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易经六十四卦·断易天机的内容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1收藏

图解易经六十四卦·断易天机的内容简介,第1张

《图解易经六十四卦·断易天机》内容简介:《易经》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书中的六十四卦就是占卜的工具,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就是占卜的断辞。《易经》六十四卦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为人们的未来指明方向,历史上曾有无数学者以其毕生精力研究其中的玄机,以期能占断天机,破解人生诸多谜题。在这其中,成书于明万历年问的秘藏绝版书《断易天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断易天机》从预测生活诸事的实用角度,全新演泽了《易经》六十四卦中隐藏的玄奥,是古代易占的集大成之作,可以让你很快从易学门外汉变为预测高手。《图解易经六十四卦·断易天机》在整理古籍的基础上,采用全新的图解编辑方法,整合了原书中的部分歌诀辞赋,精心设计了200多幅精美插画和表格,详细解析了易占的所有奥秘。还引入了100多个古代占筮实例,手把手地教你预测分析 让你快的阅读中把握易占的精髓。

易经是儒家、道家思想的共同源头。儒道两家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上有较大的区别,儒家主张济世,道家主张无为,而易经作为行动指南正是二者的统一。天道循环是自然常理,君子效法天道,就应当崇尚此理,不能违天逆常,要顺时适变。在阳刚生息之时要顺应,在阴柔生息之时也要顺应。这是为什么要"顺"的道理。但阴柔的生息确实又不利于君子,因此又不能消极顺应,还要加以制止。只不过制止的方式不是对抗性的,而是因势利导。这种顺应与道家的思想不同。道家是一切顺其自然,不要人为。而《易》的思想是既顺其自然,又作人为的努力,加以控制。阳刚生息时要推波助澜,阴柔生息时要"顺而止之",不是完全听其自然,也就是要把客观必然性与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不认识客观必然性,不顺强止,就是不明"天行";没有主观能动性,"顺而不止",就流于道家的"无为",完全成为"天行"的奴隶。《周易》的这种思想十分可贵。在认识世界方面《易》与老庄思想有一致的一面,在改造世界方面,《易》与老庄思想不尽相同。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即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中国儒家典籍 ,六经之一 。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 ,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 ,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 ,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目录 [隐藏]

1 成书过程

2 内容

3 二进制与六十四卦

4 参考文献

成书过程

周易的成书时间历来颇多争论。就《易经》与《易传》分别而论,《易经》的成书年代古老,从其文字的生僻程度看,至少比春秋要早,具体年代已不易考证,有说西周初的,有说西周末的。《易经》六十四卦体例完整和谐不可分割,文字风格前后一致,当属一气呵成,而非几个时代的断续之作。只是其中的卦画(即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画法,不含文字),有可能是更早时流传下来的。

与《易经》相比,《易传》的文字则明显好懂得多,有古文基础的现代人就可通读。同时《易传》的不同篇目,甚至同一篇目中不同章节运用文字的风格及内容观点也明显多变,可能不是一时一人所写。关于《易传》的作者,《史记》载为孔子,今人有认为其成书于战国时期或秦汉的,也有认为是后人在孔子原《易传》的基础上添加修改而成的,各种观点不一而足。不过无可否认的是,《易传》中多有儒家观点出现,并且努力寻找《易经》的道德伦理价值。有时读起来会感觉《易传》并不是那么“忠实于原著”的,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要感谢《易传》的,假如没有它的解释,《易经》就真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天书了。

内容

现在流传下来的《周易》有两部分组成:

《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如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条爻辞。

《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在唐朝之前,《十翼》一般都认为是孔子作的。到了宋朝,欧阳修首先提出疑问,朱熹则深信不疑,现在已证明非孔子所作。吕绍纲先生说道:“《易传》已经是《周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离开《易传》研究《周易》,像汉人那样另搞一套,是一条绝路,没办法走通。”

《易经》包含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用阳爻“—”(一个长横)和阴爻“--”(两个短横)三个一组相叠构成八卦,六个一组相叠构成六十四卦。八卦分别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以及这八种事物内涵的特质,并借由以上特质可以取类比像万事万物。

《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绝非随意排列,而是象征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每卦的卦画也富有深意。首两卦乾和坤各象征天地,又不仅止于天地,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状态中纯阳和纯阴的性质。接着阴阳相荡,化生万物,接下来的一卦便是“屯”,描述了世界初生时混沌的状态

至第六十三卦为既济,其卦画是阴爻与阳爻均匀分布,并且阳爻居于奇数位(阳位),阴爻居于偶数位(阴位),意思是阴阳已发展至完全调和的平衡态,似乎世界归于静止了。但《易经》令人叹服的是以“未济”作为第六十四卦来结尾,在看似平衡的静止之后,体现出世界本质上是运动不息的。

如同六十四卦的顺序一样,每卦中六爻的顺序也反映事物在某细节发展阶段的规律,这种规律因该爻所处的卦的主旨、该爻的具体位置(从下至上六个位置中的哪一个),以及该爻的性质(阴还是阳)等因素综合而决定。

易经六十四卦, 以自古流传的“上下经卦名次序歌”来简述为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易学源于《易经》之学,简称“易学”。易学是古人在观察天文、气象等自然现象中,发现的一整套认识、分析和处理事物的规律和方法。早期,有关易学的经典有《连山》、《归藏》、《周易》,人称三易,后来由于《连山》和《归藏》的失散,仅《周易》得以完整流传下来,但是,易学的范围是包括对“三易”的研究。

易学在经历了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学派,易学史家把他们大致划分为盖天派、占噬派、训诂派、义理派、图书派、汇通派、象数派等7大家。派别虽多,然而,都是基于易学的象、数、理这三大基础进行阐述和研究的。

盖天派——是古天文学的一个派别,是易学的起源。他是用最原始的方法来观测天象,所用仪器也是极为简单,也就是站在地平上,昼参日影,夜考极星,按照阴阳法,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天为圆,地为方;这就是天圆地方说的来源。盖天派观察天象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天气的变化,以便于生活和生产,最早的以卦纪年,纪月,纪时都是由盖天派创造发明的,三易都继承了他的天文观,他的创始人就是传说中的伏羲。

占噬派——是易学当中发展最快,也是最俱争议的,人们甚至简单的认为,易学就是占卜的学说,可见他的影响之大。在古代,由于科学和文明程度较低,人们对无法解释的现象都期盼用占卜的方法得到答案,于是,就有了蓍草占、龟甲占、铜钱占、六爻占、八字命理、奇门遁甲、面相、相字等等,千奇百怪,各显神通。占噬派起源于商朝,周代以太卜掌三易,兴盛于汉和宋代。著名的人物有汉代的焦赣,著有《焦氏易林》,宋代的邵雍,著有《皇极经世书》专论八卦数理。

象数派——是基于八卦原理,把观察自然现象时,通过有形的象,描绘其形容,象征其物体给人以完整的概念,并通过象来推考它的数理,也就是“象以定数”。把事物的内在本质、动能、潜力、规律,这些无法用象来直观的`,就用数来推演,称为“数以证象”。象和数相辅相成。于是,后学在研究易象时总结出了八卦之象、六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等。在研究易数时则认为,易数有卦数、爻数、策数、大衍数、勾股数、纳音数、五行数、干支数、万物数、天地数、九宫数、太乙数、星占数、皇极数等等。有的把普通的算数也纳入易数之中,偏离了主题,成为繁琐之学。象数派形成于汉代,代表人物有孟喜的《卦气》,唐代的李鼎祚著有《周易集解》,清代的黄宗羲著有《周易象数论》。

义理派——是适应古代帝王治国之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将易学以天道而应用于人事,所有帝王都视为宝典,成为治国的工具。孔子是义理派的开山鼻祖,他强调天人合一,以阴阳刚柔言天道,吉凶悔吝言人事,并为《周易》作注解,写爻辞,谈心得,把易学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义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三国后期的王弼,著有《周易注》,唐代的孔颖达著有《周易正义>,宋代的朱熹,著有<周易本义>

图象派——是以注重八卦、太极、河图、洛书以及八卦图等研究的学派。孔子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可见图象对人们的研究之重要。由于秦代焚书的缘故,一度这些图象消逝了,到宋代才又兴起,其代表人物是邵雍。据传,邵雍是先人口述,得先天八卦图,64卦方位图、次序图;西蜀隐者传传蔡季通太极图、河图、洛书;元代钱方义著有《周易图说》。

训诂派——就是对易学的相关古籍进行解释的学派。比如,易经里面用的最多的“元亨利贞”的元字,可以训作“始”、“初”、“首”,也可以训作“祖”。孔子为《周易》作辞传,都是运用了训诂的方法。训诂派是本着追求易经原义,用原始的意义来解释经典,反对今义解古文,或者望文生义。这方面有贡献者,主要有孔子的《卦辞爻辞系辞》后来者有宋代的朱熹《周易注解》,清代顾炎武的《九经误字》。

汇通派——是把易学各家的理论汇通一家,这是由于自汉代以来,易学产生了派系之争,有重理的,有重数的,后来又有汉易和宋易之争。汇通派就是主张“兼收并取,不病异同”的易学观点。汇通派起源较晚,主要在明清两代。另外,也有学者把易学理论运用于其他学科,也把他们列为汇通派,比如易学与医学,易学与兵法等。

《周易》被誉为五经之首,历朝历代无数人从中了解为人处世,甚至是读懂天人之间的哲学。它可以用于预测,帮助人们了解事情发展的方向,也可以作为人行动的指南和成事的参考。

为何讲占卜的《周易》在古代能成群经之首

有四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方面,历史悠久,非常古老。

它的主体部分形成于3000年之前。这在我们这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民族,也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方面,它不但是最老的,它的作者还具有高度权威性。

至少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在华夏文明的系统中,这种权威性是无与伦比的。《周易》作者的权威性能到什么程度呢?

古人用一个句子来概括,叫“人更四圣”。“人更四圣”就是说由四个“圣人”级别的作者,先后接续集体合作完成了这部书。哪四个圣人呢?第一个是所谓“华夏文明初祖”的伏羲,第二个是刚才说的文王姬昌,第三个是姬昌的儿子周公,周公在古代被视为大圣人;第四个圣人是孔子,他的工作是阐发前三位的思想。这四个圣人来联合完成一部书,这样我国古代任何一本书的作者都没法比了。

《易经》,其实是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这三本易书。它们并称为“三易”。相传三皇之伏羲创作八卦,神农炎帝作《连山易》,轩辕黄帝作《归藏易》,直到周文王姬昌才给我们留下了这部《周易》。《易经》不仅仅是占卜之术,更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发端。

而在周朝时期,《连山》、《归藏》和《周易》这三本易书则由三位卜官掌控,通过这三本易书,卜官们会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正所谓“算卦”,又名曰“观卦象”,这也是《易经》本身最初的作用。但是到如今,三易中的《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所以,现在的《易经》一般就是指《周易》。

第三方面,就是传播之后的影响与效果了。

在2000多年的封建时代里,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居于主流位置的意识形态化的著作是“四书五经”。而“五经”的第一部就是《周易》,这是古文经学派的主张,但也是长期流行的主张,可见其巨大影响。

第四方面,“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这句话出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什么要引这句话呢?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社会发展经过了2000多年,人们对于《周易》的重视依然如故。第二层意思,经过2000多年的实践,纪晓岚看到《周易》覆盖的面太宽了。他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在今天看来,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玄学,乃至道教、佛教,都受了易学的影响;特别是儒家的后期——理学阶段,其影响尤其深刻。再广一些看,文学、美学,甚至医学、化学等,都有受《周易》影响的痕迹。

可以说,《易经》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化宝藏,其所包含的天人思想、时空观念、意象思维、辩证哲学是中国古人最朴素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有符号表征的思想源头,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根的一个思想铺垫。

一、先略读《易经》,虽然这本书没有直接教你怎么占卜,不过略读可以帮助你熟悉一下六十四个卦,卦辞,爻辞不懂没关系,跳过就行了,只熟悉一下卦的构成,比如雷天大壮,大壮是一个卦的名字,雷天表明了这个卦是用震卦和乾卦组成的(雷用震卦表示,天用乾卦表示),这样就可以了

接下来,开始看一些专门教占卜的了,新手一般先学梅花易数,梅花能教会你断卦的核心理论:阴阳,八卦和五行,因为是新手,所以梅花也不要求你学得太高深,学会断一下吉凶就行了,梅花虽然简单,但最简单的功夫也是最高深的,除了天才,否则新手一般是很难达到用梅花料事如神的境界的。

第三步,梅花只能简单的断一下吉凶,但人们往往不满足于此,还想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过程如何,结果又是如何,但新手显然无法用梅花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学习六爻(也叫纳甲噬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中国,占卜方面80%以上的人都喜欢用六爻断卦,95%以上的人都学过六爻或者会用六爻断卦,由此可见一斑,书的话,推荐看廖墨香的《周易预测学指南》,邵伟华的《周易预测学》虽然也能读一读,但个人感觉没有前者好,之后想进一步学习的话就得看古籍了,到此,你对易学就算是入门了,后面的路,你就能自己走下去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算命类的术数非常多,比如道家五术玄学、山、医、命、相、卜,你要是想学命相之术的话建议你可以先学手相、面相、看相,相比之下会比较容易上手,学习的兴趣很重要,你要是学看相能学进去的话,如风水、八字、占卜、解梦、测字、起卦之类的知识他会比较容易引起你的兴趣,还有比如八字、大六壬、四柱、六爻、梅花易数、紫微斗数、奇门遁甲、都可算命,还有相面、看手相等这类的,学会一些简单的相学之后你可以免费的给人看相,看一个人的八字手相面相也能看出一个人是否适合学算命,如果有算命天分就要珍惜好好利用,不要放弃一直坚持下去你就注定会成功。

图中右下角处注意看一下,这些算命的书籍均可在那里找到,都是电子版的

1、看相、手相算命入门类

《五枚硬币算命》《神相水镜集全编》《三世演禽》《中国古代测字秘传心法》《中国古代算命术》《中国鉴人秘诀》《相学绝学:惊天眼》《中国秘传手相术》《伍柳仙宗》《伍柳仙宗》《中国古代算命术》《神相全编》》《五台山秘传-手相绝对符5》《相学实战》《相面算命真相》《医学手相》《阳宅相法简析》《五官相手抄本》《五形相法》

2、周易术数类算命入门书籍:

《五枚硬币算命》《神相水镜集全编》

《卜筮正宗》《周易述》《梅花易数》《纳甲筮法》《风角》《高岛易断》《周易注疏》《周易尚氏学》《周易集解》《周易折中》《河洛理数》《增删卜易》

3、紫微斗数入门类算命:

《紫微斗数论命详批》 《紫微斗数大突破》《紫微斗数授课讲义(手抄)》

《紫微斗数占病断诀实例》《神妙玄微紫微斗数》《华山钦天四化紫微斗数飞星》《神妙玄微紫微斗数》 《斗数秘仪下厨房(合并版)》 《道传飞星紫微斗数诸星问答论注解》  《紫微斗数论命详批》-紫微斗数古籍

4、四柱八字算命入门类:

《四柱测疾病一语定位法》《三命通会》 《八字渊元》《滴天髓》《蔡昔琼四柱函授资料》 《实践应验断语八百条》 《断流月流日流时的一般技巧》 《盲师断命秘诀集锦8增补四言独步》   《渊海子平》《八字大全》《八字命理真传》《八字断病》《一掌经》《渊海子平》《三命通会》 《穷通宝鉴》 《民间盲师门八字初级班讲义》 《命学精粹》   《浅谈断命技巧》   《穷人十缺》 《数术小窍门》《算命100法》 《依偏枯混乱速断》 《八字批论选集》《八字批命要法口诀》《八字神煞秘诀》《八字泄天机》《八字真鉴》

5、奇门遁甲算命入门类:

《笺元遁甲句解烟波钓叟歌1卷赵普撰罗通遁法池纪解编明正德时期刊本》 

《奇门主客概论》   《天地人遁歌》《学习奇门》 《奇门遁甲统宗大全》

《景祐遁甲符应经上部三卷下部三卷宋杨维德等撰明末朱丝栏钞本》  《奇门遁甲择日法》

《奇门运筹秘法》 《奇门掌中金要诀》  《奇门之秘》  

《重刻校增武侯八门神书明胡献忠著明万历43年刊本》 《奇门遁甲秘笈大全》《诸葛亮金函玉镜奇门遁甲全书》  《五总龟》   《太乙金镜式经》   《烟波钓叟赋》  《阳遁六局值符天蓬落七宫值使休门落六宫》  

《五要奇书五种明江之栋辑尚白斋藏板清康熙三十九年古歙丰南吴氏重刊本》  

《王阳明行书太极图说宋周敦颐撰明王阳明书清末填墨本》     《奇门遁甲元灵经》       《图解经典90-图解奇门遁甲大全(第2部):阳遁540局祥解》

《刘伯温著金灵子编-稀世珍本铁算盘》《奇门先天要论》《日家奇门》 《神煞表》  

《新镌徐氏家藏罗经顶门针上下卷附简易图解鄙言明徐之镆定式朱之相图解三乐斋藏板明天启时期金陵书林唐鲤耀刊本》

《奇门有三才》《奇门法窍》  《奇门与玄空地理真传》

《奇门金章(玄机赋)》

6、大六壬预测算命入门类

《御定六壬直指上下卷附析义清康熙时期精钞本》《壬学琐记》《六壬军帐神机》《六壬仙师法》《六壬占事略决》 《大六壬苗公射覆鬼撮脚》《大六壬心镜》 《六壬通天》《大六壬指南》《六壬说约》《大六壬玉藻金英》《六壬存验》《六壬大全》《大六壬秘本》 《大六壬探源》《六壬穿金演卦法概叙》    《壬归》  《大六壬管辂神书》 《大六壬金铰剪》 《大六壬类集》 《大六壬灵觉 经》《壬学琐记》《六壬辑要》《御定六壬直指》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