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游览海内第一家——孔府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18浏览:1收藏

图文游览海内第一家——孔府,第1张

《时代》 20151223 孔府档案 第一集 新朝旧例

由山东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的六集纪录片《孔府档案》我只是上传了第一集,有兴趣观看的朋友可以连续看全六集,篇幅有限,下午大家通过视频对孔府能够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解它的前尘往事,千年兴衰。

孔府与孔庙毗邻,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共有建筑463间,加上后花园,共占地240 亩。 孔府,也称“衍圣公府”。“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其子孙可世代相袭、辈辈相衍。随着孔子谥号的追加,历代帝王对孔子后裔也一再加封,到北宋至和二个(1055年)宋仁宗赐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世袭“衍圣公”,达到顶点。这一封号自宋至民国初年延用长达880多年。“衍圣 公”是我国封建 社会 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宋代相当于五品官,元代升为三品,明代上升为一品文官,清代不仅班列阁臣之上,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宫中御道上行走。当然历代统治者对“衍圣公”的抬举,主要的还是利用“孔子”这块招牌为自大的统治服务。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下诏令“衍圣公”有权设置官 署,同时又特命在阙里故宅以东重建府第。清代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我国封建 社会 中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建筑--孔府。 大门 大门正中高悬“圣府”金字匾额。门两旁明柱上的 对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对联为清代文人纪昀手书。细心的游人会发现上联中的“富”少一点(富),下联中的“章”字成了破“日”之状(章)。相传,孔子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娶亲之日,有神仙前来指点,碰到写“富”字的影壁,把 “富”字去了点,并告知孔家“富”字有点不吉。此后,孔府凡书富字皆无点。这叫“宝贵无顶”。又传说乾隆时,纪昀为孔府书写门联,写到“章”字时数遍皆不 中意,遂弃笔安歇,睡梦中见一老翁在他写的“章”字上划了一笔,成了破“日”之状,醒后挥笔而书,果然气势不凡。这叫“文章通天”。

进入曲阜孔府大门,由此向后孔府分为三路,东路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等;西路是孔府当年接待贵宾和读书习礼的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花厅等;中路是孔府的主体建筑,前半部为官衙,后半部为内宅。

重光门进入孔府二门,迎面有一座周围不接垣墙的门楼,门上匾额「恩赐重光」,为明皇帝朱厚熜所颁,因此叫「重光门」。当年,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或进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在十三响礼炮声中将此门打开,所以又称「仪门」或「塞门」。此门两侧的廊房,是孔府的管理机构仿照封建王朝六部而设的六厅,即:管勾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各厅长官,由正七品或正六品担任。

大堂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方,里面陈列的是正一品爵位使用的公案桌、仪仗等。北面靠墙的那些红底金字的牌子,是封爵和特权的象征,俗称「十八块云牌銮架」。历代衍圣公持着这些牌子进京,可以畅行无阻。

二堂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和受皇帝委托每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屋内七块御制石碑,其中有清道光皇帝手书的「福寿」碑,慈祥太后手书的「寿」字及松鹤图等。

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和处理家庭内部纠纷、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屋内正中高悬的「六代含贻」匾额为乾隆皇帝手书,当时孔府六代同堂,此匾意为六代人和睦相处,生活美满。

内宅门是官衙与内宅的分界线。过去此门戒备森严,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内,否则严惩不贷,打死勿论。门两侧耳房内有几十人轮番值班,随时向外传递信息。贪壁孔府内宅门内壁上面有一幅状似麒麟的 动物 ,名叫「贪」。传说是天界的神兽,怪诞凶恶,生性饕餮,能吞金银财宝。尽管在它的脚下和周围全是宝物,连「八仙」的宝贝都为它所有,但它并不满足,还想吃掉太阳,真可谓贪得无厌了。过去官宦人家常将此画绘在容易看到的地方,借以提醒自己,引以为戒。孔府将「贪」画在此处,一出门即可看到,是告戒子孙不要贪脏卖法,也算作一条重要的家训吧。

前上房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房内陈设华丽,文物古玩,琳琅满目。

前堂楼为七间二层阁楼,是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及其夫人的住室。孔令贻清末民国初年人,先后娶孙、陶、丰、王氏为妻。孙氏早逝,娶陶氏;陶氏未生养,娶丰氏。丰氏又过早病逝,于是孔令贻将丫环出身的王氏纳为妾,先后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后堂楼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的住室。孔德成1920年出生,出生不到两个月即被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任命为袭封衍圣公。1935年被 南京 国民政府改授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与孙琪芳女士结婚。其后大部分时间随国民政府在 重庆 和南京,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从南京迁往台湾,曾任台湾考试院院长,现任「总统府资政」,是台湾最高官阶的官员之一。现后堂楼保存着孔德成结婚时的原貌。后堂楼院的东楼是当年府内女佣做针线活的地方,西楼是招待亲属家眷的地方。

花园孔府后花园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前后经过三次大修,占地50余亩。清嘉庆年间,孔子第七十三代孙、衍圣公孔庆鎔重修时,将数块大型铁矿石置于园内,又称「铁山园」。园内建有假山、喷泉、曲桥、花坞、亭以及敬花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坛屋等,环境幽雅,景色美丽。特别是已有400多年 历史 的「五柏抱槐」一树五支,中生一株槐树,是花园内的一大奇景。

由于世代尊荣,特别是朝廷的频繁赏赐,孔府积攒了大量的珍贵文物,约计3万多件,其中不少是稀世珍宝。今天我们看到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孔府还保存着数以万卷的孔府档案,是研究我国封建 社会 历史 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孔府为被称为“天下第一家”,为什么?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孔子死后,子孙后代世代居庙旁看管孔子的遗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扩大到数十间,到金代,孔子后裔一直是孔庙东边,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至宋、明、清达到现在规模。现在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府内存有著名的孔府档案和大量文物。

孔府占地240亩,共有厅、堂、楼、房463间。九进庭院,三路布局:东路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

孔府是比当朝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相传乾隆有个女儿,是孝圣贤皇后所生,对他十分钟爱。这位公主脸上有块黑痣,相术说这块黑痣主灾,破灾的唯一办法是把公主嫁给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

在当朝中,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只有孔府。因为,衍圣公是一品官,列文臣之首。衍圣公可以在皇宫的御道上和皇帝并行,在紫禁城骑马,这都是别的王公贵族所没有的荣耀。皇帝到曲阜后,也要向衍圣公的祖先孔子行三跪九叩大礼。

因此,乾隆就将女儿嫁给了第七十二代衍圣公孔宪培。 孔府是比历朝历代皇帝家更尊贵的人家。皇帝只是一朝一代的大贵族,孔府却是两千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大贵族。汉高祖刘邦封孔子九世孙孔腾为\“奉祠君”,汉元帝封孔子十三世孙孔霸为\“关内侯”,唐玄宗将孔子三十五代孙孔燧之提升为\“文宣文”,宋仁宗为了使圣裔繁衍,世袭不断,将\“文宣文”改为\“衍圣公”。

从明代开始,\“衍圣公”由三品官升为一品官,列文臣之首。 因为孔府是历朝历代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更是两千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尊贵人家,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家”。 孔子的一生是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他的学说,却带给了后人两千多年的荣华富贵。

孔府在那个地区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洪武十年(1377年)始建,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占地240亩。[1]

孔府共有厅、堂、楼、房463间。[2]九进庭院,三路布局:东路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六厅,在二门以内两侧,分别为管勾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公共管理孔府事务。

孔府与曲阜孔庙、孔林合称“三孔”,1961年“曲阜孔庙及孔府”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4]

孔子的后人都在孔府居住吗?

不是,只有每代的衍圣公才能居住在孔府。

孔府是孔子后代长子长孙居住的地方,也是历代衍圣公的衙署和私邸。初期的孔庙仅有孔子故宅三间,其后裔在简陋的故宅中奉祀孔子,依庙建宅。而当今的孔府,则是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才逐渐发展扩大形成的。

孔子的嫡系长支为奉祀孔子,原住在阙里故宅,称“袭封宅”。随着孔子地位及其子孙官位的升高,孔氏住宅日益扩展。

曹魏时期,又于庙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设教讲学。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扩大到数十间。到金代,孔子后裔住宅在庙东已有“客馆”、“客位”、“斋堂”、“宅厅”、“恩庆堂”、“双桂堂”等建筑。

扩展资料

最后一位居住在孔府的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2月23日—2008年10月28日),字玉汝,号达生,孔子第77代孙,袭封31代衍圣公(最后一代衍圣公)。

1937年7月,因为曲阜即将沦陷,蒋介石怕孔德成落入日本人手中被扶植为文化傀儡,命令军长孙桐萱带兵强迫孔德成离乡,迁居重庆。

1948年去美国考察精神文明建设。1949年迁居台湾,任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大学教授。孔德成迁居台湾后继续享受世袭特任官的待遇,月薪18万新台币(约4万人民币),他唯一的工作就是每年在孔子诞辰日,参加台北孔庙的祭典。

1998年孔德成的办公室“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被裁撤。2008年10月28日病逝于台湾,享年88岁。

-孔府

孔庙﹨孔林﹨孔府 哪个面积最大﹖

孔林面积最大。

孔庙,公元前478年始建,后不断扩建,至今成为一处占地14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与五十四门坊,气势宏伟、巨碑林立,堪称宫殿之城。

孔府,建于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西与孔庙毗邻,占地约16公顷,共有九进院落,有厅、堂、楼、轩463间,旧称“衍圣公府”。

孔林,亦称“至圣林”,孔林占地3000多亩,200多公顷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林墙周长7千米,内有古树2万多株,是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

扩展资料

孔府格局

孔府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国贵族门户之家,有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的说法。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孔子死后,子孙后代世代居庙旁守庙看管孔子遗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扩大到数十间,到金代,孔子后裔一直是在孔庙东边。

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封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至宋、明、清达到现在规模。现在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

—孔林

—孔子庙

—孔府

为什么说孔府菜是中国饮食史上乃至世界饮食史上的珍贵文化遗产?

历史悠久,包含内容广泛,体系完整。孔府菜以儒家思想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和气概,历时数千年,融宫廷饮食、贵族饮食、地方饮食等为一体,逐渐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菜品,经久不衰。可以说,孔府菜既是一种饮食风格,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推广。

孔府菜区别于其他菜,在于选料精、做工细、投料狠,讲究造型完整,色彩鲜明,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鲁菜吊汤的先河。

作为私家官府菜,孔府菜采用纯天然食材,各种蔬菜都有专人种植、专供。那时就较为专业化、标准化、程序化。2000年前,没有味精、鸡精等调味品,为了追求口感,孔府的厨师用鸡汤炖出清汤来用。

孔府菜中的大多数菜品均为隔水蒸制,肉质酥烂。蒸法也比较讲究,即第一加盖,第二加猫头纸,所以菜的香味不易溢出,只有到了餐桌开盖后才可闻见,此二者即谓选料精、做工细。第三为套汤,也就是所谓的孔府菜下料狠的特点,套汤用老鸡、老鸭、肘子骨煮8—12个小时,然后沏出清汤,剩余的汤用来做孔府菜,口感鲜美、原汁原味。

每道孔府菜都有个故事。孔府宴席菜肴中,不少是孔府掌故和特有的名菜。山东鲁菜研究会所研究的孔府菜逾二百八十道,其中具有典故的菜品就有约七十余道。

如阳关三叠,取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常在送别友人或家宴中使用,表达对亲友依依离别之情。此菜是用精制蛋皮,加三鲜料和时令蔬菜,加工成三层方形的塔饼。升迁送别(当官)也常用此菜。现在济南山东大厦和舜耕山庄还能吃到,228元一位。

总结;孔府菜是一种文化现象。孔府菜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典型官府菜,它是鲁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饮食文化各个层面的集中表现,是中国饮食文化历史,乃至世界饮食文化发展史中绝无仅有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为什么说孔府菜蕴含了中国五千年的饮食文化?

因为它包含了我们了我们的历史饮食文化习惯,孔府菜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宋仁宗宝元年间,用于接待贵宾、上任、生辰家日、婚丧喜寿时特备。孔府菜[1]是由于孔府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所处的特殊地位而保全下来,是乾隆时代的官府菜。孔府烹任,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宴会饮食;一类是日常家餐。宴席菜和家常菜虽然有时互相通用,但烹饪是有区别的。孔府菜是汉族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接待贵宾、上任、生辰家日、婚丧喜寿时特备。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级,有不同的规格。

在我国著名的文化古城山东省曲阜城内的孔府,又称为衍圣公府。这座坐北朝南三启六扇威严的宫殿式府第,门额上高悬蓝底金字"圣府",它是孔子后裔的府第。

中国封建社会,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圣人之家,是"天下第一家",比皇帝的家还要显贵。历代统治者,都把孔子的后裔封为"圣人"。直至蒋介石1935年封孔子77代孙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报官",并以"特任官待遇",都是加官进爵。从明清到近代,由于历代"袭封衍圣公",官列"文臣之首",权势十分显赫。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是孔子的论述,历来作为饮食名言相传。孔府孔氏子孙在饮食方面较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经过千万厨役的劳动,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孔府烹饪。

孔府菜讲究造型完整,不伤皮折骨,在掌握火候调味、成型等方面,难度很大。孔府特色菜品有烤花篮桂鱼、烤鸭、烤乳猪、一品豆腐、寿字鸭羹等。

2015年10月17日,“孔府菜”正式申请加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总结;孔府宴[3]礼节周全,程式严谨,是中国古代宴席的典范。孔府宴讲究仪式,如清朝以来,第一等为招待皇帝和钦差大人的“满汉宴”,又称“满汉全席”,是清代国宴规格。一桌宴席需餐具404件,每件餐具又分两层。全席要上196道菜,有满族的全羊烧烤,汉族的驼蹄、熊掌、猴头、燕窝、鱼翅等,还有全盒、火锅、汤壶等。十个人需整整吃四天,才能将196道菜品尝完。

第二等是平时寿日、节日、待客的宴席,菜肴随宴席种类而定。如为旅游者开设的孔府宴,即采用第二等宴席方式。

孔府的历史故事

孔府的历史故事:

孔子死后第二年,国家将其所居之堂屋立为庙岁时奉祀当时仅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车服、礼器。

初期的孔庙仅有孔子故宅三间,其后裔在简陋的故宅中奉祀孔子,依庙建宅。孔子的嫡系长支为奉祀孔子,原住在阙里故宅,称袭封宅。随着孔子地位及其子孙官位的升高,孔氏住宅日益扩展。

曹魏时期,又于庙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设教讲学。宋仁宗宝元年间,开始扩建孔府,封衍圣公后,另建新第,称衍圣公府。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扩大到数十间。

扩展资料:

孔府位于孔庙的东侧,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宋朝年年间,孔子第第四十六代孙孔宗被封为世袭衍圣公孔府也就此别称衍圣公府。

现在的孔府基本是明清时期建筑。厅堂楼轩各色房间400余间,院落九进。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大贵族门户的典型代表。

孔府分为前厅、中居和后园。前厅为官衙,是衍圣公办公场所。中居是衍圣公与眷属活动居住场所。

后院即为花园,院内、假山、鱼池、花坞、竹林等一应俱全。还有历代珍藏的文物,明清之文书档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