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起成都市各图书馆暂时闭馆成都图书馆现在开放吗
自2022年8月30日零时起全市图书馆暂停开放和营业。暂定实施5天,后续将根据疫情进展和防控需要作动态调整。
四川省图书馆通知
尊敬的各位读者:
按照《成都市青羊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加强社会面疫情防控的通告》(8月29日发布)要求,经研究决定:
1自2022年8月30日(星期二)起,四川省图书馆继续闭馆,闭馆范围包括省图书馆总馆(人民西路4号)、各直属分馆等,恢复开馆时间另行告知。
2闭馆期间,四川省图书馆读者外借文献逾期费用一律免除,数字阅读等线上服务正常开展。读者可关注四川省图书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了解最新动态信息。
因暂时闭馆给您带来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四川省图书馆
2022年8月29日
成都图书馆关于临时闭馆的公告
尊敬的读者:
按照成都市关于加强社会面疫情防控的通告要求,成都图书馆及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自2022年8月29日17:00时起暂停对外开放,恢复开馆时间另行通知。
读者在闭馆前所借图书,在闭馆期间不计算逾期时间,还书时间予以顺延。同时,我馆在成都图书馆大门处及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负一楼入口处设置有还书箱,读者如需还书投入箱内即可。
临时闭馆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祝大家健康平安!
成都图书馆(成都市古籍保护中心)
2022年8月29日
1、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成都武侯祠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以及锦里民俗区(锦里)三部分组成,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2、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3、永陵:
永陵博物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907─967年)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847─918年)的陵墓(2006年前叫做王建墓,后期改名永陵博物馆),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城区的金牛区主干道永陵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公布)。
成都永陵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史称“永陵”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发现于1940年,发掘于1942年,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1990年成立博物馆。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地上皇陵。
墓内石刻精美绝伦,出土玉器、银器巧夺天工、堪称文物精品。前后蜀灿烂历史文化在承唐启宋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成都永陵也成为反映中华文明盛世辉煌的重要代表遗存之一。
4、望江楼:
望江楼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内,望江楼公园位于成都市东门外九眼桥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积1765亩,主要建筑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建起来的。
2006年05月25日,望江楼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5、文殊院: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之一,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文殊院占地20余万余平方米,现存建筑乃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全木质建筑,六重正殿依次正对山门的中轴线上,气势恢宏、巍峨壮观。
参考资料:
-武侯祠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永陵
-望江楼
-文殊院
成都市西门有一些旧书摊 可以淘到一些很不错的书
我找得到的几处地址:
五块石那边有一个较大型的(有个老立交桥那儿) 问附近路人都知道 很多旧书摊都在那进的货 36路等到荷花池的车可以到
沙湾路(国际会展中心)附近 铁二局宿舍后面有一个书摊 我在那买了好几年了 找不到的话找路人问一下“铁二局医院在哪” 医院旁自由市场往一环路走 左手边 3路56路93路等到沙湾的公车可到 也可以走一环路方向去
五丁桥通锦桥西体附近 赶公共汽车3路等通锦桥站下车站后有个很小很老旧的路口 直走进去 那家的书很多更新也挺快的
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1:草堂古玩市场,周三周日早晨有好书,我那天买到不少!一楼门口就是传说中的川源古旧书。在一楼进门右边也有家旧书店,是个老太太开的,在孔网也有店子,书价高的离谱,郝懿行的《尔雅义疏》要45。成都之行本来想买本巴蜀的书作纪念,但最后也没买到。
2: 送仙桥古玩市场沿江边有几个摊,但是什么都没有。
3: 在东二环的厂北路口有一排旧书店,我刚去的时候被这气势吓到了,以为来到了宝山,可一逛之下。。。。可圈可点处为在一家书店以25元的价格买了套品相很烂的〈清诗铎〉
4: 在通锦桥那里面的小区有两家书店,一家干脆以卖书为副业,没什么东西,另一家也没有什么书,但是老板夫妇人非常好,书价很低。
5:最后来说说传说中的“淘书斋”:淘书斋的总店在梨花街,其实就在盐市街附近的四川书城的四楼,只有这里有卖旧的非线装书的。我逛了逛也没有发现特别好的书,估计和淘书斋在孔网开书店有关,好书都在网上卖了。我看到一本精装〈两当轩集〉,但当时的负责人说还没标价,想要的话明天来。我想了想淘书斋在孔网卖书的价格,就没再去过了。我在淘书斋买了本〈翁同和日记(六)〉,八折。淘书斋也有类似中国书店的形象店,就在文殊坊,具体就在草市街,里面都是新书和线装古籍,象我这种穷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在草堂古玩城边也有一家淘书斋。
6:川大附近:本来对川大相当向往,但是一去之下便觉得“闻名不如见面”。就冲着川大附近就只有一家旧书店,我的直觉就告诉我川大的学风也不会很好。这家书店就在郭家桥,你到了川大打听,没有人不知道。里面没看到什么好书,不过对我有用的还有几本(理科书籍),我在此买了5本左右。在川大西南的九眼桥,是成都的酒吧区,但在一家千惠超市的后面也有一家(或许不能称作一家)旧书店。好像总的名字叫交友旧书店吧,其中有好多家,基本上没什么书,我什么都没有买。
7:正因为在成都没有逛到想象中很好的旧书店(最起码要象南大附近的那些),所以我一直对没有去的五块石旧书店报有幻想,我总共去过三次,但一直在搞什么检查,不过估计最近不会检查了。地点就在五块石的电器城边,那附近的人都知道。如果坐车坐到了北站,我建议你坐摩的到电器城。
8:另外我建议楼主到文殊院逛逛,那里有卖新印的线装古籍的,而且相当便宜,大部分是金陵刻经处的,平均不到20一本。
其实==我只是要将繁体字转换成简体字==但是我又找不到别的论坛之类可以让我这样转换==情急之下,想起百度,实在情非得已==!!楼主见谅
摘要
初唐诗风带着六朝陋习,陈子昂的出现将齐梁绮靡之风扭转过来,他的诗歌主张“风骨”、“风雅”、“兴寄”,将初唐诗格拉囘了一条健康的道路。但历史对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的评价却是一高一低,本文就他的主张及创作来探讨这种不协调性。
关键词:陈子昂、风骨、兴寄、感遇诗、登幽州台歌
壹、 前言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顶峰,但初唐的诗风却仍然延续著齐梁绮靡之气,尚未开创出属於自己的面目和特色。虽然自唐高祖李渊建国,政治上虽然已经改朝换代,文学上却还是齐梁余风的延续。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八中,论初唐诗风转变说:“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拈出了三位关键性的诗人: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沈、宋是初唐宫廷诗人代表,是诗风由齐梁过渡到初唐的总结。陈子昂则是齐梁风流弥漫下的一枝独秀,主张以“风骨”、“风雅”、“兴寄”振起唐诗诗格。
历来对於陈子昂的评价总是集中在於他的诗歌主张,说他是有意识地扫除六朝以来绮糜之风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第一人,然而他的诗歌作品评价却不高,甚至说“似诵似说,似狱词,似讲义,乃不复似诗。” 本文将尝试从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和诗歌创作的切入点,对他的文学主张及诗歌创作的不协调性来作探讨。
贰、 陈子昂的革新主张
在诗歌理论上大力扫荡齐梁诗风的影响,态度最激烈、成绩最大的,除了“初唐四杰”之外,还有陈子昂。陈子昂在他那篇著名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说: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徵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这可以说是一篇批评齐梁绮靡轻艳诗风的檄文。它的意义不只是在於明确地反对齐梁诗风,更重要的是提出了“风骨”、“兴寄”、“风雅”等对诗歌发展的美学要求,从而解决了矫正齐梁诗风的方法问题,在理论上指明了唐代诗歌的发展方向。
一、 风骨
从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东方虬〈咏孤桐篇〉的评价来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所追求的“风骨”的含义。他说:
一昨於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於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骨气端翔”,是说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要端庄雅正、高扬俊爽。“音情顿挫”,则指诗歌的音律应抑扬起伏,感情的表达应沈郁顿挫。“光英朗练”,是要求作品应有华美的辞采,以及明朗流丽的色调,只有这样,才能刚健有力,掷地有声。由此可见陈子昂所追求的“风骨”,已不仅是指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感情力量。它实际上是对诗歌作品从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到语言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要求。因为陈子昂倡导“风骨”的目的,是为了清除齐梁诗风的影响,反对纤弱浮华、无病呻吟的不良风气。因此他对诗歌的侧重点,便集中在要求诗歌作品应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和刚直强劲的感情力量上。
二、 兴寄
陈子昂的兴寄即是“感兴寄托” ,是要求作品中要寄托充实深沈的情志,“内心有深刻的感慨、沈郁的情思,发为文辞,自然易於慷慨多气,挺拔健举,具备风骨。” 有了感兴寄托充实於内,风骨自然洋溢於外。感兴寄托所感所兴并非沈、宋“不幸而挫阨放窜以死,则或追疻其所由得而其旨诽,或微挟其所自树而其旨亢。” 的悻悻不平,也不是无病呻吟的自我放逐,而是源自外在环境与诗人满腔理想抱负之间的互相抵触。前人解陈子昂的〈感遇〉诗题为“感於心,困於遇,犹庄子之寓言也。” 、“感之於心,遇之於目,情发於中,而寄於言也。” ,便可略知子昂寄寓其中的襟抱。
三、 风雅
“风雅之道”,就是主张诗歌创作要与社会实际密切结合,要关心社会,要干预政治。这种主张与当时盛行的宫廷诗风是对立的:宫廷诗歌以歌功颂德为主要内容,然而,“风雅”却是要求诗歌要有批判精神。 宫廷诗人把诗歌作为消遣的工具,“风雅”则要求诗人把诗歌作为关心社会、干预政治的手段。总之,提倡“风雅之道”,是为了对抗当时诗坛上盛行的绮靡诗风。提倡“风雅”,对扭转诗坛的不良风气有重要的意义。
於是,唐诗在“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等人的努力下,诗风为之一变,从而使唐代诗歌开始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尤其是陈子昂,在扭转齐梁诗风影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的好友卢藏用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中说:
宋、齐以来,盖憔悴逶迤,陵颓流靡。至於徐、臾,天之将丧斯文也。后进之士,若上官仪者,继踵而生,於是风雅之道扫地尽矣。
他称赞陈子昂:
崛起江汉,虎视函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但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也存在著某些偏颇,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矫正当时诗坛上绮错婉媚、浮艳纤弱、无病呻吟的不良风气。他强调的是诗歌作品应有健康充实的思想内容,和刚直遒劲的感情力量,但他也因而了忽视诗歌的形式美:尤其是忽视对诗歌意境、韵味的追求,因此对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参、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与他的诗歌主张有著密切的联系。当他在大力倡导恢复“汉魏风骨”、“兴寄”精神、“风雅”传统时,其实质就是要求诗歌创作要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并且要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和刚健遒劲的风格。他不仅写个人遭际、羁旅苦辛、边塞生活及怀土伤别等传统题材,而且写当时重大的社会、政治题材,抨击社会的黑暗面。关心社会、关心政治、关心民生疾苦是盛唐诗歌的主要特徵,正是在这一点上,陈子昂给了盛唐诗人以积极的影响。
一、 在继承“风雅”传统上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的代表作。其中有不少篇章批判历代君王荒*亡国、武后弊政、世道昏暗,抨击统治者的残暴、奢侈与愚昧,有起衰救弊的积极作用。武后连年对外用兵,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陈子昂对此深表愤慨。如〈感遇诗 〉第二十九首: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荷戟惊羌城。
严冬岚阴劲,穷岫泄云生。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
拳跼竞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裏,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丁亥是垂拱三年(西元687)。这年冬天,武后欲用兵雅州,击生羌,陈子昂上书谏阻。这首诗即记此事。诗人真实地描写了士兵们在冰天雪地、高山深谷中行军的情形,对他们的苦难深表同情。同时也点明了当权者的失策,是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根源,尖锐地抨击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但他并不是反对一切战争,对抵御外族入侵的正义战争他是极力拥护的。如〈感遇诗〉第三十七首: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
籍籍天骄子,猖狂已复来。塞垣兴名将,亭堠空崔嵬。
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诗人严厉地谴责突厥贵族屡犯边境,使边民惨遭涂炭的罪行。同时也对边将的无能表示愤慨,对士卒抛尸沙场表示深切的同情。隋代以来,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作品不少,大多以描绘边塞风光,表现慷慨从戎、捐躯报国为主题,像陈子昂这样具体描绘人民疾苦、针砭时政的作品却几乎没有。这是边塞诗创作中的一个突破,它使这一题材更富於现实性,深刻的反映社会生活。对盛唐诗人,尤其是对高适的边塞诗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陈子昂有些作品甚至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对他们的荒*、昏瞶,表示极大的愤慨。如〈感遇诗〉第二十八首:
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霓旌翠羽盖,射兕云梦林。
曷来高唐观,怅望云阳岑。雄图今何在? 黄雀空哀吟。
章华台是楚灵王纵酒狂欢的地方。汉代的边让有一篇〈章华台赋〉,藉楚灵王荒*误国的史实批评汉灵帝,对此陈子昂不会不知道。因此,这首诗借古讽今,它的政治寓意是很清楚的。
而如果说这首诗还是借古讽今的话,那麽〈感遇诗〉第十九首则是直接针对当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而发的: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功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崇信佛教在唐代十分盛行,武则天就倡导礼佛,大造佛寺,广度僧徒,为此耗费了大量财力,这在当时是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这首诗显然是有感而发,对最高统治者的昏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反佛的理由虽然并不新鲜,但把它写入诗中,却是前所未见的事。
陈子昂不仅关心政治,也关心社会。他对社会的黑暗,世态的炎凉,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等丑恶现象也作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如〈感遇诗〉第十首:
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谗说相啖食,利害纷凝凝。
便便夸毗子,荣耀更相持。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
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陈子昂把唯利是图、互相倾轧的世态写得十分深刻。在结尾表达了避世隐居的愿望,流露出厌世的情绪。耿介之士不被社会所容,只能遁世隐居,这是封建社会才德之士共同的人生悲剧。
像陈子昂这样,把诗歌创作与社会政治生活紧密地结合,把批判的锋芒,直接对著重大的社会现象、政治问题,甚至最高统治者,这对宫廷诗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即使是在已经远离了宫廷生活的“四杰”等人的诗歌中,也是少见的。这种新的倾向,为盛唐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开辟了新的方向。
二、 在追求刚健的“风骨”上
风骨刚健,是陈子昂针对齐梁诗风绮靡纤弱的弊端,而对诗歌提出的一种美学要求。它要求诗歌要内容充实,要具有一种高昂充沛的感情力量。这在他那些抒写忧国忧民、抱才用世、奋身报国思想的诗篇中有很好的表现。如〈感遇诗〉第三十五首: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亡祸,磨灭成尘埃。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西元696年) ,陈子昂随武攸宜征契丹,深入塞垣,登山远望,怀古之情便悠然而生。这首诗抒写了陈子昂“感时思报国”的豪情,以及壮志难酬、“磨灭成尘埃”的忧愤,感情慷慨激越,风格豪迈,是一篇骨气端翔的佳作。而《登幽州台歌》更是一首千古绝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卢藏用在《陈子昂别传》说:
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
这段文字敍述了此诗写作的背景。陈子昂随武攸宜征契丹,数进谏言,不被采纳,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浩歌泣下,抒发了千古贤士怀才不遇的孤独悲凉之感。陈子昂用“前”、“后”表现绵长的时间感。 用“天地悠悠”表现辽阔苍茫的空间感。陈子昂正是在这广阔无垠的背景下,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慨然独立的自我形象。此诗语言苍劲奔放,意境高远,感慨遥深,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他的送别诗也写得格调高昂,风骨刚健,如《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独有汉臣功。
这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却没有落入缠绵悱恻、凄苦悲切的窠臼,而是从大处著眼,激励对方立功沙场。首联以春秋晋国大夫魏绛比喻魏大从戎远征,并藉“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霍去病激励出征者。颔联点题,写送别,言魏大应踵继为六郡之雄的赵充国,“矢志谋国”。颈联记其所历之地。末联勉励魏大应效法刻石铭功的汉代名将窦宠,灭虏凯旋,建功立勋。这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言律诗,首节响亮,用典贴切,格调高昂,诗风雄健。
在《东征答朝臣相送》中,陈子昂则表现了豪迈的情感:
平生白云意,疲薾愧为雄。君王谬殊宠,旌节此从戎。
挼绳当系虏,单马岂邀功?孤剑将何托。长谣塞上风。
忠君报国,建功边塞,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全诗一气呵成,感情豪迈激昂,英气逼人,读来令人如闻战鼓,有气壮山河之势。另外,《送别出塞》、《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等,也都写得风骨遒劲。
三、在倡导“兴寄”精神上
兴寄,就是要求诗歌创作要感物起兴,有感而发,发而有所寄托,也就是说诗歌作品应有深刻的思想意识。陈子昂就有不少兴寄深远的佳作,如〈感遇诗〉第二首: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诗人以兰若自比,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前四句极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写自己芳洁的品格和超群的才华。后四句以兰若的逢秋凋落,而芳意未成,暗喻自己不被知遇,因而功业不就,大有美人迟暮之感。托物寓意,兴寄深远。〈感遇诗〉第二十三首则以翡翠鸟自比,含有自惜之意: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何知美人意,娇爱比黄金?
杀身炎洲裏,委羽玉堂阴。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 虞罗忽见寻。多材固为累,嗟息此珍禽。
翡翠鸟筑巢南海的三珠树上,不幸被美人所爱,於是惨遭杀害。陈子昂奇才美德,不同流俗,后为武后赏识,名列朝班,不料遭谗入狱。翡翠鸟的遭遇不正是诗人的写照吗? 翡翠鸟巢居南海尚遭杀害,自己即使隐居山林,也难幸免於难。全诗以“多材信为累”作结,寄寓了诗人深沈的感慨。陈子昂还有一首《修竹篇》,此诗的序文一向为人所重,而诗却很少有人注意。其实这首诗兴寄深远,应该说是最能体现他所提倡的兴寄精神的。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遂偶云龢瑟,张乐奏天庭。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斲美,常愿事仙灵。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
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永随众仙去,三山游玉京。
序文中说:“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可见这首诗是有所寄托的。诗的前半部分写竹出身高贵,生活在一个幽雅的环境中,因而培育了不畏风寒、四季长青的坚贞品格。陈子昂出身富家大族,任侠仗义。卢藏用说他“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 ,又称赞他“子之生也,珠圆流兮玉分洁。子之没也,太山颓兮良木折。” 陈子昂人冰清玉洁、超凡脱俗的品格,与诗中的竹是何其相似!后半部分写竹因其优良的质地而被黄帝的乐师伶伦采割,雕凿成箫,用来歌颂神灵,从而飞上天庭。陈子昂也是由於才华出众,才受到武后的赏识。因此他向“知音”者暗示,希望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这首诗托物寓意,兴寄悠深,可以说是一篇“兴寄”的典范作品。
当然,提倡兴寄精神,主要目的在於强调诗歌应该有深刻的思想意义,要有感而发,使而有所寄托,不作无病呻吟,而不在於是否采用比兴手法。有些作品虽然没有采用比兴手法,但同样体现了兴寄精神。如陈子昂的《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诗人登上碣石阪,遥望当年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引起无限感慨。燕昭王为报齐仇,图霸业,建馆筑台,延招天下贤士。而今遗迹虽存,却“丘陵尽乔木”,令人怅然。这首诗虽然没用比兴手法,但却明显地寄托了对当权者压制贤才,使有才之士报国无门的感慨。
在陈子昂的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风雅传统、兴寄精神和刚健的风骨,其基本精神是要求诗歌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要有劲健刚直的思想力量和高昂壮大的感情力量。这在当时诗坛仍受到绮靡纤弱诗风影响的情况下,确有起衰救弊的作用。对此,后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李阳冰说:“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 胡应麟也说:
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孟云卿,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气骨者也。子昂〈感遇〉,尽削浮靡,一振古雅,唐初自是杰出。
由此可见,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多麽巨大的作用。他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也对盛唐诗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盛唐诗人,关心政治,心系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在他这裏吸取了宝贵的精神。
肆、 后人对陈子昂的评价
陈子昂在初唐诗歌革新中的功绩,后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浮靡轻艳的齐梁诗风,倡导“风骨”、“风雅”、“兴寄”,对扭转初唐时期诗歌创作中,题材狭窄、内容贫乏、华而不实、轻艳纤弱的弊端和不良风气,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从而使唐代诗歌走上了一条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干预政治、关心民生疾苦的道路。陈子昂的诗歌创作,正是在他的这种诗歌革新主张的指导下进行的。他的诗歌作品大多是有感而发,题材广泛,内容充实,感情强烈,诗风刚健,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面貌,从而大大地开拓了诗歌的表现领域,成为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先驱。正是在这一点上,后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唐兴,文章承陈、隋之弊,子昂始变雅正,敻然独立,超迈时髦……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波,下决开元之正派。” 。
然而,他的诗歌创作也存在著明显的偏颇和不足。虽然他主张诗歌应有刚直的思想力量、劲健的感情力量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但其目的是为矫正“彩丽竞繁”、内容贫乏的浮靡诗风,侧重点是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因此,有时仅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而写诗,忽视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作品而对形式美的要求,尤其是忽视了对意境、韵味的追求。因而他的诗歌作品往往理胜於情,气胜於辞,质胜於文,淡乎寡味,缺乏感人的艺术力量。王夫之说他的〈感遇诗〉“似诵似说,似狱词,似讲义,乃不复似诗。” ,虽有点偏激,却也一针见血,切中其弊。他的〈感遇诗〉中确实有一些类似于玄言诗的抽象说理的作品,如第八首的“吾观昆仑化”、第三十八首的“仲尼探元化” 等。他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远不及“四杰”、“四友”、“沈宋”的华美精致。因此,后人虽然对他在初唐诗风转变中的作用交口称赞,但对他的诗歌作品却评价并不高,他的作品真正活在读者心中的也只有《登幽州台歌》等寥寥数首,远逊於“四杰”,甚至也不及因人品而遭讥的“沈宋”。另外,陈子昂的诗歌几乎都是五言,其中绝大部分是古诗,可见他不太重视形式精致的格律诗的创作,这也说明他有忽视诗歌形式美的倾向。
总之,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在初唐诗风转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的诗歌创作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也存在著某些严重的偏颇和不足。应该说,这是对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作出的比较公允的评价。
伍、结论
陈子昂与沈、宋、初唐四杰虽在唐诗发展转变上,共同体现了时代蕴育的新变之势,但当沈、宋等人仍披著齐梁风流的外衣、赋开阔壮丽的唐诗,新意虽具却发展有限时,陈子昂则完全捐弃了齐梁旧习,以复古结合汉魏风骨与盛唐气象,登高一呼而成为风气的先驱者。正如叶燮所言:“从来豪杰之士,未尝不随风会而出,而其力则尝能转风会。” 陈子昂以其才识学力,承风会所育,却又不为风会所囿,大力扳转,乃是他高於同时代诗人的根本因素。在当时,他的诗歌创作虽不受重视,甚至“不得列於诗人之什 ”,但他“名与日月悬”的深远影响,又岂是其他诗人所能比拟。
参考书目
1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卷十一之〈论诗三十首〉其八,台北:台湾商务,1967。
2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三,《姜斋先生文集》,台北:台湾商务,1965。
3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三,《姜斋先生文集》,台北:台湾商务,1965。
4王世贞《全唐诗说‧东白草堂集序》,台北:台湾商务,1965。
5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隋唐五代卷,上海:上海古籍,1996。
6杜甫《杜工部集》卷七之〈过陈拾遗故宅〉,台北:台湾学生,1971。
7沈德潜《唐诗别裁》,台北:台湾商务,1968。
8胡应麟《诗薮》,上海:上海古籍,1995。
9高秉《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上海:上海古籍,1988。
10杨士弘《唐音》,台北:台湾商务,1981。
11 杨家骆《新校陈子昂集》卷一,中国学术名著第六辑,台北:世界书局,1964。
12叶燮《原诗》,北京:人民文学,1979。
13 萧华荣《中国诗学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6。
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个帖子希望对你有帮助成都的旧书市场 九眼桥书市,曾经名气很大,规模也大,现已搬到了老马路,规模与好书都少了很多很多,原来的地方盖起了高楼。
青华路成都文物古玩市场,现存的旧书店中算是较有意思的地方了。一楼有两家,其中一家少数民族的史料较多,经常会有惊喜,在那里找到的藏族原始宗教资料和嘉绒藏族研究资料都是第一手资料。还发现过一本北大哲学系一九七零级工农兵学员的论语批注,可当笑话看。另一家是淘书斋的分店。五楼有个书市,书类较杂,真正能让人体会到什么才是淘,但这里只在周三周日营业。
梨花街,现存的旧书店中规模比较大的地方。淘书斋的总店就是四楼,好书多,品相亦不错。不过,总的来说,淘书斋并非我喜欢的地方,因为很难有“淘”的快感,老板太精明,定价太“适当”了。
武成大街,有家全蜀艺文史书局,书多,品相也还可以,但定价太贵,服务不具亲和力,去过一次没有再去的欲望。寻书的人还是可以一看。
送仙桥艺术城,二楼有几家,最近没去看,不知还在否。
双林路,猛追湾邮局附近有一家,品相较差,但路过那里时总是鬼使神差地进去看一看,尽管很少买书。
春熙路,曾有家成都古籍书店,早已消失不见。当时在麦当劳旁边看到书店的牌子,让我心中一暖。似乎在这里买了些巴蜀郡县志、巴蜀禅灯录、清代版刻一隅、清代野史等。倒不是说这个书店只有这等书,只是买这等书才能跟这等书店相配。现在春熙路能令我感到温暖的地方只有一条小巷中的一家碟店了。
祠堂街,人民公园对面曾有好几家,是我在成都最早去的旧书店之一,现在一家也没有了。别尔嘉耶夫、舍斯托夫、伯尔等不少人的东西都是在那里发现的,当时对如此好的书却卖的如此便宜,大感惊讶,于是对旧书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
仁厚街,曾有家有点古意的小书店,在那里买过一套影印康熙字典,不知怎么老板一高兴送了本纳博科夫的说吧记忆,结果后来我对纳博科夫的喜欢远远超过了那本康熙字典。现在大门紧闭,只剩写有店名的牌匾孤独的在那里。
建设路附近有几家,不知搬迁还是死掉了,总之是找不到了。
另外还有五块石,去过,书的品相实在不敢令人恭维,且极多盗版书。郭安桥,据说有些规模,未去,不去也罢,或者不在了,或者即使还在也是令人失望。
本文2023-08-18 22:20:1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