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节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甘草节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甘草节的别名 24 来源 25 功能主治 26 甘草节的用法用量 27 附方 2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甘草节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甘草节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甘草节 1 拼音
gān cǎo jiē
2 《辞典》:甘草节21 出处
《本草原始》
22 拼音名Gān Cǎo Jié
23 甘草节的别名粉草节(《外科精要》)。
24 来源
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或根茎内充填有棕黑色、树脂状物质的部分。
25 功能主治治痈疽疮毒,咽喉肿痛。
①《医学入门》:"生用,消肿导毒,治咽痛;炙则性温,能健脾胃和中。"
②《本草原始》:"消痈疽焮肿。"
26 甘草节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研末。
27 附方治小痈疖发热时:即用粉草节,晒干为末,热酒服、二钱,连进数服,痛热皆止。(《外科精要》)
28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甘草节的方剂 内消沃雪汤
方:青皮、陈皮、乳香、没药、连翘、黄芪、当归、甘草节、白芷、射干、天花粉、穿山甲、贝母、白芍药、金
军门立效散有三首。《外科大成》卷四方之军门立效散:组成:甘草节(半寸长)九段,川椒三十枚,天花粉五钱,皂角刺
赶痛汤药、地龙(酒炒)、香附(童便浸)、桃仁、红花、甘草节、牛膝(酒浸)、当归、羌活、五灵脂(酒淘去土)
托里透脓汤参、白术(土炒)、炒穿山甲、白芷各一钱,升麻、甘草节、炒青皮各五分,当归二钱,黄芪三钱,皂角刺一钱
前胡化斑散1钱,当归1钱,前胡8分,荆芥4分,白芷5分,甘草节5分,赤芍药5分,陈皮5分,郁金7分(酒浸),
更多用到中药甘草节的方剂用到中药甘草节的中成药 黄精丸
生捣汁,和4味,研细焙干)(一方有炒柏、生地、甘草节)。主治:大风病。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
铁箍散半夏、防风、羌活、皂刺、木鳖子、瓜蒌根、阿胶、甘草节、草乌各等分。主治:痈疽肿痛,赤晕散漫,及诸般
驻车丸5钱,米仁1两,羌活1两,防风1两,细辛1两,甘草节1两,牛膝1两。主治:《解围元薮》卷三之驻车丸
海藻玉壶汤用。处方: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川芎当归连翘半夏甘草节独活各3克海带15克海藻(洗)3g、昆布3g
四逆散虚或中气虚寒者亦不宜用。4热厥:祝某,始周身骨节疼,胸腹胀满,目闭肢厥,爪甲青紫,医以伤寒治之,
更多用到中药甘草节的中成药古籍中的甘草节 《疡医大全》:[卷七]痈疽肿疡门主方
毒肺痈,初起立消,诚外科捷法。鲜金银花(五两)甘草节(一两)作一剂,入砂锅内,水二碗,煎一半,加无
《丹溪心法》:[卷五]痈疽八十五。正冬月,与麻黄桂枝汤加酒黄柏、生附、栝蒌子、甘草节、羌活、青皮、人参、黄芩、半夏、生姜,六帖而消
《医学正传》:[卷之六]疮疡得此方而愈。丹溪治背疽方,用大黄、防风、羌活、甘草节、生地黄、当归身、贝母、白芷、赤芍药、皂角刺、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芷、防风、升麻、黄芩、白芍、连翘、归尾各等分,甘草节减半,水煎服,治气实痰郁发不出者。连翘散连翘、
《济阴纲目》:[卷之十四乳病门]吹乳痈肿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疼痛、痈肿疮毒、食物中毒等。近年来很多学者发现甘草的药理作用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它不但有较强的解毒作用,还有抗溃疡、抗炎症、镇痉镇咳、降血压、隆血脂、抗癌作用等等。
补脾益气: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润肺止咳:用治咳嗽气喘,适当配伍后,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
缓急止痛:适于腹中孪急作痛及四肢构孪疼痛,每与白芍同用。
缓和药性:可用于缓解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并用以协调药物间的联合作用
。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射干散处方射干30克赤芍药30克川升麻60克杏仁4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牛蒡子30克枫香30克葛根60克(锉)麻黄30克(去根、节)甘草60克(炙微赤,锉)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功能主治疏风宣肺,凉血解毒。治风毒上攻,咽喉肿痛,水浆不下。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射干散处方射干天竺黄(研)马牙消(研)各30克犀角屑玄参川升麻白矾白药黄药炙甘草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研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小弹子大。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利咽。治热毒上攻,悬痈肿痛,咽喉不利,胸中烦热。用法用量不拘时,以绵裹1丸,含化咽津。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圣惠》卷七十八方名射干散组成射干半两,川升麻3分,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2分(汤浸,去白瓤,焙)。主治产后伤寒,经数日后,胸中妨闷,喉咽噎塞,不能饮食。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散。《圣惠》卷八十三方名射干散组成射干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紫菀(洗去苗土)半两,桂心半两,半夏半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1分(炙微赤,锉)。主治小儿咳嗽,心胸痰壅,攻咽喉作呀呷声。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搅令匀,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散。《圣惠》卷八十九方名射干散组成射干1分,川升麻1分,百合1分,木通(锉)1分,桔梗(去芦头)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马牙消半两。主治小儿脾肺壅热,咽喉肿痛痹。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散。《圣惠》卷六十四方名射干散别名射干饮组成射干2两,商陆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以上3味捣罗为末),赤小豆3合,麻子2
详见百科词条:射干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39:52 共352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甘草释名 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国老。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 1、伤寒咽痛(少阴症)。 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 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 此方名“甘草汤”。 2、肺热喉痛(有灸热)。 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 每服五钱,水煎服。 3、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 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 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4、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 用灸甘草三两,研细。 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5、小儿热嗽。 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
本文2023-08-18 22:18: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4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