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体现国学或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故事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1收藏

能体现国学或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故事有哪些,第1张

(一)社会平等

  我们今天在强调要构建一个平等的社会,而这样的追求,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开始了:

  中国的儒家,目睹了道义失衡的礼崩乐坏,于是提出“天下大同”的设想,期望人们能生活在一个大道为公、不生是非的大同社会;中国的道家,感受着欲望无度的邦国纷争,于是提出“小国寡民”的想法,盼望人们能生活在一个朴素安宁、不受干扰的清静社会;中国的法家,忧虑着权贵横行的法外特权,于是提出“刑无等级”的制度,呼吁人们能生活在一个刑罚统一、法度严明的秩序社会;中国的墨家,不满于弱肉强食的争霸交战,于是提出“兼爱非攻”的主张,渴望人们能生活在一个爱无等差、战无不义的和平社会。

  中国文化里各家的思想者,他们以不同的表达,传达着对于实现社会平等、社会和谐、社会美好的同样期待。虽然从每个人的客观条件上来讲,人注定是生而不平等的,但他们希望在人的生存中,社会能给予民众以相对平等的生存空间,可以让所有人不论是贫是富都安居乐业、让所有人无论是强是弱都不受欺凌。

  正因为人们生而不平等,所以才格外要求社会的平等,来弥合先天的差异、来均衡各方的不对等。

  平等,首先意味着人心的平和:法无特权,人们的生活中杜绝了欺男霸女、投诉无门之事,才能安然度日,所以社会总在呼吁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律平等;机会均等,人们的努力能够进阶有序、公共的资源不再权贵垄断,社会才能健康运转、正常流动,机会平等的秩序消除着怨声载道的仇视。

  社会平等才能带来心态平和、生活平静,对于这一点,唐朝韩愈体会得非常深刻,他作文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由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他首先论述了一个物理道理,当物体处于不平静时才会发出声音,比如草木由风拂动发出声响、水面由风吹动发出声音……而人的语言也是如此,迫不得已才出言发泄,或歌或哭,但凡有言,都是因为内心不平!所以,如果要平息人言鼎沸、如果要人们心平气和,就要实现社会环境的大平等,才能塑造心理环境的平和。

  平等,而后带来了社会的平稳。儒家经典《大学》里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理想的社会生活,最后要达成的最高目标是“平天下”——要平定天下、要天下太平,就包括了要人人平等、要社会平稳,平定天下的目的便是为了“天下平”。而平等的社会生存环境为人们塑造出的心态平和、生活平静,促使着人们的各安其分、各行其道,保证着社会的稳定泰平、四海升平。对此,孔子曾经十分严肃地教育弟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邦国社会,不怕贫穷却怕分配不均,不怕人少却怕人心不安,如果均等,人人都不觉得自己拥有得少,如果和谐,家国也就不担心人少,如果安定,这个社会就不会有倾覆之灾。孔子此言,实在是道破了此后历代王朝更迭、民心思变的根源。贫富差距、待遇差异、等级差别的严重分化,促使了社会的不平稳发生。

  所以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吴兢,在分析总结了大量兴亡之道、穿越过如许历史烟云迷障之后,留给中国文化一句平淡而直白的朴素道理,他说:“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而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也以淡然口吻隐喻着人间至理,他说:“平而后清,清而后明。”社会平等,彰显治国之道,社会平等,成就清明太平。

  (二)人格平等

  社会平等,这是对每个人生存权利、每个人生活状态的保障,是一种制度上的追求。而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个体精神,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强调的更是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尊严上的平等。

  人格平等,源于彼此的尊重,就像《简爱》中那句响彻世界的呐喊,简·爱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人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能认同自己与他人的人格平等,不因身份地位差异而拜高踩低,是一种修养的体现,更是一种自信力的考验,能以平等姿态交流、以平常心去品评人的格调与心性。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人格平等的交游,坚固胜似青山,美丽胜过音乐。那是在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叫伯牙,他官任晋国的上大夫,被人称作“琴仙”。一天,他坐在汉阳江边独自弹琴,忽见一位砍柴而归的樵夫正站立在旁听琴,神态十分专注,似能听懂琴意,自称名叫钟子期。伯牙起初心存质疑,难道一个村野樵夫也懂得士大夫的琴声吗?于是想试奏几曲,便随手弹奏出心中的巍峨高山之景,钟子期听后描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惊讶之余,又弹奏起滔滔流水之意,而钟子期听后回答说“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这下喜出望外,他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知其音,解其意,从此,“知音”一词便从音乐术语中脱颖而出,泛化成了知己、知心人的代名词。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之后,他们相约来日再于此处弹琴、听琴。但是当伯牙如约再来的时候,钟子期侧耳倾听的身形已经化作一抔黄土、与世长辞了。伯牙痛失知音,他在子期的坟前最后抚琴一曲,而后把琴摔断,立誓知音既去,此后再不弹琴。这便是古琴艺术中“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这个分别记载于《吕氏春秋》《荀子》《列子》等典籍中的故事,故事中两个萍水相逢而意气相投的人,以七弦为桥梁、以音乐为寄托、以青山为风骨、以绿水为凭证,彰显着一份不关乎社会地位、只关乎心灵地位的平等相交、贵重相知。士大夫的琴音,只为樵夫才回响山间;钟子期的脚步,只为伯牙才驻足岸边。

  是对人格平等的维护,才没有阻止伯牙以高高在上的身份对话一位民间路人;是对人格平等的认同,才没有使钟子期畏惧以一担柴木对唱一具古琴。其实,在触及心性的人际交往中,社会身份,常常比不过文化身份的重要。

  中国传统社会,对于伦理纲常的规范十分讲究,所以看起来似乎处处都是对不平等地位的维护。其实,中国文化很早就在强调人格上的平等了,甚至为了追求平等,认为连性命都是可以放弃的。《礼记》里就有这样一段记录:春秋时期,齐国饥荒,饿殍遍野,一位叫做黔敖的富翁,本想发放粮食赈灾,可是在饥民来领粮的时候,他以轻蔑的语气吆喝说“嗟,来食!”于是饥民感觉蒙受了巨大羞辱,宁可饿死也不肯再领受粮食。这就是“嗟来之食”这个词的由来,表示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而在中国文化里,也逐渐强化着“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傲骨。

  傲骨常存于内、内在铁骨铮铮,傲气不形于外、外不盛气凌人,这种人格的培养、这种修养的强调,正是为了能够超越社会条件限制、而达到彼此人品格调上的平等。

  所以中国文化才会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上至天子、下到平民,都要把修养自身当做人生之本,无一例外,无有特例——而这种无人能免的一视同仁,正是一种对人生要求的平等准则。品评你我,就看彼此修身的成就;修身过后,便能成就人格平等的生命。

  (三)众生平等

  对“平等”这个概念论述最多的,首推佛家。而且中国佛学里强调的“平等”,早已超越了世俗概念,甚至超乎物种的限制,叫做“众生平等”。众生,包括“有情众生”,也就是有感情的生命体,比如人类和动物;众生,也包括“无情众生”,也就是植物、微生物乃至山川石矿等没有情识的物体。大乘佛法说众生平等,是认为一切事物都会受轮回之苦,也都能具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所以“视众生无有差别”。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在中国文化界影响力最为广泛的中土禅宗,以禅宗的观点看,佛性就是自我的觉悟,众生都能成佛,就是众生都有机缘参禅悟道、升华自我,如果能够破除迷惑内心的种种执着、能够了悟解脱心灵桎梏的真理,那就是一种立地成佛了。中国文人之所以推崇禅宗的理论,是因为禅宗的人间化与简易化,使它不再执着于仪规、不再像宗教,而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智慧参照、一种哲学道理,成为了“禅学”而非仅是“禅宗”。

  在禅学的思想指导下,“众生平等”的理论也推衍到了社会生活中,演化成一种德性标尺。如果认同众生的地位平等,就该尽可能维护每一个物种生存共处的权利;如果承认众生的法性平等,就该尽量地遵从每一样事物自然而然的状态。人类对于万物,不该以霸占之心、掠夺之心去强求和破坏;人类之于世界,该是以平等之心、善念之心去尊敬和平视。

  这就像道家以平等心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天没有偏爱私心,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草扎成的狗一样,在天地苍穹的怀抱中,万事万物都经历着平等的存在与平等的消亡,都遵从着平等的规律法则和平等的因果循环。在大自然的眼中,“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万物都是平等地生发衰落、平等地循环往复。

  而宋代理学家张载提出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说人民与我都是同胞、万物与我都是同类,这种“民胞物与”的观点,也是儒家代表人物从侧面显示出的一种众生平等观。

  在“众生平等”的禅学感悟和哲学思索下,也许我们与他物有着境遇差别,但是没有优劣差别,不该以轻蔑之心傲视天地;也许我们与他人有着境地差别,但是没有等级差别,不该以轻慢之态目空一切。怀有慈悲心性,就是能对他人他物的苦乐以平等心去感同身受。

  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平等的呼唤,有社会宏观层面的制度平等,有个人实际层面的人格平等,更有生命自然层面的众生平等。所以国学会对家国说“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会对社会说“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会对个人说“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会对官场说“临官莫如平”;更对世间道理说“持心如衡,以理为平”。在这样的文化承袭中,让我们在今朝期待,正理平治,承平盛世

1、“文景之治”,西汉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

在文景时期,朝廷为了休养生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比如,汉文帝分别三次对田租进行减半和全面,让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这就是“轻徭薄赋”的体现。

而且文景二帝还十分的重视农业,鼓励农耕,甚至在春耕的时候亲自下地耕种,以此来给百姓做榜样;还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是百姓富裕起来。以此同时,朝廷还强化军权、安定边疆,给“文景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据说当时国库里的钱多的数都数不过来,所以“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础上(根据学者岑仲勉、杨志久等人的考证,北周留给隋朝690万户以及大量隐瞒的人口户口,隋朝通过接手北周、陈的大量人口以及清查他们留下的隐瞒户口,在开皇年间就达到了860万户),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

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

3、“贞观之治”,出现于唐太宗时期。

当时经济繁盛,文化繁荣;当权者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同时朝廷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此外,“贞观之治”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把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推向了顶峰。

4、“开元盛世”又被称为“开元之治”,现于唐玄宗时期。

这一时期,有了前面“贞观之治”的稳定局面,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大力发展经济,解放劳动力,使得天下大治,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人口增多,国家财政收入稳定。

同时还改革兵制。对外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的大统一。至此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出现了空前的发展,在当时的长安城常常可以看到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商人,十分的热闹。这个时期是我最喜欢的年代了,开明、繁盛,是一个难得的盛世。

5、“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这个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在当时,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但是在这一盛世之下也隐藏这巨大的危机,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对外闭关锁国,使得乾隆后期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相继爆发。

乾泉教授,国学与管理学者,投资银行专家、创业导师,担任(人社部、中企联)国家知识更新工程“国学与和谐企业文化建设”课题组负责人,(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科学发展大会秘书长、中国企业家投融资俱乐部执行主任,(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报社)中国企业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兼副院长,(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中华国学教育工程秘书长,(文化部)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原副会长、中华东方文化书院执行主任,(中国社科院)中国市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国学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秘书长,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

1、国学与科学发展观实践

2、国学塑造中国企业的高效执行力

3、国学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4、国学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5、国学核心价值与企业文化价值创新

6、易经国学与传统风水文化

7、易经中医体质诊别和全息健康养生

8、儒家文化与企业组织变革

9、老子《道德经》与人生智慧

10、《阴符经》、《阴阳五行》与全息管理

11、《鬼谷子》与企业营销创新战略

12、《易经》财富智慧与创业管理:企业家精神、行为与社会责任

13、易经与中国企业创新管理: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14、国学与重塑企业和谐团队文化:如何塑造软实力应对金融危机

15、国学与构建东方管理哲学:如何创立高尚的企业和企业和企业文化

16、东方管理哲学与中国企业创新管理实践

17、国学与企业家全息战略创新思维

18、 什么是国学,如何学国学?

中国企业国学院计划暨和谐企业文化建设EDP项目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后经济危及时代的来临,越来越重视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对策,从中华国学汲取灵感,重塑企业价值和信仰。很多优秀企业,主张东西管理文化的融合,纷纷在原来商学院课程基础上,积极引入国学东方管理哲学,以塑造企业信仰和价值为核心,以服务企业战略与核心能力为目标,创新企业商学院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以全员终身学习为目标的团队学习培训体系。因此,企业管理培训引入国学教育,逐渐成为中外优秀企业开展员工素质教育和提升团队决策水平、领导力和执行力培训的前沿课程。

《中国企业国学院计划》在国家知识更新工程国学与和谐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基础上,根据中国企业的管理现状和升级需求,通过缜密、科学、系统的企业国学院课程设计,合理的教学规划,开放的教学模式,及时研究、跟踪和吸收中外管理学、管理哲学和人力资源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满足和适应企业团队在市场创新、制度创新、商业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和产品创新在人才素质培训方面的战略需求。

《中国企业国学院计划》协助企业,通过认真研究、诊断和总结企业发展历程,积极建立创新学习型组织及其团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积极融入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家战略,塑造企业软实力,使得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积极转型,形成以出口导向为主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全面拓展的新格局,使得企业能够普遍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指导单位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二、发起主办

(国家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国家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

(国家人社部)国家知识更新工程国学与企业文化课题组

(中国社科院)中国市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委员会

中国企业科学发展大会

中华国学教育工程专家委员会

中华国学教育网

三、承办单位

中国商学院联盟企业国学院

中华国学教育工程专家委员会

乾泉国学文化书院

四、协办单位

中华东方文化书院

国家博物馆国宝研究院

中华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

北京中关村软件产业协会

五、学术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思想研究中心

国际易经联合会国际交流中心

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

六、服务宗旨

中国经济的崛起,不足以支撑我们的大国地位;只有中华文化的崛起,中国才能算得上是强国。而这些,是建立在对自己本民族文化认同,和重拾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的。

为配合国家全面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上的讲话精神,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通过在继承国学人文价值和传统智慧的基础上,积极提升企业全员人文素养、创新素质和团队创业能力,增强全员社会责任意识、忠诚度和高效执行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集约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夯实发展质量。

七、主要特色

中国商学院联盟、中国企业国学院和中华国学教育工程,倡导在传统企业商学院理念的基础上,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为框架,积极主张国学教育现代化,从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和现代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中,积极吸取其各自的优秀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互动参与、主动学习,知行合一,体验学习,快乐学习;做到一下八大结合,为企业商学院和企业国学院管理培训,提供系列专家顾问咨询服务:

71 将企业员工国学教育培训与爱国教育、人格教育、品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企业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72 将企业员工国学教育培训与职业能力教育、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73 将企业员工国学教育培训与企业提升员工素质、管理水平提升和人力资源资本化战略相结合;

74 将企业员工国学教育培训与企业有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与岗位责任管理和企业团队建设相结合;

75 将企业员工国学教育培训与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和培育企业团队忠诚度、高效执行力相结合;

76 将企业员工国学教育培训与中外企业管理最新研究成果和企业创新管理实践需要相结合;

77 将企业员工国学教育培训与企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升级、管理升级对人才素质、职业能力的需求相结合;

78 将企业员工国学教育培训与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品牌创新相结合。

八、合作方式

81 按要求提供企业管理干部和骨干员工内训课程;

82 提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系统战略咨询;

83 帮助企业(商学院)设立“企业国学院”,并培训相应的师资团队;

84 接受企业派员参加集中培训或轮训;

85 结合企业团队需要,对原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进行诊断咨询,提供HR管理升级服务。

九、基础课程

01模块:《周易》、《内经》等经典导读

02模块:易经国学流变与中国管理哲学

03模块:《道德经》、《阴符经》、《庄子》等经典导读

04模块:老庄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05模块:《金刚经》、《心经》、《坛经》、《墨子》经典导读

06模块:佛学、禅修、墨学与团队企业文化

07模块:《韩非子》、《商君书》法家经典导读

08模块:法家权变思想与组织制度设计

09模块:《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兵家经典导读

10模块:兵家思想与现代运营战略

11模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导读

12模块:《 诗经 》《 尚书 》《 礼记 》《春秋左传》经典导读

13模块:儒家文化精神、儒商与组织变革创新

14模块:《鬼谷子》、《战国策》、《史记》经典导读

15模块:纵横家思想与中国企业市场创新

16模块:《公孙龙子》、王阳明《传习录》、顾炎武《日知录》导读

17模块:名家、心学、实学思想与企业价值再造

18模块:《管子》、《吕氏春秋》、《山海经》、《淮南子》导读

19模块:农家、杂家思想与企业资本结构优化

20模块:武术:太极、吐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形意拳

21模块:国学与中医养生、风水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

22模块:企业家人文修养(上):琴棋书画剑诗香茶酒花文化

23模块:企业家人文修养(下):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与收藏

24模块、国学驻颜与养生等专题研讨

十、核心课程大纲

101.易学文明与中国管理哲学的起源

伏羲、黄帝、大禹、文王的智慧

易经哲学----结构能力法则

中国哲学方法与人生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与人文修养

成功职业素质与个人能力结构模型

自然哲学思维与社会伦理的自觉进化

管理素质与团队能力结构模型

全息思维与和谐企业文化建构方略

102.道家思想与企业战略管理文化

道家的历史人物与思想体系

道家自然哲学与阴阳五行的秘密

时空的昭示----目标战略法则

我们要向何处去

我们该选择怎样的生存之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成功职业生涯规划方略

和谐企业团队的目标与文化基因

全息生命组织的基因与变革战略

企业团队有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

103 佛墨哲学与和谐企业文化价值体系

墨子的思想价值体系

佛学人物及其思想价值体系

江河的昭示----情感伦理法则

如何创造我们的世界

墨子的兼爱非攻、尚同思维与尚贤智慧

佛学的慈悲大爱、因果逻辑与人文关怀

禅宗与如何净化我们的心灵

和谐团队的价值认同与情商管理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104 法家权变思想与重建和谐文化制度体系

法家的历史人物与思想体系

阳光的昭示----激励权变法则

法、术、势与权变思想

法家思想与企业和谐制度文化建设

激励是生命的本能

我们追求自由与平等

如何赋予制度以尊严

和谐企业文化下的管理机制与制度控制

企业和谐激励文化与创新管理机制

毅力、意志力、自由意志与人生激励

105 兵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经营谋略

兵家的历史人物与思想体系

谋定而后动的兵家思想与经营谋略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现代企业商业智慧

雷电的昭示----效率模式法则

时间是生命的指针与坐标

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

行为决定我们的价值成就与效率

成功商业模式变革与创新

企业和谐效率文化与商业模式创新

106 儒家文化、儒商精神与企业组织创新

孔子、孟子、荀子的智慧与儒学的核心价值

中国历史上的商帮与儒商文化传统

风云的昭示----组织秩序法则

仁义礼智信的组织伦理价值

有秩序的组织团队是成功的基础

性善礼乐的教化修炼使团队更有力量

儒家思想与团队管理

企业组织文化创新与目标绩效管理

人格、气质、胸怀与个人魅力

107 鬼谷子、中国企业市场创新与营销战略

纵横家的历史人物与思想体系

纵横捭阖与上善若水

鬼谷子的纵横智慧与商业联盟

弱水的昭示--竞争生存法则

纵横捭合的参五不失之道

环境是决定事物生存发展的前提

能否适应环境是生存竞争的根本

市场目标定位与营销战略定位

市场创新文化与企业营销战略管理

义利和谐与市场营销竞争战略

108 名家、实学思想与企业品牌创新

惠施和公孙龙等名家人物与思想体系

大山的昭示----理性价值法则

名家思想与姓名文化的时代价值

名实相符是科学与理性的基础

西游记、三国演义与企业人本管理

真理是不断地反思与塑造个性价值

品牌法则与企业的技术、质量、细节

技术创新文化与知识管理

学习型组织建构与全员创新

学习创新、知识创新与价值创新

109 企业核心能力、资本运营与资源禀赋

管子、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与杂家思想

大地的昭示----资源禀赋法则

农杂、能力与道德的博弈

资源不在于占有而在于如何支配

资本化水平与其结构、运营决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能力的大小与结构优劣取决于道德禀赋的修为

资本运营创新与塑造企业核心能力

股东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资本化

牝马利贞与人的奉献精神

中国企业知识资本、人力资本与能力资本化战略

十一、国学重塑领导力与高效团队课程

111 国学与科学发展观实践

112 国学塑造企业团队高效执行力

113 国学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114 国学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115 国学核心价值与企业文化创新

116 易经国学与传统风水文化

117 易经中医体质诊别和全息健康养生

118 儒家文化与企业组织变革

119 老子《道德经》与人生智慧

1110 《阴符经》、《阴阳五行》与全息管理

1111 《鬼谷子》与企业营销创新战略

1112 《易经》智慧与创业管理和企业家精神

1113 易经与中国企业创新管理

1114 国学与重塑企业和谐团队文化价值

1115 国学与构建创立高尚企业精神

1116 东方管理哲学与中国企业创新管理实践

1117 国学与企业家全息战略创新思维

1118 学国学重塑领导力和职业能力

1119 《弟子规》解析与企业团队再造

1120 西游记、三国演义与团队管理

十二、国学养生课程

国学中医是国学的结晶。大医医国,上医养心,中医治未病,小医驻颜养生。国学中医文化历经数千年,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驻颜、健康养生智慧,系统研修学习国学养生知识,有利于愉悦身心,增强免疫力,消除疲劳,加强健康管理,摆脱亚健康,自然减肥,抗皱养颜,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为满足全国企事业单位开展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配合企业员工的健康教育培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注重企业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培育我们与有关权威机构合作,精心组织权威专家,经过数年努力,专门研究开发了相关主题的国学养生系列特色课程。

121 易经国学养生

122 阴阳五行养生

123 中医驻颜养生

124 中医体质养生

125 黄帝内经养生

126 经络驻颜养生

127 刮痧按摩养生

128 针灸按摩养生

129 道教文化养生

1210 太极武术养生

1211 女性内丹养生

1212 药膳食疗养生

1213 佛学禅修养生

1214 藏秘医学养生

1215 传统音乐养生

1216 书法绘画养生

1217 驻颜塑身养生

1218 民族保健养生

我认为是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李世民)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只使用一个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对现在主要以下几方面影响

1确立制度

贞观年间,经太宗的苦心经营,延续了隋代的多种政制,如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常平仓制等,堪称完备,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2政风沿袭

太宗施政有方,使贤任能,克己纳谏,成为一种良好的政治风气。历代有为的治国者,皆追慕「贞观政风」而力图仿效。

3用人唯才

太宗用人唯才,不问出身,且重修《氏族志》,以功臣代世胄,科举代门第,逐渐改变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门第的风气,世家豪族轮流掌政的恶习,广开平民高仕的机会,清除旧社会的观念,缓和了社会矛盾。

4声名远播

太宗戮力复兴文教,奖励学术,大兴国学,又下诏修诸经正义及史籍,外国君长如高丽、日本、高昌、吐蕃等皆遣弟子来唐留学,使唐代学术文化广播四方。东亚各国尤以日本、高句丽为甚,深受唐文化影响。

5民族融合

唐太宗武功显赫,却不鄙视少数民族,故东亚各民族逐渐混入,唐代名将和大臣,不少为同化了的外国人,原属鲜卑族的元氏、宇文氏、长孙氏等,在唐代逐渐融入中国。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数个盛世,其中最著名的盛世有:1夏朝盛世:大禹治水,创立夏朝,夏朝建立了世界上第中央集权国家。2唐朝盛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以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著称。3宋朝盛世:宋朝是中国文化卓越的封建王朝之一,立国以来,其政治形势相对稳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4明朝盛世: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代,经济商业发达,文化艺术繁荣,科技成就显著,政治改革有所突破。另外,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著名的治世,其中包括:1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强化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2唐太宗时期:唐太宗是杰出的君主,他推行了很多改革,使得唐朝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3宋太祖时期:宋太祖建立了宋朝,他精明能干、勇敢果断,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使得宋朝取得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4清世祖时期: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王朝,其建立者清世祖通过一系列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经济发展,使得清朝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