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历史上的4月26日)
318年司马睿登基
318年4月26日(晋太兴元年三月二十日),司马睿称帝,是为中宗孝元皇帝,改元太兴,立大于绍为皇太子。
1711年英国哲学家休谟出生
大卫·休谟(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苏格兰不可知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虽然现代学者对于休谟的著作研究仅聚焦于其哲学思想上,但他最先是以历史学家的身份成名,他所著的《英格兰史》一书在当时成为英格兰历史学界的基础著作长达60至70年。
1785年美国画家和自然主义作家约翰·詹姆斯·奥杜邦出生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1785年4月26日-1851年1月27日),美国著名的画家、博物学家,他绘制的鸟类图鉴被称作“美国国宝”。奥杜邦一生留下了无数的画作,他的每一部作品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他先后出版了《美洲鸟类》和《美洲的四足动物》两本画谱,其中的《美洲鸟类》曾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和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奥杜邦的作品对后世野生动物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在普通公众中,奥杜邦的作品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1861年中国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出生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男,汉族,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1889年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物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出生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犹太人,哲学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省,逝世于英国剑桥郡,享年62岁。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数学哲学、精神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曾经师从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家罗素。
1894年德国纳粹党副领袖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出生
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1894年4月26日-1987年8月17日),纳粹德国政治人物,生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1933年至1941年任纳粹党副元首。
赫斯曾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1914年8月起参军,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20年加入纳粹党,并参加了啤酒馆暴动,失败被捕后与希特勒在同一监狱服刑。狱中完成由希特勒口述的《我的奋斗》,此后成为希特勒的心腹兼秘书。1933年4月21日被任命为纳粹党副元首。二战爆发后,被希特勒指定为继承人。
1900年中国花鸟画大师吴茀之出生
吴茀之(1900年4月26日-1977年7月26日), 中国花鸟画大师,现代浙派首领人,工诗、文、书、画,擅写意花鸟,山水,对于画论及古画鉴赏,都有较深修养。画初学蒋南沙、恽南田,后又取法青藤、八大诸家。早期与潘天授等创立“白社”画会,研究与弘扬中国画艺术。历任上海美专教授、杭州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解放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兼国画系主任,美协浙江分会常务理事。吴弗之创作和著述甚丰,著有《中国画概论》、《中国画十讲》、《画论笔记》等,为中国画的发展和培养美术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10年中国早期著名影星阮玲玉出生
阮玲玉(1910年4月26日-1935年3月8日),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原籍广东中山,生于上海,中国默片时代(1920—1930年代)最著名女演员之一。1930年主演《野草闲花》(饰演卖花女)一举成名,奠定她在影坛的地位。阮玲玉成名后陷于同张达民和唐季珊的名誉诬陷纠纷案,因不堪舆论诽谤于1935年3月8日服安眠药自尽,噩耗传来震惊**界,各方唁电不可胜数,上海二十余万民众走上街头为其送葬,队伍绵延三里,鲁迅曾为此撰文《论人言可畏》。阮玲玉生前出演**29部,但历经乱世战火,目前仅有9部幸存。
1911年中国清华大学建校
清华大学(英语: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THU),旧称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4月26日,是一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的公立高等院校。最初为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留美预备学校“游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1925年始设大学部。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文、法、理、农、航天等院系外迁,吸纳外校工科,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在土木、水利、计算机、核能等领域贡献卓越,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后,逐步恢复理科、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科。是985工程、211工程高等院校。
1917年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出生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男,出生于广东广州,祖籍江苏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土木专家,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
1935年毛泽覃逝世
毛泽覃(1905年9月25日-1935年4月26日),男,汉族,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人,毛泽东三弟,无产阶级革命家。1923年10月加入中国***。由于卓有战功,曾获一枚二级红星奖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1935年4月26日,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为掩护游击队员脱险而牺牲。 毛泽覃是毛氏三兄弟中走向武装斗争的第一人、红军优秀的指挥员、井冈山会师的重要联络人。
1947年南京大屠杀首恶谷寿夫被枪决
谷寿夫(1882年12月23日-1947年4月26日),大和族,日本冈山县人,日本陆军中将,侵华日军乙级战犯,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曾参加过日俄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派往中国,在华北他就纵容部队烧杀劫掠。淞沪会战期间率军绕道杭州湾登陆。1937年12月12日率所部由中华门侵入南京,并伙同第16师团、18师团、114师团等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
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1954年2月18日,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会议达成协议,建议在日内瓦召开由中、苏、美、英、法以及有关国家参加的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议分为两部分,交叉进行。4月26日至6月25日,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1956年香港企业家何东逝世
何东(1862年12月22日-1956年4月26日),字晓生,香港著名买办、企业家、慈善家。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宝安(跟随母系),是香港开埠后的首富。何东的父亲是荷兰裔犹太人Charles Henri Maurice Bosman(粤语音译何仕文),何东母亲是广东宝安人施娣,所以他本身是欧亚混血儿。由于头脑精明,何东很快成为香港的超级富豪,其创立的何启东家族是英属香港时期的香港第一望族。
1963年“功夫皇帝”李连杰出生
李连杰(1963年4月26日-),英文名Jet Li,字阳中,新加坡华人。出生于中国北京,华语知名动作片演员,有“功夫皇帝”之称,是一位具有国际声誉的**明星、武术家。2007年4月创建了个人慈善基金组织——壹基金。李连杰主演过30多部华语动作**,成功塑造出黄飞鸿、方世玉、张三丰、陈真、霍元甲等多个具有深远影响的银幕英雄人物。他于1997年受邀去美国好莱坞发展,是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又一位在国际影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华人功夫巨星,其好莱坞**票房成绩亦不俗。
1971年中华民国财政部长、宋美龄之兄宋子文逝世
宋子文(1894年12月4日-1971年4月26日),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海南文昌人。宋子文是宋嘉树之子 ,其兄弟姐妹分别是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宋子良、宋子安。
1982年七君子之一沙千里逝世
沙千里(1901年-1982年4月26日),原名重远,又名仲渊,“七君子”之一。原籍江苏苏州,出生上海,因家庭贫困,小学还未读完,就到上海大丰棉布批发字号当学徒,五年升任帐房。与邹韬奋等6人以“危害民国罪”被捕,即“七君子事件”。上海解放后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北京,历任贸易部、商业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秘书长、地方工业部和轻工业部长、粮食部长等。1982年4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
1997年彭真在北京逝世
彭真(1902年10月12日-1997年4月26日),原名傅懋恭,山西省曲沃县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彭真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1997年4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10年香港语言学家刘殿爵逝世
刘殿爵(1921年3月8日-2010年4月26日),香港著名翻译家、语言学家、汉学家。 刘教授精研哲学及语言学,治学严谨,翻译中国古籍,准确精练,其中《老子》《孟子》《论语》三书英译,为西方学者研治中国哲学必读之经典,被誉为译坛权威之作。其他著述有《新式标点广雅疏证》《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语言与思想之间》《采掇英华》《淮南子韵读及校勘》等。2010年4月26日,刘殿爵教授在香港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因病辞世,享寿八十九岁。
2015年-当代诗人汪国真逝世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2015年4月26日),中国大陆现代诗人、书画家。祖籍厦门,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其代表作有《年轻的潮》、《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热爱生命》等。2005年始,他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出访的礼品,赠送外国政党和国家***。 2005年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中心主任。2015年4月26日凌晨两点十分,汪国真去世,享年59岁。
先秦两汉时期收集古文奇字的著作:
《方蒙仲秘书哀诗三首》刘克庄
平生最受鲁公知,手简才翁语极悲。
海内奇才都有几,世间瑞物不多时。
君归上界骑麟去,客过新陵下马谁。
笔秃无花衰久矣,可堪拂拭作铭诗。
《丙子九月陈村避地三绝》舒岳祥
盘盘幽谷造云峰,应有逃秦隐此中。
行到半山奇绝事,白_如练挂青松。
《晓晴二首》白玉蟾
昨夜天成雨,今朝水满池。
睡酣浑不觉,想见竹声奇。
《赠吴德秀隐士用来韵》李复
不计无成与有成,但能偿足百年心。
喜营美酿多栽秫,广蓄奇书尽散金。
三代遗文钟鼎古,五湖秋意画图深。
超然真趣谁能识,目送孤鸿抚素琴。
先秦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狭义的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包含了中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到秦王朝建立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历史。
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等领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先秦时期,学术思想自由,文化繁荣,产生了诸子百家,诸子如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等,百家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史称“百家争鸣”。
先秦文学
上古神话
神话
神话是最为古老的民间文学形态。中国的原始神话,在汉字出现之前已经产生,并长期流传,从来始见于文字载录。
比如经典的: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刑天舞干戚 鲧禹治水 女妈补天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共工争帝 盘古开辟 海上神山 女娲造人
先秦两汉典籍中,《诗经》、《楚辞》以及《山海经》、《淮南子》保存了较多的原始神话资料。其它如《左传》、《国语》、《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作品中,神话故事之吉光片羽,亦零星可
尤为著名的《诗经》里有:
周南•闻雎 周南•芣莒 周南•漠广 邶风•凯风 邶风•谷风 邶风•静女 墉风•相鼠 墉风•载驰 卫风•硕人 卫风•氓 王风&
这些都尤其出名。
最后就是《汉乐府民歌》和《五言诗》(其中的《古诗十九首》价值意义更是非凡)
先秦文化是我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很多至今都对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著名的神话传说和经典诗词句章。如果能够充分了解他们,对自身的视野开拓,陶冶情操,人生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是百利无一害。。。
以上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指出了它们的价值和缺陷,同时论述了这个时期语言研究取得的成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韵书为主的时期” 这一时期里,叙述了反切的兴起及其广泛应用;重点介绍了《切韵》、《广韵》、《集韵》《平水韵》和《中原音韵》等韵书,并论述了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切韵》的性质,它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及其对上推古音、下考今音的巨大价值;还介绍了受印度声明影响而形成的等韵学及三派韵图如《韵镜》、《七音略》、《切韵指掌图》、《四声等子》和《字母切韵要法》的结构、特点与它们所代表的语音系统;同时对六朝到明代的文字训诂学著作,也做了扼要的介绍。 (三)“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 在这里,王力先生详细地论述了清代学者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分析了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等《说文》四大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缺点,重点介绍了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和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还论述了这个时期古音学的研究和训诂学的研究,肯定了自陈第、顾炎武以来的古音学研究的成绩,肯定了段、王打破字形束缚,从声音去研究语言的新的科学方法。同时还叙述了清末甲骨文出土后文字学的兴起和它取得的成绩。 这个时期是中国语言学全面发展的时期,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黄金时代,许多研究成果值得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 (四)“西学东渐的时期” 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五四运动之后到解放前中国现代科学的语言学在西方语言学的影响下正在形成的过程,着重论述了中国语法学的形成和发展,介绍了马建忠、杨树达、黎锦熙、王力、吕程,着重论述了中国语法学的形成和发展,重点介绍了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这个时期,由于采用西方普通语言学理论,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我们的语言,使中国语言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中国语言学史》的价值意义 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第一次给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建立了一个科学的体系。中国语言学历史悠久,成绩辉煌,巨著并出。对这样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过去已有许多学者做了一些整理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他们往往都是就某一本书或某一方面进行的研究,只是局部的、孤立的。因此,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是对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总结的第一部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功绩。其具体价值意义简述有三:(此处参考唐作藩对其书内容介绍时所提及的) (一)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以历史唯物主义和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武器 对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主要著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系统的介绍和科学的评价。 王力先生的许多论述具有独到的见解。我们试看王力先生对段玉裁的《说文》的评价。王力先生精辟地指出,段氏最大的贡
2/4页
献有两点:第一是敢于批判许慎,而且他的批判往往是中肯的;第二是注意到了词义的变迁,具有历史发展的观点。从前人们推崇许慎,认为许书所说的都是对的,对许书的错误不但不敢批评,而且要想方设法去维护。王力先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高度评价了段玉裁突破先贤的成就,指出:“段氏是许氏的功臣,又是许氏的诤臣,他赶上了许氏,由超过了许氏”。具有发展观点,是段氏比其他说文家高超的地方。 王力先生把段氏分析词义时注意了古今词义的不同,具有了历史发展观点,作为段氏另一最大的贡献加以肯定,也正说明了王力先生对历史观点的重视。同时,王力先生对说文段注的分析又是辩证的;既充分肯定段氏的成绩,又具体指出段注的不足。王力先生举出了五点:(1)没有充分证据而擅改《说文》;(2)拘泥于小篆;(3)拘泥于本字;(4)谈字形存在一些穿凿的地方;(5)谈引申义有许多不恰当。对这五个方面,王力先生都举出例证加以说明,令人信服。 (二)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还充分注意到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和汉语汉 字本身的特点对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影响。 王力先生说:“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路线,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历史;第二个因素是汉族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比方王力先生分析训诂学到汉代才产生的原因时,指出这跟汉族的文化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他说:“先秦社会里,人们得书甚难;由于简策的笨重,从前传下来的书很少。《诗》、《书》之类,其中大部分的著作时代不算远,一般人还看得懂,所以不需要训诂。到了汉代,文字简化了,开始有了纸,简策也多了许多,距离“四书”“五经”的时代已经够远了,社会上就要求小学把训诂传授给人们,《尔雅》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当然,国家崇尚经学,也是训诂学产生的原因之一。” 王力先生从社会思想文化的变化对语言学的影响来分析为什么到汉代产生训诂学,把问题阐述得明白透彻。 (三)王力先生特别注意到外来影响对中国语言学发展的作用。 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次外来的影响是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通过佛经的翻译把梵文的拼音原理介绍到中国来,于是中国创造了反切的注音方法,进而产生了韵书,使中国语言研究的重点从文字训诂转到了声韵。王力先生对汉族人民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以发展自己的语言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反切的产生是中国语言学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大事。汉族人民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结合汉语特点来为中国文化服务,这在实际上表现了汉族人民的智慧。”第二次外来影响是五四运动以后西方普通语言学理论对中国语言学的巨大影响,这使中国语言学摆脱了以解经为主的语文学的范畴,而走上了独立的科学语言学道路。王先生指出,这一时期的“语言学的领域扩
3/4页
大了,方法改进了,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三、《中国语言学史》的不足之处 参考其他人对王力先生这本书的评价,总结众家所认为的其中不足之处,简而言之有三: 一是理论与具体观点不一致。其认为王力先生用西方语言学理论来衡量中国古代的语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不妥之处。二是有过激之言。其所根据是认为王力先生虽肯定了声训的一些价值,但他对声训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的,有唯心主义倾向。三是类例不纯。即有人指责王力先生分期界限不清。 但总的来看,作为奠基性的著作,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已是难能可贵了。其在中国语言学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四、总结 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在学术上的价值不言而喻,同时其对于像初学此学科的人来说,更具有实用价值。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从整体框架结构来看,它的显著特点就是内容简明扼要,叙述深入浅出。对于我这种初接触中国语言学著作的读者来说,在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情况方面,受到了很多启发。
先秦两汉——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成立时期
一、先秦时期的文献整理工作
我国最早发现的文献是甲骨卜辞,但是,因为它是出土文物,又和古文字学、考古学联系在一起,所以一般不把它放在历史文献学的直接范畴之内。其次应当是,金文,同甲骨卜辞一样也没有归入历史文献学的范畴,属于了金石学,而除此之外,最早属于历史文献学范围的历史文献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此时,“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已经兴起,并逐渐发展。私人办学者有机会有条件利用流传在民间的历史文献和口头传诵资料,从而进行整理和编纂。
相传六经为孔子编纂整理而成的,孔子本人学识渊博,精通六艺,有收集、整理和组织编纂文献资料的基础和能力。加上孔子创办了私学,并且很快拥有众多学生门徒。这样的队伍,是孔子整理修订六经的强大后备力量。
《诗经》的成书时间,经相关文献的记载,可以论证出,孔子当年确实有能力对诗经进行删定工作。
《尚书》关于是否有孔子参与删定则有一些疑问,但是不能够否认孔子对于尚书做过损益的工作。
《礼》,孔子相当重视礼法,对于《礼》的成书做出了贡献。
《易》,据说《周易》十翼是出于孔子,成于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是有根据的,是孔子赋予占筮之书《易》以新的内容,并为其作出了较为特殊的传注。
《春秋》为世人所公认为孔子编订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乐》先秦和秦汉之人都认可孔子著治《乐》,由于《乐》亡于秦始皇焚书,后人再也看不到《乐》的内容,也就谈不上对《乐》的更深入研究。但无论怎样讲,孔子是整理过《乐》的。
孔子不仅整理了六经,还对文献中因流传而产生的讹误进行订正,他在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方面迈出的第一步,无疑是对后世的启迪并提供了借鉴。
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他对历史文献的态度。“述”即讲述和整理,要想讲述历史文献,就必须整理历史文献,只有在整理文献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讲述和传授。“不作”,一方面体现了孔子谦逊的品德,另一方面是孔子实事求是思想的反映。孔子整理的“六经”都是“述”的结果,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创作。“信而好古”流露了孔子真实的思想,即保守复古的思想,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他才能有整理古代文献的动机和力量。
“六经”均不同程度地经过孔子的整理,并在孔子整理的基础上才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因此,我们可以视《六经》的整理为我国历史文献学的萌芽,孔子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始祖。
除了孔子以外,先秦还有一些其他的整理历史文献的活动。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经过几度编撰整理而成的独特的语录体,受其影响后来还有《孟子》问世,传世影响深远。
《韩非子》,对历史文献的分类和考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显学》中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是儒墨两家,并将这两家学派内部分为8家和3家。这实际上是将先秦诸子文献分成两个层次,给予了初步分类。同时还提出了辨别材料真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解老》、《喻老》篇对历史文献的解释也有贡献的。
除此之外还有《孟子》《墨子》《庄子》《荀子》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下面说的是《春秋》三传,它们是为春秋因过于简省的说辞和微言大义作注的流传至今的三种,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其中左传最为优秀,它以编年体的形式记载春秋经文的事,并且记载广泛,不限鲁国一国,也不限政治一方面的事,文笔优美,不仅在史学也在文学方面占有突出位置,并且,左传是我国古代注释文献的真正开端。而剩余两传注则重义理少及史实是史学价值低于左传的我国古代较早的注释文献。
二、司马迁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司马迁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表现在:
1、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搜集资料
2、“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
3、对历史文献的注释。对一些上古文献做了通俗化的注释工作
4、“疑者阙焉”。对不能确定的问题留待后人,这一原则一直为后人遵从效仿。
可以说,《史记》本身就是综合历代文献的结晶。应该说是司马迁真正开了私人搜集、整理历史文献的先河,同时又是集历史文献之大成而撰就为史著者。在处理历史文献以及历史文献学和历史学的关系上,他为后代提供了范例。
三、刘向《别录》与刘歆《七略》
由于秦朝迅速瓦解,汉初统治者急切希望知道“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的原因,基于进行长治久安统治的需要,汉初统治者逐渐具有了搜集整理历代文献典籍的愿望和要求。
刘邦时从看不起“文治”到要求儒生出谋划策的转变。
惠帝四年“除挟书律”
文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求能治《尚书》者”
武帝时,采取了“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的措施。
宣帝时,召开了评议《公羊传》、《谷梁传》同异的石渠阁辩论会。这是对发展历史文献有促进作用的学术会议。
统治者认识的转变,措施的实行和加强,为实现大规模文献整理创造了条件。随着汉朝初期的休养生息,经过文景之治,到了汉武时出现了经济繁荣的盛况,在宣帝时我国古代一次大规模的文献整理工作终于开始了。这次的整理文献,组织了强大的队伍,各个方面的人才多聚齐了,整理内容范围无所不包。而刘向刘歆则是这次整理的总其成者和最后完成者。
刘向父子校理群书的程序和特点:
程序:1、广罗异本 2、审定篇章 3、校勘讹文脱简 4、命定书名
刘向父子整理文献的程序是符合实际的、科学的,他们为后世的文献整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刘向在将整理的文献写成正本之后,为了揭示图书的内容,接着又撰写了叙录。叙录内容包括著录书名篇目,叙述校勘经过,介绍著者生平、理想,说明书名含义、著书的原委与书的性质,还辨别书的真伪,评论思想和史实的是非,剖析学术源流及确定书的价值。这份叙录作成两份,一份上奏朝廷,一份别作成书,就是《别录》,共20卷,是刘向校书时所撰写的叙录之汇编,它是我国第一部书目提要。
刘向去世,其子刘歆继承其事业,还撮《别录》之要撰成了《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总的来说,刘向父子整理历史文献方面的主要功绩在于:
1、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地方法
2、创造性地编撰了《别录》
3、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在刘向父子之后“校勘学”和“目录学”才逐渐发展,最后成为两门独立学科。刘向父子在历史文献的整理、校勘、分类目录等方面的成就是杰出的奠定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学的基础。
四、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艺文志》是在《七略》《别录》的基础上来记载汉代藏书情况的:
1、篇章结构的调整,将辑录附于每一类书的篇后,并抒发己见
2、对原文有所增补和删改。《艺文志》中通过“出”“入”“省”三字来表示损益。
班固的《艺文志》无论篇章结构、序文和书目的结合、分类的合理性等方面,都较《七略》有明显的进步。而且,《艺文志》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文志”的先例,使后来的正史中大都留下了这个朝代的藏书或这个朝代一朝人著作的记录。而且,保存下来的我国最古的图书分类目录就是《汉书·艺文志》,它在历史文献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地位。
五、郑玄校注群经
郑玄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来传注经典,其中以《毛诗笺》和《三礼注》影响最大。其主要贡献在文献的校勘和注释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
1、根据文意来判断和确定错讹衍脱。
2、运用了本校和他校等校勘方法。
3、尊重原文
注释方面:
1、广征博引
2、运用了音训的方法。他意识到语言的音与义的密切关系,并把训诂学和文字学方面的知识运用到文献注释中。他通过自己注释文献的大量实践,创立、发展和逐渐完善了传注这门学问,使传注学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高度。郑玄还发扬了司马迁“疑者阙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他还撰了一部《三礼目录》是一部内容丰富、学术价值较高的提要式目录。并形成了注释文献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成为后世文献学家校勘和注释的根本法则。
可以说,郑玄开创了历史文献传注学的新时代。
先秦两汉典籍引《诗经》资料汇编
作者:何志华,朱国藩主编
ISBN:10位〔9629961881〕13位〔9789629961886〕
出版日期:2004-12-1
本书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编辑之《毛诗逐字索引》为底本,然后用研究所[汉达古文献数据库]计算机检索系统,将先秦两汉典籍直接引录《诗经》的数据辑录出来。至于暗引或暗用《诗经》者,则由研究人员先行编纂《诗经》所见词汇表,然后利用数据库逐条检索,再反复核实,然后定稿。 本书主要收录先秦两汉典籍引用《诗经》相关资料,不论经、史、子、集,举凡引用《诗经》者,皆予收录。王于汉世传注,例如群经郑玄《注》,《淮南子》、《吕氏春秋》高诱《注》,《楚辞》王逸《注》,如有称引《诗经》者,因属两汉范畴,亦予收录。 另先秦两汉典籍文句有与《诗》文相彷佛者,而该典籍之传注注出《诗》句,凡此皆可能是用《诗》之例。如有上述情况,即使此等传注之年代后于两汉,为便读者了解典籍用《诗》之意,本书亦将连同注文一并收录。例如:《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楚辞·九辩》:无衣裘以御冬兮。洪兴祖《补注》引《诗》:我有旨蓄,亦以御多。至于两汉以后,诸如郭璞《尔雅注》、陆德明《经典释文》,虽曾大量引用《诗经》,并于三家《诗》异文之研究有重要参考作用,然而限于体例,本书皆不予收录。
你去当当网上买一本吧,可以收藏以来当个工具书。
SOAS在「中国古典哲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享誉全球。
1950年,刘殿爵(D C Lau)正式任教SOAS,并于1971年获得教授头衔,是英国历来首位出任中文讲座教授的华人。刘教授精研哲学及语言学,治学严谨,翻译中国古籍精确练达,其中为企鹅经典系列图书翻译的《老子》《孟子》《论语》三书,为西方学者研治中国哲学必读之经典,被誉为译坛权威之作。其他著述更有《新式标点广雅疏证》、《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语言与思想之间》、《采掇英华》、《淮南子韵读及校勘》等。
时至今日,SOAS的Bernhard Fuehrer(傅熊)教授等仍在继续对儒家经典的诠释展开深入研究。许多「中国古典哲学」研究领域的当代权威学者都曾在SOAS学习,其中就包括夏威夷大学的罗杰·艾姆斯(Roger Ames)教授。
本文2023-08-04 02:15: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