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道家经典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道家的道家经典,第1张

道教经典很多,但比较糟糕的是,大大小小的门派也很多,道教内部几乎是不成一个清晰的体系的,不像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等世界性大宗教那样层次分明,所以道家经典主要以时间先后顺序和相对重要性的说几部吧:

基本功:《清净经》、《度人经》、《玉皇经》

先秦诸子时期:《道德经》、《南华真经》(庄子)、《黄帝内经》、《黄帝阴符经》

魏晋南北朝:《抱朴子》、《化书》

北宋:《悟真篇》、《黄庭经》、《乐育堂语录》,

东汉时期:《太平经》、《周易参同契》、

这些道家经典古籍都出自的最上面,都有PDF格式电子版道家经典书籍

不常见的道家经典古籍: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上中下卷经折装3册明宣德6年内府泥金写本1431年》

《安居金镜八卷清周南吕临等合辑寿南堂藏板清乾隆45年刊本1780年》

《封神真形图2册55像清代墨绘本》

《小十三经十六卷十三种明顾起经辑明嘉靖时期祗洹馆刊本》

《居家必备阙名辑10卷读书坊藏板明刻本》

《忄生命又又修万神圭旨性命圭旨4卷尹真人口述清康熙9年棣鄂堂刊本》

《忄生命圭旨4卷尹真人口述安徽木板印刷明代黄伯符刻板明天启时期刊本》

《新刊京本风鉴相法人相编6卷首1卷明回阳子编明万历30年刘氏明德堂刊本》

《新刊禽遁大全4卷附补全明池本理著明弘治09年进贤书舍刊本》

《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6卷晋干宝集撰明金陵唐氏富春堂刊本明万历元年1573年》

《绣像吕洞宾祖师全传汪淇编清康熙元年1662年》

《老子道德经上下卷河上公注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本》

《董氏诹吉新书上下册明董德彰撰清光绪20年重刊本1894年》

《道德经释义外六种白云山房藏板清嘉庆14年刊1809年》

《遵生八笺十九卷明高濂撰附菜根谭二卷明万历时期雅尚斋刊本》

《遵生八笺(重订全本)[明]高濂 巴蜀书社1992年》

《金阙玄元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说经折装清代刻本》

《阴骘文图说4册清黄正元著绘像丹桂籍清同治6年奉天锦府文英斋刻本1867年》

《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1卷附御制真武庙碑缺首页明永乐时期刊本》

《天后圣母圣迹图志2卷清道光12年寿恩堂刊1832年》

《三才发秘天部2卷地部3卷人部4卷清陈雯撰德星堂宝翰楼藏版清康熙年间刊本》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佚名撰西岳天竺国藏板清刊本》

《三订历法玉堂通书捷览十卷首一卷元宋鲁珍通书何士泰历法明崇祯十六年余应灏三台馆刻本》

《丹鹤图谱3册纹部调度部水野忠央著江户晚期刊本19世纪》

《五要奇书五种明江之栋辑尚白斋藏板清康熙三十九年古歙丰南吴氏重刊本》

《仙佛奇踪4册消摇墟3卷寂光镜3卷长生诠1卷无生诀1卷明洪应明撰明万历30年1602年》

《全真太教传修仙辨惑直指口诀妙奥清手钞本》

《六壬图像二十四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清彩绘钞本》

《关圣帝君万应灵签2卷尚勤堂马宅刊北京龙文斋刻字铺藏板道光6年》

《关圣帝君宝训像注4卷光绪8年》

《冲虚至德真经8卷晋张湛注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本》

《南华真经10卷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本》

《南华真经10卷周庄周撰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清嘉庆9年(1804)刊本》

《南工庙祠祀典3卷李奉翰纂辑清乾隆44年序刊本1779年》

《大明天元玉历祥异图说7卷明余文龙重编旧钞本》

《神相全编十二卷首一卷宋陈抟撰明袁忠彻订正致和堂藏板明刊本》

《笺元遁甲句解烟波钓叟歌1卷赵普撰罗通遁法池纪解编明正德时期刊本》

《新刻星平总会命海全编10卷首1卷明薛承爱遗稿夏从仁编明万历39年潭邑文林积善堂陈奇泉刊本》

《新锲徽郡原板梦学全书2卷明代书林杨玉林半留堂刊本》

《新镌仙媛纪事9卷明杨尔曾编明代万历30年钱塘杨氏草玄居自刻本1602年》

《无文印20卷语录1卷宋释道撰释惟康辑宋咸淳九年惟康刊本有补钞1273年》

《易筋经外经图说附八段锦图清梁世昌撰清末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

《冲虚至徳真经巻1-8列子张湛注》

《祝由科秘诀奇书乾元亨利贞五册明末清初钞本》

这些道家经典书籍都出自图中最上面的地方

大众普通人都知道的道家经典书籍:

《道德经》、《道家易》、 《六韬》 、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九主》、《明君》、《德圣》)、《周训》、《凡物流形》、《尹文子》、《慎子》、《素书》、《孙子兵法》、《守白论》、《鹖冠子》、《尸子》、《太一生水》、《文子》、《庄子》、 《列子》、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物则有形图》、《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易传》、《道家佚书辑本十七种》、《郁离子》、《庄元臣文集》、《傅山全书》、《玄真子》 、《无能子》、《伯牙琴》、

《行气玉佩铭》、《击壤歌》、《鬼谷子》、《恒先》、《彭祖》、《三德》、《用曰》、《伊尹书》、《太公》、《辛甲》、《关尹子》、《子华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管子》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衡论》、《世说新语》、《苻子》、《无君论》、《刘子》、《元次山集》、《王无功文集》、《唐玄宗文集》、《天随子》、《宗玄先生文集》、《化书》、《金人铭》、《巾几铭》、(《语丛四》说之道)、《鬻子》、《须溪先生全集》、《易龙图序》、《东坡易传》、《逍遥咏二百首》、《老藏(《老子集成》)》、《各道家诸子典籍注疏》、《道藏》等等。

典籍里的中国——《徐霞客游记》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历史上就有一位这样的奇人——徐霞客先生。他历经三十余年的行走,与自然为伍,以实证为言,著成现存六十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在这部被誉为“千古奇文”的典籍中,他以足为誓,丈量名山大川,以笔代心,记录下对祖国山河永恒的热爱。他不仅是一位旅行家、探险家、科学家,更是一位文学家,他写的游记,总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少年时便立志:今生必定要踏遍三山五岳,寻访江河源头,钻研地理之学,成一家之言,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是一种纵横于天地之间不计远近、不计朝暮、不计山海的豪迈与理想。

徐霞客一生走入山水,考察江河,不断纠正旧志书中的很多错误,“探寻长江正源”这一壮举,在后世更是传为佳话。徐霞客出生在江阴,在长江边长大的他一直对长江的溯源有着浓厚的兴趣。

徐霞客晚年的西南“万里遐征”,直到在云南双腿俱废,才结束了他万里遐征的最后一站,没能走到长江的源头。当徐霞客跟随撒老师去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品尝到了令他魂牵梦绕的华夏母亲河源头之水。

当喜极而泣的徐霞客发出“甜,真甜”的感叹,撒贝宁代表后世子孙,向他献上由衷的敬意:“先生,您未走完的路,我们会继续前行!”

蒙曼老师说,徐霞客一辈子,就行走在中国的大地上,他追溯的长江源头是中国,他探访的名山大川是中国,他的游记里记录下来的每一个地点都是中国,徐霞客这种热爱自然,追求真理的精神永远无可替代,永远不可磨灭。

这三百多年来,一代代的学者们勘测大地、丈量山河,研究的工具和手段日新月异。但是不变的,是我们中国学人求实探索的精神和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我们应该在新的时代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描绘更壮丽的山河。

经典语录摘抄:

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徐霞客

故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徐霞客游记·溯江纪源》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

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陈函辉《前纪游》

我欲倒骑玉龙背,峰巅群鹤共翩翩。——徐霞客《鸡山十景·瀑布腾空》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唐朝吕洞宾《绝句》

典籍里的中国之《尚书》

《尚书》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相传或为孔子晚年整理编篆。《书》乃上古之书,上古史书。书百篇,选了数年,书百篇,为何而选,书百篇,何为精髓?

上古先贤的言行记载在《书》里,让后世读《书》而知先贤治政治本,读书而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

《尚书》流传了两千多年,不论是尧舜禹上古德政,鼎定九州,还是夏商周,民望兴替,礼德治邦。都在讲述着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构建古老文明的知识体系!

印象最深的便是先贤伏生护书传书的传奇经历,让我们后世的读书人无不为其动容。后人这样评价伏生: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中国文化就是这样,不绝如缕,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都应该思考一下何为中国。正如蒙曼老师所讲:禹划九州是中国,尧舜禹、汤文武、孔夫子、浮生是中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敦睦九族、协和万邦是中国,有典籍才有中国🇨🇳。

如今我们需要立时代的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鉴古知今,学史明智,丰富而又珍贵的典籍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品读,也应该与世界分享,让我们从典籍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经典语录: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尚书·周书·周官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虞书·大禹谟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虞书·大禹谟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 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 协和万邦 ——尚书·虞书·尧典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周书·泰誓中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尚书·禹贡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尚书·周书·牧誓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尚书·周书·多士

 无论新旧文化怎样激烈的碰撞,无论东西方文明怎样相互融合、渗透,棉队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我们都无法漠视和背叛,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身份标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30部国学经典,欢迎阅读。

 阅读的方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 无论新旧文化怎样激烈地碰撞,无论东西方文明怎样相互融合、渗透,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我们都无法漠视和背叛,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身份标志。从春秋战国诸子并起,中国历史虽然朝代兴替,世事沧桑,但中华文化却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是使中华文明屹立于人类文明史的明证。

《论语》

 被公认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的孔子是影响中国文化,政治,制度等最深远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被中国称为"致圣"。

《道德经》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道德经》博大精深,两钱多年来,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乃至普通百姓,纷纷从中汲取智慧。

《庄子》

 庄子是道家集大成者,在战国时代那个动荡喧嚣的环境中,他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庄子》一书堪称中华民族深邃而充满内蕴的思想,资源与哲学宝库,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人的灵魂。

《孟子》

 被誉为儒家"亚圣"的孟子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百世之师,是因为其著作《孟子》中体现的深刻思想。孟子的一腔"浩然之气",以及:"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钱年之后依然可以想见其雄风

《墨子》

 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的强本节用,强国富民的经济理论,非攻反战,防御自卫的军事思想。别开生面,体系完整是逻辑学说。

《荀子》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采,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苟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 荀子看称集大成者。

《韩非子》

 《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韩非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比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 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 文学价值。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 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 (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还早2300年。

《左传》

 《左传》散文艺术的另一突出成就是善于写人。《左传》虽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非自觉描写人物,但毕竟涉及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全书有姓名可稽者,几近三千之众。其中形象较为鲜明、具有一定个性者为数不少。作者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多各具性格特征的动人形象。《左传》散文艺术的又一突出成就是工于记言。春秋时列国外交空前频繁,行人聘问讲究外交辞令。这些外交辞令经《左传》采录后精心提炼,都已成为千古传诵的美文。

《楚辞》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 秦国 丞相 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史记》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 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 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

 《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代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从此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史学的重大贡献。《史通·六家》说:"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自古迄今,无改斯道。"刘知几的这个评价,今天看来还是很公允的。

《论衡》

 《论衡》书不仅对汉儒思想进行了尖锐而猛烈的抨击(但它并不完全否定儒学),而且它还批判地吸取了先秦以来各家各派的思想,特别是道家黄老学派的思想,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天道"、"礼和法"、"鬼神与薄葬"、"命"、"性善和性恶"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因此,后人称《论衡》书是"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的古代小百科全书。尽管《论衡》书不可能摆脱当时时代的局限,用自然主义和直观的观察来描述世界,特别是在社会历史观上基本是唯心论的,但它产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即封建国家处于统一和强大、儒学与谶纬神学相结合,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的时期,它敢于宣布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敢于不承认鬼神的存在,敢于向孔孟的权威挑战,并确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义体系,这在历史上是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的。它对今后的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诸如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南朝宋时的思想家何承天、南朝齐梁时的无神论者范缜、唐朝时期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等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嵇康集》

 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国9銍(今安微 宿县西南)人。与魏宗室通婚,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为"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因倡言"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权之司马氏集团,遭钟会构陷,为司马昭所杀。在哲学上,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肯定万物均禀受元气而生。又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主张返回自然,厌恶儒家烦琐礼教。鲁迅称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与山世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为代表作。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有《幽愤诗》传世。所撰《声无哀乐论》,认为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感情。善鼓琴,所弹《广陵散》尤著名,并作《琴赋》,对琴之奏法及表现力,均作细致描写。所著有《嵇中散集》,已散佚。后人辑本,以鲁迅所辑校《嵇康集》为最详备。

《陶渊明集》

 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仆真率、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一方面可以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限,另一方面也可使他们得以休息和逃避。他们对陶渊明的强烈认同感,使陶渊明成为一个永不令人生厌的话题。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共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主要部分。总论5篇,论"文之枢纽",是全书理论的基础;文体论20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对主要文体都作到"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创作论19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问题;批评论5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作了专门探讨;最后一篇《序志》说明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这部著作虽然分为四个方面,但其理论观点首尾一贯,各部分之间又互相照应。正如作者在《附会篇》中所说:"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其体大精思,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是空前绝后的。

《六祖坛经》

 在《坛经》中所见的如来藏系统的经典,除以上所举的《大涅盘经》和《维摩经》之外,尚有《菩萨戒经》、《法华经》、《华严经》、《观无量寿佛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等。

《韩昌黎文集》

 《韩昌黎文集》盛世中唐的瑰丽诗文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Comprehensive Mirror to Aid in Government )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与《史记》重合战国——汉武帝的部分。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

《苏东坡全集》

 苏东坡,即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而又有改4革弊政的抱负,故在仕途上多经坎坷。他性格豪迈,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他心胸坦荡,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同时,他善绘画,喜作枯木怪石。苏东坡自称平生有三不如人的事隋,即喝酒,下棋及唱曲子,但他的诗文、书、画却名垂后世。其文学精神更直得后人学习。

《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 《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所以要看看哦!

《传习录》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王阳明的思想在当代新儒家中仍有其深刻的影响。本世纪的许多思想家和学者一直致力于对它作现代解释并力图克服其偏失。

《焚书》

 李贽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64岁高龄时著《焚书》,又称《李氏焚书》,6卷。他死后由门人汪本轲编辑成集,刻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续焚书》,5卷。两书收录了这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生前所写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表明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是我们研究李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

 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他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实际上都是"读书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显",全是为自己打算,"无一厘为人谋者"(《焚书·答耿司寇》)。如此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反倒不如"市井小夫"与"力田作者"实实在在,干啥说啥(同上)。他还进一步指斥道学家们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假道学,"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续焚书·三教归儒说》)。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焚书·又与焦弱候》)。李贽对程朱理学及卫道士们的揭露真可谓一针见血,句句中的。

《日知录》

 顾炎武的学术成就和政治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但开有清一代学风,而且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也从他那里吸取了精神力量。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清代儒者以朴学自命以示别于文人,实炎武启之。最近数十年以经木而影响于政体,亦远绍炎武之精神也。"

《明夷待访录》

 本书诞生于明清之际,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学校》主张扩大学校的社会功能,使之有议政参政的作用,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属是非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黄宗羲所设想的未来学校,相似于近代社会舆论中心和议会的机构。黄宗羲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的设置,但主张君主开明立宪制,加强平等因素,扩大社会对执政者的监督权力,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并非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出来的,因而更加可贵。这部书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查禁,直至清末才重见天日,受到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的重视和赞许。

《读通鉴论》

 《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史学家王夫之晚年的历史评论性著作。

 在对历史发展的认识上,《读通鉴论》指出"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违生之理,浅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自昧之……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己矣。"卷二十四国家的治乱存亡与人的生死寿夭一样都有自己的规律,并且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人所认识和掌握的。基于这种思想认识,作者认为秦始皇废除分封行郡县,是历史进步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秦代以下,郡县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卷一,被分封行郡县变革的成功是顺应了"势之所趋",符合"理"——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结果。作者还进一步带证地指出"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而行其大公"卷一,秦始皇是出于"私天下"的动机而实行郡县制的,而历史规律的必然性又恰恰是通过秦始皇主观动机这一偶然性体现出来的。

《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概述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从小勤奋好学,15岁开始写诗,但屡试不第,38岁才中进士,做了几任小京官。他对清朝的思想统治不满,不愿和统治者合作,终于在鸦片战争前一年辞官回家。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的是《己亥杂诗》共350首。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