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孤城 记南宋江苏淮安保卫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1收藏

浴血孤城 记南宋江苏淮安保卫战,第1张

1、黑云压城城欲摧

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月,金国女真统治者为一举消灭南宋政权,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冬季攻势。这次进攻,金军几乎倾巢出动,共兵分三路。东有挞懒(完颜昌)和兀术(完颜宗岱)直下淮南,西有娄室和讹里朵(完颜宗辅)攻打陕西,中有粘罕大军进犯两湖。三路大军来势汹汹,大有不灭宋不回师之势。

金将兀术负责江南战场,挞懒负责淮南战场。金朝方面对他们的评价是:兀术“乏谋而粗勇”,挞懒“有谋而怯战”。

兀术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女真人惯称“四太子”。他在灭辽的鸳鸯砾之战中,箭矢用尽,竟徒手夺取辽兵长枪,手杀八人,活捉五人而归。兀术随斡离不伐宋第一仗,就是攻取岳飞故乡汤阴县。每当打得难解难分之时,兀术最喜脱掉兜鍪,冒着骤雨般的矢石,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确是骁勇非凡。

兀术指挥的女真骑兵,都是金军精锐。金军主力都是骑兵,步兵只是担任运输、掘壕等辅助工作,作战时用以张大声势。女真骑兵惯于身穿几十斤的重甲作战,兜鍪坚固,止露双目。他们擅长连续作战,如果一次冲锋、一个回合的交锋失败后,败不至乱;可以暂时退出战斗,重整队形,再次冲锋,叫做“更进迭退”。骑兵的负荷很重,却能连续战斗几十个到上百回合,足见其坚忍的战斗力。女真骑兵的主要兵器是弓箭,他们长于弓矢远射,却短于白刃近战。

女真骑兵虽然精锐,毕竟他们是一个人口较少的落后民族,在征服辽朝后,金 开始将大批契丹人、奚人、 、渤海人、回鹘人、室韦人、党项人等等都征发当兵。复杂的民族成分不仅增加兵员,也弥补了某些战术缺陷,如大规模的攻城战,先进攻城战术和复杂的攻城器械制作,显非女真人特长。这次南下,金军又调发大批河朔“南人”充“签军”。

江南战场的金军兵分两路。西路由拔离速、彀英、耶律马五指挥,在建炎三年十月,由黄州(今湖北黄冈县)渡江,先后蹂躏江西、湖南、湖北三路,然后北撤。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的刘光世军望风逃遁,使这支偏师得以横行几千里。只是由于乡民奋起抵抗,金兵才有所忌惮。

东路是兀术亲率的主力军。十一月,金军击败宋江淮宣抚使进攻叛将李成的军队,缴获宋军大批船只。金军先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的采石渡和慈湖失利,又转攻建康西南的马家渡,渤海万户大挞不野率先登岸,击败了宋将陈淬指挥的二万军队,陈淬阵亡。长江守将杜充闻风先遁,后兀术派人劝降,他立即 地叛降金朝。

2、虽万千人吾往矣

面对金军南侵,南宋小朝廷束手无策,只好一味乞怜。高宗逃到杭州后,复遣京东转运判官杜时亮及修武郎宋汝为,同赴金都,申请缓兵,并再贻粘罕书,书中所陈,无一非哀求语,几令人不忍寓目。书云:

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所以鳃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已。故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必劳师远涉而后快哉!(闻此书,令人作三日呕。)

南宋军队此时已完全失去指挥,涟水军镇抚使赵立探知金兵大举南下,正率兵三万,拟趋至建康勤王,中途接到杜充逃跑前下的一道命令,让他去守楚州(今江苏淮安)。赵立引军经过淮阴,正遇挞懒大军南下,蜂拥前来。侦骑飞报赵立,部下劝他逃返徐州,赵立大怒道:“回顾者斩!”他准确断明,再向前行,必与金兵大队相遇。而按宋朝募兵制惯例,军队移屯,往往家属随行;三万多人,能战之兵不足五千。赵立遂分兵掩护家属撤返徐州,自率三千余众径进与金人死斗,转战四十里,得达楚州城下。流矢射中赵立面颊,口不能言,仍用手指挥全军,如一柄利刃,直入楚州城。及入城休息,然后拔镞。挞懒也颇惮他忠勇,不敢进逼,只分兵围住。却改道掠真州,破溧水县,直至江北,与兀术遥相呼应。尽平江北宋军后,主力方回返围攻楚州。赵立率军民百计守御,金兵屡攻不下。

建炎四年三月,兀术劫掠江南后,满载卤获,兵临镇江府。四月二十五日,兀术趁无风天气,以火箭大败韩世忠的八千水军,北渡长江,沿运河水陆并进,以便把掠夺来的财物和珍宝运回北方。中途收到挞懒求援文书,言攻楚州不下,请兀术乘便夹击。兀术问来使道:“楚州城果容易攻入否?”来人道:“楚州城不甚坚固,惟守将赵立很是能耐,所以屡攻不下。”兀X骄横地说:“我现在急欲北归,运还辎重,赵立欲许我假道,我也没工夫击他,否则就往去夹攻便了。”随写文书一封,遣使投到楚州。三日后,挞懒飞报兀术,使者已被赵立斩首,悬挂城头。

气得兀术暴跳如雷,大怒道:“甚么赵立?敢斩我使人?此仇不可不报!”随即遣还挞懒来使,并与语道:“欲破楚州,须先截他的粮道,我愿担当此任。城内无粮,不战自溃,请转告汝主帅便了。”来使领命自去。兀X遂设南北两屯,专截楚州饷道。楚州既被挞懒围攻,又由兀X截饷,当然危急万分,赵立虽然坚忍,也有些支持不住,不得行文告急。此时南宋枢密院事张浚在陕西大规模集结军队,兀X一军奉命西调,只留龙虎大王突合速一军与挞懒共同负责淮南战场。

3、力尽关山未解围

此刻宋廷兵力已集,但高宗惧大将拥兵自立,不敢设专人统一指挥韩世忠、王俊、刘光世三大将的兵力,与金兵在淮东决战。签书枢密院事赵鼎先派张俊救援楚州,张俊却声称挞懒兵锋不可当,救楚州不过是“徒手搏虎,并亡无益”。两人争议再三,赵鼎上奏说:“若俊惮行,臣愿与之偕。”张俊仍拒不从命,宋廷只好改派刘光世,把岳飞、郭仲威及海州、淮阳军镇抚使李彦先等部,也都划归刘光世节制。

刘光世先后接到金字牌递来的五道高宗手诏,十九道枢密院札。按照高宗的命令:“宜速前渡大江,以身督战,务使诸镇用命,亟解楚州之围。”可是刘光世用兵行师的惯例是本人远离战场,只派偏裨出战,算是“持重”。刘光世自己驻屯镇江府,八月二十四日,命部将王德和郦琼率轻兵渡江,到达离承州不远的邵伯,却不敢北进,而是向西北绕到离承州有重湖之隔的天长军。仅仅从行军路线上就可看出这两人毫无援楚诚意。王德谎报一些战功后,借口部属不用命,斩左军统领刘镇和裨将王阿喜,于九月间撤兵。

真心来援楚州的,只有岳飞一军。八月十五日,岳飞返回宜兴。他率本部军马于十八日出发,二十二日到达江阴军。由于传来探报,说楚州被挞懒大军围困,他急忙带轻骑渡江,直奔泰州,于二十六日到达。但全军行动极其迟缓,这仍是宋朝募兵制的恶果,一万多兵员,连同随军家属,竟有七万之众。加上江阴军渡船稀少,直到九月九日,全军才进入泰州,历时半月多。

宋代中外金丹术交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1世纪初阿拉伯著名科学家阿维森纳写的《医典》,记录了800多种药物,其中不少就是中国所产的。而中国宋代《和剂局方》已采用阿维森纳创始的金银箔丸衣的方法。据《宋会要》记载:由阿拉伯商人运往欧亚各国的中国特产药物有朱砂、人参、牛黄、硫磺、雄黄等共有百种之多。大食国多次向宋朝赠送蔷薇水、腽肭脐、琥珀、无名异、乳香等药物。无名异常见于古代金丹文献,宋《开宝本草》首次作为药物加以记载。南宋赵汝适的《诸蕃志》卷下记载:“琉璃出大食诸国,烧炼之法与中国同,其法用铅、硝、石膏烧成,大食则添入南硼砂,故滋润不烈,最耐寒暑,沸水不坏,以此贵于中国。”阿拉伯的这种玻璃技术传入中国后,对中国金丹家烧炼玻璃药的技术可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鄙人所知,南宋灭亡后,皇族的去向,大概是:

1、带到北国,被养了起来

众所周知,南宋在强行给北宋续命后,在南国坚持了一百余年后,还是没有抗住,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进攻,最终在快速封建化的蒙古军队的攻击下,被人家踩了个稀碎。而平日里被养尊处优的南宋皇族们,只能在贾似道驰援不利,襄阳守将吕文焕弃城,“郭靖黄蓉”殉城情况下,直接投降,在蒙军主帅伯颜面前,端着架子,享受着高级俘虏的礼遇!

所以,这些投降的了南宋皇族,在宋恭帝和太皇太后带领下,被人当成蒙古军队的政治宣传广告。送到了元大都,而后像没事人一样,没皮没脸地,给南宋的剩下的忠臣们发送着,带着蒙军口吻的招降信,看着南宋忠勇者,一点一点被撤退到了今天香港西北方向的崖山。

2、跳到海里, 混入民间

而到此,剩下的没有投降的南宋皇族,就在逐渐撤退到崖山的过程中,被武装平民和宋军余部的簇拥着,边打边逃,边逃边散。期间有的皇孙,混入了民间。有的公主,则惨死乱军。总之战乱中这些皇室子弟,正在经历着当年赵构,受经历过的逃难的生活。而被南宋军队余部的簇拥的南宋皇族,则是在崖山海域,继续掌握着绝对权力。

最后,在崖山海战之后,南宋最后的军队主力,几乎在洋面上断水的状态下,被张弘范带着蒙军汉兵,生生烧死在狭窄的海域之内,而南宋末帝,也在张世杰死战,突围无果后,被战时宰相的陆秀夫的背负下,直接跳海,殉葬了南宋,从此南宋皇族,各有归途。南宋从此永远待在在历史的迷雾之中。

13世纪,蒙古军横扫欧亚各国,可谓战无不胜,只有南宋顽强的与蒙古打了半个世纪的战争除了文天祥,这段历史现在已很少有人提起,因此江某重温这段历史,以祭奠英勇抗蒙的南宋军民,鞭笞弄权误国的奸臣,鞭笞叛国降敌的贰臣

谁是蒙古最强劲的对手

成吉思汗一直瞧不起不会骑射只会享受安逸的 ,也自始至终未把南宋当作是强劲的对手在其刚起兵时,他一直视金人为其最强劲的对手,只是金兵让他失望了,中原一百年的生活早已消磨了女真人尚武的风气居庸关一役金兵大败,溃不成军,而后成吉思汗占领金朝原都城中都(今北京),金人只得向其纳贡称臣随后的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也未遇对手,只是在征服西夏时的灵州大战中遭遇西夏主力像样的抵抗,直至他死时,他也不会料到,他最轻视的 会是蒙古征服过程中最强劲的对手,最难啃的骨头

初次交手,宋兵不堪一击

1227年,成吉思汗死,他的儿子窝阔台根据他临死前的战略部署,开始灭亡金国的军事行动,即假道南宋,合围金国1231年,假道南宋的任务由拖雷率领的三万铁骑来执行,而南宋既不敢拒绝又觉让人假道有失颜面,在半推半就之间与拖雷发生冲突,只是宋军毫无战斗力,根据《元史》记载,仅陕南一带双方交战后,宋军阵亡士兵和被屠城的百姓就达数十万此后宋军再无勇气低挡,拖雷顺利抵达湖北,趁金兵后方空虚北上,直逼汴梁,从而大乱与蒙古主力对峙的金兵阵脚最终蒙古军攻陷汴梁,金朝大势已去,而拖雷仅以三万骑兵就如入无人之境,极大震动了南宋朝野

金哀宗的哀求

早在汴梁陷落前,金朝皇帝哀宗就辗转逃到蔡州,此时,曾受尽金人羞辱的南宋与蒙古达成协议,双方联盟合围蔡州,灭金后,蔡州一带大片土地划归南宋金哀宗也只有向南宋苦苦哀求,讲明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南宋与金结盟,共同抵抗蒙古只是过去的耻辱和大片土地诱惑早已使南宋皇帝失去了判断能力,断然拒绝了哀宗的要求随后,蔡州之战打响,宋军首先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时间是1234年

南宋的北伐

在灭亡金朝后(1234年),蒙古军主力北撤,而南宋的宋理宗刚刚亲政一年,急于光复中原,下令宋军趁蒙古无暇南顾,开始北伐,以收复洛阳,汴梁,商丘三京实际情况是中原地区经过蒙古洗劫,已是满目疮痍,宋军一路所收复的城市包括汴梁,洛阳都几乎空无一人,北伐宋军根本得不到给养补充,很快陷入困境而蒙古为阻止南宋北伐,居然掘开了黄河大堤,水淹宋军,此后,故意引诱宋军深入的蒙军趁机合围,北伐宋军大败,从此只得转入战略防御

第一次蒙宋战争,蒙古遭受重大挫折

1235年,窝阔台发动了打到多瑙河的第二次西征,同时,以南宋背约为名,分兵两路,大举犯宋,东路主攻襄樊,江淮,西路主攻四川刚开始,蒙古军就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军事进展缓慢,直到第二年才有所突破,西,东两路军分别攻占了阳平关和襄阳这两处战略要地,抵抗的宋军有些招架不住,蒙古军开始在湖北沿江集结,准备横渡长江宋廷则受到极大震动,派大将孟珙救援孟珙很快连破蒙古24寨,大败蒙古军队,取得江陵大捷,粉碎了蒙古军南渡的企图,从而打破了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此后几年,宋军在孟珙率领下与蒙古军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双方互有输赢,难分高下至1239年,大将杜杲在庐州(今合肥)大败蒙古东路军主力,蒙古东路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出宋境而孟珙则进入反攻,连败蒙古军队,收复襄樊诸郡和信阳,基本解除了蒙古大军在东路对南宋的威胁同年,主攻四川的蒙古军队势如破竹,进逼三峡,孟珙率部迎敌,至1240年初,大败西路蒙古军,取得大垭寨大捷,并收复夔州,两路围攻南宋的蒙古军队全面受挫到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西路蒙古军队从四川撤离至此,长达六年的蒙宋战争,以蒙古的失败而告终,这也是蒙古征服史上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蒙哥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

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后,内部纷争汗位,大汗之位迟迟不能定,虽然后来窝阔台的儿子贵由继承了汗位,也只两年就死了在此期间,蒙古军曾进犯过四川,但被南宋大将余阶击败直到125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儿子蒙哥取得蒙古大汗之位,在他稳定了地位以后,就发动了针对西亚和中亚的第三次西征,并着手制订亡宋计划为避开长江天堑,蒙哥的弟弟忽必烈主张,从甘肃出兵,经川西,灭亡位于云南一带的大理国,从而完成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这个计划最终得到大汗蒙哥的批准1252年,忽必烈率10万大军开始了灭亡大理国的长途奔袭,至1254年,俘获大理国末代君主段兴智,大理国灭亡,蒙古完成了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

第二次蒙宋战争,蒙古大汗丧命

第一次蒙宋战争结束后,抗蒙名将孟珙,杜杲相继病逝,实乃南宋一大损失而蒙古在完成了对南宋的大包围后,于1258年发动了第二次蒙宋战争蒙古大军共分三路,中路军由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率领,南下四川,直扑重庆,南路军从云南出发,经广西,直扑长沙,北路军由忽必烈率领,直扑鄂州(今武汉),三路军计划在鄂州会师,然后顺江东进,直取临安,企图一举灭亡南宋

由大汗蒙哥率领的中路军是三路军的主力,开始的时候进展非常顺利,一举攻克了成都,此后宋军节节败退,四川大部失守,蒙军顺嘉陵江南下,妄图攻占重庆合州位于重庆北边门户,抗蒙名将孟珙曾在这里经营过,并在合州旁的钓鱼山修筑堡垒以加强合州的防御能力孟珙死后,其部将王坚也不敢怠慢,一直在加强防守,因此,当1259年蒙哥率领的蒙古军来到合州后,马上就遇上了挫折,此后,双方在合州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相持了几个月,蒙古军一直不能前进半步,心情焦急的蒙哥亲自率兵攻城,被石炮击中,当晚死在营中,中路军士气低落,只得撤退

忽必烈率领的北路军也久攻鄂州不克,而忽必烈又急于回国抢夺汗位,正好南宋权臣贾似道背着朝廷前来议和,正中忽必烈下怀,双方签定议和协议后,忽必烈便率蒙古军撤退争汗位去了至1260年,所有入侵南宋的蒙古军全部撤退,第二次蒙宋战争以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三路大军无功而返告终,但贾似道私自与忽必烈议和,为以后埋下了祸根

蒙古内乱与南宋奸臣当道

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于合州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汗位打了起来,1260年,急忙从鄂州前线赶回来的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分别在开平和蒙古国首都和林自称大汗,双方因此展开了长达四年的内战1262年,掌管山东的汉族军阀李檀又起兵反叛,并与南宋取得联系,蒙古局势一时非常混乱

蒙古内乱本来是南宋的好机会,可是南宋这几年都干了些什么奸臣贾似道本是市井一混混,凭借外戚身份,竟位极人臣,专横跋扈在鄂州前线,本来忽必烈急于回蒙古争汗位,南宋是掌握主动权的,而贾似道竟私自与忽必烈签定对南宋极其不利的和约回临安后,其又编造打败忽必烈的谎言,更博得皇帝的信任贾似道此人外强中干,表面嚣张,内心非常惧怕蒙古人其残害正直的大臣,尤其是一些抗蒙将领都被他关进了监狱,抗蒙名将向士璧,曹世雄更是被贾似道害死在狱中在迫害忠良的同时,贾似道又大肆提拔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所谓心腹,用这些庸才来代替被害忠良的位置,从而完成了对南宋军政各界一次致命的大换血

趁蒙古内乱和贾似道营造的太平气氛,杭州的君臣又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岂料大难即将来临,南宋之亡,始于贾似道

襄樊保卫战

忽必烈在平定李檀叛乱后,于1264年又彻底击败阿里不哥,从而结束了蒙古4年的内乱而反观南宋,在贾似道一手遮天下,名将被杀,军政日趋腐败,于是,忽必烈将灭亡南宋作为头等大事也就在这个时候,南宋四川守将刘整见其他将领被害,为求自保,率所部向蒙古投降刘整本为孟珙部将,深得孟珙所传,而其所部水师更是精悍,也因此蒙古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水师而后,为表忠心,刘整又向忽必烈提出了先取襄阳,再攻临安的亡宋战略,被忽必烈采纳

1268年,蒙古以阿术为主将,刘整为副将率领蒙古军队和降蒙的南宋水师攻打襄樊,襄樊保卫战拉开序幕 襄樊自1239年被孟珙收复以来,一直被南宋苦心经营,城防相当坚固,兵多粮足蒙古军开始进攻重点是樊城,用尽各种办法,都无法破城1271年,忽必烈又从四川增兵,襄樊两城所受压力越来越大,到1272年,襄樊已被围五年,粮食已基本耗尽,但两城军民依然斗志昂扬,元兵始终无法破城同年,南宋大将李庭芝派张贵,张顺率3000士兵,携带城内急需物资,成功突破元兵的包围,冲进了襄阳,这是五年内第一支进入襄阳的援兵,极大鼓舞了全城军民的士气此后,襄阳宋军与外围的宋军取得联系,双方约好共同夹击元军只是有叛徒向元兵投降,出卖了这条计划,致使襄阳宋军遭到元军埋伏,损失惨重,再也无力反攻,至此,襄樊保卫战对蒙古已是极为有利

1273年,元军终于攻破了樊城,守将范天顺,牛富自杀与城共存亡襄阳已孤立无援,守将吕文焕向元朝投降,历时6年的襄樊保卫战以襄樊失陷而告终,南宋的门户被彻底打开

临安失陷

早在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就称皇帝,改国号为大元1274年,忽必烈下令20万元兵自汉江入长江,沿长江东下,一路上南宋将领或者纷纷投降,或者望风而逃,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到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而南宋各地官僚将领只求自保,勤王之师甚少最终,谢太后带领小皇帝宋恭宗投降,元军占领临安,南宋气数已尽

厓山,悲壮的决战

恭宗投降后,南宋余部一直在坚持抵抗,大将李庭芝还在坚守扬州,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州拥立端宗为帝,文天祥则在江西一带发展反元势力,一度控制了不少城池

李庭芝在扬州虽遭元军围困,但坚持不降,后粮草用尽,于是突围,想去福州与陆秀夫会师,结果在泰州被元军打败李庭芝虽被俘,仍不投降,最终被元军杀害文天祥在江西的壮大引起了元朝的重视,元军主力南下江西,文天祥不敌,只得退到广东后在广东潮阳被南宋叛奖张弘范抓获虽然元朝百般诱惑和威逼,天祥至死不降,并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千古传诵的诗句和《正气歌》这样的光辉诗篇最终,天祥也被杀害了

在福州的南宋小朝廷,后来不断南迁,途中小皇帝端宗去世,陆秀夫又立九岁的赵昺为帝,而南宋小朝廷一直坚持在广东沿海抗元1279年,元军与宋军在厓山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混战几天后,宋军不支,张世杰与陆秀夫决定撤退只是,宋军的船队被元军冲散,陆秀夫不愿被俘虏,眼含泪水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此后,残余的宋军,官员及家眷也纷纷跳海殉国(史载有数万之众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一、关于宋代的历史小故事

宋代名医钱乙故事 公元1079年,钱乙,这个“土郎中”的儿子,因为治好当时太子的病,才四十几岁的他,一下子进入了太医的行列,不能不令这些官僚味儿很足的太医们张口结舌。

有些人固然佩服他,但更多的人是嫉妒。他们私下议论:“钱乙治好太子的病,不过是巧合罢了!”有的说:“钱乙只会用土方,真正的医经怕懂得的不多。”

一日,钱乙和弟子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 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张仲景《金匮要略》八味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

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忘了吧?” 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

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对吗?” 这位大夫听了,连声道:“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弟子赶紧把老师的话记下来,后来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下来。

扩展资料六味地黄丸,此方源于宋代儿科专家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原名地黄丸,是为小儿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所设,而钱乙先生制作六味地黄丸的初衷原不过是用于治疗小儿的“五迟”之症,但是他远远没有想到,六味地黄丸会在以后的日子发扬光大,成为滋阴补肾、养生保健的千年良药。直到今天,仍广泛运用于临床。

参考资料:

人民网《宋代名医钱乙和六味地黄丸的故事》。

二、关于北宋南宋的历史小故事 备注:必须在80字以内

宋包括北宋和南宋。

金国入侵,徽钦二帝被俘,北宋亡,宋高宗赵构继承皇位后定都浙江临安(今杭州),临安在旧都汴京南,故史称南宋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开国时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虽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先于1127年使徽、钦二宗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战中亡于蒙古

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与南宋共称宋朝,又称两宋北宋一朝乃由赵匡胤代后周开始,掌控了黄河流域以南一带地区,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后,第一个出现的统一朝代北宋政权先后与辽、金、西夏对峙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次年灭亡共历九帝,167年

三、关于宋代的历史小故事

岳飞小故事: 岳飞出生时家徒四壁,还未满月,家乡就发起了大水,爸爸被水冲走了,母子俩虽然幸免于难,但也只得流落他乡,生活非常贫困。

可岳飞小小年纪就非常爱学习,才五岁就把《千字文》背得滚瓜烂熟了。有一天,小岳飞忽然向母亲要纸和笔学习写字,母亲犯难了,穷得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来买纸和笔哪?望着母亲为难的样子,懂事的岳飞再也不闹了,但心里却仍在考虑怎么办。

一天,他愁眉紧锁地蹲在灶旁烧饭,望着炉灶发呆,忽然眼前一亮,猛地跳了起来,大喊着:“我有办法写字了,我有办法写字了。”只见岳飞用手小心地把灶里的青灰扒了出来,轻轻地摊平在地上,然后用手指一横一划认真地写起字来,这办法还真不错。

从那以后,岳飞每天就趴在地上对着一堆青灰写啊写,手指磨破了,磨烂了,可岳飞毫不在意,依旧每天坚持写字、认字。

四、宋代历史小故事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五、有关宋朝历史的小故事

澶渊之盟指北宋与辽朝(契丹)之间订立的和约。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深入宋境。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无奈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

宋军大胜。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

主和的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贡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 渊之盟”。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 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六、有关宋朝历史的小故事

澶渊之盟指北宋与辽朝(契丹)之间订立的和约。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深入宋境。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无奈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

宋军大胜。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

主和的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贡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 渊之盟”。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 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七、南宋时期的历史名人

南宋时期最出名的奸臣是 秦桧,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得宋高宗信任,官至宰相,因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主张,罢相闲居。绍兴七年(1137),秦桧任枢密使,与宰相张浚劝说宋高宗收回由岳飞并统淮西等军的成命,招致淮西军的哗变投敌,八年,秦桧重新拜相,力主和议,代表宋高宗向金使跪接诏书。

十年,金朝都元帅完颜宗弼领兵南侵,岳飞等军大举北伐,屡破金军,进逼开封,秦桧却怂恿宋高宗迫令班师。十一年,宋高宗与秦桧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军权,诬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与金朝再次签订屈辱的和约。

宋向金称臣、纳贡、割地,金规定宋高宗不许以无罪去首相。秦桧再次任相18年,独揽朝政,排除异己,大兴文字狱,极力贬斥主张抗金的官员,压制抗金舆论,篡改官史。

他还任用李椿年等推行经界法,重定两税等税额,又密令各地暗增民税十分之七八,使很多贫民下户因横征暴敛而家破人亡。 南宋时期的著名抗金名将 岳飞,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

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

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

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

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

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

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

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

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

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

八、北宋历史故事

1、名医钱乙 公元1079年,钱乙,这个“土郎中”的儿子,因为治好当时太子的病,才四十几岁的他,一下子进入了太医的行列,不能不令这些官僚味儿很足的太医们张口结舌。

有些人固然佩服他,但更多的人是嫉妒。 他们私下议论:“钱乙治好太子的病,不过是巧合罢了!”有的说:“钱乙只会用土方,真正的医经怕懂得的不多。”

一日,钱乙和弟子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 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张仲景《金匮要略》八味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

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忘了吧?” 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

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对吗?” 这位大夫听了,连声道:“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弟子赶紧把老师的话记下来,后来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下来。

2、岳飞抗金 辽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族在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举兵反辽,并于次年建立金国。金国建国后,洞悉北宋朝 败,军队战斗力低下,便于天会三年十月,发兵十余万,分两路南下攻宋。

九月,贡献太原后,转兵向东,进攻东京。金东路军在完颜宗望率领下,攻克了重镇真定府等地。

十一月,金东西两路军进至东京城下,对东京形成合围之势。 宋钦宗急忙派遣康王赵构赴金营求和,许诺以黄河为界,金军不答应,向东京发起猛攻。

十一月,东京城破,宋钦宗降金。五年四月,北宋被金国灭亡。

金兵虽然南下,攻克汴梁,但河北各州县大半还在宋军手中,虽然士气低沉,但是民气高涨。康王几经生死,最后终于到达应天府即帝位,历史上被称为南宋,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这就是历史上的宋高宗。

南宋建立以后,宋金之间的战争进入南北对峙阶段,先是金兀术撤路过镇江,被韩世忠败于黄天荡;另一支金兵在攻陕西时,为宋将吴玠阻于和尚原。 岳飞也在广德境内开始堵截金兵,六战六胜,擒获金兵头目,于是,“岳家军”的名字开始在金兵中流传。

待金兀术北返,再遭岳飞截击,在镇江东清水亭的战斗中,致使金兵横尸15里,收复了健康。 收复建康的岳飞,是南宋抗金的名将,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

岳飞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出生那年,黄河决口,家乡闹了一场水灾,家里生活很困苦。岳飞从小刻苦读书,尤其爱读兵法。

他力气大,十几岁的时候就能拉300斤的大弓。后来,他听说同乡老人周同武艺高强,岳飞就拜周同做老师,学得一手好箭,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

后来,岳飞从了军。金兵南下的时候,他在东京当小军官。

有一次,他带了一百多名骑兵,在黄河边练兵,忽然对面来了大股金兵,兵士们都吓呆了,岳飞却不慌不忙地说:“敌人虽然多,但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兵力多少。 我们可以趁他们没准备的时候击败他们。”

说着,就带头冲向敌阵,斩了金军一名将领。兵士们受到岳飞的鼓励,也冲上去,果然把金军杀得七零八落。

3、解梦消愁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北宋著名思想家李觏下在江西南城十贤堂讲学,忽听近处传来 哭声。李觏讲完课,顺着哭声前往探视,见有婆媳二人正抱头痛哭。

原来老人的儿子出门经商,时值半载音讯全无,婆媳日夜思念。于是求神于山庙,祈求麻姑保佑。

昨夜三更,媳妇忽得一梦,梦见麻姑仙子给他一把破扇,扇衣全都脱落,只剩下几根扇骨。 今天一早,婆媳俩连忙请庙中和尚解梦。

和尚说:“扇衣脱落,只剩扇骨,是个凶号,你儿子早已身亡,肉已腐烂,只剩枯骨!”婆媳俩听后,如晴天霹雳,悲痛欲绝。 李觏听了,暗自思忖:梦中之事,岂能当真,那和尚信口雌黄,害人不浅。

我不如也来为之解梦,以消此婆媳无故之忧。 便大笑说:“和尚之言差矣。

岂不闻,穿衣见父,脱衣见妻,这是人之常情。今麻姑托梦,赠与脱衣之扇,正是丈夫归来与妻团聚之象。”

婆媳二人听李觏解梦,觉得有理,于是转悲为喜。过了不久,这老妇的儿子做完生意,回转家门。

合家欢喜带上爆竹香烟,到十贤堂烧香点爆,作揖鸣谢。 李觏大笑说:“生意人回家,自是应当,并非作梦的缘故。

我只是为你婆媳消愁罢了。”从此,李觏解梦消愁的故事,在乡里广为流传。

4、羊肉泡馍 据说,五代末年,赵匡胤还未得志时,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一日,在长安(古时西安)街头流浪的他,因饥饿难耐,不得已低下男儿头向一家烧饼铺讨吃。

店主看他可怜,就把几天前剩下的两个烧饼给了他。可放了几天的烧饼又干又硬,根本咬不动。

这时,他闻到了一股肉香,原来不远处正有一家肉铺在煮羊肉。 赵匡胤便向店家讨了一碗羊肉汤,把干硬的烧饼掰成小块泡进汤里。

没想到,这碗烧饼吸入了肉汤的香气,肉汤泡软了烧饼,一碗“汤泡馍”吃得赵匡胤浑身发热,饥寒全无,精神大振。 几年后,赵匡胤得了势,掌握了兵权,“黄袍加身”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

当了皇帝的赵匡胤,每日山珍海味,日久天长,嘴里没了味道。一天,。

九、南宋和北宋的背景故事是什么

南宋和北宋灭亡的原因都如出一辙。

北宋先是联金灭辽,结果又为金所灭;南宋也是先联蒙灭金,最后却又被蒙古所亡。 俗话说“人不能让同一个石头绊倒两次”,在经历了金军“假道伐虢”的前车之鉴后,南宋的皇帝们为何又重蹈北宋覆辙,被蒙古灭亡了呢? 其实南宋和北宋被灭亡的原因看似相同,但是其中的时代背景却相差很远。

北宋和南宋的情况是截然相反的。北宋和辽是兄弟之国,而南宋和金是打了一百多年的世仇。

北宋版唇亡齿寒是背信弃义,小人行为;而南宋版唇亡齿寒是报仇雪恨,收复河山。当然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是被强者灭亡。

诸卷大要于下:正编名画二卷,上卷著录始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隋展子虔《游春图》,次为唐李思训等三人,五代为陆滉等四人,北宋为李成、范宽等十人,南宋为米友仁等四人,金代仅李山一人,元代为钱选等二十人,明代为宣宗(朱瞻基)、王绂等十二人,皆为精妙之名迹。下卷著录画册,如《唐宋元宝绘册》、《宋元明名画大观册》、《唐五代两宋集册》、《五代宋元集册》等,亦多为剧迹。以上二卷记载作品内容、纸绢、摘录题识、印章,所录宋代以前之画,颇多考订,如订正周密《云烟过眼录》著录陆滉《捕鱼图》为金代明昌时作品之误。纠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谬讹尤多。间有论及画家之笔墨或画法特色,可资鉴别真赝。续录一卷名画,始自晋顾恺之书《洛神赋》并图卷,而迄明陆治《种菊图》止,凡一百二十一种,亦多名品。此卷仅载标题,略记大概,如陆治《梅石水仙双鸠图》云:“水墨纸本,精妙绝伦,为余所得,张司寇得天见而爱之,遂以为赠。”不若正录所记详尽。盖续录诸画为乾隆七年(1742年)以后所得,时年已六十余,精力当不及六十以前,并非未及编成者。以上三卷所收诸画,大都为著者自藏,间着有人来求售而未购之物,如《董其昌(山水)方册》,有云:“为王相国携至都门,相国殁,其孙挽人求售,时余有捐工之役,未得一见.至今犹在梦寐。”是书正编著录体例得其大要,叙述简当,鉴裁精审而有卓见,为清代一部较佳之画录书。续编稍逊,然亦颇资参考。三卷所录诸画,今多见传世.其中分藏北京故宫、台北故宫者尤多。是书除可供论证今传世之部分古书画之外,犹可作为习书画鉴定者必读之书,而广鉴别知识。

朱震亨(12811358年),为元代医学家,金元四家之一。“滋阴派”的创始人。字彦修,又称丹溪。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三十岁后才开始学医。他遍走江苏、浙江、安徽各地访求名医,后从罗知悌学医。认真鉆研《内经》等古医书,学术上受到刘完素、李杲等影响较大,并对刘完素火热学说有进一步发展,倡“阳有余阴不足”论。根据《内经》论证“相火”有常有变,认为人体有赖于“相火”以温养脏腑和推动功能活动,但“相火”易于妄动,一旦相火妄动就会耗伤精血发生病变。在养生方面,主张节制食欲, ,以保养阴分。临床治疗上主张滋阴降火,善用滋阴降火药,后世称其学术派别为养阴派(或滋阴派)。他所创用的越鞠丸、大补阴丸、琼玉膏等至今仍为常用方剂。主张临证时要灵活用药,反对当时一些医家忽视辨证,机械地搬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滥用辛燥药的做法。著有《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等书。他的学说不仅在国内受医者推重,对国外(如日本等国)也有较大影响。因世居丹溪,人又称丹溪先生、丹溪翁,是元代婺州羲乌(今浙江义乌)人。初业儒,攻就徐谦学性理之学。徐氏系得朱熹四传之学,震亨尽得其传。后徐罹疾,医皆不能疗,三十岁时因母病,遂决心学医,弃举子业。其时盛行南宋《和剂局方》,温燥之药几乎溢用,朱氏于此颇有异议。乃四出求师,企能纠正时弊。曾周游天下,遍访名师,后闻武林罗知悌为金刘完素之再传弟子,集张从正及李杲两家之长,拟前往就学。罗氏性倔之甚,震亨竟十次往返谒之,恭立门下,雨雪不能移其志。罗氏颇受感动,终于接见并为之言学医之要。朱氏得名医指迷,学问大增,其功底原来已较丰厚,其后声名遂大震。其学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戒人节欲,以免相火妄动而煎灼真阴,以获“阴平阳秘”之境地。其治善滋阴降火,自创方剂甚多,如大补阴丸、琼玉膏等,皆为后世所重,后世尊为“养阴派”。其著作

详见百科词条:朱丹溪 [ 最后修订于2016/3/24 13:30:26 共274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在宋代的中国文学作品种类繁多,派别林立,随着社会发展变得非常繁盛。虽然唐朝早期能以诗被誉为中国文学的高峰,但宋代却能够以词创造另一个高峰。宋代文学人才辈出,有宋代议论先驱梅尧臣,大文豪苏轼,行为疯狂的米芾,首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等等。虽然词始于南梁,但到了宋代却大受欢迎,成了宋代文学的主要体裁。政治家范仲淹,理学家欧阳修,书法家黄庭坚,领军文人辛弃疾都是以词著名。

宋朝文学主要涵盖了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等,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散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宋朝的文学作品在北宋初期禀承了晚唐风格,用词浮艳,常作唱和酬答之用。随着王禹偁关注民生,朝廷又偏重儒学,文学作家开始注重儒家说教功能,但成就不高。直到欧阳修带起的第二次古文运动,文人才以平实的语言来创作,加上内容多反映生活时弊,雅俗共赏,文学创作进入了高峰期。当时的各种文体,互相影响,有破有立,而且派别林立,题材众多,并受到儒释道的影响,文坛有长足的发展。话本小说与戏曲就在这个时期不断冒起。南宋偏安江南后,文人多以作品抒发爱国情怀。可是南宋末期出现因循风气,结束了宋朝文学的发展道路。

宋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宋朝诗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有各个方面的知识财富。但这个宝库,我们认知开发的极少。宋朝的诗歌是唐朝诗歌的延续、再发展与突破。宋朝的诗人更广泛、诗篇更丰富。诗歌的种类、形式在宋朝达到丰富。宋诗创作数量空前丰盛。北京大学正在编纂《全宋诗》,据初步统计所收作者不下九千人,为《全唐诗》的四倍。《全宋词》辑录,共收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章近两万首。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又增收词人百家,词作四百多篇 。

宋代多高产诗人,陆游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现留存诗篇九千三百多首。杨万里写过两万多首。但只留存的一小部分。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尤袤留下的诗篇就更少了。那么多伟大的诗人写了那么多首诗歌,我们更多的人只能有机会读到他们几首诗,可以说连皮毛都没接触,别说体会他们的精骨了。宋诗反映社会视野较前有所拓展,切入生活力度有所深化。宋与唐的时代气象与氛围不同,诗家又勇于创新,因而形成与“唐音”殊异的“宋调”。宋词作为新兴的合乐诗体,既可传诵于文士案头,又能流播于乐人歌喉,强化了它的娱乐性和传播力,拥有众多接受群体 。 词是曲子词之简称,它承袭汉魏乐府,受到外来音乐影响,是一种既可合乐歌唱又有独特体制的诗歌体。词本来可以配合音乐,譬如苏轼的《东坡乐府》、姜夔词集《白石道人歌曲》、柳永词集《乐章集》、黄山谷的《山谷琴趣外编》。词的产生不迟于唐代。唐代的音乐分为雅乐、清乐、宴乐。雅乐是指《诗经》所配的音乐,先有诗才有音乐。清乐则是六朝乐府诗所配的音乐。宴乐则从西域传入中国,以琵琶四弦的二十八调为主,表达力强,词就是配合宴乐来创作。到了宋代,词人便根据乐曲的旋律和节奏求填上歌词。

自从中唐废除租庸调,以缴纳货币来取代,促使南北贸易发达,非地主的势力大增,导致中上阶层广泛追求豪华欢乐、奢侈享受。随着政治中心不断南移,南方新都市陆续兴起。官场新贵带来了新生活型态,促进了休闲娱乐的发展,舞台、歌榭、艺场、伎坊大量涌现。这样歌妓成为宋词传播与发展的媒介。

宋词发展蓬勃,收录在《全宋词》中的词人多达一千三百多家,作品有一万九千九百余首。另外,宋代词人别集大量出现,譬如柳永的《乐章集》、苏轼的《东坡乐府》、秦观的《淮海词》、周邦彦的《清真集》、辛弃疾的《稼轩词》、姜夔的《白石首人歌曲》。这些别集都因为宋朝成熟的刻印技术得到广泛的传播,增强了文学创作上的交流。

随着宋王朝采用重文抑武,国家长期处于积弱的地位。另一方面,思想上呈现出儒、释、道三家合流的趋向。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宋词在题材、手法、风格经历了一个转型的过程。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晏殊父子、欧阳修、范仲淹、柳永等人。其中,晏殊、欧阳修带领着第二次古文运动,扫除深奥难明的词汇,以自然流畅语言来创作,说理畅达。他们禀承南唐柔软绮丽词风,抒情委婉。范仲淹突破了晏、欧风格,豪放悲壮,柳永则自创新调,以长调慢词代替小令,加入草根格调。北宋中期,最主要的词人是苏轼。他以诗为词,打破了词体的题材的局限,在婉约词家之外另立豪放一派,南宋的爱国词派与辛派词人也受到他的影响。北宋后期,主要词人有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等。周邦彦被推崇为“集大成者”,因为他注重音律,风格醇雅,章法缜密,用词精丽,造就了后来的格律词派。

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李清照等。当面对国难的时候,他们除了保持苏轼的豪放词风,还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内容多为慷慨悲壮、沉郁苍凉。词坛中比较突出的是女词人李清照,其词化俗为雅,清婉疏淡,语言功力甚深,风格自然清新。南宋中期,主要词人则有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等。辛弃疾开创了爱国词派,以散文为词,突破了词体,增加了艺术的表现;而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以报国与失意为主调;时而沉郁、时而明快,但仍以豪放为主,成为稼轩体。姜夔精通音律,能自行度曲,格律谨严,风格清空,意境幽冷,脱离了江西派,别竖一格。南宋后期,词坛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派是稼轩派,主要人物有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作品情调沉痛悲郁,豪迈粗犷。另一派是白石派,重要词家有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他们以姜夔为正统,重视音律技巧,内容凄凉哀怨。

著名词人

①晏殊

晏殊一生得意,他的作品多是娱宾遣兴之作,有的描写男欢女爱,有的是抒写离情别恨,内容较为贫弱,但他摆脱花间派的脂粉气息,改以温润秀洁的方式写男女恋情,以雍容典雅的手法写富贵气象,以精炼语言捕捉刹那光景,而且融入一些哲理体悟,展现深邃的内心世界与士大夫的气象,显示了由注重音律转向注重士大夫哲理的转化。晏殊传世的作品有《珠玉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槛菊愁 烟兰泣露)、《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②欧阳修

欧阳修与晏殊并称“晏欧”。他的词也大多写男女情事、相思离别,处处表现出作者风流蕴藉的一面。但是欧阳也突破了传统创作的范围,以词歌咏自然风光,如《采桑子》十首,以清新笔触描绘颍州西湖;他也以词抒发个人潇洒放达的情怀,如《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他还向民歌学习,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其他作品更表明志向,有《六一词》、《醉翁琴趣外编》等等。

他摒弃了花间词派的浮华之气,词风十分清丽,往往以豪迈的风格抒发深远沉郁的意像,情真意浓。他常利用外在的景物描写内心,非常细致地展现情感世界,层次多变,手法曲折,意味深长。欧阳修还能吸收通俗生动的口语,以俗为雅,改变了审美标准。他的代表词作有《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等等。 宋诗方面则受到唐诗的巨大影响,北宋初期,主要沿袭中晚唐诗风余韵,大致可归为三体。最初是效法白居易诗风的白体诗,主要诗人是李昉、徐铉、王禹偁等,其中王禹偁特别关注民生疾苦,风格通俗,暗示了宋诗发展的新方向。白体诗后,流行了以贾岛、姚合为正统的晚唐体,主要诗人有林逋、潘阆、寇准等。除了白体和晚唐体,另一派就是推崇李商隐的西昆体,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西昆体注重采用典故,风格雍容华贵,可是缺乏思想内容,不能反映时代精神。北宋中期,随着第二次古文运动,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开创了宋诗的新局面。他们既扫除了西昆体绮丽浮艳的习风,又确立了宋诗散文化和议论化的标准。随后有王安石、苏轼等人和应。王安石的早期作品注重民生,精于议论,晚年则讲求技巧,诗律精严。苏轼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大大开拓了宋诗境界。北宋后期,主要诗人有苏门四学士和陈师道,他们虽然继承苏轼诗风,但审美方面却趋向分流。其中黄庭坚与陈师道对后来的江西诗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南宋前期,江西诗派形成并壮大,代表人物有陈与义、吕本中等,但墨守成规,创作不足,南渡以后诗风才渐渐改变。南宋中期,诗坛出现“中兴四大家”-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和陆游。其中陆游是南宋最为杰出的诗人,他取材广泛,诗风悲壮,意境宏大,不拘一格。江西诗派逐步淡出了诗坛后,出现了反对江西诗派、取经晚唐的永嘉四灵与江湖诗派。永嘉四灵专攻五律,取材狭窄,雕琢琐碎。江湖诗派格局较四灵更为开阔,题材也更为广泛,整体风格偏重细巧,未脱晚唐旧习。

白体诗

白体诗是指宋初的一批诗人模仿白居易所作的诗。宋初朝廷善待文人,提倡酬唱,促使馆阁唱酬成风,并且汇编许多唱酬诗集,如《二李唱和集》、《禁林宴会集》、《翰林酬唱集》等等。这些诗人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集中描写闲适生活,言词浅白,手法清雅,显然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5]

当初王禹偁也被宋人当作白体诗人。可是,他的诗风与李昉、徐铉的风格有异。虽然他自小学习白体诗,又多写唱和诗,但他更重视白居易的讽谕诗。当他居住在商州时,他学习了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利用自己作品来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关心疾苦的诗篇有《畲田词》、《秋霖二首》、《乌啄疮驴歌》等。《感流亡》的“老翁与病妪,头鬓皆皤然。呱呱三儿泣,惸惸一夫鳏”描写感染疾病的不幸,“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惟愁大雨雪,僵死山谷间”以对他们深表同情。其中他联想到自己:“我闻斯人语,倚户独长叹: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官。”,来表达自己的同理心,可见有别于无病呻吟之作。[5]

与白居易的创作历程相反,王禹偁早年多写闲适诗,而晚年多写讽谕诗。他自编的《小畜集》就是收录讽谕诗,表现出自省意识,摆脱了白体诗人的群体,慢慢进而学习杜甫风格。总的来说,王禹偁的诗浅白流畅,语言自然,情感含蓄,优雅古朴,别树一帜。[5]

晚唐体

晚唐体本来是指唐末年诗歌体裁,以七绝五律为主。[6]到了宋代则以贾岛、姚合为正统。它的特色主要在苦吟锻炼和造语成就,不用典故,以景咏物,以清深闲雅为高,以清浅纤微为下品。[6]主要诗人有宋初九僧、林逋、潘阆、寇准等。[5]

根据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宋初九僧是指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沃州简长,青城惟凤,淮南惠崇,江南宇昭,峨眉怀古,九名僧人。根据《宋诗纪事》内的《惟凤诗序》,知道这“九僧”各自生活不同地方,没有地域性。他们的作品被编辑成《九僧诗集》,因而得名。传世中的《九僧诗集》继承了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写幽静的山林景色和隐逸生活,形式上侧重五律,作品中常有佳句,例如“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楼”,“磬断危杉月,灯残古塔霜”,“马放降来地,雕盘战后云”,“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5] 在散文方面,著名代表有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占了六位,包括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各有风格,构成了宋朝散文的繁荣景像。其特色在于,内容写实,大部分是论政与论道的作品,当中带有忧患意识;风格平易自然;艺术表现手法,多以古论今,是结合实用与艺术的作品。宋初的作家多擅长骈体,以五代浮艳风格为特色。首先反对浮艳风格的是柳开,他矫正文弊,提倡恢复古文,推崇韩愈和柳宗元的作品,强调结合文统和道统,但他的创作辞涩言苦,缺乏艺术色彩。王禹偁则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并重,力排浮华艰涩文风,利用文学作品反映民生与时弊。于是他们成为第二次古文运动的先驱。其后西昆体兴起,此派作家皆宗法李商隐的“四六”文,讲求辞采声韵,宏博典雅,浮靡文风再度泛滥。穆修、范仲淹、石介、尹洙等人猛烈抨击西昆体的弊病。直到欧阳修才真正彻底清扫浮靡风气,以精练语言,确立平易轻快的风格。曾巩文简古朴,王安石议论精警,苏洵能策善论,苏辙深醇温粹,苏轼更是贯通古今,挥洒自如,对北宋后期的作家影响深远。南宋散文发扬了北宋传统,胡铨、李纲、陈亮、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强烈地展现现实主义和爱国精神。南宋末年,文天祥、谢翱等人的作品,充满了民族气节。最后以悲壮雄劲的高潮结束了两宋散文的历程。

著名散文作家

①王禹偁

王禹偁为宋代散文理论和新文风奠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