接提高皮质激素的血药浓度,因此甘草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水肿以及肉芽组织增生等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对免疫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甘草还能清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
48 摘录《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
伤寒一证,仲景论中立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神明变化,可谓既详且尽矣其治杂证也,则有『金匮要略』分门别类,包举赅括,无非示人以规矩准绳,欲其触类傍通, 以应变于无穷也 但其辞旨古奥, 义薀幽深, 条目繁多, 未易领会, 人多苦之 兹特撮其要旨,编为歌诀,俾学者便于熟读默记,融会贯通,然后再玩味全书,则易读易解,有会心之乐,而无望洋之叹矣。由此登堂入室,将见二千年来大法微言,昭如日月,不致尘封,庶几于斯道不无小补云尔。
一、太阳病脉证并治
1、伤寒传经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原委
六经为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推其形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
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2、太阳风邪伤卫脉证
中风伤卫脉浮缓,头项强痛恶寒风;病即发热汗自出,鼻鸣干呕桂枝功。
3、太阳寒邪伤营脉证
伤寒伤营脉浮紧,头疼身痛恶寒风;无汗而喘已未热,呕逆麻黄汤发灵。
4、风寒营卫同病脉证
中风浮紧遍身痛,头疼发热恶寒风,干呕无汗兼烦躁;伤寒身重乍时轻,
浮缓呕逆无汗喘,头疼发热恶寒风,烦躁而无少阴证,营卫同病大青龙。
5、误服三汤致变救逆
伤寒酒病桂勿与,呕吐不已血脓鲜,尺迟服麻致漏汗,恶风肢急小便难;
微弱汗风青龙发,厥惕悸眩热仍然,身瞤振振欲擗地,桂加附子真武痊。
6、三阳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伤寒一日太阳病,欲吐烦躁数急传,阳明少阳证不见,脉静身和为不传。
二、阳明病脉证并治
7、阳明表病脉证
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8、阳明热病脉证
白虎烦渴热阳明, 汗出身热脉长洪, 不恶寒兮反恶热, 合柴兼见少阳经。
9、阳明腑病脉证
胃实脉大腑阳明, 大便难兮脾约同, 蒸蒸潮热濈濈汗, 满痛始可议三承。
10、阳明慎汗慎下
阳明表证反有汗,桂枝加葛中风传。热证无汗亡津液, 燥渴仍从白虎痊。
胃实汗热原应下,恶寒浮缓表为先。欲知定硬识失气,不转微涩下之冤。
舌滑尿白小便数, 便硬休攻导自安 小便数多知便硬,无苦数少是津还。
三、少阳病脉证并治
11、少阳病脉证
往来寒热胸胁满, 脉弦目眩而耳聋, 口苦默默不欲食, 心烦喜呕少阳经,
或渴或咳身微热, 或胁硬痛腹中疼, 或悸不呕尿不利, 舌胎滑白小柴宗。
12、少阳病用柴胡汤加减法
胸烦不呕去参夏, 加蒌若渴半易根, 腹痛去芩加芍药, 心悸尿秘苓易芩,
胁下痞硬枣易蛎, 不渴微热桂易参, 咳去参枣加干味, 小柴临证要当斟。
13、少阳禁汗吐禁下
少阳三禁要详明,汗谵吐下悸而惊, 甚则吐下痢不止, 水浆不入命难生。
14、少阳可吐可汗可下
胸满热烦栀子豉, 痞硬冲喉瓜蒂平, 发热恶寒肢烦痛, 微呕支结柴桂宁
郁郁微烦呕不止, 心下痛硬大柴攻 误下柴胡证仍在, 复与柴胡振汗生
15、三阳合病并病
合病两三经同病, 并病传归并一经 二阳合病满喘发, 自痢葛根呕半同
太少痢芩呕加半, 明少弦负顺长生, 滑数宿食大承气, 三阳合病腹膨膨,
口燥身重而谵语, 欲眠合目汗蒸蒸, 遗尿面垢参白虎,浮大汗下禁当应
二阳并病汗不彻, 面赤怫郁大青龙, 表罢潮热手足汗,便难谵语大承攻
太少头项痛眩冒, 心下痞硬如结胸, 禁汗吐下惟宜刺,谵惊不食痢多凶
16、三阴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伤寒三日二阳尽, 热微烦躁入阴传, 其人能食而不呕, 脉小尿清为不传
四、太阴病脉证并治
17、太阴阴邪脉证
太阴阴邪沉迟脉, 吐食腹满有时疼, 手足自温痢不渴, 理中汤主悸加苓, 腹满去术加附子, 吐多去术加姜生, 虽吐下多还用术, 渴欲得水倍术宁, 欲作奔豚术易桂, 干姜寒倍参腹疼
18、太阴阳邪脉证
阳邪嗌干腹满痛, 误下时痛大实疼, 大承桂枝加芍大, 脉弱芍大当审行
19、太阴阳明表里同病
腹满时减复如故, 此是寒虚气上从, 腹满不减不大便, 转属阳明乃可攻
五、少阴病脉证并治
20、少阴阴邪脉证
少阴阴邪脉沉细, 背寒欲寐口中和, 咽痛腹痛骨节痛, 厥痢清谷四逆瘥
21、少阴阳邪脉证
少阴阳邪沉细数, 口燥咽干大承汤, 少阴心烦不得卧, 黄连阿胶是主方
22、少阴太阳表里同病
少阴脉沉反发热, 麻黄附子细辛汤, 若二三日无里证, 减辛加草用之良
六、厥阴病脉证并治
23、厥阴阴邪脉证
厥阴阴邪微细厥, 肤冷脏厥躁难安, 囊缩舌短胎滑黑, 四逆当归四逆先,
少满痛厥姜萸入, 蛔厥静而复时烦, 得食而呕蛔闻臭, 烦因蛔动乌梅圆
24、厥阴阳邪脉证
阳邪热厥厥而热, 消渴热气撞心疼, 烦满囊缩舌焦卷, 便硬尚任大承攻,
四逆不分四逆散, 咳加姜味下痢同, 悸加桂枝腹痛附, 下重薤白秘尿苓
25、少阴厥阴外热里寒脉证
少阴里寒外热证, 面赤身反不恶寒, 厥痢清谷脉微绝, 通脉四逆主之先,
痢止参加脉不出, 葱入面色赤炎炎, 腹痛加芍咽桔梗, 呕加圣药用姜鲜
七、变证
26、两感
一曰太阳少阴病, 头痛口干渴而烦 二曰阳明太阴病, 满不欲食身热谵
三曰少阳厥阴病, 耳聋囊缩厥逆寒, 水浆不入神昏冒, 六日气尽命难全
27、汗下失宜致变坏证
太阳三日已发汗, 若吐若下若温针, 不解致逆成坏证, 观其脉证犯何经,
难辨阴阳六经证, 重困垂危莫可凭, 惟用独参煎冷服, 鼻上津津有汗生
八、八纲
28、表证:表证宜汗太阳经, 无汗发热恶寒风, 头项强痛身体痛, 若出自汗表虚明
29、里证:里证宜下不大便, 恶热潮热汗蒸蒸, 燥干谵语满硬痛, 便溏为虚不可攻
30、阳证:阳证身轻气高热, 目睛了了面唇红, 热烦口燥舌干渴, 指甲红兮小便同
31、阴证:阴证身重息短冷, 目不了了色不红, 无热欲卧厥吐痢, 小便白兮爪甲青
32、阳盛格阴:阳盛格阴身肢厥, 恶热烦渴大便难, 沉滑爪赤小便赤, 汗下清宜阴自完
33、阴盛格阳:阴盛格阳色浅赤, 发热不渴厥而烦, 下痢尿清爪青白, 浮微通脉复阳还
34、阳毒
阳毒热极失汗下, 舌卷焦黑鼻煤烟, 昏噤发狂如见鬼, 咽疼唾血赤云斑
六七日前尚可治, 表里俱实黑奴丸, 热盛解毒里实下, 表实三黄石膏煎
35、阴毒
阴毒寒极色青黑, 咽痛通身厥冷寒, 重强身疼如被杖, 腹中纹痛若石坚,
或呕或痢或烦躁, 或出冷汗温补先, 无汗还阳退阴汗, 急灸气海及关元
“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出自《医宗金鉴》。
意思是说诊断,按诊之类的,是根据诊断所得信息进行辩证分析,根据辨证进行治疗,进行推拿手法治疗。
《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汉医丛书,在此书完成后正式确定该书名为《御纂医宗金鉴》。
此书于1742年编纂完成,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和重视,编纂的所有御医也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奖励。自1749年起,清太医院将《医宗金鉴》定为医学生教科书。
《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汉医丛书,在此书完成后正式确定该书名为《御纂医宗金鉴》。它由清朝著名的宫廷御医吴谦和刘裕铎为总修官,并由一大批宫廷御医的齐心协力编纂而成。
在撰著《医宗金鉴》时,吴谦参考引用清乾隆以前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 的20余位医家的著述,对这二部经典著作的原文逐条加以注释,汇集诸注家之阐发。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外科证治全书》卷五方之四物消风饮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四物消风饮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医宗金鉴》卷七十三方之四物消风饮 41 四物消风饮的别名 42 组成 43 功效主治 44 四物消风饮的用法用量 45 附注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四物消风饮 1 拼音
sì wù xiāo fēng yǐn
2 概述四物消风饮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3 《外科证治全书》卷五方之四物消风饮 31 处方生地黄四钱,当归身、赤芍各二钱,荆芥、薄荷、蝉蜕各一钱半,柴胡、川芎、黄芩各一钱二分,生甘草一钱[1]。
生地黄12克 归身 赤芍各6克 荆芥 薄荷 蝉蜕各45克 柴胡 川芎 黄芩各36克 生甘草3克
32 功能主治《外科证治全书》卷五方之四物消风饮功能养血和血,祛风清热[1]。治素体血虚,风热外客,皮肤游风,瘾疹瘙痒;及劳伤冒风,身热口燥[1]。
33 四物消风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4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4 《医宗金鉴》卷七十三方之四物消风饮 41 四物消风饮的别名四物消风散
42 组成生地3钱,当归2钱,荆芥1钱5分,防风1钱5分,赤芍1钱,川芎1钱,白鲜皮1钱,蝉蜕1钱,薄荷1钱,独活7分,柴胡7分。
43 功效主治《医宗金鉴》卷七十三方之四物消风饮功在调荣滋血消风。主治赤白游风,滞于血分发赤色者。
44 四物消风饮的用法用量加红枣肉2枚,水2钟,煎8分,去滓服。
45 附注本文2023-08-18 20:00: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