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加赤小豆祛湿效果好吗?还有哪些祛湿办法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1收藏

薏米加赤小豆祛湿效果好吗?还有哪些祛湿办法呢?,第1张

这么喝红豆薏米水,湿气反而越喝更重!两个不用钱的办法有用祛湿!人们为了除湿用尽了各种办法,在中医里喝红豆薏米水是一向引荐的一种食疗办法。

可是很多人为什么喝了那么多红豆薏米粥湿气仍是那么重?

其实红豆薏米粥这个方子里说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红豆比较圆、赤小豆是细长的),红豆能疗饥,不能利水祛湿,吃多了会败血。赤小豆才有利水祛湿的成效。

薏米能够祛湿,但它的寒性太重了,直接煮会伤脾,建议把薏米炒一下,减轻它的寒性。

赤小豆、薏米仁很难煮烂,最好用热水浸泡一小时后再煮,否则营养很难出来,但很多人往往都是直接煮。

过错四:只祛湿不健脾

湿气是脾虚引起的,湿气又会使脾虚加剧,所以健脾、祛湿要一同进行才正确!

为什么有些人喝了红豆薏米粥仍是有湿气,很大的原因在于自身湿气现已很重,伤及到脾了,怎么办呢?健脾最厉害的是芡实

健脾,最厉害的是一种长在水里的植物——芡实。芡实又叫鸡头米,有“水中人参”的美名,常用来健脾祛湿。据医学古籍记载,芡实味甘涩、性平,有健脾祛湿、固肾益精、补中益气、抗衰延年的成效。芡实能够健脾,可调整脾胃功用,补益脾胃,让它取得动力;芡实还能固肾,肾好了,排尿功用就强,身体的水汽经过尿液排出去了,变得枯燥了,这也是祛湿的一个大招啊。

两个生活中的办法祛湿:

1、运动

运动能加强人体本质,这是一个人健康的根底,当身体本质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分,一些疾病也会在无形之中被隔绝在体外。运功用令人体很多出汗,而汗液的排出,就能将身体内的湿气也一起排出,并且,体内的毒素还有一些废物也会随之排出,然后加强人体的免疫力,令身体愈加的健壮。

2、泡脚

泡脚是最简单的一种祛湿方法,也是懒人能够做到的,只需家里有桶有热水即可。用热水泡脚的,热水能有用影响人体足部的穴道,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就能有加强身体免疫力的成效。并且,热水使身体排出很多虚汗,一起也会将身体内的湿气也一起排出。如果再泡脚水中参加生姜、艾草、肉桂等草药祛湿的成效更好,也能起到摄生保健的效果,令你的身体更健康。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大便秘结的病因病机 5 大便秘结的辨证论治 6 大便秘结的分类 61 阳结 62 阴结 63 实秘 631 实秘的病因病机 632 实秘的治疗 64 虚秘 641 虚秘的病因病机 642 虚秘的症状 643 虚秘的治疗 65 气秘 651 气秘的病因病机 652 气秘的症状 653 气秘的辨证论治 66 风秘 661 风秘的病因病机 662 风秘的症状 663 风秘的治疗 67 痰秘 68 冷秘 681 冷秘的病因病机 682 冷秘的症状及治疗 69 热秘 691 热秘的病因病机 692 热秘的症状及治疗 610 三焦秘 611 幽门秘(幽门不通) 612 直肠结 613 脾约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大便秘结的穴位 2 治疗大便秘结的方剂 3 治疗大便秘结的中成药 4 大便秘结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大便秘结 1 拼音

dà biàn mì jié

2 英文参考

constipa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大便秘结为病证名[1]。见《丹溪心法附余·燥门》。简称便秘,也称大便难、大便不通、大便秘涩[1]。指粪便干燥坚硬,排出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的表现[1]。一般指大便排出困难或三四天以上不大便者[1]。大便秘结有正虚与邪实之不同[1]。

4 大便秘结的病因病机

《医学正传·秘结论》:“肾主五液,故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滋润,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结燥。原其所由,皆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或恣饮酒浆,过食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火盛水亏,津液不生,故传道失常,渐成结燥之证。是故有风燥,有热燥,有阳结,有阴结,有气滞结,又有年高血少,津液枯涸,或因有所脱血,津液暴竭,种种不同。”

《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大便秘结之症,外感门有表未解,太阳阳明之脾约,有半表半里,少阳阳明之大便难,又有正阳阳明之胃实。大便硬,又有表邪传里,系在太阴,七八日不大便。又有少阴病,六七日不大便,厥阴下利,谵语有燥屎者。以分应下、急下、大下、可下。又互发未可下、不可下。俟之,蜜导、胆汁导等法。内伤门则有积热、气秘、血枯各条之不同。”

5 大便秘结的辨证论治

《医宗必读·大便不通》:“经日,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愚按内经之言,则知大便秘结,专责之少阴一经。证状虽殊,总之津液枯干,一言以蔽之也。分而言之,则有胃实、胃虚、热秘、冷秘、风秘、气秘之分。”“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法当补养气血,使津液生则自通。误用硝黄利药,多致不救,而巴豆、牵牛,其害更速。若病证虽属阴寒,而脉实微燥,宜温暖药中略加苦寒,以去热燥,燥止勿加。如阴燥欲坐井中者,两尺按之必虚,或沉细而迟,但煎理中汤,待极冷方服。或服药不应。不敢用峻猛之药者,宜蜜煎导之。久虚者,如常饮食法,煮猪血脏汤加酥食之。血仍润血,脏仍润脏,此妙法也。”

《寿世保元·大便闭》:“大便闭结至极,昏不知人事,用大田螺二三枚,以盐一小撮,和壳捣碎,置病人脐下一寸三分,以宽帛紧系之即通。”

6 大便秘结的分类

便秘有阳结、阴结、实秘、虚秘、气秘、风秘、痰秘、冷秘、热秘、三焦秘、幽门秘(幽门不通)、直肠结、脾约之区分[1]。

61 阳结

阳结指胃肠实热燥火所致的便秘[2]。《医学入门·燥结》:“结有能食脉实数者为阳结。”《景岳全书·杂证谟》:“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此或以饮食之火起于脾,或以酒色之火炽于肾,或以时令之火蓄于脏,凡因暴病或以年壮气实之人方有此证。然必有火证火脉内外相符者,方是阳结。治此者又当察其微甚,邪结甚者,非攻不可,宜诸承气汤、神祐丸、百顺丸之类主之。邪结微者,宜清凉饮子、元戎四物汤,或黄龙汤、玉烛散之类主之。火盛不解者,宜清凉散、大黄硝石汤、八正散、大分清饮、大金花丸之类主之。火盛水亏,阴虚而燥者,宜丹溪补阴丸,人参固本丸,或六味地黄加黄柏、知母、麻仁之类主之。”亦有以风秘、气实秘、热秘等为阳结[2]。《金匮翼·便閟统论》:“实闭热闭即阳结。”《医学心悟·大便不通》:“热闭者,口燥、唇焦、舌胎黄、小便赤、喜冷、恶热,此名阳结。”

62 阴结

阴结指胃肠阴寒固结,或精血亏耗,大肠干燥所致的便秘[3]。《医学入门·燥结》:“不能食,脉弦微者,为阴结。”《景岳全书·杂证谟》:“阴结证,但察其既无火证,又无火脉……盖此证有二则,一以阳虚,一以阴虚也。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下焦阴虚则精血枯燥,精血枯燥则津液不到而肠脏干槁,此阴虚而阴结也。故治阳虚而阴结者,但益其火则阴凝自化,宜右归饮,大补元煎、大营煎之类主之;或以人参当归数钱煎汤送右归、八味等丸俱妙。治阴虚而阴结者,但壮其水,则泾渭自通,宜左归饮、左归丸、当归地黄饮、五福饮、六味地黄丸之类主之。二者欲其速行,宜于前法中各加肉苁蓉二三钱。”亦有以寒秘、气虚秘、湿秘等归为阴结[3]。《证治汇补·秘结》:“阴结者,阴寒固结肠胃,血气凝滞而秘结也,外症不渴不食,肢冷身凉,大便硬闭,脉沉而迟,宜四物合附子汤,如久不大便而脉反微濇者,黄芪建中汤。”《金匮翼·便秘统论》:“冷闭虚闭即阴结也。”《医学心悟·大便不通》:“冷闭名阴结。”

63 实秘

实秘(excessive constipation[4])是指风寒痰热、食积气滞胃肠等所致的便秘[4]。又作实闭、实閟[5]。

631 实秘的病因病机

肠胃实邪壅结所致的腑气不通[5]。

632 实秘的治疗

《医学心悟·大便不通》:“阳明胃实,燥渴、谵语、不大便者,实闭也,小承气汤下之。”

《金匮翼·便閟统论》:“实閟有寒有热。热实者,宜寒下;寒实者,宜温下。麻仁丸、厚朴三物汤,治实而热者;逐气丸、温脾汤,治实而寒者也。”

64 虚秘

虚秘(deficient constipation[4])为病证名[6]。是指气、血、津、液、阴、阳等虚弱所致的便秘[4]。

641 虚秘的病因病机

因精血津液亏耗所致的便秘[6]。多因体气素亏,或因发汗、利小便耗伤津液,或病后元气未复,精亏血枯所致[6]。

642 虚秘的症状

《圣济总录·大小便门》:“或因病后重亡津液,或因老弱血气不足,是谓虚秘。”

《洁古家珍·杂方》:“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

643 虚秘的治疗

虚秘如因气虚、气滞而致者,可用厚朴丸等方[6]。津液耗伤者,可用润肠丸[6]。

《医学心悟·大便不通》:“若老人精血不足,新产妇人气血干枯,以致肠胃不润,此虚闭也,四物汤加松子仁、柏子仁、肉苁蓉、枸杞、人乳之类以润之,或以蜜煎导而通之。若气血两虚,则用八珍汤。”

《金匮翼·便秘统论》:“虚秘有二,一以阴虚,一以阳虚也。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下焦阴虚,则精血枯燥,精血枯燥,则津液不到而肠藏干槁。治阳虚者,但益其火,则阴凝自化;治阴虚者,但壮其水,则泾渭自通。”

方如苁蓉润肠丸、益血润肠丸、五仁丸、黄芪汤等均可选用[6]。

65 气秘

气秘(qi constipation[4])是指气滞于内,腑气不通,以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苔薄腻,脉弦等为常见症的实秘证候[4]。

651 气秘的病因病机

气滞或气虚所致的便秘[7]。多因七情郁结,气壅大肠,或中气不足,传送无力所致[7]。

652 气秘的症状

《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气秘便结之症,心腹胀满,胁肋刺痛,欲便而不得便,此气实壅滞之症也。若质弱形弱,言语力怯,神思倦怠,大便不出,此气虚不振之症也。”

653 气秘的辨证论治

《证治要诀·大便秘》:“气秘则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其人多噫。宜苏子降气汤加枳壳,吞养正丹,或半硫丸、来复丹;未效,佐以木香槟榔丸;欲其速通则枳壳生用。”

可选用枳桔汤、四君子汤等方[7]。

《医碥·大便不通》:“有气秘,气壅塞不通,不升不降,其人多噫。实者破结导滞,木香、槟榔、枳壳、陈皮、杏仁等类。虚者,补而行之,不宜破者,人参多用。”“若气少气弱,无力推送,则惟有助气而已。丹溪云:肺气不降,则难传送。用枳壳、沉香、诃子、杏仁等。老人虚人津液少,宜滑之,用胡麻、麻仁、阿胶等。”

《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有由气秘者,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善噫,宜苏子降气汤加枳壳。”

66 风秘

风秘(wind constipation[4])为病证名[8]。是指风搏肺脏,传于大肠,以大便燥结,排便艰难等为常见症的便秘证候[4]。

661 风秘的病因病机

由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津液干燥所致[8]。

《圣济总录·大小便门》:“风气壅滞,肠胃干涩,是谓风秘。”

662 风秘的症状

其症大便燥结,排便艰难,多见于老年体弱及素患风病者[8]。

663 风秘的治疗

《证治要诀·大便秘》:“风秘之病,由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故传化难;或其人素有风病者,亦多有秘。宜小续命汤去附子倍芍药,入竹沥两蚬壳许。实者,吞脾约麻仁丸;虚者,吞养正丹。”

《奇效良方·秘结门》:“风秘为病,风痰秘于大肠,结而不通也。”又:“皂角丸治老人、虚人风秘。乃大肠经有风,大便秘结宜服之。”

《张氏医通·大小府门》:“风秘者,风入大肠,传化失职。羌、防、苏子、枳壳、麻仁、杏仁、皂角灰,煎服润肠丸。”

《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专由风秘,宜小皂角丸;如由虚而兼风秘,宜二仁丸。”

《医灯续焰·大便燥结证》:“风燥宜五仁丸、《世医得效方》皂荚丸,搜风顺气丸之类。”又:“《世医得效方》五仁丸治津液枯竭,大肠秘涩,传导艰难。《世医得效方》皂角丸,专治有风入脏腑闭塞。”

本证多见于张力减退性结肠性便秘[8]。

67 痰秘

痰秘因痰饮湿热阻滞肠胃所致[9]。《张氏医通·大小府门》:“痰秘者,痰饮湿热阻碍,气不升降,头汗喘满,胸胁痞闷,眩晕腹鸣。半夏、茯苓、木香、槟榔、枳实、橘红、香附、白芥子、姜汁、竹沥。不应,加大黄、黄连。甚则控涎丹下之。”

68 冷秘

冷秘(cold constipation[4])是指寒邪内结,以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苔白腻,脉弦紧等为常见症的实秘证候[4]。又名阴结[10]。

681 冷秘的病因病机

阴寒凝结,腑气不通[10]。

《圣济总录·大小便门》:“下焦虚冷,窘迫后重,是谓冷秘。”

682 冷秘的症状及治疗

《证治要诀·大便秘》:“冷秘由冷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津液不通,胃道秘塞,其人肠内气攻,喜热恶寒,宜藿香正气散加官桂、枳壳各半钱,吞半硫丸。”

《医述》:“世人但知热秘,不知冷秘,冷秘者,冷气凝结,津液不通,如天寒地冻,水结成冰之义,治宜八味丸、半硫丸温而通之。”

《医学心悟·大便不通》:“冷闭者,唇淡、口和,舌胎白,小便清,喜热、恶寒,此名阴结,宜用温药而兼润燥之法,理中汤加归芍主之。”

69 热秘

热秘(heat constipation[4])是指热邪内壅,以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实秘证候[4]。又名阳结[11]。

691 热秘的病因病机

由于热结大肠所致[11]。

692 热秘的症状及治疗

《万病回春·大便闭》:“身热烦渴,大便不通者,是热闭也。”

《证治要诀·大便秘》:“热秘,面赤身热,肠胃胀闷,时欲得冷,或口舌生疮,此由大肠热结。宜四顺清凉饮,吞润肠丸,或木香槟榔丸。”

《金匮翼·便秘统论》:“热秘者,热搏津液,肠胃燥结,伤寒热邪传里,及肠胃素有积热者,多有此疾。”用大黄饮子[11]。

《医学心悟·大便不通》:“热闭者,口燥,唇焦,舌胎黄,小便赤,喜冷、恶热,此名阳结。宜用清热攻下之法,三黄枳术丸主之。”

610 三焦秘

三焦秘指大便秘结之由于三焦不和者[12]。《丹溪心法附余·燥门》:“三焦不和,胸膈痞闷,气不升降,饮食迟化,肠胃燥涩,大便秘结。”用搜风润肠丸[12]。

611 幽门秘(幽门不通)

幽门秘(幽门不通)指便秘之由于幽门不通者[13]。症见噎噻气阻,大便不通[13]。《脾胃论》卷下:“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噻,气不得上下,治在幽门闭,大便难。”用通幽汤[13]。

612 直肠结

直肠结指粪便结于直肠难出者[14]。《医碥·大便不通》:“燥屎巨硬,结在 难出,名直肠结。从导法治之。导法,以蜂蜜炼成条,大如指,粘皂角末、油抹入便门。寒结者加草乌头末,以化寒消结;热结者以猪胆汁导之。”

613 脾约

脾约为便秘的一种[15]。约为约束之意,脾约指脾虚津少,肠液枯燥以致大便艰涩难出的病证[15]。《注解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与脾约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秘结证治》:“或饮食燥热而成热中,胃气强涩,大便坚秘,小便频数,谓之脾约。”《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脾约,液枯证也。仲景论阳明伤寒,自汗出,小便数,则津液内竭,大便必难,其脾为约,脾约丸主之。盖液者,肺金所布,肺受火烁,则津液自竭,而不能行清化之令,以输于脾,是肺先失传送之职,脾亦因失转输之权,而大便有不燥结者乎,但仲景以脾约丸主之……当大病后或东南人虚羸,恐虽热甚,而偶误服此,必脾愈弱而肠愈燥也。故本病只宜以滋养阴血,使阳火不炽为上。宜当归润燥汤、苁沉丸、润肠丸。”

7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食厥的定义 5 食厥的症状 6 证候分析 7 食厥的治疗 71 治法 72 方药治疗 73 饮食疗法 731 推荐食材 732 推荐食疗方 8 关于厥证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食厥的方剂 2 治疗食厥的穴位 3 治疗食厥的中成药 4 食厥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食厥 1 拼音

shí jué

2 英文参考

crapulent syncop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食厥(crapulent syncope[1][2])为病证名[3]。厥证之一[3]。指暴饮暴食而致食积内停气机阻塞引起的厥证[1]。

《赤水玄珠·厥证门》:“有人醉饱之后,或感风寒,或着恼怒,忽然厥逆昏迷,口不能言,肢不能举者,此食厥也。盖食滞胸中,阴阳痞隔升降不通,故生此症。若误作中风而用祛风散气之剂,则胃气重伤,死可立待。宜煎姜盐汤探吐其食,后以平胃散茯苓、白术、麦芽、半夏之类调理;若有风寒尚在者,以藿香正气散解之;气滞不行者,以八味顺气散调之。”

《明医杂着·风门》:“食厥者,过于饮食,胃气不能运行,故昏冒也,用六君子加木香。”

4 食厥的定义

《中医药学名词》(2004):食厥为暴饮暴食所致的厥证[3][2]。

《中医药学名词》(2010):食厥是指暴饮暴食而致食积内停气机阻塞引起的厥证[1]。

5 食厥的症状

暴饮过食之后,突然昏厥,气息窒塞,脘腹胀满,呕恶酸腐,头晕,苔厚腻,脉滑实[4][5]。

6 证候分析

食滞中脘,胃气不降,气逆于上,清窍闭塞[5]:

由于暴饮多食,复遇恼怒,以致食填中脘。胃气不降,气逆于上,清窍闭塞,故突然昏厥。胃府浊气,壅于胸中,肺气不利,故气息窒塞,食滞内停,气与食并,则脘腹胀满。苔厚腻,脉滑实,为食滞不消,浊气不降之候。[4]

7 食厥的治疗 71 治法

食厥治宜和中消导[4]。

72 方药治疗

昏厥时若在食后未久,应先用盐汤探吐以去实邪。再以神术散[备注]神术散(《医学心悟》):苍术、陈皮、厚朴、甘草、藿香、砂仁合保和丸[备注]保和丸(《丹溪心法》):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加减治疗。方中以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藿香、苍术、厚朴、砂仁等理气化浊;半夏、陈皮、茯苓和胃化湿。若腹胀而大便不通者,可用小承气汤[备注]天麻钩藤饮(《杂病诊治新义》):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栀、黄芩、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导滞下行。[4]

73 饮食疗法 731 推荐食材

食厥患者建议食用山楂、胡萝卜、白萝卜、粳米、麦芽、青皮等[5]。

732 推荐食疗方

[5]

1.山楂麦芽茶(《中国药膳学》):山楂20g.麦芽10g。山楂洗净,切成片,与麦芽同置锅中,放入清水煎煮15分钟后倒人茶杯,即可饮用,代茶饮。

2.大麦汤(《饮膳正要》):草果5个,羊肉500g,大麦仁500g,食盐适量。先将大麦仁用开水淘净,放入锅内加水煮熟,再将羊肉洗净与草果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熬熟,取汤与大麦仁粥小火炖熟,最后加入切成小块的羊肉,并加少许盐即可。佐餐服食。

3.山楂粥(《中国药膳辨证治疗学》):山楂30g,神曲10g,粳米100g。先将神曲捣碎,与山楂同煮取药汁后,去渣,入粳米一同煮为稀粥即成。佐餐服食。

8 关于厥证

厥证(syncope[1][2])为病证名[6]。出《黄帝内经素问·厥论》等篇。厥证简称厥[6]。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4]。多因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致[7]。轻者昏厥时间较短,自会逐渐苏醒,清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㖞斜等后遗症[4]。严重的,则会一厥不醒而导致死亡[4]。《类经·厥逆》指出:“厥者,逆也,气逆则乱,故忽为眩仆脱绝,是名为厥……轻则渐苏,重则即死,最为急候。”《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厥者,手足逆冷是也。”《黄帝内经素问·厥论》有以六经形证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等,可供参考[6]。历代文献又有寒厥、热厥、蚘厥、尸厥、薄厥、煎厥、痰厥、食厥、气厥、血厥等名称[6]。现一般分为气厥、血厥、寒厥、热厥、痰厥等类型[7]。

各种时行热病、中暑、中风、癫痫、脏躁、疫毒痢和消渴、癃闭、臌胀病后期,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昏厥。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性传染病、脑血管意外、煤气(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中毒性痢疾、糖尿病危象、肝昏迷、尿毒症、低血糖症、癔病性昏迷等[8]。

现代医学中的休克、虚脱、昏厥、低血糖昏迷及癔病性昏迷等症多属厥证范畴[7]。

详见厥证条。

9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